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意境小诗

意境小诗

2016-05-30 09:49: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意境小诗(共3篇)意境的诗歌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作品注释(1)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2)暝:指黄昏。(3)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4)建德:唐...

《意境的诗歌》
意境小诗 第一篇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作品注释

(1)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2)暝:指黄昏。

(3)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4)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5)维扬:即扬州。《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6)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作品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2]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

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作品鉴赏唐代饶州余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先秦时,其地名作余汗,因境内余水、汗水得名,为越国西界城邑,在安仁江(即今江西境内信江)西北,安仁江上游属楚国,故诗中云“楚水西”。汉代置余汗县,隋代正名为余干县。唐代迁移县治,这个旧县城逐渐荒落。此诗是刘长卿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诗人寄寓余干旅舍,伫立门外,看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暮色渐深,城门紧闭。霜叶、孤城、独鸟、月、捣寒衣等景色与诗人凄清的思乡之情交融在一起,从而表达了诗人羁旅思乡之情。

刘长卿喜欢用“摇落”这个词入诗,它使人自然联想起《楚辞·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在眼前浮现出一幅西风落叶图。

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也早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境,眼前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望着望着,暮色渐深,余干城门也关闭起来了,这冷落的氛围给诗人带来孤苦的感受:秋空寥廓,草木萧瑟,白水呜咽,城门紧闭,连城也显得孤孤单单的。独鸟背人远去,那况味是难堪的。“独鸟背人飞”,似乎也暗喻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一规新月正在那水边的渡口冉冉上升。往日此时,邻家的渔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却是这样寂静,连渔船的影子都没有,渔家怎么还不归来呢?诗人的体察是细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家人此刻也当在登楼望远,“天际识归舟”吧。

诗写到这里,乡情旅思已经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凭眺已久,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是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在阒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家中亲人此时又在做什么呢?兴念及此,不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诗虽然结束了,那凄清的乡思,那缠绵的苦情,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下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搓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真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小诗】

这首五言律诗,在时间上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这表明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而诗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这是十分难得的。

译文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处徘徊,北面是耸入云中的百尺楼台。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世事变化无常何必计较,只要逢佳节便要与友朋相约再来游玩。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程颢(hào)(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如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或作“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下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编辑本段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韩剧中的小诗及一些有意境的优美诗歌》
意境小诗 第二篇

本人比较喜欢看韩剧,大家不要喷,虽然韩剧千篇一律,没有神马营养。但是,这就当做是我空余时间的消遣吧。

下面为大家奉上韩剧中出现的一些小诗,之所以称它为小诗是因为它们的确很小,没有什么气势,但是它们却写出了人们内心的细微情感,挺细腻的。它们真实,美妙而不做作,不像韩剧里的剧情那样夸张。

另附一些其他我认为不错的后现代小诗。

——————— 2011.7.27

韩剧《小妇人》诗三首

(先来首郑未得和卢建泰在野外星空下一起背的诗吧)

《一颗星星中的爱情》

被长长的岁月划过的天空

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我可以无忧无虑地

仰望秋天的天空

数着一颗颗的星星

我没有办法一一数完

挂满天空的星星【意境小诗】

那是因为黎明即将来临

黑夜即将逝去

是因为我的青春还没到尽头

一颗星星中的回忆

一颗星星中的爱情

一颗星星中的孤独

一颗星星中的憧憬

一颗星星中的诗

一颗星星中的母亲

母亲……

《等待春天的心情》

作者:辛夕汀

雨水未到

惊蛰尚早

天地间依然陡峭

偏是这般寒冷的时节

春天已涌入我冰冻的血液

股股热流沸腾了我的气息

手与手相握

面与面相贴

相互支撑相互温暖

为了等待鲜花烂漫的春天

千山

依然巍然耸立

万水

依然奔涌不息

树连着树

鸟唤着鸟

我牵着你

在期待春天中而前行

《雪夜林边小立》

【意境小诗】

作者:罗伯特 费罗斯特

我想我认识树林的主人

他家住在林边的农村;

