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2016-05-27 09:48:5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共5篇)三国演义-刘备分析论刘备之“枭雄”谭冲(09级汉语言文学200903505017)摘要: 《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塑造成一位胸襟开阔的,十足的明主形象,然而就历史自身而言,刘备仅仅是为了在乱世之中求得一席之地,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手段,虽然不是十分的光彩,然而却是正常的行径,处于乱世,就要有这种枭雄的...

三国演义-刘备分析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一)

论刘备之“枭雄”

谭冲(09级汉语言文学200903505017)

摘要: 《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塑造成一位胸襟开阔的,十足的明主形象,然而就历史自身而言,刘备仅仅是为了在乱世之中求得一席之地,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手段,虽然不是十分的光彩,然而却是正常的行径,处于乱世,就要有这种枭雄的性格,才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关键词: 刘备、狡诈、权术、枭雄。

我们从刘备坎坷的前半身之中看得到,刘备最开始跟随的是幽州太守刘焉,再随公孙瓒,陶谦,然后是吕布,曹操,袁绍,刘表,最后是刘璋,辗转多人,可以说刘备混过的足迹,几乎遍布当时的全国,然而这些当中人除了曹操,都非死即败,而刘备自己却是安然无恙,如此一个人物,怎能看不出他内心里潜在的野心和抱负。从刘备的出生看,没有本钱,只是一个以卖草鞋为生的破落皇族,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根本就没办法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文武有盖世之能的曹操相比,也不是历尽三世,坐拥江东险地的孙权在同一个级别。所以,刘备想要白手起家,只能凭他自己,凭他的枭雄的性格,不断依附群雄,期间不断网络天下志士,当人们意思到刘备的威胁时,早已经羽翼丰满,成为了蜀国集团的首领。

一. 刘备的狡诈之处

在小说当中,刘备就是典型的出尔反尔之人,如当初为了自己的生存,就对吕布不讲信用。他告密吕布说曹操要杀他,并将书信给吕布看了,与吕布称兄道弟,并发誓说“兄长无忧,刘备决无此意!”由此换来了吕奉先射戟辕门,解袁术攻打刘备的危难。而后面,当曹操欲与刘备合谋杀吕布的时候与书刘备,他却在回信中写到“丞相兴大师,备当为前驱,谨严兵整甲,专待钧命。”虽有情势所趋之嫌,但最终在白门楼下与曹操合伙,杀了吕布。

刘备在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忽闻曹操所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手足失措,巧借雷声掩饰了内心的惊慌,正是怕曹操看穿了自己【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的志向,而吓得惊慌失措,以至次日借袁氏兄弟之祸,乘机逃脱。如他自己所说“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宵,不受笼网之羁绊。”他的野心在明显不过了,因而一出曹营,如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当关云长为曹操所获之时,曹与袁绍正值兵戎相抗,云长先是替曹操斩了颜良,当袁绍要杀刘备报仇时,刘备却巧言辩解,“天下同貌着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当第二次文丑也被关云长所杀,已经怒骂“大耳贼”又要杀刘备,也再一次的为自己辩解,说这是曹操借刀杀人之计,为的就是杀掉自己。终于又脱身免祸,逃出一劫。

在刘备兵败曹操,来投降袁绍时,跟袁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愈。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说得全是废话,久欲投于门下,何不尽早来投,手段之狡诈,也只有袁绍这等莽夫才相信刘备之言,这全是他的托词,仅仅是为了暂得庇护,待机会成熟,便自行奔走而去。

上面所举例子,皆是在遇孔明之前,刘备所用的计谋,在那个时期,情势因为十分的复杂,瞬息万变,但我们不难发现,刘备所用的种种手段都十分狡猾,基本上都是为了明哲保身,让自己能够“保身”、“免祸”而用的狡诈手段,这也与刘备当时的处境相关,屡战屡变,处处寄人篱下,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只能明哲保身的办法,也是为了防止他人的蚕食,所以刘备最先拥有的本领,就是如何避免遭人吞食,而保存实力。因此,才会有枭雄的一个特征展现出来,就是拥有小强般的生命,

