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心理教育标题

心理教育标题

2015-12-29 03:55:0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心理教育标题篇一《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

心理教育标题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2009-12-28 16:48:18 作者:教科所 (阅读次数: 8694)

挂上你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理健康梦!

开心笑一笑,幸福来报到!

品心扉苦涩涌泉,酿百花甜蜜浓情!

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倾诉一分钟的烦恼,享受一小时的快乐!

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师生情,轻轻关怀!

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失败者,否则你永远是失败者!

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

带来步履沉重的忧愁!带走心情轻松的快乐!

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

交出你心,说出你情,解你之忧!

快乐吸收好,心灵更美好!

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一个人要对昨天感到快乐,而对明天具有信心。

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不求最好,但要更好;不在乎昨天,更看好明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把握生命全过程,展示心中一片天。

微笑可以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

让心灵沐浴阳光,让快乐充溢胸膛。

放飞心灵,快乐自我。

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风采。

让心理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

心的天空让我们帮你点亮。

完美心灵,你我共创。

让阵阵秋雨,洗涤心灵污垢。

心理没有完美,只有更美。

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与你牵手走过,解除心理疑惑。

走进神秘的心理后花园。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透彻的心灵让我们更快乐。

没有天生的自信,只有不断培养的自信。

让秋风拂去心灵的忧伤。

呵护心灵种子的成长。

绿化我们的精神后花园。

为心灵打开一扇窗,给自己多一些阳光。

给心灵沐浴,美丽人生从“心”开始。

学会笑,是一种心理的放松和坦然。

敞开冰山的底层—心理让阳光照耀进来。

心灵约定与你您牵手,敞开心怀,拥抱快乐。

沟通心灵,让咨询抚平心灵的褶皱。

让我们张开翅膀飞进“心理”。

普及知识,调适心情,健康人生。

交给你开启内在动力的金钥匙。

走进心灵的后花园。

为你推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撒满阳光。

清除心灵垃圾,还心灵一方净土。

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走出心灵的雨季。

探索心灵奥秘,展现个性自我。

打开心灵的门窗,让阳光进来。

健康的心理,为你天上飞翔的翅膀。

阅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

激扬青春,你我共享。

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为每个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与压力“和解”,和乐观“牵手”。

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悦纳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理解社会!

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NO.1 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

NO.2 聆听心灵声音,放飞快乐心情。

NO.3 为心灵打开一扇窗,给自己多一些阳光。

NO.4 挂上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NO.5 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同事情,情情关怀。

NO.6 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NO.7 品心扉苦涩涌泉,酿百花甜蜜浓情。

NO.8 让心灵沐浴阳光,让快乐充溢胸膛。

NO.9 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NO.10 给心灵沐浴,美丽人生从“心”开始。

NO11 清静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

NO.12 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快乐健康的人。

NO.13 健康的心灵,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NO.14 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进入;敞开心扉,缔造美丽人生。

NO.15 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NO.16 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理健康梦。

NO.17 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

NO.18 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NO.19 放飞心灵,快乐自我。

NO.20 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NO.21 透彻的心灵让我们更快乐。

NO.22 心灵约定与你您牵手,敞开心怀,拥抱快乐。

NO.23 普及知识,调适心情,健康人生。

NO.24 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NO.25 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NO.26 与压力“和解”,和乐观“牵手”。

NO.27 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NO.28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NO.29 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NO.30 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NO.31 微笑的曲线可以抚平所有的困难。

NO.32 悲观者横向比人生,乐观者纵向攀人生

NO.33 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NO.34 关注心灵,点燃激情,增强自信。

NO.35 心的天空,让我们帮你点亮。

来源:标语大全网(

1.. 关注心灵,点燃激情,增强自信!2..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标语

2006年12月12日 星期二 12:00

1. 热烈祝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

2.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3. 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4. 悦纳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理解社会!

5. 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6. 我爱我,给心灵一片晴空!

7. 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8. 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9. “心”会跟你一起走,说好不分手!

10. 关注自我,让我们从“心”做起!

11. 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12. 架起心桥,共赴成功!

13. 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心!

14. 心心相融,欣欣向荣!

心理教育标题篇二
《心理健康宣传标语》

25.关注自我,让我们从“心”开始 26.为心理打扮,为健康美容.27.聆听心灵声音聆听心灵声音聆听心灵声音聆听心灵声音,放放放放飞快乐心情飞快乐心情飞快乐心情飞快乐心情 28.关注心理健康,构筑阳关心桥 29.挂上你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30.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31.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理健康梦!

32.开心笑一笑,幸福来报到! 33.品心扉苦涩涌泉,酿百花甜蜜浓情!

