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

2015-12-30 03:07: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一《蝶恋花 王国维》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希望能帮助到你。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一
《蝶恋花 王国维》

《蝶恋花》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一句话点评:逝者如斯,大师王国维一声轻叹,掩尽了俗世沧桑,黯淡了红尘芳华!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他中过秀才,早年学习英文、日文,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1907年起,他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1913年起转治经史之学,专攻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还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发。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给中国知识界留下了深深的战栗和遗憾,也留下了难解之谜。

王国维遗书: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国维死因六说:

对王国维死因,其亲属自始至终讳莫如深。而学术界臆测大致又分几种:

一为“殉清”说。王为清朝遗老,更对逊帝溥仪向有国士知遇之感。王国维以秀才身份,被溥仪破大清“南书房行走”须翰林院甲科出身的旧制,召其直入“南书房”。有此思想基础和遗老心态,逢“覆巢”之将至以自杀“完节”似乎是情理之中。所以梁启超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比之,当时清华校长曹云祥和罗振玉、吴宓等均持此说。鲁迅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称王“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也持此论。

二为“逼债”说。当年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说:内务府大臣绍英委托王国维代售宫内字画,事被罗振玉知悉,罗振玉以代卖为名将画取走,并以售画所得抵王国维所欠债务,致使王国维无法向绍英交待,遂愧而觅死。此说经郭沫若笔播,几成定论。但证据表明,王国维生前并无重债足以致其自尽。

三为“惊惧”说。1927年春,北伐军进逼北方,有人认为,王国维自杀是怕自己这个前清遗老落入北伐军手中,蒙受耻辱;且王国维视辫子为生命,当时传言北伐军入城后将尽诛留有发辫者,所以自我了断。但这种说法当时即多有人鄙而不取。

四为“谏阻”说。认为王国维投湖与屈原投江相类,是以“尸谏”劝阻溥仪听从罗振玉等人主意东渡日本避难。

五为“文化殉节”说。与王国维过从甚密的陈寅恪先是以“殉清”论王之死,后又认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但陈之观点,只是以自己的一种心态来观照王国维的精神。

最后一种观点是“诸因素”。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种文化的式微,一介书生又生无所据,当王国维徘徊于颐和园长廊,回想起“自沉者能于一刹那间重温其一生之阅历”的箴言,遂“奋身一跃于鱼藻轩前”。也许,这就是王国维自沉之“谜底”。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二
《蝶恋花-王国维》

王国维

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米芾

蝶恋花·千古涟漪清绝地

【原文】: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 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翱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

讹诈光一颗千金贵。[2]

【简析】:

《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似此词以健笑写景,而能大气包举,摄人心魂,观之词史,实为罕见。海岱是作者的任所链水军的一座名楼,并不太高,而在词人笑下,此楼竟同杜甫笔下"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没什么两样,可以"千古""下瞰秦淮"。那么这到底是人间的高楼还是仙山的琼阁呢?看了"广寒宫阙,"熬戴三山"这些语句,我们真会觉得如在仙境!那澄流通空明的水,那奇诡的海市蜃楼,那"带异气"团孄皓月,

即一字一句是其是实,又超迈。意象是那么的玲珑,真令人服其凌云健谈。 王安中

千古铜台今莫问,流水浮云,歌舞西陵近。

烟柳有情开不尽,东风约定年年信。

天与麟符行乐分。缓带轻裘,雅宴催云鬓。

翠雾萦纡销篆印,筝声恰度秋鸿阵。

【赏析】

王安中,少尝师事苏轼,中元符三年进士。金人灭辽,归以燕地,出镇燕山府。靖康初,南贬象州。绍兴初,复左中大夫。有《初寮集》。为文丰润敏拔,词亦清丽可喜。

这首词作于象州邺郡任上。上片怀古:铜雀台亡,西陵歌尽。当年的霸业俱已消沉,唯东风烟柳年年似旧。隐约露出了人世无常的感喟。“千古铜台”,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都,遗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歌舞

西陵:曹操葬于邺郡之西冈,曰西陵。《遗命》曰:“吾婢妾与使人皆勤苦。使著(住)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歌舞即指此。

