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咏怀

咏怀

2015-12-30 04:37:3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咏怀篇一《咏怀(其一)》 ...

咏怀篇一
《咏怀(其一)》

咏怀篇二
《咏怀诗》

咏怀篇三
《咏怀八十二首》

咏怀篇四
《咏怀》

咏怀篇五
《咏怀诗 艺术特色》

咏怀篇六
《咏怀诗》

咏怀篇七
《写作手法——借物咏怀》

写作手法——借物咏怀

借物咏怀,我们经常把它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之所以大家把它们弄混,是因为它们都是一种“曲表”形式,都借助外物来达到表达目的。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1)托物言志,作者借物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志”——兴趣、爱好、追求等,强调的是志趣,其他的不包含在内;(2)借景抒情,作者借景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爱、恨、情、仇等,强调情感、心境和情绪;(3)借物喻人,借物的目的是借助事物与人的相似性,以刻画事物为手段,实现对核心人物的褒或贬;(4)借物咏怀,关键点是一个“怀”字,它有六个基本含义,这里应取“胸中意”这个含义,即作者自己的思想、观点、态度、看法、感受等,不包括兴趣、爱好、志向。否则就成了托物言志了。

另有一说是:借物咏怀包括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把“志”和“情”一同纳入“怀”的内涵,认为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借物咏怀的一种形式。现在很多评论性文字,依据这种认识,给文章的写法定性,也有一定道理,我习惯将这几个概念严格分开。

一、借物咏怀的前提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境遇。受自己的境遇影响,面对古物及其附带的故事,人便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经历和前人结合起来,生成不同于前人的思想、认识和评价。一般情况下,运用这种写法来创作都是受古物、古人、古事的触动,有感而发。

二、借物咏怀范例解析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杜牧,唐朝诗人。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作者借赤壁一截折戟,联想当年,赤壁之战,周瑜巧借东风,火烧曹军的故事,以大胆的假设——东风不便周郎,推得结论——赤壁之战的结果必然是东吴灭亡,以此表达自己空有安邦定国之才,却不被朝廷重用,国家必然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灭亡的结局的慨叹。 作者借物只是手段,目的是借古讽今,表达自己思想观念——借物咏怀,从字面上看,写的都是旧物、旧人、旧事,实际都是反映现实的作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认识与评价。

三、运用借物咏怀带来的艺术效果

(一)使作者的思想认识得以委婉表达,在表达上富有艺术性,更容易让人接受。

(二)以具体事物、人、故事为依据,内容充实,思想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将历史和现实、思想与事物、作者与古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咏怀篇八
《咏怀(其一)阮籍》

咏怀篇九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1]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6]

注释:

其一

1. 支离:流离。

2.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3. 羯胡:指安禄山。

4. 庾信:梁朝诗人。[1]

其二

1.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4. 最后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3] 其三

1. 明妃:指王昭君。

2. 去:离开。

3. 朔漠:北方大沙漠。

4.省:曾经。

5. 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4]佩:通“佩”。

其四

1.蜀主:指刘备。

2.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6]

其五

1. 垂:流传。

2.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3.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4.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5. 纡:屈,指不得施展。

6. 筹策:谋略。

7. 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5] 作品译文

其一

在长安的东北方发生了战争,使国家处在支离破碎的境地;

而我又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的在漂泊,想为国家做出一份功劳,也归于无望。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7]

其二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

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

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

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

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8]

其三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只有昭君的魂能够月夜归来。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9]

其四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

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

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

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10]

其五

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古流芳;

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

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

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

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

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

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11]

作品评析

《咏怀古迹》(共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1]

其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

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1]

其二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平。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3]

其三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4]这是《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咏怀相关热词搜索:咏怀阮籍 咏怀古迹 咏怀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咏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咏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64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