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答案 >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2016-07-30 10:31:3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共7篇)2015-2016学年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据嘉靖《徽州府志》记载:“家多故旧,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谊,讲世好,上下六世之施。村落家构祠宇,岁晚殂豆。”与此现象密切相关...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一)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据嘉靖《徽州府志》记载:“家多故旧,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谊,讲

世好,上下六世之施。村落家构祠宇,岁晚殂豆。”与此现象密切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关键词“百年世系”、“重宗谊”、“家构祠宇”等,从中可以看出家族血缘关系维系其关系,这与宗法制有关,B项正确。其它三项与此材料无关,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

《管子•小匡》记载了齐国的选官之法:“于子之乡,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2.

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公设问国家之患而不肉,退而察问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后世与此法一脉相承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实禄制 C.九品中正制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 察问乡里”,可见这种选官制度的标准是德才品行,方式举荐,B项正确。A项的标准是血缘,C项中靠家世门第,D项中靠考试,三项都与材料不符,均排除。故选B。

、郡(京兆)、县(长安)外,其他地方,上3.西汉武帝中期规定:除京畿所在州(司隶)

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刺史均不用本州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实行籍贯回避制度( )

A.利于解决王国割据问题 C.能够杜绝官员结党营私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B

B.旨在避免地方势力坐大 D.成为汉代选官的主流方式 B.察举制 D.科举制B B.宗法制 D.礼乐制度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籍贯回避制度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严格控制地方官,B项正确。籍贯回避制度指的是地方官,与王国问题无关,A项排除。一定程度解决官员腐败问题,但“杜绝”绝对化,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汉代选官主流方式是察举制度,D项排除。故选B。

,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4.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

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 C.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导致世家大族权势下降的原因与选官标准有关,原来九品中正制度下依靠家世门第,后来科举制度下靠真才实学,靠考试,C项正确。皇族第一,不一定是女性,A项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故选C。

B.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法制得到完善

5.元代各级地方官吏必须“受命于朝而后仕”,行省对绝大多数地方官的任用和铨调整(根

据考绩迁调官职)是无权过问的,只能会同朝廷行使者铨官及自行委任部分州县低级吏员。据此可知元朝的行省( ) A.丧失了对官员任用与铨调的权力 B.权力行使不再受中央节制 C.未能从中央分化出重要人事任免权 D.下设郡府州县等行政区划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材料中提及是对“绝大多数的地方官”无权过问其任用和铨调,但对部分州县低级吏员自行委任,A项排除。行省仍受中央节制,B项排除。它“受命于朝而后仕”,可见C项正确。D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故选C。

6.“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

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材料中的主张废除丞相,A项强调丞相的作用,与材料不一致,排除。B项反君主专制,要发挥丞相的作用,与材料主张不一致,排除。C项“不鉴设相之患”,可以看出反思丞相的隐患,与材料主张一致,C项正确。D项反对明废除丞相这一举措,与材料主张不一致,排除。故选C。

7.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

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 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才被“配享太庙”,可见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在这方面张廷玉做得好,才拥有此殊荣,A项正确。其它三项均与材料无关,即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

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8.参与签订《南京条约》的清大臣耆英和伊里布向道光帝报告说:“臣等伏思该夷所请各

条,虽系贪得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止,尚非潜蓄异谋。”封建统治者所说的“异谋”是指英国(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C.鸦片贸易合法化

B.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D.打开侵略中国大门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报告的大致意思是清大臣们反思南京条约各项条款,外国只是想与中国通商,要求开放口岸,不是蓄谋推翻清廷统治,A项正确。BCD三项的表述都是中英《南京条约》签署后,英国获得的权益表现,与材料的设问都不符,均排除。故选A。

9.“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通商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

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集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这种修约要求( ) A.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意图 C.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通过武力方式最终得以实现 D.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B项正确。AC两项发 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D项是在《辛丑条约》签署后,三项都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故选B。

10.1900年6月29日,慈禧太后在对外宣战八天后即令驻外使节向各国解释:“朝廷非不

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馆及,酿成大祸。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而与各国开衅,此意当为各国所深谅。”这表明慈禧太后的意图是( ) A.甘心充当列强侵华助手 C.满足列强瓜分中国要求

B.利用民众力量抵御侵略 D.对外求和维护自身统治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并何至恃乱民而与各国开衅”指清政府不会依仗乱民对抗各国,B项排除。材料强调希望各国能谅解中国的这种情况,可见AC两项与此不符,均排除。对外妥协,维护自身统治,她真实的意图就是这两样,D项正确。故选D。

