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山高水长的意思

山高水长的意思

2016-01-01 12:43: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一《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山高水长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一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关于黄永玉的对话 萧振中 李少华

李少华(下文简称“李”):每次和你在一起聊天,我们都会谈到黄永玉先生。我觉得对现在的评论界也好,创作界也好,像黄先生这么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有很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也许是黄永玉先生的艺术领域过于庞大,我们现在还很难看清黄永玉先生身上所具备的那种巨大的能量。也许需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黄永玉先生,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完整和真实的黄永玉。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们能够坐下来好好地聊一聊黄先生的艺术,聊一聊黄先生对你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黄先生对故乡的关爱,我觉得是很难得的机会。

因为你们都是凤凰人,又都是搞艺术的,我原来一直以为你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了,甚至想当然地认为你走上艺术这条路就是受他的影响。但后来在与你的多次聊天中,我感觉到好像也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萧振中(下文简称“萧”):是这样:我们平时讲的所谓的“认识”,应该说谁都“认识”黄永玉。你刚才说我认识黄先生这个问题,准确地说,应该是说黄先生怎样认识我的?我是怎么走进他视线的?先生能记住我的名字,甚至到了后来,我跟着他学画,他正式跟我讲一些艺术上的东西,进入这种状态,那才叫做认识。

李: 对,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萧: 我认识黄先生实际上是非常有条件的。文革期间,我一家老小跟着父亲一同发配到凤凰高寒苗区进行劳动改造,黄先生五弟黄永前也在那里。那时我就跟黄永前先生混得很熟,随着他上山砍柴,听他讲笑话。那些阴霾的日子,那些笑话于我是难得的慰藉。我读初二,跟着黄永前先生学打乒乓球。一开始还信心满满,但到体校训练后,发现一点不好玩,一个动作千百次重复做,我受不了这种“单调”。到了初三下半期的时候,我就开始

逃训。恰在这时,我所在的学校搞了一次小规模的画展,去看了一眼,才发现,画画于我有更大的吸引力。我开找同学借画谱照着画。当时,我不知道怎么跟黄永前先生交代,最后找了个理由跟他说了,不打球是黄老师的两个儿子打球太厉害,我不可能打到那水平。黄永前先生大儿子叫黄毅,我们管他叫小七,还有小儿子黄立,我们管他叫小八,小七后来打到了省体工队。我觉得自己学得太迟了,有他们俩横在我面前,是无论如何也超不过他们俩。自此开始转向画画,那个时候隐约知道,黄永前先生有个哥哥是画画的。所以说要想认识黄永玉先生,我是有条件的。

在我和黄永玉先生建立“认识”关系之前,实际上有很长的时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差不多是整个八十年代。他那个时候也经常回凤凰,我也曾尾随他人一起去过。但是他不认得我,因此那不叫认识。应该说真正认识是大约在1993年。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基础的东西已很熟练了,在艺术上有了更高的追求,渴望能得到提升。内心强烈感到:我应该去认识他,或者说让他认得我。

李: 那个时候你已经在怀化师专(现怀化学院)了?我记得你那时候在大学主要是教水彩专业和书法,也画中国画,算是资深美术工作者了。这时候去见黄先生是不是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萧: 是的,自己画了那么多年的画,当然想得到高人指点啦。我就把平时画的一些中国画拿去给他看。记得是冬天,进去时黄先生正在聊天,黄永前先生便拉着我手臂喊道:“大哥,这是肖振中。他拿了些画请你帮他看看。”黄先生起身道:“好,看看!”我拿去大约三十张画。黄先生很认真地一张一张地看着,一言未发。我自是紧张万分,心悬在嗓子眼。先生看完后并不多说,我把画卷起来,心思游离,卷画的动作也随意。黄先生把画拿了过去,帮我卷起来,并说:“这是你的心血,不能这么虐待它。”那天,关于画的问题讲了些什么?我反而模糊了。但先生帮我卷画的动态,提醒我珍重自己作品的言谈,一直不能忘记。隔了两天,我又拿一批水彩画给他看,基本上把我自己较为看重的一些作品都给黄先生看了。

过几天我带学生出去写生。辞行时我跟黄先生说,等我回来,再拿画向您请教。半个月后,我拿了大概十多张水彩画给他看。那一批画我非常下力气,因为我知道,我要把这个作为认识先生的拜门帖。还跟上次一样,先生看画很认真,一张一张看过后,帮我分析每张画的得与失。这短短的二十天, 请先生看了三次画,以这种方式,我才真正认识了先生。认识是什么?就是他能够不加思索叫出你的名字。

李: 凤凰这个地方很奇怪。一方面大家都觉得这里民风强悍,另一方面却又是文风蔚起,搞文学、学画画的人很多。去年(2012)年的时候,你们凤凰县在长沙做了一个美术书法展览,整体水平很高,远远超出了一个县级水平。但大家看了也觉得很正常,好像凤凰就应该有这样高的水平。我想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沈从文、黄永玉先生的影响。但是从沈从文、黄永玉这一代开始,可以这么说凤凰人的文化追求目标就拔高了。我印象中黄先生好像对家乡搞美术的人更加关爱,凤凰也有很多人采用各种方式,曾向黄先生请教过画画方面的问题。但是跟黄先生学画既不像古代那种师徒相授,也不像现代的这种学院式教学。这么多年来,你和黄先生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你自己觉得你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想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同乡吧,或者更多的是一种师生关系?

萧:凤凰没有一个人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徒弟或学生。要当徒弟,须有一个拜师仪式,那才形成师徒关系;要说学生,我们又没有谁在中央美院上过学,所以也算不上。现在有人认为,我们是黄老的学生。只能说,这是一种既成事实。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虽然没有拜师仪式,没进中央美院,但我们始终以弟子之礼侍奉黄先生。我们叫黄先生也不叫先生,而叫大伯,这似乎又多了层亲情关系。凤凰人把比自己父亲年纪大的人都叫伯伯。但是我们在一起时,仍是师传徒受的关系。黄先生对这一层关系,也是默认。比如说,我们先后两次去了他北京的万荷堂写生。第一次去了四个人,第二次去三人。名单是先生亲自圈点,去了以后,除了教授我们专业知识,还管吃管住。有一天,先生突然从裤子口袋里摸出厚厚一沓钱,要分发我们,说:“这点钱你们拿去零用。”我们没拿,忙说我们有钱。在他眼里,我们是学生,或是乡亲,或是晚辈,先生也不会认真分辨。你看看先生是不是有些

古风?在万荷堂那些日子,我们都是幸福爆棚的感觉,能够在黄先生身边做一次艺术旅行,然后又能够得到先生的指点,当然是我一辈子的荣耀。

另外,先生每年回凤凰,我们都要拿画给他看。有时候他也主动提出来看。经常问:“哎,最近画了一些什么啊?”这也是师教徒受,用不着摆明身份,他只要愿意指点,我们当然倍加珍惜。我听几人讲过,先生也有进行收徒的意思,但最终又没有成行,个中原因就比较复杂了。现在外面都说,我们是黄先生的学生,我们不作分辨,也不作解释,没必要。解释总是显得多余。再说,我们心里面,黄先生当然是老师,甚至还更亲近一点。他对故乡子弟,从事美术工作的这些人,都是非常关注和关照的。有重要的客人来了,包括中央领导来凤凰看他,他都不让我们走。他说“内阁”不能走。“内阁”是先生对我们几个的爱称。对我来说,这当然也是特殊的待遇。