34.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35.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36.倾诉一分钟的烦恼,享受一小时的快乐! 37.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38.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师生情,轻轻关怀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失败者,否则你永远是失败者! 39.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 40.带来步履沉重的忧愁!带走心情轻松的快乐! 41.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 交出你心,说出你情,解你之忧! 43.快乐吸收好,心灵更美好! 44.相互关心,永远开心 45.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46.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 47.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得可爱。 48.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49.心理健康很重要,老师学生都需要。 50.一个人要对昨天感到快乐,而对明天具有信心。

51.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52.不求最好,但要更好;不在乎昨天,更看好明天。 5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把握生命全过程,展示心中一片天。 54.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健康心理。 55.微笑可以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 56.诚心诚意,从心做起。 57.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透视心灵,关注成长;触抚生命,助人自助;挖掘潜能,完善自

我;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58.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59.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感恩每一天。 60.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 61.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进入;敞开心扉,缔造美丽人生。 62.青春不拒绝阳光 ! 63.悦纳自我,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 64.敞开心扉,你会拥有美丽人生 65.打开心灵的窗户,沐浴明媚的阳光! 66.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67.时代呼唤心理健康,人才呼唤心理健康! 68.一切智慧、成就和幸福都离不开心理健康! 69.关注心理健康,幸福伴你成长! 70.认识你自己,理解你自己,发展你自己 ! 71.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感动! 72.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73.珍爱生命,美丽心灵! 74.完善自我,拥抱健康 ! 75.身心健康,和谐校园! 76.助人自助,健康成长! 77.呵护心灵,健康成才! 7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多与人交往吧! 79.自信让你变成白天鹅,自卑让你成为丑小鸭 ! 80.没有我的同意,谁都无法让我自卑! 81.自信产生美,自信的人更快乐! 82幸福是一种能力,让我们学会幸福,学会爱

心理教育标题篇三
《心理学考试标题汇总》

认知: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认识过程。意识: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

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注意:心理活动对某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范围: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情境性失眠:主要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造成心理压力的事件。催眠: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在特殊情况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对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运动知觉:指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及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由视觉、听觉、肤觉、平衡觉、机体觉和运动觉等系统协同、参与的结果。空间知觉:指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和远近等空间关系的反映。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笼统的看法。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间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或感觉寄存器,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外显记忆:是个体有意识地主动地提取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记忆。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有意提取的情况下,个体已有的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推理: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智力: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流体智力: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气质:是表现于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抽象:指在人脑中抽取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成就动机:是个体在完成某种人物时力图取得成功的一种内在动力。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定势:指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影响下,心理活动所处的一定的准备状态,它使思维和抽象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的干扰作用。问题解决: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一定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称。感觉:是对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气质:是表现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从一个方向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索、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倒摄干扰:是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流体智力: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激情:体现的是一种快速的、猛烈的、短暂且具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对应的行为反应。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干扰: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去个体化:费斯廷格提出在群体中,人们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的现象。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服从: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依恋行为: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互相给予安慰、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论、行动、思想、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创造能力: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或能力。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心境:是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体验。个性心理特征:是特征系统,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它们影响着个人活动的效率和风格,决定着个人的行为方式。理智感:是人在认识和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差别感受性:是指人刚刚能觉察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得能力。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想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信念:指人对其正确性坚信不移,并在实践中自觉、努力遵循的思想观念。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等,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或相仿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赖于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美感:是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事物进行评价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7个流派:1.1879构造主义(冯特和铁钦纳),意识内容分为几要素,内省方法;2机能主义(杜威和詹姆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不是结构;3行为主义(华生1913《从一个行为主义者..》刺激-反应。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有机体倾向重复积极后果,不重复消极后果)20c20s~50s;4.格式塔(完形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马斯洛和罗杰斯)注重人独特性;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和奈瑟《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最早)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XLX3工业与组织XLX4广告与消费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法(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消极等待行为出现,结果难以重复,容易受到观察者偏见和预期影响);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法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问卷法与谈话法)。简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人们了解自身2、帮助人们顺利进行社会化3、促进各项社会(生产)活动效益的最大实现4、帮助人们尽可能获得幸福感.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区别是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是心里内容或体验;联系是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2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3随意后注意(自觉的目的,不需意志努力)感觉的产生:收集信息—感受器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传向中枢系统—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成感觉。简述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和良好图形);2选择性(“双关图形”);3理解性(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4恒常性(大小、形状与颜色).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兴趣和情绪。社会知觉的独特性:1认知对象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简述记忆的类型:1陈述性记忆(处理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记忆系统的三存储模型: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编码的形式(听觉编码占主导))、储存的容量、储存的持久性(精巧实验)(保持性复数和精细复述)3长时记忆(编码形式-语义代码、视觉代码)遗忘的原因:1消退2干扰(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遗忘的影响因素: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作用。提高记忆能力方法:地点发、韵律法和记笔记。学习的分类:1按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2按学习内容(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2比较(把各种事情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抽象(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和概括(在头脑中把从各个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思维的种类: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推理的研究:1三段论推理(气氛探索法)2线性推理(可传递性)3条件推理(伪证 沃森)。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1算法式2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向工作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表征方式2无关信息干扰3功能固着性4心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创造性思维影响因素:1智力2人格3环境4动机。创造性思维训练途径: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去的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运用例子。多元智力理论: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内省智力。心理测验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里特质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时间接的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经典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内测验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3团体智力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外在和内在动机3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强度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角度(绪物质或生理,感是精神或社会需要)2从发生早晚(绪是人与动物共有,感是人特有)3从反映特点(绪有情境性、外显性、暂时性,感有持久性、稳定性、内隐性)人格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冲动型与沉思型、系列型与同时型、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2气质差异3性格差异。性格与气质差异:1气质无好坏,性格有2气质先天性格后天。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影响人格因素:1先天2后天(家庭、学校和社会)3个人主观方面4综合(遗传决定人格发展可能性,环境

决定人格发展现实性)。人格测量:1测量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青年性格问卷)2投射法(1瑞士罗夏克的罗夏克墨

