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岁末到家翻译

岁末到家翻译

2015-12-29 09:35: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岁末到家翻译篇一《岁末到家古诗》 岁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岁末到家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岁末到家翻译篇一
《岁末到家古诗》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1]

2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 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2]

3作品赏析

《岁末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徊”,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

《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

2、根据画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感情朗诵,背诵古诗,感受伟大的母爱。

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意思。

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教学过程】

一、 小诗激趣,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看句子前面的英语单词与句子,这些是用来写我们身边的一个重要的人,全班齐读英语单词后再读后面的句子

(Many)她赠予我成千上万的东西

(Old) 她正在慢慢衰老

(Tear) 她为我留下的泪水

(Heart) 她那颗纯净关爱的心

(Eye) 她充满慈爱的双眼

(Right) 她始终是正确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来写我们身边的什么人吗?把这些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连着拼起来-----“M-O-T-H-E-R”

你就会明白我们深情的呼唤——MOTHER(妈妈),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爱,我们都在母爱中成长。

二、揭示课题,了解题意。

师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而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更是怀着一份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也有一位关心他的母亲,他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1、幻灯片出示古诗及插图,学生通过寻找资料,介绍孟郊的出生朝代,生平。

2、解题:

(1)、“游子”是出门远游的人。“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这首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得舒缓些,注意生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四、发挥想象,体悟诗境。

1、认真读古诗,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想象绘图一: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衣服。看看这幅图画,发挥想象,描绘出儿子离

岁末到家翻译篇二
《自读经典大意》

经典: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气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翻译: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

实,)连等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自读课本: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

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

[2]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译文:河太宽了很难航行~所以没有过来~~,不知道你最近是否平安。

时常在私底下思念你,暗自

流泪,只怕您思念我时流的泪更多!(也算吧)

岁末到家翻译篇三
《诺言 孝敬 、友善》

岁末到家翻译篇四
《日语教程(下册)课文翻译及答案》

第二十一课 超级市场

课文译文:

我们平常大部分情况都在超市里买东西。在超市买东西时,首先入口处拿一个购物篮。店内非为蔬菜、肉类、罐头等各种各样的购物区,到要买的购物区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放入购物篮。要买的东西都齐全了,到结账处排队等候。在哪里结算付款。

超市里不仅出售有食品,还出售衣服、文具、化妆品、洗洁剂、厨房用品、家用电器等等的东西。而且价格也比一般要便宜。超市的有点就在于价格低、商品齐全,在一个店里可以买到所有需要的东西。还有,大超市里还设有餐厅、孩子的游乐场,可以再哪里度过一整天。 但是,超市也有不便之处。超市里,肉类或蔬菜等多装在塑料袋里,因此,只可从中选择而不能想要多少就买多少。而且,由于东西都用塑料袋包着,不能直接看到,于是也容易增多厨房垃圾。

虽然超市如此有它的优点和不足,单它已为我们生活所不可缺少。今后超市还会不断增多吧。 读解文译文:

心灵相通

新加坡有很多外国人,有马来西亚人、印度人、英国人、美国人。其中,会说日语的人也为数不少。从学校回来的路上坐市内公车时,或者在商店里买东西时,在游泳池里游泳时,都会有人用日语向我搭话。当有人用略生硬地日语问我“你好吗?”我也用日语回答“好,很好”。有一天,我去邮局寄信,途中,一个中国人用不熟练的日语问我“您去哪里?”我回答“去邮局”。我被他的日语迷惑了。但是,看到他温和的眼神、面带笑容,我就想试着再做一些交谈了。所说的心灵相通可能就是如此这般心情愉悦吧。那个中国人(最后)说着:“再见”走了过去。这个时候我就想,要是能会一点汉语就好了,那样就可以多谈一些话。而他也一定会十分高兴吧。

外国友人说日语的人。他们好像特别乐于说日语,但是因为日语是日本人的语言,所以外国人说的日语即便再怎么流利,发音和语调还是多少回有些变化。我想今后如果我要是遇见了说日语的(外国)人,我就教他纯正的日语,并且也从对方那里学习他们国家的语言。那怕一点点上的心灵相通,在新加坡的生活就会更加开心吧。

练习答案:

一、1.B 2.D 3.C 4.C

二、1.C 2.D 3.D 4.C

三、1. に 2.で 3.などに 4.は

四、1.D 2.B 3.A 4.D

第二十二课信

山田一郎先生.

平成九年10月3日

大田正男

进入十月后,天气突然一下子凉了起来。从那以后,你还好吗?我想你回到研究生院每天忙于研究吧。

前几天,我突然去不成旅行,给你添了麻烦,真是非常对不起。本来想和你,还有中川先生三个人一起去游览京都的,真是太遗憾了。

去旅游的那天早上9点左右,我从家出门坐了出租车,在赶往车站去的路上,遇到了车祸。

我的腿受了伤。我当时立即让我弟弟通知了等在车站的你和中川先生。然后很快住进了附近的医院,现在正好有一周了。医生说,我的伤基本上都已经好了,你就放心吧。

听我弟弟说,你们两人按照预定计划在上周星期五坐了早上10点的电车去了(京都),真是太好了。京都之行怎么样?你正是返回东京途中的一次旅行。

中川先生好久都没有回国了,我也很想去(见他)的。中川先生从旅行回来的那天下午,到医院看了我。听他说着,我就想起了我们三人高中毕业后第一次去京都旅行的事情来。那时候,从这里到京都要花6个小时,现在却只要3个小时就够了。

中川先生昨天顺便到大阪,然后又因为公司的工作关系去了国外。高中毕业已过了5年了,从那以后相约好一起去旅行是三个人的第一次见面。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能相见。我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等我上号了以后打算继续努力,在这里的高中教英语。

山田先生你也多保重,再见。

解读文译文:

