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如何做脑造影

如何做脑造影

2015-12-29 06:16: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如何做脑造影篇一《脑血管造影操做及动脉溶栓》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脑造影》,供大家学习参考。

如何做脑造影篇一
《脑血管造影操做及动脉溶栓》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血管内,使脑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X线投影检查技术。通

过血管造影可以具体了解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如走行、分布、移位、粗细及循环时间的变化

等。最终确定病灶是血管本身,还是颅内其他部位病变引起血管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

依据。

适应症:

1.颅内血管性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栓塞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3.颅脑外伤引起的脑外血肿。

4.手术后观察手术效果及脑血循环状态。

禁忌症:

1.老年性动脉硬化者需慎重。 2.有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 3.造影剂过敏者。 4.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1.操作前准备

1.1.患者情况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并确认已

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栓子脱落造成

栓塞,出血感染等)

1.2.实验室检查

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如有

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影像学检查

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包括头CT、头MRI+MRA、头灌注CT、头MRI灌注像、

弥散像等。

1.4.术前准备情况

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1.5.患者教育

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

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能体验到的感受。

2.消毒

2.1.刷手

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穿刺部位消毒

0.05%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双侧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

线。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铺无菌单、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连线。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 铺无菌巾示意图

第6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及患者身体

及造影床。铺第5、6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菌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4.造影准备

4.1.造影常用器械、材料及药品

1%利多卡因注射液、造影剂(欧乃派克300)、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肾上腺素、罂素

碱、尿激酶、不锈钢器械盆、50ml药杯、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500ml+肝

素6000)、无菌纱布、11号手术刀片、10ml注射器、止血钳、4F/5F动脉鞘及扩张器、“J”

形导丝(含导引子)、穿刺针、4F/5F多孔Pigtail导管、4F/5F选择性脑导管(Headhunter、

Simmon、VTK等)、超滑泥鳅导丝、高压注射器。

4.2.器械准备

检查造影用品是否齐全。(器械护士完成)

在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器械护士完成)

抽取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8~10ml(可用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稀释)。

动脉鞘及导管在使用前须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生理盐水彻底湿润导丝。

将动脉鞘及扩张器锁好。

高压注射器抽取造影剂。

抽取10~20ml肝素生理盐水准备冲管用。

4.3.腹股沟麻醉

确定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处触及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后,穿刺点一般定于搏动最强点偏下方

1.0cm处。

麻醉:在穿刺点将1%利多卡因注入皮内,形成约1cm的皮丘。然后左手压迫固定股动

脉,逐层浸润麻醉皮下组织、股动脉的两侧及上方。 u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每次注入麻醉药前须回抽注射器,如无血液抽出,方可注入麻醉药。

5.动脉穿刺

5.1.以手术刀片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深度至皮下)。以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注意事项:刀片要反挑切皮以免伤及血管;并远离左手,以避免伤及术者。

5.2.固定股动脉

用左手示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脉两侧,手指方向对足,在二指之间将股动脉固定。

5.3.穿刺

5.3.1.前壁穿刺

用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握住穿刺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45°,轻轻向前推进皮肤贯通切口及皮下组织。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此时将针继续稳稳送入,当血从针尾有力地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至少要达到髂动脉的近侧水平。

5.3.2.后壁穿刺

用右手示指及中指握住套管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拇指放在针尾,轻轻向前推进皮肤切口及皮下组织。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此时将针快速送入,通过动脉,针芯即可移去。将针慢慢后退直至其尖端位于动脉管腔内为止。当血从针尾有力地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

注意事项:如回血很弱且少,针可能在股静脉内或紧靠动脉壁,甚至可能在动脉血管内膜下。则不应插入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动脉回血方可;如导丝插入时遇较明显的阻力,亦考虑导丝进入血管外组织或动脉血管内膜下,应撤出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如有必要,可在透视下注射少量造影剂以观察针的位置;作为一般原则,如动脉回血不够活跃,最好移走针头,压迫动脉5~15分钟。

6.建立动脉通道

一旦导丝到位,则用左手紧压股动脉防止出血,右手将针自导丝上移去。随即将导丝上的血凝块擦拭干净。将锁好的动脉鞘及扩张器通过导丝插入动脉内。在送入扩张器时,加以有力的旋转动作以利其顺利通过皮下组织及筋膜进入血管,然后移去扩张器及导丝。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动脉鞘。

注意事项:如动脉鞘及扩张器进入血管时遇阻力,先小幅度抽动导丝以确认导丝在动脉真腔内,可继续前进;如动脉鞘及扩张器前进仍较困难,则考虑导丝进入髂动脉分支或反转向下,可在透视下核实。如导丝活动受限,则考虑可能进入血管内膜下,可移去扩张器,在透视下向动脉鞘内注入造影剂核实。

7.造影

安全提示:

导管一旦进入血管内,特别是进入弓上动脉及其分支后,要经常冲洗,一般平均2-3分钟冲洗1次。每一次更换导丝后、从高压注射器接头上取下后也要进行冲洗。冲洗方法是:先用一个盛有少量生理盐水的10ml注射器回抽2-3ml血液,检查有无学凝块,再换一个注射器,少许回抽后,向导管内连续注入肝素生理盐水5-10ml。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针管要尾端竖起,以防推入气泡。

导管尾端与高压注射器接头相连前,首先要将高压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净,并将接口向下放置。导管也要用肝素盐水充满,对接时特别要注意接口处有无气泡存在。连接后,用止血钳击打接口部,直到有气泡或血液回流到注射桶内。

造影目的:

全脑血管造影的起点是从主动脉弓开始。造影过程要包括完整的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要动态、全面地观察各血管的起始情况、走行、变异,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一级分支有无狭窄(需多角度投照,充分展示病变的长度、程度、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成角情况、前向血流情况。),侧支代偿情况、Willis环的完整情况等。

7.1.主动脉弓造影

体位:双斜位造影,常规左前斜为45-60°,右前斜30-45°。

方法:将超滑泥鳅导丝送入猪尾巴导管,透视下将导丝、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端);撤出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取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对位(主动脉弓水平段位于屏幕视野下方)造影(流速20ml/s,流量25ml,造影时患者屏住呼吸)。造影结束后卸下导管尾,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超滑泥鳅导丝,将猪尾巴导管头顺直后撤出。

观察内容:弓上血管大致走行方向;有无发育异常、血管畸形;初步观察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近端、右椎动脉开口、右颈总动脉开口、左颈总动脉开口、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左椎动脉开口有无狭窄、闭塞、血液返流及动脉硬化程度。并观察椎动脉优势情况。

注意事项:造影后询问患者有无明显不适反应,如有,应考虑是否停止造影;如弓上血管动脉硬化程度严重,不稳定斑块较多,应考虑是否停止造影;撤猪尾巴导管时,用手固定动脉鞘,防止脱出。