二. 刘备的雄才与权术

当“刘豫州败走汉津口”,刘备派孔明出使东吴,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孔明谏言“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胜以取江南可以。”刘备用了四个字赞同“此论甚高”。这不就是乘人之危吗。在小说当中,真正描写到刘备的雄才之处很少,主要是为了衬托他身边的已经被神化的人物,诸葛孔明。在取益州时,较为具体的描写了刘备结张松,再图刘璋,最后取得西川的经过。这都没有写到刘备在重大政治事件上的才略表现,仅仅是简单的一个表态,而在去西川的经过,也是根据孔明隆中决策,取西川,成鼎足之势的方针。纵观小说对刘备的才略描写,如当阳、彝陵两次战败,给人的印象是在重大政治

军事指挥上,毫无建树,也无谋划。

对小说来说,罗贯中没有写到刘备的枭雄,没有具体的雄才大略,这似乎成了一处败笔。然而历史并没有忘记,记载了刘备的非凡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在博望,刘备使用火攻大破曹军“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在赤壁之战中,也是刘备顶住曹操大军南下“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纸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等等,历史之上还有许多描述刘备的才能。

然而小说中,刘备之所以能成为蜀汉之主,靠的并不是他的雄才伟略,靠的是刘备的“仁义”。他打着“仁义”的旗号,却是明目张胆的收买人心,玩弄权术,使文武百官跟随他。结义兄弟关羽、张飞“情同骨肉”、“生死与共”,对孔明、庞统、赵云、徐庶等人表现出一种“知己”的情义出来,如“摔子慰赵云”、“伐树送徐庶”、“托孤招孔明”,而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长坂坡赵云救少主、徐庶走马荐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不说明了刘备收买人心是的成功。

所以小说中,百姓们都愿意跟随刘备,归服与刘备的“仁义”,而他自己也时刻以“仁义”来约束自己,随时准备着以身殉义。刘备似乎深受“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影响,只要他没有走到绝路,就处处为天下百姓着想,把大义放在一切的首要位置,以至于在新野时,民间就流传一首歌谣“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陶谦三让徐州,他就三辞徐州,是恐陷于不义;他不肯乘危难夺荆州,是不忍做不义之举;当有机会取得益州时,又因与刘璋为同宗,也不愿陷自己与不义。我们现在看来,刘备似乎仁义得有些过了头了,简直就是妇人之仁,与其说是妇人之仁,倒不如说他是为了把自己的招牌察得更亮。

不得不说,刘备玩的一手权术太漂亮了。起初,我们刘备是什么身份出现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这句话作用可不小,在见汉献帝时,让他混到了刘皇叔的头衔,自此刘备名正言顺,民心所向,即使在落魄潦倒,到哪都能收到百姓的拥戴,而曹操却是汉贼,人人都想除去曹操,由此可见,刘备一句话,占领了多大的便宜。又当阳长坂坡一役,刘备败走,失散了自己的老婆和儿子,赵云杀回曹军,如入无人之境,救回了儿子,却被自己的老子当场掷与地上“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句话让赵云感动得,一生为他效犬马之劳,乃至以七旬高龄力斩五将。当时的刘备哪能想到

这么多,长坂一役,连自保都是问题,哪能想到后来阿斗还会继承他的基业。还有一出,当刘备稳定基业之后,诸葛亮等人用计逼得刘备称帝,当时刘备就说“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之前百官就请他称王,却遭到了严厉的拒绝,让人感觉刘备就是一心只想光复汉室,绝没想过他自己要称帝,他都这样说了,难道手下那帮人还不为他肝脑涂地。其实刘备自己很想当皇帝,当年小时在树下玩耍,就曾指着树说“我为天子,当乘次车盖。”后来他收过一养子,名为刘封,后面生的一个儿子叫刘禅,合起来不就是要“封禅”,他的心比司马昭还有明显。在白帝城托孤这节,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城都之主。”这就是刘备玩的心理战术,以前对张飞赵云用的效果十分明显,在死之前还要用一次,更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想如果孔明真的废了刘禅,后人该怎么评价诸葛亮,就因为这句话。诸葛亮七禽孟获,六出祁山,最后劳累过渡,累死在五丈原,等等之处,小说里描写得不可谓不精彩。