给朋友的信

谢谢您的来信。

前些天,在北京与您分别之后,得知您平安到家,我很高兴。我也在那天夜里送走大家之后回到了北京。正好从日本来的客人比较少,可以休息三天左右,我就在家舒适地度过了三天,现在到公司上班,等待五天后接待从近及地方来的客人。

谢谢您在信中对我的好意,美川女士的心意我重发领会了。但是,您就不要费心为我做什么衣服了吧。这件事拜托您了。接待您们既是我们所做的工作,有事因为您们都是从日本来的友人。诸位在中国能有一个愉快、舒适的旅程,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能够让大家开心就是我们的最大快乐,特别是上次,和诸位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工作也十分舒心,尤其是美川女士就象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那么亲切地对待我,是我永生难忘的回忆。今后,如果美川女士有机会来中国的话,我一定会尽力所能来帮您做些事情。

天气很快就要转冷,请千万注意身体,保持一个号心情,希望今后仍然和我保持联系。再见。 11月5日 梁晓华敬上

致美川伸子女士

一、1.C 2.C 3.B 4.D

二、1.D 2.C 3.C 4.A

三、1.A 2.C 3.A 4.A

四、1.ご迷惑をかけしまして、本当にすみませんでした。 2.予定どおり、先週の金曜日の朝10時の電車で出発しました。

3.今度いつまた会えるかどか分かりません。

4.私はよくなってから、またがんばって、ここの大学で英語を勉強するつもりです。 五、1.D 2.C 3.D 4.B

第二十三课 禁烟

课文译文:

香烟传到日本大约是400年前。江户时代初期,当局就发布了禁烟令,“说是有治愈诸病之功效,反倒是使人苦闷而死。”“用烟袋抽烟并无裨益。”这些说法就是现在也是适用的。但

是,并不起作用。吸烟人口仍在不断增多。

到了400年后,到了企业发布禁烟的时代了。刚开始的时候,好像还有点效果。比如大正制药业。从新年8点钟工作开始,总部、分店、工厂、研究所等全国16机构的所有场地实施全范围禁烟。不仅包括4700人的员工,连客户以及外头人员都被列入禁烟对象。即使是室外,只要是大楼范围之内都不许抽烟。

以今年的世界禁烟日(5月31日)为契机,这家公司向全公司发出了禁烟号召。首先是在会议室里禁烟,接着会客室里清楚烟灰缸,撤去自动售烟机。这就是依照“为保持并促进健康的生活作贡献。”的经营理念所做的举措。据说,虽然员工有半数都是烟民,但是总体来看并没有收到来自员工的阻力。预制装配式房屋的大和房屋工业公司也以明年3月总部歉意为契机,打算在地上22层、地下3层的公司全面积禁烟。就是连供一般人使用的地下茶店等也实行了禁烟。这样做最大的优点是一年可以节约1000万日元的开支。吸烟场所防止的空气清新器的电费、烟灰清扫劳务费、烟熏所造成的室内装修费等等这些费用都不再有。 规定吸烟场所的做法就不稀奇了。宫崎县日向市警署就是其中之一。对来访者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室内是禁止吸烟的。要抽烟的警员到一楼、二楼的休息平台去。但只有审讯室“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接触方式”所以可以抽烟。这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大正药业。据说其全面禁烟的决断时缘于某位干部的死。那位很喜欢抽烟的干部,今年夏天死于肺癌。

读解文译文:

禁烟飞机

今年春天,在世界天空上全席禁烟的航班增加了。3月末4月初,是夏季航运变更时期,配合这个时期各个航班都将烟草拒于了门外。

在这之前,也有很多航空公司在所有的航班上实行禁烟。这一次,德国、英国以及所有大型航空公司等多家航空公司都矿大了禁烟航班的范围。但是,在极少一部分的航班中还是留下了可吸烟坐席。这极少一部分航班就是飞往日本航线的。

为什么是日本?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回答:“因为吸烟的日本人比较多”。但是欧洲也有很多国家抽烟人数也很多。他们又说:“因为日本比较远,如果实行长时间禁烟,就会降低服务质量。”那为什么别的亚洲航线却能够禁烟呢?

看来最要紧的理由就是效益。对于欧美的航空公司来说亚洲方面的摇钱树就是上午乘客较多的日本航班。据说日本航班乘客意见中最多的就是抽烟问题,众说纷纭。双方该怎样做才能使彼此心情愉快呢?真是让人头痛。

韩国男性的抽烟率比日本还要高,可谓实践第一。但是大韩航空公司除了一个班级之外,也都全部实行禁烟措施,他们说的简单明了:“这是潮流,请大家忍耐一下”。这一个例外的航班仍然是经由成田的从汉城到洛杉矶的航班。抽烟的不仅仅是乘客,乘务人员也会在无人之处吸上一、两口,欧洲航空公司这么告诉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满足乘务员到那个航班工作的希望。今后有吸烟嗜好的机组人员会不会都要求到飞往日本的航班上呢?现在是可吸烟的航班都已经集中到日本来了,充满烟草味的孤立,并不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一、1.C 2.D 3.D 4.B

二、1.B 2.C 3.C 4.B

三、1.A 2.C 3.C

四、1.タバコが日本に伝わったのは、400年ほど前ぐらいらしい。江戸時代のはじめ、当 局は禁煙令を発した。

2.この会社は世界禁煙デ-をきっかけに、全会社に禁煙の呼びかけを始めた。

3.このようにする最大の利点は、年間1000万円に近い経費の節減だ。

五、1.D 2.B 3.B 4.B 5.A

第二十四课 故乡

课文译文:

每年一到盂兰盆节或年终岁末,我们国家就会象所说的民族大迁徙一样,很多人从城市回到故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一,,就是日本人曾经是农耕民族,也就是定居民族,即祖祖辈辈居住在一块土地上,耕作过火。古时候,出来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别的地方一概不知而终其一生的人有很多。大家都人为,即使离开出生地外出工作那也只是一时,结果都仍然要回到老家,和祖先同穴而葬。