7.2.右椎动脉造影

7.2.1.颈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超滑泥鳅导丝送入选择性脑导管,沿动脉鞘将导丝、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端),将导管头选入无名动脉开口,将导丝选入右锁骨下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右锁骨下动脉近端椎动脉开口处。撤出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对位(正位相导管头距屏幕视野下界1cm、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相脊柱位于屏幕中线),取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开口、V1段、V2段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造影剂充盈血管时间长短,前向血流情况。

注意事项: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后上壁,欲将其开口充分展开,应加照斜位,必要时向头侧加角度;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右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可将导管选至无名动脉加斜位造影证实;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左椎动脉开口严重狭窄或闭塞,慎将导管头选入右椎动脉内造影;如椎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造影证实;如有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应适当延长静脉期的造影时间,以观察椎动脉盗血情况(双侧椎动脉造影都应如此)。

7.2.2颅内段

体位:正侧位,正位应向头侧给角度(汤氏位)。

方法:透视下对位(正位相头颅位于屏幕视野正中,侧位相屏幕视野下界平第二颈椎椎体下缘、屏幕视野后界平枕骨最后部),取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V3段、V4段、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有无代偿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注意事项: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或头位造影证实。

7.3.右颈总动脉造影

7.3.1.颈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导管头撤至无名动脉,卸下导管尾,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超滑泥鳅导丝,选至右颈总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右颈总动脉近端,撤出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对位(正位相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相第三颈椎椎体位于屏幕视野正中),取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右颈总动脉(包括分叉处)、右颈内动脉C1段、右颈外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溃疡斑块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

注意事项:慎将导管选进右颈内动脉造影;当已有颈内动脉狭窄或插管困难时,将导丝置于颈外动脉后跟管前进;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造影证实。

7.3.2.颅内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为展示病变,需加多角度投照体位。

方法:透视下对位(正位相时头颅位于屏幕视野正中,侧位相时屏幕视野下界平颅底、屏幕视野前界平额骨最前部),取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

观察内容:右颈内动脉C2~C7段、右大脑中动脉、右大脑前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有无代偿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注意事项:如发现怀疑颅内动脉狭窄时,可加用特殊投照位和/或放大照相核实;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或头位造影证实。

7.4.左颈总动脉造影

如何做脑造影篇二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适应症:无创检查(MRA、CTA等)无法确定的脑血管狭窄,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人;欲

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碘过敏的病人、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和严重心、肺

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病人要慎重。

1.操作前准备

1.1.患者情况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并确认已

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栓子脱落造成

栓塞,出血感染等)

1.2.实验室检查

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如有

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影像学检查

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包括头CT、头MRI+MRA、头灌注CT、头MRI灌注像、

弥散像等。

1.4.术前准备情况

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1.5.患者教育

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

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能体验到的感受。

2.消毒

2.1.刷手

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穿刺部位消毒

0.05%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双侧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

线。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连线。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 铺无菌巾示意图

第6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及患者身体

及造影床。铺第5、6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菌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4.造影准备

4.1.造影常用器械、材料及药品

1%利多卡因注射液、造影剂(欧乃派克300)、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肾上腺素、罂素

碱、尿激酶、不锈钢器械盆、50ml药杯、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500ml+肝

素6000u)、无菌纱布、11号手术刀片、10ml注射器、止血钳、4F/5F动脉鞘及扩张器、“J”

形导丝(含导引子)、穿刺针、4F/5F多孔Pigtail导管、4F/5F选择性脑导管(Headhunter、

Simmon、VTK等)、超滑泥鳅导丝、高压注射器。

4.2.器械准备

检查造影用品是否齐全。(器械护士完成)

在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器械护士完成)

抽取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8~10ml(可用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稀释)。

动脉鞘及导管在使用前须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生理盐水彻底湿润导丝。

将动脉鞘及扩张器锁好。

高压注射器抽取造影剂。

抽取10~20ml肝素生理盐水准备冲管用。

4.3.腹股沟麻醉

确定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处触及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后,穿刺点一般定于搏动最强点偏下方

1.0cm处。

麻醉:在穿刺点将1%利多卡因注入皮内,形成约1cm的皮丘。然后左手压迫固定股动

脉,逐层浸润麻醉皮下组织、股动脉的两侧及上方。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每次注入麻醉药前须回抽注射器,如无血液

抽出,方可注入麻醉药。

5.动脉穿刺

5.1.以手术刀片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深度

至皮下)。以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注意事项:刀片要反挑切皮以免伤及血管;并远离左手,以避免伤及术者。

5.2.固定股动脉

用左手示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脉两侧,手指方向对足,在二指之间将股动脉固定。

5.3.穿刺

5.3.1.前壁穿刺

用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握住穿刺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45°,轻轻向前推进皮肤贯通切口及皮下组织。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此时将针继续稳稳送入,当血从针尾有力地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至少要达到髂动脉的近侧水平。

5.3.2.后壁穿刺

用右手示指及中指握住套管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拇指放在针尾,轻轻向前推进皮肤切口及皮下组织。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此时将针快速送入,通过动脉,针芯即可移去。将针慢慢后退直至其尖端位于动脉管腔内为止。当血从针尾有力地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

注意事项:如回血很弱且少,针可能在股静脉内或紧靠动脉壁,甚至可能在动脉血管内膜下。则不应插入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动脉回血方可;如导丝插入时遇较明显的阻力,亦考虑导丝进入血管外组织或动脉血管内膜下,应撤出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如有必要,可在透视下注射少量造影剂以观察针的位置;作为一般原则,如动脉回血不够活跃,最好移走针头,压迫动脉5~15分钟。

6.建立动脉通道

一旦导丝到位,则用左手紧压股动脉防止出血,右手将针自导丝上移去。随即将导丝上的血凝块擦拭干净。将锁好的动脉鞘及扩张器通过导丝插入动脉内。在送入扩张器时,加以有力的旋转动作以利其顺利通过皮下组织及筋膜进入血管,然后移去扩张器及导丝。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动脉鞘。

注意事项:如动脉鞘及扩张器进入血管时遇阻力,先小幅度抽动导丝以确认导丝在动脉真腔内,可继续前进;如动脉鞘及扩张器前进仍较困难,则考虑导丝进入髂动脉分支或反转向下,可在透视下核实。如导丝活动受限,则考虑可能进入血管内膜下,可移去扩张器,在透视下向动脉鞘内注入造影剂核实。

7.造影

安全提示:

