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理智与情感辩论

理智与情感辩论

2015-12-29 04:38: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一《理智与情感谁更重要》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理智与情感辩论》,供大家学习参考。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一
《理智与情感谁更重要》

做情感与理智的主人

——“情感与理智谁更重要”辩论会感想

湖北大学2011级 心理系 陈晨

在普通心理学的课堂上,我们开展了一次题为“理智和情感那个更重要”的辩论会。正方用冷静的思维,理智的言语,有力地证明着他们的观点:“理智比情感更重要”;而反方则以饱满的热情,声情并茂,将“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这一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方的观点是:理智比比情感更重要。正方辩手人不能没有理智,人一失去了理智就会不断做错事,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不利的。

首先正方提出了前些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由于生活琐事一时冲动,从而做出了先后三次杀害四名同班同学的残忍举动,可见人类丧失理智是会带来巨大危害的。

其次说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林黛玉和范进,林妹妹因为感情大于理智,过于敏感,所以见花伤心、对月落泪,最终导致了她的郁郁而终。而范进则是因为他热衷科举考试到了痴迷境地,把所有希望都押在科考上。过热的渴望与冰冷的现实加重了他心理上的压力,所以突如其来的中举使他过于兴奋激动最终发了疯。因为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当情感控制一个人的时候,在生理上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如: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这些生理反应如果不引起重视,理智对待,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而反方的观点是:情感比理智更重要。反方辩手认为情感是人类的特有的稳定的深刻的感情。良好的情感状态可以给身心带来很大的好处,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等都是有益的。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它高于一切,在诸多文学作品中,许多人都为了情感而献身。那林妹妹就是因为太过理智,从小寄人篱下,看穿了大观园里的世态炎凉,每日遐思才伤了身子;而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比如黄继光,邱少云),正是有着一份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爱与责任,才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不能说他们的献身,是没有理智的!他们因为爱的深沉,所以自甘牺牲。

去年发生在佛山的小悦悦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悲痛是巨大的,敢问那18个路人他们都没有悲悯之情、正义之感吗?是什么阻止了他们的救援行动?是理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效应使得小悦悦多次受到碾压并丧失了治疗的时机。

人是有情感的,失去了情感也就无所谓的理智。因为有了情感才赋于这个社会温暖,才

造就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整个辩论赛中,双方辩手旗鼓相当,互不相让,都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将理智与情感融合,折服了在场观众。

辩论会结束后,我继续对这个辩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曾记得心理学家们经常把感情因素描述为为动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理性的对立面。与几世纪以来的偏见正相反,一个感情激荡的念头并不一定是不理智的。而我认为理智与情感是一对有机的思维概念,当情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时,理智应毫不犹豫地快速跟上,做情感的好帮手和铺路石,为营造更好的状态而努力;当情感背离正常轨道时,理智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时的理智决定一切。

理智与感情有时候看起来是那么矛盾,但其实它们是统一在一起的,并且同等重要。所以,如何在理智与感情之间权衡,或者更合理地说,如何把理智和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才是最关键的。做好了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美丽。

2012-4-29

第1页 共2页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二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中文读后感1.成长。玛丽安曾认为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爱情,于是她拒绝了布兰登上校,那个和她一样知道很多悲伤的曲子的人,也正是她美丽的钢琴声打动了上校。然而,人的一生终究有很多次选择,一次落水并不能阻止我们再次乘船,因为每一艘新到的船都可能载着我们的幸福靠岸。相比玛丽安,姐姐埃莉诺更为理智,她可以与吝啬刻薄的一目兄弟谈这本书是简·奥斯丁的。我非常喜欢她的另一本书<傲慢与偏见>.我觉得她的书的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似乎读了一点就再也放不下了。所以,一看到她的这本<理智与情感>就不得不放下了正在读的<包法利夫人>.还好,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本<理智与情感>似乎带给我太多的意外了。我从没想过,小说的剧情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当然,我更喜欢作者本人。知道吗?从这本书里我所感悟到,或是学到的格言就是: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不是吗?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理智的姐姐和一个感性的妹妹。最终妹妹还是因为在爱情上受到了无限量打击,随后,终于明白了,理智是很重要的。最后,他们都找到了爱他们,也是他们所爱的人。过上了美满的生活。这个与许多当时英国的小说不同,他们都在用悲惨的结局去抨击当时社会的险恶的时候,简·奥斯丁去却塑造了这样一个圆满而让人向往的结局。当然,就因为这,在看完其他人的小说的时候,你会觉得,当时社会的肮脏与腐朽,甚至,你会怀疑,世界上是否真的有最圣洁无私的爱情的存在。可是,当你看完简·奥斯丁的作品之后,你的那种消极心态,就会被作者的魔法赶跑了。我相信,作者同我们一样。不愿去承认,也不愿用黑色幽默去讽刺爱情。她试着用良知和美好的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渴望,来教导我们,要善良。要相信,爱情真的存在。2.行文,是总结倾注于笔尖的记忆。因此咱们所读到的好书多数是润藉了的思路,僻静了的感情。并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进程中,慢慢停顿自我,进入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天然状况。记不起是什么时刻入手下手读的《理智与感情》,大概它不停恬静地躺在我的枕边,从中文到英文,从文书到片子,日日年年醉,一岁一心境。小时候的《理智与感情》是死板的,两个女孩,差别的性情,差别的境遇,雷同的幸福终局。世界上的幸福老是类似的,我从她们身上找到了辛德瑞拉的影子,只是此次的王子再也不俊秀。因而,1幅英国十八现实的画卷,成了我童话时期的晚霞,那时候,我依然信赖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可托,每种幸福都天经地义。直到学会忙忙碌碌地

生存,没有一种器材比读过的旧书更能调解死板了,因而,我从新掀开《理智于感情》,看理性的埃莉诺如何以1颗包容笃定的心去抚平所有的磨难,而感性的玛丽安又是若何学会理智,学会成长。玛丽安曾认为人的平生只能有一次恋情,因而她回绝了布兰登上校,谁人和她同样晓得不少悲伤的曲子的人,也恰是她锦绣的钢琴声感动了上校。但是,人的平生终于有不少次选择,一次落水并不能阻挠咱们再次乘船,由于每一艘新到的船都可能载着咱们的幸福泊岸。相比玛丽安,姐姐埃莉诺更加理智,她可以与小气苛刻的1目兄弟评论辩论买卖上的事,也可以在自己痛彻心扉的时刻给与mm最真挚的劝慰,她乃至可以或许祝愿爱人的一去不返。最喜欢看埃莉诺平平温顺的笑颜,宛若可以或许减退所有的适得其反。当末了忸怩爱德华回到她的身旁对她说:“我今日来这里其实不抱任何希望,我只是想奉告你,我的心将永久属于你……”最感人的告白从最不浪漫的人物口中说出,一贯理智的埃莉诺终究不由得放声大哭。而我,也终究晓畅,并不是所有的幸福都瓜熟蒂落,幸福,必要久长的守候,更必要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一个人幸福与否,只要看她在一天停顿后,能不能感受到平静,能不能有一种充实和饱和填满心灵。要是是,经常感伤的人也是幸福的。当玛丽安弹起那首《不要再饮泣,悲伤的泉》,不止是布兰登上校,书外的我也沉醉在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孩细水流长的难过中,僻静中的难过,又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三
《辩论一辩稿(立论)》

