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

2016-02-13 10:15:2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一《“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一
《“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司春艳 发布于 2012-04-16 22:59 浏览 25 次 淄川区淄博第二十六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同时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就曾经开展“大容量作文”的课题实验。2007年3月,我校开展了在淄博市教研室“体验式作文”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课题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淄博市教研室针对传统观点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方案”。由目前中考作文的形式决定,应试作文成为许多学校作文课堂上唯一的训练形式。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有甚者, “以不变应万变”的训练方式也流行开来。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言之无物,废话、假话、套话盛行。写作教学失去了原有的生命活力,作文成了只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工具,以至于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的需要。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作文课授课方式单一,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处于几年前的停滞状态。学生写作热情更是偏低。在此背景上,结合市教研室的课题,我们提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子课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改变教师敷衍塞责,为上课而上课或指导过细、过多,甚至包办、代替的现状,在教师中树立开放的、融合的、全局的、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一种主动改革、自发研究的教科研氛围。

②改变枯燥无味、选材单一、穷于应付的学生作文现状,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真正使学生写出血肉丰满、情感灵动的好作文来。

③提倡“我手写我心”,作文不再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生拉硬套的产物,而是学生个性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反映,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④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示范、学生复述;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现状。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⑤改变单一的作文写作形式,跳出“话题作文”等应试作文的框架,使作文形式变得多样起来。

二、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一)为开展课题研究搭建科研平台,为教师创造引入“源头活水”。

1、 物质上创造条件。

学校给老师订阅了一定数量的、种类的教育报刊、理论专著,订购了足够

的教学参考资料,并且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每个教室内都配有电脑、电视、幻灯机、录音机等;每位实验教师都配备电脑等„„这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老师们的研究工作。

2、 精神上予以鼓励。

我校自从建校以来,就十分注重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创造机会搭建教师的自身发展平台。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创新作文示范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到兄弟单位学习人家作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教科研活动等等。我们组织教师到山东邹平学习“随笔化作文“的宝贵经验,并且与我校“体验式作文”子课题有机融合;派教师分批次到高阳中学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派教师代表到杜郎口中学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等。尽管学校资金缺乏,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支持语文组的科研工作。

3、 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我们在《教师考评细则》中明确规定,凡是教师论文获奖,指导学生发表作文,指导学生作文获奖,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等,视等级给予精神的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调动教师教

科研的积极性。

(二) 观念上进行更新。

开题不久,我们就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同时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老师们认识到,体验式作文教学思路的提出,既是对长期应试作文教学的颠覆,也是对作文教学新秩序的建构。它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回到了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作文,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获得体验,学生必须参与生活,主动经历和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善于给学生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打开他们的心门,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富于个性的文章。对开展课题研究来说,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得不到转变,领会不了课题理念,这样研究必定会失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定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上下功夫。

(三)制度上进行完善。

1、 实验教师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我们立足于课本来制定自己的教研计划,因为课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尤其是我们所忽略了的“写作*综合性学习”。现在,各位教师重新对此重视起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议,决定从每个年级的课本中选择两到三例“写作*综合性学习”来作为自己的重点的教学内容:

六年级:①我爱我家 ②感受自然

七年级:①我也追“星” ②感受体育

八年级:①到民间采风去 ②寻觅秋天的踪迹

③好读书,读好书

九年级:①雨的诉说 ②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交流各自对写作专题的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再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列出写作提纲后誊写成文。

虽然“体验”无处不在,但我们并不去刻意地、过分呆板地追求关于“体验”的花巧方式,而是注重于涓涓细流般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2、 多种形式活跃作文课。

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实在有限,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想在短短的两节课中得到提高似乎不太可能。我们利用班级墙报、黑板报、壁报栏等形式,为学生开辟展示文采的园地;把“读书笔记”作为另一展示文采的工具,不仅提倡“读’,更要求“写”。

我校还结合国庆节期间举行的学生军训开展了一次以“军训这五天”为话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初赛,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同年级教师进行初评,每班选定十名学生参加复赛。这十名学生都已经选拔出来,并且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在期中考试之后举行复赛。届时,将选拔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个人、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积极配合“语文报杯”学生作文大赛和淄川区教研室开展的“初三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 教研活动记录突出对“体验式作文”理论的学习。

我校规定,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记录以课题研究理论为主,利用每一点空间来实现对这一课题的贯彻实行。

4、 要求每位教师必写下水作文。

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指导学生作文,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自己先写下水作文。

三、 我们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子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情智作文”,“快乐作文”,“情境作文”,“乡土作文”等。这些理论的提出,是教师尊重学

生个体发展的充分体现。但是,不论哪一种形式的教学理论研究都脱离不开“生活”这个创作的根本源泉。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也认同这一点。当然,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学生写作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老师,作文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相对陈旧,没有把作文看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无从谈到关注学生的需要。

本研究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与其他研究课题相比,同样强调生活的必要,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设计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要求。我们提倡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对生活进行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理解,而不是只凭主观想象进行生搬硬造。这种感受和理解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各类媒体进行间接观察。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开阔习作思路。提倡表达真挚细腻的情感,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学生个性在作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更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主观体验。提倡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的记录下来。并且,这种生活体验还可以由教师事先设计好活动方案,并付之实践,注重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思维方法的培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写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形成能力的同时学生个性随之灵动。

研究的依据即“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我们认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研究目标是多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可以创设作文氛围,尽量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使写作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生活与作文的一体化”,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还可以跨学科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尽最大限度的挖掘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张扬个性。

(二)我们主要的研究内容。

①作文氛围的创设,内容的开放。让生活成为灵感的源泉,让作文成为生活的缩影,多方面联系,系统思考,使作文教学在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②体验式作文生活素材、资源的研究。此研究内容在界限上与其他子课题研究有相融之处在所难免。

