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送别打油诗

送别打油诗

2016-01-13 09:02: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别打油诗篇一《打油诗》 现代诗人: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送别打油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送别打油诗篇一
《打油诗》

现代诗人:贾君豪

咏我

我,我,我

直项天籁歌,

左手持话筒,

右手伴歌舞。

诗解:此诗表现出诗人对唱歌的狂热,沉浸在优美旋律中而忘了自己身在何处,这年头能让诗人快乐的事情并不多,除了唱歌就是拥有娴妻爱子。

悯妻

卖衣日当午,

汗滴脸颊流。

谁知卡上款,

分厘皆辛苦。

诗解:看着妻子夜以继日地为了这个家忙碌着,又要卖衣又要亲自进货,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忙得是不可开交,所有开支都在那张银行卡上,一分一厘都是血汗钱,诗人不禁暗然神伤感慨万千!

别老爸

千里迢迢看儿孙,

寒风刺骨雨湿身。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下谁人不孝顺?

诗解:诗人感叹父亲将自己养大成人的不易,而古稀之年还在外奔波持家,匆匆看往孙儿后又回赶的辛苦,自己已为人父,更多的体贴到了做父母养育子女的辛酸,难道还有谁会不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吗?

挂牌摩托

市政拆牌一夜间,

绿树成荫万重山。

五个重庆步伐快,

广告何时进我家?

诗解:重庆搞城市建设,市政搞园林规划,可苦了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小商小贩,店外不准悬挂任何广告牌,本就一塌糊涂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只好在摩托上挂块牌子以示宣传,此诗显出诗人肯定重庆的巨大变化外更多的是对生意的每况俞下而感到的惶恐无奈!

犬子乱舞吟,

爱妻喜作陪。

心多舌最毒,

悲泣老岳母。

诗解:诗人的心境是冰火两重天,一边享受着儿子快乐无忧边嘻戏边叫爹爹的乐趣,及妻子的互动参与更增加了三口之家的天伦美境;一边由于事业的低谷忍受岳母的无边无际之唠叨,还要在尽孝礼俗的前提下无论事理事非都得顺着,此缠非彼缠,痛苦之情难于溢表。

咏姐

少小离家去,

巾帼志更坚。

姐妹情更切,

亲情甚母情。

诗解:诗人作为妻子的妹夫,目睹了近10多年姐姐对妹妹对这个家的浓浓亲情,很小就离开家外出闯荡,她深知家徙四壁遭人白眼的凄楚,人争一口气,省吃俭用,远在它乡孤苦无依还离异,心系妹家操尽心,这份情永远还不上,永远无法还。母爱够伟大了吧,但相比姐妹这份亲情却更显高尚。

送小侄

别路恋不舍,

紧抱泣不休。

所嗟燕川飞,

盼得节日归。

诗解:姐的女儿3岁前都是我们家在带,侄女对我们的依恋胜过她的父母,故短假回来玩后分别时的场面简直惊天泣地,不肯放手,但现实是残酷的,始终要回成都,只期盼下次过节再回重庆。

临行送别

新家别哥侄,

爱浓淡淡熄。

默祷终俊杰,

魂归旧故里。

诗解:诗人小时候对侄女的疼爱胜似亲生女儿,爱之浓浓,只是由于成家立业后各自为家奔波,再加上岳母对婆家的怨愤,只能将这份亲情藏在心里,渐渐地在淡化,泯灭。暗自祈祷侄女能明事理而发奋,成为有用之才,只是我的心始终情系故乡。

送别打油诗篇二
《打油诗》

楚河两岸硝烟障,从来暗箭起同行。观棋不语真君子,大人何必小鸡肠。 你且扬威修栈道,我自低言度陈仓。堪叹人生终有老,莫叫无才笑江郎。

唐诗基本可以总结为:

田园有宅男 ,

边塞多愤青 ,

咏古伤不起,

送别满激情。

宋词基本可以总结为:

小资喝花酒 ,

老兵坐床头 ,

知青咏古自助游、 皇上宫中愁 。,

剩女宅家里 、萝莉嫁王侯,

名媛丈夫死得早、 MM在青楼。

送别打油诗篇三
《再读张打油的打油诗》

再读张打油的打油诗

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为什么叫打油诗呢?