第二个理由,和现在一种说法有关。认为日本人的宗教在根本上就是一种祖先崇拜。为勤劳一生而死的祖先的坟上摆上供品,祈祷着:请以后保佑我们。这是大多数日本人的宗教。可以说,这样的想法根深蒂固。所以,一到盂兰盆节和岁末,很多人回老家,就会有从临时住宅城市回到故乡这样的民族大迁徙。

但是,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农村人口慢慢减少了,而且以前就来到城市的人,他们的孩子的出生地则是城市。这样的人年年在增加。那么以后的故乡是什么呢?一直以来,故乡都是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我想以后将是一个要去的地方吧。我想,可能成为在城市里长大的人们寻根访祖、或了解自然的可贵、威力而去探寻的一个地方吧!会成为一个未知的世界。今后,故乡就是新领域。未知的东西即今后所发现的新东西有很多,那将是故乡。实际上,即使住在那里的人也并不太了解自己的故乡。我曾在30年代中期回到老家津轻,以那里为舞台开始写一部小说,那时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自己对津轻知道的太少了。

仍然希望故乡是一个美丽、易于生存的地方。为此,仅仅是单纯地对它守护是不行的。必须不断发现、创造出新的东西来。我想,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后的故乡才希望是等待开发的新领域。

读解文译文:

四季

自然是城市的,一听到三月的脚步声,眼看着就开始有了春天的气息。秋季枯萎的花草,威力在冬季保持一点温度,也没有做什么处理,突然间他们看起来有些乱乱的,拔出一看,地下从土中已经陆续冒出了新芽。该有的地方,该有的生命,都按自然规律登场露面,实在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威力不让人踩到,立了一块看板做记号,嫩叶果然不负所望张了出来。虽然那家主人都已忘记,春天的嫩芽却不忘和大自然的约定,依然抽芽吐新。

不同的地方的梅花,花期有早晚之别,北方都已陆续开始绽放。白色的梅花也有泛青的、带红的,各种各样,争奇斗艳。白色梅花在言语蒙蒙的日子会特别美丽。“花阴”大概可指映话开放之时,空气中富含水蒸气,天空略有阴意,比起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的天气,这样的天气倒更显得话的色彩更加鲜明。如广重(日本画家)华中的蓝色一样,天空阴暗的日子,白梅花那种白色就更具有一种十分醒目、十分清晰的宁静。

前几天,我在这个栏目里写到,去年是不是由于雨水多的缘故,水果不够甜。其中一个理由可能就是雨水冲走了肥料。于是就有很多人写来信,说是,是由于多雨季节,日照不足的缘故。植物从根部吸收水分并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太阳能做光合作用,生存糖分。多雨季节日照少,这种光合作用就减弱,所以就降低了糖分和淀粉的生成量。

一般说来,新米比较好吃,但是据说去年由于多余,新米反倒不如成米好吃。据说桑叶在一

天中,日落时淀粉的含有量比起日出前要多。千年糕片或腌咸萝卜的萝卜用太阳的紫外线来晒干比人工干燥更能出美味。有人还说因为城市里的雾会妨碍紫外线,所以城市里所有果脯的味道都有所下降。

冬天过去春天来了,阳光普照,无论植物、动物还是人,大概不断吸取太阳的能量,才能永葆生机,充分利用太阳之源,才能生命之树常青吧。

一、1.A 2.C 3.A 4.B

二、1.A 2.C 3.C 4.C

三、1カ 2エ 3ウ 4オ 5イ 6ア

四、1、自分の住んでいる町しか知らない人もいる。

2、自分の好きなものしか食べたがらない子がいる。

3、流動食しか通ない病人もいる。

五、1、張さん、お父さんも小さい頃田舎に住んでいたのですか。

2、ええ、父は田舎で中学校卒業するまで暮らしていましたが、進学するために田舎から都会に来ました。

3、毎年お盆になると、私たちは家族そそつて、故郷に両親に会いに行って、またお参りに行っていますよ。

六、1.C 2.C 3.D 4.C 5.C

第二十五课

课文译文:

新年

对于日本人来说,新年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过年前的12月叫做“師走”,这个时候,做完了一年的工作要为迎接新年做准备。百货商店、商场都在进行新年用品的大减价。一直到很晚,都能在繁华街上看到开忘年会开心的人。到了晚上,家里人就在家中进行大扫除、摆放新年装饰品。在家门前挂上门松,家里人摆上新年糯米圆饼。在乡下有的地方还做年糕。威力使新年贺卡能在元旦这一天送到对方手中,还要先写好贺卡并把它寄出。12月31日叫做“大年夜”,大家一边听除夕钟声一边吃着过年荞麦面。也有人去山里或海边看日出。

新年那一天全家聚在一起吃正月饭,喝新年的屠苏酒,吃杂煮等。杂煮是有了上千年历史的过年饭。在汤里放饼、鱼、鸡肉、蔬菜等东西,地方不同,所放的材料和做法也不同。在新年,第一次去神社或寺院的参拜叫【初詣で】(初次参拜)。向寺院或神社捐赠香资,来祈祷新一年的幸福。也有的人抽神签来占卜一年的凶吉。而且新年度街道比平时要热闹。可能是因为可以看到平时很少看到的身着和服的女性吧。

另外,新年还有特别的游乐活动,虽然现在很少了。放风筝、踢羽毛毽子、转陀螺等,大人小孩一起玩。有时候“舞狮子的”还会转到各个家门口。还有,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大的期望就是压岁钱。孩子们从大人手里收到装有现金的压岁钱袋子。一个孩子所的得到的压岁钱数额可以有几万日元,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很多小富翁。