渍测验、2美国莫瑞的主题统觉测验、3句子完成法。人际交往理论:1舒茨的三维理论(1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和情感2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2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不仅是物质交换,还有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交换)。人际沟通功能:1促进相互了解2满足个人表达,实现自我价值。人际沟通基本模式: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反馈、障碍和背景。人际沟通类型:1言语沟通2非言语沟通(表情、眼行为)3身体语言(象征、说明、调节、情感表露)4服饰5讲话风格6人际空间。人际吸引条件: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与熟悉性。群体一般特性:1群体规范2群体凝聚力3群体角色4群体领导(瑞德格维)。减少社会堕化的途径: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也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时被监控和可评的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过大,如果是以大群体,就将其分为几个小规模群体,使更多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怎样防止群体思维带来的不良影响:1领导人做到公正,培养公开资讯和讨论气氛2成员应该像支持群体计划一样,鼓励人们提出问题或批评意见3应请“局外的专家们”对群体成员提出挑战,给群体新思路4达到共同意见后,安排二次会议使成员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服从于从众的区别:从众是群体中的个体虽没有按照自己的本愿去行动但是是自愿的,而服从是在完全不自愿情况下,应别人的要求去行动。心理健康三个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个体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心理健康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方法:1良好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发生2开发自己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压力影响因素:1经验2准备状态3认知4性格5环境。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方式: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和升华。挫折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观念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焦虑障碍五种类型:1广泛性焦虑障碍2恐慌障碍3恐惧症(广场、社会、特殊)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焦虑的应对措施:1认清焦虑状况2克服焦虑三原则(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3学会放松自己4运用想象减轻5进行理性思考6接受专业治疗。发展心理学研究法:横断研究法、纵向研究法、群体序列研究法。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2~5岁)2权威阶段(6~7、8绝对尊敬和顺从,他律)3可逆性阶段(8~10 自律 不把准则看成一成不变,而把它看作同伴间共同约定)4公正阶段(10~12平等性,公正和平等)。柯尔伯格(海因兹偷药)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各个阶段的界定及其特点:1前习俗水平(服从于惩罚定向、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2习俗水平(好孩子道德、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3后习俗水平(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道德、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10.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1.简述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特征;对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性特征:表现在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方面的个人特征(3)性格的情感特征:表现在人的情感活动对其他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情感的有意识的控制方面的特点(4)性格的意志特征:反映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主要有: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1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强与弱36.简述心理学研究的步骤:1确定问题,提出假设2确定研究对象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4、选择研究方法5、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37.问题解决中所使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包括哪几种?:1尝试错误法2、探索性分析法3、手段——目的的分析法4、目标反推法38.简述影响感觉的因素:刺激强度、感受性个体差异、刺激的持续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补偿、实践的影响39.简述注意稳定性的概念:在一定事物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称为注意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精神状态、认知状态、年龄特点、注意对象的特点40.简述心理健康者所具备的心理特征1和谐的人际关系2、正确的自我观念3、健康的情绪体验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5、正视现实,接受现实6、行为正常,人格完整和谐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1.什么是注意的转移?P127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主要有哪些?: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条件: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2、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性质3、个体神经过程的特点42.什么是注意的分配?P128注意分配的条件有哪些?: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条件:1、必须只有一种活动是不熟悉的,而其余的活动已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紧密联系1.试述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如何应用感知规律:1明确活动的目的。学习过程是从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学习过程开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以获得清晰的感知效果。从教学角度考虑,教师应时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每节课都应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知重要的信息,从而获取知识。 2、增强对象的鲜明性、突出性。在学习中,要使所学习材料和对象鲜明、突出,以便于学生感知,这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从主观上讲,感知对象的突出有赖于感知着的兴趣爱好,过去经验等。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势必会造成“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因而,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态度、旺盛的求知欲和主动进取的精神就显得非常必要;从客观上说,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尽量使学习内容与它的背景有显著差异。在教学中,根据感知对象的突出性规律,教师在组织直观教学时应注意:第一,制作直观教具时,应突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第二,使用直观教具时,要适时适当。第三,直观教学还必须服从于学生感知发展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用的直观方法应当有所不同。3、增加的差异性。感知活动的强度告诉我们: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在一定强度范围内将会表现出良好的感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还是教师的声音,都不能太小,要使全班都能看的明听的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言语的运用,语调柔和亲切、声音适中、抑扬顿挫,辅以一定的手势语言和表情,将更能引起学生清晰的感知,当然教学环境应力求安静。感知活动对新异刺激的选择性告诉我们:具有新奇成分的刺激很容易成为感知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使与教学有关的刺激尽量新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要防止和尽量避免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无关的新异刺激的消极作用。所以一门功课不宜频繁更换任课教师,因为学生对每一位新教师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的穿着也会引起学生的惊奇,所以如果教师变换了发型或在服装上有较大更新,也应尽量提早进入教室,与学生交谈片刻,让学生有所适应。感知活动对主题状态的依赖性告诉我们,期待中的事物容易被清晰地感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一些使学生感兴趣且期待搞清楚的问题。各种感官协同活动能提高感知活动的效果。告诉我们,学习时应发挥不同感觉器官的作用,不仅要留心听,还要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亲自动手操作等,这样有助于感知精确性的提高和感知印象的加深,提高学习的效率4、增强理解的概括性。在学习中,要很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要很好地把语言讲解同实物或模型直观结合起来。结合时又可以根据具体请款采用先讲解后直观,或者边讲解边直观,或者先直观后讲解等多种方式进行5、树立良好的第一形象。师生间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会给以后的学习活动创造契机,使今后的学习、教育工作容易取得成效。否则,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影响学习和教育工作。教师应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向学生介绍新教师时应客观地指出其优点。这些有助于学生对教师形象的知觉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对得到学生信息要慎重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形成对学生的偏见和误解,否则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教育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答:1、重视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对学前儿童来说,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提高认识各种食物的兴趣,培养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情绪特征和行为特征,以便为日后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早期教育方法应以游戏为主,包括音乐,美工,讲故事,参加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寓教于乐,到了接近学龄期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初步的读、写、算教学。2、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例如在语文课的学习中,主要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在数学课学习中,主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概括力、空间想象力、计算能力、判断和推理等能力。教师应在教授自己本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尽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要进行正确选择,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对教学方法进行恰当运用。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智力发展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康丰富的科技和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养成和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经验表明,在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人才参加各级业余体校、少年宫、科技站的活动,是培养未来体坛健儿、文艺新秀、科技新星的重要途径 5、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智力发展水平,有区别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统一要求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抓两头,带中间”的因材施教方针。3.试述注意种类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控制引起注意分散的因素,要保持教学环境的安静,排除与教学无关刺激物对象教学活动的干扰,防止这些无关刺激物分散学生的注意。例如,安排的教室要与嘈杂声至少保持一定距离,要求学校附近的建筑施工单位在学校上课时间限制噪音产生,上课时间不允许家长或其他闲杂人员在教师窗外张望或谈笑。教室内外环境要简朴,教师的服装和发型要端庄大方,不可奇装异服,举止要得体。教学活动中如果使用教具,在教具使用完后,应及时将教具隐藏起来,以免学生分心。(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提供新的、形象生动的、有趣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要抑扬顿挫,速度快慢适当。教师呈现直观教具要适时,对所要显示的关键部位应鲜明突出,尽可能做成活动的形式 2、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1)集中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方面的考虑,教师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的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有意注意,当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上课时做笔记或动手操作实验等,都有利于学生保持有意注意。(2)备课方面的考虑。教师要充分备课,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都要得当。(3)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创设“间接情境”,提出“悬念” 3、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换。在教学中,要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化和交替使用,使两种注意的优势都得到发挥,使两种注意的缺点都得到克服。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就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而言,学生的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

