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2016-07-28 12:21: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生活中的音乐文章(共2篇)音乐与生活小文章音乐与我的生活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的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 其实,真正的音乐指的是那些穿着整齐的礼服,坐成六排的艺术家们演奏的诸如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这些乐...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音乐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音乐与生活小文章

音乐与我的生活

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的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

其实,真正的音乐指的是那些穿着整齐的礼服,坐成六排的艺术家们演奏的诸如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这些乐曲反映了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下作曲家们的心声,是他们对时代的见解,对人生的诠释.但王朝更迭,江上易改,同样音乐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乐府到现在的各歌曲,由士大夫的音乐到大众的音乐,无不能看出音乐的发展史.人们爱把歌曲与音乐分开而论,其实歌曲就是音乐,最大众化的音乐才是音乐的主流,就流行程度而言,现在的歌曲早已胜过音乐家们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已经不再是那么狭窄了,只要能对我们产生美感的声音,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音乐.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败于金钱和名利之下,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唯有音乐,才能让我们心情畅快,陶醉于音乐的波浪之中,站在浪尖上的感觉你领会过吗?

音乐丰富多彩,其来源也多如牛毛,有来自民间的,有来自艺术家的„„虽然来源之广,但分之就只有两类,一类是好的,一类是坏的,当然是相对而论.它们有的庸俗,有的高雅,有的乏味,有的新鲜,有的让人满怀斗志,也有的让人甘心坠落.如果我们说音乐对生活的作用是消遣,疗伤,奋进,那么音乐与生活关系的根源也就是这三点了;没有音乐对生活产生的作用,那就没有音乐存在的必要了.

所谓消遣,就是在无聊的时候听听音乐,打发时间.消遣的方式是多样的,但听音乐是最值得提倡的,它可以让你在缓缓的音乐声中忘了自己,投入其中,真正的去享受那种“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音乐魅力.在悠悠的乐声中升华自己的灵魂,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静性,尤其是抒情,绘景的音乐,如果能坐着,闭上眼睛听一段十五分钟的<<田园交响曲>>,听后脑海里如果能有一片农民在田里耕种,暴风雨来临时又急又忙收拾东西在一个草房下避雨的画面,那你便听懂了贝多芬创作时的心情.

如果你精神上有负担,感情上受了伤,那么音乐就是你疗伤的最好膏药.你为了金钱,名利,地位,弄得两眼冒金星,那又何必,倒是那破趾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你为了爱情,亲情,友情伤得遍体鳞伤,那又何苦,要知道感情的东西不是一个人的事,要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果这一切你都放不下,那就一个人静下来听听音乐吧!那些抒发离愁别恨,抒发思乡忆亲之情的作品也许会让你两眼泪下,但伤心之后却能留给你一片晴空,一首<<松花江上>>,一曲<<梁祝>>也许会以情动人,催人泪下,震撼你的心扉,留给你的不止是伤心哟!年少懂懂的我们都曾感动于那份过来人的沧桑,但从中也学会了不少的东西,人生难免经历痛苦挣扎,这就是<<爱的代价>>,就当她是个老朋友吧?也让我心痛也让我牵挂„„

音乐就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音乐是作者的心声,但同时也能让我们听众奋进,进取.众所周知,革命传统歌曲是指历史上那些激发人民革命情感的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抒发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豪情;鲍狄埃所作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抒发了无产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

念和永远革命的战斗激情.你能说这些歌曲曾经没有震撼一代人的心扉,没有激励一代人奋勇向前吗?在那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中体会作者的宽阔胸襟,豪情壮志,以及那种感人肺腑的力量;被征服于那种气势,那种震撼.所以说那些不朽之作,灿烂之章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价值就在这里.