导管一旦进入血管内,特别是进入弓上动脉及其分支后,要经常冲洗,一般平均2-3分钟冲洗1次。每一次更换导丝后、从高压注射器接头上取下后也要进行冲洗。冲洗方法是:先用一个盛有少量生理盐水的10ml注射器回抽2-3ml血液,检查有无学凝块,再换一个注射器,少许回抽后,向导管内连续注入肝素生理盐水5-10ml。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针管要尾端竖起,以防推入气泡。

导管尾端与高压注射器接头相连前,首先要将高压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净,并将接口向下放置。导管也要用肝素盐水充满,对接时特别要注意接口处有无气泡存在。连接后,用止血钳击打接口部,直到有气泡或血液回流到注射桶内。

造影目的:

全脑血管造影的起点是从主动脉弓开始。造影过程要包括完整的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要动态、全面地观察各血管的起始情况、走行、变异,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一级分支有无狭窄(需多角度投照,充分展示病变的长度、程度、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成角情况、前向血流情况。),侧支代偿情况、Willis环的完整情况等。

7.1.主动脉弓造影

体位:双斜位造影,常规左前斜为45-60°,右前斜30-45°。

方法:将超滑泥鳅导丝送入猪尾巴导管,透视下将导丝、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端);撤出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取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对位(主动脉弓水平段位于屏幕视野下方)造影(流速20ml/s,流量25ml,造影时患者屏住呼吸)。造影结束后卸下导管尾,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超滑泥鳅导丝,将猪尾巴导管头顺直后撤出。

观察内容:弓上血管大致走行方向;有无发育异常、血管畸形;初步观察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近端、右椎动脉开口、右颈总动脉开口、左颈总动脉开口、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左椎动脉开口有无狭窄、闭塞、血液返流及动脉硬化程度。并观察椎动脉优势情况。

注意事项:造影后询问患者有无明显不适反应,如有,应考虑是否停止造影;如弓上血管动脉硬化程度严重,不稳定斑块较多,应考虑是否停止造影;撤猪尾巴导管时,用手固定动脉鞘,防止脱出。

7.2.右椎动脉造影

7.2.1.颈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超滑泥鳅导丝送入选择性脑导管,沿动脉鞘将导丝、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端),将导管头选入无名动脉开口,将导丝选入右锁骨下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右锁骨下动脉近端椎动脉开口处。撤出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对位(正位相导管头距屏幕视野下界1cm、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相脊柱位于屏幕中线),取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开口、V1段、V2段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造影剂充盈血管时间长短,前向血流情况。

注意事项: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后上壁,欲将其开口充分展开,应加照斜位,必要时向头侧加角度;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右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可将导管选至无名动脉加斜位造影证实;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左椎动脉开口严重狭窄或闭塞,慎将导管头选入右椎动脉内造影;如椎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造影证实;如有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应适当延长静脉期的造影时间,以观察椎动脉盗血情况(双侧椎动脉造影都应如此)。

7.2.2颅内段

体位:正侧位,正位应向头侧给角度(汤氏位)。

方法:透视下对位(正位相头颅位于屏幕视野正中,侧位相屏幕视野下界平第二颈椎椎体下缘、屏幕视野后界平枕骨最后部),取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V3段、V4段、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有无代偿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注意事项: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或头位造影证实。

7.3.右颈总动脉造影

7.3.1.颈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导管头撤至无名动脉,卸下导管尾,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超滑泥鳅导丝,选至右颈总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右颈总动脉近端,撤出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对位(正位相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相第三颈椎椎体位于屏幕视野正中),取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右颈总动脉(包括分叉处)、右颈内动脉C1段、右颈外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溃疡斑块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

注意事项:慎将导管选进右颈内动脉造影;当已有颈内动脉狭窄或插管困难时,将导丝置于颈外动脉后跟管前进;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造影证实。

7.3.2.颅内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为展示病变,需加多角度投照体位。

方法:透视下对位(正位相时头颅位于屏幕视野正中,侧位相时屏幕视野下界平颅底、屏幕视野前界平额骨最前部),取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

观察内容:右颈内动脉C2~C7段、右大脑中动脉、右大脑前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有无代偿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注意事项:如发现怀疑颅内动脉狭窄时,可加用特殊投照位和/或放大照相核实;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或头位造影证实。

7.4.左颈总动脉造影

7.4.1.颈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导管头撤至主动脉弓,卸下导管尾,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注射器接于导管尾部),将导管头选入左颈总动脉开口。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对位(正位相时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相时第三颈椎椎体位于屏幕视野正中),取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左颈总动脉(包括分叉处)、左颈内动脉C1段、左颈外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溃疡斑块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

如何做脑造影篇三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何?

发表者:郑小军 (访问人次:431)

什么叫脑血管造影,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何?

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血管内,使其脑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

X线投影检查技术。通过血管造影可以具体了解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如

走行、分布、移位、粗细及循环时间的变化等。最终确定病灶是血管本

身,还是颅内其他部位病变引起血管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适应症:

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

栓塞等。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③颅脑外伤引起的脑外血肿。

④手术后观察手术效果及脑血循环状态。

禁忌症:

①老年性动脉硬化者需慎重。

②有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

③造影剂过敏者。

④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博力杨

来源:心脑血管健康促进网 作者:博力杨 发布时间:2012-2-13 11:15:13 浏览 787 次

(一)适应症

1、颅内血管性病变:

1)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检查,除外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和MOYA病等病变;

2)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等病变检查;

2、已由其他检查确诊上述疾病,支架术前再行确定诊断;

3、颅内肿瘤:

1)确定颅内肿瘤血供和与周边血管的关系;

2)颅内血运丰富肿瘤介入栓塞前确定性诊断;

(二)禁忌症

1、严重出血倾向者;

2、对造影剂、麻醉剂过敏者;

3、急性脑卒中患者尚在危险期,手术风险过大者;

4、尚有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脏(严重心梗、心脏EF:>45%[主动脉瓣无反流];>55[主动脉瓣有反流]、心功能二级以上。相对禁忌症)肾脏(肾功能衰竭以肌酐清除率为准或血肌酐值用美国NKF基金会计算尺结果为准:肾功能衰竭或重度下降【ⅣⅤ期】绝对禁忌、肾功能中度下降【Ⅲ期】使用威视派克(320-350mgI)

【一次最大使用剂量按每公斤体重3ml、肾功能轻度下降【Ⅱ期】普通非离子造影剂(320-350mgI)使用量:<150ml、慢性肾病危险因素或正常肾功患者最大使用剂量不超过每公斤体重5ml)衰竭、严重糖尿病(术前能调到血糖:<7.5mmol/L)、肝功能基本正常、严重呼吸功能不全不能平卧者;

5、双下肢股动脉以上严重狭窄者(70%,相对禁忌症);

颈动脉血管成型与支架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在上述全血管造影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基础上

(三)术前准备

1、检查患者出凝血时间及凝血四项;

2、询问段过敏史及做碘过敏试验;