件。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2)解除怕犯错误

的恐惧心理,学生惧怕犯错误的阻碍其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3)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通过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模仿尝试的欲望。(4)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3、着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教学中注重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如判断提问,叙述性提问,说理性提问,发散性提问。(2)问题解决时教师要提倡一题多解,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措施。(3)注意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自疑,围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可以激疑,当学生无疑时,设法激起学生疑问;可以辩疑,发动学生围绕疑问谈自己的见解,进而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解释疑问。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学生对目的任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例如费约的食指拉砝码的实验。世界观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目的,为什么会去克服困难,这取决于他们的世界观。用正确的世界观武装青少年,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2、严格教育管理,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教师要对学生生活、活动提出严格要求。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意志锻炼。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时间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意志时应注意:(1)向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和自制力。(2)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适当鼓励,要让学生有信心。(3)对学生行为反应的结果,要及时地予以评价和反馈强化。表扬应该多于批评。 4、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青少年对集体的这种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制,刚毅,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 5、提供学习的榜样。在培养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过程中,榜样的作用始终占着特殊重要地位。 6、针对学生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意志。每个人在意志方面都会表现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现有的意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选择不同的教育重点,对他们的意志进行培养。7启发学生觉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应注意:1善与认识自己2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我锻炼计划3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4用锦句格言自勉6.试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区别:1所属的范畴不同2生理机制不同3概括话的内容与结果不同4迁移的范围不同5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又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相反,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会造成能力发展的巨大障碍。其次,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往往制约掌握知识以及形成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1)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2)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3)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4)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8.试举例说明克服遗忘的方法:1)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类似的材料不要安排在一起复习,复习时还有安排适当的休息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为了更好的克服遗忘,我们可以采取外部记忆手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用记笔记、写提纲、做卡片、将材料输入计算机等方式帮助记忆。3)记忆术:是记忆的窍门和方法,是促进记性、克服遗忘的程序4)复述:学完一个分段后,尝试回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力图回答自己对本分段所提出的问题。如不能充分回忆,就重新阅读记忆困难的部分。6)复习:学玩全部材料后,默默回忆其中的要点,再次尝试去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各个问题。9.试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马克思曾经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自从人类掌握语言以来,人类的思维主要是借助与语言来进行的。1)思维与语言的区别:a思维与语言的范畴和组成要素不同b思维与语言和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c思维中的概念和语言的词并不完全等同d思维与语言和人类的关系不同e思维与语言在个体身上的发展不均衡2)思维与语言的联系:a思维以语言为载体;首先,思维过程是在语言活动的伴随下进行的;其次,思维的成果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交流与传达2)思维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首先,语言的要素之词语,就必须要用思维概括的成果来充实和丰富,否则语词便空洞无物,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其次,语言的另一要素语法规则,也是人类反复思考的产物。10.联系实际谈谈感知规律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明确活动的目的。学习过程是从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学习过程开始之前,要使学生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以获得清晰的感知效果。从教学角度考虑,教师应时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每节课都应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知重要信息,从而获取知识。11.举例说明气质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虽然现实中典型的气质类型并不多见,但气质类型理论对我们的教育管理实践还是有一定的知道作用的。a对于胆汁质的学生,应该严格要求,对其存在的缺点要严肃指出,进行批评时可用较重的语气和措词,以引起其注意,平时注意 自我控制的能力b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踏实的品质和韧性,多给他们一些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同时要防止其产生骄傲情绪。c对于粘液质的学生,应注意培训其灵活性和迅速反应的能力,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在教育上应有耐心,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允许其有一个相对缓慢的理解和转变过程,同时对其完成作业的速度要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d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要以鼓励为主,对其存在的问题,教师最好以“希望”的形式提出来,同时注意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12.举例说明情绪、情感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我们知道,由于工作性质的不一、社会角色的不同,人们表达情绪与情感的途径和方式也不一样。律师和演员在表现情绪与情感时,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情绪模式。但从情绪、情感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讲,两者却有共通之处。不论何种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积极、增力的情绪情感总是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使人的工作做的更好,消极的、减力的情绪情感总是使人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不但降低人的工作热情,还会妨碍工作效率的提高。15.试分析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遗传因素,相信每个人凑对“遗传因素影响个性”这个问题有一些认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子肖其父”的现象,即子代和父代有某些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似性。但是,要正式遗传对个性的影响,要确定遗传对个性有多大的影响,还有赖于科学的研究方法。2)环境因素,影响个性发展的环境因素,以个体出生的时间为界限可以分为胎内环境和出生后环境。胎内环境包括母亲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烟酒、药物、放射线、病毒、微生物等胎儿的影响。环境因素按性质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家庭教育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教育对个性发展具有主导作用,社会文化对个性的发展具有陶冶作用。16.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原型启发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它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如:阿基米德从身子浸入浴缸使水可以溢出的现象得到启示,解决了皇冠含金量的鉴别问题。2)动机强度,动机虽然不能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最终结果,但会影响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和活动效率。3)情绪状态,不同的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如:孟昭兰等的研究表明,出于痛苦等消极情绪下的人。在问题解决的任务面前凝视呆坐,动机低落。4)定势是指在原有知识经验影响下,心理活动所处的一定的准备状态,它使思维和想象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心理定势有时有助于解决问题,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如:卢钦斯的量水实验说明定势消极作用的典型。5)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用途和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的功能和用途。如:心理学家邓克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桌子上放一个火柴盒、几颗图钉、一支蜡烛,要求被试完成把蜡烛支在门上的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在完成认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只想到火柴盒是一个容器,而想不到用图钉把火柴盒钉在门上构成平台。6)问题的表征方式,对问题作出什么样的表征,这种表征是否适宜,对问题有重大的直接影响。17.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答:所谓遗忘 ,就是指信息不能够从记忆系统中提取,或是提取发生错误。 在记忆系列材料时,最先或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较少,而遗忘最多的是中间呈现的材料,这种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没有受到前摄抑制,最后呈现的材料没有受到倒摄抑制,而中间的材料既受到前摄抑制,又受到倒摄抑制。所以开头和结尾部分比较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忘记。18.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高分低能”是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高分低能”即知识多、能力低,知识与能力不成正比。由于“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有些人就否认传授知识的作用,这也是不科学的。知识对能力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一般来说,知识掌握的越多,对能力的发展就越有利,虽然它们不是同步发展,却遵循着“水涨船高”的规律。造成高分低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可能是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机识记的阶段,未能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缺乏灵活性。另一种可能是所学的知识不是解决当前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时使其知识水平不能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三是可能缺乏实际应用与练习 知识转变为能力的关键在于实际应用,人们只有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教育标题篇四
