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是虚或实反义词

是虚或实反义词

2015-12-29 03:43:0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一《近义词辨析(实词、虚词)检测》 ...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一
《近义词辨析(实词、虚词)检测》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二
《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4:

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考纲解读】

【粤题精讲】

(2007年广东)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

A.考查 宁可 品性 B.考察 宁愿 品性

C.考查 宁愿 品行 D.考察 宁可 品行

名师剖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是E级。“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宁可”: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往往跟上文的“与其”或下文的“也不”相呼应);“宁愿”:宁可。“品性”:品质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要用“考查”,也就是候选项只有AC;可、宁愿都可以; “诚实温和”是属于品质性格,要用“品性”,故选A。

答案:A

【粤考趋势】

2004年开始,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调整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近几年,实词类考题在高考中都以近义词选用的形式出现,重在考查辨析近义词,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虚词类考题在高考中并非每年都出现,有时也跟近义词的辨析合并出题;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多年必考的内容。

此外,词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词语的问题。

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有三种:

①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近义词(包括近音近义词)的使用能力。

②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选择常用词语使用得正确与否。

③用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常用词语解释得正确与否。

所选词语:多为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考查的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 2010年极有可能考查同义词辨析。

【考点透析】

1.正确使用实词

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③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④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乏主见,顾虑重重。

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⑴意义

①词义范围不同。如“财富”和“财产”;“边疆”和“边境”。②词义轻重不同。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③词义重点不同。如“精巧”和“精美”;“诡辩”和“狡辩”。

⑵色彩

①感情色彩不同。如“结果”和“后果”;“鼓动”和“煽动”。②语体色彩不同。如“小气”和“吝啬”;“寿辰”和“生日”。

⑶用法

①适用对象不同。如“年龄”和“年纪”;“伺候”和“侍候”。②搭配关系不同。如“保持”和“维持”;“必须”和“必需”。③语法作用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品位”和“品味”。

2.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使用的错误主要包括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和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两个方面。 ⑴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

①错用关联词语。即没能很好地理解上下句的关系,把用于彼关系的关联词,用于此关系的句子之间。②滥用关联词语。一个句子如已有表示某一关系的词语,就不能再用表示这一关系的关联词语。如“……的原因,是因为……”的句子就是经常出现的这类错误。③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我们要记住一些经常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以免误用。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一个复句,如果各分句主语相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各分句的主语不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否则就错。

⑵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

①介词使用错误。介词的主要作用是与后面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但要注意有时多用了介词会导致缺少主语,少用误用会导致语意不清。②副词使用错误。副词的作用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可作状语,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不作定语。这些都要注意。③助词使用错误。助词是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啊、呢、吗、啦”等。其语法特点,一是不作句子成分,二是最没有实在意义,三是除“所”外都读轻声。不能误用、混用。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虚词考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其实掌握虚词的使用错误及修改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贪多滥用

所谓滥用,就是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造成语意不明。一般有关联词滥用、介词短语滥用、重复矛盾等几种错误。对于这一毛病,修改方法是把滥用的虚词删除。

本品是用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

此句前讲配制,后讲功能,两者之间并无语意上的并列关系,故"并且"这个关联词就滥用了。

(2)苟简漏用

漏用就是少用,少用了虚词,会造成语意不完整或语病。这一类错误主要有单个虚词漏用、关联词语少用。对于这类毛病,修改的方法是把漏用的虚词补上。

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这个句子缺少了一个虚词"在",没有词语与后面的"中"呼应,使得介词短语不完整。

(3)搭配乱用

这一类错误主要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一些习惯性短语搭配错误。像这类习惯性短语搭配有:从„„出发,以„„为出发点(为主、为核心),从„„起,把„„看作,把„„作为,由„„组成,从„„中,在„„上等等。

对于这类毛病,修改的方法是选用配对正确的词来换掉配对不恰当的词。

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句中"虽然„„也"是不能搭配的,结合语境,在这里当选用"即使„„也"。

(4)位置倒用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对于这类错误,我们的方法是: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尽管他行车超过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此句中关联词"尽管"放在句首导致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5)易混误用