3、脑血管造影所要排除疾病的规范检查:

1)CTI、CTP、MRI、MRD(评价脑组织水肿、损伤和低灌注状态的程度及位置,从而评价相关责任血管及血管手术程序);

2)TCD、颈部动脉超声、CT或MR的血管成像(对应脑组织病变,寻找病变血管);

3)超声心动及心功能检查、下肢动脉超声超声;

4)生化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肾功等;

4、穿刺部备皮;

5、与患者家属谈手术风险并让其在手术签字单上签字;

6、与患者做术前教育,让患者在术中保持良好状态;

7、做支架植入术前5天,患者开始服用药物:拜阿斯匹林300mg/天、波力维75mg/天;

8、如用麻醉,则术前将患者麻醉。如不用麻醉,术前用10mg安定作患者镇静;

9、开通1--2条静脉通道,以便术中用药或急诊抢救。并在手术前3小时开始每小时输液≥60ml进行水化,术后持续对造影剂水化10小时,每小时输液≥60ml。术前一小时行尼莫同静脉微量泵滴入,根据病人血压情况每小时1—5ml。

10、联通心脏、血压、呼吸和血氧监测设备;

11、检查血管造影设备,避免在术中出现故障;

12、手术签字。

(四)手术专用设备

1、大型X-线血管造影机(C型臂);

1)双侧90°(或更大)角度拍片;

2)≥800mA,150kv;

3)连续拍片,拍片速度:≥3帧/秒;

4)路径图;

2、高压注射器;血管造影专用注射器,最大限压可达:1200PSI,有气泡保护装置;

3、麻醉机;

4、床旁心电及血压(含有创)监测;

5、吸氧设备;

6、吸痰设备;

7、微量泵、压力袋;

8、抢救设备:购置一辆抢救车,车内按抢救要求放置各种抢救药品、器械。并建立护士长登记制度,建立登记本,记录:品名、剂量、数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护士长定期检查,又将过期药品,定期更换。

(五)术后用药

1、拜阿司匹林和波力维:半年之内拜阿司匹林300mg加波力维75mg合用/日,半年到一年拜阿司匹林100mg加波力维75mg合用/日,一年后拜阿司匹林100mg/日到终生。

2、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只/次,2次/日。持续5天;

3、阿托阀他汀钙:按国内专家共识,降脂和稳定斑块;

4、其他用药:对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进行有效控制。对病人其他疾病进行对症治疗。

(六)术后护理

1、叮嘱患者一定要平卧,穿刺侧腿不能弯曲;

2、定时观察穿刺点局部出血情况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观察全身皮下、和内脏如:消化道、泌尿系统等有无出血;

3、如患者没有心肾衰竭,可给与1000--2000ml/12h 液体(生理盐水),促使体内药品和造影剂尽快排出。

有心脏衰竭的患者,如必须做手术,术前应请专业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共同决定术后使用药物方案。术后监测肾功能应在术后第二天、第三天、第七天检查血肌酐,如第二天比术前、第三天比第二天血肌酐升高44mmol/L及/或以上,第七天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峰值达到250以上),说明有造影剂肾损伤,应请专业科室专家会诊;

4、如有全麻须催醒;

5、血压控制:

1)无明显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在造影后一天停止,恢复原来患者控制血压方法。

2)有明显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脑出血性疾病或潜在脑出血性疾病患者),血压控制应持续到治疗以后。

6、没有任何突发情况,16—20小时后可拆除加压绷带。局部用酒精消毒后,用一块纱布将伤口盖住,用胶布固定。每天换一次,直至伤口愈合;

7、如患者有其他疾病可做其他护理。

(七)并发症及处理

1、局部并发症:

1)穿刺部血肿、感染、血管损伤和动脉血栓形成

穿刺方法一定要正确,可避免血管损伤。如有明确损伤,压迫止血处理困难,须交血管外科处理; 皮肤处理和消毒一定要彻底,可避免感染。如确有感染,可抗感染处理;

压迫止血和加压包扎要确认对准穿刺位置,可避免穿刺部血肿。如已出现局部血肿,只能用药促进吸收;

加压包扎松紧适度,要经常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可避免动脉血栓形成。

2)假性动脉瘤:遇见难穿血管一定要坚持三针换人,必要时换血管,避免一根血管穿刺次数太多。

3)夹层动脉瘤:进管和导丝手感阻力大时不要盲目硬进。如果确认已形成夹层,应换一侧血管或下次再行手术。不要使夹层进一步扩大。如已形成夹层动脉瘤,则应支架治疗或交由血管外科处理;

2、神经功能损害:种类及处理手段基本同CEA。

博力扬教授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专家。美国UCSD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老年研究会心脑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控专家组成员。

如何做脑造影篇四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

如何做脑造影篇五
《全脑血管造影术》

如何做脑造影篇六
《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一、 适应症

1、 颅内血管性病变

(1) 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颈动脉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瘘、Galen静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颅内静脉血管畸形。

(2) 缺血性:颅内、颈内系统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地动脉狭窄),颅内静脉或静脉瘘血栓形成,烟雾病。

2、 颅内肿瘤 脑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颈静脉球瘤、脑胶质瘤。

3、 头颈部血管性肿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颈动脉体瘤。

二、 禁忌症

1、 病人情况极为虚弱,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

2、 碘过敏或过敏体质。

3、 妊娠3个月以内(相对禁忌症)。

4、 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狭窄、闭塞或有粥样斑块(相对禁忌症)。

三、 术前准备

1、 住院 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进行全面体检与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

2、 术前准备 包括备皮,术前谈话,交待危险性与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检查,肝、肾功能等。

3、 器材准备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剂:要求有适时显影、减影、放大、测量与录像功能,最好有三维成像功能。

(2) 穿刺针。

(3) 引导导丝。

(4) 导管鞘。

(5) 造影导管:多采用不透X线的聚乙烯制成,末端为锥形,有端孔,呈直形或“J”形、猎人头形,二通开关。

(6) 高血注射器及连接管:脑血管造影一般压力为150psi(磅/平方英寸)。

(7) 加压输液袋。

(8) 造影剂:目前主张用非离子碘溶液,如碘海醇(omnipaque)等。

注射剂量:

颈总动脉 8ml/s 总量 12ml

颈内动脉 6ml/s 总量 9ml

颈外动脉 3ml/s 总量 5ml

锥动脉 5ml/s 总量 7ml

4、 术中

(1) 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5-10ml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不合作者或危重病人神经安定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 是否肝素化应酌情而定,肝素1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

