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日记 >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2016-11-04 11:43:5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共6篇)数学预习日记六年级 班 姓名:2014年 星期 天气: 预习内容:一、自学课本35-36页,探究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我知道了:二、动脑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试一试,我能行!1 在80:4=0 8:0 04中,( )和( )是比例的內项,(...

数学预习日记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第一篇

六年级 班 姓名:2014年 星期 天气: 预习内容:

一、自学课本35-36页,探究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知道了:

二、动脑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试一试,我能行!

1.在80:4=0.8:0.04中,( )和( )是比例的內项,( )和

( )是比例的外项。(想一想: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

么关系?)

2.你能试着写出一个比例吗?

四、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是:

奥数题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第二篇

比和比例

1、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2、①甲数是乙数的1/2,那么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②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2/7,那么甲数是乙数的( )

3、表格中:地的面积(一定)

从表格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主要的:方砖的面积与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方砖的边长与所需块数不成比例。

圆的半径与面积不成比例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4、判断:

①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 ( ) ②S=a,S一定,a和a成反比例。 ( ) ③d一定,c和π成正比例。 ( ) ④工作时间一定,生产每个零件用的时间和工作总量成反比2

例。 ( )

5、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6、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1.5小时行了全程的1/6,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路程还需要多少小时?

8、毛巾厂原计划生产12000条毛巾,前3天完成40%,照这样计算,完成任务一共要用多少天?

9、某工厂计划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30个,20天可以完成。时间3天加工了120个,照这样计算,几天可以加工完?

10、某一时刻,1米长的竹竿在地上的影子长3米,另有一棵高树的影子长46.5米,问这棵高树高多少米?

11、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大齿轮有60个齿,每分钟转50转,小齿轮有20个齿,每分钟应转多少转?

12、一批化肥,原计划80户农民分,每户分10包。后来增加20户农民一起分,每户比原计划少分多少包?

13、一个水箱,用小桶25桶、大桶12桶水可以将水箱装满;如果改用小桶15桶、大桶20桶水也可以将水箱装满。大桶和小桶的容积的比是( )。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14、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在比里面的具体体现:

例:走完一段路程,甲要6小时, 乙要8小时。 甲与乙所需时间的比是: 甲与乙速度之比是:

结论: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15、两个相互咬合的圆形齿轮齿数之比是4∶3,大齿轮每分钟转36圈,小齿轮每分钟可转多少圈?

16、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6千米,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5∶6,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反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30千米。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4∶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某单位买甲乙两种钢笔共100支,已知甲种钢笔每支3元,乙种钢笔每支2元,而且甲乙两种钢笔所用钱数一样多。求甲乙两种钢笔各买了多少支?

19、甲乙丙三个互相咬合的齿轮,若使甲轮转5圈,乙轮转7圈,丙轮转2圈,问这三个齿轮齿数最少应分别是多少齿?

20、制造一个零件,甲需要6分钟,乙需要5分钟,丙需要

4.5分钟。现在又1590个零件的任务,分配给他们三人,且要求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每人应该分配到多少个零件的任务?

21、为在六一节表彰三好学生,学校共买回甲乙两种日记本

210本。甲乙两种日记本的价格为3元、4元。已知买两种日记本用去的钱数相等,甲乙两种日记本各买了多少本?

22、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开出后4小时相遇,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路程比是6∶5,问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23、甲乙两人共同加工同一个零件,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5∶

4.若干时候后甲比乙多加工20个,问乙加工了多少个?

24、两筐橘子,甲筐橘子的1/4等于乙筐的2/5,甲筐比乙筐多18千克。问乙筐存有橘子多少千克?

25、用弹簧秤称物体,称2千克的物体,弹簧长12.5厘米;称6千克的物体,弹簧长13.5厘米,那么不称物体时弹簧长多少厘米?

2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多少?

A D

27、下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02厘米,CD边上的高为20厘米,BC边上的高为14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8、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程需要的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2小时。现在他们都要从A地到B地去。AB相距6千米,要求两人同时到达B地。甲应先走多少千米?

29、花椒粉每千克27元,辣椒粉每千克15元,将这两种调料混合制成一种复合调料,要想使复合调料的价格是24元。应按怎么的比例来混合?

