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2016-09-12 10:03:3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共3篇)父母对子女的成长与教育【精选文章】成长与教育女儿的出世,带给我的家庭快乐和欢笑,也带来了为她日后成长和教育的难题。作为父母,也希望子女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优秀。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在待人处事方面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平...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父母对子女的成长与教育【精选文章】

成长与教育

女儿的出世,带给我的家庭快乐和欢笑,也带来了为她日后成长和教育的难题。作为父母,也希望子女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优秀。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在待人处事方面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平时我对女儿的管教既不过分严厉,也不过分溺爱,我们的关系就像是朋友,无话不谈,这样我可以通过交谈对她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帮助她改正自己的错误,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家里,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尽量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锻炼。

从小学开始,在学习上,我们就让她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要求她上课认真听讲,并按时完成作业。做作业时尽量独立完成,不要让她依赖父母,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该学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学,使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以身作则,当孩子在读书写字时,家长就避免打牌、看电视、高声谈话,或者不管孩子出去游玩。因为孩子毕竟小,留意力轻易分散。还有,对每一个孩子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阶段的学习目标,当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多鼓励,这时的孩子是最听得进话,最轻易激发起学习爱好的,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当孩子学习碰到困难或挫折时,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是不懂还是粗心?有针对性地采取缺什么补什么。不要过分批评,应该给孩子机会,相信孩子下次会取得成功。

最后,希望孩子们在家长们的教育下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优秀。

篇二: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201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作文《老人与孩子》优秀范文(5篇)

范文一

暮秋的夕阳里,河面泛起微红的涟漪,河畔柳树下的他,白发迎合着枯枝在风中摇曳,他静默的站着,直至夜色笼罩„„

他是一位老人,臃肿的身子早已不复当年的健壮,他早已不能像以前一样,肆意的在河岸奔跑,跳跃,嬉戏,打闹,他只会在每天静静地独自漫步在河边,从日出到黄昏„„她的眼神里透露的不再是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不再是冲劲和果敢,只剩下一丝悠长而又惆怅的落寞。

他是一位老人,只会每天盯着一张报纸,那一份报纸,他总能翻上一整个上午,甚至是一整天。他总爱一个人坐着,守着一间空屋,一部手机,他记不住手机上名目繁多的按键,唯一始终不忘的是那绿色标识的一个,他就是一个老人,一个等待中的老人。

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在手机响起时,露出一份与平常不相符的激动,他总会笑着,用爽朗的声音与你交谈,你一句关心的话语,能让他一个人乐上好一阵子:“你看咱家孩子对我多好!”每一次和你见面,他总是会换上平日里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像是个过新年的小孩子,面对桌上的饭菜,他总会把青椒一个个夹到自己碗里,因为他知道你不爱吃,就想着自己多吃一些„„

他也是个孩子,他也爱和你谈天说地,每当发现你对他不予理睬的时候,他就像个孩子一样,伸手摸摸头,拉拉衣角,努力的寻找另一个话题。每当你拒绝他时,他就像一个手冷落的孩子一样,坐在藤椅上,一言不发里透出一丝失落与哀怨,但此时你要是问他什么,他立刻又会得意起来,继续洋洋洒洒地说上一通„„

其实,每一位老人也都是一个孩子。他们也会有孩子般的天真,他们会为你的一句话就欢呼雀跃起来;他们也会在夕阳里,感叹自己剩余不多的时光。他们就是这样,沧桑却又稚气。

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心疼吗?当你忙碌在工作、应酬或是自己的生活中时,他们只是守着一间空屋,翻着一份翻阅了无数遍的报纸,等着一声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响起的铃声,藏着自己孩子气的期盼„„

改变这一切吧,把所有等待和守候化作相聚时的笑容,理解他孩子样的天真,把夕阳中的温暖一直留存到第二个黎明,因为他们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老人,也是这世上最需要我们关爱的孩子!