(3) 是否行控制性低血压,酌情而定。

(4) 加压输液袋连接于导管鞘侧壁的三通连接管。

(5) 监护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直接监测动脉压(桡动脉、足背动脉)。

5、 术后 监护室观察

(1) 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经、瞳孔、神经系统体征。

(2)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脚背、胫后动脉搏动,肢体颜色,有无疼痛。

(3) 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

(4) 抗脑血管痉挛、溶栓、抗癫痫。

(5) 酌情行控制性低血压。

(6) 6h后进食,卧床24h,穿刺侧下肢制动。

四、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病人仰卧在造影床上,固定头部并放置测量标记(直径10mm钢球),固定四肢。

2、 会阴部消毒。上至肚脐、下至双股中部。

3、 铺无菌单。

4、 右(左)股动脉为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1%利多卡因5-10ml左局部浸润麻醉,用三角刀片将穿刺点皮肤切开2mm。

5、 术者左手中、示指摸准股动脉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逆血流方向与皮肤成45o角,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入导管鞘,从导管鞘侧壁三通开关连接回抽见动

脉血,确定无误后,将动脉加压输液管连接在导管鞘侧壁三通连接管,慢慢滴入生理盐水,并用无菌胶布固定导管鞘。

6、 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采用“定向旋转”手术,分别将导管插入左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两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选择性血管造影。

7、 完成造影后,左手示、中、环三指摸准穿刺点上下,在右手拔出导管鞘的同时,左手紧紧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持续15-20min,松开压迫见穿刺点无出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外加沙袋压迫局部。持续6-8h。

五、 手术后并发症

1、 穿刺部位。血肿、血管损伤后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AVF)。

2、 导管或导丝。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夹层,甚至导致血管闭塞。导管或导丝在血管内折断,导致打结、折曲。

3、 颅内并发症。脑血栓,脑血管痉挛,空气栓塞(加压输液进入),颅内出血。

4、 造影剂过敏。

如何做脑造影篇七
《全脑血管造影初学必备》

姜卫剑教授的作品。

1、操作前准备

1.1.患者情况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临床情况、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

1.2.实验室检查

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神经影像检查

复习CT、MRI/MRA、TCD、颈部超声等资料,结合病史初步判断“责任”病变的部位。

1.4.患者教育

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体验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对策。

2、消毒

2.1.刷手

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有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穿刺部位消毒

0.05%碘伏消毒2遍。

范围:双侧消毒,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大腿内侧。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铺无菌单、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1块铺在小腹上,由上而下,盖住阴部。

第2块与第1块垂直,在穿刺点下方,由右向左铺盖

第3块与第1、2块交叉45度点,露出右侧穿刺点。

第4块与第1、2块交叉,露出左侧穿刺点。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露出患者头部。

第6块为无菌中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铺第5、6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菌手套后进行。

4、造影准备

4.1.造影常用器械、材料及药品

5F动脉鞘及扩张器、“J”形导丝、穿刺针/套管针、止血钳、手术刀片、1%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注射器、5F多孔猪尾巴导管、4F/5F Hunter或Simmon导管、泥鳅导丝、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高压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无菌纱布。各种急救用药,例如:阿托品、多巴胺、地塞米松、硝酸甘油、尿激酶等。

4.2.穿刺前准备

检查造影用品是否齐全。

在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抽取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8~10ml(可用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稀释)。 动脉鞘及导管在使用前须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生理盐水彻底湿润导丝。

将动脉鞘及扩张器锁好。

抽入造影剂到高压注射器内。

4.3.腹股沟麻醉

确定穿刺点:穿刺点一般定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1.0cm处,该处能扪及股动脉搏动。

麻醉:在穿刺点将1%利多卡因注入皮内,形成约1cm的皮丘。然后用左手固定股动脉,逐层浸润麻醉皮下组织、股动脉的内侧、后方及上方。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每次注入麻醉药前须回抽注射器,如无血液抽出,方可注入麻醉药。

5、动脉穿刺

5.1.以手术刀片尖端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注意事项:用刀片反挑皮肤,以避免伤及血管。

5.2.固定股动脉

用左手食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脉两侧将股动脉固定。

5.3.穿刺

用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握住穿刺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45°,轻轻向前推进。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压向术者拇指。此时将针继续稳稳送入,当血液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 注意事项:如回血很弱且少,针可能在股静脉内或紧靠动脉壁,甚至可能在动脉血管内膜下。则不应插入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动脉回血方可;如导丝插入时遇较明显的阻力,亦考虑导丝进入血管外组织或动脉血管内膜下,应撤出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如有必要,可在透视下注射少量造影剂以观察针的位置。

6、建立动脉通道

一旦导丝到位,则用左手紧压股动脉防止出血,右手将针自导丝上移去。随

即将导丝上的血凝块擦拭干净。将锁好的动脉鞘及扩张器通过导丝插入动脉内。在送入扩张器时,加以旋转动作以利其顺利进入血管,然后移去扩张器及导丝。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动脉鞘。

注意事项:如动脉鞘及扩张器进入血管时遇阻力,先小幅度滑动导丝以确认导丝在动脉真腔内,可继续前进;如动脉鞘及扩张器前进仍较困难,则考虑导丝进入髂动脉分支或反转向下,可在透视下核实。如导丝活动受限,则考虑可能进入血管内膜下,可移去扩张器,在透视下向动脉鞘内注入造影剂核实。

7、造影

7.1.主动脉弓造影

将泥鳅导丝送入猪尾巴导管,在导丝导引下将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端);撤出导丝,回抽2-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导管头端位于屏幕下界),行左、右前斜位造影(流速20ml/s,流量25ml,造影时患者屏住呼吸)。造影结束后卸下导管,回抽2-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导丝,将猪尾巴导管头顺直后撤出。

观察内容:有无发育异常;观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无名动脉的开口有无狭窄、闭塞;两侧椎动脉的对称情况,开口部有无狭窄、血液返流等。 注意事项:导管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后,观察接头处有无气泡;造影后询问患者有无明显不适反应。撤出猪尾巴导管时,用手固定动脉鞘,防止脱出。

7.2.右椎动脉造影

7.2.1.颈段

将泥鳅导丝送入Hunter或Simmon导管,在导丝导引下将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回撤导丝到导管内,将导管头选入无名动脉。送入导丝,将导丝选入右锁骨下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椎动脉开口近端的右锁骨下动脉。撤出导丝,回抽2-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正位时导管头端距屏幕下界2cm、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时脊柱位于屏幕中线),行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开口、V1段、V2段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和其他情况。

注意事项:导管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后,观察接头处有无气泡;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右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将导管选至无名动脉行右前斜位加头位造影证实;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左椎动脉开口严重狭窄或闭塞,禁将导管头选入右椎动脉内造影;如椎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行双斜位造影加以证实。