③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应该将作文与思想教育割裂开来,语文教师上好作文课的同时也应该扮演“引路者”的角色。

④作文方法的研究。我们将根据学生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多形式的操作方法,带给学生以全新的写作快乐。

(三)研究过程的设计。

第一阶段(2007、3——2007、7)方案相成阶段。由学校召开课题小组成立会议,制定相关措施,各实验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

第二阶段(2007、8——2007、12)课题实施阶段。各实验教师将课题研究带入自己的作文教学课堂,以生活融入作文,以个性促进发展,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2008、1—2008、7)深化研究阶段。将研究内容上升到理论层次,摸索作文课型,教师间相互展示,评比,交流,合作。

第四阶段(2008、8——2008、12)总结展示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

进行总结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评选优秀成果,使所有课题组成员教学理论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研究上的一些创新。

创造是写作的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首先立足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写作为落脚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但是,由我们农村中学的资金水平限定,由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限定,很难开展较大范围的体验活动。于是,我们决定改变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课题研究。

1、化“大体验”为“小体验”。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镜头缩写在室内进行。

例如我们开展的“室内品作文”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我们制定了“品茶”“品月”“品家乡菜”“品同桌”等的“品”活动系列。这样,所观察探讨的范围缩小之后,学生同样能够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避免了主观想象和闭门造车。下面是学生在“品”系列作文“品茶”的作文片段:

遥想在当年明媚的阳光下,它们于山间枝头随着柔风轻盈快乐地舞蹈。自从得到一只纤手的青睐后,噩梦便开始了。几番炮制,原本光鲜碧嫩的躯体变得干瘪丑陋。而今,它们又被抛入一只细长的玻璃杯中。还没等呻吟几声,滚烫的开水就劈头盖脸地打在身上。它们在水中痛苦地翻腾着,身体被一点一点地拉长扯宽。绿色的血液从肌肤间慢慢渗出来,将折磨自己的沸水渲染成生命的绿。

渐渐地,仿佛血液已流尽,再也没有了奋力挣扎的念头。水的力量使每一片倔强的茶叶变得柔软起来。它们有的慢慢浮到水面上去透一口气,有的悠悠落到杯底去享受片刻的安闲。一分钟的沉默后,就有源于生命的茶香飘散出来,拂过鼻尖,钻进内心深处,让你萌生出一种先品为快的欲望。

作品灵动明净,语言悠然形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与学生课余生活紧密结合。

农村孩子有城市孩子不能比的自然条件,他们时刻与美丽温柔的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在承担学业的同时还会承担一定的体力劳动——跟随家长到山坡地里进行或种或收的劳动,这为孩子叙写农村生活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我们曾经就此开展过“农村劳动”系列作为,学生大都写的生机盎然。

3、与学校活动遥相呼应。

开展一次体验式作文的活动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生还要有正常的学习活动。怎样更好、更节约的利用学生时间呢?我们学校每次举办的课外活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用武之地。

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辩论赛、黑板报比赛,甚至军训活动、实践基地活动都是我们体验活动的好素材。

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进去,既高了他们自身的写作水平,也使得他们积极性得到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四、我们的研究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理念。

实际上我们原有的作文训练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在闭门造车。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在关注学生习作(特别是习作分数)的同时,更关注了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做到了课题伊始提出的“关注学生写作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阅读、搜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写作过程,是否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兴趣和信心„„”

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多篇教研论文。司春艳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实录还在《语文教学与研究 读写天地》发表。

2、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

赵英杰同学的作文在第二届“语文报杯”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淄川区举行的作文评比活动中,我校三名学生获得一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学生习作多次在《创新天地》发表,作品《月牙船》发表在《读写天地》上。

3、成功开办“山行”文学社,为学生写作搭建平台。

共出版两辑社刊,发表学生作文百十篇。

4、开通“淄博第二十六中学语文组”的博客,作文师生发表作品的平台。

五、研究所得的启示。

1、个性化的作文需要个性化的老师。学生的个性来源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影响学生个性的生成。

2、学生作文回归生活的时刻,是其作文闪烁最动人光辉的时刻。

3、实施课题教研,教研、教学相得益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写作水平和学生写作的素质。

4、积极倡导教师写作下水作文,是解决学生盲目审题、胡写乱编的根本途径。

六、一些困惑。

1、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仍然感到理论支持不足。仅凭实验方案中提供的一些理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仿佛有些底气不足。

2、课题操作性尚待完善。整个体验的过程有些漫长,有时会很难把握一个“度”。

3、有活动大于写作的嫌疑。往往是准备一两个星期的实践活动,最后的写作活动却显得并不重要了,似乎违背了开题伊始的“作文教学”初衷。

总结两年多来的课题实践活动,我们付出了劳动,也收获了珍珠。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继续为更好的改进作文教学而努力。套用一句屈原的话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暂时结题,却并不等于“体验式作文”就离教学而去。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之路将无限延伸下去!