虚词中很多是属于易混虚词,对于易混虚词误用,我们的方法是辨。平时要对这些近义虚词特别当心,尽量分清它们细微的差别。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这个句子因没有分清"再"与"又"的区别而误用了"再"。"再"与"又"尽管都表示一次又一次,但"再"表示的是动作还没有发生,是将来时态;"又"表示动作已完成,是完成时态。

上述五种错误是虚词使用中的主要错误,如果我们对此能熟练掌握,那么对虚词的使用

一、复习指津

①在复习中,应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平时要注意积累。

②理解、把握和运用词语,要体会词语的语境义,有时甚至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当然,还应该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词的意义、色彩的谐调搭配。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注意按词义、用法、例句的方式进行积累。

③不死记硬背词性、词的结构等词汇知识,强调理解和体会;加强诵读,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词汇。

二、答题指要

1.实词辨析题

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

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辨析近义词常用以下四种方法:

(1)结构分析比较法

通过对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找出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 ①你这种想象是非常奇特的。

②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③他对着大海,上天下地地遐想个没完没了。

上例中的“想象、联想、遐想”是一组近义词,含有共同的语素“想”,都有“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用脑筋思索出它的形象”的意思,都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但由于它们的另一个语素不同,语素间的结构关系也不同,所以也就有了细微的差别。“想象”是联合式合

成词,着重于想出事物的具体形象;“联想”是偏正式合成词,侧重于由别的人或事物而想起其它类似的人或事物;“遐想”则着重指比较悠远地去思索或想象。

(2)句中对照替换法

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替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这种方法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例句。例如:

①他们两个人正估计情况,交换意见.

②为了交流经验,互相提高,纺线也开展了竞赛.

为了找到“交换”与“交流”的差别,我们可以仿照这三句,试着给这两个词替换一些“交换”或“交流”的对象,则可以发现,“交换”一词主要与“实物、礼物、纪念品、资料、产品、眼光、俘虏”等具体名词相搭配,有时也与抽象名词“意见”等搭配;而“交流”则一般都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抽象名词相搭配。这样,我们也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交换”着重于“互换”,即双方互相给予某种东西;而“交流”则着重于“对流”,即双方经常地互相流通或给予.由此可知,上例中的二词不能互换。

(3)运用反义词推究法

通过近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例如:

①敌人的退却是虚假的,要引我们上钩才是它们真正的企图。

②你以为她拒绝我,是故意地虚伪么?

要辨析上例中的“虚假”与“虚伪”的细微差别,可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假”,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于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

应试思路:

①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

②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③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

④该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

⑤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

此外,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考虑,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信马由缰,凭想当然办事。要善于通过上述五点来选择突破口,灵活运用平时解题时积累的各种方法,准确、快速解题。

2.虚词辨析题

虚词的使用正确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虚词搭配要正确。

③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00年春招卷)

④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

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也有配套使用的,出题人往往在这个配套上做文章。句③的连词“由于”后面分句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句④中“何况”与“况且”都表递进,但“何况”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句构成对比;“况且”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举例(程度比前分句更重的例子),所以此句应改为“况且”。

(2)虚词位置要正确

⑤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⑥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1999年全国卷)

句⑤中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所以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不是”应放在“产品的质量”前。句⑥中“关于”的位置不当,如果说要保留“关于„„”这一介词结构,那就应将它移到主语“世界各大报纸”的前面去,否则就将“关于”改为“对于”。

(3)虚词不能滥用

⑦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2001年春招卷)

⑧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民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全国卷)

句⑦“应邀”就已包含了被动的成分,再用“被”重复多余,应删掉“被”。句⑧的主干是“严重性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广泛关注”,显然介词“对”是多余的,应删掉。

(一)实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

答:D(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2.(2008年北京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铺 呈 贴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三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四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五
《精校WORD版--几组虚词、实词的用法辨析(附:高考同音近义词辨析180组)》

几组虚词、实词的用法辨析(附:高考同音近义词辨析180组)

几组虚词、实词的用法辨析

(附:高考同音近义词辨析180组)

