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送朋友诗词

送朋友诗词

2016-01-16 11:57: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朋友诗词篇一《相识匆匆--送给朋友的小诗》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送朋友诗词》,希望能帮助到你。

送朋友诗词篇一
《相识匆匆--送给朋友的小诗》

相识匆匆 郭焱 人生聚散两匆匆,缘来缘去缘何从? 五湖四海齐相聚,三年二载磨合中。 初来不识生人面,不打招呼不相迎!年复年来日复日,一切尽在不言中分离之后有时日,恰逢考试又相逢 见面拥抱甚激动,泪流满面笑语迎; 一时语多收不住,时过需回梦乡中。 待到下次再见时,一切言语在其中! 。 ;

2013.4.21

送朋友诗词篇二
《送给喜欢诗词的朋友—《思魔的诗》思魔浪子 著》

【好的诗词书推荐】送给喜欢诗词的朋友 新浪原创读书—《思魔的诗》

书名:《思魔的诗》

作者:思魔浪子 著

此诗集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基本上都是基于“三上”创作灵感。(注:“三上”即路上、桥上、晚上)

乡*情篇 爱*情篇 随*想篇 励*志篇

送朋友诗词篇三
《蒲伋:当我把诗送给朋友》

蒲伋:当我把诗送给朋友

蒲伋

当我把诗送给朋友,我的内心是惭愧的,因为除了诗,我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送给他。如果他能够成为朋友,我想这是我的荣幸,因为我的世界里没有值得炫耀的财富。或许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深深留下我的烙印的就是这些诗,因为它们源自于我,并附着我的生命。

时至今日我仍旧不知道维系朋友之情的到底是什么,或许本没有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最好的解释。但是“聚以群”之后终究要做一些什么?比如古代人聚义之后一定是“揭竿而起”,左手持刀,袒着右臂,“做一番大事业”,而后“苟富贵勿相忘。”

其实“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现在能够做到“淡如水”的朋友太少,我们甚至“不惜”天天酒肉,都无法真正成为朋友,更可况“淡如水”。其实,我把诗送给朋友,就是“淡如水”的表现,或许“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更在乎的是“淡”而不是“水”。因为我能够给予的只有诗,我想这些是可以分享的。

当我把诗送给朋友,他的表情是惊讶的,因为我从未给他们提及过我的诗。我知道我的诗不是描写友谊的,因为我不善于编写;当然我也不愿听到他们的赞美之声,因为我不需要朋友的称赞,只是让他们知道这么多年我的坚持有了一个结果。至于这个结果是好与坏,与他们没有关系,当他们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会知道,懂得坚持的人,懂得珍惜,包括友谊。

当我把诗送给朋友,他是快乐的,因为他的朋友里面多了一个诗人,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对于诗本身,或许他们不会太看重,毕竟现在读诗的人太少,喜欢读诗的人更少。当然我也不会强求他们一定阅读,我想这些诗他们会保留的,至少比一场酒肉的筵席保持的会更久一些。而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向他们炫耀,这一点他们都知道。当我把诗送给朋友,是因为我觉得它是我的真正的财富,而财富需要分享,这或许就是真的“苟富贵勿相忘。”

送朋友诗词篇四
《写给朋友的诗》

写给朋友的诗

朋友,就是在人生的某一段旅途上,陪你走在一起的人。

也许,在遇到岔路时,彼此会分道扬镳,但曾经的相依相伴已经足够。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的陪伴,正如渴望温暖的亲情、幸福的爱情一样。

缺少朋友的天,不蓝;不见朋友的日子,心烦;

送朋友诗词篇五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

一、 古代送别诗的发展概况: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分离就是脱离原来生活着的朋友共同体,有人要离开共同体去别的地方,这必然意味着分离,所以送别的行动不可能不是在伤心、感情特别激动的时刻。《诗经》、《楚辞》可以看做是送别诗的原型。《诗经》里包括很多有关送别的作品。如《燕燕》、《二子乘舟》、《皇者华》等,以送别为主题的作品不是很多,但已经出现了亲人之间的送别、官场送别、因战争的分别等,后世送别的基本情况都出现了。跟《诗经》同样,最早的个人创作的作品 《楚辞》里也有送别的色彩。比如《九歌.河伯》:“交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描写送别时的感情和情景。