《心理学论文题目汇总》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

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

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

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

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

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

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

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 案调查研究

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

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

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

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

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

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

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

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

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

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

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

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

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

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

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

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

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

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

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

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

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

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

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

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

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

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

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

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

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

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

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

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

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

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

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

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

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

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

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

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

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

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

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

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

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

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

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

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

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

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

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

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

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

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

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 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

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

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

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

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 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

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

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高中生自尊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

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

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

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

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

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

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

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

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

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

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心理教育标题篇五
《心理健康宣传标语》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挂上你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理健康梦!

开心笑一笑,幸福来报到!

品心扉苦涩涌泉,酿百花甜蜜浓情!

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倾诉一分钟的烦恼,享受一小时的快乐!

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师生情,轻轻关怀!

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失败者,否则你永远是失败者!

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

带来步履沉重的忧愁!带走心情轻松的快乐!

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

交出你心,说出你情,解你之忧!

快乐吸收好,心灵更美好!

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一个人要对昨天感到快乐,而对明天具有信心。

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不求最好,但要更好;不在乎昨天,更看好明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把握生命全过程,展示心中一片天。

微笑可以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

让心灵沐浴阳光,让快乐充溢胸膛。

放飞心灵,快乐自我。

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风采。

让心理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

心的天空让我们帮你点亮。

完美心灵,你我共创。

让阵阵秋雨,洗涤心灵污垢。

心理没有完美,只有更美。

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与你牵手走过,解除心理疑惑。

走进神秘的心理后花园。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透彻的心灵让我们更快乐。

没有天生的自信,只有不断培养的自信。

让秋风拂去心灵的忧伤。

呵护心灵种子的成长。

绿化我们的精神后花园。

为心灵打开一扇窗,给自己多一些阳光。

给心灵沐浴,美丽人生从“心”开始。

学会笑,是一种心理的放松和坦然。

敞开冰山的底层—心理让阳光照耀进来。

心灵约定与你您牵手,敞开心怀,拥抱快乐。

沟通心灵,让咨询抚平心灵的褶皱。

让我们张开翅膀飞进“心理”。

普及知识,调适心情,健康人生。

交给你开启内在动力的金钥匙。

走进心灵的后花园。

为你推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撒满阳光。

清除心灵垃圾,还心灵一方净土。

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走出心灵的雨季。

探索心灵奥秘,展现个性自我。

打开心灵的门窗,让阳光进来。

健康的心理,为你天上飞翔的翅膀。

阅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

激扬青春,你我共享。

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为每个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与压力“和解”,和乐观“牵手”。

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悦纳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理解社会!