下片,描绘出一派文恬武嬉的行乐图画。可谓当时官场生活的实录。麟符:州郡长官所持的符信。《隋业》:樊子盖检校河南内史,有治绩。为别造玉麟符以代铜符。“缓带轻裘”:袍带宽松的轻暖裘装,形容仪态闲雅。“翠雾萦纡销篆印,筝声恰度秋鸿阵。”翠袖飘舞把香烟的篆痕也冲散了,雁阵在筝乐声中向南飞去。笔致工练,盛传一时。王安中的词很受一些人的喜爱。李邴称他“为徽宗时第一人”;有的说他诗、词、文“似坡公暮年之作”;还有人认为:“黄、张、秦、晁既殁,„„莫出公右”。他的词以运思细致、琢句刻意著称。[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三
《读王国维蝶恋花有感》

《读王国维蝶恋花有感》

前天雨后,气温骤降增寒意。正是秋杪,道旁零落花如许。在乡间小路,黄落飘零,读此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两句,颇有体会。王国维蝶恋花两首于情于景,甚是恰当。

附:蝶恋花——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蝶恋花——王国维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瞬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四
《登高望远 心系红尘——读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登高望远 心系红尘——读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蝶恋花

王国维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这是王国维最有名的一首词,其隐喻多义的文学意象、自然流露的哲理思致和悲天悯人的意识形态,在《人间词》中最具代表性。

判断一首词有无言外之意,要看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思想状态,还要看他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更要看作品本身的口吻和姿态。为什么说这首词不是一首传统性质的思妇之作,而是包含了哲理与意识形态之隐喻的作品?因为,当我们读到“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这一句的时候,会强烈感觉到: 那“陌上楼头”之辽阔广泛,那“尘中”的痛苦,“老”的悲哀,都已超越了思妇的狭窄范围;那种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对世界透彻的了解,已不属于作品中的思妇而属于作者本人了。当有了这种感受,再品味整首词就会发现,这首词几乎每一句都包含隐喻之义。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这是写思妇居住的环境。古人常以居处之高来象征楼内人的高洁与脱俗,所以这是在烘托人物形象。“临大道”,是为引出下一句“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轻雷”是指大道上的车马声。杜甫《乐游园歌》云 “白日雷霆夹城仗”,李商隐《无题》诗云 “车走雷声语未通”,都以雷声形容大道上的车马声。“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的是思妇,那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美丽女子,站在高楼上盼望爱人归来,颇有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公式洲”的意味。如果我们单从这个角度看,则这上半阕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妇词。

但下半阕中“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的口吻却提醒我们:作者在上半阕之所以这样写,是有隐喻含义的。首先,“楼外轻雷”似可代表世俗的尘嚣,而“百尺高楼”则象征一种精神境界和智慧高度,二者本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可以互不相干,但那“闲中数尽行人小”的行为却把二者联系起来了。这种居高临下又与红尘难舍难分的意境,在《人间词》中不止一次出现过,如“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惟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好事近》);如“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点绛唇》);最具象征意义的则无过于《浣溪沙》

的“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了。其次,那思妇似乎也象征着一种关怀着人间的精神与理念。盖因旧时养家糊口、争名逐利都是男子之事,所以往往是男子在红尘中陷溺较深。相比之下,女子对名利之事看得比较淡一些,所以古代有许多故事和神话,常常塑造一些女神的形象去安抚和慰藉那些在红尘中失意的男子。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老庄之徒,他们总是站在高高的云端,讽刺嘲笑这个世界的庸常和忙碌;另一类是儒家之徒,他们从感情上与这个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从理智上又不接受这个世界的肮脏,他们致力于改变世界,却又常常遭受到沉重的甚至致命的打击。王国维属于后一类。他在词中登高望远,但他的视线永远关注着人间而不是天上。 因此,那“百尺朱楼临大道”的“临”,不免令我们联想起屈原《离骚》“忽临睨夫旧乡”的“临”。“百尺朱楼”中的那个女子,她居处之地的高远和“人窈窕”的娴静美好,本来都是超凡脱俗的,但“不间昏和晓”的“楼外轻雷”却使她不能与红尘隔绝;“独倚”的孤独寂寞也暗示了她有无法与红尘痛绝的爱情;“闲中数尽行人小”的行为则流露出她所有的希望与理想都寄托在红尘之中。不仅如此,“闲中数尽行人小”的口吻也含有从高处俯视红尘中人的一种旁观者的观察和反思。