李: 你说的这些是指你一个人还是有一群人?因为并不是凤凰所有的画家他都是这样对待的。

萧:通常有三四人。刘鸿洲、我,还有吴正义。吴正义在吉首,来得少一点。还有刘一友,他是搞文学的。一般就是我们三到四个人。黄先生只要回来,基本上是我们几个人陪着,主要是听先生聊天,看先生画画,很是轻松,很愉快。我们时常坐在玉氏山房的院坝里晒太阳,聊天,听先生讲笑话。你知道先生讲笑话是非常出名的,非常机智。兴到之处,先生起身比划,手舞足蹈,让故事更加神采飞扬。伴先生聊天,经常一不小心一天过去,浑然不觉。有时候领导来,我们就坐到一边去了。先生交际面广,三教九流,五湖四海。先生有的是精力,也有的是办法应付各种人。就说交际方面,我们也从先生身上学来不少东西的。

李: 说说你们到万荷堂画画的事吧。他是想很正式地教你们一段时间呢?还是顺口说一句呢。因为对黄先生来讲,特别是现在,每天的时间都很宝贵的。

萧: 那不是随意讲的,他很真诚,面对面说这个事。他去北京以后,打电话,定时间,通知他五弟,要他转告我们,可以去了。前后两次,每次七八天时间。

李: 这中间他也没安排其他很重要的事吗?就是教你们画画吗?

萧:来客很多,但先生也只能选择性接见。我们就住在万荷堂,我们画我们自己的。因为北京天亮得很早,四、五点钟就天亮了,我们很早起来,各自围着荷塘找到恰当的位置,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清早荷花含着苞的,半个小时左右就完全绽开。我们面对着一朵花,坐着不动,就可以画出荷花绽开的各种形态。

每天清早,先生到荷塘这边看一下,跟每个说几句,就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到了饭点,先生派人通知就餐,一日三餐我们都是跟先生一起吃,饭后先生也常常就我们写生问题说一说。一天一天就这么画,这么过。有趣的是刘一友先生本来搞文字工作的,后来忍不住向我们借了画具,画起来。被先生戏称之为“准画家”。写生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最后总结的时候,先生还特意在墙上钉了一张纸,一边讲一边示范,讲解荷花的结构,花在透视中的翻转关系,叶子穿插关系,节奏关系等等。我们坐在下面,仰视着先生的讲解,示范,不知不觉又是一个下午。黄先生把这张讲稿送给了我,这张画稿至今还被我贴身保存。这两次到万荷塘写生,对我后来画荷花产生了巨大影响。

李: 对了,我一直想问你,你这几年画荷花到底是不是黄先生的建议?因为我们都知道,荷花也是黄先生画得最多的题材,而且影响那么大。这里面有没有师徒相授的意思?或者说你画荷花有没有想去讨好黄先生的意思?

萧: 你以为我是傻子啊?黄先生最讨厌人家去学他,所以我根本不敢像你说的那样去讨好他。先生何许人也?你这点伎俩他还看不出来?事实是,我给他看了我画的荷花之后,他没反对,也没鼓励。我是去年(2012年)跟吴正义一同拿画给黄先生看的。他说:“振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二
《2013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迸溅(bâng) 挑逗(tiǎo) 伶仃(líng) 枯槐(huái) ....

B.琼浆(qióng) 伫立(chù) 绽开(zhàn) 沉淀(diàn) ....

C.头晕目眩(xuán) 屡次(lǚ) 啜泣(chuò) 训诫(jiâ) ....

D.迂回(yú) 宽恕(shù) 痴想(chī) 一瞬间(shùn) ....

2、选出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 )

A.茏罩 遣憾 酒酿 梦幻 B.蜂围蝶阵 耸立 峭璧 纳罕

C.收敛 嶙峋 攀趴 颤抖 D.忍俊不禁 宽恕 一丝不苟 隐秘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通过描

写眼前盛开的藤萝花,表达了对生命长久美好的思考,情感由焦虑、悲痛变得宁静、喜悦,乐观。

B.《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写他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并

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文中他的好朋友杰利没有嘲笑他是胆小鬼,他是一个真正的好朋友。

C.《短文两篇》都是由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积极认真的理解和感悟,对于“物”的描

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其中《蝉》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D.《礼记》,又叫《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

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四书”之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为了救治伤者,等候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C.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让同学们都要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王老师对待学生,不论成绩好坏,全都一丝不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B.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两岸经济区。

D.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受教育。

6.依照示例,仿写句子。(3分)

示例: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国固执等待。

句子:生命 , , 。

7.名著阅读。(5分)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诗出自 (1分),作者是 ,

(1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1分)的思考与感悟。你读了这首诗获得的感悟是: 2分)

8.古诗默写。(每空一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9.综合性学习。(4分)

生活处处有语文,校园里的标语、街头的广告语。公共场所的宣传语等,都是鲜活的语言文字。某同学收集到以下广告语,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和思考,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广告语:洗衣机广告 闲妻良母 帽子公司广告 以帽取人

化妆品广告 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1) 以上广告语中如果只考虑文字因素,请写出正确的成语一个即可。(1分)

(2) 你认为这样的广告语好不好?请简述理由。(3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回答10—13题。(12分)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0.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15字以内)(2分)

11.“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2.“我小心翼翼地用脚去探那块岩石”,这句话中的动词“探”能否换为“踩”呢?为什么?(3分)

13.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蕴含什么生活哲理?请结合生活实际谈它对你的指导意义。(4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14—18题(13分)

有脚不怕山高水长

①再次跋山涉水,心中却涌动着一种温暖,丝毫没有感觉到累。因为前方有个温暖的屋檐,回家的路,就算有太多的高山大河,也不会觉得难和累,因为心中有着温馨的力量。

②外公是一个木匠,每天都背着他的工具袋子出去干活,有时一出去就是很多天。不管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他似乎永不疲惫,那双脚总是那么沉稳有力。有闲暇的时候,便坐在树荫下,在磨刀石上磨那些斧子、刨子什么的,他的工具,永远都是干净而锋利的。

③那时生活在大山深处,几十个村屯散落在无数的山岭之间。几乎每一家都留有外公的手艺,大到立柜炕橱,小到桌凳,都出自他的灵心巧手。我常常坐在门前的土堆上,看着四周无数重的山,想着该是怎样的一双脚才能把如此长的距离一步一步量完。

④直到上中学以后,我才明白走过那些路的艰难。中学设在山外的镇上,要翻过五个山头,趟过两条小河,每天从东方发白一直走到日头高起,才能到达学校的大门。有一次我问外公:“你走遍了所有的山,过了那么多的河,还要干活,是怎么走的呢?不累吗?”外公手里捏着长长的烟袋,笑着说:“也累,不过这点儿路还不算什么!当年我是从山东一步一步走到这边来的,那才叫远呢!”后来去遥远的外地上大学,单单是火车汽车就折腾了好几天,极累。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山山水水,一想如果用脚去走,就会不寒而栗,于是愈加对外公钦佩不已。 ⑤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山外,开始了生活中另外的一种艰辛。那些年,辗转劳碌,梦想早已失落在现实中,生存成了一个包袱压在背上。还有那许多意想不到的挫折打击在路上猝不及防,有时走得太久走得太远,竟忘了想去哪里,为什么而奔走。

⑥那一年回到阔别的故乡,那么多年过去,那些山仍是童年时的样子,那些河还在不变地流淌。再次跋山涉水,心中却涌动着一种温暖,丝毫没有感觉到累。因为前方有个温暖的屋檐,回家的路,就算有太多的高山大河,也不会觉得难和累,因为心中有着温馨的力量。

⑦外公已经垂垂老矣,再也不能四处奔走,再也不能把一堆堆平常的木头变成漂亮的家具。只是他仍时常在门前磨那些工具,偶尔抬眼看群山,眼神中分不清是失落还是欣慰。那时的我仿佛每一条路都走到了尽头,只有在大山的家里,才能躲得过那些失意与茫然。常常蹲在一旁看外公磨斧子,外公有一次问我都去过哪些地方,我把那些年中足迹所至都说了一遍,听得外公一脸向往,对我说:“年轻时多走走真好,我像你这么大时,正跟着我爹从山东往这里走呢!”