大家好。开宗明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并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而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辨别是非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理智与情感何者更可贵,就是要看,从社会层面何者更稀缺,更难得;从个人层面何者才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我方认为情感比理智更为可贵,并将从以上两方面予以论证。

就社会总体而言,人们普遍趋向于用理智作为行事的准则而忽略了自身的情感诉求。我们看到,年青一代宁愿在大城市蜗居,也不愿逃离北上广,因为理智告诉他们大城市可以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殊不知故土父母已两鬓斑白,渴望天伦之乐;我们看到,平庸的艺术家只懂一味沿袭而不思突破,因为理智告诉他们突破意味着风险,无奈其无法攀上艺术之高峰;我们看到,原本真心相爱的人迟迟无法走进婚姻的殿堂,因为理智告诉他们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是场闹剧,却看不到相爱却无法相守才是真正的杯具。简奥斯汀的名著《理智与情感》更是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社会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以此抨击所谓理智有时甚至成为功利化的帮凶,而尊重内心的感受才是真实美好的。今天生活中地球上的大多数习惯了用理智的头脑看问题,接受并毫无怨言地履行着这个社会给予其的义务与价值,而真正有勇气突出重围,说出自己的心声,不去功利地权衡取舍,而是以情感做航标的,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呢?而纯洁的友情,坚贞的爱情,超越生死时空的亲情,又有几人可以真正拥有呢?正是这种稀缺性,决定了情感比理智更可贵,更值得人去珍惜与膜拜。

就个人而言,我们是否都应该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究竟为何而活?今天我们勤勤恳恳用功读书,将来走上社会兢兢业业努力打拼,看似为的是理智告诉我们去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与物质享受,然而更高的生活水平背后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安全感与幸福感,是我们借以使情感更为自由地抒发与实现。既然理智是实现情感诉求的方法手段,又怎能说理智比情感更可贵呢?的确,我们看到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通过理智创造了令人羡慕的成绩,然而当铅华洗尽,回首过去真正指引他们的还是心中的梦想,与梦想实现时的快乐的情感。今天双方辩手相聚于此,用理智的方式针锋相对,不也是希望实现真理越辩越明的情感共鸣吗?

其实,今天对方同学错误地认为理智比情感更可贵实际是被社会的表象所蒙蔽。在这个理智到近乎冷漠的世界里,我们呼唤情感来调和;在这个一切用数字衡量的价值体系中,我们需要情感来打破僵化桎梏的评价标准。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情感比理智更可贵。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四
《辩论十条》

辩论十条

一是想要辩论不败,在为人处世与观察社会自然方面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这套理论必须能够自圆其说,完全掌握,这样在斗嘴时才能随手拈来,随机应变. 二是与高手辩论时最好不要引用别人的话,那会显得你没能力,你至少要学会把那些名言警句改头换面以自己的形式说出来;因为别人的话引用再多,也是别人的,真正的高手,都不屑于引用他人或古人的名言,而是努力让自己的话成为经典,成为名言,成为别人争相引用的对象.

三是辩论时自己绝对不能动怒发火,谁先失去理智肯定是谁先输,无论对方如何谩骂挖苦,你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智,绝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回骂,因为那样的话,你就把自己降低到与对方同样的水平了.

四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进攻的姿势与意志,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必须随时随地寻找对方的破绽,在回答对方的发问时,千万别忘了反击或反问一下,力求把握话语的主动权,把话题导向自己熟悉的一面或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五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激烈迅速的辩论过程中,自己难免要说错一二句话,当对方抓住其中把柄大举发难时,如果无法圆转自如,你最好立即承认错误,然后以此为资本反攻对方的痛处,逼他也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被动为主动,化坏事为好事,切忌死不认错,否则就变成不入流的胡缠烂打了.

六是要有勇气坚持错误,即自己要敢于提出与常识不合的观点,同时以坚定的信心与意志来维护这个观点,即使与普天下人为敌也在所不惜!当然,你得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来支持,不可完全用气势和狂妄来压别人;如有位朋友以前就经常骂我的观点是旁门左道,我就毫不退缩地宣称:“你们以旁门左道为耻,我却是以旁门左道为荣!”于是他反而哑口无言.

七是要适时同意一下对方的观点,即对对方一些较精采的话或明显的公理以及说得一般但对自己没什么威胁的话,可以承认对方说的对,这样一来可以麻痹对方,二来使对方产生对你的尊重,你说的有道理时他也不好意思硬加反驳,三来这是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对方心生得意时,必须毫不留情地加以猛攻,让他来个乐极生悲.

八是不可陷入恶俗辩论的泥坑,有些对手虽然水平不高,但很能胡缠烂打,自己说不出什么系统明确的主张,但喜欢把你的每一句话折开来进行零碎敲打,然后说些隔靴搔痒或强词夺理的话;碰到这种情况,你千万不可与他认真辩论,因为那纯粹是浪费时间,最好是猛然一击后即高蹈远遁,避而不见.注意:你必须先有一次充分的攻击后才可远飚,不然会被人视为畏战而逃.

九是要学会釜底抽薪之法,即看准对方仗为靠山的理论基础,一把抓住其理论根源,抖出其中的茺谬与落伍,即可以最快最猛的方式打击对方的信心,动摇其根本;例如,对方如以儒学思想为根本,那就先把儒教的仁义道德彻底打倒,并提出一套比对方更高明、更合现代文明的道德理论,以此为基础阐发宏论,一举压倒对方.我以前在对付一位辨认高手时,因为他老是以守护人性火种的“苦役犯”自居,我就创建了一个人类不需要苦役犯的理论,一举摧毁其根基,使他恼羞成怒,差点与我反脸成仇,拳脚相向.

十是要努力做到悲智并起;能在辩论时做到悲智并起的人,才是真正达到了辩论的最高境界!“悲智并起”是佛教用语,指一种高度情感与最深理智的融合交织状态.在一般人的心理中,理智与情感是此消彼长的,如水火之不相容,相消而不相成.但佛之悲智,即所谓的“无缘大悲”,却能将悲与智二者同时并

起,相成而不相消,也就是说,这种状态能使理智与情感同时保持在互相激荡的巔峰状态,这种蕴含巨大能力与力量的精神状态,如果能驾驭它用之于辩论,那世间将没有任何人是你对手!呵呵,初级的辩论是不可以感情用事,但最高级的辩论,却一定要有情感的参与,而且这情感必须是强劲深邃的.当然,能真正做到悲智并起的人很少,会用它来进行辩论的人更少.如果有,那这样的辩论将是惊天动地的,就象佛祖当初与外道宗师的辩论,输的人不是自杀以殉,就是拜对方为师,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佛的十大弟子中,有几个就是这么得来的啊!

呵呵,以上是我在前些年与人辩论斗嘴中总结出来的,适用于面对面或在QQ、聊天室中的辩论,不过大多数条款应该也适用于论坛中的辩论,故特地从原初那篇《辩论之道》中摘出这么十条来奉献关天诸君.

