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苍央嘉措

苍央嘉措

2015-12-30 01:03: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苍央嘉措篇一《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苍央嘉措》,供大家学习参考。

苍央嘉措篇一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文/心如居士

生命的宿缘

在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生命中,有几个人是他的宿缘。

桑杰嘉措:仓央嘉措命运悲剧的缔造者,五世达赖法王的实际代表,代替其掌管宗教权力(藏语叫第巴);但他很不幸,在让仓央嘉措成为自已的傀儡时,自已不得不接受着更为痛苦的傀儡命运,仍然要生活在蒙古汗王的统治之下。

拉藏汗:蒙古汗王,驻军西藏,掌管西藏三区的的军政大权,为实际上的藏王。明崇祯1 4年,五世达赖联合蒙古和硕特部的固始汗,消灭了当时的两藏世俗政权统治者藏巴政权,一举确立了格鲁派集团在两藏的政教地位。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固始汗的蒙古驻军就是赖着不走。形成了五世达赖的代言人桑吉嘉措与蒙古人联合统治西藏的政治格局,二者的矛盾,可想而知。固始汗去世后,其子拉藏汗继续驻西藏,妄图独霸西藏。就是这位拉藏汗主宰仓央嘉措和桑吉嘉措的人生悲剧。

故乡理塘的少女:故乡牧羊的少女,让仓央嘉措梦绕魂牵的恋人,她的存在让仓央没有一刻能静心念佛。

灵童悲剧的启幕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逝世后的第十五个年头,大清帝

国的康熙皇帝才从俘虏的口中得知其去逝的消息。十五年来,一直未间断五世达赖朝拜中央的信函。这个世界上除了一个之外,都认为五世达赖还活着,只是在闭关修行,不见外人。唯一知道五世达赖早已不在人世的就是制造十五年谎言,以五世达赖名义发号施令的代言人——桑吉嘉措。

震怒的皇帝从十五年来一直为达赖代言的(第巴)的桑吉嘉措那里得到的解释是,达赖去逝前留下了三条遗嘱,一是一定要建成布达拉宫。二是蒙古各部都想插手西藏的事情,要继续削弱蒙古人在西藏的权力。三对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一定要保护好,不要让他过早地与人接触,孩子太小,容易被他势力控制。最好先把他培养成人。

也有人说,这是桑吉嘉措为了独霸政权而伪造的遗嘱。不论真假,既然五达赖早已不在人世的猜疑已经真相大白,新的转世灵童必须要登台了。

1697年十月,作为转世灵童的仓央嘉措以14岁的“高龄”正式入主布达拉宫。康熙皇帝虽然大怒,但出于稳定政局考虑,康熙仍派章嘉呼图克图参加了这一典礼,史书的记载是:“康熙皇帝亲派章嘉呼图克图等至藏,迎至布达拉坐床,御赐珍物甚多。”承认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

整个高原的人们都匍匐于他脚下,搭建了他神圣庄严迷幻悲剧的舞台,苍央嘉措的人生悲剧大幕徐徐拉开了。

作为西藏政教最高领袖,他生不逢时,出生于湍急的政治涡流中,然而,这何偿不是他的机遇,依靠中央,团结藏民,驱逐蒙军的统治,

那是雪域高原的无尚荣耀。退而求其次,仍可以大有作为一番,削弱蒙古在西藏的势力。

他的表现太让摄政的桑吉嘉措失望,不但不能担当起最紧迫的使命,而且甚至难以保留精神领袖的基本尊严和体统,他留恋儿女情长,男欢女爱,更可怕的是,放纵不捡的生活给蒙古驻军提供了攻击的借口。性情中人屈身政治历来是天作孽缘,委屈了自已,败亡了家国! 如同本可以成为天才音乐家诗人的唐玄宗,本可以成为画家的赵构,来可以成为鲁班级木工大师的朱由检,本可以成为伟大作家的李煜,似乎都错生于帝王之家,误入政坛的罗网。仓央嘉措似乎更适合于作一位专业的诗人。

迷失菩提的法王

人们经常看到这位雪域高原原的最高精神领袖,身着便装,在拉萨黄昏的古老街市上酗酒。他已记不得自己从哪一间店铺里踱出来,眼下他的全部世界只是被捧在手心里的那只木碗。一个少女的面孔从圆形的酒液中浮现出来。她的名字已像梦中的星辰一样消失,但自打从她那里得到这只木碗,它就不曾离开他的身体。不论身在何处,他都会用舌头将它舔得干干净净,再用绸布包好,揣在他破旧的僧袍里,如同他心中的情人一样永不离开。