7.2.2颅内段

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正位时头颅位于正中,侧位时屏幕下界平第二颈椎椎体下缘、屏幕右界平枕骨最后部),行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V3段、V4段、基底动脉、双侧PICA、AICA和PCA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是否向颈内动脉系统代偿供血,有无动脉瘤、AVM和肿瘤等情况。

注意事项: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行斜位或头位造影证实。当发现病变后,行放大造影。

7.3.右颈总动脉造影

7.3.1.颈段

将导管头撤至无名动脉,回抽2-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泥鳅导丝至右颈总动脉,沿导丝将导管送入右颈总动脉近端,撤出导丝,回抽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透视下调整屏幕视野(正位时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时第三颈椎椎体位于屏幕正中),行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右颈总动脉(包括分叉处)、右颈内动脉C1段、右颈外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溃疡斑块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

注意事项:在不清楚颈外内动脉的情况下,勿将导管头选入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造影;不要将导丝置于颈内动脉;导管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后,观察接头处有无气泡;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行斜位造影证实。

7.3.2.颅内段

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正位时头颅位于正中,侧位时屏幕下界平颅底、屏幕左界平额骨最前部),行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

观察内容:右颈内动脉C2~C7段、右大脑中动脉、右大脑前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AcoA和PcoA以及PCA情况;有无发育异常;有无向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供血。有无动脉瘤、AVM和肿瘤等情况。

注意事项: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或头位造影证实。当发现病变后,行放大造影。

7.4.左颈总动脉造影

7.4.1.颈段

将导管头撤至主动脉弓,回抽2-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头选入左颈总动脉。透视下调整屏幕视野(正位时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时第三颈椎椎体位于屏幕正中),行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同右侧颈动脉。当有LCCA狭窄时,为了避免发生栓塞事件可仅行非选择性造影。

7.4.2.颅内段

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正位时头颅位于正中,侧位时屏幕下界平颅底、屏幕左界平额骨最前部),行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

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同右侧颈动脉。

7.5.左椎动脉造影

7.5.1.颈段

将导管头撤至主动脉弓,回抽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头选入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调整导管位置到左椎动脉开口处。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同右侧椎动脉),行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同右侧椎动脉。

7.5.2.颅内段

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正位时头颅位于正中,侧位时屏幕下界平第二颈椎椎体下缘、屏幕右界平枕骨最后部),行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 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同右侧椎动脉。

8、术后注意事项

造影结束后,撤出导管。左手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处压迫后,拔出动脉鞘,压迫止血15分钟。待确认无出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8.1.盐袋压迫穿刺点5~6小时。

8.2.平卧、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

8.3.观察血压、脉搏和尿量,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局部情况。

8.4. 静点抗菌素3天,预防感染。

总体原则:

(1) 脑动脉的各段均要分析,不可遗漏。

(2_ 造影诊断时要时刻避免栓塞事件:每次造影剂试注前均要回抽血液,然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选择性插管时,要遵循“红绿灯”原则,遇到动脉开口部狭窄时,导管不要进入该支。

(3) 对狭窄病变要行放大造影,并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投照角度,除了要展示最大的狭窄率和最长的病变长度外还要展示与分支血管的关系,径路血管情况。

(4) 要结合前、后组造影资料分析侧枝代偿情况、Willis环情况。 (姜卫剑 教授)

如何做脑造影篇八
《脑血管造影》

患者姓名 性别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 血管可能患有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或动脉瘤,需要在 麻醉下进行

手术。

脑血管病患者中一部分存在血管畸形、动脉瘤或者其他的血管异常;针对血管狭窄、闭塞、血管再通、溃疡形成以及颅内和颅外大、小动脉夹层的诊断以及血管狭窄示侧枝循环的分析,血管造影仍是不可取代的;对于可能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血管造影可以评价其血管病变程度知道下一步治疗。

因为导管血管造影费用高,需要专门的导管技术,而且具有0.5%~3%的栓塞性卒中的危险,所以一般对出血或梗死病人的病因评价只做一次。对于栓塞的诊断,血管造影在发作后几小时内就应该进行,因为血栓颗粒可能破碎,从而改变受累血管的影像,从原来的闭塞变成狭窄或正常的空腔,这些改变当然取决于拖延的时间。当怀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时,在血管造影之前进行中央视网膜动脉压检测或者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灵活选用血管造影的检测部位,并且能够使血管造影集中在认为是主要的受累区域。导管血管造影是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术前评价的主要方法,尤其是需要考虑导管介入治疗时。

动脉狭窄可以利用血管成形术来进行治疗。这种方法是通过导管把一个血管内球囊放在狭窄的位置,然后使气囊膨胀从而扩充血管,血管成形术最多是用于颅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时还要再放入金属丝网模支架使管腔开放。血管成形术也可用于扩张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痉挛的血管。也可以应用血管内技术来完成异常血管和动脉瘤造成的血管闭塞。动静脉畸形和瘘管都可以通过导入线圈(柔软的金属螺线可导致局部的栓塞)使供血血管闭合,而动静脉畸形的病灶可以用一种快速安放的聚合胶来进行闭合。对于动脉瘤如果由于解剖或位置或病人身体状况等原因无法进行手术的话,也可以通过导管将线圈(有时候是气囊)放入动脉瘤来进行治疗。对于无法控制的鼻出血和术后的颈部、副鼻窦和颅底区出血也可以进行紧急的动脉闭合术。

治疗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脑血管造影(DSA)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治疗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治疗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1) 过敏反应(包括造影剂和麻醉剂)。

2) 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室停搏等)。

3) 感染(包括局部和全身)。

4) 急性心肌梗死。

5) 急性心衰、休克。

6) 颅内出血(包括动脉或静脉大出血)及穿刺局部血肿。

7) 血栓栓塞(由于颈内动脉斑块或心脏内栓子脱落引起脑血管栓塞)。

8) 导管断裂、打结。

9) 血管造影未发现病变,可能需要择期再次检查。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脑血管造影(DSA)知情同意书 年龄 病历号

10) 手术引起腹膜后血肿,可能危及生命。

11) 穿刺不成功。

12) 手术中血管痉挛。

13) 手术引起动脉夹层或血管破裂。

14) 放射线可能造成损伤。

15) 手术过程中形成假动脉瘤。

16) 部分材料是自费的。

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治疗后如果我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特殊风险或主要的高危因素

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以下特殊并发症或风险: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

 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治疗方式、此次治疗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治疗的相关问题。

 我同意在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治疗方式做出调整。

 我理解我的治疗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

 我并未得到治疗百分之百成功的许诺。

 我授权医师对治疗切除的病变器官、组织或标本进行处置,包括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医疗废物处理等。

患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如果患者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请其授权的亲属在此签名: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医生陈述

我已经告知患者将要进行的治疗方式、此次治疗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患者关于此次治疗的相关问题。

医生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如何做脑造影篇九
《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