⑧我不语,外公并不知道,我走过那许多地方,每一处都是失意的驿站。望着层层的青山,外公站起身来,说:“我还能走呢!你看我的脚一点儿都不抖,爬它几个山头还是不成问题的!有脚就不愁路远啊!”

⑨外公的话只是有感而发,他并不知道我的苦恼,他一直都觉得我在外面生活得很好。他忽然来了兴致,非要我和他出去走走,我们爬过门前那座山,坐在那条小河边的草地上,外公点燃一袋烟,说:“怎么样?看我的腿脚还行吧?”他脱了鞋袜,露出那双苍老而布满茧壳的脚,就是这一双脚,带着他健步如飞地走过了一生的长路。

⑩那一刻,我也在看着自己的脚,那么年轻而有力,可是为什么心中却满是颓然?回头看刚刚翻过的山,忽然明白,一直以为路上数不清的水阻山隔,其实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沟沟坎坎,只要心中有温暖的希望,山再高,水再长,都将被踩在脚下。 ■文/包利民

14.这篇文章写的是“我”的一段心路历程,试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小时候对外公走过的路充满( )之情——求学时对自己将要走的路不寒而栗——再后来,走过许多地方后感到( )——和外公一起爬山,听他一番感慨后我( )。

15.说说题目“有脚下不怕山高水长”的含义。(2分)

16.分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17.揣摩文意,说说第⑩段中“温暖的希望”指的是什么?(2分)

18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想。(3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虽有佳肴⑪,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是故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其此之谓乎?

21.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古诗赏析(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去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颈联用“没马蹄”写好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C.诗人关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2分)

四.作文(50分)

半命题作文:那时,我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上可以填写“幸福极了”“突然长大了”“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感受到了爱”„„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1——5 ADDAD

6. 示例: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7.《繁星 春水》 冰心 人生 做人如果高傲,以自我为中心,眼界就变得狭窄了,应该心胸开阔(意对即可)。8.略

9.(1)贤妻良母 以貌取人

(2) 示例:我赞成这种广告语,因为它形式新颖,容易吸引众的注意,而且过目不忘; 我不赞成这种广告,因为它容易给人误导,让人写错字。

10.父亲鼓励(指导)“我”在爬下悬崖。

11.环境描写,暗示时间变化,烘托“我”处于险境时的恐惧、绝望的心理。

12.不能,因为“探”字有尝试的意思,说明“我”不敢大胆迈步,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如果换成“踩”,则不能表现“我”当时的心境。

14.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要害怕,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就一定会战胜它,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联系实际略)

14.钦佩 失意与茫然 心中有温暖的希望

15.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是说即使山再高水再长,只要人有脚,就能走过去,;一方面是指:只要人心中有希望,有信念、有追求、有信心,不断地拼搏,就能克服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

1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没有足够地能力应对严酷的现实,感觉现实与自己的梦想之间存在着差距,内心沮丧、沉重,与外公轻松面对困难形成对比。(意对即可)

17.对目标的执著和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

18.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如意,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它,就会感到疲累困乏、失意绝望;相反,如果我们能像文中的“外公”那样,心中有希望,有目标,坦然地面对困难,为了目标执著地努力,就能将人生中的艰难险阻踩在脚下。(只要是从文本中得到的感情,联立方程地,言之有理,表述清楚即可。)

19.20(略)

21.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在生活中,我们既要自己刻苦学习,多向别人请教,也要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或技能传授给别人,在教会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梳理、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更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3.B

24.“乱”字勾画了春天野花开始缩放,散乱,星星点点的画面;“渐”字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表现草刚萌发的情形;“没马蹄”形容浅草嫩绿,正是眼前所见。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三
《解释意思》

解释意思

挺拔俊秀: 玉屑银末: 悄然无声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水平如镜: 突兀森郁: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漫天飞舞: 风卷残云: 万籁俱寂: 蓄谋已久: 团结一致: 乘虚而入: 回眸一笑: 错失良机: 匪夷所思: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翩翩起舞: 温文尔雅: 五彩斑斓: 不偏不倚: 逝者如斯:

众寡悬殊: 夜以继日: 家喻户晓: 望洋兴叹: 感激涕零: 白驹过隙: 美不胜收: 一无所获: 奔流不息: 深思熟虑: 苦心孤诣: 诲人不倦:

同仇敌忾: 如火如荼: 火眼金睛: 卓有成效: 时光荏苒: 莫衷一是: 五彩缤纷: 滔滔不绝: 司空见惯: 从容不迫: 见贤思齐: 乐此不疲: 猝不及防: 至仁至义: 明察秋毫: 望而却步: 鉴往知来: 恍如隔世: 应有尽有: 全神贯注: 绿草如茵: 情不自禁: 有教无类: 喻之以理:

补充:熟记人物形象

1.伯诺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临危不惧。 2.聂荣臻:恩怨分明,宽仁大义,慈善心肠。 3.侍奉吴王的少年:智慧过人,少年老成。

4.孙悟空:顽皮机智,聪明勇敢,不畏任何艰难险阻。 5.猪八戒:功利憨厚,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

6.唐僧:严格执著,坚韧不拔,执著追求,以慈悲为怀。 7.沙和尚:忠心耿耿

8.斯帕拉捷: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

9.天游峰的扫路人: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热情好客,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10.于谦:坚强不屈,堂堂正正。 11.王冕:不媚世俗,贞洁自守。 12.福楼拜:循循善诱,直言不讳。 13.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4.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开朗,执著追求,自强不息。 15.孔子: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 16、颜回:谦逊、沉稳。 17、子路:豪爽、乐善。 补充:部分重要词语解释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堪,能。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气喘吁吁: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入后退缩。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多用于目光)。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玉琢冰雕:形容花瓣像玉石一样细腻万里有光泽,像冰一样透明。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惹人喜爱:惹,招引。讨人喜欢。 参差(cēncī)不齐: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孜孜不倦: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形容勤奋得不知疲倦。

滔滔不绝:滔滔,波浪滚滚流动,连续不断的样子。比喻话很多,连续不断。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办事、写文章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无辜: 辜,罪。没罪的意思。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无可厚非:厚,深重。非,反对,责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第二十四课〈明天,我们毕业〉讲义

1、《明天,我们毕业》本文作者通过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2、《明天,我们毕业》通过回忆小学六年精彩纷呈的学习生活、感恩教育自己多年的老师、憧憬未来报答母校三个方面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眷恋。 3、“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6年小学生活的眷恋,对母校的感谢、热爱、赞美。