原来中唐时代,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他就爱作这样的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他的诗确是“别树一帜”,引人“注目”。如他的“咏雪”就颇有名:“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通篇无一个雪字,看来这位张打油作诗是动过一番脑筋的。

不过张打油之所以闯出牌子,以至这类诗竟冠以他的名字称之为打油诗,还有一段轶事: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有位师爷上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大官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

张打油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面试。”

大人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张打油一下。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

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这位大人摸了摸胡子说:“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

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年代现实的打油诗,如五十年代,有一首《干部下乡》的民谣打油诗:“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反映的是解放初期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陈毅外长写了《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这是针对美国政府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七十年代,“文革”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落三起理应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还他三百枪。”矛头

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邓小平同志的决心。1974年,文化名人夏衍在狱中,模仿清代《剃头》诗写了《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龙?成的《新好了歌》云:“本人也盼党风好,惟有官位忘不了!只要职务升三级,权术自然不搞了。本人也盼党风好,只有车子忘不了!且等‘上海’换‘奔驰’,特权即刻取消了。„„”反映了党内一种奇特现象,对那些口是心非、两面派干部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读来可笑而又可恶。党风有问题,社会风气也有不正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曾经一度有些人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玩乐之实,于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传世之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了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香

风薰得“诸公”醉,九州处处作杭州。”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公仆们。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这种别样的“山寨情调”拉开了中国打油诗的序幕。此后因其通俗与幽默,更是蓬勃发展,瓜瓞绵绵。连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也写过一首拟古的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开元年间的一天,冷风嗖嗖,雪花飘飘。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相约去酒楼饮酒。诗人们碰到一起自然就畅谈诗歌,这是共同的

送别打油诗篇四
《送别曹思源先生》

2014-12-03 13:50:06

归档在 杂谈中国 | 浏览 6791 次 | 评论 2 条

曹思源先生辞世(2014年11月28日)的消息传来后,我以为是谣言,因为他那洪钟般的嗓门让我相信他的身体比一般人更健康,尽管我知道他在2011年就被查出身患癌症,并于2013年赴美做过手术。

之前高华和陈子明两位先生病逝的消息传来后,我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的人这样的学者在中国太过稀少了,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学者活得更长一些。然而,他们都过早地告别了人间:高华57岁,陈子明62岁,曹思源68岁。

这三位学者有一个共同点:生前都深爱着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的前途殚心竭虑。具体到曹思源先生,他的一生精力主要投入在两大领域:一是经济制度改革,二是政治制度改革。在第一个方面,他几乎以个人之力促成了《企业破产法》的出台,对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扩展起到了巨大贡献;在第二个方面,他发表了多篇关于宪政的文章,出版了多本关于宪政的著作,对民主、宪政观念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多多。

曹思源先生近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透露,早年在社科院师从于光远先生读研究生期间,他就看出来“大而空的国有体制挫伤了人们的主人翁精神,也给政治上的混乱创造了条件”。他认为如果不允许失败的国有企业破产,继续吃大锅饭,那么市场就不会有活力。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先后供职于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中心、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体改委。这段

中央机关的工作经历为他研究破产法提供了平台,为以后推动破产法的出台积累了人脉关系。

曹先生懂得造势,研究生毕业后不停地写文章和出书,第一本书就叫《谈谈企业破产法》。他并且利用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的便利,将此书装入内部文件袋寄给全国人大的常委们。另外,他还与全国人大常委一起调查企业破产法的试点单位,并请试点城市的人大常委介绍情况。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在经历第一次和第二次失败后,1986年全国人大第三次审议后以压倒数的赞成票通过了立法。 《企业破产法》的通过,令曹思源名声大噪,“曹破产”、“吴市场”、“厉股份”一时并驾齐驱。然而做完这件事后,“曹破产”居然辞职下海了。他的解释是,下一个研究方向——“政治体制改革”在行政机关属于敏感话题,写文章经常遭遇领导过问,使他感觉难以施展手脚。