那是在家乡门隅,仓央嘉措有了自己的初恋。他无法忘记故乡林卡中追逐嬉戏的脚步声,于深宫诵经礼佛,依然不能阻挡他澎湃汹涌的情思: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开始频繁地出入位于拉萨城中的茶楼酒肆。传说今天地处帕廓街的玛吉阿米酒吧就是他曾经幽会情人的密宫。那时,这里也作酒家,当垆的是位漂亮的藏族姑娘,仓央嘉措化名宕桑旺波,经常黄昏就来,拂晓才去。对此,仓央嘉措曾毫不隐瞒地写道: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领的地位,却不能掌握政教大权。他便经常化装到拉萨街头,结识了一位十分漂亮的民间少女——仁珍翁姆。仓央嘉措对于仁珍翁姆天仙般的美貌,也同样浸沉在想入非非之中。

但当他猛想起数百条佛教的清规戒律时,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喇嘛与女人,就像水与火一样,是绝对不相容的。他在一首诗里写道:接受了她的爱,我却牺牲了佛缘。若毅然入山修行,又违背了她的心愿。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

正如仓央嘉措自己所说,他与情人幽会的秘密其实早就在拉萨城传开了。当桑结嘉措来规劝他时,只愿服从内心召唤的仓央嘉措,却宁愿选择作一个宗教叛逆者的角色。

他甚至跑到日喀则,跪在扎什伦布寺门前,向曾为他剃发受戒的师父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明确宣布: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你加在我身上的教戒我也还给你。严格的僧规戒律在他心中确实抛掉了,但仓央嘉措尚未能脱掉袈裟,这位性情中人成了最终没能摆脱轮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命运。

风中消逝的莲花

年轻达赖惊世骇俗的举动正在逐步成为阴谋的理由,它使政敌上奏皇帝的密折显得更加情节生动。公元1701年,拉藏汗向康熙密奏一本,认定仓央嘉措为假达赖,显然消灭假达赖的导演者桑结嘉措才是拉藏汗的真正目的。康熙皇帝曾派使者进藏观察达赖真伪,得出结论如下:“此喇嘛不知是否是五界达赖化身,但确有圆满圣体之法相。”三大寺会议,企图审判仓央嘉措犯戒的罪状,但在拉藏汗的刀尖下,没有一个喇嘛认为仓央嘉措是假达赖,而仅仅是认为他“迷失菩提”而己。废仓央嘉措未邃,拉藏汗和桑吉嘉措的矛盾更加白热化,四年后,桑结嘉措以一副毒药回赠拉藏汗,可惜他运气不好,他的暗杀计划以失败告终。

拉藏汗调集藏北和青海的蒙古骑兵,于藏历木鸡年(公元1705年)率军长驱直入,进抵拉萨。桑结嘉措被抓获.押至堆龙德庆的朗孜村时斩首。

虽然桑吉嘉选仓央为灵童,亲手缔造他感情的悲剧,但桑吉嘉措对仓央充满了宗教的爱,如今这个“爱”他的人走了,失去保护的仓

苍央嘉措篇二
《仓央嘉措》

苍央嘉措篇三
《仓央嘉措》

苍央嘉措篇四
《仓央嘉措.ppt1》

苍央嘉措篇五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简介及作品片段)》

苍央嘉措篇六
《浅谈仓央江措》

浅谈六世达赖喇嘛仓央江措

在藏区的众多达赖喇嘛中,最让人家喻户晓的,莫过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下面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知晓: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这首诗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为其爱上的一个女子写的情诗之一,他的百首浪漫情诗,均是经典。这是其中最有韵味的一首。

仓央嘉措,是门巴族人,六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藏历水猪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1697年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自藏南迎接到拉萨,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入住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

仓央嘉措在历史的天空如惊鸿一瞥,但他用生命写下的传奇

和诗歌却在世代流传。

上面这首诗很多版本为《见与不见》,但据传,其实际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其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至于是否如此,或许只有历史知道了。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这首诗的灵感来自莲花生大师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不管诗歌出自何处,作者是谁,我们能欣赏,能感悟,便是一种享受。

据说,《见与不见》这首诗,是仓央嘉措写给他的爱人玛吉阿米。相传,寺院大师准备为仓央嘉措授比丘戒的时候,他竟悲愤的想要自杀。为爱情故,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佛教领袖,无处躲,也无处逃。

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出轨的离经叛道。仓央嘉措就这样因“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而引发了僧众斗争,酿成了布达拉宫当年的一场祸事。1705年,在西藏政治斗争中获胜的拉藏汗向康熙皇帝汇报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同时狠狠告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状,说其“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皇帝准奏,并令押往北京予以废黜。第二年,仓央嘉措解送京师途中,在青海纳木措湖边于夜色中消遁。不知所终,时年24岁。他的遁世成为历史一个未解之谜。