范文二【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老王今年67岁,老伴去年走了,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一个人搬到了乡下,和其他老年人一样,早睡早起,每天开着收音机,听着京剧,喜欢抽上几口烟。

过年了,邻居老张家也热闹了起来——他儿子回来了。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笑声不时传来。

老王站起身,定定地望着村口。“哎,老王,别站着了,和俺一家一起吃饭呗?”老张

从窗口探出脑袋,笑呵呵的。

“啊?”老王拉回思绪,叹了口气,“不了你们吃。”他拄着竹杖缓缓地走着,脸上的皱纹似是刀子刻的极深,眼皮耷拉,半睁半闭,眼神有些呆滞,皮肤土黄,很粗糙,老人斑随处可见,胡子稀稀拉拉,和头发一样,也是花白。夕阳拉长了他的身影,显得格外落寞。

老王很费力地迈过门坎,坐在床沿,捧起几年前拍的全家福,许久,他才轻轻放下。他望了望老钟,8点了。老王伸出颤微微的手,拿起电话,按下了那串熟悉的号码。

“星子啊,我是你爹,咋还不回来呢?”

“爹啊,你也知道,我厂里忙,女朋友还要我给她过生日,对了,还有„„今年我就不回来了,咋了,有事儿?”

“没,没事儿。”

“那我挂了!”

“嘀——嘀——”

老王放下电话,“唉”了一声,拖着那把小竹椅,放在门外。手在口袋里翻腾一阵儿,掏出一支烟,抽了起来。那乳白色飘渺的烟轻轻地在空中缭绕,老王抬头看了看天,天上只有一颗星,他不禁看痴了,喃喃:“星子,星子„„”那星,多像他儿子啊,老王想,儿子七岁那年,老缠着自已数星星,白白胖胖的脸上,一双眼睛星星般极有灵气,数着数着,儿子就趴在他肩上睡着了。而此时,老王也睡着了,梦里,他和儿子团聚了。他笑了。

风轻轻吹过,烟掉在地上,灭了,只留下一地的烟蒂。

范文三

星期六的早晨,我还像往常一样,

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

初升的太阳因为昨晚下雨的原因显得格外耀【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眼,娇嫩的花儿身上还残留着雨露,这些雨露星星点

点地散落在花瓣上,在阳光的衬托下,发出银光,万

分夺目。放眼望去,这些花儿多么像一个个身着银色

连衣裙的小天使。

多么和谐,充满生机的景象啊!

继续向前走,忽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年龄

大概在70来岁左右。在他的旁边有个孩子,好像才

刚上幼儿园中班,一脸稚气。两人的前方有一块小

【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板,上面写满了简单的汉字。很明显,老人在教小孩

识字。

只见老人在小板上写了一个“手”字,然后对孩

子说:“看,这个字读‘手’,是人体的器官,它就在这

儿。”说完,老人就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摸了摸孩子

稚嫩的小手。小孩似乎懂了,笑着说:“我知道啦!

这个是‘手’。”他举举他的小手,接着说:“小手手,

很高兴认识你!”老人笑眯眯地说:“它是你以后的伙

伴,你可要好好待它呦!”孩子听后傻傻的笑了两

声。

然后,老人看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很浓,便融

字于景中,指着娇艳的花儿对孩子说:“看!那是什

么?”孩子兴奋地转过头去,盯着那一簇簇红红的东

东,“哇!这是什么?好漂亮啊!”说着一摇一摆地跑

了过去,仔细研究了起来。【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哈哈,很美吧。”老人说道,随后来到小孩身