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我们要听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拒绝那些黄色下流小曲,反对毫无音乐性的狂呼;我们为音乐提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既促进了音乐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年轻是为你写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现在,每当听起这首《光阴的故事》时,心里总是酸酸的。看着日子一天天从身边走过,记忆也逐渐变得模糊,但不变的是音乐那熟悉的旋律,久久无法忘怀。 光阴荏苒,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每日应酬着白昼里诸多的繁琐之事,身心疲惫。夜深人静时,听一支悠扬的曲子,将自己置身音乐之间便如月光抚过全身,理智和情感回归到纯净,享受自我,闲愁与幽怨统统抛之云外。此刻,把握一份宁静,把思考交由一个音符,一首旋律,任思绪纷飞,所有归于宁静,归于那一个动人心弦的音乐之旅。

我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带给了我很多可供追索的回忆;

我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留给了我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让我感觉到了生活的自在和惬意。

当我开心的时候,一首歌帮我插上欢快的翅膀,让我飞得更高,心也变成了那温蓝的底色;当我落寞的时候,一首歌静静地飘在我的身边,缠绕着我,给我一个个温暖心灵的拥抱,让我感到不再孤独;当我忧伤的时候,一首曲荡进我的躯体,走进我的内心,悄悄地劝慰我不再悲伤,给予我生活的勇气;当我打开思念的盒子,去追寻往昔的足迹时,一首曲领我重游故地,带我回忆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日子„„

想起了小时候妈妈教给我的那首《南泥湾》,想起了小学时光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们一帮死党哼唱的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想起了记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那首《同桌的你》,想起了那本发黄的高中日记簿中记下的那首《寂寞沙洲冷》„„ 当自己重新哼起一些歌谣时,就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和自己相关的故事。此时,又常常傻笑一下,但不久就流泪了。

想起音乐,便又想起了安心姐。安心姐曾经是我们当地交通音乐广播电台的一名主持人。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听她的节目。那时她主持的节目是“歌在旅途“一个有很多人喜欢的节目。每当我仔细聆听节目中安心姐播放的每首歌曲时,自己就会陷入一种自我陶醉的满足之中。后来,安心姐又主持了一档新的节目——龙城夜话。每个夜晚,躺在床上,戴上耳机,听她放的那些略带忧伤的音乐,

再静静地听每个听众给她讲述的他们自己的故事,心常常被勾了去,悬在那飘满雪花的夜。2008年初,安心姐就突然离开了我们,没有向我们每一个人说声再见。或许,她不想让我们像柳青姐离开我们时再度悲伤吧。

现在上了大学,更喜欢听一些带有异地风味的音乐。听<YESTERDAY ONCE MORE>,<BIG BIG WORLD>,<ONE MY LOVE>等外文歌曲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生活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的个性特征。而我最喜欢班得瑞的轻音乐创作,像《日光海岸》、《月光水岸》等轻音乐名作,曲调优美,令人入胜。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听得几回,那悲壮的旋律向厄运挑战的精神震撼了我,一阵阵,一声声,回荡在生命最深层。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可以用来倾听天籁之音,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欣赏音乐的格式。有人爱节奏激昂爆破般那种,执意在某一刻冲击着某根神经,认为那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好曲;有人喜欢缠绵之乐,如微风细雨中的江南水乡里绽开的梨花,蛰伏着一种清雅温情馨香,让人心有灵犀去感悟。”

或许,有时候我们可以把音乐当做生活的调节剂,让我们更好地体味生活,享受生活。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如果要感谢什么人,而且只能感谢一次,那么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倘若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沉闷可怕。”

那么,我应当感谢音乐,感谢音乐伴我成长,感谢音乐帮我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音乐,一种特别的生活语言。我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篇二: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高三语文作文素材——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及评论

高三语文作文素材——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及评论

选编 仲亚贵

【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近日,高晓松词曲、许巍演唱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爆了朋友圈,唱哭了大批70后、80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早年的金句如今成为众人的单曲循环。发布当天蹿红网络,很快又发生口碑转向,频遭质疑之声,两位大腕儿首度合作先被兴奋的歌迷顶礼膜拜,后又被批评的声浪拉下神坛„„】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高晓松 词曲 许巍 演唱