由地方到东京来的人一到新年就回家乡。和平日不怎么见面的朋友或熟人交谈、看收到的贺年片悠闲地度过新年的头三天。但是最近,不在自己啊过年的人多了起来。有的人去住饭店,有的人去海外旅行。去滑雪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做年夜饭的家庭变少了,因为商场超市里有

岁末到家翻译篇五
《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⑴游子:出门远游的人。这里指孟郊 ⑵ 吟:吟诵。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⑸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

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的子女的孝心。 ⑹三春晖:比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7)归:回来,回家。

【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作者小传】

(1749--1783)清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早岁家贫,奔走四方,以谋生计。后授县丞,未补官而卒。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所著有《两当轩全集》。

注释: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赏析

赏析: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其三是音调极佳,作者诗音调和内容紧密配合,悠扬激楚,也特别动人。 要离家远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亲的角度上来写这首诗,抒对母亲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情怀作者。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作者简介: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赏析:

《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送母回乡

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 — 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少习骈文,游于幕府,又学道于济源玉阳山。开成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宣宗朝先后入桂州、徐州、梓州幕府。复任盐铁推官。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晚年闲居郑州,病逝。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为晚唐杰出诗人。

注解:

将车子停下来,茫然的回顾周边,感觉自己就像楚囚一般困顿窘迫。忧愁伤感从中蓦然升起,悲伤的眼泪如鲠在喉。慈母刚刚得了重病,我就想要送她去拜访名医。可是就在当车子急迫接送时,苍天就无情的带走了我的慈母!母爱无边,无所为报,那么人生在世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

岁末到家翻译篇六
《《百孝篇》和《百笑篇》》

母亲十月怀胎,痛彻心扉;含辛茹苦,拉扯子女。她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赞颂母爱的优秀诗歌和文章。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今年的母亲节了,在这里介绍我国历代若干篇(首)歌颂母亲的最经典最著名诗文,给大家欣赏,并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节日愉快,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第一,先秦的《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下来就是:“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作品基本上是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这首诗赞美了母亲的辛勤、劳苦,母亲的明理、美德;而对自己不成器难回报、兄弟纵然有七个也不能宽慰慈母之心表示惭愧不安。它采用了传统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文辞虽然朴实、思想虽然简易,画面优美,感情真挚,非常动人。

第二,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是众所公认的中国歌颂母亲第一号作品,千古流传不衰。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4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唐朝诗僧舆恭的《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舆恭的这首思念亡母的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诗人回忆:去年五月黄梅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当时的境况虽然清苦,但毕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可现在母亲已经去世,柴扉冷落,已无亲人倚门。霜打芦花,泪湿衣衫,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恸。

读这首诗,令人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诗中写梅雨季节,白头倚门,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等景象,朴素真实,直抒胸臆。句句在叙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写景,句句蕴至诚。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是开启心灵的奥秘,这是感人肺腑的奥秘。这是作诗的真谛,这是做人的真谛。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清人倪瑞璿《忆母》中的这两句诗,总算懂得了母亲的心肠,这是对母亲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儿女的,领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强烈,报答多殷切,正是人品的折射。

舆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动人,更因为诗是出家人写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尘缘和难舍的亲情。其实,母爱的崇尚和感戴,与出家宗旨并不相悖。《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一切众生,好像母亲忆念亲生儿子一样。在佛经中,母亲的爱怜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舆恭的感情之所以美好,正因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世俗的人情。

第四,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白居易的这首《母别子》,写出了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灾难年代,母亲与子女被活活拆散,生离死别的悲苦情景。丈夫是个大将军,从前线掳掠回来新的美女,于是喜新厌旧,对原来的结发妻子,糟糠、黄脸婆,孩子的亲生母亲,就不要了,狠狠其将赶走。可是子女还得要留在身边,于是母子不得不忍痛分手。骨肉分离,这为娘的能不伤心吗?肝肠寸断、娘喊子哭,这场面能不感人肺腑?做母亲的满腔热爱,这种来自本能的情感,又是多么的强烈!

第五,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李商隐的诗歌一般写得晦涩、华丽,而这首五言律诗小作品,却写得明白、质朴,但是深情、真挚。母亲

病重了,要去名医那看病,现在车子马上就来接她了,要与她分别了。自己虽然舍不得她走,却有什么办法呢?留是留不住的。而自己又公务在身,不能陪她一起去。连母爱都报答不了,这人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确实如此!

第六,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这是一首描写母爱的古诗,大意是诗人与母亲分别了,母亲单独留在家乡,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

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地深深牵挂。邗沟是古地名,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五言绝句,虽短短20个字,语言平白如话,意思也很浅近,但母亲思念孩子的感情是多么真切而美好,令人心动。简洁而丰满,隽永绵绵。

第七,元朝诗人王冕的《墨萱图》: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 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这是在内容、风格甚至文辞上最接近孟郊《游子 吟》的一部作品。萱者,母亲也。以美好的萱草比喻自己母亲。母亲天天倚靠在门边,期盼着在外漂泊的游子归来。母子连心,望眼欲穿,骨肉相系,情景交融。与此作媲美的,还有清朝诗人蒋士铨的《岁末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 人子,不敢叹风尘。” 第八,清朝诗人黄仲则的《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仲则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情,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冲出家门。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这首诗明白如话却感人至深。在儿子眼里老母已是风烛残年、气息奄奄;可是为了生活还要别她而去。无法让年迈老母安享温暖幸福不说,连给老母端汤奉水都做不到,这怎能不使诗人陷入深深的自责?这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这动人心魄力的诗句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一个赤子发自肺腑的呼喊,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第九,毛泽东的《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遭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皑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捆忧,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尚飨。”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作者哀悼他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3天内,毛泽东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有人赞扬这是自古至今排名第一的祭祀母亲之作。这篇《祭母文》虽用的旧体,但其中有新意,一方面对母亲颂扬,一方面指出母亲的隐痛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造成的。而且文中叙述与抒情配合妥贴,读来令人感到言真意切而又文情俱佳。全章文法也极考究,层层递进,回肠荡气,同时也写得端庄大方。