边,“告诉你,这就是花!”看着孩子亮闪闪的眼睛,

我不禁感到一丝欣慰。

不知我在那呆呆地站了多久,直到炫丽的阳光

刺进我眼睛里才反应过来,此时已是午后,老人与孩

子早已回家。想一想早上的风景,与小孩识字的情

景,这是上天安排的吗?小孩不就是那朵朵娇嫩的鲜

花,老人不就像那丝丝春雨,滋润着鲜花。

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呵护、教育,更是一种成人

【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之美,人性之美。

范文四

平沙莽莽,风呼啸卷尘去,嗒嗒雨落地,冲刷过大地,路上行人匆匆归去,只见依稀雨中老人撑伞,孩子紧紧拉着老人的手。

六月的天,既热又凉。雨水多的季节,自然出门带把伞。外面也是阵阵热风拂面颊,孩子吵着要去放风筝,平日照顾孩子的老人拗不过孩子,最终带着孩子最喜欢的大雁风筝牵着孩子的手走向公园。只是离公园几百米,天上那漫天飞的各色风筝就引人眼球,孩子也是更加兴奋,想要挣脱老人的手。

孩子淘气,趁老人不注意的功夫,挣脱了老人的手。老人见方才才挣脱他手的孩子一溜烟跑的老远立马大喊:“回来,回来!”多少次这样的呼喊孩子没有一会,一味的跑进公园。跑到公园才发现,风筝还在老人手里,一回头老人就站在她身后,笑眯眯的给她递过风筝。

老人拉线,孩子放线,风筝一伸一缩,借着风的力量飞的老高老高,孩子那天真的笑容打动着老人的心,老人总会看着孩子笑,因为那样他会感觉心里暖呼呼的。

八年后,孩子长大了。老人和孩子不再去那常去的公园,也再也见不到一个大雁风筝在天上高飞,更加听不到孩子的笑声,看不到孩子的笑脸,看不到老人的凝视。

后来,老人得病故逝了。孩子在葬礼上自责着自己,哭泣。回到老家收拾遗物,看到了那有些破旧的大雁风筝,奇怪的是这八年没人动它却没有一丝灰尘,孩子感觉脸上热热的,湿了脸。

大风吹着,孩子拿着风筝跑着,跑到了公园,一切没有变化。他放起了风筝,一缩一伸,微笑着,想着老人就在身边,不曾离去。

大地被雨水洗尽,没有丝毫停的意思。孩子撑起了伞,踱步走去。

范文五

浩瀚宇宙里,她是沉思的星芒,我是闪烁的星辰。

小的时候,我和她一起住在乡下。冬天时,她总比我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捂热那冷如铁的布衾,再轻声唤我上床——“小雨,可以来睡觉喽。”那一年,我3岁,她53岁。

她的衰老期来的似乎有些早,眼神不复从前的神采,但仍是心灵手巧,手上总绕着毛线,脚下也常踩着缝纫机。她总喜欢一手拿针,一手拿着棉线,柔柔的唤我:“小雨,来帮我穿一下线吧。”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捻捻线头,对准针孔,轻而易举的穿过。她总是抿着嘴笑,极赞赏的夸我:“还是我们小雨眼睛尖。”我便也自豪起来了。那一年,我6岁,她56岁。

幼时不明白,为何大考总遇上那雨不停歇的黄梅天。一次赶考,大雨倾盆,伞被狂风横雨刮得散了架,我紧紧的拽着她的衣角,她只是死死地护着我,在雨中挪步。等到了学校,我们早已成了落汤鸡。雨滴从她的额头流下,沿着脸颊一路向下,慢慢爬过她的皮肤,开出朵朵岁月的花。她变魔术似的拿出一套干净的衣裳为我换上,摸一把自己脸上的雨水,揉揉我的头发,便又转身步入那滂沱之中。我却又弄花了脸,这次是泪水。奶奶,奶奶!那一年,我10岁,你60岁。

我渐入青春期,心气一日比一日浮躁,对你很少好言相对,甚至还喜欢把多的没地方使的力气用来向你扔拖鞋。直到那天,我见你弯下身,揉着小腿——静脉曲张,我听说了,奶奶。在你入院开刀时,你只能睡在医院走廊里的临时病床上,穿堂风卷起你半白的、几日没洗的发丝,我心疼。我急急的大量查找着资料,只求你能快快好起来,那一年,我15岁,你65岁。