淄博第二十六中学语文组

执笔人:司春艳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二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淮阴师院附小 丁素芬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原因

1.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生的文章之所以不吸引读者,就是因为作文中缺乏真实的描写,真实的情感。 语文教师对习作的训练往往缺少整体性和系列性,在习作教学中有很强的随意性,从而使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问题突出。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让他们体验作文的快乐;尝试构建体验性作文训练模式,加强小学作文的整体性与序列化,让作文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习作中提高表达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2.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的发展,我们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开展作文真实性研究,在作文中寻求学生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基于学校作文教学特色创建的需要

我校近年来重视作文教学,简中兰老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挖掘学生的习作广度和深度,在全国、省、市级的习作教学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撰写的多篇习作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主持的市级课题《引进竞争机制,激发作文潜能》也顺利结题;张媛老师深入习作目标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华东师大的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丁素芬、张芃、张竹芳等一批老师重视日常习作的教学与积累,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有很多青年教师开展了习作小课题研究,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均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校

的作文教学渐渐形成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能使以往学校的作文科研成果得以推广和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1.关键词一:“体验”。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强调亲身经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伴随实践产生的真情实感。

2.关键词二:“体验性作文教学”。体验性作文教学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作文教学模式而言。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弊端较多,常常驱使学生为“无米之炊”;而体验式作文教学以《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的要求为目标,以体验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的作文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迁移感受,培养想象与思考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体验式作文教学注重为学生创造激发真实生活体验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使作文写作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的外在表达。作文不再痛苦,不再虚假,教学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筛选、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构建一个和谐的作文体系。

3.核心语:“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体验性教学的理念,运用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形成思考,抒写真实的生活感悟,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完成个性化作文写作;并从教学中总结出经验得失,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总结出一套健康合理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理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践与体验是学生获得学习知识和技能最主要的途径和方式。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

2.文学创作的萌芽理论

虽然小学生的写作不能和作家的文学创作等同起来,但这并不否认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写作可以看作是文学创作的萌芽阶段。若没有生活的积累,就没有习作的内容,我们的一切习作训练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和内容,才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

供了可能。因此,我们提出的情景体验性作文是从作文内容入手,通过创设情景,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小学生是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新课标的理论

新课标为“体验性作文”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六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4.语文即生活的理论

我国一代宗师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强调生命的历程即体验的过程。作文是学生真实情感的再现,个体内在的感受体验,这些情景的再现,和体验的过程都离不开生活,那么作文就应该是学生生命在生活中体验和成长的过程。 四、研究对象及目标

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六个实验班学生。

研究目标:旨在通过对低、中、高年段学生生活内容、作文情况的了解和研究,初步探索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体验性作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习作从被动、无奈走向主动和快乐,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使作文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师生有趣的快乐体验,从而彻底改变“教师怕教

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被动局面,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

五、研究方法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章资料,了解先行者进行作文教学的经验与体会,了解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一般特点及所遵循的原则与规律,为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问卷法——了解学生自己对体验式作文的认识;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标》及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平台,脚踏实地地进行教学实践,并根据教学效果及时反思,继续深入研究;

4.个案研究法——通过部分学生体验式作文写作的个案研究,总结出教学的一般规律;

5.经验总结法——运用该方法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及评估体系进行研究。

研究措施:

1.我们严格以“务实、精干、敬业、敢创”为基准选拔课题攻关小组成员。全体成员均为师德纯、师风正、勤学习、善反思、肯钻研、有闯劲、观念相对较新、能力相对较强、业务相对较精、能吃苦耐劳的研究型教师。

2.课题组定期举行学习与交流制度。课题组每月一次集中学习,举办经验交流研讨会,观摩课。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研究论坛,进行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和个案研究,搜集了各班实验情况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及时对相关实验班级提出改进意见。积极推进理论知识的快速更新,层层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3.调查研究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兴趣、习惯、作文课的满意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学生作文簿、读书笔记、日记等办法写“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的阶段分析报告,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体验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引导学生在常规的作文教学课上体验、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体验群体交往生活,体验家庭亲情生活,体验社区实践生活。

5.搭建多个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与不足。充分利用校刊、班级周报、文学社社刊、宣传长廊中开辟作文专栏、班级板报布置中设置作文角、淮安广播(电视)台、七彩语文、快乐作文小记者栏目、凤凰语文论中的投稿专区等阵地,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以激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6.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作文创设体验情景的探索研究,建构体验性作文教学模式——体验——交流——习作——讲评。

六、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从2009年9月至今开展了两年,我们课题组老师和同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围绕《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这一主题,选择切入点,通过培养兴趣、提高能力、表达真实感受来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两年来,从老师们的交流,课题的研讨会和老师们的实验资料来看,几个实验班的同学对于习作的兴趣有了很大有大的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实验班老师的在习作教学兴趣、理论、方法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本课题的实验过程作如下总结:

(一)从活动中丰富体验,寻找习作的“源”

学生怕写作文,写假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太少了。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多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之间,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积累的素材自然不多。因此,设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是一条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1.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抓住日常素材。

学校每年都组织主题系列活动,如“红五月”赛歌会、“雏鹰争章”活动、广播操比赛、超级小歌手、舞林大赛等。各学科、各年级也会组织一些小型活动,读书交流会、书写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故事会、跳蚤市场等均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大大小小的日常活动,都是宝贵的机会,参与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说,定能收获一份独有的快乐。在超级小歌手大赛中,我们班的郑天一同学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决赛。可就在决赛那天,他因为过于紧张,发挥不理想,他流下了难过的泪水。之后,他写了关于这次比赛的系列习作,孩子通过一次活动,成长了许多,真实的体验加上真挚的情感,也使习作异常打动人。跳蚤市场是孩子们最爱参加的活动,学校举行过很多次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热情有增无减,在活动中的表现越来越有创意。这学期的跳蚤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准备充分,活动前的人员组合、物品准备、广告设计、商品价格全部到位,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过足了买卖瘾。活动之后,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了《疯狂跳蚤》《跳蚤市场,跳跳跳!》《不差钱》《快乐跳蚤节》《我挣钱啦!》《唉,不容易!》等佳作。

