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的故事

2018-03-28 10:24:24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司马迁的故事》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编者王艳娥。主要讲述史学家司马迁,继承父志,担任史官,后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发 ...

  《司马迁的故事》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编者王艳娥。主要讲述史学家司马迁,继承父志,担任史官,后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发愤著述,写就史学巨著《史记》的感人故事。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司马迁的故事供大家参考选择。

  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

  公元前99年,汉武帝由于匈奴扣押了汉朝使臣苏武等人,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前去攻打匈奴,但是,他这次却打了个打败仗,差点儿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利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八万骑兵团团围困住李陵的步兵。虽然李陵的箭法精准,手下的兵士也都骁勇善战,他所率领的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却越来越多,最终,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有援兵,最后只有四百余名兵士突围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到朝廷之后,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汉武帝便将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牢问罪,并且召集群臣,讨论李陵所犯下的罪行。

  大臣们都指贵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当汉武帝问到太史令司马迁的时候,司马迁说:“李陵所带去的兵士不过五千人,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虽然他此次打了败仗,但是却杀了如此多的敌人,也能够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我认为他一定有自己的苦衷,他肯定心中还想着日后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听了司马迁这番话,汉武帝认为他这是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如此为投降敌人的人辩解,岂不是有心要违抗朝廷吗?”于是,汉武帝一声令下,就让人将司马迁拉下去,关到监狱之中,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最后的结果,给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破坏生殖器的刑罚)。司马迁家中无钱赎罪,只好受了这耻辱的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乃是一件极其耻辱的事情,他曾经为此想到自杀。但是,他想到自己有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不能就这么死掉。因为当时他正在投入全部的精力来写一部史书,这就是《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数代都担任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10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来到了长安,继承家学,从小就读了大量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幵阔。从20岁开始,司马迁就开始游历祖国各地。他曾经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去过长沙,在汩罗江边凭吊了爱国诗人屈原;他还曾经去往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还去过刘邦的故乡,在此听沛县的父老讲述了刘邦当年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积累r大量的历史知识,同时,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自己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之后,司马迁便当上了汉武帝刘彻的侍从官,曾跟随汉武帝到全国各地巡查,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去世之后,司马迁便继承父亲,担任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司马迁正准备着手写作史书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而得罪了汉武帝,被关人监狱,并受了刑。为此,司马迁十分痛苦,他认为自己的身体受了腐刑,已经毁了,没有用了。

  但他又想:以前周文王在羑里被关了三年,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之间,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被放逐,写下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却写出了《国语》;孙膑的膝盖骨被剜掉,却修订了《兵法》。《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古人在心情忧郁悲愤的时候写的。这些历史上著名的著作,大都是理想行不通、作者郁闷幽怨的时候才写出来的。为何自己不能利用这个时机好好地写这部史书呢?

  于是,司马迁就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宏大历史之作《史记》。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描述。他对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同时,还表现出了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的同情。司马迀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通俗的文字。在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方面,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可以说,《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他终因郁郁寡欢而死。但司马迁和他的历史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司马迁古诗文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编撰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成就

  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其实只要仔细读其《史记》的《天官书》《律书》《历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星家专家决非虚誉。像司马迁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学大师,绝对不会自划范围,限制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探索领域。古代的史官本来以星历之事为其本职之一,故精通星象之学也不足为奇。不过司马迁能用史学家的高赡远瞩的眼光,把星象学与历史问题结合起来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可是其他星象家和史学家皆望尘莫及的高明之处。司马迁并末用星象学去占测具体的人事变异,而是用来总结历史规律,这不能不说是他对星系学的创造性应用。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史记》及“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即据春秋242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等星象,联系点天子衰微、诸候力政、五伯代兴及到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荡,而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最后才认为“天人之际续备”。这是司马迁星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此外,司马迁又总结了战国以来的星象学的基本原则,表述如下(亦记载于《天官书》中):

  “我仔细检查史书的记裁,考察历史上的事变,发现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现象。五星在逆行时,往往变得特别明亮。日月的蚀食及其向南向北的运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周期,这是星象学所要依据的最基本的数据。而星空中的紫宫星垣和东西南北四宫星宿及其所属的众多星辰,都是位置不变的,它们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离也是一定不变的,它们的分布排列象征着天上五官的位置。这是星象学中作为‘经’亦即不变的依据。而水、火、金、木、土星则是上天的五位辅住,它们的出现隐伏也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但其运行速度快慢不均。这是星象学中的‘纬’亦即经紫变动的部分。把这些固定的和变动的两种星象结合起来,就可以预测人事的变化了。”


司马迁的故事相关热词搜索:司马迁 故事

1、司马迁名言篇一《司马迁名言》 司马迁 司马迁名言(2015-12-22)

2、司马迁的名言篇一《司马迁 名言》 司马迁的名言(2016-01-05)

3、司马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是什么?篇一:期末复习试卷 司马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是什么?(2016-01-12)

4、司马迁写的名句篇一《司马迁名言》 司 司马迁写的名句(2016-01-27)

5、司马迁的名句篇一《司马迁的名言名句》 司马迁的名句(2016-02-16)

6、司马迁名句(共4篇)司马迁 名言司马迁名言1 不义而富且贵,于11 究前人之际,通我如浮云 古今之变2 不知其人,视其友 12 酒极则乱,乐极3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5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6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7 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司马迁名句(2016-03-02)

7、司马迁说过的名言(共5篇)司马迁 名言司马迁名言1 不义而富且贵,于11 究前人之际,通我如浮云 古今之变2 不知其人,视其友 12 酒极则乱,乐极3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5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6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7 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司马迁说过的名言(2016-03-12)

8、司马迁诗句司马迁名句(共5篇)司马迁名言司马迁名言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4··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司马迁名句·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司马迁诗句司马迁名句(2016-04-19)

9、关于司马迁的名言(共5篇)司马迁名言司马迁名言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4··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司马迁名句·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关于司马迁的名言(2016-05-01)

10、司马迁关于理想的名言(共5篇)司马迁 名言司马迁名言1 不义而富且贵,于11 究前人之际,通我如浮云 古今之变2 不知其人,视其友 12 酒极则乱,乐极3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5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6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7 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司马迁关于理想的名言(2016-05-02)

11、司马迁名言名句(共5篇)司马迁名言司马迁名言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4··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司马迁名句·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司马迁名言名句(2016-05-07)

12、司马迁传记1000字(共5篇)史记读后感1000字史记读后感1000字史记>读后感1000字(一)暑假,总比平时多了一点空闲,想读一读书柜中平时无暇顾及的书,一本《史记》映入眼帘,那是爸爸以前带回来的。赤足踩在历史松软的沙滩上,俯身拾起一个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五颜六色的贝壳,细细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智慧之人善司马迁传记1000字(2016-05-07)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司马迁的故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司马迁的故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8999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