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原计划以成立破产咨询事务所来赚钱以资助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路子并不好走,因为在当时环境下,企业破产与否主要是市长而非厂长说了算,为了社会稳定,市长一般倾向不让企业破产。

离开了中央机关的平台,缺少研究的必要经费,再加上研究课题的敏感,曹思源先生逐渐被边缘化,曾经的“曹破产”不再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但是这一切未能削弱他继续研究中国民主宪政转型的决心,他花费数年时间综合比较了世界各国宪法,在信力建先生的资助下出版了《各国宪法比较》。但凡聚会场合,他都会随身携带一些书送给友人。

在这本书中,他列出了一些令某些人感觉不爽的数据,例如:94%的国家实行三权分立,中国宪法则缺乏三权分立的规定;95%的国家宪法规定政治事务公开化,中国宪法则没有相关规定;95%的国家不把任何政党的专用名称写进宪法,中国宪法则在序言中多次提及共产党的领导;99%的国家宪法没有规定实行任何专政,只有中国和朝鲜宪法规定了实行专政的条款。 另外,曹老先生还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博客、邮件)传播他的观点。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朋友都会时不时收到他的邮件,主题基本都是攸关宪政的。

摘录一封邮件如下:

您好:

鄙人近期提出对中国宪法修改的四点建议,收到许多朋友热烈反馈,有感而发,吟诗一首,送上。请君正之。不胜感谢!

曹思源

《修宪绕不开》

神州劫难数十春,

亡羊未闻补牢声。

我劝兆民重修宪,

国之主仆须澄清。

中华父老苦专政,

公仆岂可杀平民?

良宪治国顺民意,

天下方能有太平!

2年前在凤凰网博客年会上,66岁的曹先生即兴唱了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66岁儿童节》,“六十不算高龄,二轮花甲启程。老童才六岁,向往神州宪政。宪政,宪政,有赖祖孙驰骋,有赖祖孙驰骋。”

我坐在台下,听他孩童般激情澎湃地唱着这支歌,热泪奔涌。此时的他已被查出身患癌症,然而丝毫没有低沉,反而更加频繁地出席各种研讨会,仿佛要与时间赛跑。现在他走了,世间再无曹思源,但他的名字和贡献将被永远铭记!(专栏首发东网)

您可能也喜欢:

曹思源:破产打油诗

悼张显扬先生

曹思源:地方政府濒临破产怎么办

曹思源:顺应世界宪政潮流的宪法才是好宪法

沉痛悼念曹思源先生

2

上一篇 << 征文:我用文章改变未来

送别打油诗篇五
《趣味诗歌》

送别打油诗篇六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呼伦贝尔市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运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

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对于“浦”,《说文解字》解释说:“浦,水滨也。《风土记》说:”“大水小口别通为浦。”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理所当然成为舟船停泊之所。“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曰“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继屈原这一手法,不断将离愁别绪的文化因子,添加到“南浦”之上,以致使“南浦”这一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李贺《黄头郎》诗曰:“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清人王琦注曰:“南浦,送别之地。”叶葱奇也注曰:“古人送别之地多称南浦。” (节选自2015《古典文学常识》第1期)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长亭”和“南浦”意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水 平低下。

B.邮、亭、驿功能有别,邮负责传递文书,亭主司奸盗,驿则兼有传递朝廷文书和保

障官员出行之责。

C.汉制规定,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亭相距要近,实际上汉朝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密