俗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亦是如此,有欢聚就有别离,正如苏东坡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聚散离合,是人生中不可避免而却又无可奈何之事。特别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由于交通十分不发达,山川阻隔,道路坎坷,因此一旦别离之后,何时再见就成了一件不可预料之事。也许是一年半载,也许是十年二十年,甚或是此别即诀别,终无再聚之机会,此即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之谓。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送别就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千古话题。从被王士祯称为“万古送别诗之祖”的《诗经·邶风·燕燕》,到被誉为“千秋绝调”的江淹之《别赋》;从屈原《九歌·河伯》中的“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别诗歌一直是古代文学这座缤纷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后,到了晚唐五代时期,伴随着“诗余”——词的兴起,抒写离愁别恨的送别主题迅奄融入这种新兴文体并得到狂飙式发展,特别是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宋代,一大批优秀的送别词作层出不穷,成为宋词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在《雨霖铃》中也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诗经》到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送别诗以它独特的魅力打动了无说的者的心,成为古典诗歌园中的一朵奇葩。

送别诗的内容一般以描写景物,来表达离愁别绪,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或用以抒发友情,或者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

二、送别诗词产生的原因:

其一:“爱别离,怨憎会”,这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重团聚,轻别离,也就成为是中华民族的人伦中的一个传统心理;只要看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重阳,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核心是亲人的团聚。 其二:古代由于山长水阔,交通和通讯不便,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因而人们看重离别。

其三: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造成人们生活的不安定,“忧患意识”时常笼罩着文人们的心灵。难免产生一种“风尘何处期”的悲观意绪;

其四:隋唐以后,受科举制度的引诱,士人为得一官半职,常常宦游不归,终年行无定所,所以常常有“浮云”、“流水”之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缠绵的离情化成一首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词。

三、唐代送别诗的基本类型:

其一、用以抒发离愁别绪的送别。如王昌龄的《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前两句实笔绘景,渲染清明光洁,幽静深远的环境气氛。皓月当空,银辉四射,秋深气爽,林木葱茏,清江荡漾,波光粼粼,呈现在诗人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明净而静谧,清幽而空明的境界。朋友窦七所乘的小船就在这时离去了,诗人一往深情地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离情别绪全在这深情一“望”当中展露无遗。后两句虚笔联想,抒发难分难舍,相依相伴的深挚情怀。说友人的轻舟必须尽早出发,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够理解我们留下不走,万里相照。朋友走了,却留下了一轮相思明月;秋天凉了,却温暖了一颗赤诚之心。全诗字里行间充溢着缕缕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其二、用以劝勉、安慰的送别。如高适 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送别诗。前两句写严酷的冬景。黄云千里,大雪纷飞,雁声凄楚,北风呼啸的景象,烘托出董大所处环境之恶劣,也写出日暮天寒,游子何之的惆怅。后两句以劝慰的语气,勉励他不要因为环境艰苦,旅途寂寞而悲愁,而要看到四海之内有知音。表明了作者与董大友情之真挚。再如 王昌龄《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这是诗人贬赴龙标途中,在辰阳送朋友去沅陵之作。吴十九也是一个被贬谪的官吏,二人同病相怜。辰阳位于沅江之滨,就在沅江渡口,他们相会而随即又分别,但诗人送别而不言伤离,反而安慰吴十九说:远谪异地,唯有等候皇帝赦兔;待到明春,就一定能重返京城。还有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存?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殿前军。座中醉宾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首联点出离席,反问有力除感叹外,还有安慰意,把别离悲伤抛开,以宽慰语作基点。