第1篇

几组虚词的用法辨析

正确运用虚词,是学好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试题测试内容之一;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

1、最、顶

两词作为副词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如:署假,我们最(顶)多三人去北京。但是在最高温度、最新成果、最佳营业员这类比较固定的结构里,最不能换成顶,顶用于口语,前面用不修饰的时候,不能换用为最。如:你一走了之,恐怕不顶合适,望一思而后行。

2、当、在

两词作为介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有时可以换用。如:当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该句也可以说成:在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但当只能表示时点:在还可以表示时段,用法比当宽泛得多。

病例:当很久以前我们就成了朋友。(当应改成在)

3、自从、从、自

三词作为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的开始,但自从表示时间的开始,只能指过去。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式一直不错。该句中自从可以换成自或从。但不能说自从现在起、自从下一年开始,可改为从现在起、自下一年开始: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的自不能换为自从。

4、不免、难免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

另外,霰注意的是,难免同不、没有连用时可以不表示否定;如难免不写错别字、难免不出错误、难免不会碰到一些困难,意思不变,这是人们的习惯用法。但是难免后面的不如果修饰形容词,就表示否则意味。如:说普通话难免不纯正就是说普通话大纯正的意思。

5、尽管、不管

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病例:尽管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然继续加油干。

尽管使多大劲,还是不能把钉子拔出来。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上面两句的尽管都要改为不管,表示它后面是一种假设。如果要留用尽管,应该分别改为尽管太阳热辣辣地晒着我们……、尽管使很大的劲……

6、及、及其

及作为连词有和的意思,表示并列关系;同代词其连用,相当于和他(们)的、和它(们)的。

病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国家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工人、农民及其知识分子都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是领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应将及其改为及;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是并列成分,不是领属关系,也应该将及其改为及。

7、分外、格外

分外与格外作为副词意思相近,有时可换用。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格外不受此限制。分外一般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可以。

病例:他听到这个消息,分外不高兴。

他亲自给我们上课,我们分外欢迎。

因为分外后边不用否定式,应将中的分外改为格外。中的欢迎一般为动词,故将分外改为格外。

第2篇 几组虚词的用法辨析

正确运用虚词,是学好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试题测试内容之一;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

1、最、顶

两词作为副词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如:署假,我们最(顶)多三人去北京。但是在最高温度、最新成果、最佳营业员这类比较固定的结构里,最不能换成顶,顶用于口语,前面用不修饰的时候,不能换用为最。如:你一走了之,恐怕不顶合适,望一思而后行。

2、当、在

两词作为介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有时可以换用。如:当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该句也可以说成:在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但当只能表示时点:在还可以表示时段,用法比当宽泛得多。

病例:当很久以前我们就成了朋友。(当应改成在)

3、自从、从、自

三词作为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的开始,但自从表示时间的开始,只能指过去。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式一直不错。该句中自从可以换成自或从。但不能说自从现在起、自从下一年开始,可改为从现在起、自下一年开始: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的自不能换为自从。

4、不免、难免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

另外,霰注意的是,难免同不、没有连用时可以不表示否定;如难免不写错别字、难免不出错误、难免不会碰到一些困难,意思不变,这是人们的习惯用法。但是难免后面的不如果修饰形容词,就表示否则意味。如:说普通话难免不纯正就是说普通话大纯正的意思。

5、尽管、不管

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病例:尽管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然继续加油干。

尽管使多大劲,还是不能把钉子拔出来。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上面两句的尽管都要改为不管,表示它后面是一种假设。如果要留用尽管,应该分别改为尽管太阳热辣辣地晒着我们……、尽管使很大的劲……

6、及、及其

及作为连词有和的意思,表示并列关系;同代词其连用,相当于和他(们)的、和它(们)的。

病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国家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工人、农民及其知识分子都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是领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应将及其改为及;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是并列成分,不是领属关系,也应该将及其改为及。

7、分外、格外

分外与格外作为副词意思相近,有时可换用。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格外不受此限制。分外一般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可以。