4、“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表达了 对老师的眷恋、敬爱、赞美 。“天使”赞美了老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大树”是说 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呵护 。“海洋”是说 老师心胸宽广 ,包容我们的无知、任性。

5、“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表达了 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敬

意 。

6、“等到这些小树„„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表达了 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反映了 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情 。 7、选择正确的拼音。 眷(Juàn quàn)恋 炽(zhì chì)热 雏(chú cú)鹰 诱(yòu xiù)人 吮(shǔn yǔn)吸 画卷(juǎn juàn) 窗明几(jī jǐ)净

朝(zhāo cháo)夕相处 参(cēn cān)天大树

8、老师的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 春蚕 人类智慧的天使燃烧的蜡烛„„

9、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

10、赞美老师的成语:诲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教导有方

第二十三课《孔子游春》讲义

1、《孔子游春》本文通过描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四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2、《孔子游春》孔子带学生到泗水欣赏春天美景以此来教导学生做人。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所以孔子称水是真君子。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导有方的大教育家孔子,认识了爽朗大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子路,温文尔雅、谦虚沉稳的颜回。

3、“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是因为(1)春天来了,泗水河畔本来就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2)孔子与弟子一番论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这句话有着 深化中心 的作用。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诗》《书》《易》《礼》,编写过《春秋》。贤弟子有:颜回、子路。

5、《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论语》里有不少精辟的语句: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默而识之,学而不言,诲人不倦。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来自《论语》的成语: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当仁不让

7、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做人就应该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8、课后习题4:水有德行,它孕育生命,滋润万物,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水有情谊,它和善温柔像君子一样温文尔雅;水有志向,它穿山岩凿石壁像君子一样百折不挠的情操;水善施教化,它荡涤污垢,归还万物清净的本质,像一个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

9、课文第2节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泗水河边美丽的景色。地上从写到空中,把大地比作伟大母亲的胸怀,用森林比作她的长发,以太阳比作母亲明亮的眼睛,微微的春风就像母亲的甜蜜絮语。这些比喻尽情抒发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 仿写:薄薄的雾霭是她神秘的面纱;洁白的云朵是她美丽的舞裙„„ 10.“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 停止 ;“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 有时 。 “善施教化”中的“施”可以解释为 施行 ,“善”可以解释为在某方面做得较好; ③、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意味深长——情意深长 荡涤——洗涤 凝望——注视 哺育——养育 11、课文第8自然段是围绕水是真君子啊!这句话来写的。

12、孔子给弟子们讲水的特点,实际上是给弟子们将做人的道理。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善施教化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

13、孔子讲到水有志向,你联想的成语是:滴水穿石 ,讲到水“流必向下”,你又会自然联想到一句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联想到的古诗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品行,让弟子们真正感受到“水是真君子”。

仿写:水或清或明,它好象很纯洁;水满则溢,它好象知道足常乐;水或大或小,它好象能屈能伸„„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四
《期末答案》

病句答案1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2他是一个中等身材的人。3

他那崇高的革命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4这篇文章的内容很丰富。5王老师的个性

是十分坦率的。 6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芒。7大家都以严肃的目光注视

着张市长并倾听着他的报告。 8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强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改正了错

误。 9校园里,读书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乐曲。 10李岚总是积极地听取

同学们对他的建议。 11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12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13注意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14李晓勤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进步。 15红

星化工厂生产了大量的优质产品 16初三(6)的48个同学到电脑教室去上课了。 17那里

有各种名贵的花草。 18他用绳子把这幅画挂在钉子上。19他对这篇好文章是很感兴趣的。

20因为管理员外出开会,图书馆暂停借书业务。21不但张雄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李杰也有

了大幅提高。22今天的作业快做完了,只剩下一道化学题还未算出答案。24全班没有一个

人不认为我班成为先进集体是大家努力的结果。24校园里传来了好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

得了全国一等奖。25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病句选择题答案A C A D B B C B D B B C

连贯题答案D A A B D B C (连贯最后一道题不做)

三峡二、理解题。

1、第一层写了三峡的_山_____ _ 。“七百里”写出了___山的长 _

的特点。“略无阙处”写出了_____ 多 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

了___山的高峻__ 的特点。

2、第二层写了_夏____季的_水____。“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__凶险_ 的特点。“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___迅疾 的特点。“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使用_比较__ 手法。

3、第三层描写的季节是__春冬____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视角是__俯

视____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视角是__仰视____ 。

4、描写的季节是___秋__ _。写当地渔歌侧描写出了__三峡渔民船夫的悲

惨生活_

5、主旨: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 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6、为什么不按四季顺序写,先写夏季的水?

夏水迅疾凶猛,最有特点。然后按水势涨落写春冬之水,秋季水枯谷空最后写。

7、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分)

7.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2分,

答出山和水即给分)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8.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1分)。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

水盛大(1分)、水流湍急(1分)。(意思对即可)

3层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9.第○

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

溯其间(1空1分。共2分)

4层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10.从全文看,第○

10.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11.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分)

11.寂静凄清。(2分,意思符合即可)

《梦溪笔谈》二、理解题。

1.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10分)

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迅速消灭了它,保证农业取

得丰收。

2.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

个问题。由此看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

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10分)

如何解决塔动问题是说明的重点,所以应详写,这样就突出了说明的中心;

而实施过程不是重点,所以就略写。

4.《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

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5.“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

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名著答案1、汤姆想当海盗,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

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

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

哈克贝利·费恩 乔·哈帕 杰克逊 镇上的人以为他们死了,并为他们开

葬礼

2、在《海盗生活》中,写了三个小海盗( )、( )、

( )在 岛的清晨生活,充分地表现了三个少年自由

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

答案:汤姆、乔、哈克 杰克逊岛

3、郊游时汤姆和贝奇困在___________________溶洞里,在洞中发现印江•乔埃

也躲了进来,汤姆和贝奇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

后印江•乔埃的下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第夫山 淹死(人们后来在渡口附近的河里发现了那个“衣衫褴褛”的人的

尸体,他也许是想逃跑,结果却被淹死了)

4、在《洞中历险》这个片段中写描写了汤姆和 在洞中经历了 的困境。在探险的过程中,汤姆除了用蜡烛外,还评介了

( )。

答案:黑暗、孤独、饥饿。

5、回忆你读过的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图书馆要对所有藏书进行信息化管理,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为《汤

姆。索亚历险记》填写相关信息,以便管理员输入电脑。

(1)作者信息:

姓名: 国籍:

(2)主要人物:

主要任务性格特点:

(3)内容提要: 答案:(1)马克。吐温 美国(2)汤姆索亚 正直、勇敢、纯洁、真诚

(3)本书讲述了汤姆、哈克、乔埃等孩子的童年趣事。

6、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教堂是一座简陋的、规模不大的建筑。屋顶上安了一个松木板做的盒子似的

装置当作尖塔。在门口,汤姆故意放慢一步。。。。。。汤姆用两个白石头子换了三

张红票,又用其他一些小玩意儿换了两张蓝票。当其他孩子走过来时,汤姆又拦

住他们,继续收买各色各样的票。这样换了十几分钟,汤姆才和一群穿着整齐、

吵吵嚷嚷的男孩和女孩要一起走进教堂。

(1)这段话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请你写出这一章节的名称。

(2)汤姆索亚最终用换来的票得到了什么? 答案:(1)主日学校,出尽风头。 (2)一本奖励给他的《圣经》。

7、汤姆、蓓姬外出野餐时渐渐远离了其他伙伴,在山洞里迷路了,

①汤姆和蓓姬在岩洞中遭遇了哪些困境?在困境面前汤姆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

品质?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迷路,没有火照明,饥饿疲劳,蓓姬的消沉,遇到印第安人乔。在死亡和恐

怖面前表现出了沉着勇敢机智,如:节省蜡烛和食物,在蓓姬失去信心时给她打

气,拉着风筝线探路等。还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如处处关心蓓姬。

②在恐怖威胁面前,汤姆和蓓姬间高尚纯洁的友情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答:汤姆不顾自己的安危,关心安慰蓓姬,把身上仅有的面包让给蓓姬吃。

③汤姆用什么方法机智地找到山洞的出口的?