对于他的圆寂,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死在逃亡的路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卒年及准确的圆寂之地。有人说是被清朝皇帝软禁于山西五台山并圆寂于当地。有人说是在藏南一山洞坐化。有说他逃遁之后,开始周游印度、尼泊尔等地继续传法。现在我们很难找到六世达赖的灵塔,他的塑像是不会再铸的了(网上看到的仓央嘉措照片纯属虚构),壁画中也看不见他的影子,据说他的离经叛道是不配做这些的。尽管如此他却在民间备受推崇,百首浪漫诗也成了经典。《最好不见》便是其中一首:

最好不相见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古老的爱情,可以和任何一种宗教对话,因为它同样需要圣洁的内心和狂热的情感作为支撑,需要苦苦的修行甚至勇敢的牺牲,它是一个人人向往却永难抵达的彼岸,它像宗教一样宁静而忧伤。它和宗教并不对立,因为大慈大悲的佛祖能够体谅众生的痛楚和忧伤,也鼓励他们获得尘世间的幸福。

情中自有禅,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万相本来无相,情禅,不过矛盾如此。求不得,求之不得,万年万万年,佛前只不过是一坛烛火,总将泯灭。

是的,爱情不能变成宗教,可是,至诚的爱,已经和宗教无异。这爱,是全心的膜拜,是身在尘世,心早出世,是敬畏,是撒手,是喜悦,是顿悟。

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如此美妙的文字在耳边婉转的声音中流淌。想那时,他在布达拉宫空荡的寝宫里,背对着阳光,遥望窗外的银月,写下它们时,是何等忧伤和无奈,两全终是奢望。被称为活佛的,也不过是个人。换作是我,也不能说怎样取舍,无对错,无是非,一切皆是劫数„„

苍央嘉措篇七
《清代两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在康熙(1654-1722)年间,有两位轰动后世的词人。一位是生于京城的纳兰性德(1655-1685),另一位是远在拉萨的六世达赖喇嘛苍央嘉措(1683-1706)。天妒英才,两位词人都英年早逝。为情所伤,为情所困,为情所累,为情而灿烂于世,但也印证了情深不寿。

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写出了女子的怨情,希望一切还是停留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该多么美好。有一股忧伤的情怀。

仓央嘉措的“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深刻的刻画了一种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在修行和美好的她之间难以选择,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就是在事业和爱情之间抉择。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是一种自信,不羁,一种潇洒的姿态,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美好情感。

两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都以婉转的笔触,写出欲语还休的情意。字里行间透出无限伤感。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关口劫数,有些坎只能自己扛,别人无法分担,而容若和仓央嘉措偏偏终其一生都没闯过情关,迈过情坎。

他们短暂的相逢如花似梦,缠绵细语未道尽,山盟海誓犹在耳,怎奈人世无常,哀怨顿时,冷月如钩,独钓千古愁!不同的时空,苍茫大地伫立着两个相同憔悴的身影,胭脂泪已化作愁思消散烟雨中,独留两颗痴情种悼念逝去的爱情。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容若和仓央只想跟爱人今生今世携手共老,安安稳稳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他们只想要这一世的柔情似水,可惜佳期如梦不可求!他们那一场场凄美的爱情如朝露,短暂到令人心碎。不忍回眸。

公子如兰,空谷幽兰,仓央如莲,雪山红莲。

苍央嘉措篇八
《米吉阿咪-仓央嘉措》

玛吉阿米—情诗唱过的地方

—浅谈民族气息及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对仓央嘉措诗歌的影响

摘 要:仓央嘉措——生于民间却长于佛门,佛香弥漫的岁月给了他一颗洁净天真的心,他的爱也来得像个孩子般无知无畏。“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的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是这世间最天真的孩子,佛门造就了他的性情,亦圆满了他的痴情。看他的诗。读他的一生,品不够他青海湖水般始终澄澈的眸。他的诗从容而舒缓,像酥油和干牛粪的味道,是绵亘的佛号唱不清的爱情的味道,是悠远的佛香也燃不尽的自由的味道。然而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他也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的唯美诗篇感动着后世里的无数男女。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仓央嘉措的一生仿佛是一出戏。起承转合,波澜壮阔。他仿佛是那台上清雅幽静的小生,淡淡然两三句便把情意唱入你我心底。是这样的一个男子。半生荼蘼,半生寂。清净而生,清净而去。圆满的却是锦绣的一辈子。也曾在这世间趟过凡心不灭的水,笃定地要去握住那二三女子,去觅罕有的爱。以不喧不嚣之心去言明爱的正身。终了却依旧是虚空不灭,甚至带来血光不止。有人说,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