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 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

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不敢和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有的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变的异常紧张,甚至盗汗、心跳过速。有的学生不敢和陌生人见面等。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明显症状是情绪紊乱,思维破裂,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都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失去逻辑,脱离现实,哭笑无常。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高度不协调,并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如时常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

6.强迫症

心理教育标题篇六
《主题标题》

心理教育标题篇七
《心理论文题目》

001 大学生社会认知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00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研究

003 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004 大学生感觉寻求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005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精神状态关系分析

006 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析

007 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

008 高中生创造性人格发展与教育研究

009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动机现状分析

010 团体心理咨询降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实验研究

011 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012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动机及其与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013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

014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实证研究:应该自我与实际自我的差异分析

015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改善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应用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校恐惧情绪调节方式研究

017 家校联动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性研究

018 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训练的研究

019 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

020 2-6岁儿童数量关系认知能力的发生与发展研究

021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教育

0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023 当代大学生交往心理分析及交往障碍调适

024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研究

025 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026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027 小学生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实验研究

028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029 在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

03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超越

031 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032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033 文化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究

03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

035 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036 小学生竞争的心理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

037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研究

038 关于培养青少年挫折承受能力的理性思考

039 大连市农村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研究

040 贵阳市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041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实验研究

042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043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

044 城郊初中心理品质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045 大学生的失恋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04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047 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的维护

048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及教育对策

049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050 高校经济贫困生抑郁心理研究

051 初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价值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052 小学生自我概念与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

053 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

054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055 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 05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

057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

058 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059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

060 青少年情感自主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研究

061 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062 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

063 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064 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065 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066 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067 贵州省研究生婚恋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

068 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69 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

070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

071 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072 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073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

074 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075 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076 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

077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078 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

079 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080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

081 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

082 军队院校地方计划生与地方院校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083 军校护理专业学生与临床护士人格特征及其比较研究

084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

085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086 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087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088 黄石地区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08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090 青少年学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发展

091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092 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093 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09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

095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096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 097 不同交往水平的中小学生交往归因特点的研究

098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099 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0 高职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0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102 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103 大学生死亡焦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104 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

105 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

106 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

107 不同条件下儿童能力判断的发展研究

108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09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10 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

111 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

112 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13 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

114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15 从四所高职院校调查看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矫治策略

116 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 117 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118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119 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20 初中生创造性的负性人格量表初步编制

121 自尊量表(SEI)对湖南中学生的适用性研究

122 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

123 关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 124 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2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126 理性情绪教育对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实验研究 127 中小学生教师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

128 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 129 小学生欺负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130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与验证

131 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的初建

132 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

133 初中生在欺负情境中的参与者角色与同伴地位

134 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欺负的关系

135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

136 恐惧情绪影响初中生创造性活动研究

137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138 儿童青少年行为归因与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39 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40 青少年人权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141 青少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142 青少年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143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144 3-9年级自我动机的发展研究

心理教育标题篇八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湘潭市十七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

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得可爱。 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心理健康很重要,老师学生都需要。

一个人要对昨天感到快乐,而对明天具有信心。

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不求最好,但要更好;不在乎昨天,更看好明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把握生命全过程,展示心中一片天。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健康心理。

微笑可以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

诚心诚意,从心做起。

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健康快

乐的人。

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感恩每一天。 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

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进入;敞开心扉,缔造美丽人生。 健康心理你我做起

挂上你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理健康梦!

开心笑一笑,幸福来报到!

品心扉苦涩涌泉,酿百花甜蜜浓情!

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倾诉一分钟的烦恼,享受一小时的快乐!

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师生情,轻轻关怀! 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失败者,否则你永远是失败者!

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

带来步履沉重的忧愁!带走心情轻松的快乐!

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

交出你心,说出你情,解你之忧!

快乐吸收好,心灵更美好!

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让心灵沐浴阳光,让快乐充溢胸膛。

放飞心灵,快乐自我。

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风采。

让心理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

心的天空让我们帮你点亮。

完美心灵,你我共创。

让阵阵秋雨,洗涤心灵污垢。

心理没有完美,只有更美。

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与你牵手走过,解除心理疑惑。

走进神秘的心理后花园。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透彻的心灵让我们更快乐。

没有天生的自信,只有不断培养的自信。

让秋风拂去心灵的忧伤。

呵护心灵种子的成长。

绿化我们的精神后花园。

为心灵打开一扇窗,给自己多一些阳光。

给心灵沐浴,美丽人生从“心”开始。

学会笑,是一种心理的放松和坦然。

敞开冰山的底层—心理让阳光照耀进来。

心灵约定与你您牵手,敞开心怀,拥抱快乐。

沟通心灵,让咨询抚平心灵的褶皱。

让我们张开翅膀飞进“心理”。

普及知识,调适心情,健康人生。

交给你开启内在动力的金钥匙。

走进心灵的后花园。

为你推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撒满阳光。

清除心灵垃圾,还心灵一方净土。

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走出心灵的雨季。

探索心灵奥秘,展现个性自我。

打开心灵的门窗,让阳光进来。

健康的心理,为你天上飞翔的翅膀。

激扬青春,你我共享。

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为每个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与压力“和解”,和乐观“牵手”。

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悦纳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理解社会!

