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护理本科论文

护理本科论文

2016-09-07 12:38: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护理本科论文(共5篇)本科护理学毕业论文(原创02)目 录一、发病原因分析………………………………………………………………2(一)病毒感染…………………………………………………………………2(二)内耳血管病变……………………………………………………………2(三)内耳窗膜破裂……………………………………………...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护理本科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科护理学毕业论文(原创02)
护理本科论文 第一篇

目 录

一、发病原因分析………………………………………………………………2

(一)病毒感染…………………………………………………………………2

(二)内耳血管病变……………………………………………………………2

(三)内耳窗膜破裂……………………………………………………………3

(四)过大的噪音………………………………………………………………3

(五)精神压力大………………………………………………………………3

(六)不良的生活方式…………………………………………………………4

(七)免疫功能下降……………………………………………………………4

(八)药物使用不当……………………………………………………………4

二、健康指导……………………………………………………………………5

(一)药物治疗指导……………………………………………………………5

(二)高压氧治疗指导…………………………………………………………5

(三)心理指导…………………………………………………………………7

(四)饮食指导…………………………………………………………………9

(五)出院指导…………………………………………………………………10

三、总结…………………………………………………………………………11 参考文献…………………………………………………………………………11 后记………………………………………………………………………………11

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分析和健康指导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找出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原因,和不明的感音神经性

耳聋的症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在护理过程,分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和针对性

健康指导对患者诊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突发性耳聋原因分析和健康指导进

行全面阐述,有利于指导突发性耳聋的护理。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原因分析 健康指导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的急症,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的神经性耳聋,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产生突发性耳聋,觉得是因为着急或是过度劳累,可事实其实并非如此。突发性耳聋发病前常有负面情绪刺激以及疲劳、饮酒、失眠、妊娠和环境气压温度改变等诱因。多数患者发生在感冒、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之后。突发性耳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做出以下分析:

一、发病原因分析

(一)病毒感染:

能引起突聋的病毒有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Ⅲ型等,均可引起病毒性内淋巴性迷路炎;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病毒性神经元炎和神经节炎。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这是突发性耳聋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内耳血管病变:

供应内耳营养的血管较细长,许多原因可影响这根血管的供血,如心脏病、低血压、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此外,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失眠等,可使内耳供血血管暂时性痉挛而中断供血;体质弱、长期卧床者,常会在血管内形成小血栓。再就是当人在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会迅速增加,此时,内耳小动脉血管会发生痉挛,由于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血小板相互粘着,发生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聋的发生。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这也是引起突发性耳聋发病的一个原因。

(三)内耳窗膜破裂:

打喷嚏、擤鼻、呕吐和潜水等,可使静脉压和脑脊液压力骤然升高,引起蜗窗、前庭窗膜破裂,前庭膜、覆膜和内淋巴囊破裂,有潜在的先天性内耳畸形者更易发生。梅尼尔病内淋巴液过多,亦可以造成蜗窗破裂而发生突聋。

(四) 过大的噪音:

现在人都爱泡吧唱K,这些娱乐活动多会产生很大的噪音,长期待在其中,人的耳朵很容易受到损伤,若再不注意进行调节,没有充足的睡眠,就很容易患上突发性耳聋。

(五)精神压力大 :

以往因精神压力过大而致突发性耳聋的多是40岁以上的人,但如今这一趋势开始蔓延至中青年人群。如,学习、工作压力等,很多高考学生甚至会和家长一起突发聋;心理因素刺激,不少患者、在发病前一天晚上都加班到很晚,又被老板否定了自己的文案,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头晕,几天后就逐渐出现耳鸣甚至耳聋。因竞争因素而致耳病的人群有两个高峰年龄段:中学生、大学生和35岁-60

岁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较强的竞争心理,精力常处于透支状态,长时间紧

张疲劳而得不到休整,就容易产生突发性耳聋。

(六) 不良生活方式:

现代人普遍生活规律不正常,多数人过度疲劳,连续熬夜上网等,导致耳朵的免疫功能降低,而听着耳机吹冷风,常会导致风邪、寒邪入侵,产生突发性耳聋也就不足为奇;一些人通宵玩网络游戏、打麻将,使得很多人的睡眠严重不足;而睡眠不足易使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造成内耳供血不足,对听力有极强的杀伤力,极易发生耳鸣或突发性耳聋。mp3、mp4、视频聊天,电话耳机,这些新鲜时尚的玩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耳膜长时间置于这些声波冲击之下,极易受到伤害,诱发突发性耳聋产生。