其三、用以明志的送别。代表作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是诗人贬官江宁期间,送别友人辛渐回洛阳时所写的。前两句绘景点题。寒雨连江,夜色苍茫,楚山独立,境界凄迷而开阔。凄迷,烘托出离别的深情;开阔,显现作者豁达的胸襟。后两句抒情言志,嘱托朋友,语重心长;回答亲友,肝胆相照。两句的意思是,你回到洛阳以后,一定要见见我们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问到我待罪之身的情况,那就请你告诉他们,我还是我,冰心玉洁,志趣不改,品节不移。话语之间有志行高洁的傲岸不屈,有君子相交的坦荡无私。一个“冰心玉壶”的比喻写尽了深挚不渝的友谊,写绝了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其四、用以抒发友情的送别。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总之,在漫漫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有很多的悲欢离合,离别之情,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长短”。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正如并非所有的聚会都令人欢欣一样,并非一切离别都让人伤怀。有一些诗人对离别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其清新乐观的精神境界会让人耳目一新,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送别诗。

四、宋代送别词的类型

送别,首先我们要了解送别的主体。一般来说,送别主体双方有以下几类:亲人、朋友、恋人,因此根据送别对象的不同,宋代送别词可大致分为亲情别、友情别、爱情别三类。

其一、亲情别:

宋代送别词里描写亲情的词比较少,阅相关资料后,发现仅有一首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兄弟送别,姑且将之归入此类。

绿树听鹈鴂,更娘臧、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贺新郎》是作者送别族辛弟茂嘉的,茂嘉也是志在抗金而重视

忠义气节的人,当时他因事贬官桂林,在此情况下兄弟分手,其心情之苦闷沉痛非同一般。整首词最突出的就是大量用典,尽集古人许多离别故事,却不显队砌板滞,上阕起首连写鹈鴂、鹧鸪、杜鹃三鸟啼鸣,皆是哀哀切切,令人断肠,借鸟鸣烘托离别之情,把离愁别绪渲染的淋漓尽致。然后用王昭君、陈皇后、庄姜之别离故事三个典故,下阕继续用苏武、李陵、荆轲一连串送别典故,借前人离别之事极力渲染自身离别之苦。整首词感情复杂,既有兄弟相别的痛苦,又有壮志未酬的愤恨,更有对朝廷忠奸不辨、妥协投降的满腹牢骚,基调慷慨悲壮,感情浓烈。

其二、友情送别:

宋词中此类作品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的词人都写过友情送别的词,佳作纷呈。苏轼对朋友之间的情谊尤为重视。比如他的《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莹莹,秋雨晴时泪不晴。

陈襄,是苏轼的同僚好友,情深意笃。二人政见相同,遭遇亦相似,都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朝外任。当时陈襄调任南都,苏轼追送至临平,在船上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上阕以“乱山横”的别后景色来表达自己别离时的萧瑟心情,好友走了,本来繁华的杭州城却因此别离而成了一座空城,“不见居人只见城”;又将“临平山上塔”这个无情之物注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化无情为有情,有情之人和无情之物一起“迎客西来送客行”,离别之情顿显深挚缠绵。下阕写送别归来后孤单寂寞的感受,晚风轻拂,寒夜难眠,残灯斜照,秋雨绵绵,“秋雨晴时泪不晴”,就算是雨停了,可词人思念朋友的泪水也不会停的,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可见一斑。

这类直接抒写离愁别绪表达朋友间真挚情谊的送别词,在北宋是很普遍的。如晏殊的“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同是苏轼送别陈襄的“今日谩留君,明朝愁杀人”(《菩萨蛮》),苏轼送别诗僧参寥的“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八声甘州·送参寥子》),苏轼送别秦观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虞美人》),陈与义的“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过衡州”(《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等,朋友间的深情厚意在送别时的离愁恨意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伴随着时局的突变,宋词的发展也开始出现曲折渐变,“国家不幸诗家幸”。“靖康之变”的悲剧造成了词坛的一片悲歌,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事实宋室南渡之后,友情送别词的情感方向也发生了转变。这时期的送别词由北宋词人的直接抒发离愁别绪渐变为在送别中寄予胸怀抱负,将友情和国事紧密联系起来,在词中流露出对外敌入侵和朝廷苟安的痛恨、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以及家国之思,并向朋友瞩以功业的期许和勉励;在妨上则摆脱北宋时哀婉缠绵的婉约词风,表现出激昂悲壮的豪放词风。这类友情送别词首推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帮衡侍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肃。更南