他不会看见我暂停此地,

欣赏他披上雪装的树林。

我的小马准抱着个疑团:

干嘛停在这儿,不见人烟,

在一年中最黑的晚上,

停在树林和冰湖之间。

它摇了摇颈上的铃铎,

想问问主人有没有弄错。

除此之外唯一的声音

是风飘绒雪轻轻拂过。

树林真可爱,既深又黑,

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韩剧《我是老师》

(剧中的那个美女学生叫做银别,这个名字真难听,老师很丑,叫做Sam。在银别被绑架时,老师为了救银星想出了个无厘头的点子,结果他却喝醉了,在这个时候,他为银别念了一首诗。)

《花》

作者:金春秀

在我

把银别这个名字

叫出来之前

你只是一个身影

在我

把银别这个名字

叫出来之后

你走近了我

成为了我的银星

就像我叫你一声银别一样

代表着我的光鲜和香气 我的名字

你 打算如何叫我啊

Sam

你是银星我是Sam

你对我来说

是无法忘怀的

一个身影

韩剧《我叫金三顺》

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被伤害过一样

歌唱吧,就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舞蹈吧,就像没有人注视一样

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世界末日一样

韩剧《恋风恋歌》

我用一秒钟遇上一个人

用一分钟认识一个人【意境小诗】

用一小时爱上一个人

却要用尽一生忘掉一个人

韩剧 《看了又看》

黄昏从遥远的地方走来

走过那幽静的银色树林

黄昏从窗间推开了冬天的脸庞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意境小诗 第三篇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意境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所谓“意境”,从创作主体而言,它是诗人的主观之情、理与被表现的客观事物之形、神以及诗人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感悟所形成的艺术画面。绝大多数的诗歌不以塑造人物,描述故事为 己任,它所要表现的是诗人心灵思绪的片断,借助的常常是与之相对应的山水草木等事物的形貌,赋之以灵性,寄之以情思,它们不同的艺术形态,则是诗人独特匠 心的展示。从接受主体而言,则是凭借诗歌艺术语言的媒介,糅合一己之人生经验,再现诗歌中的艺术情景,并从中体悟、玩索与反观自身,从而产生心灵的回应与 共鸣。正如晚清词家况周颐所云:“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蕙风词 话》卷一)所谓“缔构”者,盖因诗歌之审美形象皆为零碎、片断、跳跃之故,需读者驰骋联想再予补充、丰富、完美之,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之鉴赏又何尝不是 一种艺术的创造呢。诗歌的创作与鉴赏,实乃艺术审美形象之传递与转换,如此而已。 在中国诗歌史上,任何一首历经岁月、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成功范例。《诗经》 《楚辞》中已不乏其例。例如《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発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九歌·相夫 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前者表现诗人可望不可即之心绪,含咫尺千里之感伤,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后 者则寓愁思于落叶秋波之中,遂起千古“悲秋”之意象,意境萧瑟而闳约。

与意境创造之实践相比,意境理论的产生与成熟却要晚得多。“意境”一词,盖出于佛经。佛经中的“六根”——眼、耳、鼻、舌、身和意,产生了所谓“六境”。 《门经·卷第九》就有:“眼根色境”、“耳根声境”、“鼻根香境”、“舌根味境”、“身根触境”和“意根法境”等经论。《阿毗达摩俱舍论·卷第一》中又 有:“於六根中。眼等前五唯取现境。是故先说。意境不定。三世无为。”佛经以为人体与外界事物之联系,当以人之感官最为直接,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对应的便是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为此五者“唯取现境”,具有直觉性。唯有人之“意境”,乃“意念之境”,它既依托于人体及意识的感知经 验,又可以超越自身之“现境”,因而其与道家之“坐驰”和艺术之“想象论”也就最为接近。从哲学上讲,佛教所云之“境”,在某一层面上,实质是指诉之于人 之感官与意识的形象感知。