妈妈坐在门前

哼着花儿与少年

虽已事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幽暗的时光

那些坚持与慌张

在临别的门前

妈妈望着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她坐在我对面

低头说珍重再见

虽已时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欢笑的时光

那些誓言与梦想

在分手的街边

她紧抱住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我独自渐行渐远

膝下多了个少年

少年一天天长大

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

看他坚持与回望【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我知道有一天

我会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为什么又火了一次

中国青年网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012年12月17日23点15分,文艺青年小巍披着新买的“白族手工”大围巾,啜着一杯不知名的饮料,窝在大理古城的一家咖啡馆的角落,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QQ签名档里敲下这样一行字。在他看来,网上抄来的这句话非常符合他逃离工作,到处“流浪”的气质。

早在3个月前,还是“北漂”的小巍毅然决然辞掉了早九晚五的工作,决定一边在网上做兼职一边到处转转,去寻找所谓的“远方”。

【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走啊,去找你的“远方”

乌镇,拉萨,丽江,全国还有无数个这样的景点被冠以“文艺青年必去的15个地方”“全中国最文艺的10大古镇”等名号,吸引着无数文艺或者不文艺的游客前往。虽然拉萨的八角街充斥着义乌制造的旅游纪念品,虽然丽江的酒吧街已与其他城市无异,虽然有人调侃“旅行,就是从自己玩腻歪的地方到别人玩腻歪的地方”,但“远方”“诗意”这样的字眼却无时无刻不拨动着年轻人的躁动的心,鼓动他们去寻找“诗意的远方”。

在蚂蜂窝旅行网上,翻到“游记”一栏,输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会得到77万个搜索结果,时间跨度从当下到2011年,而至少前10页的文字中都提到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在微博上搜索这句话,在省略相似搜索结果的情况下,仍得到10万个结果。2011年,高晓松在文章《人生还有诗和远方》中写下的这句话,被文艺青年和段子手、营销号广为传播后,“诗和远方”已经融化在心灵鸡汤中,成为年轻人慰藉心灵的理由,更为他们“去远方”找到又一个“借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在年轻人群体中,其实早就火过一遍了。这句出自高晓松母亲的“金句”,当年也曾刷遍朋友圈,只是慢慢地已经被大家遗忘。

有一种东西,叫做情怀

某天,高晓松灵光一现的点子给了这句话再火一次的机会:“这两句话流传很广,到处都是,(我)有一天想起来,就说把它写成歌吧。”

本来,鸡汤就是鸡汤,有人愿意喝,有人看不起,各有各的选择。

而高晓松找了音乐才子许巍来演唱这首歌。

这就不一样了。

罗永浩卖的其实不是手机,《此间的少年》讲的不是校园故事,许巍唱的当然也不是

掉了漆、坐一下还会咯吱响高低铺„„那是无数人拼命想找回来,却再也得不到的东西。

他们想要的情怀,在现实里不见了,但是却被许巍轻轻地唱出来了。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歌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当情怀被贴上“高晓松”和“许巍”这两个标榜着文艺的标签,当许巍那沉稳又带着点儿忧郁无奈的声音响起,这首歌变得似乎有些不一样,当年的这碗心灵鸡汤的格调似乎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诗和远方”被人从心灵鸡汤里捞了起来重新摆盘,又一次推到大家面前。

音乐响起,你是否想起了当年的故事?年少的回忆汹涌翻滚,那些有故事的人悄悄背过脸了,因为许巍一开口,他们早已泪如雨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曾于里【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已经被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屏了。许巍在歌里幽幽唱着高晓松的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算是高晓松的一个标签了。在这首歌之前,高晓松就曾在文章与采访中提到这句话,据高晓松说,这是他妈妈告诉他的:“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觉得很幸福。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很显然,“诗和远方的田野”代表一种不被物质和现实束缚的自由自在的状态;而眼前的苟且,就好比高晓松文章说的“买房”——为物质与现实生活所困。这首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相当直白,反复传达的是这样一个理念:“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听了歌曲的你,是否心弦一下子被触动,肾上腺素上升,也想学着高晓松,卖了房子,“听听歌,看看电影,满世界跑着玩”?

