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2016-06-04 09:12: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共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理解题(带答案)答:1、本文的写作顺序,以空间的转换位顺序,从??到??;2、提供了本文划分段落的依据:“百草园”、“三味书屋”。(一)1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答]语气:用“确凿”是指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又用肯定的语...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理解题(带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第一篇

答:1、本文的写作顺序,以空间的转换位顺序,从??到??;2、提供了本文划分段落的依据:“百草园”、“三味书屋”。

(一)1.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答]语气:用“确凿”是指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又用肯定的语气。所以不矛盾。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13题。

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_的石井栏,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书叶里长吟,________的黄蜂伏在菜花上,_______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小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5、请用//在选文上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答:1、从整体来写春夏秋百草园的乐趣。2、具体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的乐趣。

6、阅读本段请写出我在百草园里的趣事? 答: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7、按课文内容在文段的空缺处填上修饰性的词语。

8、本文段中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

[答]

9、文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那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答]“单是”是本段的强调重点。

10、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低到高,“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动态描写其描写顺序是从高到低。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整体性的描写,“单是”则是局部性的描写。

11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12、“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美女蛇的传说。

13、本文引用“美女蛇的传说”从记叙顺序看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插叙。引用美女蛇的传说不仅强烈地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20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一块雪地,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长绳,人远远地____

着,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便___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也许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14、在文段中的横线填上恰当的动词,并理解这些动词的作用。 答:作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15、“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好? 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1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捕鸟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答

17

18、“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答:不知道。“也许是”表猜测的语气,连用三个“也许是”表现了作者告别百草园时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理。

19、请说说选文②中用了“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对于离开百草园的感叹及惜别的不舍之情。

20、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本段文字写了冬天百鸟园里的那些趣事? 答: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1——24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④“人都到那里去了?”

⑤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⑥“读书!”

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⑧“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⑨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1、选文②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以及“我”对他有什么态度?(老先生给我的印象及我对他的态度。) 答:外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而我对老先生也是充满着恭敬,敬佩。

22、从选文⑦、⑧两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的内容有标点这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老师会读,而学生却没有读懂,所以乱读一起。

23、请从选文⑨段中找出对人物刻画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说说它属于什么描写?

答:“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24、请理解文章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我于那段生活的怀念、惋惜和惆怅之情。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2题。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这里却依然一片苍翠的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说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得嫩黄淡绿得芽孢,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19、以上文字中所写的地点是鲁迅先生所描绘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表现园中景色总的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人们崇敬的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用拟人手法,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把棕榈比拟成__________的人。

22、在文中用横线标出直接抒发作者总的感受的语句。

答 案

(一)1、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散文,《朝花夕拾》3、位置、名称、下落、景物4、热爱和怀念5、不相信园子里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表明了“我”对园子的特殊感情6、因为园子里的事物丰富多彩,幼年的鲁迅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7、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 8、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9、既写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又突出了“单是”的局部景观,让人体会百草园到处皆有乐趣 10、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整体;局部 11、颜色、形态、声音、动作、味道 12、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与下文叙写三味书屋所揭示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13、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14、D 15、表现了对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16、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7、③、④18、冬天捕鸟、告别百草 园、简介三味书屋、介绍先生

(四)19、百草园

20、苍翠葱茏;瞻仰

21、"伸开巴掌";"数说";"向瞻仰者数说家珍"

22、最后一句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回答问题。

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

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八、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不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对学生由“严厉”到“好起来,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规则,也不常用,喜爱大声朗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专项阅读训练附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第二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训练

(一)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

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相见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本文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本文段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体是散文,全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本文段对百草园做了初步介绍,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各句介绍的内容:①位置 ②名称 ③下落 ④景物

4、从本段文字可以看出“我”对百草园的感情是热爱和怀念。

5、把“似乎”和“确凿”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矛盾吗?为什么?

[答] 不矛盾。用“似乎”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想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用不肯定的语气;用“确凿”是指我对儿时在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又用肯定的语气 。

6、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二)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_的石井栏,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书叶里长吟,________的黄蜂伏在菜花上,_______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去了,----又酸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根据文段内容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五彩缤纷的“乐园”

2.文段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找蜈蚣(2)按斑蝥(3)拔河首乌(4)摘覆盆子

3.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

4、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5、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6、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

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 ”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8、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中心句)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9、这段文字,是景物描写,读后给人鲜明的印象,主要原因是叙述顺序井然,条理分明;用词准确、生动、鲜明。

10、“不必说……也不必说……”这样安排主要目的是突出“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0按课文内容在文段的空缺处填上修饰性的词语。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 并选择两个所填词语说说它的作用。“光滑”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在此玩耍抚摸。“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11、本文段中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答]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1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拟人 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13、 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

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写出了叫天子的敏捷,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14、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植物,后写动物 ,再写植物;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整体,再写局部;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听觉、触觉 、味觉。

15、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静态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由低到高,“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动态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由高到低。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整体的描写,“单是”则是局部性的描写。

16、这段文字从事物的颜色、形态、声音、动作、味道 五个方面写出百草园里动物、植物的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三)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_____一块雪地,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便___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

D、冬天的百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但还很有味。

2、在文段中横线填上恰当动词,并理解这些动词的作用。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答:作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

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以百草园的无味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4、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段A中写了冬天百草园里的哪些趣事? 答: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

5、写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

6、 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第一句总写雪天百草园也有好玩的。第二句是分述,把两种好玩的比较了一下,捕鸟更好玩。第3、4、5句写捕鸟的过程和结果。这三句是承接第2句的。

7、总结一下这段话写了什么?这一段话写冬天在百草园捕鸟是很有趣味的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③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④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质朴、博学的人。