【适应证】

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4.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禁忌证】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术前准备】

1.常规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 , 心电图及胸部X 线片。

2.术前8h禁饮食,特殊情况,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

3.碘过敏试验:造影拟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过敏体征,注射前后测量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g者为阴性。碘过敏试验阳性而必须行造影者,应术前3d进行激素治疗,并尽量使用非离子碘水溶液造影制剂。

4.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备皮:操作时间长的患者要留置导尿管。

5.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

6.酌情术前24h静脉持续给予钙离子拮抗剂。

7.器械准备

血管造影手术包1个,压力袋2个,软包装等渗盐水500ml×4袋,Y形阀1个三通接头2个,脑血管造影导管1根(5F或4F,血管迂曲者酌情选不同形状的造影导管),导管鞘1个(5F、6F),30cm短导丝和160cm长导丝各1根。高压注射器及连接管,100~200ml造影剂。穿刺针(成人选16G或18G,儿童选18G或20G)。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

1)常规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消毒铺单,暴露两侧腹股沟部。

2)至少连接2套动脉内持续滴注器(其中1个与导管靶连接,另1个备用或接Y形阀导丝)。接高压注射器并抽吸造影剂。所有连接装置要求无气泡。肝素盐水冲洗造影管。

3)穿刺点选腹股沟韧带下1.5~2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局部浸润麻醉,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度~45度。

4)穿刺成功后,在短导丝的辅助下置血管鞘。持续滴注调节,滴数为15~30滴/min。

5)全身肝素化,控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20s或活化凝血时间(ACT)>250s。肝素化的方法可参照以下方法:首次剂量每公斤体重2/3mg静脉注射,1h后再给半量,2h后再加1/4量,以后每隔1h追加前次剂量的半量,若减到10mg时,每隔1h给予10mg 。

6)在透视下依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颈外动脉,双侧椎动脉。必要时可行双侧甲状颈干及肋颈干造影。对血管迂曲者,导管不能到位时,可使用导丝辅助。

7)老年患者应自下而上分段行各主干动脉造影,必要时以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

8)造影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1~1.5mg可对抗1mg肝素钠)。

2.术后处理

1)压迫并加压包扎穿刺点,卧床24h,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

2)监测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1次/0.5h。

3)适当给予抗生素及激素。

【并发症】见表

并发症 原因 预防 处理

穿刺部位出血 患者凝血机制障碍;可能存在患者躁动,过早过多运动下肢等 术后肝素中和后10-20分钟拔鞘,三指压迫穿刺部位15-20分钟,松开后观察五分钟,无出血后加压包扎。 小血肿(直径<10cm=24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造成局部压迫者可切开清除

血管痉挛 可能由于导管或造成导丝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 血管痉挛后可给与动脉内缓慢推助罂粟碱(15mg加10ml等渗盐水)

动脉内膜下通道(血管夹层) 可能是导管或导丝进入内膜下或注射造影剂压力过大 在透视下,监护导管、导丝的方向和位置,遇到阻力时不应强行插入 股动脉处多为顺行夹层,可自愈。弓上血管多为逆行夹层,严重者须放置支架或抗凝治疗,须控制性降压及请胸心血管外科处理

血栓形成或栓塞 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板块脱落有关 血栓形成后要保持镇静,全面造影,找出栓子的位置,行溶栓治疗

血管穿孔或血管壁撕裂 可能与血管结构异常有关 操作轻柔。结构复杂的血管,须用路径图。主动脉造影时使用多侧孔导管。造影时导管末端不能顶住血管 及时中和肝素,止血降压。可闭塞的血管行血管内封堵;不能闭塞的血管行压迫或手术修补

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可能是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或使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患者烦躁,过早过多运动下肢 局部压迫、球囊栓塞、带膜支架植入或手术修复

血栓性静脉炎 可能与造影剂致使内皮细胞损伤,静脉血淤滞有关 严格抗凝 抬高患肢,减少疼痛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柳鹏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溶栓疗法是当今急性脑梗死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根本性治疗方法之一。溶栓治疗可迅速恢复梗死区微循环,获得脑血管早期再灌注,使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得以缓解。文献报道溶栓治疗的溶通率为21%~93%。但由于溶栓疗法引起的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严重限制了溶栓疗法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现就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加以分析综述。 1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分脑实质出血(PH)及出血性梗死(HI)。PH可发生于远离梗死的区域,CT检查可见高密度占位效应的血肿,虽然发生机会较少,但一旦发生,常伴临床症状恶化,有很大危险,病死率可达50%。HI则发生于缺血区内,CT显示斑点状混杂密度改变,一般并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恶化。 1 1 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颅内出血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通常为4%~20%。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院(NINDS)报道:rt PA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 4%,而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报道应用rt PA的发生率为43 7%。一组临床报道t PA、UK、SK并发PH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并发HI的发生率分别为23%、5 3%和25%[1]。国内陈清棠报道UK并发PH的发生率为5 5%,HI的发生率为9 4%。 1 2 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 溶栓治疗导致颅内出血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梗死后缺血致血管壁损伤,当血流再通后,红细胞渗出,引起出血性梗死。②未被代谢清除的溶栓药物的继发性纤溶作用。③肝素抗凝可加重出血倾向。④梗死后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⑤来自脑表面软脑膜侧支的出血。 1 3 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1 3 1 溶栓治疗的时机 1981年Astrup提出缺血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为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时间窗(timewindow)即溶栓治疗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时段,一般为6~8h内,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个体化、多因素的过程,与脑梗死后侧支循环情况、血压、年龄、梗死类型、有无合并症、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脑动脉闭塞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是时间依赖性的,若闭塞不超过3h,没有或仅存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而闭塞超过6h,则会出现明显的