刘备以弱者的身份开始出现在小说中,最后达到可以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其中的艰难险阻,我们暂且不提,单单就看刘备的成长道路,我们就明白,刘备起家多么的不容易啊,而且还要整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口中,时时不忘记自己处事的原则,这种坚持不懈,就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这就是刘备,仁义与狡诈皆具,这就是枭雄,转千载而流万古。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第二版.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

[2]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专》[M].湖北:辞书出版社,2010

[3]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4]王鸿芦.《〈三国演义〉论文集》[A].见:宋常立编.理想与现实之间[C].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40~146

[5]马植杰.《三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3~88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1)江渚上(2),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篇《临江仙》把我们带入了奇妙的三国世界,在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个性十足。先来说说蜀王刘备吧。 刘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明君”来描述的人物形象。作者重点刻画了他的宽仁爱民、敬贤爱士和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

一、宽仁爱民

在《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

二、敬贤爱士 作品竭力渲染了刘备的敬贤爱士,知人善任。其中就有三顾茅庐的故事。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仅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演义》却以两回半的篇幅,精心设计,将“三顾”的过程写得委婉曲折,令人悠然神往。刘备不辞辛劳,不顾两位义弟的埋怨,锲而不舍地三次往访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扑了空,途中每遇到诸葛亮的亲友,就误以为是诸葛亮本人,前后达四次之多。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足智多谋

刘备投靠曹操时,曹一时兴起,曾邀刘备煮青梅酒以论当世英雄。当曹一再请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时,刘备先后指出过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这里刘备为什么不提自己呢?因为按曹操的观点,凡英雄都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英雄当是不甘屈居人下者。刘备若自称英雄,就等于表明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引起曹操对他的警惕,自己非但永无出头之日,还将有性命危险。

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使《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明君”范型。

《三国演义》中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三)

《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分析

摘 要:刘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明君”来描述的人物形象。作者重点刻画了他的宽仁爱民、敬贤爱士、足智多谋和骁勇善战等性格特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特点在有些人看来不够真实,使他的形象显得苍白无力。本文将就这些内容做一些分析评述。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明君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古典小说,对于刘备形象在艺术创造上的成败得失,人们有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刘备形象虽然存在着如鲁迅所指出的缺点,“但仍然不失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明主”典型;有人干脆否定了鲁迅先生的意见,认为作者罗贯中还写了刘备的枭雄行径,作者写刘备虚伪是有意为之,鲁迅所批评的,“恐怕不应该算作作品的缺点,而是它的现实主义的表现”。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刘备形象的艺术价值,本文想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宽仁爱民,敬贤爱士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作品多方表现了刘备的宽仁爱民,深得人心。《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他第一次担任官职做安喜县尉时,便“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督邮索贿不成,欲陷害他,百姓纷纷为之苦告(第二回)。此后他任平原相,已被誉为“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第十一回)。陶谦临终,以徐州相让,刘备固辞,徐州百姓在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州,我等皆不能安生矣!”(第十二回)曹操擒杀吕布,离开徐州时,“百姓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第二十回)。这表明他占据徐州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深得民心。在他又一次遭到严重挫折,不得不到荆州投奔刘表,受命屯驻新野时,他仍以安民为务,因此“军民皆喜,政治一新”(第三十四回)。新野百姓欣然讴歌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第三十五回) 从建安六年(201)到十三年(208),刘备寄居新野达七年之久。在他辗转奔走的前半生中,这算是时间最长、相对安定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刘备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一面把人才置于战略的高度,努力求贤;一面更加重视争取民心,为重新崛起准备条件。当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之时,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到了襄阳城外,刘琮闭门不纳,蔡瑁、张允还下令放箭。魏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刘备见魏延与文聘在城边混战,便道:“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玄德而去”(第四十一回)。就这样,在建安十三年秋天的江汉大地上,刘备带领十余万军民,扶老携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携民南行”的悲壮一幕。如此撤退,显然有违于“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对保存实力、摆脱曹军追击十分不利。故众将皆曰:“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明知此言有理,却泣而拒之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这一仗,刘备在军事上一败涂地,而在道义上却赢得了极大的胜利。这种生死关头的自觉选择,在《演义》写到的各个政治军事集团领袖中是独一无二的,决非一般乱世英雄的惺惺作态所能比拟。从此,刘备的“仁德爱民”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他迥别于其他创业之君的最大的政治优势。