集的交通设置,但文人在作品中对此多有夸大。

D.《说郛》中记载了一首宋代人写的打油诗,提及宋代在中原地区也设置了长亭短驿的 事实,说明这种交通体制确实长期存在。

2.下列关于“南浦”这一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与河流有关的“浦”或“南浦”等意象,这与南方 交通多走水路、多用舟船有关。

B.屈原的《九歌》和《离骚》中有关“浦”的诗句赋于“浦”以文学的内涵,而《说

文解字》和《风土记》则赋予它以地理的意义。

C.“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已经成为 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

D.“南浦”从一个地理名称升华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关键性作 用,赋予它以离情别绪的文化因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梁江淹《别赋》中的文句,引发了人们对“长亭”和“南浦”等意象的文化联想, 生发了与“别”相关的情愫。

B.诗人们在南方写的送别诗多选取“南浦”一类的意象,在北方写的送别诗则多选取

“长亭”“短亭”等意象。

C.文中多处选取屈原的诗句,来论证“南浦”的文学内涵,缘于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

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唐代李贺的《黄头郎》中的诗句“南浦芙蓉影”中的“南浦”意象已经定位为送别

之地,后人对这种理解也多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韩琦上其文,召试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英宗之丧,论宗室不当嫁娶,与时相忤,通判峡州,知池州,复还太常礼院,历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间,更制变令,士大夫多违己以求合,雍独静默自守。改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

宣仁后知其贤,及临政,擢为起居郎,进中书舍人。

邓润甫除翰林承旨,雍当制。制未出,言事者五人交章攻之,换为侍读学士。雍言:“二职皆天下精选,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以为奸邪,不当在经幄。今中外咸谓朝廷姑以是塞言者,如此.则邪正何由可辨,善恶何由可明?若每事必待言,是赏罚之柄,不得已而行,非所以示信天下之道。”

使契丹还,徙右谏议大夫,言:“朝廷重内轻外,选用牧伯,罕辍从班,以伐阅轻浅者充员,不复.为来日虑。愿自今稍积资望,以渐试之。”吴中大饥,方议振恤,以民习欺诞,敕本部料检,家至户到。雍言:“此令一布,吏专料民而不救灾,民皆死于饥。今富有四海,奈何谨圭撮之滥,而轻比屋之死乎?”哲宗悟,追止之。侍御史贾易沽激自喜,中丞赵彦若懦不自立,雍并论之,遂罢易,左转彦若,以

刑部谳囚,宰执论杀之,有司以为可生,不奉诏,得罪。雍言:“是固可罪,然究其用心,在于广好生之德耳,若遽以为罪,臣恐邻于嗜杀。今使有司欲杀而朝廷生之,犹恐仁恩德意不白于天下,而况反是者哉!”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

元符元年,提举崇福宫,归,未至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 第一百一》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转运使秩留 秩:官阶。 .

B. 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 薄:轻微。 .

C.以伐阅轻浅者充员, 伐:惩罚。 .

D.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嘉:赞赏。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B.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C.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D.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雍任人唯贤。在兖州推官的任上,曾上表推荐韩琦,韩琦官至试秘阁校理;在邓润

甫的任免上,他力排众议,使邓润甫得以担任翰林承旨一职。

B.郑雍凡事从大局出发。认为朝廷用人“重内轻外”,不利于国家长远利益,应该逐渐积 累资质和威望;在救灾和清查户籍的问题上,主张把救灾放在首位。

C.郑雍忠直守正。在国家法令多有变更的情况下,他不违心地去迎合,静默自守;他坚

决反对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弹劾侍御史贾易和中丞赵彦若。

D.郑雍为政有好生之德。在审理囚犯的时候,刑部与下属官吏产生分歧,刑部判定囚犯

死罪。郑雍支持下属官吏,主张要弘扬好生之德,最后囚犯得以活下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

(2)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① 在金日作三首(其一) 宇文虚中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②空抱朴③,胁肩④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安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注】①金国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宇文虚中因出使金国而被软禁,后因谋划南归而被杀。②摧颓:蹉跎失时。③抱朴:恪守质朴。④胁肩:谄媚讨好的样子。