神经功能缺损或死亡。Levy等应用t PA治疗脑梗死,0~90min内用药的出血率为4%,91~180min的出血率为10%,出血率明显上升。研究表明,在发病6h溶栓治疗,出血率为25%,而发病6~8h内溶栓治疗,出血率为53%,结果提示卒中患者延迟治疗,特别是超过6h可增加出血机会。尽早进行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且溶栓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颅内出血发生率越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t PA可在发病3h内应用。我国“九五”攻关项目规定UK在6h内应用。 1 3 2 溶栓药物的剂量 Mori等对31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3h内应用rt PA20MIU、30MIU两种剂量治疗,1个月内HI发生率分别为30%和50%。Levy等统计脑出血患者t PA平均剂量为0 97mg kg,非脑出血患者平均剂量为0 74mg kg,有显著性差异,即大剂量t-PA是引起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陈秀英等应用小剂量UK(25U)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无一例脑出血发生,认为小剂量UK可以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根据国家“九五”攻关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第一阶段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结果,应用UK150万IU溶栓治疗是比较安全的,超过200万IU是颅内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1 3 3 合并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 由于此类药物影响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可增加出血的危险。DelZoppo等经脑血管病血管造影证实,肝素剂量增大在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的同时,也增加出血的机会。MAST 1的SK研究中并用阿司匹林300mg,10天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在溶栓后24h内禁止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是预防出血的重要措施。1 3 4 年龄 老年患者可增加脑出血的机会。一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5岁是PH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与老年人脑血管缺陷有关。 1 3 5 高血压 溶栓治疗时明显高血压可增加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当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0mmHg,PH的发生率大大增加。Levy提出舒张压>100mmHg是脑卒中溶栓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血压>200 120mmHg是静脉溶栓禁忌证。 1 3 6 心源性脑栓塞 对心源性脑栓塞进行溶栓治疗可能更易增加出血机会。Okada对10例脑栓塞患者发病6h内给予t PA治疗,5例发生HI或小血肿,1例发生大块PH而死亡,其出血性改变发生率高于脑血栓。 1 3 7 脑水肿 NINDS研究小组结果显示,CT检查有脑水肿占位效应的患者,出血率为31%,无脑水肿者出血率仅为6%,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有脑水肿或占位效应有增加出血性梗死的危险。 1 3 8 CT早期低密度改变 CT早期即有低密度改变者,预示动脉主干或近端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可表现为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溶栓治疗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1 4 颅内出血的预防对策 1 4 1 应严格掌握治疗时间窗 t PA必须在发病3h内应用。UK原则上不超过6h,少数可延长至12h以内。对不能确定发病时间的患者不考虑溶栓治疗。UK动脉溶栓总剂量为25~45万U,静脉溶栓总剂量为50~200万U。 1 4 2 溶栓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 须经CT、MRI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无与症状及体征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CT若显示有占位效应水肿、脑沟消失,则不能溶栓治疗。 1 4 3 对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无意识障碍者可以溶栓。但对椎 基底动脉系统梗死,由于本身预后极差,即使昏迷较深者,也不必禁忌,同时治疗时间窗也可延长。 1 4 4 年龄须小于75~80岁,大于80岁者为禁忌。 1 4 5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推荐溶栓治疗。①治疗前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00mmHg。②有脑出血史,半年内有脑梗死史。③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史。④有出血倾向:如半年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肠道及泌尿道出血等。⑤有凝血障碍者:如在病前48h用过肝素使PPT延长,血小板<10×109 L。⑥有外科手术、分娩者。⑦血糖<2 8mmol L或>22 2mmol L。 2 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也是溶栓治疗的重要并发症,是当前研究的又一热点,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而危及生命。血管再通再灌注早期,脑组织氧利用低,而过氧化脂质含量高,产生氧自由基,脑细胞损害加重,微血管通透性改变,细胞外钙离子快速内流,造成钙超载,加重脑水肿。在治疗方面,应采取脱水降颅压,应用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等。 3 血管再闭塞溶栓治疗再通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为10%~20%,机制不十分清楚。由于脑梗死患者动脉内膜损伤较重,在病变内膜局部较易形成血栓而发生再闭塞。在预防再闭塞方面,动脉溶栓治疗后,需要一定剂量的静脉维持用药,也可在24h后合用肝素、阿司匹林,以巩固溶栓疗效。综上所述,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但其存在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再闭塞等并发症不容忽视,必须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及合并用药等情况,同时必须具备颅内出血的抢救措施,完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并发症,更好地开展溶栓治疗工作。

磁共振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应用中的初步探讨

作者:青科 赵振国 李跃华 隋海

晶 沈武钢 赵晓晖 王连文 龚怡

谢秀海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行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并对筛选出的7例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静脉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定期MR复查随访。结果 经MR筛选后溶栓治疗的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7例病人均预后良好,1例溶栓治疗3周后并发无症状性脑出血(14.3%)。结论 磁共振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病人筛选和溶栓后复查均有较大应用价值,特别是对筛选时间窗不明确者或发病超过6h者受益更大。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尽快的血管再通、恢复供血仍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3】。现将我们应用MR检查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进行小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3月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行磁共振快速成像检查,男17例,女11例,年龄52~75岁,平均68岁。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30例(占93.8%),糖尿病9例(占28.1%),高血脂13例(占40.6%),吸烟14例(占43.8%)。均采用GE 1.5T双梯度磁共振仪进行检查,检查序列选择快速成像检查序列,在5min内完成多个序列的扫描,如DWI(弥散成像)、T1WI(T1加权成像)、T2WI(T2加权成像)、TOF-MRA(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FLAIR(液体反转恢复成像)及T2*WI(T2*加权成像)、PWI(灌注成像)检查。

1.2 临床病例初步选择标准 (1)年龄18~75岁;(2)发病时间为0~12h;(3)具有急性脑血管病表现,如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等,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NIHSS 4~22分;(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尚未出现早期脑梗死的低密度等CT改变;(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临床病例排除标准 无《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5]有关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包括(1)既往有脑出血史;(2)近3个月病人有心肌梗死或脑梗死;(3)近3周病人有消化道或泌尿系出血、手术、创伤史等;(4)已在使用抗凝剂;(5)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史。(6)休克或未能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80/100mmhg);(7)严重的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者;(8)妊娠。

1.4溶栓治疗病人MR选择及排除标准 对发病时间在6h内者,特别是3h内者,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应在准备静脉溶栓药物、等待必要的化验结果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同时进行,不因检查而延迟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如果MR发现禁忌症,如巨大的DWI损害或无PWI损害、腔隙性脑梗死、新发或陈旧性出血则终止静脉rt-PA溶栓治疗准备。筛选符合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者,即DWI(弥散成像)呈高信号,而T2WI、FLAIR无高信号改变者或PWI>DWI者的7例病人行静脉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定期MR复查, 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51~71岁,平均59岁。

1.5 rt-PA静脉溶栓治疗方法 剂量为0.7mg/kg,先静脉推注10%(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 min滴完。24h后无禁忌症给予抗血小板和神经保护剂治疗。于24h、7d 及14d进行相应序列MR复查,并按《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5]有关规定进行监测和其它治疗。

1.6 疗效评估

1.6.1 评分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记录rt-PA静脉溶栓前和溶栓后1h、24h、7d及14d的NIHSS评分;30d、90 d改良Rankin[5]评分(mRs);生活质量Barthal[5]指数(BI)进行评估。

1.6.2 及时记录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各种并发症的程度、发生时间、处理方法和结果。

2 结果

2.1 经过MRI筛选后原7例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静脉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变化各项指标见表1;1例发病3周后并发无症状性脑出血(14.3%)。

如何做脑造影篇十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

相关热词搜索: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要多少钱 全脑血管造影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如何做脑造影”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如何做脑造影"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40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