(七)免疫功能下降:

因为耳鼻喉是相连的,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尤其是人在患感冒后耳内会出现病理性的反应,即水肿,再加上受到一些刺激性的噪音导致耳内迷路受损,突发性耳聋就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患者的面前。

(八)药物使用不当:

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二、健康指导

(一)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指导:

长春西汀是血管扩张药,能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松弛血管平滑肌,选择性地增加血流量,还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人体血液粘稠度,在治疗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头痛,颜面潮红及胃肠不适等症状,应向患者讲明是药物的反应,消除

患者的紧张心理,同时由于长春西汀有抗凝作用,还应随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口腔黏膜、牙龈、球结膜出血及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输液拔针后是否出血不止等。且每一疗程均进行出凝血时间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输液速度,静脉输液结束时,嘱患者暂卧床休息,不要急于下床活动,特别要避免剧烈活动。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通过内耳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起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内耳有抗感染、消除水肿、改善内耳微循环、增加内耳血液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作用。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副作用有:胃应激性溃疡、心情改变、失眠等,长期应用可出现向心性肥胖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等。向患者详细宣教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皮质激素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重要作用,并使患者认识到:糖皮质激素在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中的必需的,在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情况下,短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人体并无大碍,从而使患者放下“恐惧激素”的心理包袱,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高压氧治疗前后的健康指导:

在高压氧的作用下,可以改善耳内听觉器官的缺氧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小板的凝聚率和血凝粘稠度,解除内耳血管阻塞;减轻组织水肿,加速水肿消退,此方法有利于毛细胞的修复和听力的恢复。其方法是采用中型医用6人高压氧舱,缓慢加压20分,使治疗压力达到0.20mpa稳压后给予戴面罩吸氧80分中间休息20分,最后20分钟内缓慢减压,出舱,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有些健康人存在咽鼓管功能不良,所以入舱前,认真检查其功能是非常必要的。能正常交流的患者可通过吞咽动作或捏鼻鼓气动作可以来确定咽鼓管的通畅情况;对双耳聋等不能正确沟通者,在电耳镜下嘱患者吞咽或捏鼻鼓气见鼓膜扇。因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部淋巴组织增生等引起咽部不通畅者,可在进舱前一刻钟用呋嘛滴鼻剂滴鼻,确定通畅者进舱。若咽鼓管不通畅,可以行鼓膜穿刺术。本次研究有23例行鼓膜穿刺术,无穿刺导致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前要向患者讲解高压氧的有关知识,详细介绍舱内的环境、通讯设备以及使用方法,

护理学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论文 第二篇

中文题目:

学 生 :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专 业:

实习单位: **学院护理学院 毕业论文 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 护理学

2013年5月

第1页共7页【护理本科论文】

目 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1 护理体会 ------------------------------------------------- 3

2 护理 -------------------------------------------------------4

2.1心理护理 -----------------------------------------------4

2.1.1 术前心理护理 ----------------------------------------4

2.1.2 术后心理护理 ---------------------------------------4

2.2 造瘘口护理 ----------------------------------------------5

2.2.1结肠造瘘口的护理 ----------------------------------------5

2.2.2 饮食护理 ----------------------------------------------5

2.2.3健康教育---------------------------------------------------5

3 并发症的护理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2011年5月

第2页共7页

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

张三指导:李四

(1.2011级8班;2.**学院护理学院) 1 2

【摘要】目的: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造口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肠造瘘口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对

治疗的信心。有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家属掌握造口护理的方法.结论:术后正确的造

口护理及护理指导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 护理 造瘘口

直肠癌包括齿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

一。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其常见

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液。随着癌肿的增大,逐渐出现大便扁

细、排便费力,甚至出现腹痛、腹胀等梗阻表现。直肠癌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与术后调

理都非常重要,是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如

直肠癌位置低,距肛门7cm以内,在切除癌肿同时切除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约5 cm直

径以及全部肛管括约肌。乙状结肠近端在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做好人工肛门的

护理,是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点。是提高造

瘘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重新走向社会的前提。

1 临床资料

**省**市**人民医院外科2013年2月—2013年5月收住确认为直肠癌患者9例。【护理本科论文】

男6例,女3例,年龄59—75岁,平均68岁。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结肠造瘘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生使用