8.诗歌首联有“伤心”一语,“伤心”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诗歌的第二、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 , ”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3)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变者”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应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刻碑名手 聂鑫森

送别打油诗篇七
《趣味诗歌欣赏》

送别打油诗篇八
《最经典的趣味语文题》

趣味语文题(答案来了):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二、 成语不离“舌”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三、 数字俗语: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焦若愚( 大智若愚)五、 成语填空:(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微(乎)(其)微六、 宝塔诗如何读?开山满桃山杏山好景山来山客看山里山僧山客山山中山路转山崖(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七、 怪体诗如何读?龙虎虎望山山山湖湖湖湖湖海海海海会仙仙仙仙仙仙仙仙万国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掉川川川川(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万国九州掉四川.)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4、四面湖山归眼

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十、 数字猜成语: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花丛觅诗1、采_______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___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杜牧《清明》)7、沾衣欲湿_______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_______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9、有情_______含春泪,无力_______卧春枝 (秦观《春日》)10、人面不知何处处,_______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11、惟有_______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轻肥》)1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_______逐水流。 (杜甫《漫兴》)13、________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14、竹外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_____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16、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_____ (王淇《春暮游小园》)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_____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18、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___。 (李白《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填数字 学古诗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1. 劝君更尽(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月花。(杜牧《山行》)3. 谁言寸草心,报得( )春晖。(孟郊

《游子吟》)4. 白发( )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5. 桃花潭水深(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6. 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7. 死去元知( )事空,但悲不见( )州同。(陆游《示儿》)8. ( )州生气恃风雷,( )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杂诗》)9. ( )月卖新丝,( )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10. ( )水护田将绿绕,( )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1.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指黑〔白居易《卖炭翁》〕1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花残。(李商隐《无题》)13. 离离原上草,( )岁( )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14. 烽火连( )月,家书抵( )金。(杜甫《春望》)15. ( )男邺城戍,( )男附书至,( )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16. 黄沙( )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17. 欲穷( )里目,更上( )层楼。(王之焕《登鹤雀楼》)18. 春种( )粒粟,秋收( )颗子。( )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19. 北斗( )星高,哥舒夜带刀。(无名氏《哥舒歌》)20. 忽如( )夜春风来,( )树( )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1. (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2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 )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3. 飞流直下( )尺,疑是银河落( )天。(李白《望庐山瀑布》)24. ( )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2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6. 沉舟侧畔( )帆过,病树前头( )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7. 潮平( )岸阔,风正( )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8. (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 )月初( )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29. ( )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 )秋雪,门泊东吴( )里船。(杜甫《绝句》)30. 碧玉妆成( )树高,( )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花丛觅诗答案:1、菊;2、荷花;3、菊花;4、杏花;5、梨花;6、杏花;7、杏花;8、桃花;9、芍药、蔷薇;10、桃花;11、牡丹;12、桃花

;13、梨花;14、桃花;15、红杏;16、海棠;17、葵花;18、梅花;“填数字 学古诗”答案:1. 一2. 二3. 三4. 三千5. 千6. 四百八十7. 万、九8. 九、万9. 二、五10. 一、两11. 十12. 百13. 一、一14. 三、万15. 三、一、二16. 百17. 千、一18. 一、万19. 七20. 一、千、万21. 两、万22. 八23. 三千、九24. 两、一25. 三26. 千、万27. 两、一28. 一、九、三29. 两、一、千、万30. 一、万、二趣味语文30篇(一)(1)“东道国”的由来“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2)“马虎”的来历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3)“枇杷并非此琵琶”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

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鼓尽飞花。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á,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属于同音误写而造成别字。写别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别字既然是将甲字误写成乙字,就有引起误解的可能。试想,如果仆人买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来,岂不闹出更大的笑话。汉字是表意文字。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声字。“枇”和“杷”有相同的声旁“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枇杷”指一种果树或这种树上结的果实。“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琵琶”是一种乐器,能弹奏出悦耳的音响。熟悉汉字的结构,养成分析汉字的习惯,有助于消灭同音别字。(4)错评咏花诗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