答:汤姆面对洞中的支道,把风筝的线系在一端,边摸索着走边放线,在排除了

几个支道后,终于发现了亮光,走出了山洞。

④是什么样的情节为后文汤姆再度进入山洞找到印第安人乔的藏宝箱埋下伏笔

的?答:汤姆在山洞中遇到了印第安人乔,汤姆吓得大叫,印第安人乔被吓跑了。

⑤汤姆和蓓姬洞中历险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

探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答:同哈克一起去的,目的是去找印第安人乔埋藏的钱箱;结果他们找到并平分

了这笔钱。

8、汤姆是个好奇心极强、富于冒险精神的孩子。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能够反映

他这一性格特点的某一个情节。答案略

9、某校初一22班的同学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对汤姆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

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辩词:我方认为,汤姆是一个令人鄙夷的孩子。他顽固不化,置波莉姨妈的

劝告于不顾,屡屡犯下错误;他还不努力学习,爱弄虚作假,自己不认真背圣经,

用物品和同学们交换彩色纸条,凭纸条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奖,得到了一本圣经;

他还爱耍小心眼,为了报复蓓姬,惹蓓姬生气,他有意与女孩子艾美套近乎。

反方辩词:我方认为,汤姆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他诱惑小朋友

们,拿小玩意与他交换,一个接一个玩着刷墙的游戏,把波莉姨妈的惩罚变成了

快乐;他勇敢无私,洞中历险,汤姆把风筝线系在一端,放风筝线寻找出路,在

排除了几个支道后,终于发现了光亮,走出了山洞。在法庭上,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为波特洗脱了罪名。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五
《山高水长(《百岁情怀》代序)》

山高水长(《百岁情怀》代序)

邹静之

“父亲”这个词,像一副担子,你真要担承时,该先摸摸肩膀。

“养不教,父之过”,除生养,养育外,还要教,否则责任难逃。古人对责任的界限已经划清。这注定了父亲该有一张亲情的笑脸,一张施教的冷脸,甚至一张出外挣生活的苦脸。一个人,要扮这么多的脸出来,可见为父之道的艰难。

小时印象中,父亲常年不在家,那时搞矿山设计,要下现场。一去大半年,再回来时,已是临近春节了。看着父亲从提包中掏摸带回来的东西,是小时的一大乐事。大多数时我得到的是一双皮鞋或一双球鞋。鞋每每大,从未合过脚,等穿坏了,也许才刚合适。现在想,买大鞋是所有做父亲的心情——盼你快长起来。

父亲爱书法,退休后,每天都洗砚弄墨。把写好的字挂在墙上,无论谁来了都先看字,说好的多,也有说哪笔不好的。父亲听着,不加入自己的意见。1991年意大利要出本中国当代诗集,想用些汉字书法来装饰。那天,去找父亲,他正发低烧(父亲小病时从不躺在床上,他觉得一个人白天躺着,会使整个家都显出消沉),以为写不成了。过了一会儿他从书房出来,已经写好了三幅,拿着给我看,说:“没想到发烧时写的字反而比平时好了。”我知道他这话的意思,是怕我过意不去,以话来宽慰我。

书印出来后,一位久在国外的朋友看见了,知道那些字是父亲写的,来信说如何如何比书法家好。我把这话告诉父亲,并不见他高兴,只是指给我看,某处某处是败笔。那时我感觉到父亲传达出来的是胸襟的宽阔。

俗语是“慈母严父”。小时父亲管我常用的两句话是“不可玩物丧志”,“谦受溢,满招损”。这两句话把我一生都给说准了——好玩,不自知,现在依旧会使我在生活中出错,“知子莫若父”一点不假。所谓严父,我觉是当说时一定要说,不可姑息。话说起来不多,做起来并不容易。1969我要下乡去北大荒,父亲有天傍晚同我走了很远的路,除做人的一些寻常话外,甚至说了些男女交朋友的事。我至今很感念那一番话,倒不是因它给我带来了多大的益处,是一个父亲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和亲情,我知道那席话从父亲嘴里说出来并不轻松。

小学时,父亲不大给我讲课文,有次因讲毛主席诗词,而兼讲起了陆游的那首《卜算子·咏梅》。是个晚上,从“驿外断桥边”直讲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诗带给我的孤寂与失神,觉出了诗的忧伤带来的沉默。我也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怜爱,多情,忧思。那天夜里我很久都没睡着,那首诗长长短短的声音在脑子里回旋,一直是父亲的声音在读着它。

去年父亲病了,急急地去医院探望,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疲惫,虚弱。看见我来,还是现出一个笑,八十多岁的人了,依旧要强,不愿在儿子面前显出半点的软弱,不愿因自己的麻烦而让子女操心。那时我曾想过,想要做个父亲,一个好父亲的话,那么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有须臾的放松。

“养儿方知父母恩”,知恩的缘故是自己尝到了滋味。我已做了父亲,自审起来,既不严,也不慈,稀松平常。知道没能做一个好父亲,关键是再也没有了那种牺牲精神。时尚对责任的理解也不同了,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越来越具体,有即时性。我们对我们身后的世界想得越来越少了,对精神的要求没有对实际的要求更有说服力。我们也许把一种自私误读成了自由。

这时能有个父亲节,我觉有意义,也有意思。对我来说,这个节日主要是在对父亲这个名称作强调。我大概不能轻松地过这个节日,尤其在想起父亲和我之间的那些小事之后,对

过这个节日有点心虚。父亲现在依然健康,今年在我印象中是第一次给他过父亲节,我要送给父亲礼物。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六
《文言文阅读(一)答案》

暑期作业:文言文(一)答案

一、《论语十则》答案

1、通“悦”,愉快 学过的知识 迷惑 通“智”,智慧

相同、平等 止、停止

2、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不也快乐吗?”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3、BC EF AD

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二、《三峡》:

1、(1)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共3分,译出“连山”、“略”、“阙”各评1分 (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良”解释正确,1分;其他意思对,1分。共2分)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空旷的山谷传来元后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6)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7)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1分),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1分) (句中“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8)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空1分。共2分)

3.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4. 答:(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共3分,答出相同点、不同点各1.5分,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5.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1分)。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分)、水流湍急(1分)。(意思对即可)

6、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得1 分)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0.5分)0.5分 理由: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0.5分)

7.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8、A

9.①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奔马疾风 霜 ②《水经注》是给江水作注,所以写水; 三峡的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10、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3)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马说》:

1、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⑤ 等同(或“—样”)

2、C

3.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4、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5、略。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8、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四、《陋室铭》