辩论其实是一场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坚凝的信心,冷静的理智,通达的见识,敏锐的触觉,以及对自己所持信念的巨大情感,那是二个或多个精神实体的直接冲杀交锋,在这样的碰撞、交锋中,会自然地闪耀出最动人、灿烂的思想火花,这样的火花,会使天边的彩虹也黯然失色.而人类的精神,也在这不断冲突激荡的交锋中得到稳健有益的拓展.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五
《辩题大全》

1人类应该加强还是限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 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经济因素还是非经济因素造成的

2发展旅游业是否会造成环境的恶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否会导致文化一体化

3人类对自然物种的干预是否有利于生态平衡 发展知识经济会缩小还是扩大国家之间的差距

4城市化使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还是下降 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造福还是殃及人类

I5NTERNET能否改变世界 汽车的发展取决于汽车的发展(或相反)

6人口问题是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成败关键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家庭养成还是学校教育

7人是大自然的保护者还是破坏者 现代社会竞争比合作更重要(或相反)

8学生学业压力大是否有利于成才 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关键是否在于商业化

9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 打假主要靠消费者还是执法者

10现代社会男女竞争是否平等 安乐死是否符合人道主义精神

11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还是超越市场经济 海外大片的引进对国产电影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相反

12电脑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流动人口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城市发展

13生态危机是否可能毁灭人类 离婚率的上升是否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应不应该降低离婚难度)

14经济发展应该以教育发展为前提(或反过来) 医学发展是否应该有伦理界限

15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 16发展旅游业利大弊大 儒家思想是否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17儒家思想是否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推动因素 亚太地区是否应该成立经济联盟

18人类和平共处是否是一个可能实现的梦想 温饱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19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20-物价上涨的势头是否可以抑制 进口高档消费品利大弊大

21发展教育是否首当提高教育经费 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22治愚治贫何者更重要 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

23信息高速公路对中国发展有利还是不利 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可不可以统一

24社会秩序的维系靠法律还是道德 知难行易知易行难

25各国政府应该不应该全面禁烟 复制人类利大弊大

26IQ诚可贵EQ价更高(或相反) 艺术商品化利大弊大

27网际网络应该不应该受到管制 先天遗传比后天环境更重要(或相反)

28真理越辩越明、真理不是越辩越明 网络使人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29成功的影视作品应不应该拍续集 电脑必将取代书本(反方是“不会”)

30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弊大 都市化有利不利于人类发展

31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或相反) 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感受 32青春偶像崇拜利大弊大 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

34爱情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 夜晚对人类利大弊大

35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是否越是世界的 法制能否消除腐败

36不破不立,不立不破 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大弊大

37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否在于发挥个人专长 该不该对女性进行就业保护

38真理是不是美的 英雄是否当以成败论

39生命与尊严何者更重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或反之)

40电视征婚利大弊大 艺术商品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1体育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旅游开发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42高薪可否养廉 消除毒品主要靠教育还是惩戒

43网络经济是不是泡沫经济 孙悟空猪八戒谁更适合作丈夫

44科技的发展会抑制还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电脑的发展会导致人脑的进化还是退化 45网络文化淡化还是强化个性 人类社会当重义轻利还是相反

46正其义不谋其利与正其义当谋其利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在当地吸纳还是外地吸纳 47效率是否必然牺牲平等 提倡购买国货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

48公平比效率更重要(或相反) 爱情需不需要理由(真正的爱情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49经济发展是否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身教重于言教还是言教重于身教

50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何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流文化 大学生学习应以专为主还是以博为主

51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设施问题还是管理问题 西部开发引资与引知何者更重要

52超前消费是否应该提倡 现代社会男人女人谁更累

53真理是美的,真理不是美的 婚前财产公证是否值得提倡

54文化对垒与融合何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化主流 善者必美,善者未必美

55公理胜强权还是强权胜公理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乐

56能屈能伸方为英雄本色 大学生谈恋爱利大弊大

57项羽刘邦谁才是英雄 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坟墓

58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也是好士兵 理智和情感何者才是人类的根本特征

59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智与情感何者更为重要 经济科学与人文科学在现代社会何者更为重要

60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奋而顾身 提倡妇女回家是否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61现代中国更适合德治还是法治 互联网络应该建立审查制度

62道德是否源于功利 立德比立功更重要或相反

63目的可以/不可以为手段辩护 法不容情与法也容情

64媒体操纵(控制)公众还是公众操纵(控制)媒体 死刑应不应该被取消

65安乐死符不符合人道主义 科学是不是对文明的威胁

66生态危机可能/不可能毁灭人类 教育应不应该市场化

67瞻前必须顾后、瞻前不必顾后 发行体育彩票利大弊大

68政府资助艺术利大弊大 冲撞型(暴力型)体育运动应不应该被禁止

69平时成绩应不应该公布 大学教育应不应该免收学费

70应不应该提倡穿校服 应不应该推广全民公决

71科学来源于哲学、哲学来源于科学 环保主要是观念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72诸葛亮应该投靠曹操还是应该投靠刘备 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

73人类会不会毁灭于科技的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75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何者更重要 食色性也,食色非性也

76传媒业的发展不利于本土文化 加入WTO不利于/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77经济一体化会不会导致二十一世纪全球的文化一体化 当今中国(提倡)绿色消费是否超前

78古代人与现代人谁更自由 研究生培养以自费为主利大弊大

79知识会不会带来美德(知识即美德/知识并非美德) 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 80诚信纳税环境的营造主要靠政府还是民众 诚信纳税主要依靠道德自律还是法治它律 81税收的主要职能是大学生住宿公寓化利弊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以保护还是开发为主 82(世界文化遗产包装上市利弊) 大学阶段学习知识和塑造人格何者更重要

83网聊有聊还是无聊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还是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84大学本科生先工作后考研与先考研后工作何者更合理 科学发展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何者更重要

85大都市应鼓励还是限制私人购车 以人为本应以物质投入为主还是精神关怀为主

辩论赛应以学理内容还是语言技巧为主 大学人文教育应着重突出时代特色还是宏扬传统文化

86大学辩论趣味为主还是学理为主 男生更适合辩论还是女生更适合辩论

83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84便利器具便利便利器具不便利

85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86民族技艺应该保密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87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

88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

89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

90杜绝盗版,消费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杜绝盗版,政府扮演比消费者更重要的角色

91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92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93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94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95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强网络的实用性比娱乐性强

96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97相处容易相爱难相爱容易相处难

98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

99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青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100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

101企业发展需要无私奉献精神企业发展不需要无私奉献精神

102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103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利大于弊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弊大于利

104杜绝盗版,政府比消费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杜绝盗版,消费者比政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05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

106避免人才外流,是政府的责任避免人才外流,不是政府的责任

107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108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109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110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相爱难

111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远亲

112新闻自由是社会改革的最大动力新闻自由不是社会改革的最大动力 113全球化能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全球化不能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

114性教育应列为中学课程性教育不应列为中学课程

115性教育是科学教育性教育是道德教育

116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117博彩事业的兴旺是社会进步繁荣的象征博彩事业的兴旺不是社会进步繁荣的象征

118教育应注重人格培训多于知识培训教育应注重知识培训多于人格培训

119银行合并对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利大于弊银行合并对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弊大于利

120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121劳心者比劳力者对社会更有贡献劳力者比劳心者对社会更有贡献

122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重要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重要

123强权胜于公理公理胜于强权

124大学私营化的利大于弊大学私营化的弊大于利

125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应先于文化建设

126重奖大学新生利大于弊重奖大学新生弊大于利

127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维持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维持

128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129名人拍商业广告可以虚构名人拍商业广告不可以虚构