最早将“境”作为诗学术语引入诗歌领域的是唐人。唐代诗僧皎然《诗式·取境》云:“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 而得,此高手也。”这里的“境”,就包含了主客观统一、驰骋艺术想象的意思,就是指意境的创造问题。皎然还在《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 义》中有“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的诗句,也说明了诗人的情思是包容在诗歌的意境之中的。只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意境”,古人往往只称“境”或“境界”。 概括古人意境理论之特点,大致具有发散性、相关性和多样性之三端。

一、发散性。诗歌贵在以有限之文字表达无限之情思。钟嵘《诗品序》释“兴”曰:“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兴”有感发、联想之义。皎然《诗式》:“缘境 不尽曰情。”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境生于象外。”梅尧臣所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均是。诗人营

造 的意境,读者完全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味。这已是做诗与读诗的常识,不必多言。

二、相关性。皎然《诗式·辨体》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认为“高古”、“飘逸”等风格均从诗歌的意境中体现出来, 故风格论与意境论关系甚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是通过描绘不同的艺术意境来展示不同的诗歌风貌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将“词眼”与意境相联系。评 赏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语,有“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的名言。作为诗歌的核心理论,举凡诗歌的创作、风格、表现、鉴赏等理论最终都 与意境理论相关。甚至可以这样说,其他理论其实都是围绕着意境论来构建的。

三、多样性。古人论诗有“情”“景”“事”“理”四要素之说。故而意境者决非仅仅用“情景交融”四字便可简单涵盖者。在具体的诗作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意境类型。在这方面,唐代王昌龄《诗格》中的“三境说”极值得注意。其云: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对王昌龄的“三境”,向有不同之理解。其实古人与今人的最大不同,就是古人从不从理论到理论地玩“纯理论”,他们都坚持从创作中来,再回到创作中去,他们 的论诗和赏诗,都是最终为写诗服务的。明乎此,王昌龄的“三境”就不难理解。这里的“三境”,实际上就是意境的三种类型。只是把偏重于描写景物的(如山水 诗)称为物境,偏重于抒写情怀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说理言志的称为意境。

第一种:物境。其意境特点是:以景为主,景中藏情。景重,情浓,意淡。比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诗人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大获全胜后,于是年秋天回师经过河北碣石山时所作。这是我国较早的一首描写山水的诗,“水何澹澹”以下十句,写出 了山海的壮阔和雄浑,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起伏澎湃的波涛,突兀耸立的山岛。接下来写秋风秋色,诗人一反传统的悲秋情绪,把秋天写得极富生机,树木繁茂, 百草丰美,充盈着顽强的生命力。然后再写大海,在秋风中其浩渺波涌的气势,似乎要囊括日月,包容星河,吐纳宇宙。这种描写,正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 成的艺术境界,也是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雄心壮志的艺术展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均是这一类作品。也有的写景更客观,情思更隐蔽,更追求一种景物之外的韵味。如韦应物的名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全诗以客观的描景写物见长,直抵物境。诗之尾句最为有名,宋代以后常为绘画之题,其神韵情味可见一斑。上联两句写西涧白日之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下联状春夜潮涌舟横之象,“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写出野趣,一个“横”字,点出姿