1、(1)出名 (2)这 (3)品德高尚 (4)什么 (5)大 指读书人 (6)平民 (7)调弄(8)使----劳累 形体

2、(1)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2)宾语前置的标志

(3)到,往 (4)助词,的 代词,这件事 (5)扰乱 (6)战乱

3、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物外条件的好坏。

4、(1)用原文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3)保持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B

6、(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

(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7、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

8、远离官场,是因为作者长期遭受贬谪,更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更见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并不是消极避世。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七
《2013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卷(含答案)》

2013总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l.请将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里。并在答题过程中努力做到整个卷面书写规范、美观。(2分)

2 这学期我们经历了一番美妙的语文之旅。旅途中,我们可以看到忍俊不禁.( )的紫藤萝花穗;可以欣赏梁衡笔下磅礴涌动的金色麦田;可以聆听法布尔笔端绿色蝈蝈喑.( )哑的歌声;还可以见识老大臣、官员滑稽的表演„„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王老师对待学生,不论成绩好坏,全都一丝不苟....。 B.最珍爱的MP5丢了,他不禁多愁善感....。 C.台上滑稽演员精彩表演,台下观众忍俊不禁....。 D.接过儿子送来的新年礼物,父母不禁回味无穷....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近几年,他通过观察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5.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2分)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

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6、名著阅读。(2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冰心老人的一首哲理小诗,相信同学们大都读过。阅读名著更需要我们用心揣摩、领悟。请从语言、内容、情感等任一个角度对上面这首小诗进行点评。

我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

(3)一路与古诗文同行,我们获益匪浅:和孔子对话“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明白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我读王湾的“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味他的思乡之情;我和自居易同游西子湖,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生机盎然的美景;我伴随易安居士误入荷花深处,体验“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惊奇快感„„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每空0.5分,共2分)

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求人解答用“_________________”,盼人指点用“赐教”。

9.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古人靠竹简书册获取知识,今天我们则通过书本和网络杂志等多种媒体求知。请开阔视野,驰骋心灵,去发现无处不在的语文。现在班上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加吧!(8分) ①这是一个广告盛行的时代。你在尽情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有没有对某些广告语心生赞赏之意呢?请写出你最欣赏的—条广告语,要求:耐人寻味,富有美感,令人难忘。(2分) 示例:爱生活,爱拉芳。(拉芳洗发水)

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个手机普及的时代。短信已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常见方式。9月10日是教师节。请你发一条短信(简明扼要,朗朗上上口)给老师,表达你的敬意。(2分)

【拟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理由】班上有同学认为初中生可以配手机。理由是:①手机可以及时与家长联系;②手机的功能很多,闲暇时玩一下可以开发大脑。

有同学认为初中生不能配手机,但一下子却说不清楚,请你帮忙拟出两条理由。(2分) 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是一个网络言论自由的时代。去各大论坛发帖、跟帖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一种重要途径。9月30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年度总决赛在上海落下帷幕,而与此同时,微博有消息爆料称,由于节目中广告多,演出超时,现场的高音给附近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噪音影响。请就此事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语言文明,观点鲜明,言简意明。(2分)

跟帖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 ,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太丘舍去 (2)及事讫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段理解。(3分)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16、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三) 阅读散文《有脚不怕山高水长》,回答17—20题。(12分)

有脚不怕山高水长

①外公是一个木匠,每天都背着他的工具袋子出去干活,有时一出去就是很多天。不管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他似乎永不疲惫,那双脚总是那么沉稳有力。

②那时生活在大山深处,几十个村屯散落在无数的山岭之间。几乎每一家都留有外公的手艺,大到立柜炕橱,小到桌凳,都出自他的灵心巧手。我常常坐在门前的土堆上,看着四周无数重的山。想着该是怎样的一双脚才能把如此长的距离一步一步量完。

③直到上中学以后,我才明白走过那些路的艰难。中学谩在山外的镇上,要翻过5个山头,越过两条小河,每天从东方发白一直走到日头高起,才能到达学校的大门。有一次我问外公:“你走

遍了所有的山,过了那么多的河,还要干活,是怎么走的呢?不累吗?”外公手里捏着长长的烟袋,

笑着说:“也累,不过这点儿路还不算什么!当年我是从山东一步一步走到这边来的,那才叫远呢!那么多的山,那么多的河。可也走到这儿来了!”

④后来去遥远的外地上大学,单单是火车汽车就折腾了好几天,极累。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山山水水,一想如果用脚去走,就会不寒而栗,于是愈加对外公钦佩不已。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山外,开始了生活中另外的一种艰辛。那些年,辗转劳碌,梦想早已失落在现实中,生存成了一个包袱压在背上。

⑤去年回到阔别的故乡,那么多年过去,那些山仍是童年时的样子,那些河还在不变地流淌。外公已经垂垂老矣,再也不能四处奔走,再也不能把一堆堆平常的木头变成漂亮的家具。只是他仍时常在门前磨那些工具,偶尔抬眼看群山,眼神中分不清是失落还是欣慰。那时的我仿佛每一条路都走到了尽头,只有在大山的家里,才能躲得过那些无远不至的失意与茫然。我常常蹲在一旁看外公磨斧子,外公有一次问我都去过哪些地方,我把那些年中足迹廊至都说了一遍,听得外公一脸向往,对我说:“年轻时多走走真好,我像你这么大时,正跟着我爹从山东往这里走呢!”

⑥我不语,外公并不知道,我走过那许多地方,每一处都是失意的驿站,每一处都留下我疲累的身影。望着层层的青山,外公站起身来,说:“我还能走呢!你看我的脚一点儿都不抖,爬它几个山头还是不成问题的!有脚就不愁路远啊!”

⑦外公的话只是有感而发,他并不知道我的苦恼,他一直都觉得我在外面生活得很好。他忽然来了兴致,非要我和他出去走走,我们爬过门前那座山,坐在那条小河边的草地上,外公点燃一袋烟。说:“怎么样?看我的腿脚还行吧?”他脱了鞋袜,露出那双苍老而布满茧壳的脚,就是这一双脚,带着他健步如飞地走过了一生的长路。

⑧那一刻,我也在看着自己的脚,那么年轻而有力,可是为什么心中却满是颓然?回头看刚刚翻过的山,忽然明白,一直以为路上数不清的水阻山隔,其实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沟沟坎坎,只要有脚,只要心中有温暖的希望,山再高。水再长,都将被踩在脚下。 ⑨有脚不怕山高水长。

17.这篇文章写的是“我”的一段心路历程,试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时候对外公走过的路充满_____________之情——求学时对自己将要走的路不 寒而栗——再后来,走过许多地方后感到__________________——和外公一起爬山,听他一番感慨后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认真读文章,说说题目“有脚不怕山高水长”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揣摩文意。说说“只要心中有温暖的希望,山再高,水再长,都将被踩在脚下。”一句中“温暖的希望”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那些年,辗转劳碌,梦想早已失落在现实中,生存成了一个包袱压在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议论文《习惯成自然》,回答21—25题。(13分)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

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⑧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4分)

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3分)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2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迈动我们的双脚,我们在前行;停下我们的双脚,我们在观察、思考。当我们停住脚步的那一刻,眼前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脑海里会有各种各样的联想…… 请以“我站在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请以“沟通的快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①请先在所选题号的括号内“√”,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要少于5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为了便于别人阅读,请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题一( ) 题二( )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焊”改为“悍”;“反”改为“返”(每改正确—字0.5分,书写1分,共2分) 2.jīn;yīn(2分) 3、 4.D