人工肛门袋,这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并使其承受躯体、心理等多方面的痛苦

[1]。

2.1.1 术前心理护理

(1)抵抗反应[2] 低位直肠癌患者有7位不愿接受患癌症的事实,以为“不可能”、

“弄错了”。个别患者虽然不确切知道自己的病情,但在了解癌症的预后之后,而拒绝

治疗。此期我们应该尊重家属和转折的隐私权,耐心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好解释,

第3页共7页

并以暗示的手法解释病情,使患者逐渐适应。同时顺其意愿,以缓冲其受伤的心理。与

家属一起做好劝慰,密切保护、防止自伤、自杀事件的发生。

(2) 忧郁反应[2] 个别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症,担心手术的预后情况,不得不面对

子现实,往往表现沉浸在回忆中,且充满了悲伤。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安抚、同情

、体贴、关心他们,正确引导使他们正视癌症,摆脱恐惧和忧郁。同时将同类疾病治

愈的个案给家属和患者讲解,介绍手术和治疗中配合经验,并邀请情绪乐观及教会患者

做放松训练。要求患者尽量配合术前各项检查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能力。

2.1 .2 术后心理护理

(1)自卑反应 术后开放造口期间,由于造口器材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气、漏粪现

象,致伤口、床褥污染,患者会失望,认为自己是残废,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自卑心

理由此产生,患者不愿意会客,甚至拒绝外出和社交,有研究表明造瘘口术后患者的生

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2] 。此期我们必须耐心教会患者如何选择适合的人工肛门套,并指

导其做到及时清洗、及时更换,教他们清洗造口的护理技术,要求他们注意保护造口周

【护理本科论文】

围的皮肤,涂上氧化锌油、膏,防止早口周围皮肤损伤,清洗时注意不要用刺激的碱性

用品或消毒药水,以免造口周围的皮肤干燥,容易受损。

(2)依赖性反应 肠造口开放早期,由于肠功能仍处于紊乱状态和盆腔激惹症,

大量肠液及粪水的漏出,患者表现为无可适从,在造口事实面前多依赖护理人员和家属,

此期我们要教会家属人工肛门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及家属理解简单的步骤,适应人工肛

门的护理,及时做好自理使用的效果观察及造口的咨询,帮助患者解决生活质量问题,

引导患者主动参与造口护理和修饰技巧,使他们适应新的生活。

2.2 造瘘口护理

2.2.1 结肠造瘘口的护理 结肠造口术后,清洁肠造口黏膜和周围皮肤常用的清洗

液有生理盐水、新洁尔灭、含碘消毒液等,而实验研究证实0.9%氯化钠溶液是唯一安全

的清洗液,对粘膜造口无刺激性[3]。教导患者自我护理造口[4],采用示范-参与-自我护

理的模式,让患者观看护理全过程1-2次,之后让患者逐步参与到造口护理中。待患者

基本掌握操作要领后,观看患者自己操作1-2次,以确保患者出院前能完全自我护理造

口。要求因人而异地指导。

2.2.2饮食护理 直肠癌术后禁食3~4天,等肠蠕动恢复,人工肛门排气即有气泡

从造口溢出后,可进流质饮食,选择的食物应易消化富有营养,如菜汤、米汤、藕粉等。

最好是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每日6~7餐。患者可以一周后可进半流质饮

第4页共7页

食,选择富含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食物,如面条、稀饭、馄饨等,也应少量多餐,每日

5~6餐。两周后可进食易消化的少渣普食,禁食粗粮及纤维多的蔬菜,如芹菜等,以减

轻直肠癌的肠道负担。为了方便造口护理,患者最好不吃以下食物。①对肠道刺激性强

的食物,如冷饮、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 ②含酒精类饮料最好别喝; ③易产气的食

物,如洋葱、地瓜、椰菜、豆类、萝卜等; ④易产生臭味的食物,如洋葱、鸡蛋、朱古

力、葱、虾等; ⑤难消化并易造成阻塞的食物,如,柿子、葡萄干、干果、核桃及油煎

食物等。术后患者出院后宜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均衡饮食,生活饮食规律,平时注意

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煎炸、腌制食物,禁忌烟酒,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2.2.3健康教育指导 通过真确的指导患者的饮食和造口的护理让患者对病情更加

了解,使患者对今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在指导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合适