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关键词:仓央嘉措 情诗 民族 正 文: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瞬,我飘然成仙,不为求长生,只愿保佑你平安的笑颜。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偶然的机会,从某个不知名的地方有幸读到了这些唯美而忧伤的文字,淡淡的民族气息,深深地爱和恨夹杂着不为世人理解的痛苦,霎那间就被这些话深深的吸引了,陶醉了......读着这些诗句,我的大脑不再模糊不清,感觉也不再如品味唐诗宋词般费解,犹如身临其境般那淡淡的民族气息中我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凄美磅礴的场景,仿若站在一群穿红袈裟的僧人中,远远的看到金殿的香雾中一个美丽而幽怨的藏族女子正虔诚的闭目跪拜,祈祷着能和心上人相遇;而他们的故事也被我幻想的那么真切,生动。我一直都在幻想会是怎样一位幽怨而悲伤的女子才能写出如此隽永生动,淋漓尽致的画面呢?我坚信这个人肯定是一位有着虔诚信仰的藏族女子。于是这些文字便成了我感兴趣的东西之一,喜欢在各种书籍中去寻找这些能让我动情的文字和那个有着虔诚信仰的诗人.再次看到这些句子是在网络上,它们被整理成了一篇名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仓央嘉措诗选”的日志,里面包括很多短诗,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写这些诗的人名叫-仓央嘉措,而他也不是女子,难道他是个90后的诗人?带着满心的疑惑与好奇通过百度我了解到了他的生平。藏族的血统,僧人的角色,达赖的身份,非同一般的举止和个性,在那个特殊的时间和

空间里他的诗句诞生并在历史的洪流里沉淀传唱着,于是我便相信这位诗人真的是很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他的诗句不仅透着浓浓的民族气息也穿插着作为一名僧人的无可奈何和叛逆。

一.浓浓的民族气息-——阳光晒不伤至死不渝的信仰 对于仓央嘉措诗歌中的民族气息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感受:

首先,从仓央嘉措的生长环境而言,他出生在藏南门隅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十五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这里。而门隅又是诗歌之乡,因此受到民歌影响极深,他借助民歌或取材民歌,从中吸取无穷营养,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他写诗以启发,可以说民歌是仓央嘉措写诗的第一位无名老师。因此其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实例进行深入了解:如门巴地区有一首民歌“你是洁白的雪峰,耸立高山之顶;我是洁白狮子,绕着雪山转行”和仓央嘉措的诗句"中央的须弥山王呵,请你坚定的耸立着;日月绕着你转,方向肯定不会走错"两诗手法相似都用了比兴手法,这种手法是藏族最常用最喜欢的手法,形象生动,比拟间发人深省。玩味无穷。深得人民喜吟乐唱。 其次,从仓央嘉措的民族性质而言,仓央嘉措是一名藏族诗人,更是一位达赖,他希望他的子民都幸福快乐,他也希望他的民族可以强大永恒。他喜欢他的民族更至死不渝的追逐着他的信仰。所以他善于把民间俗语引进他的诗歌中,如诗歌中的“松儿石”“扬幡祈福”“雪山"是当时藏族人民中常常能碰到的事物,姑娘“浑身上下芳香”是藏族文学中惯用的表达手法,尤其姑娘去深山古洞学佛这一首是红

教徒的宗教活动的描写,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色彩。他还广泛采取人们喜欢的格律,既四句六言诗,不但便于记忆而且生动活泼。再者仓央嘉措的诗注重诗韵,极富音乐感,既便于朗诵又便于歌唱。仓央嘉措的诗歌因抒发了人民心中之情,故得到人们的热爱和传颂。

最后,从仓央嘉措的家庭信仰和民族特征而言,我们要知道仓央嘉措的家庭是一个世代相续修持密宗的家庭,他父亲的曾祖父仁增白马领巴就是一位有名的修持红教喇嘛。在他们的十二辈祖先中,曾经出现过一位有名望的内氏翻译大师,父系和母系的七辈之间,种姓纯正,品德高尚,聪明贤良,学识渊博,精通工巧,明和哲学。特别是仓央嘉措的母亲,她温顺善良,聪明而又有胆识,具有做母亲的各种美德,仓央嘉措是他的长子,全家人爱如珍宝,出世一年多都不让人知道,他们全家原来信奉宁玛教,这一派俗称红教,红教僧人是可以结婚的,这种家庭的熏陶不能不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影响,十五岁之前一直受着红教的影响并且在家乡也有他情投意合的心爱姑娘,但事与愿违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错过了,远去的姑娘成为了别人的新娘。故年渐长大之后,他成了一位多情多欲,虽然身在至高无上的达赖之位但心里却始终思念着家乡的姑娘,对黄教的不满和厌恶使他成为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他不安于遵守清规,经常变装易名去拉萨城中寻芳猎艳。而且作为一名藏族男子特有的民族特性使他们对爱情的那种观念很自由开放,藏族牧区的孩子一般十二三岁就可以独自赶着牲畜群到牧场放牧,并可以在寒夜里露宿野外,这种露宿的习俗,使藏族少年得以发展他们青春期的独立意向,在个人生活上获取了较大的