5、

6、这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发人深思。(任选一点谈即可,2分) 7、

8.打扰;请教(每空1分,共2分)

9.(1)示例: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劲酒——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2分) (2)示例:您的每一滴辛勤汗水,都是智慧的结晶;您的每一次谆谆教诲,都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所以,您的每一个节日,我们也都记得,祝您节日快乐!(2分)理由一:使用手机会分散学习注意力。理由二:手机上网会助长“网瘾”。理由三:使用手机会助长攀比心理。(2分) (3)示例:节目虽好,不要扰民!知错要改,挽回形象!(2分) (共8分) 10、D 11、 12、

13.C

14.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5.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16、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17、钦佩;失意与茫然;心中有温暖的希望(满怀信心、坚定了信念、增强了斗志等)。(3分) 18.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是说即使山再高水再长,只要人有脚,就能走过去;一方面是指:只要人心中有希望,有信念、有追求、有信心,不断地努力拼搏,就能克服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3分)

19.对目标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3分)

20.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严酷的现实,感觉现实与自已的梦想之间存在着差距的沮丧、沉重的心情,与外公轻松面对困难形成对比,在对比中揭示文章的主旨。也为后文外公与我的对话相链接,在结构上推动情节的发展。(3分) 21、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2、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瘪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23、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

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

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4、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意思对即可得分)

25、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八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专项练习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上 专项练习(二)

班级: 姓名:

一、缩句。

1.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2.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 3.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4.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5.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6.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

二.改为他人转述句。 1老师对我说:“萍萍身体不好,你要多关心她。”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他问小刚:“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三、改为双重否定句

1.每个人都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2.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3.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4.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四、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五、修改病句。(原则:不能改变句子愿意。能改不删。能添不去。)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3.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4.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5.我们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6.黑板的上方挂着“先进班集体”。

7.虽然天气这么冷,所以她仍然坚持长跑。

六、改为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小溪在流淌,鱼儿在水中游动. 阳光下花儿开放。

七、改成比喻句。

1.海浪激起的泡沫,美丽极了。

2.金黄的麦子在风中起伏着。

3.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紧接着,轰隆隆的春雷响起来了。

八、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2.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3.学习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困难不能阻挡我们争取进步的决心。

九、选择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1.我非常喜欢音乐,每天( )到家,( )打开收音机听音乐。 2.( )是他错了,你( )不能打他呀!

3.( )桑娜不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那么那两个孩子( )会死去。 4.语文课上,我们( )要理解课文,( )要掌握理解的方法。 5.詹天佑( )自己吃苦,( )让筑路工程受影响。

十、判断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当春乃发生、乃破琴绝弦 ”中的“乃”意思不一样。( ) 2.《穷人》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反映了沙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

3.“静谧”一词中“静”和“谧”都是指安静的意思。( ) 4.“剧院—观众”与“司机—乘客”两组词关系相似。( ) 5.《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达芬奇的作品。( ) 6.“不解之缘、无缘无故 ”中的“缘”意思都是“原因”。( )

7.“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8.“夸奖、夸耀”是一对近义词,他们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 ) 9.“宁可、宁愿、宁死不屈” 的“宁”,都读“nìng”。( ) 10.“魁梧、罪魁祸首”的“魁”,意思是“高大”。 ( )

11.“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你好……”运用排比、拟人手法,还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 ) 12.幽径、幽静是一对近义词。( ) 13.《山雨》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

14.“巷”的部首是“巳”,“铁路干线”的“干”读作: gān。( )

15.渔夫“搔搔后脑勺”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形象说明渔夫觉得问题很严重。( ) 16.“……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抱过来?”省略号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 17.《少年闰土》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的内容是虚构、想象的,不能说“我”就是鲁迅。( )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写了“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 19.“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品德的体现: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2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字透露出风很微,“细”字说明雨极小。( ) 2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 22.“桃花潭水深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夸张手法。( ) 23.“绝句”是每首诗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八言绝句。( )

24.律诗是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称为排律 ( )

25.《伯牙绝弦》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要是要告诉我们音乐的无穷魅力。( ) 2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朗读是正确的。( ) 27.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 )

28.贝多芬用他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 29.“瞻仰”的意思是低下头来看。( ) 30.“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31.《有的人》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

32.“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是夸张的说法。( ) 33.“难道他不该去?”和“他不该去。”两句话的意思一样。( ) 34.《怀念母亲》一文的作者是季羡林。( ) 35.“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这句是设问句。( )

36.古诗《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体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 37.“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句是比喻句。( ) 38.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 ) 39.《穷人》是俄国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 40.“我怎么会不认识你呢?”这是一个反问句。( ) 41.“他好象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是个比喻句。( )

42.“弯弯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可以缩成“小路穿过树林。”( )

43.詹天佑在居庸关、八达岭隧道都采用了“中部凿井法”,赞扬了他的高度智慧、杰出才干。( )

44.“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是比喻句。( ) 45.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 4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他的侄女周晔。( ) 47.“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说四周全是黑的,没有一点亮光。( ) 48.鲁迅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 49.《白桦》这首诗是俄罗斯诗人赛宁。( ) 50.《天净沙.秋》《白桦》《致老鼠》都是写自然景物的诗。( ) 51.《我们去看海》这首诗是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的。

52. 《致老鼠》这首诗中的老鼠爱做坏事,又不爱清洁,不讨人喜欢。( ) 53.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知识作者用来比喻爸爸的鼾声的句子。( ) 5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 55. 《天净沙· 秋》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

56 “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这句话表现对松鼠动作灵活的称赞。( ) 57.《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 )

58.根据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 59“高山流水”是形容山高水长的意思。( ) 60.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流露出了“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九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3、有感情的狼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岳阳楼记》朗诵欣赏。

师谈话导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范仲淹不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范仲淹的故事。进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书:范仲淹的故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范仲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交流: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师:让我们通过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去领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请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画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品味后与同桌讨论交流。

师引导学生了解自学的过程:默读——思考——画句子——读句子——批注。

1.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2.汇报交流:

(一)师: 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动? 预设1:

生: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师引导:这句话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行为),从他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交流:范仲淹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精神深受感动。

师:谁能将这种感动读出来?

生朗读。

预设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师引导理解“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文中指范仲淹刻苦读书,非常专心努力。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精神。

预设3: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1) 句子对比训练: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 他的生活艰苦,每天煮一锅米粥。

(2)引导学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艰苦程度。

预设4: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师引导学生从 “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等重点词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生有感情的朗读。

预设5: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师:这段话是对范仲淹的的什么描写?

师引导学生借助范仲淹的语言来体会他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师: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呢?

