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

2016-02-20 09:09: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篇一《李清照·《忆秦娥》词意赏析》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供大家学习参考。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篇一
《李清照·《忆秦娥》词意赏析》

李清照·《忆秦娥》词意赏析

《忆秦娥》词作于金兵入据中原,作者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之时。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作者登楼眺望,远处那蜿蜒起伏参差错落的群山,近处那辽阔坦平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栖鸦归后,暮天闻角。”乌鸦叫声凄厉,飞回巢里栖息,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

“断香残酒情怀恶”,作者在悲凉景色的渲染下,直抒“情怀”。阁上香燃尽,酒已残,回首往事尽杳然。景凄人悲,作者倍感“情怀恶”,一个“恶”字,道出了作者难以言喻的心情和不尽苦衷。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阵阵,梧桐叶落,风声、落叶声加深了秋天的衰颓的色彩,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作者国破家亡、背井离乡的伤痛哀愁和悲怆心境。“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全词骤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寂寞”的寂静之中。然此处无声胜有声,充分表达了作者因秋色而寂寞,因寂寞而哀痛的无法排遣的浓愁和孤寂。

此词运用顶针的修辞格和两个“又还”,创造并加浓凄凉的哀郁之气,加强了主题的表达。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篇二
《古诗词鉴赏:《忆秦娥》》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篇三
《诗词鉴赏作业》

从诗词比较的角度,以作品列举的方式,论证宋词三美

【摘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有“文心”,诗有“诗心”,词亦有“词心”。词作者用“词心”作词,我们用“读者的心”读词,二心交感互通,就会发现词中之美。

【关键词】阴柔美 节奏美 意境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抒情诗体,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朵永放异彩的奇葩。它要求节奏,平仄和韵律;它讲究宫调,合乐可歌,因而与音乐密不可分;它局势参差不齐,可长可短,较之齐言的近体诗更为灵活多变;它有千差万别的词调,或高亢激越,或低沉悲凉,或缠绵婉转,更适于抒发繁复庞杂的思想感情。 词有三美,一曰阴柔美,二曰节奏美,三曰意境美。

一 阴柔美

阴柔美或者称为婉约美,是词的一大特点。从词的发展来看,词长期以来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让歌妓唱来侑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离合悲愁的圈子,其语言风格,也因此难脱离柔美纤巧的樊篱。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清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姚鼐在《复鲁洁非书》中,曾用一个比喻对古典诗文的阴柔美的审美特征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初升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人寥廓” 优柔之美,给人以情思意境的亲切感,使人感动。动给人以活跃强烈的激情感受,强化动作技巧的情绪感染力;静则稳定、深沉、含蓄,凝聚着浓情、沉思与深意,深化动作的内涵,给人以启迪。

如秦观的《浣溪沙》: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一女子无言独上小楼,四周一片寂静,阵阵清寒袭人,这幽冷的不如人意的天气无不透露出女子那百无聊赖的心情,室内画屏上的流水笼罩着淡烟,给人凄迷朦胧之感,有恰似她此时的心理状态。帘外,花随风飘扬,悠悠“忽忽”,其飘荡不定如女子变幻的迷梦,细雨蒙蒙,一片迷离,女子的闲愁也是如此的无边无际。“漠漠清寒”、花屏、飞花雨丝等景物无一不是女子心境的写照,它们传出的情思仿佛又给景物凭填了一份愁怨。这种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使词具有了一种幽深柔美的境界。

又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深院、柳烟、帘幕一重有一重地关闭着孤独的少妇,而她的丈夫正在她翘首高楼也难以望及的地方寻觅浪漫的艳遇;下阕拓开,以风雨中的暮春黄昏烘托伤春怀人的情绪,又暗示少妇美好年华被不幸的命运所摧残,而末二句写乱红飞去,不仅本身是撩人情思的景物,也是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弱小者的象征。这样一层层渲染,一步步暗示,十分深刻地表现出女主人公痛苦的内心。

婉约词的意境虽缺乏豪放词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但它的阴柔美同样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它毕竟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柔美的一面,能引发读者丰富的美感联想,并因此活跃和延续了婉约词的生命。

二 节奏美

读词我们总会感觉特别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词的节奏美了。

刘熙载曰:“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词辞通。《左传襄二十九年》杜注云:‘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正义云:其所作文辞,皆准其乐音,令宫商相和,使成歌曲。‘是辞属文,曲属声,明甚。古乐府有曰辞者,有曰曲者;其实辞即曲之辞,曲即辞之曲也。’襄二十九年,正义又云:声随辞变,曲尽更歌。’此可为词曲合一之证。”(见《词曲概》)

虽然词曲并不可混淆,但亦可见词与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起源来看,词是由唐代燕乐发展来的,歌曲的歌词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因此,就词来说,其音律,四声平仄,抑扬顿挫,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

如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叠句“梧桐落”,是词调的需要,也强调了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 又如朱敦儒《柳枝·江南岸》:

其中“柳枝”重复出现六次,这一方面是作为和声,适应音乐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作用,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强化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可见词句就比诗句更接近语言的自然状态,适合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也更有节奏感,也带来了词体音乐美的效果。宋词参差多变的句式句法既是外在音乐性的赋予———依调填词的产物,反过来它也增强了宋词内在音乐美的特性。

宋词与以前的古歌辞及同时代的格律诗相比,无论其外在的音乐美还是其内在的音乐美都得到大大加强。唐代成熟的近体诗虽然比古体诗具有了自觉而有序有律的声律美,但“长于整饬而短于错综”。而宋词则集众制之长,将诗与乐的结合达到一种内外兼备程度,从而使词的音乐美特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 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优秀诗词中的意与境是完整的、有机的统一

体。作者在写“境” 的同时, 往往注入了各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而在抒情时, 则往往又是寄情于物, 借物载情。好的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 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 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享受。

词须有境,此境似画非画,似梦非梦,似音而有文字,似“电影”而无“银幕”。 意境又可以说是神韵,神,是精神之不灭而长存的力量和状态。韵是悠扬飘渺而绵绵不尽的“音声”之魂。它能“绕梁三日”“袅袅不绝”总在耳际心际萦回往复。

如李邴的《汉宫春》

此词上片起三句写江梅的品格、风度。“潇洒”写其自然大方,以竹为友写其坚贞,“横两三枝”写其疏美。次二句写江梅的不幸。“也不爱惜”写“东君”的昏庸,“雪压霜欺”写气候之恶劣。再二句写春燕的薄情。害怕“春寒”,写其胆小;“轻失花期”写其误约。结二句写塞雁的同情。“年年”“归来”,写其结识已久;向寒想寻访,写其情意真挚。

下片换头三句应“潇洒”而来,写江梅就此发问:“玉堂”瓷盆的载插,“怎如清浅小溪”、”茅舍疏离”的自由生长?肯定、否定,态度分明。此二句写其伤感。“故人”,此时抗寒的“塞雁”,写隐居“茅舍:的主人;”冷落新诗“,言赞梅的诗词无人吟诵。再二句写江梅的孤凄。“微云淡月”写春寒之夜的景色;面对“江天”,见其感叹;“分付他谁”,写其无托。结二句写词人空有同情的牢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写江梅孤芳自赏。

全词意境清幽,梅格高雅,物(燕与雁)、屋(玉堂与茅舍)对比,寄意有音。许昂霄谓“圆美流转,何减美成!”

又如蔡伸《柳梢青》

此首为惜春之作。上片写鸟啼花落,下片写露泣人愁。上片起二句写闻。杜鹃声声,唱着换季的歌曲,“又是”一语,写一年一度的痛惜,足见“可怜”。结二句写见。海棠、梨花,不写狼藉之状,更觉惜春之情。故对“满院东风”,暗藏其恨。下片换头二句写感,花人相比,人愁胜似花愁。结三句自比“休文”,“不干风月”,此抑郁之情志,遮遮掩掩,欲盖弥彰。

宋词,讲究有性灵,有神韵,有境界;假如没有这种特色,就不会成为好词——甚至够不上真词。而这种特色,单靠讲解又是不够的。讲解是语言文字,它无法传达“意思”“道理”“评论”“说明”等等以外的精确含义,所以还需要我们自身的领悟和感受。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周汝昌.千秋一寸心.中华书局

[3]郭伯勋.宋词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篇四
《诗歌鉴赏题[学生]》

诗歌鉴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王昌龄《送魏二》三、四两句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这两首诗虽然都是送别诗,但在思想感情上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分)

阙 题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来源:学科网]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生卒年不详,江东人。

1.诗歌首联写山路由白云而止,春色与溪水等长,暗藏一个“ ”字;颔联写落花“时至”,暗示青溪上游 。(2分)

2.浅析诗歌的旨趣。(4分)

1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2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香砌,飘满落花的石阶。②真珠帘,珍珠帘,华美的珠帘。③敧,yǐ,倾斜貌。

(1)这首词的上片描摹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3分)

答:

(2)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寒声碎”“愁肠已断无由醉”中各有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鹊 桥 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来源:学科网]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2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3 ③①②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21.品读这首田园诗的前两句,说说这山村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这些特点的?(3分)

2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3分)

鹧鸪天

(金)元好问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太原秀容(今山西)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在山东),过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③暗澹:这里指香气清淡。

(1)请写出上阕中能反衬作者当时被羁管生活的语句?(2分)

(2)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秋夕清泛

[宋]武 衍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注] ①芙蕖:荷花。②鸥边:指隐居。

1. 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说说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并请赏析“摇荡”一词。(4分)

4 ②③①

【双调】蟾宫曲 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1.曲中的“一个农夫”指的是___________,“一个渔翁”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分)

2.曲的末尾两句“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作者丰富的感情蕴涵在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这首词的下阕,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⑴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2分)

⑵简析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6分)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 ,复作雪来声。

5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篇五
《忆秦娥 咏桐》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篇六
《诗歌鉴赏学案》