130类似川剧变脸这样的民族技艺应当保密类似川剧变脸这样的民族技艺不应当保密

131克隆人有利于人类发展克隆人不利于人类发展

132实体法比程序法更重要程序法比实体法更重要

133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

134电子商务将会改变现有营销模式电子商务不会改变现有营销模式

135仁者无敌仁者未必无敌

136乱世应用重典乱世不应用重典

137人的功利色彩增强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人的功利色彩增强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38文才比口才更重要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139同性恋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同性恋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140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需要向企业输血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不需要向企业输血

141传播中国酒文化应靠酒乡传播中国酒文化应靠“吆喝”

142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倒退

143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144善心是真善善行是真善

145真正的爱情一定是天长地久的真正的爱情不一定是天长地久的

146用和平手段可以遏止恐怖主义用和平手段不能遏止恐怖主义

147情在理先理在情先

148网络的实用性比娱乐性大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大

149钱是万恶之源钱不是万恶之源

150美丽是福不是祸美丽是祸不是福

151功可以补过功不可以补过

152人类应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人类应限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

153管理比收费重要收费比管理重要

154当今世界合作高于竞争当今世界竞争高于合作

155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将手下未必无弱兵

156在人生路上乘胜追击好在人生路上见好就收好

157实现男女平等主要应该依靠男性的努力实现男女平等主要应该依靠女性的努力

158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 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

159“盗版”折价换购“正版”活动利大于弊“盗版”折价换购“正版”活动弊大于利 160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161辩论赛新形式利大于弊辩论赛新形式弊大于利

162不破不立不立不破

163应当允许名人免试就读名牌大学不应当允许名人免试就读名牌大学 164应对女性就业实行保护不应对女性就业实行保护

165知足常乐不知足常乐

166实体法比程序法更重要程序法比实体法更重要

167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

168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大学教育不应以市场为导向

169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

170大学生广泛社交利大于弊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利

171大学生勤工俭学弊大于利大学生勤工俭利大于弊

172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173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当代社会,“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174当今时代,应当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当今时代,应当提倡“爱一行,干一行” 175地方保护主义可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不可以克服

176电视征婚利大于弊电视征婚弊大于利

177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知识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人格

178对于西部开发应当知识优先对于西部开发应当资金优先

179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

180法律无情法律有情

181法治能消除腐败法治不能消除腐败

182高分是高能的体现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183革新技术更重要革新思想更重要

184广告竞争对经济发展利大于弊广告竞争对经济发展弊大于利

185机遇是成功的关键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

186纪律会促进个性的发展纪律会限制个性的发展

187经济发展应该以教育发展为前提教育发展应该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188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可以统一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可以统一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六
《理智与情感-周其仁:何处用心?何处用脑?_198008985》

2014-09-19

人文经济学会

2014年秋季,周其仁教授将继续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新制度经济学导论》课程,明天(9月20日)将是周老师上课第一天,今天我们特别重刊周老师关于学习经济学的文章,共各位同学朋友参考。

【课程信息】新制度经济学导论,2014年9月20日 - 12月21日,每周六上午 8:00 - 12:00 。授课地点:北京大学理教 108 室。教员:周其仁。欢迎旁听。

何处用心?何处用脑?

周其仁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学经济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一个困难,就是我们在分析经济现象的时候,常常不知道何处用心,何处用脑。这里所谓“用心”,就是对任何经济现象,我们总有自己的情感、好恶、是非标准或道德标准。所谓“用脑”,就是对经济行为的逻辑有一个理智的判断或推断。

人是万物之灵,灵在人在有情感,又有理智。困难在于,在分析经济现象的时候,人的情感与理智常常容易用错了地方。

让我从简单的事情谈起。我们都看过那张著名的非洲饥民的照片,特别是那个孩子,怎么可以饿成那个模样!任何人看到了,心灵和情感都不可能不受到冲击。要不要援助他们?只要力所能及,很多普通人都愿意伸以援手。要是国家出面援助,民众一般都赞同。至于那些富裕国家出手援助,大家更觉得理所应当。这是什么力量使然?当然是同情心。

但是,所有这些来自公众个人和国家的援助,能不能真正落到非洲饥民手里、真正帮助了那些非洲饥民呢?这就不是靠心灵和情感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了。我们都看过围绕这些援助物质和款项的丑闻报道,从联合国高官到受援国家和地区的权势人物,贪污腐败,上下其手。我自己看过的一个实地观察的记录,是那些免费的救援粮食和物资到了非洲以后,经过若干腐败环节的倒腾,最后交给不法商人到市场上出售。结果呢?不但那些饥民没有得到救援,而且那些本来还可以种粮食和做手工品的农民,也被这种“竞争”搞破了产,成为需要被救济的人。

国内救灾也有类似现象。北大老师听到灾情发生,都是一捆捆的衣被拿出来的。后来看到报道,什么地方的权力人物把品质较好的衣物率先占为己有——老师们的同情心被那些最不需要救援的人利用了。以后捐助衣物的时候,大家就多了一番心思:究竟哪些东西是那些权力分子不要的呀?

这说明任何来自同情心的救援性资源,并不能自动落到最需要救援的人群手里。在有的情况下,善良的救援愿望甚至引出了损害被救援人群的实际结果。当事与愿违的事情发生很多的时候,以下逻辑就开始工作:人们的同情心被抑制或者萎缩,社会可动员的救援资源就远远低于本来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世纪30年代,一位久居海上的老外写过一本《Chinese Characters》——被最近的一个译本翻为《中国人的德性》——其中认为中国人麻木,缺乏对弱者的同情心。这位仁兄一定没有看过同期在天津领馆工作的美国人塔洛克先生——后来鼎鼎大名的“寻租”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的观察:当时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也包括他访问过的亚洲其他城市——不少乞丐把别人甚至自己的亲身孩子故意弄残后来博取路人的同情!中国人哪里就缺乏同情心?作为一个大国的国民,同情、援救等等都必定要经过诸多中间环节,在善良情感被利用来寻租的活动不能得到应有抑制的条件下,国人只好麻木以对。

学经济,难就难在这个地方。观察到任何一个经济现象,例如上文讲到的救灾援贫,人们不可不用心,也不可不用脑,可是用心用脑如果用错了地方,那就全盘

皆输。要克服这个困难,我们不但要关注行为的动机或愿望,而且一定要观察行为的结果和实际效果,对事与愿违的事情,就要想办法改进。

再举一例。1988年夏天,留美经济学会邀请国内几位同行参加他们的年会。带队的是当时国务院发展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现在已经过世了。那时有一个调研题目,就是中国的留学生政策。背景是邓小平主政之后,中国大批向海外派留学生。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专业领域优秀人才,在美国学习完就被留下了,成了他们的高级人才。这就引起对“人才外流”的担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培养一个可以合格出去留学的学生,要耗费巨大的代价。优中选优挑出来,最后成了发达国家的科研人才,中国岂不是吃了大亏?所以当时有人主张收缩中国的留学生政策。

这样的主张,看起来不仅用了心,而且用了脑——因为已经算过了账,在中外科技人才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存在极大差距的情况下,大派留学生等于给发达国家输送人才。但是孙先生带领的这几位经济学家,考察了美国东西两岸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后,却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要是收缩留学生政策,中国与最前沿科研水平的信息通道就被收窄了,因此即使中国人才留在发达国家工作,对国内发展科技也是有利的。从长远看,只要中国的经济、产业和科研机会增加了,一定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服务。因此孙先生主持给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主张从长计议,甚至在一个阶段里不怕“把人才储备于国外”,也要坚持开放的留学生政策。

回头看,这个主张不但用了脑,而且用脑到了位,因为打算盘有多种打法,算大账不同于算小账。现在的留学生当然也没有个个都回国,但学成回国的,特别是在国外事业有成后回国服务的,蔚然成为潮流和风气。就是留在国外工作的,也扩大了国人的视野和接触国际机会的信息通道,对中国的发展大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人才”不是一个固定的存量,出去一个就绝对减少一个。前人学有所成——包括在国外有个好前程——会激励后人更努力地学习,涌现更多的人才。加到一起,当时坚持开放的留学生政策是正确的。倒是那些“为他人做嫁衣裳”的高调指控,不但用脑不到位,而且也谈不到用心良苦——一个坚持封闭的国家,怎么可能真正科技强大?