且慢!高晓松和许巍联手熬的这碗鸡汤,看上去挺可口诱人的,但它却不一定适合你。 这并不是说,高晓松说的是错的。只是,炮制鸡汤者从来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每个人的天赋、成长背景、经历都是不同的,吾之蜜糖,很可能是彼之砒霜。

高晓松是谁?我们除了知道他是一个词曲家、曾经是一名导演、现在是脱口秀主持人和公共知识分子以外,我们还得知道,他有一个极其显赫的家庭背景。爷爷曾是清华大学校长、院士,外公是深圳大学创办者、院士,外婆是著名流体力学家,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知乎上有一个问答“高晓松的家族背景是什么样的?”,底下有个有意思的回复:“你全家都是清华的呀?对,我全家都是清华的。”是的,就连高晓松后来读的也是清华。

这样的学术名流世家,“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进去聊会儿天怎么都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高晓松没有点超出常人的天赋和才气“就是见鬼了”(某媒体语)。更重要的是,显赫的家境让高晓松有相当优渥而任性的成长环境,想退学就退学,不用为钱发愁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拍mv、做音乐、当导演„„多少人要很努力才能成为人生赢家,但高晓松从一出生起,就是人生赢家了。

不过,这也不是说,高晓松有今日的成就全靠优越的家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他的显赫家庭背景。可在鸡汤文里,很多人只看不买房却活得更潇洒的人生导师高晓松,却看不到衔着金汤匙出生的高晓松。就像很多人不知道,马化腾的老爸当年是开着奔驰去帮他做账,王石的岳父曾是某省级干部,任志强的父亲是前商务部副部长,王兴也是个富二代„„

明白了吗?高晓松们的人生经历与你不同,他们的经验于他们而言是“对的”,若换做你,就不一定可行了。就像高晓松,从来都衣食无忧,人家是没自己买房,但家产足够丰厚,租得起高档住宅;人家口才能力超一流,当得了导演说得了脱口秀,吸金能力杠杠

的。自然而言,比起眼前的苟且,他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因为他压根就没有任何来自现实生活的羁绊,房子什么的对于他来说,从来就不是问题。

而凡夫俗子就不一样了。按照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人首先要满足生理上、安全上和情感上的需求,才可能实现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如果我们目前连最基本的物【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的精神追求。高晓松的“诗和远方的田野”“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嗯,刚好很适合他们。

鸡汤总好过碳酸饮料

爱地人

3月18日一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刚一上线,朋友圈就被各种刷屏。此等盛况,颇似前几年《山丘》和《平凡之路》被疯狂转发的再现。如果要说这首歌在传播上还有一些瑕疵的话,那就是它没有出现在一个更准确的日子里。因为就在同一天的晚上,与大众久别的老狼,选择了第四季《我是歌手》这个平台,与文艺老中青三代重逢,翻唱了朴树的《旅途》,由于相似的情怀,也削弱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战斗持久力。至少,在进入月圆时,已经成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我歌和老狼”。

先来说一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虽然从发行时间来讲,这是一首全新推出的作品,但实际上这却是高晓松一首压箱底的歌,因为早在许巍的这个版本推出之前,老狼和谭维维都曾经录过这首作品,只是最后才选择了许巍的版本而已。而“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句心灵鸡汤,更早已经成为了高晓松的口头禅。虽然,在他个人最早的叙述里,这句话还是他妈说的。

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成为今年的情怀爆款曲,还是没有问题的。要说情怀,这首歌确实有,虽然创作者的高晓松,如今早已经游走于娱乐圈、脱口秀、互联网等各种产业之间,变换着明星、商人、导演等各种身份角色。但即使如此,高晓松毕竟是成长于八十年代的文人,是由海子、北岛、顾城的诗,罗大佑和“披头士”音乐滋养的一代,再加上家学渊源,让他能够拥有一定的古典文学修养,所以就算他写歌时未必虔诚,但那架势和范儿,却永远继承了那个白衣飘飘时代的好传统。而且相比那些只会些流浪、远方、理想、姑娘的文艺中青年,高晓松的遣词造句和文字结构能力,确实看起来还比较高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从音乐制作的角度来讲,这首歌曲格局明朗开阔,尤其是曲后许巍加上和声的人声演绎,更有着直奔大歌而去的效果,也可以说这首作品从制作的导向上,它与《山丘》那样的自我发声、以情动人,最后一不小心被刷成了年度大歌不一样,而是从一开始就怀着广而传播的目的。