态。清人黄叔灿的《唐诗笺 注》评此诗:“闲谈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是一幅画图。”王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也说:“写景清切,悠然意远。”虽然也有人以诗 人当时之处境心情,认为:“‘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末句谓宽闲寂寞之 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也。”(高發《唐诗品汇》引谢叠山语)不管诗歌是否为“诗人感时多故而作”,但此诗之传 世,肯定是写景之自然,韵味之无穷的缘故。宋代寇准《春日登楼怀旧》:“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欧阳修《采桑子》词:“残阳夕照西湖好,花坞萍汀,十 里波平,野渡无人舟自横”,均是袭用韦应物诗中景语,足见其影响。李白《独坐敬亭山》、王维《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等,均是这类作品。宋人苏舜 钦《淮中晚泊犊头》诗,正可与韦诗相媲美:“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时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其“物境”,与韦诗也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种:情境。特点是:以情为主,景为情设,情中带景。情重,景散,意明。这类诗歌的意境构不成整体的艺术画面,它是根据情感的需要设置情境,为抒情服务。且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称此诗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忧国忧民的诗人终于等来了“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喜讯,满心的喜悦不可抑制,倾泻而出。全诗就是围 绕着一个“喜”字,来展开情境。首联写喜出望外之情,用喜极而泣加以烘托。颔联紧承上面写来,先写妻子的愁容一扫而光,继写自己匆匆收拾准备回乡的狂喜之 情。下面四句乃想象之辞,战乱一旦结束,一路返乡不用再担惊受怕,所以可以放歌纵酒,伴随着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色,与妻儿们高高兴兴地出发,颈联所表达的情 景,恰与其《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之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何等的快意!尾联用“即从”、“便下”与“穿”、“向”四个极其连 贯的动词,绾结四个地名,一气直下,酣畅淋漓地写出了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情。由于诗人扣住了“喜”字来写,以情为重心,以此带景,移步换形,主宾虚实,累累 如贯珠。正如《杜诗说》所云:“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纸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这说出了杜诗善于营 造情境的特点。这类诗歌的艺术画面虽不如山水诗那样的统一浑成,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仍有着意脉上的贯串和联系。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咏怀古迹五首》,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李商隐的《锦瑟》等无题诗均是。

第三种:意境。特点是:以意为主,以气取胜,富有理趣,意中传情。意重,情浓,景淡。这里的“意境”与今天概念不同,特指一种以立意和理趣取胜的作品。在 人们通常的认识中,总把意境等同于可以再现的艺术画面,这没有什么不对,但从创作的实际出发,这样的认识又欠全面。因为有不少佳作,如果说有什么艺术画面 的话,它不是通过诗歌的字面去获得,而是要依靠读者从诗人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和气概中去把握。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 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里说的“喜怒哀乐”,除了指人的情感外,当还包含有诗人对人生的体验

和理 解。当然这种理性的认识,是要通过感性的美的形式来表现的。比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作将诗情与哲理相 结合。前四句以龟蛇为喻,说明万物都有“竟时”的客观规律,中间四句以老骥起兴,写出壮士暮年雄心不减的豪情,后面四句直赋哲理,指出虽然万物有终,生命 有限,但生命的长短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就可得到生命的延长。诗人一反常人悲衰嗟老的颓丧情绪,以辩证的思想,诗化的哲理,升华出一 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和启迪。这无疑也是一种诗的意境。诗化的哲理,有时可以超过形象的描写。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另一唐代诗人畅当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两首同题诗意境相似,俱为佳 作。但王诗的三、四句,将眼前之景升华到一种极富哲理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广泛而深刻的启示,不能不说要略高后者一筹。唐代杜牧的《乌江亭》诗则借项羽之事 全篇议论:“兵家胜败事不期,忍羞包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更是理趣多于情致。

也有的以意取胜、以气取胜之作,看似形象性不足,但其审美价值正在于凛然之正气和正义之中,也是一种意境。比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贾岛《剑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前一首宛若一幅泼墨写意的剑客图,剑光闪闪,豪气逼人,语意劲直,却又意在言外,余味无穷。后一首借助历史,言短意长,决绝刚烈。