病例:他听到这个消息,分外不高兴。

他亲自给我们上课,我们分外欢迎。

因为分外后边不用否定式,应将中的分外改为格外。中的欢迎一般为动词,故将分外改为格外。

第3篇 几组虚词的用法辨析

正确运用虚词,是学好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试题测试内容之一;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

1、最、顶

两词作为副词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如:署假,我们最(顶)多三人去北京。但是在最高温度、最新成果、最佳营业员这类比较固定的结构里,最不能换成顶,顶用于口语,前面用不修饰的时候,不能换用为最。如:你一走了之,恐怕不顶合适,望一思而后行。

2、当、在

两词作为介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有时可以换用。如:当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该句也可以说成:在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但当只能表示时点:在还可以表示时段,用法比当宽泛得多。

病例:当很久以前我们就成了朋友。(当应改成在)

3、自从、从、自

三词作为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的开始,但自从表示时间的开始,只能指过去。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式一直不错。该句中自从可以换成自或从。但不能说自从现在起、自从下一年开始,可改为从现在起、自下一年开始: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的自不能换为自从。

4、不免、难免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

另外,霰注意的是,难免同不、没有连用时可以不表示否定;如难免不写错别字、难免不出错误、难免不会碰到一些困难,意思不变,这是人们的习惯用法。但是难免后面的不如果修饰形容词,就表示否则意味。如:说普通话难免不纯正就是说普通话大纯正的意思。

5、尽管、不管

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病例:尽管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然继续加油干。

尽管使多大劲,还是不能把钉子拔出来。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上面两句的尽管都要改为不管,表示它后面是一种假设。如果要留用尽管,应该分别改为尽管太阳热辣辣地晒着我们……、尽管使很大的劲……

6、及、及其

及作为连词有和的意思,表示并列关系;同代词其连用,相当于和他(们)的、和它(们)的。

病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国家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工人、农民及其知识分子都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是领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应将及其改为及;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是并列成分,不是领属关系,也应该将及其改为及。

7、分外、格外

分外与格外作为副词意思相近,有时可换用。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格外不受此限制。分外一般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可以。

病例:他听到这个消息,分外不高兴。

他亲自给我们上课,我们分外欢迎。

因为分外后边不用否定式,应将中的分外改为格外。中的欢迎一般为动词,故将分外改为格外。

第4篇 几组虚词的用法辨析

正确运用虚词,是学好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试题测试内容之一;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

1、最、顶

两词作为副词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如:暑假,我们最(顶)多三人去北京。但是在最高温度、最新成果、最佳营业员这类比较固定的结构里,最不能换成顶,顶用于口语,前面用不修饰的时候,不能换用为最。如:你一走了之,恐怕不顶合适,望一思而后行。

2、当、在

两词作为介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有时可以换用。如:当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该句也可以说成:在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但当只能表示时点:在还可以表示时段,用法比当宽泛得多。

病例:当很久以前我们就成了朋友。(当应改成在)

3、自从、从、自

三词作为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的开始,但自从表示时间的开始,只能指过去。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式一直不错。该句中自从可以换成自或从。但不能说自从现在起、自从下一年开始,可改为从现在起、自下一年开始: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的自不能换为自从。

4、不免、难免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

另外,霰注意的是,难免同不、没有连用时可以不表示否定;如难免不写错别字、难免不出错误、难免不会碰到一些困难,意思不变,这是人们的习惯用法。但是难免后面的不如果修饰形容词,就表示否则意味。如:说普通话难免不纯正就是说普通话大纯正的意思。

5、尽管、不管

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病例:尽管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然继续加油干。

尽管使多大劲,还是不能把钉子拔出来。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上面两句的尽管都要改为不管,表示它后面是一种假设。如果要留用尽管,应该分别改为尽管太阳热辣辣地晒着我们……、尽管使很大的劲……

6、及、及其

及作为连词有和的意思,表示并列关系;同代词其连用,相当于和他(们)的、和它(们)的。

病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国家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工人、农民及其知识分子都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是领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应将及其改为及;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是并列成分,不是领属关系,也应该将及其改为及。

7、分外、格外

分外与格外作为副词意思相近,有时可换用。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格外不受此限制。分外一般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可以。