现在临近中考,我回到家,桌上总摆着腾起热气的晚饭。每次都与你擦身而过,我仿佛看见你弯着腰,从地里采出时鲜的苋菜,用食品包装袋装起,跨上爷爷的电瓶车,夏风吹起你的衣角,你来不及抚平,只想着能快快赶到我家。我又仿佛望见你半蹲在厨房里,一根根的细细择着南瓜藤,锅里是冒着泡的鲫鱼汤。我问爸妈你为何不留下来吃饭,他们说你发烧了,不想把病毒传染给我,“影响了小雨考试可不得了。”奶奶啊,奶奶!这一年,我16岁,你66岁。

时光轮回,生生不息,我明了,总有一天时光会将你我都变成点点星尘,飘散在这茫茫世间里。那么,就让我在这有限的岁月里,牵起你的手,我们,一起走。

篇三: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2015真正的施主教学反思

反思一:真正的施主教学反思

1.教师要学会把“球”再踢给学生

当孩子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比较“另类”,或是超出了你的预设范围令你很难回答时,不妨把提出的问题像“球”一样,再踢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这样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功感。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的。试想,当初如果我不假思索地把教材的价值取向强加给孩子,还会出现孩子争辩时的激动吗,还会有师生的心灵对白吗?不会!把问题还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享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孩子们的想法和观点、他们思维碰撞后的火花,也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无痕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在这节课,当孩子说老人傻时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也没有立即给予纠正,而是让其他孩子谈观点。即便是这样,我也没有搬出“法官”的姿态,判断对错,而是采用了体验式学习,让孩子当卖鸡蛋的老人,老师扮演“买鸡蛋的老师”,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深入,逐步探究老人的内心世界。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在解除“买鸡蛋老师”的疑问,更是在拷问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不同意加价,为什么在生活贫穷的窘况下还要降价卖鸡蛋,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的质疑、思索、凝练、表达,是内心深处的呼唤,是灵魂深处的独自。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心,更走进了老人的心。当这一切都水到渠成后,我反过来再来问刚才那位同学:你觉得老人还傻吗?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此时的孩子经过了心灵的洗礼,他对老人的感悟必将是真挚而深刻的。

从“傻”到“伟大”这一价值观的转变,老师没有一点说教,更没有所谓的“善意引导",而是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己思考、自己感悟,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情感体验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把德育教育不留痕迹地渗透进去,“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无痕教育。

3.体验式学习

现在的语文课我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体验式学习,因为我觉得它最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零距离的和文本、和人物、和编者进行对话。在这节课,我正是让学生转换角色、扮演老人,设身处地地想老人之想,才有了后面学生的精彩发言。这样的体验是独到的,是成功的,它既突破了课文难点,又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体验与情感二者缺一不可。

4.导入环节不容忽视

在开始部分,我出示了4幅图,每次看这几幅图我的心总是酸酸的,眼眶潮湿,我想作为第一次看的学生感受会比我更强烈。因为现实中的自己和图片中的他们反差太大了,再加上老师深情地描述,会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去体会。

反思二:真正的施主教学反思

《真正的施主》这篇课文,围绕“施主”写了一个感人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文章既表现了“我”扶贫济困的爱心,更赞扬了这位普通的山区老人的博爱之心。这篇课文中理解为什么老人家是真正的施主,理解“我”心中也有对老人家关爱,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我采用了不同的教法,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有几处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课中质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我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开课时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种方法更适合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课文内容,这种质疑一部分是学生确实想了解的,另一部分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备这节课时,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在接触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学生容易产生自己的“真问题”。而此时,如果不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疑问,他们也许就不再问了。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用功”。今天的课堂实践中,在学生找到了老人家面对不同的出价,一反“商人”的做法后,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问的有了深度,而且后面的学习又紧紧扣住问题进行,这正是从前没有过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体验过程。