“一霎车尘生树杪”的意思是说:楼上的思妇注意着远方驰来的每一辆车子,希望有一辆是她爱人乘坐的。但那些车子都没有在楼前停下,而向前驰去,只留下令人失望的车尘。所谓“尘”,其实是一种污染。陆机说“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为顾彦先赠妇》),那京洛的尘土是用来比喻世俗污染的。楼外的行人固然避不过,楼上的观察者也避不过。“都向尘中老”的“老”字,有零落凋伤的意思。你可以是清高的也可以是理性的,但是只要你没有割断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你所爱和所关怀的人和事,你就无法摆脱同他们一起零落的命运。所以,“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是出自苦难众生的叹息,是自古至今所有善于观察人生却无力把握命运的智者的共同悲哀。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傍晚时下起雨来,明天大街上将到处是污水与泥泞,路人将如何行走?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不也一样贯穿着许许多多无常的变化吗? 从高楼俯视大道,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大概也只有王国维这种兼有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人才能做到。其实他还写过一首咏蚕诗,诗中说,蚕辛辛苦苦操劳,繁殖子孙,然后再“辗转周复始”,它这一生到底为什么呢?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的问题。人之不同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人有理想而且有实现理想的智慧。但人的短暂一生往往不但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还要忍受许多苦难。这当然是一种悲观的人生观,也许是应该被批判的。但须看到,王国维的这种悲观正是由于他对人生的极度执著造成的。楼中那个窈窕女子,尽管楼外有“轻雷”的噪音,有“树杪”的车尘,有“薄晚”的风雨,有“明朝”的流潦,但她所关怀、所期待、所爱的,仍然都在楼外的大地而不在飘渺的虚空,她与大地上的那个世界始终休戚相关。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五
《 王国维的词——蝶恋花》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蝶恋花》是一首怀人词,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六
《蝶恋花》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七
《晏殊《蝶恋花》》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八
《晏殊《蝶恋花》》

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篇九
《高三语文试卷》

常州市第一中学 自主选拔推荐资格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角逐/角力 标识/款识 押解/解甲归田 超载/载歌载舞 .........

B.靓妆/靓丽 行伍/道行 蔓延/蔓草难除 脊椎/椎心泣血 ........

C.扺掌/福祉 贴补/妥帖 浪漫/阆苑仙葩 菁华/泾渭分明 ........

D.龃龉/龋齿 啸傲/肖像 箜篌/戎马倥偬 裨益/髀肉复生 ........

1.C(A项,jué,zhì,jiè/jiě,zài;B项,jìnq/liàng,háng/héng,màn,zhuī/chuí;

C项,zhǐ,tiē,làng,jīng ,D项,jǔ/qǔ,xiào,kōng/kǒng,bì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文中常用来指宫苑。啸傲:逍遥自在,不受礼俗拘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

善程度还有待改善。

B.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中国结、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

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底蕴,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C.航母作为大型现代化综合作战平台,是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综合

实力的体现。

D.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现年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

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2.B(A搭配不当,“改善”和“水平”“程度”不搭配; C项语序不当,改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

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象征”;D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

3.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短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中国人民银行三年来首次下调自2010年1月以来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已经连续12次上调的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0

年1月以来,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评分标准:每句1分,语句不连贯,酌情扣分。)

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副对联写的是诗人 ,王国维曾引用他的词句来形容治学的第三重境界,词句为 。请你就这个诗人的形象和他的诗歌风格写一段评价文字,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5分)

4.辛弃疾(1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分)。

郭沫若撰并书之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上联“铁

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有人说,第一境界是“知之”; 第二境界是“好之”;第三境界是“乐之”。

还有的把读书三境界归纳成:为知、为己、为人三境。

有人用充满禅机语言来说明: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还有文人总结读书三境界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也有把三境界引为企业家之大境界:第一境界是“大智慧”;第二境界是“大抱负”;第三境界是“大手笔”。

掩卷思之,林林总总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诉人们:第一要立志,要确立人生目标;第二要为实现目标而

锲而不舍的奋斗;第三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定会成功。

参考例句: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

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的。(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

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

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

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

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乱,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乱,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参考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横渡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得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拜见。”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己,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己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

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 垂:流传 .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

C.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 逐:被流放 .

D.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 疏:疏远 .