的语言,避免用专业的医学术语。指导患者对造口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日常

生活的中习惯人工肛门排便,消除消极的情绪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吻合口漏 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有效避免或减少术中污染、术后感染,以利

于吻合口愈合。手术操作不当是引起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之一[6]。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

无腹痛、腹腔脓肿等吻合口瘘的症状。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2造口狭窄 多发生于术后8天到数年不等,有报道发生率达2%~10%[7]。多因造

口血运障碍、感染或隧道过窄所致[8]。表现为大便变细、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腹

胀、腹痛。为预防造口部的狭窄,可在肠造口开放后开始扩张。具体方法是扩张是戴上

手套,用示指涂以石蜡油,缓慢插入造口至第2~3指关节处,至造口处停留3~5分钟,开始每日1~2次,7~10天后可隔日1次,半年后每周扩张1次。

3.3 造口周围皮炎 是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肠造口开放后由于粪便、消化液、汗液

及化学物品均可刺激造口周围皮肤而形成湿疹、水疱,轻者皮肤瘙痒、发红,重者糜烂

形成溃疡。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注意袋口松紧适宜,不可压迫人工肛门,肛

门袋要勤倒、勤洗、勤换,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4泌尿系损伤及感染 术晨置导尿管,使膀胱维持在排空状态,防止术中误伤输尿

管或膀胱。术后注意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保持尿道口清洁,尿道口护理2次/d,必

要时予膀胱冲洗。若发现血尿、脓尿或尿路疼痛有烧灼感即使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3.5肠粘连 指导并协助患者术后早期床上活动,当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

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轻腹胀、避免肠粘连的发生,若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明显、肛

第5页共7页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本科论文 第三篇

######学院

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毕业论文 年5月 2011

【摘要】【护理本科论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 。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2 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3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 。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在40℃ ~80℃ ,每次洗脚不超过10 min,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并检查足部。足部出现破溃或水疱时及时到医院诊治,清洁换药,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4 局部护理根据溃疡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换药次数进行局部用药 。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8 u加生理盐水湿敷,每天换药一次。加强患肢的运动,以防肌肉的萎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指导患者每天仰卧床上,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

2.5 心理护理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足部的肉芽生长,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6 注意事项①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有麻木或针刺感觉;② 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如遇到意外伤、鞋磨伤、烫伤、足癣等处理不当,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鞋、袜要宽松、柔软、透气,鞋带勿系的过紧;③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按摩足部以及下肢,注意涂润滑剂保护;④ 保持皮肤完整,防止冻伤、烫伤、擦伤的发生。

2.7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血糖黏稠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因长期高浓度葡萄糖致下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毛细血管底膜增生,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黏滞度增高,易致血栓形成,使下肢组织营养障碍,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坏疽。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或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坏疽边界不清楚,将进行截肢术。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O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血糖(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2 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摄人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2.3 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4 药物指导及护理 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体内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老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在饭前30 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至的低血糖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需注意充分补液,纠正脱水,同时选用普通胰岛素小剂量连续静脉滴注,降低血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液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

【护理本科论文】

2.5 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3 小结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总之,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论文 第四篇

学校名称

2010级届护理学学位论文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

学 生: ---------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护 理 学(专升本)

指导老师: 带教老师 主管护师

实习单位:单位名称

2013年 12 月1日

目 录

摘 要 ········································································································· - 2 - 关 键 词 ······································································································· - 2 - 前 言 ········································································································· - 2 - 分 析 ········································································································· - 2 - 对 策 ········································································································· - 4 - 参考文献: ··································································································· - 6 -

摘 要

目 的:临床分析急诊科合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前 言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 析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十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

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对 策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0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本科论文 第五篇

XX大学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现代护士心理应激与对策初探

专 业: 护理学

姓 名:

学 号:

教 学 点:

联系方式:

现代护士心理应激与对策初探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式,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问卷采集150例,采集信息包含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是否存在执业伤害、身心健康状态及是否存在心理困扰,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 38%受访者对工作现状不满意,76%的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大,74.6%的受访者曾遭遇职业伤害,存在心理困扰的占到受访者的79.3%,44%的受试者曾遭遇过医疗纠纷。结论 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应激状况不容忽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及其心理应激能力, 采用多种现代方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和减轻护士心理应激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护患纠纷; 护士心理应激 ;应变对策

【护理本科论文】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Modern nurses and Counter measur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nur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fensive mode. Methods Using Random questionnaire, select 150 nurses in NO.1 People's Hospital of Xu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nurse job satisfaction, whether existing practice injuri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the exist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medical disputes situation. Results 38% of respondents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status of work. 76% of respondents felt the work pressure is very large. 74.6% of the respondents has suffered occupational injuries. There is a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ccounted for 79.3% of the respondents. 44 % of subjects has suffered medical disputes.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nurses can not be ignor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es, business level and the ability to cope psychological stress is very important. Using a variety of modern ways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improv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s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and mitigate the nurse psychological stress.