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这是一首特殊的送别词,是时年76岁的张元干送给爱国志士胡铨的。胡铨字帮衡,他一腔忠肝义胆,力主抗金,绍兴八年因反对议和而被贬至福州,后又遭秦桧迫害,被贬至广东新州。胡铨离开福州前夕,张元干写了这首《贺新郎》为胡铨送行,对他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表示支持和鼓励。此词慷慨激愤,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上阕述时事,词人魂牵梦绕着神州的巨变,故都的沦陷和生民的涂炭,他严词质问这场悲剧的根源:是谁造成国家砥柱倾折,使敌人猖狂横行,民众罹难?词句间充满了对金兵入侵的仇恨和对南宋朝廷投降派的愤怒,沉痛悲凉。下阕叙别情,在对胡铨无辜遭受迫害表示深切同情外,更是鼓励胡铨要像自古志士仁人一样不以个人恩怨和一时得失为念,且“举大白,听金缕”,高歌痛饮,昂首起程。张元干后来因此词被秦桧抄家,逮捕入狱,削籍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他义无反顾,并不后悔

 继张元干之后,南宋许多词人都把家仇国恨、家国之思以及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融入词的创作之中,加镪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这种时代感和现实感在友情送别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辛弃疾的“一煸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都曙晔望收复北方失地,对朋友瞩以功业相期许。陈亮的“胡运何须有,赫日自当中”(《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则满怀信心的预言金人的命运必定会一天天衰落下去,而我宋朝中兴大业则必像灿烂的红日照耀朗朗乾坤,洋溢着打败敌人的必胜信心和镪烈的民族自豪感。至宋亡时,文天祥的《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在家国亡破的血泪迸流之中,还不忘“睨柱吞嬴,回旗走懿”的悲情壮烈榜样,表现出作者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创造出宋代友情送别词前所未有的境界。

其三、爱情别:

宋词中描写男女恋情的艳词可以说在宋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北宋,晏殊、欧阳修、柳永等词人以及后来的晏几道、秦观、周帮彦都写有大量描写男女爱情的艳词。而在宋代的送别词中,描写男女爱情离愁别绪的亦不在少数。宋初夏竦的《鹧鸪天》是比较有名的一首: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从词中可以看出,离别双方应该是夫妻关系,是妻子为她的丈夫送行。上阕写丈夫离别前的情形。离别前一天,就整日没有心绪去描眉画黛梳妆打扮;临行时,又“愁见理征衣”;到了为丈夫饯行时,却镪忍住泪水在眼里打转,不让它流出来,只因为“恐伤郎意”。下阕极言离别的痛苦。

送朋友诗词篇六
《关于送别的古诗》

送朋友诗词篇七
《青少年最喜欢的现代诗歌经典_《送远行的朋友》》

作者:林深雀吟

让思想停在一个高度

把幻想踩在脚下

向天空洒一把泪水

落下的是晶莹的希望

让祝福留在心底

把友情装进行囊

向朋友道一声“珍重”

留下了离别的忧伤

把往事放入酒中

和着思念珍藏

待来年相聚时

再共举杯品尝

我有朋友在远方

好似天边的星光

沉默时暗淡

暴发时闪亮

送朋友诗词篇八
《友情古诗》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 王涯《春游曲》.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知音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9.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11.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杜少府:作者的一位朋友。少府是对县尉的称呼。之任:赴任。蜀川:今四川崇庆县。

②城阙:城郭宫阙。阙是宫门前两边的望楼。三秦:项羽曾分秦地为三,这里泛指秦地(今陕西关中一带)。辅:京城附近地区。这里是说长安以三秦为辅。 ③五津: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是杜少府赴任去的地方。