5.C(逐:被驱逐。《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6.B (第3句强调的是有明君才有忠臣。第6句表现子路的疑惑,引出孔子所说重视人才要表现在具

体行动中的论述)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可以

实现愿望。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

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

致灭亡。

7.B(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3分) 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

(“千里之望”“致”“意之所欲至”各1分)

(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4分) 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

(“不己用” “不肖”“贱”“雠”各1分)

(3)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3分) 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

(状语后臵,“却走”“逮”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②③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

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炎瘴zhàng: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联想到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

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诗的前半段写景抒情。“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

明净,春江空阔,还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寥寥数笔,生动的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这一联如同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紧接着第二联是两组近景特写,“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这幅水墨画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万类霜天竞自由)“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这四句诗,写了远景,又写了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

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扰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荒远冷僻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

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搅扰,不能得闲,故而格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1)首联和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5分)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3分)景物特点:既荒僻冷落又鲜艳明快。(2分)

(2)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复杂感情。(5分)

这两句诗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

已。(1分)蕴含的感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商旅不行, ; ,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⑵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⑶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⑷)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⑸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 。(《庄子·内篇》)

⑴樯倾楫摧;薄暮冥冥;⑵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⑷扪参历井仰

胁息;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除了“云归而岩穴暝”课文中的都没有“日”字旁。如:北冥有鱼;薄暮冥冥;高低冥迷。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

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橘 子

芥川龙之介

⑴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

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⑵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

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⑶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

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⑷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

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吨儿来。

⑸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

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

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

⑹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

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⑺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

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⑻这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本文有删改)

11.简要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11.①奠定了小说前半部分阴冷、压抑的情感基调;(1分)②渲染了灰暗压抑的气氛;(1分)③揭

示“我”阴郁的心情;(1分)④为下文乡下姑娘的出现作铺垫。(1分)

12.“我”对乡下姑娘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12.“我”不喜欢乡下姑娘俗气的长相和打扮,觉得她愚蠢;(1分)“我”觉得乡下姑娘的神气就是庸

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心声厌恶;(1分)我对姑娘打不开窗户有几分同情但又冷眼相对;(1分)当我看到小姑娘抛橘子给弟弟们时,内心充满了莫名的喜悦。(1分)

13.第六节抛橘子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姑娘抛橘子的细节”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使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发生陡转;(2分)

营造了人间美好亲情的气氛,展示小姑娘纯洁美好的情感,突出了人物形象;(2分)“橘子”具有象征意义,深化了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2分)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乡下姑娘”,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你的观点。(6分)

观点一:主人公是“我”。“我”是小说的叙述者,观察者,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也是通过“我”

的视角赋予的(叙述角度);“我”的感情变化是小说的主线,串联起小说的情节,形成了小说的情感内蕴(情节线索);“我”是小说中人生的觉悟者,生活态度由无聊倦怠变得温暖坚定,小说的主题通过“我”的反思得以体现(主题)。

观点二:主人公是乡下姑娘。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乡下姑娘(描写对象);小说的题目“橘子”取

自小姑娘“抛橘子”这一情节(小说标题);乡下姑娘是“我”人生的启蒙者,虽然生活在底层,却有精神的光芒,“我”是乡下姑娘的陪衬者,为了烘托姑娘不同于“我”的生活态度。(小说主题)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

记者:由英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2010年度 “全球百大思想家”名单于近日出炉。但是占据

榜单前列的,并不是以思想闻名的学者,而是以比尔·盖茨、巴菲特、奥巴马为代表的 “行动派”名人。即便因学术思考而上榜的学者,似乎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家究竟到哪里去了?

俞吾金 :(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思想家之思想,应该具有对传统观念拥有不同寻

常的、深厚的批判能力,苏格拉底、康德、马克思、尼采、维特根斯坦就是这样的人物。另外,在提倡新观念方面拥有巨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创能力,如老子、庄子、朱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这样的人物。

就批判能力来说,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就是明证。深受康德影响的马克思的大部分著作的标题或副标题,都有 “批判”这个词。比如,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 《资本论》的副标题就是 “政治经济学批判”。我们还可以追问:为什么现代俄罗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王国维蝶恋花 王国维蝶恋花赏析 王国维蝶恋花有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把王国维《蝶恋花》改写成小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604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