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

2016-03-04 13:24: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共4篇)浙江桐庐:真实版的《富春山居图》浙江桐庐:真实版的《富春山居图》“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我不是涉水路来,而是沿杭州-桐庐高速盘旋而下,直接“跌”进桐庐这座“画城”中的:远看山水扑面来,近观摊卷画图开,夹道两边掠过一排排松柏,还有数不清的乔木灌木和花草,郁郁葱葱的绿,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

篇一:《浙江桐庐:真实版的《富春山居图》》

浙江桐庐:真实版的《富春山居图》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我不是涉水路来,而是沿杭州-桐庐高速盘旋而下,直接“跌”进桐庐这座“画城”中的:远看山水扑面来,近观摊卷画图开,夹道两边掠过一排排松柏,还有数不清的乔木灌木和花草,郁郁葱葱的绿,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还有团团簇簇的红,掩映着星罗棋布的别墅和现代玻璃幕墙大楼——走新城,访老城。

新浪旅游配图:美丽的富春江 摄影:爱在天空

“画城”被富春江、分水江亮晶晶的两轴分划出几大“版图”,山水乡村田园环绕,成片的油菜花和桃花、梨花、梅花、樱花沿江铺展,让我大饱眼福:还没有遇到过这么美丽、洁净和多彩的县城!

新浪旅游配图:山花艳 摄影:爱在天空

“画城”自古因画名,而我与其说慕画名而来,不如说寻画中人的仙踪而来。元朝大画家黄公望传世画卷《富春山居图》约80%的实景,取于飘逸灵秀的桐庐,千百首流传至今的咏桐庐诗词中,仔细研读拍案叫绝:出现最多的字当中,就有“画”字!随手可以拈来,轻轻吟诵,意境深远,譬如“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山寻”等等。就在几年前,温总理还专门提及从火中抢救出、分藏海峡两岸的此画卷,用“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来表达盼望两画合一、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望。荡气回肠的“画”的故事,其实也是“城”的故事,春歇“画城”短短两天,处处感到小城故事多,史悠境幽,今古合一,醉了富春山水,醒了诗情画心。

新浪旅游配图:乡村美景 摄影:爱在天空

“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似乎一直伴我而行。这位曾被贬官于此的诗人,达观向上的朗朗笑声穿古透今,一气呵成写下十首潇洒桐庐郡,其中第七首“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最令我神往„„在迢迢江山隐隐青山间,一时荡舟波光潋滟中,一时漫步乡村小道上,冷不丁闻桃红柳绿中飘来一片欢声笑语,家家户户仿佛都建起了画中楼阁,时光轮回,恍然若梦。

老范是被贬于此,严子陵却是主动避官归隐,自诩“大有为之君”的光武帝刘秀唤这位老同学“不召之臣”。经富春江小三峡去严子陵钓台,这是《富春山居图》山水景色最美一段,荡舟江上,“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靠近钓台,远望山顶隐约有一“钓翁”独钓富春江。登台上,李白、孟浩然等21位游过、咏过钓台的著名文学家石像群比肩而立,依山面水,仿佛还在放情抒怀,“画石画松无两般,犹嫌瀑布画声滩”,《项处士画水墨钓台》中那一名句犹在耳畔回荡。

新浪旅游配图:严子陵钓鱼台 摄影:止水微澜

严子陵避官,成就他一生清名的刘秀却是来此避难。抚摸红石湾村口那棵历经几百年沧桑的大樟树,似能倾听到它在默默诉说那段历史。摇桨沿桐溪古河道,曲曲弯弯划行,见霞客小岛(据说徐霞客曾云游来此),停船上岸,拐进山中,便可找到光武避难的龙隐洞府了。这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还流传着钱王挑盐、汤显祖写诗的故事。村长告诉我,这个古乡村正在迎来新变化,过两年再来,这里的一片蓝莓和动漫基地将建立起来。 远追黄公望,近觅叶浅予,这位一代画坛宗师不仅留下了《富春山新居图》,还留下《富春江人物画谱》等一系列人物画和漫画,登中医鼻祖桐君结庐的桐君山,就能看见叶浅予临江而立的雕像和纪念馆,远山秀拔,近水澄澈,水是满满的、软软的,放眼两江交汇处,当年老码头的繁华已喧闹不再,悠然几叶扁舟划过,边赏景,边回味浅予老写的“江行如展玩图画幅幅互异。舍舟而陆,又不啻身入画中”。

“画城”不仅风景如画,也传下了画风画才,千百年的剪纸画就是一绝,驻足114岁胡家芝的剪纸画前,叹为观止。在孝义文化传承深厚的“古风荻浦村”,随意走进村头一户人

家,墙上到处挂着画,主人竟然就是以画竹闻名的一位青年画家;在阳山畈村,赶上桃花谷山花节,电视台正在这里筹备将一台乡村风味浓郁的表演摄入画面;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