30、甲乙两人各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同时加工,当甲完成任务时,乙还有150个没有完成,当乙完成任务时,甲可以超额完成任务250个,问这批零件总数共有多少个?

31、小刚和小明进行了100米短跑比赛(假定二人速度均不变)。当小刚跑了90米时,小明距终点还有25米,那么,当小刚到达终点时,小明距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32、甲乙丙三人进行60米赛跑比赛,当甲到达终点时,乙丙分别离终点10米、20米。若赛跑中每人的速度都保持不变,当乙到达终点时,丙距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33、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的比是4∶3,乙的长与宽的比是6∶5,求甲与乙的面积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第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启发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生也接触了比例尺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比例尺已不再陌生,并能较容易的掌握本课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接触过地图,对地图上的比例尺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资料,带来了方便。

重点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教学过程

一、激疑诱趣,引入新知:

很多同学都喜欢脑筋急转弯,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同学们猜猜: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天津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对了。蚂蚁爬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1)画线段。

让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游戏——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

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铅笔长18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咦?怎么不画了?(画不下。)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重点: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因为需要所以产生。)

(2)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2厘米:1米、„„)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比例尺(板书) 实际距离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

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三、探讨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北京到上海实际距离约是300千米,而蚂蚁行的是5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5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学生做前先交流)

小黑板出示:从北京到上海实际距离约是300千米,在一副地图上只画了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要把单位统一起来。)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四、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1)和平县政府距我校直线距离约200米,可在和平县城的地图上只画了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2)填空并判别哪个是比例尺。

把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最简比为(1∶20)。

(2)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最简比为(1∶20)。

(3)图上周长和实际周长的最简比为(1∶20)。

问: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最简比为(1∶400)。

预设:学生可能填1:20,引导交流为什么错,计算纠正。

追问:那这1:400是这幅图的比例尺吗?为什么?你发现了面积的比和比例尺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计算、回答。

强调: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不是图上面积:实际面积,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五、介绍线段比例尺:

像前面这些比例尺是用数值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比例尺,我们把它们叫做数值比例尺(板书),而像这样的比例尺,是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我们把这样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板书)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六、拓展延伸:认识精密比例尺

画一个物品,如果用1:10 (缩小了)1:1(相同) 2:1(放大了) 画的图和实际的图比较结果怎样?(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1:1000、1:10、1:1、2: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在实际的生活中有没有要用到这种放大比例尺的情况呢?你能猜出工程师是如何把直径5毫米的机器零件画在图纸上的吗?

七、讨论: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八、 巩固练习

1、直径5毫米的机器零件,画在图纸上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比例尺是多少?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下面是小聪学习了比例尺后写的一段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我知道了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等于比例尺。老师叫我们找找比例尺的例子。我想:这岂不是小儿科吗。你瞧,我一口气就能说出几个来: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1:100;图上长和宽的比是1:5;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比是1:2分米;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是20:1.哈哈,原来比例尺就是这么简单! 九、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学会了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关系式、书写形式、比例尺的种类及转换、求比例尺的方法等,谁能来说一下?

同学们的收获的确很大,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谢谢大家!

十、课堂作业

(一)填一填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 )。比例尺=( ):( )

2、比例尺分为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3、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 )的比

4、一幅图上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它还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 )米

6、如上图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化为数值比例尺是(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

(二)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的工具。( )

2、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

3、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 )

4、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

5、一个小型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上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10 ( )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第四篇

篇一: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关于比的数学日记。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
篇二:有趣的比

我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是决不会罢休的。
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完成了作业。闲着无聊就打开了电视机,刚一打开,画面上出现了几位警察叔叔正在勘察现场,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只留下了一串脚印,量出脚印的长是25厘米。我知道这是一个侦破片,我对这类电视比较感兴趣,就接着往下看,在案情分析上,一个干警叔叔说:“根据脚印的长,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在172---175厘米。”这另我匪思所夷,可爸爸不在家,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公安局准备请教那些专业人员,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要找的人。关于比的数学日记。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决定,进网吧查资料。
进了网吧,我迅速地查找资料,查了好久,终于在一个网页上找到了答案,身高与脚长的比是7: 1。由脚印长25厘米就可知道身高约175厘米。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这段时间正好在学习比的知识,这就吸引了我继续往下看,结果发现了人体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比:
1。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之比是1:1
2。脚长和拳头的周长之比是1:1
3。心脏的大小与拳头的大小之比是1:1
4。脖子的周长与手腕的周长之比是2:1
5。身高与胸围长度之比是2:1
6。鼻尖到耳根的距离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之比是1:1
……
回到家,我莫名其妙地被臭骂了一顿,原来爸爸妈妈知道我进了网吧,气得要命。不过这顿骂挨得也值,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人身体上许多有趣的比。