第十,蒋介石的《哭母文》:

“悲莫悲於死别,痛莫痛於家难,哀莫哀於亲丧,苦莫苦於孤子。呜呼!天胡不吊,夺我贤慈,竟使儿辈悲痛哀苦,至於此极哉!回溯吾母来归,已三十有六载,当吾父健在之十年间,家中鞠育之苦,嫁娶之劳,饬家接物,皆吾母一人之内助,其苦心孤诣,已可感於无穷者矣。洎乎先考中殂,家难频作,於此二十六寒暑间,内弭阋墙之祸,外御横逆之侮,爱护弱子,督责不肖,维持祖业,丕振家声,何莫非吾母诚挚精神,及无量苦心,有以致然也。呜呼!吾母艰苦卓绝之志,既如此其甚,而不孝冥顽不灵,则又如彼。回忆当时忧危之情,愧惶几若无地。痛念至此,百身莫赎。人子若斯,尚有何颜立於天地之间乎!呜呼!自今以往,外应族人,内主家庭,安能得吾母复生,再为我独承劳怨也。且复谁能容我狂愚,恕我暴戾,抚慰我激愤,曲谅我苦衷,为我代苦代忧,至死不怨,如吾母者乎?呜呼!凡昔之足以裨益於儿,不惜茹苦饮痛,自甘枉曲,明祝默祷,吁求安全,如吾母之慈圣者,今竟欲一再见其声音笑貌,而不可复得矣。呜呼!吾母一生,为乡里服劳,为国家酬德,嘉言懿行,至多极美,吾不能於伤悲之际,毕忆无遗。吾不惟痛吾母以爱护儿辈而凋瘵,以教养儿辈而病困,而又独为不肖一人以牺牲其身。虽上升兜率,无所遗恨;惟生者之罪恶之苦痛,自此益难为怀矣。吾更痛心於指胸难过之语,吾尤痛於易箦之顷,强为药好酒好以慰儿之言。自此儿虽连声直呼,不复更闻吾母之咳唾。犹忆当时吾母呼吸迫促,儿乃趋抚母背,以冀挽危亡於顷刻,然竟因是不获睹最后慈容之悲戚!呜呼恫矣!从此抱恨终身,不知生存於人世,复更有何意趣耶?其惟勉图报亲,藉慰地下之灵,末减儿辈罪孽於万一,以聊舒终天之痛恨乎。呜呼!其可得耶!其不可得耶!母而有灵,鉴斯哀忱。——中华民国十年六月十五日於溪口。”

在这里引用蒋介石和毛泽东各自在其母亲去世之后,所做的《哭母文》和《祭母文》,希望了解他们——在我们眼中的伟人,怎样对待母亲的去世,对母亲怀有怎样的一种感情?这点也许和任何人没有区别,每个人都有着母亲的关怀,都会有失去母亲的痛苦。当然由于蒋介石和毛泽东思想、看法的不同,对其母亲的评价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无论是蒋还是毛,我们都知道在其年少的时候,蒋因为早年丧父,自然母亲对其爱护有加;毛由于父亲对其严厉,更多的支持来自于其母亲,比如远到长沙去读书,则是其母亲对其的私下支持。他们对自己的母亲有着极为深刻的感情。蒋介石在《哭母文》中记述了自己18岁那年执意留东洋,所有人都阻止的情况下,“先妣则深为嘉许,筹集资用,力促就道,然先妣自是益勤俭逾平时,盖将以其所余资中正学费也”。从祭文中能够看出蒋介石对母亲的感情中,合有对其识大体、顾大局的敬重。

但是他把自己的妈妈描绘成一个愿意让儿子为国牺牲的伟大女性,未免把一个村妇夸张得太厉害,难以符合实际情况。〔个人认为作者对蒋公有偏见在里面〕

第十一,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及朱德母亲的追悼会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是日下午2时,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集结在杨家岭大礼堂,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等均参加了此次追悼大会。

追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

追悼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全体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夫妇就位,敬香献爵。然后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后收入全国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朱德在祭文中深情、朴实、客观地回忆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母亲可怜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8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纱,还要与家里的其他妇女轮班做饭。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平时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穿的衣服是母亲亲手纺线、再请人织成布、染成色的土布衣服。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

„„母亲性格和蔼,任劳任怨,从没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在这个大家庭中,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得很和睦。母亲同情穷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母亲对我们管束很严。我刚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干家务活。父亲有时吸点烟,喝点酒,母亲不让我们沾上一点。

„„长大后,我离开母亲,参加了革命。母亲不但不反对,还给了我许多安慰。

„„后来朱德在向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谈起自己母亲时说,她的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伏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