病例:他听到这个消息,分外不高兴。

他亲自给我们上课,我们分外欢迎。

因为分外后边不用否定式,应将中的分外改为格外。中的欢迎一般为动词,故将分外改为格外。

第5篇 高考同音近义词辨析180组

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包含:包容含有。包涵:原谅、宽恕。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5、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如:你~把作业完成。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的过程。

6、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7、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8、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9、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10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六
《红岭中学近义词辨析方法:实词、虚词》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七
《第八章 教育测验法》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八
《高考语文专题4: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2012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4: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2007年广东)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

A.考查 宁可 品性 B.考察 宁愿 品性

C.考查 宁愿 品行 D.考察 宁可 品行

名师剖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是E级。“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宁可”: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往往跟上文的“与其”或下文的“也不”相呼应);“宁愿”:宁可。“品性”:品质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要用“考查”,也就是候选项只有AC;可、宁愿都可以; “诚实温和”是属于品质性格,要用“品性”,故选A。

答案:A

【粤考趋势】

2004年开始,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调整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近几年,实词类考题在高考中都以近义词选用的形式出现,重在考查辨析近义词,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虚词类考题在高考中并非每年都出现,有时也跟近义词的辨析合并出题;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多年必考的内容。

此外,词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词语的问题。

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有三种:

①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近义词(包括近音近义词)的使用能力。

②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选择常用词语使用得正确与否。

③用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常用词语解释得正确与否。

所选词语:多为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考查的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

2010年极有可能考查同义词辨析。

【考点透析】

1.正确使用实词

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③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④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乏主见,顾虑重重。

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⑴意义

①词义范围不同。如“财富”和“财产”;“边疆”和“边境”。②词义轻重不同。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③词义重点不同。如“精巧”和“精美”;“诡辩”和“狡辩”。

⑵色彩

①感情色彩不同。如“结果”和“后果”;“鼓动”和“煽动”。②语体色彩不同。如“小气”和“吝啬”;“寿辰”和“生日”。

⑶用法

①适用对象不同。如“年龄”和“年纪”;“伺候”和“侍候”。②搭配关系不同。如“保持”和“维持”;“必须”和“必需”。③语法作用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品位”和“品味”。

2.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使用的错误主要包括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和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两个方面。

⑴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

①错用关联词语。即没能很好地理解上下句的关系,把用于彼关系的关联词,用于此关系的句子之间。②滥用关联词语。一个句子如已有表示某一关系的词语,就不能再用表示这一关系的关联词语。如“……的原因,是因为……”的句子就是经常出现的这类错误。③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我们要记住一些经常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以免误用。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一个复句,如果各分句主语相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各分句的主语不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否则就错。

⑵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

①介词使用错误。介词的主要作用是与后面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但要注意有时多用了介词会导致缺少主语,少用误用会导致语意不清。②副词使用错误。副词的作用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可作状语,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不作定语。这些都要注意。③助词使用错误。助词是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啊、呢、吗、啦”等。其语法特点,一是不作句子成分,二是最没有实在意义,三是除“所”外都读轻声。不能误用、混用。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虚词考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其实掌握虚词的使用错误及修改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贪多滥用

所谓滥用,就是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造成语意不明。一般有关联词滥用、介词短语滥用、重复矛盾等几种错误。对于这一毛病,修改方法是把滥用的虚词删除。

本品是用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

此句前讲配制,后讲功能,两者之间并无语意上的并列关系,故"并且"这个关联词就滥用了。

(2)苟简漏用

漏用就是少用,少用了虚词,会造成语意不完整或语病。这一类错误主要有单个虚词漏用、关联词语少用。对于这类毛病,修改的方法是把漏用的虚词补上。

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这个句子缺少了一个虚词"在",没有词语与后面的"中"呼应,使得介词短语不完整。

(3)搭配乱用

这一类错误主要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一些习惯性短语搭配错误。像这类习惯性短语搭配有:从„„出发,以„„为出发点(为主、为核心),从„„起,把„„看作,把„„作为,由„„组成,从„„中,在„„上等等。