苍央嘉措篇九
《奔跑与鼓掌 优秀作文

尽情奔跑

浙江一考生 马云曾说:“这个世界不缺少钱,缺的是企业家的梦想与精神。”而我现在要说:“这个世界不缺少路边鼓掌的人,缺的是我们精彩的奔跑。”

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越迈越大。但就在这样一种似乎要逼迫人去奋斗的生存环境下,仍然有许多人缩而不前。过去,是那些在职场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中年人感叹一句生活不容易,但流露出更多的是认请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执著,是一种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人生境界。现在呢,我却时常听到岁月的苍凉之音掠过年轻的嘴唇,看到年轻人被灵魂里潜藏的怯懦绊住脚步。所以冰心先生呐喊:切莫回头。

的确,年轻不是挥霍的资本,但它绝对是我们“虽千万人吾往矣”热血澎湃的最坚实的后盾。而当我们老了,还是可以拥有年轻的心。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什么借口来停留?我们应该奔跑,跑出自己的风采,并像那句充满豪情壮语的广告语说的:永不止步。

然而,很多人都不敢在人生路上尽情奔跑。生活使人人都学会了忍,但并未使人人都成为韩信。

所以,我想说,是挫折打败了我们的怯懦,然后我们被自己的怯懦打败。一个人感到失败,不是因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在于没有勇气去做。在高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论调的今天,我依然坚信不以成败论英雄,就像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虽“死事之惨”,但孙中山先生仍然对这场战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只要你尽情奔跑,历史会给你最公正的评价,最热烈的掌声。

人生之路,沿途的风景的确需要欣赏、鼓掌,但驻足不前便失去了旅行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该成为自己的司马迁,不必去记载别人的丰功伟绩,而是记录自己坚实的足迹;不是为了让后世铭记,而是有一天自己可以回忆。

生而尽其动,让我们每个人都尽情地奔跑吧。如果海到尽头,那就天作界,如果山登绝顶,那么我为峰!

生命,因奔跑而精彩,我要为自己鼓掌。所以,我要认真地说:“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蜕变

浙江一考生

一个少年,经历无知放肆且浅薄忧伤的年华,逐渐成长成为一种更为平和与坚韧的姿态,诚实生活,这个过程该是像太阳般美好的吧。

也曾幻想成为众人瞩目光芒万丈的明星,也曾因面对充满光辉的人收敛起自己暗淡的光芒而失落怅惘„„如同大多数人的小时候,我也曾被能够自由飞翔的蜘蛛侠、勇敢无畏拯救人类的奥特曼深深吸引,并且暗自发誓定要成为一个英雄。我想,每个人内心的小宇宙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一种英雄主义情怀。

然而幻想终究是幻想,与现实就像两条相交后的直线,各自沿着自身的轨迹愈行愈远,而那个交点也许只是某日对父母进行的梦想的“宣告”。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英雄。几千年来,令人敬仰的英雄很多。但更多的是敬仰英雄的人。既然不是英雄,为何要固执地拘泥于成为万人敬仰的英雄?何不体验芸芸众生的平和幸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与赞美,这毋庸置疑。只是有时候,我们将这种渴望过于强烈的渲染,便生发出了嫉妒、怨恨这些恶质衍生品。从小。我就沐浴在周围人群的掌声与鲜花中,以至将这些当做理所当然。渐渐地长大,身边愈来愈多比我更优秀的人,高傲如我,曾是那么嫉妒他们华丽绚美的羽翼,心中郁闷难以排遣。不愿被他人耀眼的光芒遮蔽了我小小的身躯,甚至不愿为他们的成功鼓掌„„心胸多么狭隘啊。

直到后来,年岁的成长及阅历的丰富,我逐渐打开了这个心结。欣赏他人的绚烂并为之鼓掌其实也挺好的。人需要一种豁达来欣赏他人的美。仍是积极进取,但不再汲汲追求光环与掌声;仍是心怀梦想,但不再孤身陷入幻想的大沙漠中。当做不了舞台明星的时候,告诉自己:坐在观众席鼓掌也未尝不可,没有必要为此伤神伤心,积郁难排。

月亮再亮,星星还是可以拥有自己的光辉;大海再广,小溪还是可以拥有自己奔腾的空间。如果无法成为英雄,那就成为为英雄鼓掌的人吧!