2.敢于放手班级活动,积累特色素材。

班级活动是班级每位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班级活动通常由老师或班委组织 策划,同学们按要求参与活动,常常表现被动性。有的班级活动较少,只有在儿童节、元旦节等重大的节日中才组织活动,学生的体验不多,习作的素材也显得单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惜时间多组织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活动热情,并能舍得放手,给学生大量的自主策划活动的机会,让班级活动由一年几次转化为日常行为。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变化,布置学生采集树叶,做有创意的叶贴画。学生对画很感兴趣,热情高涨,在观察自然、挑选树叶、创作贴画的过程中,对知名的、不知名的多种树叶有了细致的了解,采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创作时的构想、过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三
《课题结题报告》

《村小中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 题 结 题 报 告

太平小学低年级组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实施,以及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展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于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确立的基本理念。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特别要求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整合,这对于发展儿童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是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的教学活动中锻炼自我,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为自我的学习和发展具备学习能力。

同时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的发展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习的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态度等相对较差,基于这种状况以及以上所述的认识,许多老师自发的在课堂中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其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许多的教学活动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活动,难以上升到理性层面的反思和总结,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缺少发展的空间,如何在新课改中找到突破口,走出困境,实现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是我们努力思考的。因此结合实际,我校低年级组确立了“村小中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并以此积累经验,推动课改在我校的发展。

二、课题的理论与依据

1、建构注意理论强调学习应有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布鲁纳极力提倡“学生应主动地学习”亲自的探索,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索为目的,使学生通过再发现来进行学习,反对教师直接的灌输知识,主张学生要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

2、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除积极主张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还强调协作学习。皮亚杰认为“协作学习的个体认知发展建构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并且有助于个体结构的建构和发展”。罗杰斯也认为“这种协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协助,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师生之间的协助”。它不仅包括学习者学习信息的交流和合作,还是语言的表达和思想的沟

通。同时还培养学习者的组织交往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来促进自我发展和集体观念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初步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寻找适合农村村小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我校课程改革提供突破口和实践的可能。

2、在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发展的同时,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使学生愿意通过个人努力,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合作精神的基础上竞争,竞争中的合作,达到相互学习,积极自主实践,勇于创新,共同提高和发展。

(1)让学生从自主探究过程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知识的发展和发展过程的体验。

(2)让学生从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乐趣。

(3)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努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逐步养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3、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当学生的“管理者”、“资讯人”,同时要当好学生的“顾问”,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促进教师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教学中的技巧,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针对本课题组教师所教学的班级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对比法、个案法、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研究手段:

1、了解学生,界定差异;

2、优化组合。增强合作;分类引导,促其参与学习;

3、确立主体,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4、强化训练,内化素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实施措施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 的学

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应教学生自学方法,问题思考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步骤等,而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 由扶到放,逐层深入。

(1)一般性的问题,我们多采用学生“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空间大,在单位时间内个体获取的信息量多,因此我们把它定格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环节,如概念学习、法则学习等;二是指数学学习中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自主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例如:二年级“统计”教学中我们确定如下自学纲要:步骤一:课前自我调查收集可以用来进行统计的数据和现象。

步骤二;明确自学目的任务;出示尝试题目;了解图中信息,和同桌或者小组成员进行信息反馈。

步骤三:独立完成简单统计表的数据填写,交流自学成果。

(2)重点问题,我们多采用“合作”性学习。对本课中包括对有关结论的形成的理解,对知识的把握以及运用的规律等我们多数尝试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同桌或者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它自始至终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

1. “自主”学习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课前、课中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前一次课教师介绍的下次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交流、讨论、。同教师交流,和同学讨论,检验并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第三步,自主练习。对学习内容自主练习,直至掌握。例如:对于概念性强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在课的有些部分采取自主学习,像二年级的《乘法口诀》课例中对口诀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书本,交流概念的形成过程。

2.“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探究问题的选择。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减少选题的盲目性, 利于探究任务的完成,问题的选定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和学生讨论决定。

第二步,自主体验,探究答案。通过对资料的加工分析,亲身体验自己探究的正误,并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控制好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深入到学生的探究中,收集学生在探究中值得提倡和需纠正的信息,对探究中出入比较大的学生要及时给与点拨。

第三步,交流评价。学生在教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在自评和教师、同学们的评价中,审视自己的不足,锻炼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能力。

第四步, 帮教巩固。反复练习,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照顾的“无微不至”。因此,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生生结对子”等方式进行帮教练习,此间,教师就可以有时间巡视指导练习,有重点的因材施教。例如:学生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的特征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先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方法自主独立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发现: 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圆柱体的两端都是圆的,易滚动等。当教师要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长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就自然生成了“相对的两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就形成了丰富的体验。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3年9月,具体分为

1、研究准备阶段:第一阶段:准备计划阶段(2011年9月—10月)申报立项,创造研究条件。这一阶段完成课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明确分工。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有关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进行修改。

5、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实验班和本组人员根据课题总体设计方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内容,确立实验方法。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研究总结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总结提炼,结题检测。这一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分析总结,深化研究;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完成结题。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八、研究结果

1、建立了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点拨升华--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2、教师方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已被我校教师认同,至今仍在不断地研究与发展。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增强了科研能力。课题研究启动后,部分教师才发惊讶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懂得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很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钻研业务,教师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了,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和案例,我们的教师正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的转变。

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发式”,能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二年的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表现在教师对自身工作和任务重新认识与定位上。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地位的尊重和对学生的重新认识上,很多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四
《小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时代呼唤改革,需要有活力、有创新的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由“厌学”转为“乐学”,引导小学生创新性地学习数学,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焦点。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越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实验以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有利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旧的、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具体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1)、学生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2)、营造轻松愉快数学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5)、 引导学生互评与自评,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小结中巩固与提高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持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

1)小组;一般是4~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应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这样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突出每个全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相互扶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促进所有学生有效沟通,同时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艺术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界定

1)研究对象,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讨论意识,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开展。