对于这类毛病,修改的方法是选用配对正确的词来换掉配对不恰当的词。

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句中"虽然„„也"是不能搭配的,结合语境,在这里当选用"即使„„也"。

(4)位置倒用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对于这类错误,我们的方法是: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尽管他行车超过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此句中关联词"尽管"放在句首导致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5)易混误用

虚词中很多是属于易混虚词,对于易混虚词误用,我们的方法是辨。平时要对这些近义虚词特别当心,尽量分清它们细微的差别。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这个句子因没有分清"再"与"又"的区别而误用了"再"。"再"与"又"尽管都表示一次又一次,但"再"表示的是动作还没有发生,是将来时态;"又"表示动作已完成,是完成时态。

上述五种错误是虚词使用中的主要错误,如果我们对此能熟练掌握,那么对虚词的使用

①在复习中,应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平时要注意积累。

②理解、把握和运用词语,要体会词语的语境义,有时甚至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当然,还应该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词的意义、色彩的谐调搭配。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注意按词义、用法、例句的方式进行积累。

③不死记硬背词性、词的结构等词汇知识,强调理解和体会;加强诵读,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词汇。

二、答题指要

1.实词辨析题

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辨析近义词常用以下四种方法:

(1)结构分析比较法

通过对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找出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 ①你这种想象是非常奇特的。

②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③他对着大海,上天下地地遐想个没完没了。

上例中的“想象、联想、遐想”是一组近义词,含有共同的语素“想”,都有“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用脑筋思索出它的形象”的意思,都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但由于它们的另一个语素不同,语素间的结构关系也不同,所以也就有了细微的差别。“想象”是联合式合

成词,着重于想出事物的具体形象;“联想”是偏正式合成词,侧重于由别的人或事物而想起其它类似的人或事物;“遐想”则着重指比较悠远地去思索或想象。

(2)句中对照替换法

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替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这种方法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例句。例如:

①他们两个人正估计情况,交换意见.

②为了交流经验,互相提高,纺线也开展了竞赛.

为了找到“交换”与“交流”的差别,我们可以仿照这三句,试着给这两个词替换一些“交换”或“交流”的对象,则可以发现,“交换”一词主要与“实物、礼物、纪念品、资料、产品、眼光、俘虏”等具体名词相搭配,有时也与抽象名词“意见”等搭配;而“交流”则一般都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抽象名词相搭配。这样,我们也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交换”着重于“互换”,即双方互相给予某种东西;而“交流”则着重于“对流”,即双方经常地互相流通或给予.由此可知,上例中的二词不能互换。

(3)运用反义词推究法

通过近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例如:

①敌人的退却是虚假的,要引我们上钩才是它们真正的企图。

②你以为她拒绝我,是故意地虚伪么?

要辨析上例中的“虚假”与“虚伪”的细微差别,可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假”,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于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

应试思路:

①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

②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③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

④该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

⑤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

此外,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考虑,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信马由缰,凭想当然办事。要善于通过上述五点来选择突破口,灵活运用平时解题时积累的各种方法,准确、快速解题。

2.虚词辨析题

虚词的使用正确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虚词搭配要正确。

③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00年春招卷)

④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

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也有配套使用的,出题人往往在这个配套上做文章。句③的连词“由于”后面分句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句④中“何况”与“况且”都表递进,但“何况”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句构成对比;“况且”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举例(程度比前分句更重的例子),所以此句应改为“况且”。

(2)虚词位置要正确

⑤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⑥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1999年全国卷)

句⑤中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所以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不是”应放在“产品的质量”前。句⑥中“关于”的位置不当,如果说要保留“关于„„”这一介词结构,那就应将它移到主语“世界各大报纸”的前面去,否则就将“关于”改为“对于”。

(3)虚词不能滥用

⑦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2001年春招卷)

⑧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民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全国卷)

句⑦“应邀”就已包含了被动的成分,再用“被”重复多余,应删掉“被”。句⑧的主干是“严重性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广泛关注”,显然介词“对”是多余的,应删掉。

(一)实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

神气十足。 ....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

答:D(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2.(2008年北京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铺 呈 贴