类似的辩论,多不胜数。我的看法,学经济难就难在不容易做到把情感的因素尽可能地放在一边,比较客观地看世界。不是说不要情感、不要价值观、不讲是非,但是一定要把情感、愿望与事情本身的规律和结果,冷静地分开来处理。建设国家当然需要人才,看到中国留学生为发达国家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工作,当然不免心里有点“那个”。但是我们必须问,究竟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究竟有没有一条路,任什么亏也不吃,就顺顺当当把一个百年以来积弱积贫的国家,一口气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自然科学家,他们少有这样的困扰。推断地震的发生条件,一般不会被人怀疑“喜欢地震”,正如研究爱滋病,通常不会被怀疑“究竟拿了爱滋病毒多少好处”。研究人在社会里的行为,麻烦从来就比较大。用脑得出的见解和判断,要经受情感甚至情绪的蹂躏和审判。不问青红皂白的“愤青”倒也罢了,可是居然还有“愤老”。有什么办法呢?慢慢来吧。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七
《应对傲慢与偏见的理智与情感_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

2008.07

47

应对傲慢与偏见的理智与情感

——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

■ 肖百灵 韩颖

【摘要】自有国以来,爱国一直是中国人纠结不开的情结,也一直是个格外敏感的词汇。由于网络巨大的、快速的传播功能,它为人们表达和宣泄爱国主义情绪提供了平台,同时,它使这种表达发生在网络上,而不是造成在街头和广场上的聚众和示威,因而显得平和、有节制。新时期如何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怎样理性的爱国,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关键词】互联网 西方媒体 爱国

网络爱国热潮

自有国以来,爱国一直是中国人纠结不开的情结,也一直是个格外敏感的词汇。悠久的民族历史给中国人提供了无数次绝佳的爱国机会,甚至是扬名立万、求万世名的好机缘。时下,现实又一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展示自己爱国激情与壮烈情怀的好时机。只不过,这一次,爱国和网络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所谓网络爱国热潮。

网络爱国其实不是件新鲜事。2002年和2003年,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件,一些青年反日情绪高涨,有关言论基本上都是发布在互联网上。对此,当时国内和海外的学者称其为网络民族主义。时隔5年,网络爱国主义来势汹涌,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点燃网民爱国激情的导火索是西方社会,尤其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从对西藏风波的歪曲报道,到巴黎社会对“藏独”分子冲击奥运圣火的漠视,到美国CNN主持人卡弗蒂对中国人民的诋毁,全球华人被激怒了。以80后为主流的网民以鼠标、键盘为“武器”,发起了一场以网络为主战场的爱国“战役”。从MSN用户红心签名行动,到QQ用户在线火炬传递行动,到各大门户网站展开的全球华人签名保护奥运圣火活动,到海外华人针对西方媒体的偏见和不公进行的网上辩论,到网友线下展开行动,募集国旗送往国外支援华人保护圣火,到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货的民间呼声,到留法学生从“战斗中法国”网站上自发组织4月19日巴黎共和广场的万人大集会,到建立anti-CNN网站的民间行动……在人们对网络文化前景忧心忡忡,对80后孩子的民族情感质疑声中,中国年轻的网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力量、智慧以及激情,给世人一个惊喜。

2008年注定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中值得浓墨重彩书写

的一年,2008年注定成为80后,甚至90后、n0后的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年。张朝阳先生曾经感叹:网络是个江湖。江湖在庙堂之外,原本和政治无涉;江湖嘈杂,过客匆匆,各为其利,原本无共同的牵挂。然而此番江湖齐心,以整齐划一的行动,表达着同一个诉求。

网络爱国争论

江湖永远有纷争。即使此番网络爱国热潮澎湃,仍难免有争论。争论的焦点不是爱不爱国的问题,而是该怎样爱国的问题。

形形种种的网络爱国,其实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网上的爱国情感表达行为。这方面的行为包括:MSN的签名行动,QQ的在线火炬传递行动,各大门户网站展开的全球华人签名保护奥运圣火活动等等。对这种爱国情感表达行为,几乎没有任何异议,这也是此番网络爱国的主流行为。

一类是海外华人针对西方媒体的偏见和不公进行的网上辩论。海外华人,尤其是第二代留学生在和媒体的交战中,学习和实践了怎么积极通过媒体和平表达与和平对抗,怎样和平而理性地面对所有的理解与不理解。中国留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学习和运用符合西方社会规范的方式,理性地去表达自己的声音,这被认为是一种行动上的进步。

一类是倡议网下行动的网上行为。这方面的行为包括:网上呼吁支援海外华人国旗,网友网下行动起来,募集国旗送往国外;网上呼吁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对此种网络爱国行为,争议比较大。严格说来,争论的焦点其实不是网上行为,而是网下爱国行动是否合适的问题。通过网络发动网友们募集国旗送往国外,没有受害第三方,这种行为获得大家一致认可。引起广泛争议的,是抵制家乐福、抵制法货的网络呼吁。

已经无法追踪网上是谁首先提出抵制家乐福的。但事件的

48

2008.07

起因则是非常清楚的:奥运圣火全球传递过程中,在巴黎遭到了藏独分子的严重骚扰,而巴黎政府、社会公众、媒体表现出公然的冷漠,部分政客甚至公然支持藏独。被记录的最早将家乐福纳入“抵制清单”的网友是成都一名1981年出生的女程序员。据该名网友称,4月10日,她在网上看到一个抵制家乐福的帖子,帖子埋得很深,顶不起来,为了醒目,她就在天涯社区发帖《爱我中华,抵制法货》。4月12日前后,一条号召大家5月1日让全国家乐福冷场的信息在手机和网络上传播,并且又出现了另一则传闻:家乐福后台老板路易威登公司曾多次资助达赖集团,支持其分裂中国的罪恶行径。

4月16日,中国区家乐福向媒体发出声明,“家乐福集团支持个别非法政治组织的传闻完全是无中生有和没有任何依据的”。随后,路易威登老板贝尔纳·阿尔诺、法国家乐福总裁若瑟·迪朗也坚决否认支持达赖,称从未直接或间接支持过政治、宗教势力。

家乐福的“声音”没能减缓中国公众抵制情绪的急剧升温。相反,一个不知源头的消息在网络上进一步流传,进一步激动了许多人:“法国政府准备拿出两千万美元,用于家乐福五一降价促销……要让中国人在促销中挤破家乐福,最好踩死几个人。法国电视台也在积极做准备,拍摄中国人到家乐福疯狂购物”。