2)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数学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习者在合作

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3)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理论支持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儿童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小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合作学习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在农村小学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

(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

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五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具有语言所应有的特点,它是活的东西,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英语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四种语言技能中,读对于学生学英语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的语言输入是依靠读获得的,大多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是依靠读而得到提高的。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自己或小孩子如何学习母语的,小时候先听大人们说、再竭力模仿、在生活中不断的运用它们,上学时学习字、词、学课文、背课文、写作文等等,汉语很容易学会并学得很好,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语言是相通的,学习英语也是一样,相信学生在认知词汇、语法、进行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在交际中运用它们,必定能使英语真正的学以致用

五.四”学制下 “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试验》课题的一个专项研究重点子课题,它既是对过去英语教学弊端的扬弃,又是对以往教学观念和新形式下教育理论的继承和整合,既有历史的一面,又突出了现实的一面。这一课题的研究真正为基于母语环境下英语教学的能力培养又开辟了一条蹊径。我校于06年12月向课题组提出申请,并被批准成为该课题的研究试验基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我校的各个年级在英语学科中取得了全面开花的景观。在此对课题组的刘兆义老师和烟台教科院的林梅老师表示感谢,是他们对我们课题研究给予

了指导和关怀,下面是我们龙口十中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做法,现汇报如下:

一、 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1、课题研究是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谈到课题研究,很多教师会感到是一件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会产生望而却步的感觉,有的认为课题研究深奥,高不可攀;有的认为我们老师整日忙于日常教学,天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搞课题研究呢?二者都处在误解之中。我认为课题研究的本身是对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的帮助,是让自己和更多的教师从繁重的、低效率的劳动中挣脱出来;是让自己的学生和更多的学生从沉重的、无止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更何况这是关系到我们自身利益的事。一个教师只靠勤奋耕耘、重复昨天的故事是不够的,他必须敢巧耕耘、开辟新耕坛。因此,干事业就必须具备“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精神。那么,课题研究就是一个平台,只要我们真诚的、执着的去做,就会得到一些收获 ,哪怕是有一百次的失败。因此,我们十中的领导及全体英语教师就是以饱满、倾情的热心,执着、不拔的精神全力对待本课题的研究。

2、对本课题的理解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过程”。英语教育的目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自主性阅读是人们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英语能力的最基本素质。随着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也会随之增强。我们的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在句子结构,部分语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当然,我们不是只停留在汉英翻译的层面,我们会借助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来进行英语自主阅读,同时注重学生在平日的阅读积累,拓宽各种阅读渠道,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借助汉语解决英语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基于母语学习的外语实践,一定会产生两种语言互补互促的效应。

二、我校课题研究和实践中的做法

(一)、行政干预,为大胆的进行课题研究做了坚强后盾

自课题一接下来,我校的课题就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坚决为教研开道,体现了教研兴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成立了以学校一把手崔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指出课题总负责人为崔校长,又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山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具体实施小组,制定了课题实施工作配当表:

07年下半年龙口十中“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课题,

活动配当表

学校也为教师订阅了大量的英语阅读资料,供老师上阅读课使用。在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后,实验教师人人领回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尤其是将个人的实施情况纳入教师的常规考核,两小组的监督和检查极大的推动了研究的进程和实施的效果。

(二).确立实验级部及实验人员及内容

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学校决定各级部、各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我

们十中青年教师也特别多,老教师拥有的是实践经验,青年教师拥有年轻人似火的热情、聪明的头脑及创新精神,两者相结合,通过共同参与、互相弥补、集体研究,共同确立了研究方案和各年级具体的阅读内容,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持续性发展和螺旋式上升。具体是:初一下学期、初二、初

三、初四上学期,每个级部的教研组长为级部具体负责人。初一以语音、识词为主,初二以扩大词汇量为目的,以趣味性记叙文为主,初三以培养综合理解能力为目的,以各种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初四针对奥赛和中考以培养综合理解及运用能力为目的,以任务型阅读为主。 同时,我们借助各种渠道学习如何开展自主阅读教学,如:一是,通过课题组的网站,学习课题组关于如何开展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建议,学习其他实验学校的先进经验;二是:通过远程培训听取专家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教师的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为课题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开展调查,诊断刨析

首先教师从课题研究的对象――即研究中的变量—学生入手,对他们的阅读需求进行了了解。了解了他们的阅读现状、阅读兴趣及需求等,做了数据统计。其次,对教师的阅读指导也进行分析。大致情况是:

第一,学生对英语的阅读目的和作用认识不明确。

第二,阅读中的自主快乐成分不高。

第三,阅读时间偏少。平均有10%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达1小时,过少的阅读量不利于词汇积累,严重影响书面表达和口语能力等综合性发展。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六
《市级课题结题报告》

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长安镇中心小学

2012.12

《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汉字用简简单单的几种笔画,生出千变万化。她书写独特,硬笔软笔,各显其能。绵延数千年的书法艺术,令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然而,当前小学生写字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写字教学也陷入迷失。而且,随着学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这种情况越令人担忧:许多学生不会写正确的字了!不会写规范的汉字了!不会用正确的姿势写字了!不会又快又好地写祖国的汉字了!通过调查,我们已掌握了学生的写字状况,制约学生写字水平及兴趣的因素:

1、为识字而识字,割裂了识字和写字的关系。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识写分开,为识字而识字,想出了多种自认为较为得意的方法:诸如猜谜语、分解识字等。这样的激趣可能对学生识字会有些帮助,但却违背了汉字笔顺规则,势必会给以后的写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教师重视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写字好坏的主要因素。由于农村小学起始年级来源于各教学点,对学生书写教学重视不够。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之基础。但现实工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把写字课当语文课来上。许多起始年级的教师大多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写字教学,常常把写字课当语文课来上。老师为了片面的追求成绩、升学率,减掉了“写字课”;对自身必要的基本功(写字)重视不够,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板书面临“下岗”。教师潜移默化示范不够。不管写字好坏,只要能教出成绩就行,“不管是白猫黑猫,能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甚至用“一俊遮百丑”来强调成绩的重要性,把写字教学的重任只落到语文教师身上。二是掌握各种笔画、常用偏旁的写法、按笔顺规则写字训练不够。三是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认识不到位,写字指导不力。一提到写字,很多老师把它和书法混为一谈。认为书法是书法家们的事,而自己重视的是学生的写字结果,也就是写字的正确与否(不增减笔画),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写字过程中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以及是否美观。再者原因就是学校没有专门的写字课教师,而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写字训练,把写字当作是高不可攀的事,缺乏写字方面的系统知识;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不知从何处入手,写字时间安排不合理,想什么时候写就让学生去写;写字数量不确定,教师往往是让学生机械地写课后生字。正因如此学生也把写字当作任务完成了事,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认真地领略汉字之美,而且还会生出厌烦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

4、写字评价滞后。写字水平的评定还没有计入学生成绩中去,而且也缺少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细则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有些老师甚至大量、重复的抄字作为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一个手段来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字兴趣,使学生望字生畏,这也是学生不愿意写字和写不好字的主要原因。

5、课业负担挤压练字时间。写字是人生中重要的基本功,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它。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开设的写字课仍良莠不齐,升学压力剥夺了学生欣赏、体验汉字的美,忙于不停的写、抄、算。家长关注分数,打字、网上下载替代了写字。另外,新课程在识字教学中倡导多识少写,确实达到了阅读早起步的效果,但是导致学生写字能力相对较弱。

【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们中国汉字的形体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成为一门精湛的艺术——书法艺术。在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整洁、美观的过程中,以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以及乐学求美的良好素质。

1、国家要求。《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并要求“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的精神,小学写字教学是基础,是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

2、现实需要。审视现状,学校虽然在课程安排上能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放松轻视之嫌。从整体上说,写字教育并未真正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来,大多数教师缺乏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写字课形同虚没,特别是近几年,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手写用的笔与电脑的键盘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写好字的传承性、必要性越来越被淡化。正确执笔、规范写字姿势的基本要求和倡导软硬笔书法的优良传统得不到应有的落实,学生写字的水平质量呈普遍下降趋势,尤其是部分农村小学在这一基础环节的落实中更令人担忧。针对这一现实开展本课题研究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之计。

3、育人所需。写好字不仅是个体学习文化日常应用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意志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必然要求。写字作为一项基本素质养成的载体必将成为发挥人才培养美学价值的积极作用。

(1) 写字教学与德育

写字是学生手脑并用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品质才能完成,写字需要坚持不懈的耐性、意志。写字时,学生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从姿势到握笔,从字的结构到运笔都要随时提醒指正,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有时为练习一个字要重复好几遍,甚至几十遍,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而这又恰恰是练恒心、毅力的关键时刻。当学生克服这一过程后,“荆棘丛中藏妙景”,会越练越有兴趣。

(2)写字教学与智育

国外有科学家曾做过多次人类智力的测试,结果总是中国人智商最高,其原因之一就是跟中国独特的汉字有关。汉字书写是由直观形象、分析笔画、构建准确的知识概念三个部分组成。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汉字字形、笔画布局、字的间架结构获得直观形象,再分析字的结构特点、偏旁部首间的比例关系、下笔的位置等。通过分析获得充足的感性材料,构建准确的知识概念。

(3)写字教学与美育

首先,学会欣赏字形美。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字形美对小学生而言就是写字的结构要规范、正确。其次,帮助学生领悟字的韵味,总结出“字如其人”的欣赏理念,从而对美的追求得到更深层次的飞跃。

(4)写字教学与心理素质

写字是客观物作用于眼,牵动于心的心路历程,古人云“书,心画也。”是说写字会产生诸多心理现象。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写字心态,有助于学生培养专注、细致、坚毅、有胆识的心理素质。

(5)写字教学与语文修养

写字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语言文字的丰富内容为写字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字教学有利于汲取、积累文学精华。如对古诗词的临写。写字教育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6)在写字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写字教育中,教师通过写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畴的承认。因此,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当加强,不应削弱。”

2、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要“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并对各年段的写字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规定。

上述有关规定,为我们切切实实开展写字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写字教学总的要求是:要使学生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使用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速度;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小学各年级段培养重点是:小学低年级应进行铅笔字书写训练,中、高年级应坚持用钢笔进行书写训练,习字时不宜采用其他硬笔。基于这样的要求,通过分年级段的写字教学研究,构建一套有系统的小学写字教学的策略体系。

课题组经过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提出研究课题。拟定好研究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分阶段开展了研究。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采取:

1、调查法。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大家对学生写字关注的程度;同时,了解学生写字的态度、方法,对写字教学的看法等。分析调查的结果,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指导。同时学生问卷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写字状况,以便其及时调整自己的写字行为。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七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多层次设计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学英语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相应的,开发利用课外的有效时间与空间,探究不同的途径,使小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获得语言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而其中,作业布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对学生来说,通过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对于教师来说,布置课堂与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同时,教师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领悟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弱点或遗漏,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就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有效地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1、 研究目标:

① 通过本课题研究,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合理评价学生,使学生保持对英语的好奇心,能用多种感官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全面、健康、生动、活泼地发展。

② 探索适合学生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基本形式,形成一整套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作业布置方案。

2、研究内容:

① 学生不完成作业原因:在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有限。许多学生家长不懂英语,造成学生的英语作业无人监督无人帮助,作业就只能是草草了事了