为英雄鼓掌的人

浙江一考生

零落生息莹莹如晨露般的人生到哪去寻得一树花枝,来安放自己的位置,在英雄经过时毫不吝惜自己充满敬意的掌声,伴随着成熟果子欢快坠地的声音而热情响起。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我们或许只是平凡的大多数。在英雄路过时,我们不能仅仅用带着羡慕的眼光打量,更应适时地响起掌声,是赞扬,是祝福。

我并不是一个结果论者,但是那些动容的瞬间,让我停不下思想的步伐。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那次连绵的阴雨,仿佛大海也被打湿了。但我想说的是,那些无法参与相关销烟活动的平民的掌声,是林则徐最大的荣誉。即使是一路北贬,我想相伴他的定是一路掌声。

那些为英雄鼓掌的人并非鲁迅笔下的看客。他们的掌声使生命的金树常青。

在英雄们看来,掌声很重要。

苦难也需要掌声,正如上帝需要被人们信仰。多少英雄被历史埋没就是因为缺少他们应得的评价。毕竟,“花应羞上老人头”的那份豁达旷世,与历史的鼓掌声无关。

我相信,生命对于真善美的每一信仰,不会被永远埋没,如教堂的明烛般照彻所有陷入阴霾的人生。

曾经看过一个红学大师周汝昌的采访。这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红学研究会能给他配一个秘书,以帮助双目几乎失明的他整理文献。在那么多年鄙夷、冷漠、忽视的目光中,周老先生这样的人,真的需要点掌声。

这些掌声,不仅是对英雄的敬意,更是对自己的激励。 在沉重如西西弗斯推动的巨石般的压力下,这点掌声如同荒漠里的甘泉,给干涩灰白的生活以春水过涧般的欢快。

我相信,这由自己鼓出的掌声如一缕来自时间深处的光,以其特有的翠绿的汁液点染我的生命的叶脉。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伴随我行咏道路,如四季歌咏悠长不息。

此刻,我顿悟,那些为英雄鼓掌的人也是英雄。这掌声如同仙人掌对甘泉的酬谢,新芽对早春的问候。

在这掌声中,我仿佛听到人类灵魂拔节生长的声音,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传来。 星辰很远,而我们的手是可以触及的。 为那些英雄路过时响起的掌声塑一组铜像是值得的,我相信,那是一组手手相连的雕像。

鼓掌者颂

浙江一考生

当鲜花掌声如潮水般涌向英雄时,你是否注意过那些窝在角落里,名不见经传的鼓掌者。他们涨红的脸庞洋溢着淳朴、热情,拍红的手掌流露着由衷的赞美,动情的呐喊更是点燃了心中的小宇宙„„

英雄,丰功伟绩,好;鼓掌者,默默无闻,亦好!

曾有人问道:世界没有了联想会怎样?我今试问:世界没有了鼓掌者会怎样?那么,在奥运会场上,当中国健儿披上五星红旗的那一刹那,再也没有那雷鸣般的掌声使整个会场动容,将中国人最自豪的表情映入奥林匹克这场壮丽的盛会,谁来为中国挺起的脊梁呐喊助威?谁来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彰语大国魅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最美妈妈”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双手接住高空坠落的幼童时,当“最美司机”在身负重伤依然稳稳当当将车辆安全停靠在路边时,再也没有热烈的掌声为真善美喝彩,让美德写进历史的长卷,使中华民族的传统世代延续,谁来为英雄喝彩?谁来为真善美呐喊?

裹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梭于人情冷暖的世俗,鼓掌者用他雷动的掌声,热情的呐喊为世人树立一座指向标,让人自如地行走在社会中,不再惧怕迷失方向。

没有了鼓掌者,真善美被世俗的泥沙掩埋;没有了鼓掌声,民族的自豪躲藏在被风遗忘的角落„„

鼓掌者的功劳只有这样吗?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鼓掌者自身谦逊,热情„„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鼓掌者就像一块未经精雕细琢的美玉,至淳至朴至华美。

英雄用他诤诤誓言谱写壮丽的诗篇,鼓掌者用他的呐喊唤醒人们的良知;

英雄是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鼓掌者是历史长卷上永不褪色的墨迹!

有人为英雄鼓掌喝彩,他们是鼓掌者。我为鼓掌者喝彩,呵,鼓掌者们,请为自己喝彩!我们用最平凡的举动创造着最不平凡的历史!