二、抓住文中的扩点,三次文本对话,体验人物内心。现在的语言课堂经常出现文本对话、口语交际的环节,这确实是学生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好办法。今天课上,我分别在“双方僵持了很久”、“老人家和小贩的对话”、“结尾处,我走向老人家说”三处,设计了不同的对话环节。其中完成的最好的是“老人家和小贩的对话”,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交际,说得比较好。我反思这一环节完成得比其他环节好的原因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练习,始终没有脱离文本,读文本,理解后说文本,演文本,再读文本,达到了文本对话为学习理解服务的目的。

三、在文本对话中,完成用词造句的任务。“坚决”一词是本课要求练习造句的词语。以往完成这样的练习时,很容易和学习内容相脱离。在备课时,我发现这个词如果在一定的情景下,用起来不难。所以,我在理解“双方僵持了很久”这部分时,给出了一个句式:“老人家坚决_____,我坚决_____。我们僵持了很久。”这样一来,在进行文本对话的同时,进行了造句的练习。

以上是我在执教过程中,认为完成的比较好的环节,但是有一些地方,是我在备课中没有考虑到的,执教过程中不太顺利的地方。如:结尾处,“我”听了老人家的话后,出示了一个句子“我一直以为我在悄悄地帮助老人家,直到现在我才知道_____。原来,老人家才是真正的施主。”出示这个练习,我的本意是帮助学生感受“我”的内心世界,但是,由于我太急于让学生表达,没有引导和帮助,因此学生说的千##第1篇律,几乎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了。我想我在今后的备课、执教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反思三:真正的施主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人又耐人寻味的文章。作者以第一人称写出了在边远山村教书时的一段亲身经历。写的是“我”在边远山村教书时,经常到村旁买鸡蛋,卖鸡蛋的是孤寡贫穷的老太太,为了扶贫,“我”单方面两次提高买价。有一次,当收购鸡蛋的小贩要出更高的价时,老人执意不肯,为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要留下鸡蛋卖给“我”。“我”听到后,才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这位老人。

备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买卖两条人物线索展开。

(1)文中真正的施主是谁?你从哪句话知道的?追问:“我”是不是施主呢?(2)围绕这句话质疑,提出探索的问题。“我”为老人做了什么事,我们要说他是施主呢?(3)自读文章解疑。找出“我”为扶贫济困两次提价买鸡蛋,让学生肯定“我”是施主。作者刚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后来作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引出结尾的重点句。(4)再次质疑,老人为“我”做了什么事,“我”认为老人才是真正的施主?让学生找出老人和小贩的对话。体会老人为了山村教育不卖高价鸡蛋的行为,悟出老人对山村教育的关爱。(5)展开讨论:“我”和老人都是施主,为什么老人才是真正的施主?体会老人对“我”的爱已远远超过了“我”对老人的爱。回归主题,升华感情。(4)展开想象,续编结尾。

课堂上,我按照预设的环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质疑。按照课文的记叙顺序引导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解疑。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了解文本,读懂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词语“暗中”,我问学生,什么是暗中?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情呀,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呢?而要“暗中”呢?通过分析,学生自然就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中去朗读。在教学活动中,我还注重渗透德育。学完这篇课文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这个问题抛出去以后,几秒钟过去了依然没有学生举手,我随即补充道:张老师今天讲完这节课收获可大了,最近我们的云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那我们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们。话音刚落,一同学举手发言:老师,学完这节课后,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也要做一名施主,处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我们已超越了文本。学生能放开进行情感探索,回归到我们的主题上。

反思课堂应变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中,我还是极力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中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迅速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摆脱老一套教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被牵着鼻子走。课堂生成是瞬息万变、不易把握的,不经意间碰撞出的思维火花也许更有价值,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机会,处理掉学生学习中的隐患。 因此,我觉得课堂的应变能力决定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学生或对或错的说法,教师应该伸缩自如,有张有弛,能够迅速应变掌握全局。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情绪高涨,重难点理解较好,朗读很好。但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还需积极摸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上好每一节课。

反思四:真正的施主教学反思

《课标》中指出: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前不久,我在教学小语课改实验教材第六册19课《真正的施主》一文时,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触与理解。