火势趋猛,呼吁国人理性的声音开始被注意。事实上,从抵制家乐福的呼声开始,反对抵制家乐福的声音也同时出现了。网络让微声弱音也有了舞台。围绕抵制和反抵制,争论很充分,声音相当嘈杂。我们看到,这场争论中,大多数网民倾向于抵制思维;不抵制思维,在学界得到了更多的共鸣。

面对中国民众的强烈情绪,法国政府开始行动。在一周时间内,法国先后派出3名特使前来访问。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作出了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姜瑜4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法方应对中国民众合理、合法表达的意见和情绪进行反思。4月22日,商务部表态,“家乐福等一些企业表态反对‘藏独’、支持北京奥运会,我们对此表示欢迎。”

事情似乎在走向平静。在网上,一位网民发帖《我为何停住了抵制的脚步》赢得很多点击。一封名为《五一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要去家乐福门口聚集》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在网上流传。文章呼吁网民小心中了奸计,并建议“不要去闹事,不要去打砸,不要去焚烧法国国旗。”

家乐福事件似乎有了一个平静的尾声。一个民族的理智与情感,在澄清的底线之上,再次选择坚强的和谐。

网络爱国热潮的冷思考

网络永远充满喧哗与骚动,充满人们急迫的发声、发言欲望。说话就存在,沉默等于死亡,这是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则。正因了这一基本规则,网络爱国热潮来势汹汹。然而,潮来终

将潮去。热潮过后,我们需要对事件做理性的反思。

翻云覆雨的手——网络

这场轰轰烈烈的网络爱国热潮,是对西方社会,尤其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的反击。这是一场舆论的较量。在这场和西方媒体的较量中,中国媒体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由于资源占有程度的不同,未能取得明显的优势。但是,80后的网民们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网军,在网络上和西方媒体辩论,他们获得了胜利。在这场较量中,我们看到网民们所代表的民间力量的巨大能量。有人甚至称其为中国可贵的“软实力”。

而让民间力量组织起来集中表达的“武器”正是网络。由于网络巨大的、快速的传播功能,它为人们表达和宣泄爱国主义情绪提供了平台,同时,它使这种表达发生在网络上,而不是造成在街头和广场上的聚众和示威,因而显得平和、有节制。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无限扩展性,使得多元表达主体的构建成为可能。拉萨3.14事件中,中国政府之所以一度比较被动,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政府这一单一主体在单独支撑和海外舆论纷争的全部工作。而此次奥运圣火事件,通过网络的平台,全社会参与进来,获得了表达的机会。虽然因为爱国主义理念价值基础的缺失,这种表达有的时候并不完全理性。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人们的观点和情绪、媒体反映出来的看法,并不是一面倒的。既有激进的口号,甚至喊杀声,也有冷静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家乐福事件中,围绕抵制和反抵制的争论非常充分,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微弱的声音也有了表达的舞台。家乐福事件最后的平静收尾,事实上也表明,民众的理智战胜了情感。同时也告诉我们,国家政府要给民间更多表达的权利、资源和机会,同时交付民间理性和责任。

然而,值得我们同时关注的是:利用网络进行爱国表达和宣传在释放巨大能量的同时,也暗藏着一股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家乐福事件中真正让人担心的,不是要不要抵制家乐福的问题,去不去某家超市购物,最终只是一个个人选择问题),而是网络在群情激昂、理性不足时的推波助澜。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家乐福事件中,让成千上万的人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的,不过是两条未经证实的、在网上流传的消息:一说家乐福大股东“涉嫌”支持西藏独立,一说家乐福准备五一搞促销以分化网民的抵抗。如果说,最早发帖呼吁抵制的网友未料到自己言行的社会波及面这么大,后果这么严重,从而未提供抵制的充分证据和理由,还能让人信服。那么当群情激昂时,大多数人任由冲动支配行动,而不去追问证据是什么,证据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则是一件让人震惊的事。

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者勒庞曾说,当人们聚集成一个群体时,一种降低他们智力的机制就会发生作用;群体不善推理,

(笔者以为

却急于采取行动;群体的情绪简单、夸张、易受暗示、轻信,所以不懂怀疑与不确定性;观念只有采取简单明了的形式,才能被群众接受,只有进入无意识领域,变成感情,才会产生影响。

网络的匿名特征为不负责任和夸张的激烈态度提供了空间。 群情激奋时,这种比较极端的传言,因为迎合了大家的心理情绪,往往有着非同寻常的鼓动性。

在重大的公共事件中,面对网络这双翻云覆雨的“手”,我们应该如何趋利避害,这是今后一项值得探索的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对网络信息发布进行控制,是通过对网络内容提供商施加审查义务来实现的。网络内容提供商对其首发的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负严格的事前实质审查义务;对网络用户发布的排名靠前的热门贴负有主动的事后审查义务,对含有法律、行政法法规禁止内容的热门贴,网络内容提供商一经发现,应当立即删除,并保存有关记录,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对于普通贴信息,网络提供商经受害人告知,应对涉嫌信息进行审查,及时删除侵权信息,并配合法院的调查取证。如果网络提供商经受害人通知后未删除侵权信息,并未提供合理理由的,应当承担补充性赔偿责任。

法律的追究往往是滞后的、代价高昂的。如果网站管理员、网络新闻媒体能够保持对公共事件的敏感,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是不是可以更加有效地阻止虚假网络信息的发布呢?如果民众的爱国能够更加理性,是不是可以降低虚假网络信息的危害呢?网络毕竟只是一把双刃剑,握剑的是人,能改变的,始终只能是人以及人“用剑”的规则。

网络时代的爱国——从斗争走向对话,从激情走向理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期待与梦想,它是中国人三十多年来雄心勃勃的现代化情结在这个时代的集中升腾。然而,让中国民众失望,甚而愤怒的是,当我们伸开双手想要拥抱世界时,却发现西方世界用傲慢与偏见来回应我们的真诚。

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曾经感叹: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

我们要冲破这座墙的阻碍,首先需要互相了解。而网络时代扫清了信息匮乏的障碍,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了解的平台。

一方面,我们需要了解西方社会的社会文化、法律政治、风俗习惯,了解西方媒体的游戏规则,只有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性。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这么多年,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融入,而不是在价值和文化层面的沟通。作为政府,需要将国家形象构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不仅要注重对外构建国家的经济形象,还要对外构建国家的文化形象。

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要有耐心等待世

2008.07

49

界认识中国。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类似奥运圣火的事件,还会遭遇傲慢与偏见,误解与对抗。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牢记,我和你都深深嵌在这个时代中。这个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时代,经济趋于一体化,政治、文化相互渗透并同时保持多元化。这个时代,竞争不如合作,对抗不如对话。面对人类历史上的这一全新时代,爱国主义需要有新思维。对于中国而言,这一问题尤其迫切。爱国之于中国,虽然历久弥新,爱国主义传统,伴随着民族历史,延续至今。然而,中国人的爱国,因为历史的原因,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与耐人寻味。宗教信仰的国家,爱国可以统一在信仰认同基础上;理性主义的国家,爱国可以统一在自由、平等与理性的一致话语中。但中国,既没有宗教,又没有公共理性传统,所以,爱国不但往往和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关系甚密,且和热爱政党、维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忠君等难以区分开来。在某些特定时刻,爱国甚至成为形形色色目的的工具与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诚然是成功的。它让民族的血性得以传承。此番网络爱国激情澎湃即是明证。然而,我们的传统似乎停止于1949年。当时代不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当时代尊崇价值多元、文化多元,文天祥、董存瑞们似乎失去了为我们提供爱国行为指南的能力。此番网络爱国潮中的家乐福事件,正反映了现代中国人在爱国问题上的困惑和迷茫。在爱国血性的冲动下,我们突然发现不知道该怎样去爱国。从这一点而言,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建立爱国主义统一的价值基础。这是这个时代关于爱国主义的宏大命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的持续努力,还需要知识精英的探索与呼吁,需要民众的自觉认知。