浅淡如菊

浙江一考生

在这世上,总有人愿在路上奔跑,将人生开成一朵华美的牡丹,却也总有人愿坐在路边鼓掌,微微笑着,浅淡如菊。而我愿意成为陶潜东篱下平平凡凡的一株,坐在路边鼓掌,享有平淡的生活。

曾有人说,英雄,注定是悲壮的。这话虽说过于偏激,却也道出了英雄的痛苦,英雄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为英雄在路上奔跑,要作多少的流血与牺牲?我只愿做那在路边鼓掌的人,简单,平静,不用刻意去追求

苍央嘉措篇十
《holy tibet圣洁的西藏》

一封给西藏的情书 上海距离拉萨,铁轨距离4373公里,乘坐火车时间:49小时 飞行距离不详,飞行时间:7小时+ ,不确定因素太多,转机次数、天气情况、机师的伙食和婚姻状 况~~~因此,如果搭飞机,也许要做好超过49小时的准备 去西藏 做决定:用了一个小时; 打包行李:同样一个小时,其中包含40分钟纠结时间,到底要不要带电脑…… 我们很好笑,明明要去寻找holy Tibet,却带着一堆:数码相机、E-book、Iphone、笔记本电脑、上网卡…… 我们没有带回一个圣洁的西藏,却带去了一堆文明的垃圾 基于对自己的崇高要求,我用20分钟艰难地从行李中,抽出了电脑…… 第一个夜 目的:逃离文明 所以,一上车就睡觉,邻座的上海男生很多话,还企图看我日记 所以将头盖起来,意思是说:别烦我! 此刻我的心情正如剩下很久的待嫁娘,心中只有那个婚礼,无暇他顾! 火车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带着我们向西南边陲前进 难怪我们江南人心思缜密得有点小气 我们何曾见过一条路可以不在乎方向,只是执著向前 我们何曾见过一座山可以不问四季,一直冰封 我们何曾见过,牛羊满山坡无需交通规则 我们何曾见过云朵和草原可以用影子恋爱 我们何曾见过一望无际的湖水却如此波澜不惊 在这里 愤怒、暴躁、大悲大喜 不都显得有些好笑吗! 爱情其实也可以变得很纯粹 只要有一个白帐篷 就说明有一个等待被爱的年轻姑娘 朝圣之旅朝宗教的圣 自然的圣 生活的圣朝朝朝圣之旅正式开始…… 宗教第一次对西藏产生兴趣,应该是源自于大表哥只身赴藏,带回来的一首诗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那时,我并不知道,这首诗,居然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之手,我不是任何一门一派的忠实信徒,但这 首诗,却打动了我,指引我踏上朝圣之旅。 什么是宗教?宗教究竟是奴役了人,控制了人,还是超脱了人,拯救了人…… 我想我没有资格去做任何判断! 但我笃信的是,艺术起源学的五种学说中 很重要的一项