Key words: Nursing disputes, nurses psychological stress,contingency measures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服务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医护人员需要面对来自患方、医院、社会等方面各种各样的压力[1]。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伴随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需要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日渐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2]。近年来,优质护理工程有提到: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可强化基础质量,提升从整体上护理质量与水平,达到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局面。因此,深入了解护士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医患纠纷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有多大的影响,管理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应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方式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探讨,旨在为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应对应激,进而增进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资料

1.1一般资料

问卷调查对象:三级甲等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年龄:<30岁58人,占38.7%;31—40岁(含40岁)31人,占20.7%;41一50岁(含50岁)49人,占32.7%;51岁及以上12人,占8%。婚姻状况:①未婚42人占28%;②离异12人占8%。职称:护师以下职称61占40.7%;主管护师39人占26%;副主任医师2人占0.13%.工作年限:≤5年37人,占24.7%;5年~l0年38人,占25.3%;11年~20年35人,占23.3%;21年-30年30人,占20%;31年及以上10人,占6.7%.总计问卷150份,回收150份,问卷有效率100%.

表1 调查对象年龄、婚姻状况及工作年限

年龄

(岁)

﹤30

31-40

41-50

>51

人数(人) 58 31 49 12 38.7% 20.7% 32.7% 8% 百分比 婚姻状况 未婚 已婚 离异 42 96 12 28% 74% 8% 人数(人) 百分比 工作年限(年) ≤5 5-10 11-20 21-30 ≥31 37 38 35 30 10 24.7% 25.3% 23.3% 20% 6.7% 人数(人) 百分比 2方法与结果

2.1方法

查阅文献,设计问卷题目,制作问卷,随机抽取受试者,问卷调查,分析问卷采集信息,整理数据,统计分析。

2.2结果

2.2.1受访者心理应激状态

A. 工作满意度低:38%受访者对工作现状不满意,而非常满意仅占4%,42%有改行的意向:其中非常想改行的人占23%;比较想改行的人占30%;不想改行的人仅占15.3%。改行的主要原因依次为:①没有得到应得的社会尊重;②收入与付出不对应;③发展空间不大;④工作艰辛且风险较大。⑤进修学习机会较少。

B.工作中心情状况不佳:不高兴的人占24.7%,而非常高兴只占2%;回答高兴与非常高兴的受访者主要集中在管理岗位。两者相加只占总数的12%。

C.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或者比较大的占76%。受访者认为压力来源依次为:①患者;②医院;③社会舆论及媒体;④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⑤公众;⑥同行间的竞争。

D.有74.6%的受访者曾遭遇职业伤害。遭受职业伤害类型依次为:①注射器针头;②玻璃安瓿瓶;③手术器械类;④放射性损伤;⑤其他。受访者中有40%认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认为得到社会尊重的受访者仅占到2%.

2.2.2目前身心健康状况

A.存在睡眠问题占43.3%,其中33.3%经常失眠。使用安眠药物占32.6%,其中15.3%经常使用安眠药物。患有各种身心疾病占29.3%,分列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存在心理困扰占79.3%.

B.被调查者认为因工作关系发生心里困扰的时段,排列在前3位的分别是:面临各种检查时,遭遇到医疗纠纷时,面临各种证书及职称考试时;有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存在情绪脆弱现象,排列前3位的表现分别是紧张、心情恶劣、敏感;受访者中认为自己存在职业倦怠的有75.3%,排列前3位的的表现分别是易感疲劳、精力不易集中、注意力涣散。

C.医疗纠纷问题:44%的受试者曾遭遇过医疗纠纷,82%的被调查者有被辱骂的经历,26%的受访者有被打的经历,88.7%的受访者表示当遇到心理困惑时没有得到医院或卫生行政当局的帮助,而当遇到心理困惑时仅有8.6%受访者会向医院或卫生行政当局求助,只有4%的受访者会让他的孩子继续自己的事业。