岁末到家翻译篇七
《新标准大学英语3 课文翻译(8-10单元)》

Unit 8Active reading 1国际妇女节 国际妇女节那天,我在车站外面碰见了雅科夫和他的新女朋友,他们正在挑选放在玻璃箱里待售的玫瑰花。 他的女朋友叫卡佳,沃罗涅什人,是个天真可爱的姑娘,她接受雅科夫是听了他的一面之词。 花贩们的生意非常红火;一群男士站在那儿等着买花,点出手里的卢布。 三月八号这一天,你一定要给你生命中的那个女人买束花。 不然的话她就会抱怨个不停。 这些都是99号房的那几个姑娘告诉我的。 在国际妇女节那一天, 苏联的妇女们沐浴在男性所给予的爱意和感激之中。 因为这一天是假日,早上她们不用去上班,可以懒洋洋地躺在床上。 而她们的丈夫们则要为全家人做早饭,虽然嘴里骂骂咧咧的,还弄得锅碗瓢盆叮当乱响;到了十点,丈夫颇为自豪地把煎得焦糊糊、皱巴巴的鸡蛋端到妻子跟前。 盘子边上还放着一束鲜花,一份小礼物,可能是一瓶香水或者一双裤袜,妻子会高兴得大叫起来,激动好一会儿,直到孩子们怒气冲冲地跑过来,小脸涨得通红,闹着要妈妈给他们做一顿像样的早餐。 然后,真正的庆祝开始了。 苏联妇女的一天通常是这么度过的:帮孩子们穿衣起床,送他们上学,准时到办公室上班,午餐时间偷偷溜出去买晚餐要吃的东西,下午的时候再溜出去——如果能偷偷地,不会受到上司责骂的话——设法给最小的那个孩子买一些咳嗽药。 她们会在六点整准时下班,这样她们就可以再去逛几家商店,看看有什么打折的东西,然后去市场,在那儿买到一些便宜的鸡蛋。 她们还会顺便去邮局交电费,然后正好路过干洗店,取回洗好的衣服,回到家里她们就把买回来的东西随处一放,拿个篮子把从市场上买来的便宜鸡蛋装起来。 等她们的丈夫回来的时候,她们已经用吸尘器把家里吸了一遍,擦了一遍灰尘,把两堆脏衣服用洗衣粉泡了起来(如果都是手洗的话,最好能先泡一下)。 而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她们吃完早饭后会回去接着睡,睡得像松鼠那么沉。 在她们酣睡的同时,她们的丈夫们遇上了几个朋友,大家用最简单而又最诚挚的方式来表达对自己妻子的情感:在“为我们亲爱的女士们干杯,没有她们我们的日子就一团糟”的敬酒声中喝得酩酊大醉。深夜他们回到家里,对自己的妻子说爱她。 总之,对前苏联的广大妇女们来说,这一天过得不错。 雅科夫挑到了他要的花,“我要14枝红色康乃馨。” “14枝!”卡佳叫了起来,“可难道不应该13枝或者15枝吗?”因为在俄罗斯,只有葬礼上才送偶数数量的花。 “我得给99号房的姑娘们几枝,”他解释

说。 “给,”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花束分开,递给卡佳五枝,脸上挂着最热情、最甜蜜的笑容。 “节日快乐,亲爱的!” 卡佳的脸沉了下来,在我们去青年旅社的路上,她一声都没吭。 到了99号房,我们看到那几个姑娘们正一边涂着指甲,涂成了深黄色,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着。 “节日快乐!”我们互相问候。 雅科夫把康乃馨递给她们,每人三枝。 “尼娜在做薄煎饼”,坦尼娅说,她把给她俩的花都拿了过去,放在桌上,脸上没有露出多少感激之情。 “马上就做好了,你们再多待会儿吧。” “那是肯定的啦”,雅科夫说,他挤到丽莎 • 米内利和卡佳中间,把手臂分别搭在她们俩的肩上。 他显得兴致很高。 这时,尼娜一脚踢开了门,手里端着一只装满煎饼的煎锅走了进来,回过头来对我们说:“拿着!尝尝这些薄煎饼,庆祝一下我们女人的节日。” “你也来吃,雅科夫,”丽莎加了一句,透过长长的睫毛看了他一眼,那眼神火热得都可以煎薄饼了。 卡佳听了,很不自然地咯咯笑起来。 尤里和埃米莉到了,于是就像所有沃罗涅什的家庭那样,我们给薄煎饼抹上厚厚的酸奶油和红色的鱼子酱,就着香槟大快朵颐。Active reading 2不管是中国的节日还是西方的节日,节日是我们放松的时候 每年的这个时候,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一种迷狂——人们狂热地进行着岁末的庆祝活动。 我说的是岁末。 问题就出在这儿。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把12月24日到31日这一周作为岁末来庆祝,而我们自己的岁末(按照阴历)至少还有一个月才到呢? 我们这么做,显然是因为圣诞节和元旦已经成了全球性的节日,并不是因为它们(尤其是圣诞节)在本质上和精神上主要代表了西方文化,而是因为在这几天里我们能好好放松一下。 但是,圣诞节对于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对此,一些学者和学生们表示担忧。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忧虑是有道理的。 的确,与几十年前相比,现在中国人花在圣诞节上的时间和精力似乎要多很多。 不管是好是坏,世界在过去二十多年间所经历的变化可能比过去两百年间所经历的还要多。 为了让彼此间联系得更紧密,营造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我们消耗了更多的资源,烧掉了更多的能源,造成了更多的污染,灭杀了更多的动植物。 过去,我们一直把电视看作是连接全世界的终极手段,直到我们了解了互联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所有这些变化都让我们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外面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的家园。 在这个全球市场中,得到任何东

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我们想拥有西方世界那著名的眩目而舒适的生活,我们也必须接受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异常事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节日对于西方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不管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抑或是世界上最贫穷的社会,节日承载着相同的意义。 世界各地的人们和家人、朋友一起庆祝节日。 节日的基本概念是一样的,就是大家分享一顿盛宴或是一餐便饭(在西方或是我们的国家里,人们会小酌几杯)。 我们庆祝节日,是为了释放情感,放松身心,是为了从现代生活的尔虞我诈中摆脱出来,得到片刻的安宁。 显然,这和我们的祖先从日常俗事中寻求解脱是一回事儿。 世界上多数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格列高利历,中国也是如此。 所以这个历法中的节日和特殊事件注定会影响到我们。 而我们,和许多南亚、东南亚、中东,或许还有一些美国土著居民一样,根据阴历来过节,而这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对于西方的节日气氛无动于衷,这我们做不到,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目跟风。 西方文化不全都是好的,但同时,颓废的东西也不是西方文化所独有的。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能免于颓废,中国文化也不例外。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西方文化,也不在于那些我们通常和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问题出在那些唯西方马首是瞻的人身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对于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一样怡然自得,我们应该找出其中的原因。 好在我们自己的节日并没有失去它们的风采。 而正是在这一刻,我们的学者和学生们敲响了警钟。 我能够理解这些人的热情。 他们想保护我们的文化,就这点而言,他们绝对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守派。 他们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无法使任何社会免受日益变小的世界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西方的节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相反,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实践这些节日所倡导的德行。 我们不要忘了,耶稣诞生于东方(确切地说,是中东),而不是在西方,我们也应该记住他要我们热爱全人类,扶贫助弱。Reading across cultures亡灵节 想象一下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节日”是庆祝“死亡”的,这似乎有点儿怪。 但是在墨西哥,这正是每年的亡灵节里发生的事情。 每年的11月1号和2号这两天,墨西哥家庭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他们与死去的亲人团聚。 从10月中旬开始,商店里就摆满了骷髅形状的糖果,以及在外人看来有点病态的象征死亡的东西:用纸板制做