古诗词鉴赏

班级(一)古诗词鉴赏题基本类型:一、形象意境类 二、语言特色类 三、表达技巧类 四、思想情感类 五、字词名句类 六、结构层次类 七、比较鉴赏类 主要考察诗文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形象的鉴赏,侧重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

(二)分类阐述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常见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 ⑤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⑦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

景物:故乡明月 思乡念亲情 松风山月 隐逸淡泊情 寒林残月 忧愁苦闷情 中秋圆月 相思思人情 双燕单飞 闺怨思妇情 长亭折柳 友人惜别情

江湖扁舟 羁旅漂泊情 残烛啼鹃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城落花,物是人非 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2、语言的鉴赏: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常用的语言风格:

①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②含蓄隽永:“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③清新雅致: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④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⑤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明白晓畅、笔调婉约、朴实无华、简洁明快

3、表达技巧的鉴赏: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偶、排比、夸张、反问、反复、借代、互文、双关等; ②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衬托、渲染、烘托、用典、设置悬念、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④艺术构思(篇章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点面结合、承上启下、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⑤表达方式:抒情、描写 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虚写、实写。 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4、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 5、动作<细节>描写

4、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忆发怀旧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等。

感情基调或风格:清新 明丽 豪迈 奔放 刚劲 低沉 幽怨 哀伤 凄凉 缠绵 积极 消极 现实 浪漫

(三)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四)考题链接:

1、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1: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五)实战演练 马 诗 (李贺)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

⑴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⑵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⑴本诗前三联描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

⑵请赏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

3、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⑵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并说说其妙处。

4、 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⑴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词人“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⑵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⑵简析此诗的艺术特点。

6、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⑴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篇七
《古代诗歌鉴赏(一)》

古代诗歌鉴赏(一)——写景抒情类和咏物抒怀类

一、写景抒情类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①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①红蓼:生在水边的蓼草,花色浅红成穗。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 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1)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较为复杂的,请根据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郊行

袁 枚

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

杂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从旧处生。

小鸟啼咽催布谷,老牛牵犊学春耕。

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目送迎。

(1)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野草根从旧处生”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揭示的不同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春思

严 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1)这首词的上片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与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咏物抒怀类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九首(其一)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①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 ①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请简析“芳心犹卷怯春寒”中“犹”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2·东莞市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咏 菊

②③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④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⑤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 ①本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为林黛玉所吟。②欹:通“倚”。③沉音:低声吟咏。④秋心:合写即为“愁”字。⑤陶令:陶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⑥平章:评说、议论,亦借指吟咏。

(1)这首诗是怎样写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所吟之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 ①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作者“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1)请分析颔联描写牡丹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牡丹”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结合李商隐的生平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①吴融

②③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 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于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一)答案

1.(1)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

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①动静结合。“纹缬乱”说明波纹荡漾;“双尾”“玉刀”“明”说明鱼是跃出水面之鱼,在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写出了鱼的特征;“白鱼”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与星空倒映在一处的优美境界。(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2.(1)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柳、楼阁等意象,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围:

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2)结尾照应前文:积雪与冰初结呼应;气氛以行人绝迹为铺垫;直见以榆柳萧疏为条件。尾句既增添了画面的亮度,又写出了明月照嵩山积雪的壮观景象,以宏阔之语收束,有画龙点睛之妙。故结尾最奇。

3.(1)比喻。诗人以雪喻白发,借“两鬓雪”的具体形象,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遭遇和

对前途的怅惘。这样既明白浅显,又含有深意,使全诗既有具体形象,又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2)这首诗饱含诗人对岁月如梭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体验。美好年华已逝而功业未就,自己对着镜中如雪的双鬓无望地叹息。这无望,也使诗人由悲哀转为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也才有了“明日对秋风”来倾诉一生的辛酸和无限的苦涩。

4.(1)诗人村行本是“野兴长”,却触景生情,看到“村桥原树”,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因此“忽惆怅”。前后的情感变化,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运用了对比(衬托、映衬)、拟人的手法,通过对“晚籁”、山峰、“斜阳”、落叶、“荞麦花”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香、格调亮丽、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

5.(1)诗人紧扣“春日”二字,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手法,通过嗅觉、听觉与视觉的转换,

将青山、花香、野草、小鸟、老牛等意象组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机盎然的春日画面。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揭示的是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根从旧处生”揭示的是一切复活的事物都是借助了旧的基础。

6.(1)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先以园中花繁蝶乱、春意盎然,暗示思妇因怀人而心烦

意乱、无意游赏的心情。再以碧池澄澈无一物,落花满径来衬托思妇内心的空寂、孤独、失落之感。

(2)共同点:都以衣带宽缓间接表达因思念而形容消瘦。不同点:前者还以“恨游丝短”反衬自己情意之长,表意较后者含蓄委婉;后者直言“终不悔”,表意直接明了。

7.(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

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的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8.(1)“犹”字不仅明写芭蕉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指它将来的充分舒展,同时

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看”遥相呼应。

相关热词搜索:忆秦娥诗歌鉴赏 李清照诗歌鉴赏 忆秦娥李清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忆秦娥李清照诗歌鉴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475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