送别打油诗篇九
《高2013级9月语文月考试题》

雁江一中高2016届第五学期9月月考试题

语文

第I卷 阅读题

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曰“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继承屈原这一手法,不断将离愁别绪的文化因子,添加到“南浦”之上,以致使“南浦”这一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李贺《黄头郎》诗曰:“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清人王琦注曰:“南浦,送别之地。”叶葱奇也注曰:“古人送别之地多称南浦。”

(节选自2015《古典文学常识》第1期)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长亭”和“南浦”意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水 平低下。 B.邮、亭、驿功能有别,邮负责传递文书,亭主司奸盗,驿则兼有传递朝廷文书和保 障官员出行之责。

C.汉制规定,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亭相距要近,实际上汉朝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密集的交通设置,但文人在作品中对此多有夸大。

D.《说郛》中记载了一首宋代人写的打油诗,提及宋代在中原地区也设置了长亭短驿的 事实,说明这种交通体制确实长期存在。

2.下列关于“南浦”这一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与河流有关的“浦”或“南浦”等意象,这与南方交通多走水路、多用舟船有关。

B.屈原的《九歌》和《离骚》中有关“浦”的诗句赋于“浦”以文学的内涵,而《说 文解字》和《风土记》则赋予它以地理的意义。

C.“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已经成为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

D.“南浦”从一个地理名称升华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赋予它以离情别绪的文化因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朝梁江淹《别赋》中的文句,引发了人们对“长亭”和“南浦”等意象的文化联想, 生发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使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对于“浦”,《说文解字》解释说:“浦,水滨也。”《风土记》说:“大水小口别通为浦。”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理所当然成为舟船停泊之所。“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

与“别”相关的情愫。

B.诗人们在南方写的送别诗多选取“南浦”一类的意象,在北方写的送别诗则多选取“长亭”“短亭”等意象。

C.文中多处选取屈原的诗句,来论证“南浦”的文学内涵,缘于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 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唐代李贺的《黄头郎》中的诗句“南浦芙蓉影”中的“南浦”意象已经定位为送别 之地,后人对这种理解也多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

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4分)

译文 ▲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4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8.词的上阕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6分)

9.词的下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 。 (2)《荆轲刺秦王》(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 ▲ , ▲ ”写水。 (4)曹操在《短歌行》中直接引用《诗经》中的“ ▲ , ▲ ”诗句,以此表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对人才的渴求。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侧面描写的手法烘托朋友洞箫声优美的诗句是: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2分)

寒 色 龙应台

①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②这位读者问:“家,是什么?”

③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能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暂时落脚的地方。

⑨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⑩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⑪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⑫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热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⑬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⑭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⑮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有删改) 注 这两句选自李煜的《望江南》。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两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C.文章第⑤段与第⑫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意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2).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6分) 答:

(3).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呢?

④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⑤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热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都被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⑥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⑦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由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

⑧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的记忆终生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

答: 答:

▲ ▲

第II卷 表达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最后一段发人深省,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6分) 16.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本报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王观)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宣布,依法注销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经执法检查确认,易士公司存在大量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伪造、变造支付业务、财务报表和资料,以及超范围违规发行网络支付产品等严重违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人民银行依法注销该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此为全国首例支付业务许可证注销事件。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语言可以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变化,变得含义丰富、褒贬兼备,极富生命力。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6分)

(1)“哎,这孩子真是太任性了,稍微说他几句,就赌气采在房间,不吃晚饭。"一位妈妈向邻居..倒着苦水。

(2)据媒体报道,西安一企业家出资购买材料,建设别墅,然后再免费送给村民居住。大家都笑着说他很任性。 ..