1.指名学生汇报: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师: 远大的志向,体现了范仲淹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生目标。也道出了范仲淹十分刻苦读书,是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已任的。

(1)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板书(爱国爱民)

师: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师小结:范仲淹从政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出示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荡,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这句话不仅仅是本文的结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句话。在汇报交

三、体会写法:

师: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让我们再一次聚集于本文的重点语句,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法除了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范仲淹的刻苦读书之外,在写作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

2.师生交流,概括:

出示写法总结:

(1)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的形象。

3.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从范仲淹刻苦读书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品质,而且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跃然纸上。今天我们要将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4.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

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爱国爱民

山高水长的意思篇十
《小扣古音文韵,聆听山高水长4》

小扣古音文韵,聆听山高水长

实验小学 李丽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零星可见的小古文就像散落在草丛里的星星,闪烁着清

冽的光辉。国家诵读经典小古文课题组组长朱文君认为,文言能让白话的表达更

有节奏和音韵,所以小学生必须要读一点文言文,以获得最纯正的文言启蒙。受

朱老师的启发,我们学校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决定也开展小古文诵读实验。我

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在朗朗书声中感受着小古文

优美的词句,和谐的韵律,聆听着来自远方的古音文韵,山高水长,一路行走,一路陶醉。

一、选择教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言典籍浩如烟海,有极其典雅深奥的,也有浅近通俗的,怎样才能从文言

的海洋里寻找那些适合小学生诵读的浅易有趣、朗朗上口、短小精悍的小古文

呢?学校领导及时跟朱文君老师取得联系,并申请加入他们的课题研究组。我们

的想法得到了朱老师的大力支持,不仅给我们寄来了教材蓝本,还对我们的课题

开展进行了相关的指导。我仔细地阅读了朱老师编写的《小学生小古文一百篇》,书中有古代圣贤语录,乡村即景、天的魔术、别样的争和辩、读书方法、寓言故

事、以及描写四季、山川等优美短章。这些流传至今的经典篇章,不仅读起来朗

朗上口,适于诵读;而且内容活泼有趣,适合儿童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易于学生背诵,所以我们就欣然采用了这一套教材,开发成低中高几

个年级段的校本教材。

二、教学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万事俱备,我便开始了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有人说在当代语境下,文言太

难,音难读、句难通、义难懂、文难用,学生没有兴趣。但我们认为学生的兴趣

并非是教育的起点,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兴趣才应该作为教育的起点。几年来,我教了很多的小古文,教学年级从最初的高年级延伸到中低年级。实践证明,文

言文并不难,只要有合适的教材,恰当的教法,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是完全可以

被激发、被点燃、并逐渐浓烈而持续起来的。

为了达成小古文教学“要求学生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体会文言文的表达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

的浓厚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朗读小古文,在和谐音韵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于永正先生说过:“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小学生的兴趣在“读”上,不

在“解”上,既然如此,我就充分挖掘读的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在教每一篇

小古文时,先从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开始,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正确读流利。

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读出韵味。主要以范读和领读为主,逐句逐段让学生初步掌

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

朗读的方法力求多样化,除了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比赛读、配乐读等,

还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由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懂文意、

读出文势、读出个性化的理解、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如学《两小儿辩日》模拟对话进行“辩”读;《狐与葡萄》节奏鲜明,就和学生

一起打着拍子读;《杉苇刚柔》让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杉树“刚”和芦苇的“柔”

形成鲜明对比,角色的不同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讲《性缓》一文,我采取“猜

读”的方法,猜故事的结局,猜人物的心理。我和学生一起曼声吟哦那些韵味悠

长的文言散文,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学生犹如置身于“磁场”中,欢笑着,

思考着,个个神采飞扬,陶醉在小古文芳香的音韵中。

(二)表演小古文,在轻松愉悦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的特点,我带领学生表演小古文,再现文中描述

的场景,这样学生理解了课文,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审美感受,使小古文的诵读

变得生动多彩。教学《芦花》一文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进入小古文所描绘的情

景,文我相融,境界自出。读“水边多芦荻”,双臂向外伸展,视野开阔;读“秋

日开花”,两手托起舒展,如花儿盛开。“一片白色”,右臂前伸从左往右,在胸

前划过。“西风吹来”,语速稍快,节奏有张有弛。“花飞如雪”, 两眼微闭,语

速渐缓,悠悠然然。学生在吟诵中如痴如醉,声声余音如点点芦花飞扬在小古文

的美妙课堂。

与《芦花》的唯美世界不同,《猫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两猫相斗的

激烈场面。教学时我先设置悬念,猫斗是什么意思?猫为何斗?猫如何斗?学生

进行了种种猜测:猫打架呗,为了争鱼吃,为了争老鼠吃„„此时我紧紧抓住“斗”

字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表演“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视,两不相下”

的精彩场面。表演的同学或张大了嘴巴龇牙以示威吓,或举起小手当作猫的前爪

做抓挠状,嘴里不时传出“喵喵”的声音。更有甚者,两人头顶在一起,弯腰拱

背,彼进我退,四目相对,眼睛里都喷出愤怒的小火苗来了,极尽表演才能。学

生在参与表演过程中体会到角色的生动有趣,两猫相斗时紧张刺激惊险的场面有

声有色呈现在课堂上。

(三)绘画小古文,在奇特想象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还采用了绘画这种学生喜

闻乐见的形式来丰富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

充分发挥想象,为小古文配上相关的插图,对原文进行了完美的阐释,加深了对小

古文的理解和记忆。

插图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画过乡村美景、四季风情,也画过猫争虎斗,还

画过神话故事。学习小古文《荷》的时候,学生画完荷花荷叶荷梗之后,将原文“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题于画作之上,睹荷生情,

读荷悟情:清澈的水面上,或红或白的荷花在风中轻轻颤动,荷梗直立举起了晶

莹剔透的绿盖。流光荡漾的水下,茎横泥中。一幅荷花图完成的同时,一篇可言

传可意会的小古文的意蕴已经深入人心。

根据小古文不同的故事情节,我还引导学生创作了四格连环画或多幅连环

画。面对一幅幅稚气天真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图文作品,我们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展

评活动,学生各自用文言句式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张贴,赢得了师生好

评,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也在绘画的过程中悄然生发。

(四)对白小古文,在文辞映照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中我们提出了对白小古文,古今互译的方法,开始老师们都觉得对学

生来说太难了。试写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表现出乎老师们的预料,补

白的小古文可圈可点。 如学习《乡村》一文,我们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写成白话

文。有学生写道:在美丽的乡村有一户农家,竹篱上面缠绕着粉色的喇叭花,茅

草覆盖的屋顶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一条小溪静静流淌,溪边的杨柳梳

理着自己的长发,有几棵桃树和李树的身影闪现其间。一双燕子舞动着轻快的翅

膀,忽高忽低,倏地一下又飞向了远方。这种对白的方法让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

空间,初尝成功的喜悦。

除此之外我还尝试着让学生根据文言知识的积累,把故事翻译成古文。如教

学《孔融让梨》,先听故事,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来表达。有的学生直接背

了《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有的学生则说,“融四岁,与兄食梨,取最小梨,

曰人小食小梨,人大食大梨。”此时出示原文,对比讨论分析看哪些地方有出入。

既积累了文言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翻译古文的兴趣。一位学生改写的文言文《蝉

与狐》是这样的:一蝉鸣于树。狐欲以之为食也,设计谋之。狐与蝉对立,谓蝉

曰:“闻先生之歌,动人之心,此谓才德出众也。”蝉觉有诈也,便摘叶掷与狐,狐为是蝉,扑与叶。蝉曰:“汝之便中蝉翅残片,犹存戒心。”

“写文言”的成功,对“读文言”是一种极大的鼓舞。补写、续写、读文言写白话,读白话写文言等,这些形式如同唱歌画画一样,全凭着学生对语言的直觉来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每个孩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三、传承经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特别强调“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应该有接触的义务。”教小古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因此我愿意和学生一起在远古的轻微音韵中聆听山高水长,一路同行。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山高水长的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山高水长 山清水秀的意思 高山流水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山高水长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山高水长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98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