的骷髅,还有一种叫pan de muerto(“亡灵面包”)的甜点,这是一种表面装饰着骷髅状糖果的蛋糕,所有这些都是节日庆祝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家前往墓园祭拜亲人,打扫并装饰坟墓。 人们带来特殊的祭用食品和金盏花,大家认为金盏花能指引亡灵来和他们相见。 夜里,人们点蜡烛,焚香,敲铃铛。 一家人守在墓旁,一边为亡灵祈祷,一边像聚会一样吃吃喝喝。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墨西哥古代的土著人,如普尔皮洽人、马雅人,以及阿兹特克人。 他们认为亡灵每年都会回来探访在世的亲人们——就像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来世间吃喝玩乐。 15世纪西班牙人到来之前,人们在家里放几个头骨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他们把骷髅当作生命的象征,而不是死亡的象征。 墨西哥各地亡灵节的风俗不尽相同。 一些地方的人们在家里搭祭坛,坛上摆放着去世亲人的照片,还有像十字架、耶稣雕像这样天主教的标志,周围再点上一圈蜡烛。 在其他地方,城市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人们身着色彩艳丽的服装, 戴着骷髅面具,载歌载舞。 亡灵节在墨西哥以外的国家,比如美国这样的墨西哥移民数量众多的国家,也是个一年一度的盛事。 尽管死亡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亡灵节的气氛却欢快而不忧伤,人们庆祝着生命的延续,相信死亡不过是生命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而并非所有一切的终结。Unit 9Active reading 1名字说明了什么? 现在,只有知名度极高的人才会仅仅凭一个名字就闻名于世,但即便是斯汀、雪儿、麦当娜这样的超级明星也是生来就有个姓氏的。 现在仅在英国就有45,000个不同的姓氏。 而在公元1000年以前,那里所有的人只有名,没有姓,或者是只有个绰号。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开始采用姓氏的时间各不相同。 中国人是最早采用姓氏的民族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他们就开始用姓氏来表示对父母的尊敬。 在欧洲,罗马人从公元前300年起就用拉丁文的姓和名来称呼别人,但是一直到公元10或者11世纪,这种做法才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最先是在贵族阶层中间,然后是城市的中产阶级,到最后所有人都开始使用姓氏。 因为随着人口的增长,姓氏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了。 忽然间,在一个村子里出现了两个同名的人,所以人们就开始用姓氏来区分他们。 一般来说,这些姓氏不会传给下一代,但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爱尔兰成了最早使用世袭姓氏的欧洲国家之一,而且爱尔兰姓氏早在公元10世纪就出现了。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长,用一个更加具体的姓氏来辨别居民的身份变得越来越有必要,这些

名字通常能体现一个人的主要特征,比如身体特征、职业或是祖籍。 于是就出现了像屠夫约翰、矮子威廉、来自萨顿的亨利、树林里的玛丽、理查德的儿子罗杰这样的名字。 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后,新的统治阶级(来自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出于管理上的需要,强制人们使用固定的姓氏,以备人口普查以及征税时登记之用。 渐渐地,大多数撒克逊和凯尔特姓氏消失了(奥斯拉夫、奥斯瓦尔德、 奥斯温——奥斯是“神”的意思),取而代之的是像卡朋特(木匠)、撒切尔(盖茅草屋顶的人)、库克(厨师)、贝克(面包师)、 希尔(山)、 福利斯特(森林)这类姓氏。 对于离乡背井,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的人,人们会以他的出生地来称呼他,比如约克郡的约翰,而其他从爱尔兰、苏格兰高地和威尔士来的移民(1536年威尔士成为英国的一部分)也采用了英格兰的姓氏体系。 以地名做姓氏是最为常见的现象。 事实上,当今英国超过半数的姓氏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描述:如贝德福德、伯克利、汉普希尔这些姓氏可能是用来称呼从这些地方到别处去生活和谋生的人的,也可能是住在当地的地主的名字。 以man或er结尾的姓氏通常体现一个人从事的行业或职业,因为英语拼写到了19世纪才最终固定下来,所以它们看起来和原词已经很不一样了,比如拉蒂默(Latimer)是翻译的意思,而詹纳(Jenner)则表示工程师。 表示个人特点或道德品质的词也被用作姓氏:比如古德(好)、古德察尔德(好孩子)、萨鲁古德(大好人)、布莱克(黑)等等。 许多姓氏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威廉姆森(即威廉的儿子)。 这种基于父亲和子嗣关系的姓氏模式在瑞典尤为明显,每一代人都按这种模式如法炮制:所谓汉斯 • 彼得森应该是彼得的儿子,而汉斯 • 彼得森的儿子会取名叫扬 • 汉森。 (而在女性那一支,汉斯的女儿会叫作汉斯多特。) 法国的诺曼人则会在姓氏前加一个菲茨(Fitz)来表示是某人的子女,比如菲茨帕特里克就是帕特里克的孩子。 而爱尔兰人用“奥”来表示这种关系,比如奥布莱恩,荷兰人用“凡”字(比如凡 • 布伦),法国人用“德”字(比如戴[德]高乐),阿拉伯人用“伊本”(比如伊本 • 沙特),苏格兰人用“麦克”(比如麦克唐纳德)来表示。 下次你想吃汉堡的时候,可以对服务员说请给我来个“大号的唐纳德的儿子”,即巨无霸汉堡。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外国势力入侵,也通常会对姓氏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这个刚刚沦为殖民地的国家的官方语言也被更换掉的时候。 这种情况在