8、上文段第二段在课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写作者离开百草园和对百草园的依依惜别的心情;为下文写三味书屋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

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

9、“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答:不知道。从“也许是”看出来的。“也许是”表猜测语气,连用三个“也许是”表现了作者告别百草园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理以及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

10、选文②段中的“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拟人。表现了作者对于离开百草园的感叹以及惜别的不舍之情。

12、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 13、上文段属说明的文字是第_③_段,记叙性的文字是第_④_段。

14、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上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能超过6 个字)。①冬天捕鸟_②_告别百草_③_简介三味书屋④_介绍先生、 15、评价一下文中的先生和“我”,并说说我对老先生的态度。博学、方正、开明

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参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第三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理解题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本文文体是________,全文选自散文集______ 。

2、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为什么作者却说“那却是我的乐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15题。

不必说__________的菜畦,___________石井栏,____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____________的黄蜂伏在菜花上,___________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小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3、根据文段内容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本段的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描写的景物的总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在文段的空缺处填上修饰性的词语。

6、本文段中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_______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______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

_____________。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____________的描写,“单是”则是

_______________性的描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强调的重点在哪一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从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写出百草园里动物、植物的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9、文字淋漓尽致地描写百草园的动人景观,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0、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下面: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写景很有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选你感受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指明修辞手法,再说说例句修辞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中有许多动词用得精练传神,选其中一例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21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一块雪地,_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长绳,人远远地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便_____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也许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6、在文段中的横线填上恰当的动词(这段不要求背诵,考试可以让画出动词)。说说它们起何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作者的描写来看,捕鸟的确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但作者为什么先写“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说说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上文段第二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上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能超过6 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什么在冬天的百草园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捕鸟的条件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测试卷及测试点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节选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①②的内容

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这是与什么时候比较而言的?

3、写出文段①中捕鸟过程的一系列动词,并描述这些动词的作用。

4、文段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案

(一)1、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散文,《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2、因为园子里的事物丰富多彩,幼年的鲁迅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3、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

4、 无限乐趣5、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

6、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7、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整体;局部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作用是更能突出百草园趣味无穷,是“我”的乐园。

8、颜色、形态、声音、动作、味道

9、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与下文叙写三味书屋所揭示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确定的答案是:与下文写三味书屋里刻板枯燥、脱离孩子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形成鲜明地对比。)

10、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11、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藤;摘覆盆子

12、提示:文段写景注意动静结合,色彩的调配,高低错落的掩映,将美丽的景色与儿时趣事相结合,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画面。

13、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14、如“伏”既写出黄蜂体形的“肥胖”,又写出了它娇憨可爱的形象;“窜”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云雀的“轻捷”等。15、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三)16、扫开、露出、支、撒、系、牵、拉、罩表现了对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17、欲扬先抑 先说无味再写捕鸟,更能突出捕鸟的趣味,进而显得其它的季节百草园更加充满乐趣。18、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9、冬天捕鸟、告别百草园20、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21、条件: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结果: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问题1的测试点: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信息的检索、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文段① “雪地捕鸟” 文段②“告别百草园”

问题2的测试点: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信息的检索和确认的能力,学生可通过回忆课文的第2段内容来回答。

参考答案:与夏季的百草园比教而言

问题3的测试点: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摘抄以及对写法的鉴赏等的能力。 参考答案:“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体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问题4的测试点: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信息的概括能力以及对写法的鉴赏的能力。 参考答案案:写出对被送进书塾原因的种种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第四篇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二)

我不禁回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还记的那时我在我姥姥家中,邻居家的小孩找到我对我说:?走,我们一起去树林里找知了壳吧!有人专门收知了壳,说不定还能换点糖吃!??什么是知了壳啊??这对于我一个城里的孩子完全没有一点概念!?走吧,我们告诉你!?接着他们带着我来到了一片林子中,他们拿着长干把知了壳敲了下来,我也第一次见到了知了壳。不一会儿,我们就找到了二十多个,我们带着战利品换到了一把糖。我们开心的分着那些糖,别提有多高兴了。

玩累了,我们便躺在了草地上。仰望着蓝天,这时一个小伙伴说:?不如我们到河边洗个澡,说不定还能抓到鱼呢!?我便跟着他们来到了河边,他们就像一个个泥鳅一样跳进了河里,在水中溅起了一个个小水花,看他们玩的那么开心,我也便跳了下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这时一个小伙伴大叫?我抓到了一条鱼,我们来吃烤鱼吧!??好!?他们找来了一些泥糊在了鱼身上,并把放在火堆里。等到泥烧了,我们剥去鱼身上的泥,争先恐后的吃了起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三)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鲁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鲁迅先生带给我们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无穷的就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杂草园,但在鲁迅先生心里确是他的乐园。他听长妈妈说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听长妈妈给他讲过的故事,这使鲁迅先生体会到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满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里有苦也有乐。()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鲁迅写的<朝花夕拾>就是说他的童年和青春回忆的。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唯一的一篇文集。写出了自己在童年所难忘的事。用言真情。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最让我难忘的故事有<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这三篇让我读后颇有感受。

<五猖会>主要写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目,记叙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结果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我感到这种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天性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第五篇

鲁迅先生对自己家后院?百草园?的描写,从中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的无限乐趣。也抒发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0字(二)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0字(三)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书中的精品,使我们中学生必读的篇目,实属精华,他带我们走进了鲁迅的童年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的美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0字(四)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0字。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0字(五)

细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以后,我享受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0字(六)

这本书以作者年少时的经历为原型,回忆了他的童年师友以及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农村城镇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局的动荡,看似在写回忆实则是想要唤醒当时的社会大众,<朝花夕拾>------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书内著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藤野先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概括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仿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4478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