B.塑 铺 像 画

C.塑 摆 像 贴

D.雕 摆 呈 画

答:A(对“纪念碑”所用材料用“雕”字准确,“摆”有放的意思,不固定,而“石砌边缘内”应该用“铺”,碑石的形状是有意设计的,所以用“呈”,“贴”与前面的“铺”相照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

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答:C(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培育良种;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培育友谊;培养教育,培育新人。B本指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随波逐流,与道沈浮俯仰。(《淮南子•原道训》) 与世沉浮。涵养:修养,很有涵养; 滋润养育 用造林来涵养水源。)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

答:C(A割断:动词,截断;切断。例如:割断绳索;历史无法割断。B淹没:动词(大水)漫过;盖过。例如:河里涨水,小桥都淹没了。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他的讲话。C惠赠:动词,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是敬辞,多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例如:惠临惠顾 惠存。D启用:动词,开始使用。例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 铁路已建成启用)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掉首东顾,只见云雾弥漫,山峦隐现,绚烂的彩霞竟然已经渺无 !

②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我精神的抚慰。

③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 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A.踪迹 给予 越发 B.踪迹 给以 更加

C.踪影 给予 更加 D.踪影 给以 越发

答:C(“踪迹”指行动所留的痕迹,“踪影”和“踪迹”意思相近,多用于否定式。“给予”和“给以”意思相近,“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这里应选择“给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九
《语言学概论(整理版)》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 “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3. “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4. “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5. “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6. “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7. “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8. “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9. “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0. “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1. “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12. “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3. “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 “音位的区别特征”。

1

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5. “音节”。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6. “复辅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17.“语流音变”。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18.“韵律特征”。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19.“音渡”

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0.“二合元音”

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1.“三合元音”。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2. “时位”。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23. “语汇”。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4. “词”。 答: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答: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26. “基本语汇”

答: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27. “一般语汇”。

答: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28. “惯用语”。 答: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29. “成语”。

答: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30. “歇后语”。

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31.“变性成词”。 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32.“变形成词”。 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33.“复合构词“。

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34.“附加构词“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35.“重叠构词”。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36.“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37.“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8.“语境”。

2

和上下文等。 39.“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

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40.“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41.“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42.“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43.“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44.“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45. “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46.“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47.“语法形式”。

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48.“语法手段”。

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49.“词法范畴”。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50.“句法范畴”。

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51. “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

(3)态;(4)人称。 52. 解释“词类”

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53. 解释“词组”。

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54. 解释“向心词组”。

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55. 解释“离心词组”。

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56. 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57. 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58. 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

59. “语义”。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60.“语言意义”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61.“语境意义”。

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62.“词义”。 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63. “词的理性意义”。 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64.“义素”。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65.“义项”。 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

3

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66.“单义词”。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67.“多义词”。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68.“本义”。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69.“引申义”。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70.“同义词”。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71.“反义词”。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72.“上位词、下位词”。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73.“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74.“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75.“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76.“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77.“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78.“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79.“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80.“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 乙。 81.“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82.“字符”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83.“他源文字”。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84.“复合字符”。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85.“表意文字”。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86.“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87. 解释“楔形文字”。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88. 解释“方言”。

答: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89. 解释“亲属语言”。

答: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90. 解释“社会方言”。 答: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91.“谱系分类”。 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92.“隐语”。 答: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隐秘团体之

4

后,就有可能产生隐秘语言,也叫“隐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 93 “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94.“基础方言”

答: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95.“双语现象”。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即双语现象。

96.“借词”。 答: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97.“仿义词”。

答:仿义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注意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98.“意译词”。 答: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99.“双语现象”。 答: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00.“语言转用”。 答: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01.“洋泾浜语”。 答: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02.“克里奥耳语”。 答: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103.“语言规划”。

答: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104.“应用语言学”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105.“第一语言教学”。 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106.“第二语言教学”。 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107.“中介语现象”。 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108.“语言迁移现象”。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109.“词典”。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解答、论述题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5.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

5

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6.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

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7.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8. 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 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11. 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12. 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 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

是虚或实反义词篇十
《2012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是虚或实反义词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是虚或实反义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是虚或实反义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33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