岁末到家翻译篇八
《母亲节的祝福》

献给母亲的歌 是谁——致母亲

到这个的世

界 从蹒跚学步

从咿呀学

是谁为我们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是谁将我们牵挂

无怨日夜操劳

无悔牺牲一

窈窕渐成佝偻

清丝变了白发

是谁让我们眼含热泪

是谁让我们无语哽咽

羔羊跪乳

乌鸦反哺

是谁对我们恩重如山

是谁让我们无以报答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

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

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

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 是谁把我们带是谁把我们养大

母亲十月怀胎,痛彻心扉;含辛茹苦,拉扯子女。她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赞颂母爱的优秀诗歌和文章。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今年的母亲节了,在这里介绍我国历代若干篇(首)歌颂母亲的最经典最著名诗文,给大家欣赏,并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节日愉快,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第一,先秦的《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下来就是:“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作品基本上是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这首诗赞美了母亲的辛勤、劳苦,母亲的明理、美德;而对自己不成器难回报、兄弟纵然有七个也不能宽慰慈母之心表示惭愧不安。它采用了传统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文辞虽然朴实、思想虽然简易,可是生动形象,画面优美,感情真挚,非常动人。

第二,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是众所公认的中国歌颂母亲第一号作品,千古流传不衰。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4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唐朝诗僧舆恭的《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舆恭的这首思念亡母的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诗人回忆:去年五月黄梅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

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当时的境况虽然清苦,但毕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可现在母亲已经去世,柴扉冷落,已无亲人倚门。霜打芦花,泪湿衣衫,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恸。

读这首诗,令人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诗中写梅雨季节,白头倚门,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等景象,朴素真实,直抒胸臆。句句在叙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写景,句句蕴至诚。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是开启心灵的奥秘,这是感人肺腑的奥秘。这是作诗的真谛,这是做人的真谛。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清人倪瑞璿《忆母》中的这两句诗,总算懂得了母亲的心肠,这是对母亲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儿女的,领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强烈,报答多殷切,正是人品的折射。

舆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动人,更因为诗是出家人写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尘缘和难舍的亲情。其实,母爱的崇尚和感戴,与出家宗旨并不相悖。《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一切众生,好像母亲忆念亲生儿子一样。在佛经中,母亲的爱怜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舆恭的感情之所以美好,正因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世俗的人情。

第四,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白居易的这首《母别子》,写出了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灾难年代,母亲与子女被活活拆散,生离死别的悲苦情景。丈夫是个大将军,从前线掳掠回来新的美女,于是喜新

厌旧,对原来的结发妻子,糟糠、黄脸婆,孩子的亲生母亲,就不要了,狠狠其将赶走。可

岁末到家翻译篇九
《孝敬父母》

岁末到家翻译篇十
《我国历代18篇最著名歌颂母亲诗文》

我国历代18篇最著名歌颂母亲诗文 母亲十月怀胎,痛彻心扉;含辛茹苦,拉扯子女。她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赞颂母爱的优秀诗歌和文章。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今年的母亲节了,在这里介绍我国历代若干篇(首)歌颂母亲的最经典最著名诗文,给大家欣赏,并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节日愉快,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第一,先秦的《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下来就是:“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作品基本上是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这首诗

赞美了母亲的辛勤、劳苦,母亲的明理、美德;而对自己不成器难回报、兄弟纵然有七个也不能宽慰慈母之心表示惭愧不安。它采用了传统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文辞虽然朴实、思想虽然简易,画面优美,感情真挚,非常动人。

第二,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是众所公认的中国歌颂母亲第一号作品,千古流传不衰。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4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唐朝诗僧舆恭的《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舆恭的这首思念亡母的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诗人回忆:去年五月黄梅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当时的境况虽然清苦,但毕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可现在母亲已经去世,柴扉冷落,已无亲人倚门。霜打芦花,泪湿衣衫,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恸。

读这首诗,令人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诗中写梅雨季节,白头倚门,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等景象,朴素真实,直抒胸臆。句句在叙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写景,句句蕴至诚。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是开启心灵的奥秘,这是感人肺腑的奥秘。这是作诗的真谛,这是做人的真谛。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清人倪瑞璿《忆母》中的这两句诗,总算懂得了母亲的心肠,这是对母亲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儿女的,领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强烈,报答多殷切,正是人品的折射。

舆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动人,更因为诗是出家人写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尘缘和难舍的亲情。其实,母爱的崇尚和感戴,与出家宗旨并不相悖。《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一切众生,好像母亲忆念亲生儿子一样。在佛经中,母亲的爱怜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舆恭的感情之所以美好,正因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世俗的人情。

第四,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白居易的这首《母别子》,写出了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灾难年代,母亲与子女被活活拆散,生离死别的悲苦情景。丈夫是个大将军,从前线掳掠回来新的美女,于是喜新厌旧,对原来的结发妻子,糟糠、黄脸婆,孩子的亲生母亲,就不要了,狠狠其将赶走。可是子女还得要留在身边,于是母子不得不忍痛分手。骨肉分离,这为娘的能不伤心吗?肝肠寸断、娘喊子哭,这场面能不感人肺腑?做母亲的满腔热爱,这种来自本能的情感,又是多么的强烈!

第五,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岁末到家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岁末到家 岁末到家蒋士铨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岁末到家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岁末到家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46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