作品竭力渲染了刘备的敬贤爱士,知人善任。其中,他对徐庶、诸葛亮、赵云的敬重和信任,都超越史书记载,写得十分生动感人。【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历史上的徐庶,归属刘备的时间不算长,除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外,在政治、军事上发挥的作用也不算大。《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仅云:“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曹公来征„„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而在《演义》中,刘备一见徐庶,便坦诚相待,拜为军师,委以指挥全军之责。在先后打败吕旷兄弟、曹仁之后,刘备更视徐庶为天下奇才。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虽然难以割舍,但为顾全其母子之情,仍忍痛应允。分别的前夜,“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次日一早,刘备又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宴罢,仍“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直到徐庶骑马远去,刘备还立马林畔,“凝泪而望”,甚至“欲尽伐此处树林”,原因是“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第三十六回)。这些描写,尽管主要是为“走马荐诸葛”和“三顾茅庐”作铺垫,却足以见出刘备求才之诚,爱才之深,颇具艺术感染力。

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与倚重,《演义》更是作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仅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演义》却以两回半的篇幅,精心设计,反复皴染,将“三顾”的过程写得委婉曲折,令人悠然神往。刘备不辞辛劳,不顾两位义弟的埋怨,锲而不舍地三次往访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扑了空,

但途中每遇到诸葛亮的亲友,就误以为是诸葛亮本人,前后达四次之多。诚如毛宗岗所说:“玄德求贤若渴之情,有类此者。”第三次诸葛亮总算在家,但正“在草堂上昼寝未醒”。为了不惊扰他的睡眠,刘备吩咐关、张二位在门外等候,自己入内,“拱立阶下”。足足有一两个时辰之久诸葛亮才醒过来,但当得知“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之后,却转入后堂更衣,“又半晌,方正衣冠出迎”。刘备终于能见到诸葛亮,真不容易。张飞早已忍耐不住,三番两次动怒,要用一条麻绳去把他绑来,要放把火把他烧醒。刘备却自始至终都心平气和,谦谦有礼,充分显示了他求贤的诚意。刘备初见孔明,便屈尊“下拜”;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乍闻孔明不愿出山,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诸葛亮出山以后,《演义》又充分突出其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竭力强调刘备对他的高度信任与倚重。特别是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临终之时,殷殷托孤于诸葛亮,慨然嘱咐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第八十五回)后人对此或有猜疑乃至诛心之论,不过是妄相忖度而已。纵观数千年封建社会史,皇帝临终前委任顾命大臣者固不少见,然而,有几个皇帝愿意或者敢于像刘备那样托孤?当然,刘备并非鼓励诸葛亮取其子而代之,而是希望诸葛亮尽力辅之;但如此气度胸襟,仍罕有其匹。还是陈寿在《先主传》末的评价比较公允:“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赵云的英勇善战未必不如关羽、张飞,但却比关羽谦逊得多,比张飞精细得多。因此,他在蜀汉集团中也最得孔明的信任。