还有的诗意很朴素、清晰,但却能引起人的思索和联想。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家铉翁《寄江南故人》) 悯农》两首以关注农民疾苦,感叹盘中之餐来之不易而家喻户晓,传诵不衰。其中的第一首语言平易如农谚,而三、四两句,语意却力透纸背。“四海无闲田”与“ 农夫犹饿死”的强烈反差和畸形现实,对时代黑暗入木三分的揭露已不言而喻。比王建《水运行》:“去年六月无稻苗,已说水乡人饿死”,更耐人寻味,也令人不 由联想到晚唐陆龟蒙的《新沙》诗:“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其中所包含的辛辣讽刺,使我们可以找到农夫饿死 的根本原因,也更加理解了罗隐《雪》诗中的“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的弦外之音。《寄江南故人》诗的作者是南宋末年的家铉翁,他官至端明殿学士、签署枢 密院事等职。后出使元廷被扣,但拒不出仕。这是南宋亡后,他写的怀念故国之作。由于他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上联一句写故国,一句写故乡,爱国之志写得很明 白。下联写失去故国、故乡之痛,夜里梦中,不知魂归何处。诗中仅以杜鹃“不如归去”的啼声感发情思,但其思绪之痛苦,胸襟之浩渺,真令人挥之不去。

对意境的分类,不但还可进一步地细化,而且即便是上述的分类也只是相对的,在

很多情况下,还存在着互相交叉、结合的现象。譬如白居易的 七律《钱塘湖春行》,全诗句句写景,似乎乃“物境”之作,但其诗意之结构上却是移步换形,一句一景,极富跳跃性,又似乎是以“赏春”之情贯穿全篇的“情境 ”之作,但综合观之,此诗毕竟以写景为主,故似仍以“物境”为主。总之,把握诗歌意境的特点和分类,对诗歌的创作和鉴赏都具有指导意义,它使诗人在意境的 创造中更为明确、更为自觉;对鉴赏者而言,由于对意境认识的深入,所以当他们在赏析诗歌之时,就可对不同之作品,尝试不同之赏析角度与方法。譬如以“物境”为特点者,就不必于诗中强索托寓;“情境”者,就应把握其感情之流程或情思之要穴;而“意境”者,则大可玩索其中之意味或理趣。注意了区别对待,诗歌特点之把握当也会更加准确了。


意境小诗相关热词搜索:小诗大全 英语小诗

1、关于钓鱼的小诗(共5篇)余秋雨《垂钓》高考诗歌精读余秋雨《垂钓》赏析阅读天地0515 1336余秋雨《垂钓》赏析原文:垂钓(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关于钓鱼的小诗(2016-06-06)

2、关于感动的小诗(共5篇)感动人的小学生诗歌朗诵集感动人的小学生诗歌朗诵集甲:大雪像西方的价值观自由的飘洒,乙:漫天哀愁,一地冰碴 !甲:中国退缩了吗?全:没有!奥运成功了!我们胜利啦! 甲:炎黄坚毅的热血,如炽烈的圣火。 燃烧灰暗的世界,全:万里江山,又嵌上五彩的画夹!甲:地震像萨科奇的立场,用猥琐的伎俩摇晃着巍巍中华。甲关于感动的小诗(2016-06-07)

3、道德的小诗(共4篇)道德诗歌 道德诗歌 祝春花 给予 理想给予我渴望, 创新给予我力量, 感激给予我人性, 事业给予我食粮。学习给予我智慧, 信任给予我情商, 使命给予我责任, 纪律给予我形象。春风给予我复苏沃土, 夏雨给予我秧苗茁壮, 秋日给予我硕果金黄, 冬雪给予我素裹银装。事业给予我奋斗时光, 家庭给予我儿女情长道德的小诗(2016-06-12)

4、兰花小诗(共7篇)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宋·苏轼)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兰》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兰花小诗(2016-09-30)

5、关于道德的小诗(共5篇)道德诗十首道德诗十首其一品德崇高良善人,齐齐敬颂赞声频。 行为谨慎无随意,若谷开怀能减薪。 遇事勤思常执着,理财节俭致微尘。 戒吹戒赌还泯饮,符合贤君时尚民。其二能歌善饮颂先秦,李白堪称大圣人。 勤政为民居易好,急于求士浩然身。 一生潦倒韩愈苦,二地飘流杜甫辛。 古代贤臣皆效仿,今民何必傲群嗔!其三关于道德的小诗(2016-10-1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意境小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意境小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361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