美国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罗尔斯曾说,在当代文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要把具有不同宗教、文化传统的人群维持在一个共同体之内,必须在这些文化价值之间找到交叉的、共同的东西,以形成共识,作为大家遵循的指导性原则。这种交叉共识不会是宗教、文化性的,只能是政治性的。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国家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国家。而这也是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哈贝马斯提倡的宪政爱国主义。中国部分知识精英正在提倡这种爱国主义。在价值和意义缺失的年代,这或许是一种值得继续探索、阐释、宣传的理性爱国主义。

而目前,爱国情感释放后的我们,最急需做的就是以平静、祥和、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奥运会。历经艰难,抚平伤痕,让我们微笑着迎接远方来的客人。 (责编 马华)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北京铁路局北京铁路办事处工作人员)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八
《四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综观全局,首先请允许我指出正方同学在论证上的几个误区。其一 前提虚假。您方一直竭力描述如果人没有了理智会怎样,那么为了对等,您方是不是也要考虑没有情感的状况呢。可是,起码的理智和情感是人之为人的前提。人没有理智,只能是互相残杀的动物,这是不道德的。人没有情感也将是行尸走肉的机器,这也是不现实的。那么对方辩友的论证到底是要建立在不现实的基础上呢,还是要以不道德为代价呢? 其二 标准不一。您方举出了理智的种种好处,如数家珍,可是却对情感在人生意义,个人价值上的影响失口否认。然而我们知道,理智与情感各有其不同的作用,根本不能相互代替,理智有用也不能证明它就比情感更可贵。您方是拿着理智的标准去衡量情感,就好比是用赵飞燕的婀娜之美去衡量杨贵妃的丰腴之美,其结果恐怕只能是唐突西施,亵渎美人吧。 其三 逻辑错误。您方告诉我们情感有好有坏,坏的情感需要靠理智去疏导,那么是不是您方已经承认了好的情感是更可贵的呢。退一步讲,您方说理智是为了让情感更正确更积极,为情感服务,那是不是说理智是手段,情感才是本体,按这个逻辑,剃刀是为了更好地剃头,难道剃刀比头还可贵吗?话已至此,手段和本体何者更为可贵不是显而易见了吗? 正本清源,今天我们谈更可贵,是比较哪个价值更高,哪个意义更大。我可以有三个方面进一步证明我方观点。 第一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地超越,而情感更能提供内在的动力。是沸腾的爱国热情使谭嗣同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喷涌的艺术激情使曹雪芹写就“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不竭的自由豪情使庄子宣告“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第二 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和谐地发展,而情感更能协调人们的关系。我们爱家人,不是因为权衡利弊,而是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爱恋人,不是因为计较得失,而是因为点石成金的爱情。我们爱别人,不是因为考虑成败,而是因为天下一家的友情。 第三 人类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而情感更能达到它们的真谛。理智只能告诉我们是与不是,只有情感能告诉我们应该与不应该。理智只能告诉我们应该与不应该,只有情感能告诉我们好与不好。理智只能告诉我们好与不好,只有情感能告诉我们美与不美。 我们这个时代有着太发达的工具理性,追名逐利,物欲横流。在这里我们不是想打压理智,而只是想还人性最后一点灵光,还人性最后一道亮色。我们也许资质有限,不够伟大不

够智慧,但是只要我们感受着这个世界,有爱有恨有欢笑有泪水,做个活生生的有血性的人,这就是最可贵的,而我们就无愧于“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谢谢。1.总结整场的情况,指出别人在全场中最为致命的漏洞,给对方做出最狠的一击。2.同时要再次表明对我方立场。第一 再次总结你方观点把一辩的辩词精练一下 提升一下第二 要根据辩论中的争端 做出解释双方根据哪些焦点纠缠 你都要作出解释还有就是自由辩论阶段 遗留哪些问题例如 在自由辩论结尾 对方问了一个很有力的问题可是如果由于时间缘故 你们没有回答 就要在总结陈词里回答否则会让评委你们有遗留问题没有解决第三 对于辩题本身的辩论 已经进行很久了那么四辩就要从价值层面上来做总结辩题都有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你们的价值层面 要么就是和马克思 恩格斯搭边 要么就是非常煽情的要在结尾给别人非常震撼的感觉第四 结尾处可以引用诗文 或者优美对称的散文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例如 我们。。。。。 可以迎来新的明天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九
《我选择 我无悔》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在座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 我选择 我无悔 我忠诚 我坚守多年前,我就梦想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用法律来实现 公平和正义;三年前,大学毕业,我毅然选择了做一名检察 官,而且很幸运成为一名国家公诉人,身穿洁净肃然的蓝色 检察制服,胸戴如火的检徽站在检察的“舞台”上,手握法 律利剑,指控犯罪,伸张正义。 作为一名检察官,我还太年轻,没有深厚的阅历,没有 丰富的经验,更没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我有的只是蓬勃的 青春和满腔的热情。我爱检察事业,我愿作一滴水珠,融入 商洛市检察院这条江河,随着发展的潮流滚滚向前;我愿作 一颗小草,为商洛市检察事业的根深叶茂、郁郁葱葱而增光 添色;我愿做一片绿叶,敢当绿叶扶花红,使商洛市检察院 这朵鲜花开得更鲜更艳!我无悔于我的选择,我愿以青春的 热情书写忠诚,用满腔的忠诚坚守公正! 检察官是一种寂寞的职业,一种枯燥的职业,一种夜以 继日,东奔西跑的职业,更是一种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职 业!在每一个检察官的内心深处,都牢牢的刻着八个大字: 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忠诚,自内心信守忠诚,它是我 们的政治品格,道德基石;公正,用规矩追求公正,它是我1 们的执法目的,价值追求;清廉,用欲求保持清廉,它是我 们的办事风格,自身素养;文明,用行动践行文明,他是我 们的行动指南、外在形象。 有言道:“智慧和勤奋是像金子一样宝贵的品质,而比 金子还要宝贵的是忠诚。 ”在检察战线上,有许许多多的检 察干警用他们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践行着忠诚:全国模范检 察官蒋汉生, 历时七年纠正一起错案, 为无辜的人洗清冤屈; 全国模范检察官喻中升,30 年默默坚守在渎检岗位上,几乎 参加了所有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全国 模范检察官陈海宏,连续七天七夜追捕犯罪嫌疑人,累倒在 工作岗位上;就在今年 5 月 6 日,贵州毕节分院年仅 40 岁 的普通检察干警彭文忠,也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而因公殉 职……他们,在用生命书写着忠诚!他们,是检察官们的典 范!他们,更是我们年轻一代检察官学习的好榜样! 从事公诉工作,既要面对丑恶的犯罪现象、具有与犯罪 分子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又要面对琐碎枯燥的案卷、耐得 住寂寞;既要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在法庭上唇枪舌剑展开 辩论,又要秉公执法,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记得曾 办过这样的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案子:一位年仅 13 岁的少 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王某从身后用 利斧