关羽、张飞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但刘备对赵云的信任似乎也超过了关羽、张飞。对于刘备来说,最大的危难就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他的那次大追杀。在那样万分紧急的时刻,他选择赵云担负“保护老小”的职责,其实就是保护甘、糜二夫人和阿斗。结果在长坂坡混战中,却不见了“甘、糜二夫人和小主人阿斗”,为了“要寻主母与小主人下落”,“赵云拍马在乱军中寻觅”,“所到之处,威不可挡”。终于寻得后主,怀抱阿斗,杀透重围,血染战袍,谱写了一曲“大战长坂坡”、“单骑救主”的千古佳话。也正是由于赵云的忠与勇,才有了下面刘备惜才摔阿斗的事。《演义》第四十二回写道,在张飞的掩护下,赵云冲出长坂坡,又骑马飞奔了二十多里,才找到刘备。赵云高兴地说:“幸得公子无恙!”双手将阿斗递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看到刘备掷阿斗于地的举动,有人就会觉得刘备是在“表演”,所以才有像“刘备摔阿斗——邀买人心”之类的歇后语。但我觉得这对刘备是不公平的。我们不妨再仔细看一下以上引文内的相关文字。赵云和刘备再见面时,彼此一开始并未交谈,只是相【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对而泣。刘备此时并不知道详情,所以这完全是在当时逃难的情况下两位至交在混乱中散而复聚时的一种真情流露。姚品文和张峰在《谈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形象的创造》一文中也认为,即使刘备“掷之于地”之举“有点夸张”,但却也“表明他对于一位大将的爱重之情是真诚的、可信的”。他们还说:“《三国演义》„„很少对一般动作作细节描绘,而在这段中对赵云解开怀抱,阿斗在怀内酣睡,赵云之递阿斗,玄德之掷阿斗,赵云又忙从地下抱起阿斗等动作作了细腻入微和充满了人情味的描绘,加上二人掷地有声的对话,几可催人泪下”。的确,在刘备和赵云之间这种肝胆相照的情谊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真正可贵的一面。一定要把如此纯真、高贵的场面说成是矫揉造作,也未免太煞风景了吧!

二、足智多谋,骁勇善战

刘备作为“枭雄”,史书记载也不少。所谓“枭雄”,意思是“骁悍雄杰的人物”。刘备出身于早已败落的远支皇族之后,家境清寒,既没有曹操、袁绍那样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孙权那样继承自父兄的大片地盘,几乎是白手起家,要想在天下大乱、群雄并立之时,如果不具有枭雄所有的种种狡猾、伪诈与雄图大略,如果不具有出众的军事、政治才能,不具有一套收买人才、消灭异己的韬略、权术,别说扩张地盘、统一天下了,恐怕连立足之地也不会有。那样,他也就不配充当一个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开创基业的蜀方之主了。

刘备长于权谋又喜怒不形于色,城府很深,含而不露,他的计谋常使人既意料不到,又不易识破。

刘备投靠曹操时,曹一时兴起,曾邀刘备煮青梅酒以论当世英雄。当曹一再请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时,刘备先后指出过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这里,刘备没有说出三个人,一是马腾,二是刘备,三是曹操。按说,马腾与韩遂曾结为兄弟,当时为西凉太守,兵强马壮,一提到韩遂必然会想到马腾。刘备为什么不提马腾呢?原来刘备当时已和董承、王子服、马腾等人私下结成了反曹联盟,有了患难关系,提出马腾,怕引起曹操注意马腾,挖出马腾,连带出自己。刘备为什么不提自己呢?因为按曹操的观点,凡英雄都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第二十一回)英雄当是不甘屈居人下者。刘备若自称英雄,就等于表明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引起曹操对他的警惕,自己非但永无出头之日,还将有性命危险。事实上,刘备当时学圃种菜,作韬晦之计,正是有意向曹操表明自己胸无大志,让其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刘备曾献媚于曹操,为什么此时不指曹操为英雄呢?原来,曹操作了汉丞相之后,朝廷大权在握,皇帝徒有虚名。虽则如此,曹操却最忌别人议论自己有篡逆之心,刘备若指曹操为英雄就等于