② 现有英语作业中存在的弊端:英语作业单调,枯燥,不是抄就是背。对于一些英语的口头作业和听力作业,教师不易做出客观的评价。

③ 如何设计“生活化”课外作业

作业的设计,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目的。

教师根据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灵活设计蕴含在生活实际中的实践性作业或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英语,学习英语,应用英语,教师在方法上做一些理论性的指导。生活作业来自现实生活,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方法、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其形式是开放的。可以是

调查报告,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商标的收集等等,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来完成作业,教师只做些指导,其余的任务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同时,教师要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作业结果,并及时给予肯定。评价方式上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注重对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2、研究对象:小河中心小学四、五年级全体学生。

3、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法和观察法。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7—2008.9):

1、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纲要”与“标准”,深入研究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和国内外对此研究的成果,收集有关材料,加强作业设计理论的学习,提高认识。

2、实施前,建立档案。我们自编了《小学生英语作业完成情况调查问卷》对参与班级学生的完成英语作业情况等进行前测,建立资料档案,以备与后测比较。

3、针对实际情况完善和修订研究方案,初步拟定生活化作业设计思路。

(二)实施阶段(2008.10—2009.1)

1、结合年级特点,设计生活化作业

我校四、五年级大概有90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完成抄抄写写的作业,但也已已厌倦。学生们主观上并不愿意完成,但迫于对教师、家长的畏惧又不得不完成,于是形成了:“你留我写,你逼我交,你批我改”的被动、无奈的作业形式。有10%左右的学生,经常在次日早晨忙忙碌碌的补作业或者拿着别人的作业本在抄。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几乎天天不完成作业,原因是不会做或不愿意做。当问及“你认为理想的家庭作业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喜欢有特色的、动手实践的、有吸引力的、发挥自己创造力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完成的课外作业。所以,我们设计的生活化课外作业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①差异性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作业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英语能力。

②实践性

人要实践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然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③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一些英语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④开放性

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2、生活化课外作业具体实施方法:

类型一:学习了有关动物的词汇之后设计的三种作业:

第一种作业是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图片,并在下面或反面写上英文名称;

第二种作业是“写谜语”,用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英文描述你最喜欢的动物,让其他同学猜是哪一种动物;

第三种作业以“What’s in the zoo?”为题写一段话。

要求最少完成第一种作业,第二种、第三种作业隔天交,师生交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硬性规定哪些学生做哪类作业,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积极性,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类型作业最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也可用于水果、文具、蔬菜等词汇教学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故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考虑个别差异。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必须兼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性格设计问题,让他们有创造性地自由发挥,让学得好的同学持续保持学习的劲头,而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

类型二:教完My Family 后布置的“今日作业超市”:

★录音作业,模仿课文录音的语气,朗读课文的内容。

★★对话作业,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和小伙伴用英语介绍各自的家庭成员。

★★★实践作业,到同学家去做客,试着用英语来进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

此类型作业既体现差异性和实践性共存。从★到★★★作业难度逐步加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挑选“超市”中难易不同的作业类型。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完成★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多项作业。这样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作业模式,增加了作业的弹性,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要的差异,体现了学生的主观需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上相应的评价制度,完成★作业最多只能得一颗星,如果三项作业都完成,就能相应地得到★★★★★★。结果是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了★作业,大多数学生都是自愿完成三项作业。有的学生为了语境更加真实,发动全家一起学习一些常用的问候语,配合他成功地完成了★★★作业。

类型三:巧手大比拼,制作胸卡、词卡、标签等

胸卡:学生身份的象征。要求学生用彩色卡纸制作个性化英文胸卡,胸卡的外型图案灵活设计,以表现自己的性格、爱好为主,胸卡上的内容有中文名、英文名、sex (性别)、年龄、电话号码、爱好等。

词卡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请学生分类别制作单词卡片,如学习用品类(pen, pencil, pencil-box, ruler, eraser, blue, book...)、交通工具类、水果类、动物类等等。在比较硬的纸上画出这些单词(一张纸上一个单词),并涂上漂亮的颜色,下面或反面写上英语单词。这样,把抽象的单词与形象的图片联系起来,学生记单词就会容易得多。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学生们兴致盎然,同时又巩固了单词,确实是一举两得。上课时,学生可以拿出自己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单词卡片操练句型,隔一段时间还可以再拿出来读一读。

标签:让学生收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英语字母、单词和句子等。许多广告、商标、标牌,甚至同学们的衣服上和学习用品上到处都有英语,趁机教育学生懂得英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学生反馈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在学生们收集英语的过程中,他们对原来陌生的英语一下子有了亲近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如果用一个本子及时记录下来,长期积累,收获可观。

此类型作业不但操作性很强,而且充满了趣味,学生非常喜欢。

类型四:在学习Teachers’ Day 时布置学生回家制作小贺卡,或画上一幅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最敬爱的老师。可以把学过的问好的英语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每天礼貌的对周围的人说。也可以和老师同学讨论天气引出更多话题。这样不仅增加了英语运用的真实性,也加大了学生的练习密度,扩大了练习空间。

(三)总结阶段(2009.2--2009.5)

进行实验总结,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申请结题。总结《浅谈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外作业的设计》课题研究经验成果。

四、课题研究成果;

第一、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系统的了解了学生不愿做英语作业的原因

外部原因:在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有限。平时生活中接触英语知识的机会较少,身边懂英语的人也不多,英语资源十分匮乏。学生家长、对于小学英语这一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学校。许多学生家长不懂英语,造成学生的英语作业无人监督无人帮助,作业就只能是草草了事了。内部原因:作业的布置存在许多问题:1、单调,枯燥,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2、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训练的趣味性。3、量多质滥。布置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搞疲劳战,劳而无功。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开发。