许巍和高晓松的组合形式,也保证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情怀效应。这和只要是张楚、李宗盛、朴树、李健、老狼等等歌手开唱,就必须会被人往情怀的方向指引是一样的。毕竟,高晓松是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无论如今的他多么油滑,但都无法否认曾经的他,多么风花雪月。而许巍从地下摇滚歌手到文艺青年偶像,代表的也是一代摇滚青年

的成长和坚守。作为从上个世纪走来的音乐人,在作品呈现上,肯定会有传统时代的纯真身影。

这首歌曲最重要的歌词无疑就是那段副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为此也引来造句风潮,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恶搞。这段歌词算是整首作品最精髓的部分,当然听起来也确实够鸡汤的。

但也别看不起鸡汤,至少在这个充满戾气的时代,以及充满味精汤的音乐时代,这种心灵鸡汤还是能起到情绪的调节和缓冲作用。鸡汤再怎么次,它好歹还是有营养的,比起碳酸饮料还是能起到些滋补作用的,更比被心灵砒霜毒死要好得多。况且,每个人的审美体质不一样,在现在这个时代大环境下,动不动就炖弗洛伊德、柏拉图,或者里尔克和兰

有真正情怀生存的土壤。根据市场定律,有需要就会有市场,情怀自然而然就成了如今流行音乐的定制内容之一。就像去年的李健,今年的老狼出现在第四季《我是歌手》的舞台,就是这种音乐分众的需要。其实又何止是流行音乐,就算是现在卖汽车、卖手机的,不都也会打着情怀的标签而行商业之实吗?

无论如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至少不是恶趣味,它也不是坏榜样,多少还能够带来一些正能量。大多数人在现实中肯定不会接受抛妻弃女、只为诗与远方的选择,哪怕爱死这首歌,每天循环十遍以上,听完之后还是该苟且就苟且,为了远方的苟且继续着眼前的苟且。但每个人心里却还是会为这种念头,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某个时段以想象的方式一扫胸口的郁积。即使最后要面对的,除了眼前的苟且,依然还是六点钟的闹铃和七点钟的地铁。 这其实也是所谓情怀和文艺的特质,它不会带给你什么,也不会帮助你什么,甚至不会给你指引什么。它虚而无用,只提供情感和心灵的些许慰藉,你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打动,说明你还需要远方;没有被打动,说明你自有你的远方,而无须任何人牵引。但无论是哪一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句话其实,是对的。

“诗和远方”熬成鸡汤变了味儿

王佳佳

“当一首歌刷了屏,当许巍不再神秘,你不知道,这首歌为何爆红,就像你不知道怎么又会突然有这么多人嫌弃„„”将韩寒作词的《后会无期》如此改编,似乎能恰如其分地形容高晓松和许巍最近合作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在发布当天蹿红网络,又很快发生口碑转向,频遭质疑之声,两位文艺大腕儿的首度合作,上周末,先被兴奋的歌迷顶礼膜拜,后又被批评的声浪拉下神坛。一首尚在水准之上的商业音乐作品,难道就因为“太红了”,而变得魅力全失?

“苟且”三天播放450万次

上周五,由高晓松创作词曲、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在网络上正式发布。尽管只是高晓松主持的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的主题曲,也曾被老狼和谭维维都演唱过,但当许久没有发布新歌的“摇滚诗人”许巍,遇上话题一直不断的高晓松,两位文艺大腕儿首度合作的新歌,一下子就引爆了网络。刷屏盛况,颇似前两年李宗盛的《山丘》和朴树的《平凡之路》被疯狂转发的情景。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这是上周末网络上最红的句子,歌词引用自高晓松母亲曾经说过的话:“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几句早已流传于网络的话,被他拿来做了整首歌的“文眼”。

相关热词搜索:工作中感悟生活的文章 生活感悟文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活中的音乐文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活中的音乐文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5182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