指出曹不甘久居相位,就会触痛曹操,必遭曹操嫉恨,这是刘备绝不愿干的。不提曹操为英雄,等于向曹操表明,刘备眼中的曹操是安守本分,忠于职守的。

曹操打败袁绍后,刘备联络黄巾残部刘辟等从汝南进攻曹操的许都,被曹分兵击败,当时关羽、张飞、赵云均不在身边,刘备与刘辟引千余人逃跑,不想刘备被曹操大将张颌、高览前后拦截,两头无路。这时,刘备仰天大呼道:“天何使我受此窘极耶!事势至此,不如就死!”(第三十一回)就欲拔剑自刎,刘辟慌了手脚,表示他将死战相救。刘辟前与高览交锋,却被高览砍死,刘备正要自战,亏得赵云冲阵而来,刺死高览,救了刘备。为什么没有刘辟时刘备准备自战,而刘辟在时刘备反要自杀?难道与刘辟合力作战不比自己一人自战更有把握么?原来,刘备要自杀是假,他本想让刘辟出战迎敌怎奈刘辟不是自己部下,此话不好说出,同时也不知刘辟是否愿意为自己解救危难,于是他佯作自杀之状,请刘辟或逼刘辟出战。刘辟作为一员武将,若让刘备自刎于自己面前,实在太不光彩,于是表示拼死相救。刘备临阵没有让刘辟出战之言,却比任何言语的鼓动作用大得多。顺便应提到,刘备的思想虽以儒家为主,但在他的性格中渗透着许多道家的思想。道家主张人应该柔弱处下,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第八章、第二十二章)刘备在创江山的过程中,常常显得甘居人下,不与人争,而且动不动就泪如雨下,在和赵云、徐庶、孔明及张松等联络感情的时候流过泪,在鲁肃索要荆州的时候流过泪,并且往往十分奏效。他常常柔弱处下,但能以柔克刚。

让我们再看看刘备勇猛的一面。第一回,刘备奉命在青州阻击黄巾军,开始寡不敌众,刘备下令后退三十里下寨,对关羽、张飞说:“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于是刘备派关羽、张飞各率一支伏兵,自己亲自带兵出击,佯装兵败退却,诱敌进入伏击圈,取得大胜。这是写刘备的军事指挥才能,那么武艺怎么样呢?第二回写到,刘备等人与张宝的军队大战,张宝“落荒而走,玄德发箭,中其左臂”。双方都在马上,在运动中作战,射的是移动靶,刘备能够射中他的左臂,可见他的箭术不错。不久以后与孙坚一起作战,刘备又“张弓一箭,正中孙仲,(孙)翻身落马”。第五回,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先是张飞出场,连斗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关羽加入,又打了三十回合,还是“战不倒吕布”。这时刘备掣着双股剑策马助战,吕布才终于招架不住,败退回营。看来刘备的剑术也不错。值得注意的是,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一人,他们是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都是历来独当一面的曹营名将,吕布这才“遮拦不住,拨马回城”。刘、关、张三个顶六个,由此可见,刘备在武艺方面还是有两下子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四)

<三国演义>是一部较早的历史小说,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其中,我最欣赏诸葛亮,他机智聪明,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率领的15万大军。他还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三顾茅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诸葛亮原本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平民,在南阳耕作,他见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打仗,诸葛亮认为刘备是可信任,可投靠的,于是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协助刘备。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从此,诸葛亮就一直忠心耿耿,与刘备一起为蜀国效力,打了许多仗。

在当今时代,学无止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二)