新浪旅游配图:石雕 摄影:止水微澜

在《飞来的媳妇》外景地梅蓉小镇,到处秀木挺拔、梅绽如雪、桃花似霞,果然不负“十里梅花香海雪”的美誉,难怪浙江美院也将写生创作基地特设于此;在“家家都在画屏中”的芦茨村,偶遇放弃北京白领生活回到家乡开了“芦茨土屋”的“香草爸妈”(因女儿小名“香草”),年轻夫妇俩几年前将家乡老屋完全按照心中蓝图设计出来——依山而建,如梦幻中的“童话小屋”,那天去时下着春雨,迷蒙雨雾中,隔江遥看那棵著名的1300多岁的“芦茨迎客松”,听雨打竹叶和梧桐叶的声音,看鹅卵石台阶上,涂满女儿充满童趣的各色脸谱画,他们在追求一种“慢活”的生活方式,创造一幅新的富春江畔闲居图。

闲暇随手翻当地报纸见一消息:富春江初级中学5幅学生漫画作品入围全国漫画大赛决赛,看来桐庐能出叶浅予不是偶然啊!参观全国都罕见的县历史和艺术博物馆,仿佛穿越于画廊中,其中一幅“叶浅予啃竹图”憨态可掬,询问得知那是在别号“画城会客厅”的大齐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的。

好奇心驱使,翩然进了大齐山,果然既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云蒸山色幽,蝉鸣林更静”的自然野趣,又有茂林修竹、四季飘香、良田平畴、鱼游平湖的田园风光,最难忘的还是在那大片竹海中,找到一处大约当年浅予抱竹而啃的地方,学可爱熊猫“咔嚓”留一影。

篇二:《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基本达到熟读成诵。

2.能借助页下注释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难点】文言文重在朗读,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浙江境内的富春江就是一处人间仙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返,吟诗作赋,成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而南朝梁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更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凝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欣赏富春江迷人的景致,去感受这篇模山范水经典作品的非凡魅力。(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自学导引:

1、参考课下注释1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和骈体文的特点。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节奏;

2).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词的落实。

3).体会文章情感和内容特点,确定并标注语段内不同句子的情感语调、节奏停顿、语速快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诵读:

1)、小组有感情诵读课文,注意在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

2)、认真听多媒体视频朗读,尤其注意体会其与自己在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3)、小组自选方式(如一人演读,男女生两人分读,三人接读,四人齐读)。准备开展小组比赛。

2、探究: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3、小组交流课文翻译,进一步强化巩固。

四、展示交流

1、诵读:

学生根据刚才归纳出的朗读注意点以及多媒体示范朗读课文,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语调高昂,一字一顿。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语调舒缓,欣喜的情感;“荡”“东”“西”适当拖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句语速较快,第二句速度放慢,“水”字拖音,最后一句中的“独”“绝”读得简短铿锵有力。

本小节总体语调变化过程:高昂——舒缓——铿锵有力

第二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前两句语调较高,后两句语调轻,语速缓,读出赞叹情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语调突然高昂,“箭”“奔”重读。

第三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前两句语调平顺,语速中等;第三句语调升高,语速加快,第四句语速减慢,其中“上”字要拖音,“互相”“轩”“邈”三者后要有拖音;第五句与第三句同;第六句“千百”语速减缓,拖音,“成峰”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这六句朗读变化过程:语调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前五句语速较快,一气呵成;“猿则百叫无绝”一句“猿”突然有较长的停顿,其后五字一字一顿,语速缓慢。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三两句语速较快,二四两句语速变缓,且一字一顿。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三两句语速较快,二四两句语速缓慢,特别是最后一句,语调越来越低,“见日”两字一字一顿。

2、揣摩语言,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学生交流明确:

①本文的语言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本文的语言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表扬)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3、翻译课文,互相指正。

五、巩固提升:

1、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作者擅长骈文写作,称为“吴均体”,找出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其妙处。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能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基本达到熟读成诵。

2.能借助页下注释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难点】文言文重在朗读,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有所创新。对字词的疏通,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说过程:

一、课文导入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浙江境内的富春江就是一处人间仙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返,吟诗作赋,成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

世佳作。“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而南朝梁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更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凝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欣赏富春江迷人的景致,去感受这篇模山范水经典作品的非凡魅力。(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自学导引:

1、参考课下注释1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和骈体文的特点。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节奏;

2).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词的落实。

3).体会文章情感和内容特点,确定并标注语段内不同句子的情感语调、节奏停顿、语速快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诵读:

1)、小组有感情诵读课文,注意在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

2)、认真听多媒体视频朗读,尤其注意体会其与自己在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3)、小组自选方式(如一人演读,男女生两人分读,三人接读,四人齐读)。准备开展小组比赛。