篇三:正比例的预习日记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找相关联的量);在看定量(两种量的商是否一定),最后做出判断。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画法与折线统计图相同)
   从图像中,可以直接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与边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圆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但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本金一定,存款的年限和所得的利息成正比例。
   如果是两种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对应的两个数比值相同叫不叫正比例?


篇四: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题目:有粗细不同的两枝蜡烛,细蜡烛之长是粗蜡烛之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枝求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枝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多长时间?
   解题思路:如高粗蜡烛长为1,燃烧的速度分别为:(1)1÷2=1/2(2)2÷1=2要设停电时间为x小时那么式子就是:1—1/2x=2—2x分析已知细蜡烛占粗蜡烛的1/2,粗蜡烛就是细蜡烛的2倍,求停电多少小时,也就是第一根燃烧多少时。
   解:设停电时间为x小时。
   1—1/2x=2—2xx=2/3
   答:停电时间为2/3小时。


篇五: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今天下午,我在看到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圆锥方面的题相结合的应用题。求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要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题中告诉了底面半径,可求出底面积,而高却不知道,可以根据一个条件求出,可将比转化成一个数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说通过比例,可以知道高占底面半径的3/2,然后算出高后,再根据公式算出圆锥的体积。 
   我发现比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比如地图就是用了"比例"的概念。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比例”问题
 

篇六: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两者之间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随着其中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但是他们的比值却不会变。这就是——正比例。  
   我们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像: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效率、时间、工作总量等等,它们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时 间( 时 )  1        2       3       4                 
         路 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从上面可以看出,时间和路程是有关联的,时间是1,路程是90;时间是2,路程就是180;时间是3,路程就是270;时间是4,路程就是360……依次类推,可以看出路程:时间=90:1,并且比值一定,所以,它们是正比例。用简洁的话表达,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可以成正比例。
   总结一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也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于买菜的数学日记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第五篇

篇一:关于买菜的数学日记

   今天我和姥姥去菜场买菜,来到卖鱼的摊位前,姥姥买了一条鲫鱼,一共6。6元,姥姥先付给买菜的人7元,接着又递给他1角。我奇怪地问:“姥姥为什么给他1毛?”姥姥说:“接着看下去。”只见买菜的人找给姥姥5角。关于买菜的数学日记。我恍然大悟,原来7-6。6=0。4(元)=4角,这样就要找4个壹角的硬币,比较麻烦;但是姥姥的方法就比较简单:7+0。1-6。6=0。5元=5角,这样就只要找1个伍角的硬币,这样在交易过程中就方便多了。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要学好数学,学以致用。关于买菜的数学日记


篇二:数学日记买菜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菜了。到了菜市场,我看到有很多人在买菜。菜市场里的菜真多呀!有胖胖的冬瓜、红红的胡萝卜、长长的丝瓜、水灵灵的白菜、圆圆的蘑菇、翠绿的蒜苔……
妈妈买了3斤西红柿、2斤丝瓜、3斤鸡蛋、2斤蘑菇。妈妈问我:“1斤西红柿是1元5角,我还帮妈妈算了其他的账:
   丝瓜:
   每斤2元5角,2斤是2元5角+2元5角=5元钱;
   鸡蛋:
   每斤4元1角,3斤是4元1角+4元1角+4元1角=12元3角;
   蘑菇:
   每斤3元,2斤是3元+3元=6元钱。
今天买菜总共花了4元5角+5元+12元3角+6元=27元8角。妈妈带了50元钱,最后剩了50元-27元8角=22元2角。
我能帮妈妈算账了,我觉得心里很高兴。妈妈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篇三:买菜数学日记