《真正的施主》是一篇感人又耐人寻味的文章。作者以第一人称写出了在边远山村教书时的一段亲身经历。“我”在边远山村教书时,经常到村旁买鸡蛋。卖鸡蛋的是一个孤寡贫穷的老太太,为了扶贫,“我”单方面两次提高买价。有一次,当收购鸡蛋的小贩要出更高的价时,老人执意不肯,为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要留下鸡蛋卖给“我”。“我”听到后,才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这位老人。文章既表现了“我”扶贫济困的爱心,更赞扬了老人关心教师、关心教育的朴实爱心。备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及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紧紧地抓住了结尾句“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展开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1)文中真正的施主是谁?你从哪句话知道的?(2)围绕这句话质疑,提出探索的问题。“我” 怎么当施主?为什么要当施主?为什么说老人是真正的施主?老人为什么要当施主?(3)自读文章解疑。找出“我”为扶贫济困两次提价买鸡蛋,老人为了山村教育不卖高价鸡蛋的行为。悟出老人对山村教育的关爱。(4)展开想象,续编结尾。课堂上,我按照预设的环节进行教学,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了最后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质疑,带着疑问进行课堂探究学习时,我强烈地感觉到:我忽视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段要求,过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高估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孩子们刚刚三年级,年龄还小,知识底子还薄,带着疑问满篇文章的跳跃切入,老师不注意方法的引导,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有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的感觉。到最后续写结尾时,学生能够展示出来的也不是很理想,没有真切感悟到老人对山村孩子、山村教育的关心。从写话中,我检测到孩子们对文章没有真正读明白,没有经历真正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看来,我忽略了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只考虑到课文的特点是不行的。

静下心来反思后,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从新设计了教学过程,并在新的一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尝试。(1)围绕课题质疑,激起探究愿望。(2)初读课文,解决自己能够读懂的内容。(读懂课文主要人物,了解事情梗概。)(3)按照课文的记叙顺序引导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解疑。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没有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仍然是放手让学生来自主探究。改变的是,我注重了教给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内容的方法。例如有一个环节是这样的:读到“我”单方面提价买鸡蛋时,我故作疑问:平时我们怎么买东西?“我”为什么要给老人提价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老人对于“我”的提价,有什么表现?她为什么要这样呢?学生自然就联系下文内容进行理解,自主地感悟到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的方法。精读第四自然段,当学生读明白老人一直关心的是我,是山区的孩子,是山区的教育时,引导他们结合第二自然段老人的家境、身体和经济状况来感悟,就是这样一个家境贫穷,没儿没女的老人,为了山村的孩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至此,老人家为什么是“真正的施主”这个疑问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最后为文章续编结尾也就轻松顺利了。

摘录几位学生续编的结尾:(1)我走到老人身边,激动地说:“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爱。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让我给您当干儿子吧?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老人感动得哭了。从此以后,我经常带着学生到老人家做客,为老人打扫院子。老人再也不孤单了,院子里常常传出快乐的笑声。(2)“老人家,我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您啊!您虽然老了,但您的心永远比镜子还明亮,是您关心着我,关心着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一定会长期在山村里待下去的。请您放心吧。”(3)我的眼眶中噙满泪水,走上前去,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说:“老婆婆,您把鸡蛋卖给小贩吧,您的身体也急需营养,您多挣些钱,买点其他的补品吧。我不吃鸡蛋也没有关系,但是我会在这个山村学校长期待下去的。”小贩被真情打动了,说:“还是把鸡蛋留给老师吧。”说完就离开了。从此,我和老人的关系更加密切,我把老人当成了我的母亲一样。从学生的写话中,我们感觉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达到了,课堂的实效性很显著。调整后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已知为教学的起点,教师充分发挥帮助者,引导者的作用,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感觉自己真正上了一节 “平实、扎实、朴实、真实”的语文课。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爱老人的文章 孝敬老人的文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文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6299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