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生考试网 专题列表

军衔制的相关文章

烟花美文网专题频道“军衔制”的相关文章,提供与“军衔制”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军衔制介绍

09-26

标签: 军衔制 介绍 关键词: 军衔制
  20世纪初,清新军最先引入军衔制。此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先后两次实行军衔制,并进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军衔制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军衔制介绍   中国军衔制   清代晚期   清朝在灭亡前,用了六年的时间(1901~1905)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式军衔体系。   当时,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清军战斗力的脆弱,在面对列强的战争中已暴露无遗。一些大臣、督抚纷纷上书,条陈时务,要求清廷迅速建立一支新式武装。清朝皇室也痛感中国兵制过于陈旧,已不合时宜。为了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必须改革兵制。于是采纳众议,决定效法西洋,训练一支新式陆军,以取代旧式绿营军队。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负责编练新军。   清朝的新军,在编制、装备和操法上,完全仿效西方,而在人事制度上,基本上还是采用过去绿营制的一套老办法。在编练新军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对推行新制障碍重重。因此,清政府进一步采取改革措施,继续在所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移植西欧式军衔制,试图通过军衔制度来改变当时“重文轻武”的流弊,振奋士气,提高军队的社会地位,改变官职与官衔之间严重失调的状况;改革官兵制服与识别标志,既整肃军容,亦适应操战;实行国际上大体统一的衔级制度,以利于国际交往。   清政府从1904年开始,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的章程制度,逐步推行西欧式军衔制。1904年12月,清政府练兵处会同兵部向朝廷奏准《另定新军官制事宜》,建议“参仿八旗官员之秩序,旁采各国军营之规章”,按照西方军官军衔的三等九级制,取代

军衔制度

01-27

军衔制度篇一《中国的军衔制度》 中国军衔制度的介绍和今昔对比 中国的军衔制度 现行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1,将官:上将、中将、少将;2,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3,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2,专业技术军官: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