   今天是xxx号,天气特别晴朗,妈妈带我去包公湖早市去买菜,我高兴的从被窝里跳起来,赶紧穿好衣服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菜场,哇!菜市场真热闹,人山人海,叫卖声、欢笑声,我想可能是快过春节的缘故吧。我看见了又圆又红的西红柿像苹果,看见了又细又长的豆芽,我还看见了紫色的茄子像弯弯的月亮,又像可爱的小船,还有许多绿叶的菜,生菜、青菜、白菜等等。
   听妈妈说:“大年初一,我的大伯、二伯、姑姑全家都要来我家看奶奶,和我们一起过年。”于是我和妈妈买了许多菜,如:买了二斤西红柿,每斤二元;冬瓜买了三斤,每斤一元;长豆角买了三斤,每斤二元;黄豆芽买了二斤,每斤一元。这时妈妈给我提出个问题,鑫鑫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今天买菜需要花多少钱算一算。我笑了笑告诉妈妈,一共支出十五元。其算式
   (2×2)(3×1)(3×2)(2×1)=15(元)


篇四:买菜数学日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没有数学助你一臂之力,原来完美的生活却就是一团糟。
   就拿那天来说,我与同学一起去超市买菜,我们6人份成3组,每组2人。和我一组的同伴和我一同在超市溜达,经我们的挑选,在手推车中已经有:1个柠檬,1个石榴,1个芒果,1盒青瓜……我们看见东西已经买足够了,就拿着东西,回到与分散的同学约好的地点等待同学。过了一会,看到同学们都向我们招手。接着,我们走到收银台。陷入沉思的我,心想:一个柠檬1。6元,石榴3。2元,芒果2。6元,青瓜6。8元,那1。6+3。2+2。6+6。8=14。2(元),再加上两瓶水,14。2+(1。2+1。2)=16。6(元)。然后加上其他两组的买东西的价钱,就是……我望着天花板想着,20。8+15。4+16。6=52。8(元)。我和收银机算数的速度果然我比它慢许多。
   回到同学家后,我们开始动手,同心协力地展开6人的厨房。别看小小的厨房结构简单,其实内含数学。像炒菜,要知道按怎样的比例下调味料……等等这些简简单单的事情都有数学的存在,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那样的必不可少,那样的重要。我感觉自己的数学还不行,必须得学好数学。不然对于任何事的成功率却得少20%,本来一件事的成功率就只有50%,现在50%-20%=30%,只剩下30%的成功率,要完成这件事就很难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篇五:买菜数学日记

   周末我跟着妈妈去市场买菜,妈妈先去买了4块6毛钱的“藕”。可是妈妈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交钱,他先给了卖菜的人5。00元,然后又给了卖菜的一毛钱,我奇怪的问妈妈:“为什么,要在给他1毛钱呢?直接找给你0。4不就行了吗”妈妈说:“你继续看下去。”卖菜的又给了妈妈5毛,妈妈就和那个人成交了。
   走的时候我问妈妈:“我还是看不懂,你能给我讲一下吗?”妈妈:“可以,这是因为那个人现去找4毛钱,很麻烦,我直接给他一个1毛,它在给我一个正好的五毛,不就行了吗。”他说完这句话后,我不觉为之一振,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太疏忽了,原来是这样呀。
   看来我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是呀,以后我得多多尝试这种方式。


篇六:买菜数学日记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就在我睡在暖洋洋的被窝里时,就被已经练成了揪耳功的老妈给叫醒了,还对我说:“你这么大了,竟然不知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还在睡懒觉。”“那不就等于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可我妈哪会听我说的话,还交给了我一个重要的任务——买菜。
   来到菜市场,我按照妈妈说的白菜一斤:一斤4毛6,瘦肉一斤:一斤3块5,辣椒半斤:一斤4毛4,牛肉半斤:一斤11块,怎么加呢?先算44÷2=2块2,11÷2=5块5,4、6加4、4等于9毛,2、2加5、5等于7块7,7、7加0、9等于8块6。哈哈,我真聪明。回到家妈妈直夸我棒。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第六篇

篇一:有趣的测量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知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校
   今天,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篇二:巧解几何难题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篇三:有趣的二十四点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平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篇四:地瓜用处多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现在是地瓜收获的季节”,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地瓜又丰富了”,我说:“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妈妈说:“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
   妈妈知道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50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对妈妈说:“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们10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对妈妈说:“能做25次”。妈妈说:“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可以加餐一次。”妈妈说:“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可以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


篇五:大树有多高

   星期六上午,我和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长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得意地说。
   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和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想:数学真有用!