第二、设计了许多吸引学生,学生也爱做的作业,有效激发学生做作业的激情。

我们设计了星级作业、作业超市、巧手大比拼等很多生活化的作业,尝试用生活化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由“要我做作业”转变为“我要做作业”“我喜爱做作业”。让学生真正做到作业目标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己决定,学习伙伴自己协商,作业效果自己评价。

第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由逐渐喜欢做英语作业,而爱上英语这门功课,由此英语成绩也有所提高。在镇期末调研中,我校五年级四个班包揽前四。教师通过此次研究,对自身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发现只要英语作业布置得合理,有新意,有趣味,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做的,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仍存在问题:今天的作业是绘画他喜欢则做。明天的作业是编一首chant,他不喜欢就不做了。也就是说有些学生只做他喜欢的某种方式的作业。我们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人数均在40—50之间,即便布置了差异性作业,评价起来则非常困难,很难展开。因此,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外作业评价方式的探索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咎淑华.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05(10).

2、王蕴芬. 如何设计开放性的英语作业[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05(23).

3、徐颂列,张健. 新课标新教案小学英语[M]. 浙江: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

4、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教育厅.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篇八
《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教学的成功体育教学策略》结题报告

棋山四中体育课题组

内容简介:

成功体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强调在快乐的享受体育运动的同时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达到增强体质获得体验成功的目的。“成功体育”能否成为我们体育改革的主导思想,主要依靠我们一线教师的进一步论证。因此,我们选择了此课题进行实验性研究。

三个阶段用了近3年的时间,倾注了课题组老师们的大量心血。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新课程目标统领教学内容体系的出现,为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教师角色的转变、把合作的理念引入课堂、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转变学习方式等,将快乐体育的理念引入我们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必将使我们的体育课堂充满新鲜的气息。

关键词:体育兴趣 成功体育 体验成功

(一) 研究背景:

1、我校为了提升办学品位,提出了以精彩教育为引领,彰显体育和环境两大特色,让师生在人文、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发展的新的办学目标,继而提出了本课题,旨在以体育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应该说这一课题的提出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2、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有一种想让全班同学肯定他体格健壮的需要,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这种自信将随之被带到学习、做人等其他方面,从而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增强其心理素质,提高学习成绩,培养他们在新世纪激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从当今初中体育教学的教与学现状分析,在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着

重视技术传授和体质的增强,轻视学生心理素质、情感需求、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还存在着重视教法研究,轻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现存的教育依然受功利价值观的支配,客观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人的潜能发展,这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所以,我们以为,一切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发潜能,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人都能达到发展。在现代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健康的含义已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更是把学生的学习领域分成了五个部分,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每个学习领域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现存的体育教学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体育教育活动很难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造成学生缺乏兴趣和主动精神,致使学生主体得不到充分发展,而学校体育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其健康意识,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技能,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4、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项或多项运动技能,确立终生体育思想是十分重要的,而很多学生家长却过分的看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学生体、德、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为改变这种现状,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我们课题组准备以体育教学为突破口,以体立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客观实际。

(二)研究目标:

1、试图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机的渗透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找到体育与德、智、美、劳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出一条以体育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子。

3、通过开展或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利用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集体荣誉感,引发、激起、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由“要我学”改为“我要学”,从而改变体育教学的被动性,

培养出新世纪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三)实验假设:

按照教育学理论和认知理论,通过优化教法和学法,建立既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师生关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式体系,构建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如:操作程序为“引导-参与-体验-内化”的四环节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素质化、创新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研究内容:

1、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直接影响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在确立教师主导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本位。

2、改革课堂教学,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体系。创设“成功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

⑴、民主――全面发展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⑵、自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要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⑶、参与――全面发展的核心。教师要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

3、构建“成功体育的”的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⑴、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结合学习者的活动学习、发展学习、情境学习等多种形式灵活安排,不拘泥于某一固定模式。

⑵、抓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⑶、分层指导,全班集中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⑷、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起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

4、构建“成功体育的”的教学系统。

(1)、教学目标:要完成大纲所规定的目标任务,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水平,使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

(2)、教学内容:在确立课堂教学内容时,应依据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3)、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多样组合,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兴趣、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提示学习规律,指导学习方法。

(4)、教学评价:以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为反馈中心,以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为动力中心,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促使学生自我控制学习活动,引导自我实现,使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出版的理论书籍和杂志中的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作比较研究,在对这些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中可借鉴的经验,以课题实验加以验证,并补充完善,形成合理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

2、调查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通过调研、问卷、座谈、测试、对比试验等手段,调查研究对象在各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用量化统计分析和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相关性研究,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实验研究法。实验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并对实验对象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作前期测试,以便与总结性测试进行比较,课题组成员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围绕研究目标,开展阶段性调研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探索新的策略,定期总结调整实验方案,撰写阶段性小结和研究报告。

4、个案研究法。对实验班的部分学生建立实验成长袋,较清楚地记录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成长的轨迹。

(六)实验过程

1、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学校领导从课题立项开始就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了由句容教研室黄铁生副主任为顾问,学校校长、副校长为负责人教科室人员、体育组专职教师为研究队伍的课题研究组织网络,定期开展活动,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2、抓好训练,夯实基础。学校体育组老师每天坚持“早出晚归”,早上提前一小时左右上班,带运动队进行训练,晚上推迟一小时下班,继续带领运动员训练。在训练中,两位老师都十分关心学生,做到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做到既不影响学习时间,又增强身体素质。为学校运动队在上级组织的体育竞赛中获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搞好活动,激励争先。学校每学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运动会从筹


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相关热词搜索: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体验 课题 结题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2258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