④宦游:在外做官。

⑤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存:有。

⑥天涯:天边,指相距遥远。若:如同,好像。比邻:近邻。

⑦无为:不要。歧路:岔路。这两句是说,不要像儿女那样,在分别时哭泣。

[解说]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送朋友到远处做官时写的。诗的前四句概括了两地相距之远,抒发了两人离别时的共同感慨。后四句说明了两人友情的深重,并且相互勉励,不要为分别而过分感伤。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①淮(huái):淮河。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秦:今陕西境内。 〔解说〕

潇湘在南,秦在西,诗人与朋友从此分别,谁知何时再能相会?暮春的杨花,更增添了诗人的愁思。

作者简介: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人。光启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幼即能诗,名盛唐末。有《云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作者简介:王昌龄(689-约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

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世因称为高常侍。二十岁左右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开元十八年左右,北游燕赵,且于燕地从军。开元二十三年曾赴长安应试不中。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登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三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起,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被召还长安,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

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高适此诗虽为乐府旧题,却通过对浴血沙场的勇士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开篇四句写跨马从戎,次八句写战阵的壮阔,后八句写安边定远的壮志,人物的生动形象与精神状态跃然纸上。特别是结尾处以“古人昧此道”表现出对皓首穷一经的腐儒的嘲笑,一语道破唐代文人由边功求进取的崭新的时代风气。而这显然正是高适本人的心声,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可以看作高适本人人生理想的写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郑伯殷)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送朋友诗词篇九
《送别诗 体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

送别诗 体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 乡 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咏 物 诗

咏 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边塞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送朋友诗词篇十
《人教版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四十岁时曾赴京城长安考进士,结果没考上,便回到家乡襄阳,隐居在鹿门山。他的性格孤傲,终身为做官,以作诗自得其乐。孟浩然漫游过东南各地,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在当时很有名气,连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都很推崇他的山水田园诗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写的是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苏诗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在秋来临之季,没有像封建文人在促景伤情,而是歌颂大自然的秋色之美,有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

此诗不仅仅是写景物,而是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给读者启迪和鼓舞。也表现诗人自己的目标和志向!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二年级下册】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成名的作品,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赏的诗。诗人热情地歌颂了原上草无穷的生命力,其色青翠,其气芳香,结句点明题旨,并给它赋以感情,令人百读不厌。这虽是诗人少年时代的创作,但仍然不愧为唐诗的名篇之一。颔联的形象中寓于哲理,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而且成为今天广泛引用的格言。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诗人杨万里旅经新市(今湖南攸县东北),宿徐记客店,虽旅途劳顿,却不忘捕捉自然的神韵,感受那春夏之交的村野乡趣,童心萌发,心旷神怡,写下了《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上文所录的是其中之一。

此诗绘景写人,堪称佳作。描绘乡村图画,关键是要找出乡野间那些富有特色的景物。疏疏的篱笆,幽深的小径,树头未成荫的绿叶,诗人信手拈来,巧妙自然地结构在一起。层次疏密相间,深浅有致;色彩浓淡适宜,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这一天,风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欣赏外界的景物。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 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挑”字用得极为准确。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个是李白开元十三年作,并说:"是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当涂时作","更无寓意"。郁贤皓《李白选集》云:"全诗朝气蓬勃,当是开元十三年(725)初次过天门山时所作"。这首诗描写天门山附近一段的长江景色,展现出一幅壮丽的江山图画。俞碧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赋天门山,宛然楚江风景,能手固无浅语也"。"大江自岷山来,东趋荆楚,至天门稍折而北,山势中分,江流益纵,遥见一白帆痕,远在夕阳明处。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苏轼36岁。熙宁四年时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这时候正在杭州担任通判。

这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绝世的天才,宦游物华天宝的杭州,为名山胜水所陶醉,挥笔写下了许多描绘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四年级下册】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送朋友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送朋友的诗词 送给朋友的诗词 送别朋友的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朋友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朋友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425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