2、探究: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3、小组交流课文翻译,进一步强化巩固。

四、展示交流

1、诵读:

学生根据刚才归纳出的朗读注意点以及多媒体示范朗读课文,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2、揣摩语言,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五、巩固提升:

1、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篇三:《咏富春江诗》

咏富春江诗句

一、七绝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清.刘 嗣 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过桐庐》明.张以宇

江边三月草萋萋,绿树苍烟望欲迷。 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啼。

《桐溪》 元.钱彦隽

桐君山下望层城,万顷烟波一叶轻。 绿树朦胧残照落,不知何处棹歌声。

宋.刘澜

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蒙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 鸜鹆飞来添一笔。

《过 桐 庐》宋.姜夔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籍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

《七绝。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江月夜》元 吴师道:

江霏山气生白烟, 忽如飞雨洒我船。 倚蓬独立久未眠, 静看水月摇清圆。

《渔浦》 宋.陆游

桐庐处处是新诗,鱼浦江山天下稀。 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 宋:张浚

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 身安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

其二

中兴自是还明主,访旧胡为属老臣。 从古风云由际会,归欤聊复养吾真。

《桐庐》明.姚夔

桐庐之山郁以纡,桐庐之水清且迂。 襟江带溪泻澄练,锦峰绣岭到画图。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

《桐江作》清.袁枚

桐庐春水绿如油,两岸清山迎客舟。 明秀见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思江南》唐:方千

昨日枯草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江已及明。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唐: 皎然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题子陵钓台图三绝》 宋:释宝昙 隐约江天汉客星,夜深曾傍紫微明。 山川风物成迁变,犹有洪涛殷啸声。

《登严子陵钓台》 宋:吴龙翰

万乘从君脚底眠,客星便入史官占。

东都基业随流水,今日斯台尚姓严。

《题严子陵钓台二首》 宋:陈著

才得心安便是通,乘龙非贵钓非穷。 那知碌碌樊鳞者,尽在先生不钓中。

《吊子陵钓台》 宋:毛幵

先生高隐事如何,岂谓功名不足多。 知道故人能辨事,一竿赢得钓清波。

《严子陵钓台》 宋:史吉卿

功名束缚几英豪,无怪先生抵死逃。 坐钓桐江一派水,清风千古与台高。

《为行可维那题子陵钓鱼》 宋:释绍昙 七里滩头古木阴,眼空寰海老垂纶。 无端钓得刘文叔,却把羊裘污欲尘。

《读史》 陆游

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 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

《自钱塘由富春桐江抵七里滩》王叔承 烟月满江渔火寒,一声孤雁下芦滩。 隔天纵有家书到,水碧山青不耐看。

《寄桐江隐者》(一作许浑诗)唐:杜牧 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 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

《桐江舟中漫成寄兰溪补堂明府》清:叶大庄 水远山平去路长,梦残拥被晓天凉。 平生听遍江南橹,第一关心是富阳。

篇四:《描写思乡的古诗》

1、<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描写思乡的古诗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描写思乡的古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9、<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

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

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21、<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3、<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4、<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5、<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6、<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7、<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8、<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9、<慈母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0、<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31、<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32、<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33、<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35、<思乡作>

南诏·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36、<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7、<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8、<塞上闻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相关热词搜索: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润物细无声 全诗

1、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诗句篇一《关于水的诗句》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诗句(2015-12-24)

2、安全诗歌大全篇一《关于安全的诗歌 安全在心中》 安全诗歌大全(2015-12-25)

3、交通诗句篇一《描写交通工具的诗句》 交通诗句(2015-12-25)

4、交通安全诗歌篇一《交通安全小诗歌》 交通安全诗歌(2016-01-01)

5、安全诗歌篇一《安全诗歌》 安全是一颗 安全诗歌(2016-01-02)

6、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一《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2016-01-03)

7、跟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差不多的诗句篇一《唐诗名句赏析之四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跟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差不多的诗句(2016-01-14)

8、锄禾日当午全诗?篇一《“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啊?》 锄禾日当午全诗?(2016-01-15)

9、远上寒山石径斜诗意篇一《从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说起》 远上寒山石径斜诗意(2016-01-16)

10、锄禾日当午全诗篇一《“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啊?》 锄禾日当午全诗(2016-01-16)

11、腾王阁序全诗朗读篇一《滕王阁序全文拼音版》 腾王阁序全诗朗读(2016-01-18)

12、每逢佳节背思亲全诗篇一《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背思亲全诗(2016-01-21)

13、梅花香自苦寒来诗意篇一《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诗意(2016-01-21)

14、明月诗意网名大全4字篇一《四字网名》 明月诗意网名大全4字(2016-02-05)

15、《明日歌》的全诗诗意篇一《5、诗二首》 《明日歌》的全诗诗意(2016-02-08)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817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