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彩图本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内容真是太精彩了,我一连看了三遍,还觉得不过瘾。现在,你只要任意指出书中的一幅插图,我就能马上说出这是描写哪一场战争的或是描写哪个英雄人物的。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三)

今天读了<三国演义>使我认识了曹操,故事是这样的。

袁绍听说董卓横行霸道,非常气愤,就写信给责备王允。王允就请大臣到家里商议,大家因无能为力而抱头痛哭。这是晓骑校尉曹操来了,说道:?哭能将董卓哭死吗??他愿借王允的七星宝刀去杀死董卓。董卓视曹操为心腹,曹操趁四周无人就要下手,此时董卓突然翻身看到曹操举刀。曹操连忙跪下,诈称要献七星宝刀。曹操趁董卓分神之时逃跑了。董卓悬赏捉拿曹操。

曹操逃到成皋时在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借宿,疑心吕伯奢要杀自己请功,便杀了他一家八口人,路上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一刀杀了他,并说到:?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故事使我印象深刻。曹操本可以是一代枭雄,一统三国,但只因他的多疑和凶狠,使的身边的心腹纷纷离开。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存善念,心怀感恩。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四)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精彩极了。

三国演义顾名思义说的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后由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统一天下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草船借箭?了讲述的是刘备。曹操这两个国家要开战。而刘备的国家却一时造不出那么多剑。后来诸葛亮说他有办法。并要列一份军令状。鲁肃好言相劝。而诸葛亮却一定要列军令状。后来。诸葛亮让他手下的人准备20条小船。并扎上稻草人。曹操的人马大多都是北方人。不擅长水战,而诸葛亮正好算出那一天一定有大雾出现,在开战的那一天。诸葛亮让将士们敲大鼓,那声音好想马上就要开战,操操哦啊马上下令放箭,而那些箭都扎到了稻草人身上。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还明白了许多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五)

有一次,赵云单骑救主救主受到了五十万曹军的追击。然后赵云斩了五十员大将,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后来曹操下令活捉赵云,赵云看到了站在长板桥上的张飞,便大声呼救。张飞大喝一声:?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把曹操吓退了几十里地,最后赵云才逃走。

这就是著名的赵云单骑救主。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二)

寒假里,我一直在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层次清楚、人物形象生动细致,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智勇双全的姜维、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令人肝胆俱裂的五虎上将、阴险狡诈的曹操??

刘备利用贤臣武将的扶佐,建立了蜀国,成立了自己的大汉政权 。

最终,却是司马懿父子从魏王曹芳手中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晋朝。

无数文臣武将,用自己的生命,编造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神话,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三)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周瑜火烧赤壁的一节。

周瑜让黄盖带二十条大船,船头上的铁钉上面浇了鱼油让他假装投降曹操,半夜的时候把船头点着,船头燃起熊熊大火,一时间曹操的千百条船变成一片火海,曹操的水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一场历史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通过这个故事知道了不管什么事,只要有信心,多想办法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反败为胜。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四)

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正式认识了许多以前听说过的历史人物。残暴狡猾的曹操,义薄云天的关羽,机制多谋的孔明,仁义慈悲的刘备??他们在动荡的历史长河中尽显风采。小说中还描写了很多精彩的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草船借箭,诸葛亮舌战群儒,六出祁山等等,表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意志。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主要篇幅是用来描写战争和改朝换代的。残酷的战争对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伤害令我久久难以平静。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五)

有些人一生碌碌无闻,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他们畏惧困难和失败。有一颗种子,它这样想:如果我往上长,一定会碰到坚硬的石头;如果我往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如果我长出幼芽,一定会被蜗牛吃掉;如果我开花结果,一定会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终于有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将它啄进了肚子里。看来,不敢冒险就不能获得成功,种子永远就不能开花结果。

所以,我要努力,努力地向诸葛亮学习。敢于冒险,拥抱成功。


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相关热词搜索:三国演义刘备的故事 三国演义刘备简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三国演义的刘备35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4335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