(3)对于放假时间的安排,大家通过比较,发现七年却无一年相同,毫无规律可循,难道一定要这么任性吗? ..(1)含义 (2)含义 (3)含义

▲ ▲ ▲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小张被提拔为部门领导三个月以来,凡事 ,消瘦了不少。 ②面对肆虐的大火,消防队长 ,冲进火中去营救被困的人们。 ③作为班长,你应该 ,不能在这么点小事上也犯错误。

A.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B.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C.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D.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尼泊尔4月25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导致大约5000余人死亡,目前死亡人数仍在上升。 B.这部名为《夕拾》的纪录片,福田中学女生谭诗阳是导演。谈及拍摄这位拾荒老人的初衷,谭诗阳说,因为这位老人就在学校附近。

C.这次实施的特赦既非专制君主从心所欲的个人意志,亦非基于选票考量和利益交换的政治算计,而是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律程序,经过充分讨论,由立法机关讨论通过,并由国家元首发布的具有法律性质的决定。

D.如果你在打鸡蛋的时候加入两样宝,才可以轻松炒好鸡蛋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 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① 但这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

②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③ 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 ④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5.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3分)

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红尘滚滚,茫茫人海。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有人赞成前者,有人赞成后者,有人觉得二者都好。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送别打油诗篇十
《2015呼伦贝尔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呼伦贝尔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呼伦贝尔市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运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对于“浦”,《说文解字》解释说:“浦,水滨

也。”《风土记》说:“大水小口别通为浦。”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理所当然成为舟船停泊之所。“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曰“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继屈原这一手法,不断将离愁别绪的文化因子,添加到“南浦”之上,以致使“南浦”这一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李贺《黄头郎》诗曰:“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清人王琦注曰:“南浦,送别之地。”叶葱奇也注曰:“古人送别之地多称南浦。”

(节选自2015《古典文学常识》第1期)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长亭”和“南浦”意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水

平低下。

B.邮、亭、驿功能有别,邮负责传递文书,亭主司奸盗,驿则兼有传递朝廷文书和保 障官员出行之责。

C.汉制规定,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亭相距要近,实际上汉朝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密 集的交通设置,但文人在作品中对此多有夸大。

D.《说郛》中记载了一首宋代人写的打油诗,提及宋代在中原地区也设置了长亭短驿的

事实,说明这种交通体制确实长期存在。

2.下列关于“南浦”这一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与河流有关的“浦”或“南浦”等意象,这与南方

交通多走水路、多用舟船有关。

B.屈原的《九歌》和《离骚》中有关“浦”的诗句赋于“浦”以文学的内涵,而《说 文解字》和《风土记》则赋予它以地理的意义。

C.“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已经成为

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

D.“南浦”从一个地理名称升华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关键性作

用,赋予它以离情别绪的文化因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梁江淹《别赋》中的文句,引发了人们对“长亭”和“南浦”等意象的文化联想,

生发了与“别”相关的情愫。

B.诗人们在南方写的送别诗多选取“南浦”一类的意象,在北方写的送别诗则多选取 “长亭”“短亭”等意象。

C.文中多处选取屈原的诗句,来论证“南浦”的文学内涵,缘于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 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唐代李贺的《黄头郎》中的诗句“南浦芙蓉影”中的“南浦”意象已经定位为送别 之地,后人对这种理解也多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韩琦上其文,召试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英宗之丧,论宗室不当嫁娶,与时相忤,通判峡州,知池州,复还太常礼院,历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间,更制变令,士大夫多违己以求合,雍独静默自守。改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凡在邸七年,用久次,以转运使秩留。宣仁后知其贤,及临政,擢为起居郎,进中书舍人。

邓润甫除翰林承旨,雍当制。制未出,言事者五人交章攻之,换为侍读学士。雍言:“二职皆天下精选,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以为奸邪,不当在经幄。今中外咸谓朝廷姑以是塞言者,如此则邪正何由可辨,善恶何由可明?若每事必待言,是赏罚之柄,不得已而行,非所以示信天下之道。”润甫仍为承旨。周穜乞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雍言:“安石持国政,不能上副属任,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今穜以小臣辄肆横议,愿正其罪。”从之。