砍死,而王某作案的原因仅仅是因与死者的父亲有仇, 为使对方绝后而将无辜的被害人残忍杀害。案子审结,王某2 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缓,而当事人的父亲,一位年仅 40 余岁的汉子,多次来访,每每声泪俱下,甚至跪地哀求,希 望我们能够抗诉, 让法院改判死刑。 每次我只能选择扶起他, 冷静地告知根据高法相关规定,因邻里纠纷等引发的杀人案 件一般不适宜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故我们不能抗诉。 那一刻, 我是冷血的,面对这样的惨案,我的内心不能不说没有对犯 罪分子的憎恶,也不能不说没有对死者及其亲属的同情,然 而在一翻理智与情感的交战过后,我还是选择了坚守法律, 坚守公正!我是国家公诉人,所以当我拿起案卷,就只能站 在法律的立场,不偏不倚,用事实和证据给予犯罪者最适当 的惩罚!公诉人,他是法律的代表,正义的化身,邪恶的克 星! 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里,我看到这样的一群检察官,他 们不仅业务精通,廉洁公正,而且无怨无悔地付出,勤勤恳 恳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他们不仅一身正气,嫉恶如仇, 而且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事业一丝不苟;他 们不仅业务繁忙、工作量大,而且从不抱怨,从不退缩,反 而利用点滴时间自学、充电,加强修养,锤炼党性。站在这 样的群体中,我只是其中最平凡不过的一位,我的工作是普 通的,甚至是琐碎的,但我明白,只有坚守这一份平凡,在 平凡的岗位上尽我所能的发光发热,那么一切便不再平凡, 因为我拥有的是一份骄傲的职业,行使的是一份神圣的职3 责! 如果生命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会对机会说,谢谢你 的光临,但我只钟情于它!我知道选择了它,便不会有不菲 的收入,奢侈的生活,显赫的地位,惊人的功绩,甚至埋怨 和误解多于鲜花和掌声,但我依然无怨无悔!我要像无数前 辈们那样,把自己的青春镶嵌在平凡与崇高的职业之间,用 青春的热情点燃理想之光,铸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法律 的崇拜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4

理智与情感辩论篇十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编辑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无论是学生的厌学、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高智商,亦或是德育工作的不灵验都表露出眼下的教育正走上了一条“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歧路。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情感教育与相近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编辑

第一,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渗透而又互相独立,一起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虽然它们各自的教育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包括了三个层次:态度层次、知识层次以及技能层次。其中态度层次的目标一般而言就涵盖了情绪、情感、意志、信念等子目标。也因此“五育”之中都必不可少地存在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着发展个体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的任务,劳动的态度与健康的心态是上述三种社会性情感的具体体现和综合表现。

第二,情感教育与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挫折教育等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具体目标和策略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关注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把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实验的基本原则。情感教育是这几种教育形式的理性表达和理论总结,而这几种教育则是情感教育的不同模式。

第三,情感教育与个性教育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是个性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原则,而个性教育的深厚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因此,情感教育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情感教育的目标编辑

一般目标

一般目标是制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情感教育理论的核心。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阶段目标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不同年级的发展任务,设计从低到高的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各个阶段之间前后相接、螺旋发展,共同构成整个情感教育体系。

(一)小学阶段:经常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体验作为好孩子的快乐;教会他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基础;培养他们初步的道德感,包括道德荣誉感、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等等,对集体生活和同学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初步的探索精神;通过游戏、音乐、形体、美术等课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美感及其不同形式,引导他们将这种美感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二)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正确认识并较好地处理哥们义气;传授一些自我情感调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强情感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同时防止不良情感的影响。

(三)高中阶段:向他们介绍多种多样的职业,使他们认识并体验到每一种职业都是必要的和伟大的,形成一定的敬业精神;引导并具体帮助他们区分友谊与爱情,区分朦胧的情感需要与真正的爱情需要;防止并矫正学业不良和学业失败者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社会人格态度;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道德感,可以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以促进道德态度与科学精神的结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深刻的学习体验,从对学习结果的体验发展到对学习目的的体验;防止他们产生的一些庸俗的美感,用高尚的问题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熏陶他们。

目标分类

1964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通过研究,将情感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接受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们从被动地接受某些现象的刺激到比较积极地注意接受刺激。第二,反映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们接受刺激后,受到驱动,愿意做出反映,从而获得满意的体验。第三,价值

评价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们的情感体验不再依赖于一些机体的需要,而是依赖于对需要本身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做出的价值评价。这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第四,组织层次。人们对价值进行观念化,并运用这些观念来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这是形成稳定、深刻和丰富的情感的必要前提。第五,性格化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们会将价值观、信息、态度等组织在一个和谐的系统内,形成性格特征,知道自己的言行。这五个层次即构成了层层递进,紧密衔接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目标系列。

情感教育的特征编辑

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要指出的是,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并不是说教育要迎合学生的多方面兴趣,而只有那些与学习任务、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兴趣才是应被尊重、培养和发展的。

成功性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审美性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过程都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而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

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式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情感教育理论与思想编辑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他认为教师应用情感进行教育。其次,学生的任职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再次,要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和谐教育,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

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学思想主要有:第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第二,首次提出了“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第三,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人的可暗示性,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 情感教育的价值编辑

1. 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2. 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3.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4. 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5.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完善学生的品德;

7. 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当代国内外情感教育编辑

英国的情感教育

(1) 夏山快乐教育

当代英国著名教育家尼尔在1924年创办夏山学校。他认为,当今很多学校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情感教育。尼尔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强调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儿童。学校的目标使儿童学会如何生活。

(2) 体谅教育

体谅教育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英国学校兴起的一种以培养道德情感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多关心、少评价,认为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体谅教育实践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费尔。他认为,道德靠理解和领会,主张富有成效的教育就是学会关心。

美国的情感教育

美国的情感教育在理论上以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情感目标分类为指导,在实践上,则以职业指导与咨询为主。它的特点是利用专家的力量为那些有特殊的和显而易见需要的学生服务。

其他国家的情感教育

(1) 丹麦:以级任教师实施情感教育,这乃其显著特征。

(2) 荷兰:由各学校自己拟定教育方案。流行通过激励学校来实施情感教育,即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其被尊敬。

(3) 西班牙:为男女儿童、男女青年提供全面的训练,以便他们能够塑造他们自己的个性,并发展道德的和伦理的价值观。

我国的情感教育

(1) 情境教学

由南通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情境教学经历了片断语言训练阶段、提供作文题材、进行审美教育、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其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

(2) 愉快教育

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对子女学习苛求、教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等原因造成学生苦学、厌学的情况,遂提出“愉快教育”这一理念。其主要特征有: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具体目标的个性化与总体目标一致性;在课程设置上,变化课程设置,注重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评价上,注重激励性评价。

情感教育的未来

情感教育尚处于初步阶段,理论与现实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情感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地位中的位置还相对较低,还需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只要我们共同携手,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情感教育那无比灿烂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迅雷下载 理智与情感电影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理智与情感辩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理智与情感辩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36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