3讨论

3.1护士的主要应激源

3.1.1护士工作压力大且医疗具有损害的特性,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精密的生物体,个体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性,诊疗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医疗风险无所不在,而且具有风险范围无限扩延和很难防范等特征。医务人员在过高的职业风险下,顿感工作压力巨大,如问卷结果中所示:76%的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或者比较大。受访者认为压力来源依次为:①患者;②医院;③社会舆论及媒体;④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⑤公众;⑥同行间的竞争。面对着长期较大的压力,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生的心理状况难免会发生扭曲。试想在个性受到压抑的工作环境里,工作效率必将低下,职业倦怠也容易滋长蔓延。在缺乏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的大环境中,使医务工作者感到自身价值、职业自尊和工作乐趣渐渐消逝。

3.1.2医患关系紧张 ,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导致医务人员身心疲惫的重要原因之一,23.4%的受访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护士的工作性质,作为当事人或相关者首当其冲要面对患者。近年来,医疗纠纷和诉讼案件大幅增加,日渐成为严重困扰和压抑医务工作者执业积极性的现实问题。

3.1.3执业环境险恶执业环境与护士身心健康密切相关,82%的受访者有被骂的经历,26%的受访者有被打的经历,33.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得到社会尊重。不少媒体热衷于报道医疗纠纷的负面新闻,这就无限放大了医疗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事件,使得医护人员对职业价值的认知发生偏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医闹”现象以及打砸医院和医护人员等恶性事件上演,无序的医疗环境和“医闹”现状不能有效制止,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和人格无法得到基本保障与尊重。面对越来越恶化的从业环境,42%的受访者有改行的意向。

3.2对策

3.2.1增加有效的应对资源

A.制定宏观的干预策略,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比如说,政府指导下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的职能,建立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对患者进行合理分流机制,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大型医院压力;调整与现实需要明显不适应的原有岗位设置,比如说,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增加医务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等。在调查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床护比偏低,护士工作满意度普遍偏低,表现在护士对福利待遇较低、专业发展机会较少最为不满。可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适当增加护理项目收费,改善护理人员福利待遇,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3]。

B. 在临床护理中建立心理干预机制,护士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试想,当一名护士出现心理失衡,甚至是心理障碍时,势必影响医疗工作开展。这个时候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对策,维护当事者的心理健康[4],使得医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疏导有助于护理人员不良情绪的释放和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重建职业自尊和积极的心态。基于以上,医院管理者可尝试创建形式多样的减压措施,借鉴国外有效的减压方法,如建立不良情绪宣泄室、增加联谊以及组织郊游活动、开展多种兴趣小组等,为护士及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增设医务人员心理咨询门诊。

3.2.2护士自我修养与环境改善

医院管理者可尝试用人文管理促进人文医疗服务。于此同时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选择适合自己的历练方式,培养自己应对各种困境的能力[5];建立积极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怨天尤人;这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知识讨论组织起来费时费力而不便大量开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利用互联网衍生的新型沟通模式,比如QQ群、微博功能可以有效、快捷和灵活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讨论。参与到群体中的人员均可发起或参与知识讨论,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就便于集中众人智慧解决难题,并共同学习和提高,其优越性绝非传统方式可比拟。

3.2.3合理构建医患沟通平台

医患沟通是医疗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医疗活动的能否正常开展,良好的沟通平台对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医患沟通一般是医患双方直接面对面地交流,地点大多是在医疗场所。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沟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电话、电子邮件等。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出现又为医患沟通增添了一种全新、快捷、方便沟通的模式。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平台中,通过微博,医患双方可相互提供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大量丰富的信息使得沟通更加有效和充分。

3.2.4医护工作者发布医学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更新极为快速,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很难满足个体的需求。网络借助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可以快速发布和更新信息。医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和提炼,并通过邮件等方式发布给患者,可以起到健康指导、提醒的功能。患者也可以向医生反馈自己的病情,并随时随地向医务人员咨询各种医疗问题,进行良性的医疗互动。

3.2.5尝试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传统的病历档案即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依据性文件,是科学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基础资料,同时也是患者的宝贵信息资源,对提高医疗质量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护理本科论文题目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护理本科论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护理本科论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6224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