使契丹还,徙右谏议大夫,言:“朝廷重内轻外,选用牧伯,罕辍从班,以伐阅轻浅者充员,不复为来日虑。愿自今稍积资望,以渐试之。”吴中大饥,方议振恤,以民习欺诞,敕本部料检,家至户到。雍言:“此令一布,吏专料民而不救灾,民皆死于饥。今富有四海,奈何谨圭撮之滥,而轻比屋之死乎?”哲宗悟,追止之。侍御史贾易沽激自喜,中丞赵彦若懦不自立,雍并论之,遂罢易,左转彦若,以雍为中丞。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不许。

刑部谳囚,宰执论杀之,有司以为可生,不奉诏,得罪。雍言:“是固可罪,然究其用心,在于广好生之德耳,若遽以为罪,臣恐邻于嗜杀。今使有司欲杀而朝廷生之,犹恐仁恩德意不白于天下,而况反是者哉!”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元符元年,提举崇福宫,归,未至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 第一百一》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转运使秩留 秩:官阶。

B. 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 薄:轻微。

C.以伐阅轻浅者充员, 伐:惩罚。

D.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嘉:赞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B.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C.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D.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雍任人唯贤。在兖州推官的任上,曾上表推荐韩琦,韩琦官至试秘阁校理;在邓润 甫的任免上,他力排众议,使邓润甫得以担任翰林承旨一职。

B.郑雍凡事从大局出发。认为朝廷用人“重内轻外”,不利于国家长远利益,应该逐渐积

累资质和威望;在救灾和清查户籍的问题上,主张把救灾放在首位。

C.郑雍忠直守正。在国家法令多有变更的情况下,他不违心地去迎合,静默自守;他坚 决反对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弹劾侍御史贾易和中丞赵彦若。

D.郑雍为政有好生之德。在审理囚犯的时候,刑部与下属官吏产生分歧,刑部判定囚犯 死罪。郑雍支持下属官吏,主张要弘扬好生之德,最后囚犯得以活下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

(2)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在金日作三首(其一)① 宇文虚中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②空抱朴③,胁肩④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安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注】①金国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宇文虚中因出使金国而被软禁,后因谋划南归而被杀。②摧颓:蹉跎失时。③抱朴:恪守质朴。④胁肩:谄媚讨好的样子。

8.诗歌首联有“伤心”一语,“伤心”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诗歌的第二、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 , ”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3)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变者”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应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刻碑名手 聂鑫森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他长得高大魁梧,浓眉大眼,但面白无须。两只手掌伸开来,小蒲扇一样;指骨节很突出,只要轻轻一握,便咔吧吧一阵脆响,让人觉得那手非常有力气。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一生中刻过多少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那时他才三十来岁,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他后来听说,在望江楼原址,竖起一座巨大的工农兵“造反有理”群雕像。又过了些年,雕塑拆了,改建成了一个大花坛。现在恐怕是拆了花坛,再在原地重建了望江楼。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送别打油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打油诗 打油诗在线生成器 经典打油诗
  • 1、新婚打油诗(2016-01-03)
  • 2、鸡腿打油诗(2016-01-14)
  • 3、鸳鸯打油诗(2016-01-16)
  • 4、迎新年打油诗(2016-01-16)
  • 5、无聊打油诗(2016-01-18)
  • 6、情感打油诗(2016-01-18)
  • 7、告别打油诗(2016-01-28)
  • 8、肚子饿打油诗(2016-01-29)
  • 9、打油诗激动(2016-02-04)
  • 10、寂寞打油诗(2016-02-08)
  • 11、午睡打油诗(2016-02-13)
  • 12、怎么写打油诗(2016-02-26)
  • 13、分手打油诗(2016-02-29)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别打油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别打油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310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