篇六:利用除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后,我高兴极了,自夸道:“看来,什么难题都难不倒我了。”正在织毛衣的妈妈听了我的话,看了看题目,大声笑道:“哟,我还以为有多难题来,不就是简单的比较分数大小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刻生气起来,说:“什么呀,这题就是难。”说完我又讽刺起妈妈来:“你多高啊,就这题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啊!”妈妈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闹了,不过你要能用两种方法解这题,那就算高水平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又看了看这道题,还不禁愣了一下“还有一种解法。”我惊讶地说道。“当然了”妈妈说道,“怎么样,不会做了吧,看来你还是低水平。”我扣了妈妈的话生气极了,为了证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来。终于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种方法出来了,那就是用除法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你看,一个数如果小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是真分数,同理,一个数如果大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大于1。利用这个规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于这些数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于是我又把这个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设有8个1,让你组成两个数,两个数乘积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说,一定是两个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篇七:难题

今天晚自习的时候,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出一本课外书做起来,没想到上面的一道题却难住了我。
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牧场长满青草,每天青草都均匀的生长,这片牧场可供八头牛吃10天,可供6头牛吃20天,可供多少头牛吃5天?我左思右想,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来。于是我就胡乱的翻弄着桌上的一本数学课外书,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本书上居然有一道题和这道题类似,下面还有关于这道题的解析。于是,我就对照着解析仔细思考起来。
原来这个问题叫:“牛顿问题”,这道题最初是牛顿提出来的,因此而得名。根据这道题的解析,我做出了那道题。下面我在此讲解一下:由于这片草地草的数量每天都在变化,关键应找不变量——原有的草的数量,总的草量可以分为两部分:原有的草与新长得草,新长的草虽然在变,但由于是均匀生长,因儿这片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的数量是不变的。假设一头牛一天吃一份草,那么8头牛10天就吃80份草,此时新长的草和原来的草全吃光,6头牛20天就吃120份草,此时新长的草与原来的草也全部吃光。而80份是原有的草的数量与10天新长的草的数量的总和,120份是原来的草的数量和6天新长的草的数量的总合,因此每天新长的草的份数是:(120—80)÷(20—10)=4份,所以,原有的草的数量为80—4×10=40份,这片草地每天新长草的4份相当于可安排4头牛专吃新长的草。设可供x头牛吃5天,于是可以列式为:40÷(x-4)=5。解得x=12,当我写完这道题的解法的时候,交给老师看了看,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天,我真很高兴,虽然这道题不是自己做的,但我为自己的探索精神而感到高兴。


篇八:奇妙的数学

   今天,我突然心血来潮对小区感兴趣,有四个问题困扰着我。小区有多大?一栋楼有多少户?总共有多少户?除楼以外占地多少?
   为了解决问题,我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发现小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80米,200*80=16000(米)这样一算,小区占地面积就解决了,大约是16000平方米。第二个问题每栋楼的户数,就拿我家住的6号楼来说吧!楼高25层,两个单元,两户一个单元,户数是25*2*2=100(户)。7号楼和6号楼一样也是100户,4、5号楼是17层的,每栋楼应有17*2*2=64户;1、2、3号楼是小区最矮的楼了,每栋楼只有11*2*2=44户。第三个问题把刚才算的数加起来就行了;100+100+64+64+44+44+44=460(户)。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小区绿化、停车场、健身器材、道路一样不少,小区绿化高达30%,平均楼间距40米,银杏树20颗,梧桐树15颗——小区中间还有一个鱼池,每天都有鱼儿在里面游动,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说了那么多,回到正题上来,我计算过了,平均每栋楼占地570米,七栋楼加起来570*7=3990(平方米)。除楼以外面积应是16000-3990=12010(平方米)。
   数学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许多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相关热词搜索:关于比例的数学日记 比与比例数学手抄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比和比例的数学日记"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riji/7229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