:宗教说 宗教给了人 追求美的动力和灵感 创造美的勇气与决心……1 321、拉萨大昭寺 2、拉萨布达拉宫 3、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那些因为信仰而充满喜乐的人们…… 那些离天很近的 祝福…… 宗教之旅: 寺庙:拉萨布达拉宫看宝物 拉萨哲蚌寺看历史 拉萨大小昭寺看信徒和香火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看最传统的喇嘛生活 圣物: 坛城(只有在布达拉宫可以看到) 布达拉宫岩画以宝石研磨颜料,经久不衰 释迦牟尼11岁等身像(大昭寺:尼泊尔持尊公主奉) 哲蚌寺全世界最大唐卡(只有在雪顿节可以看到) 唐卡:西藏卷轴画,多以宗教为内容,便于传教者携带 转经筒: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西藏人手持转经筒 风马旗(经幡)挂得越高越险越虔诚 玛尼堆每个人用石头堆成正三角形便是一个祝福 在西藏的大昭寺,藏民们不受游客的影响,虔诚地朝拜,令我好奇地往里钻,又惭愧地往后躲,每个人 也许穿着普通,甚至蓬头垢面(因为他们没有火车和飞机,三步一叩首来到圣地拉萨),然而,他们都 煮上一壶酥油茶,每经过长明的酥油灯便添上一次;他们都带着一个与之不相称的精致的转经筒,虔诚地 念上一句:唵嘛呢叭咪吽 他们甚至带来了同行者的牙齿,并镶嵌在因为年久而爆裂开的柱子中,只为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常伴释 迦牟尼等身像。 当我们为了坐49个小时的火车,抱怨冷气太足,抱怨手脚发酸,抱怨没有办法洗澡的时候,何等惭 愧……何等惭愧…… 自然当我游览过西藏,我明白了两件事情 一、西藏人为何如此笃定地相信神的存在,因为这里的一切确实不似在人间 二、西藏人为什么不喜欢别人进入他们的地方,因为这里确实太美,太圣洁 一路上,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嘴一直张开,没法和上:此地只应天上有…… 林芝林芝是我在西藏 唯一不喜欢的地方 非常做作 长得如此做作的树 修如此做作的山 被导游们做作地称为 小江南 好好的西藏 又何必效仿江南呢…… 那曲纳木错从拉萨出发 颠簸了三个小时 吸了两罐氧气 翻越了海拔五千米以上的 念青唐古拉山 步行,不能说话 因为说话需要氧气 然而当看到这座湖 一切都 毋庸言…… 只恨照相机太无力 拜托请一定要 亲自去看 越快越好 南迦巴瓦峰藏语意思是 插向蓝天的长矛 很幸运 我们因为四点起床出发 所以看到了全貌 雅鲁藏布大峡谷我曾经在一次歌唱比赛中 听过徐洋以一首雅鲁藏布大峡谷 拔得头筹 她唱得那样跌宕起伏 也许是期待太高 当我见到大峡谷时,却是出奇的平静 但如果可以,冒险步行两天,才能见到 最美的风景 羊卓雍措古语有云: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在我认为 仁比智段数高很多 而我,自然是还没有达到 仁者的境界 才会在见到水的时候 毫无抵抗能力 秒杀了无数快门 再一次惊叹 何曾见过 如此波澜不惊的湖水 那是怎样的胸怀呀! 卡若拉冰川冰川早已失去了光洁白皙的面容 雪融化成黑色的水 勾勒出一道道 脸上的沟壑 如同美人迟暮惨不忍睹 冰川已是迟暮 我们则像 看望迟暮的老人一样 早早地 去看他一眼吧…… 西藏的风景都在路上,如果可以自己开一辆越野车,随遇而安,应该是最好的方式。 而如果还有下次机会,我希望能够去到更多的圣湖 庄严的达果与慈祥的当惹雍错 万里羌唐的西部,是著名于世界的“无人区”,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的双湖,文布地区,每6平方公里 才有一个人存在。西藏又一座著名的神山“达果神山”和四大雍错中的“当惹雍错”异常冷寂的潜伏在 文布荒原上。除了偶尔在民间神话或传说中被提及,很少有人知道,到过那里的人就更少了。    圣湖之母--玛旁雍错   阿里,就是在西藏人的眼里的“天际”。距离圣地拉萨二千多公里的阿里,真是遥远而不可极的,这里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佛教徒认为,玛旁雍错是最圣洁的湖,是胜乐大尊赐与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 障。她是佛教,印度教,苯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她是这个 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 天母的颅骨--拉母那错   在西藏佛教中有一位著名的护法神叫“班丹拉母”汉语就是吉祥天母。拉母那错的形状恰恰就象一块颅 骨的形状,因此藏族人称此湖是吉祥天母头颅所化而且也是天母灵魂所凭依之所,很多藏人也叫她“卓 玛湖”。她鲜为人知,更是身处雪域腹地的深山中,海拔在雪线左右,人迹罕至,太少有人能够幸运的 去朝拜她。因为她是藏区最最神圣的观像圣湖,她的地位在几百年的纷争中始终没有被动摇过,凡是达 赖,班禅圆寂了,在寻找转世灵童之前,必须到圣湖拉母那错进行观湖,以求得最最直接的现象和最最 真实的景象。譬如灵童出生地的山川风貌,村落房屋,甚至灵童玩耍时的像貌动作……而凡人转湖投宝 后在山顶静坐则能看到自己的前生来世……拉母那错就是这样的神奇,她平静,朴实而且慈祥。 我的前同事告诉我,她在拉母那错看到了自己的前生,而非正式佛教徒的我,也想去亲自验证一下,看 看伟大圣洁的天母,是否可以给我找一个心灵皈依的方向 生活西藏人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自然的色彩,不论是富有,贫穷,他们的生活,

永远色彩斑斓 蓝色是天空的象征 白色是白云的象征 红色是火焰的象征 绿色是绿水的象征 黄色是土地的象征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都充满这五色 那些自得其乐的 小玩意儿 一首《没那么简单》 唱出了多少都市人的心声 而大红 对西藏人来说 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转经不是风景 只是生活 唱歌不是表演 只是劳动 乞讨不是手段 只是因为饿了…… 大型原生态演出:幸福在路上 这是一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游记 期间有很多遗憾,比如说丢了一个文件夹的照片,却恰恰是我喜欢的照片 比如说沿途很多很美很原生态的东西,由于在车子上面没有办法拍照,只能留在脑海中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机会去温习 不过遗憾总是最美的 其实,西藏之美,毋庸我赘言 只是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 其实,如果还有机会去西藏朝圣 如果有人问我经验 我想再不必做什么攻略 只消一部车 和三五知己 西藏充满了温暖和阳光 伸手就能触摸太阳的温暖和云朵的柔软 当你走进西藏 便会感受到五种颜色带来的祥和 幸福就在路上 幸福就在你心里 一个人需要 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传奇的六世达赖喇嘛:苍央嘉措此情未了待续……搁笔:2010年末

相关热词搜索:仓央嘉措 人生若只如初见 仓央嘉措诗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苍央嘉措”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苍央嘉措"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543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