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悦纳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理解社会!

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我爱我,给心灵一片晴空!

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心”会跟你一起走,说好不分手!

关注自我,让我们从“心”做起!

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架起心桥,共赴成功!

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心!

心心相融,欣欣向荣!

超越平凡,欣喜生活!

困扰之源,不在问题的本质,而在面对问题的态度! 放飞心理之翼,塑造理想自我!

敞开心扉,让阳关洒遍心房!

了解自我,正视自我,欣赏自我,完善自我!

沟通你我由心开始!

构筑心灵天空,你我携手共进!

心若在,梦就在,心理健康许你一个美好未来! 关注心理健康,生命因此而精彩!

呵护自我,尊重生命,由“心”开始!

与心灵相约,心理健康伴你同行!

父母给我生命,我以健康回报!

把握今天就是把握人生!

关注心灵,点燃激情,增强自信!

珍惜生活,感恩生活!

健全个性,愉快生活,完善自我!

放大自己的快乐,享受生活中的美丽!

心理教育标题篇九
《《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外网站和参考文献》

标题:《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外网站和参考文献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心理健康教育》 俞国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2、《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 贺淑曼等编著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4.4

3、《健康心理咨询》 郭建军 华文出版社 2002.1.1

4、《心理健康教育》 黄希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5、《成功心理咨询》 郭建军 华文出版社 2002.1.1

6、 《健康心理发展能力》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

7、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5-10

8、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7

9、 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5-10

10、叶奕乾.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5

11、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2、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5-10

13、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09月

14、 袁锐锷.新编外国教育史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15、《尚书》

16、《论语》

17、孙少平.西方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1996(6)

18、黎龙辉,刘良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

19、贾晓波等主编. 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0、(美)普劳特等著.方晓义等译.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

心理教育标题篇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目汇总及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b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斯多得 D.冯特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c )

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C )

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a )

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6.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 c )恐惧。

A.本能 B.怕生 C.预测 D.经验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a )

A. 1.5-2岁 B.1-1.5岁 C.2.5-3岁 D.2-2.5岁

8.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 )

A.家庭教育方式 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 D.家庭文化背景

9.在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 a )

A.一小时 B.一周 C.一天 D.一个月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b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b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12.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 )

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c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 c )率领的研究小 组完成的。

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特曼 D.比纳

15.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b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荣格 D.斯普兰格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d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18.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c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d )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2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2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b )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 a )

A.品德 B.道德 C.个性 D.人格

2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b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

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需要。( b )

A.归属 B.自我实现 C.尊重 D.生理

26.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7.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 d )

A.权威者 B.告状者 C.指导者 D.协商者

28.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这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d )A.由他控发展到自控 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敏感性逐渐增强 D.迁移性逐渐提高

29.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叫做( c )

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诊断效度

30.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 来估计。( d )

A.标准分数 B.原始分数 C.平均数和标准差 D.相关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同一组被试接受两个等值测验所得结构的一致性程度称为( b )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折半信度 D.内部一致信度

2.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是( c )

A.安全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一般认为,喜欢非常容易的任务或者很难完成的任务的人是( b )

A.成就动机水平较高 B.成就动机水平较低 C.避免失败的动机较高 D.不确定

4.关于惩罚在道德行为训练中的作用,正确的应该是( c ) A.惩罚不利于道德行为的形成

B.不能采取惩罚的办法 C.适当运用惩罚还是必要的 D.惩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

5.在迁移理论中,强调综合分析及其导致的概括是学习迁移真正本质的理论是( d )

A.相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分析概括说

6.学生已经有“三角形”的概念,现在要学习“等腰三角形”。这是一种( a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7.根据学习方式对学习进行分类的心理学家是( d )

A.加涅 B.布卢姆 C.潘菽 D.奥苏伯尔

8.关于超常儿童的研究中最为著名的研究是( d )

A.弗里曼的研究 B.加登纳的研究 C.罗宾森的研究 D.特曼(Terman)的研究

9.对“现实的我”认识和评价过度高估而且“理想的我”也是虚妄的高中生,其自我意识的类型应该是( c )

A.自我肯定型 B.自我否定型 C.自我扩张型 D.自我萎缩型

10.一般来说,下列能力中初中女生比男生占优势的是(b )

A.比较能力 B.计算能力 C.推理能力 D.空间能力

11.婴幼儿游戏中最高级的游戏形式是( c )

A.单人游戏 B.集体游戏 C.创造性游戏 D.活动性游戏

12.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b )

A.弗洛依德 B.皮亚杰 C.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 D.埃里克森

1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性矛盾是( d )

A.主动性对内疚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亲密感对孤独感

14.在弗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 a )

A.原我 B.自我 C.超我 D.A和C

15.为了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情况,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b )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A.彪勒 B.普莱尔 C.斯特恩 冯特

2.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b )

A.廖世承 B.陈鹤琴 C.潘菽 D.朱智贤

D.感知运动 D.皮亚杰 3.皮亚杰认为,( c )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开始形成守恒性。 A.前运算 A.维果斯基 B.形式运算 C.具体运算 B.霍尔 C.科尔伯格 4.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d )

5. ( d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6.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7.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8.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9.儿童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期间。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10.培养幼儿发音能力的关键期是在( c )左右。A.2岁 B.3岁 C.4岁 岁

11.幼儿思维以( a )思维为主。A.具体形象

D.辩证 D.5B.抽象逻辑 C.直觉行为

12.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对( d )的辨别发展最迟,一般要到9—11岁时才能发展完善。

A.里外方位 B.前后方位 C.上下方位 D.左右方位

13.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是在( c )之间。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D.儿童的自我意识 14.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 c ) A.同伴关系 B.教师的教育方式 C.家庭教育方式

15.根据Selman的角色采择理论,( a )的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A.6—8岁 B.8—10岁 C.10—12岁 D.12—15岁以上

B.16.在( b)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A.幼儿

小学 C.初中 D.高中

17.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一般认为是小学( c )A.二年级B.三年级C.四年级D.五年级

18.美国心理学家( d )提出了发展任务这个概念。A.徘瑞 B.霍尔 C.埃里克森

D.哈维斯特

19.在现实生活中,忽视初中生的自尊心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抗。反抗表现最突出的年龄是在( b )之间。

A.11.5岁—12.5岁 B.12.5岁—13.5岁 C.13.5岁—14.5岁

A.二元论 B.多元论 C.相对论 D.约定论

B.初二 D.14.5岁—15.520.当一个人凡事总要问一个“什么是正确”的答案时,其思维处于( a )阶段。 21.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开始过渡的年龄是( b )A.初一

C.初三 D.高一

22.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性格有两次快速的发展,第一次是在小学六年级前后,第二次是在( c )前后。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B.形式逻辑思维 C.抽象思维

D.演绎推理 23.在高中阶段,( a )迅速开始发展起来。 A.辩证逻辑思维 A.10—15岁 24.人的脑重量和容积一般在( c )之间达到最大值。 B.15—20岁 C.20—25岁 D.25—30岁

25.将有意义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形式的是(a )A.奥苏伯尔B.加涅C.克劳德D.威特罗克

26.抓住“发现法”的实质,为之提供理论基础,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c )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加涅

27.学习的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和( d)A.托尔曼 B.班杜拉 C.布鲁纳 D.斯金纳

28.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 d )A.强化

移 D.正迁移 B.同化 C.负迁

29.韦纳从( b )个维度来划分归因。A.二 B.三 C.四 D.五

30.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被奥苏伯尔称为( a )内驱力。

A.附属 B.自我提高 C.认知 D.近景

1.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的信度称作( a )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折半信度 D.内部一致信度

2.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三种因素中,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 b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身心状态 D.以上均不是

3.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被奥苏伯尔称为( a )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主导内驱力

4.在强化的作用下,有机体反应的频率、速度和强度将( c )

A.维持不变 B.减弱 C.增强 D.不能确定

D.自我发展水平 5.柯尔伯格认为,决定儿童品德发展水平的是( a ) A.思维发展水平 B.人格发展水平 C.情感发展水平

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b )

A.强化 B.迁移 C.反馈 D.联结

D.发现说 7.奥苏伯尔用来解释有意义学习过程的是( c ) A.强化论 B.试误说 C.同化论

8.程序教学的形式之一是斯金纳提出的( d )

A.循环式程序

A.意义学习

A.霍尔

A.初一 B.分支式程序 C.直线式程序 D.交叉式程序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机械学习 B.何林沃斯 C.哈维斯特 B.初二 C.初三 D.埃里克森 9.奥苏伯尔将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统称为( a ) 10.提出发展任务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c ) 11.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开始过渡的年级是( b ) D.高一

D.大众传媒 12.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 a ) A.家庭教育方式 B.学校教育环境C.同伴关系

A.6~7岁 13.小学生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龄是( d ) B.7~8岁 C.8~9岁 D.9~11岁

14.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是( b )

A.感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15.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成熟最晚的是( c )

A.顶叶

A.学习 B.颞叶 C.额叶 B.发展 C.遗传 D.枕叶 D.成熟

D.试误 16.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17.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研究其惧怕情绪发展的方法是( a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

A.原我 B.自我 C.超我 1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的意识结构部分、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的是( b ) D.自我理想

19.弗洛伊德将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导致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称作( a )

A.神经性焦虑

A.桑代克 B.道德上的焦虑 C.客观性焦虑 D.良心的焦虑 B.霍尔 C.哈维斯特 D.何林沃斯

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环境心理学

D.初中阶段

D.理智型与情绪20.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之一。它的作者是( a ) 21.埃里克森认为,小学阶段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b ) A.信任对不信任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A.老年心理学 A.婴儿期 B.儿童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B.幼儿期 C.小学阶段 22.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个体发展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 c ) 23.内部言语开始发展的时期是在( b ) 24.威特金将人格分为两种类型,即( c ) A.独立型与顺从型

型 B.内倾型与外倾型 C.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心理教育标题相关热词搜索:心理健康标题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题 心理健康手抄报标题

1、心理健康教育标题篇一《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心理健康教育标题(2016-02-0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心理教育标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心理教育标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34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