11.事实上辛亥革命是对封建主义旧制度、旧观念、旧习俗的一次猛烈冲击,是对国民半

殖民地意识(奴性意识)的洗礼,是对民族虚无主义、欧化主义的扬弃。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中国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意识深入人心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B.辛亥革命激发了国民的人格独立意识和维权意识 C.辛亥革命使国民从迷茫中清醒,思维方式更加科学 D.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帝制 考点:辛亥革命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文字“辛亥革命在中国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看出A项表述正确;民主意识的觉醒,可以得出国民独立人格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B项表述正确;由材料文字“是对国民半殖民地意识(奴性意识)的洗礼,是对民族虚无主义、欧化主义的扬弃”可知C项表述正确,但是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最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12.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公决议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

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 ) A.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 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为“1926年12月”和“1927年1月”,此时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会员增加,提出决议,并成为维护农民权益的权力机关,可见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A项正确。土地革命出现于1930年后的中国,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9月后,都与材料时间不符,BC两项均排除。材料未提及农民运动,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

13.朱德说:“有什么金钱,就打什么仗,没有本钱,打什么洋仗。”彭德杯说:“博古与华

夫(李德)同志坐在瑞金,……连迫击炮放在地图某一曲线上都规定了。实际上,中国这一带的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就根本没有实淍过,有时连方向都不对。”上述发言表明( ) A.秋收起义后决定走向农村 C.百团大战时作战争方针有争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指红军反围剿过程中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倾错误思想,导致战争失利,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军队受挫的原因是左倾错误的指挥,与条件不完善无关,B项排除。故选D。

B.条件不完善是军事受挫主因 D.左倾错误导致红军斗争失利

14.毛泽东在《秦娥.娄山关1935年》中写道:“西风烈,长空雁叫对霜晨月。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对“而今迈步从头越”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战略转移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二)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高中2014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

历 史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

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周规定天子都城12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这一内容体现了

A.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B.维护政治秩序的目的

C.中央集权体系的建立 D.西周发达的建筑水平

2.《国语·周语上》记载:西周后期,因连续对外用兵,周王室财政已濒于破产,周宣王乃“料

民(调查核实户口)于太原”。周宣王的料民

A.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B.说明井田制已经名存实亡

C.消解了分封制下的等级关系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许倬云说:战国的社会结构,与春秋不同,已经逐渐抽去了氏族贵族的一层,剩下的只 是君主和被统治者,没有中间许多阶层的逐渐分权。材料意在说明

A.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D.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4.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 动服从以化顺之”。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 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这反映了当时

A.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 , B.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

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

5.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春秋》白农(平民服装)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这表明

A.儒学得到重视 B.民间广泛接受儒学

C.平民地位提高 D.西汉重视人才选拔

6.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 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当时风气,故主有难或 去世,故吏要尽力营救,甚至为之守丧三年。被察举者承担的义务与故吏类似。这主要 体现了

A.察举制影响了人才选拔 B.郡县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集中

7.魏晋以来,中国南方人才数量超过北方,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形成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比北方多 B.政治重心南移

C.南方基础教育发达 D.经济重心南移

8.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 和寄托精神。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

A.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 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

C.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 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

9.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的现象存 在于科举考试过程中。这一现象说明

A.州县发展差异 B.商品经济发达

C.民族之间差异 D.人口迁涉频繁

10.唐太宗时期,按照山川形势把天下划分为十道,派遣黜陟(读zhi晋升)使或者观风俗 使分巡,但时设时废,没有定制。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各道设采访处置使,有固定 的治所,便成为当时最大行政区。后来,唐王朝宣布废除十五道,但藩镇割据基本还是 原来道的势力范围。这表明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山川形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

C.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职位成为趋势

11.《唐国史补》记载,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江东节度使薛兼训因越人不善 机杼,乃访求军中未婚者,厚给资财,令其去北方娶织妇为妻以归,“岁得数百人,由 是越俗大化,竞添花样,绫纱妙称江左”。这表明此时

A.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B.棉纺织技术向闽粤地区扩展

C.私营纺织作坊不断推广 D.北方丝织技术仍然占据优势

12.李世民死后,其才人武则天被李治纳入宫中,封为昭仪,最终成为皇后。其实整个唐代 妇女改嫁非常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妇、皆无禁忌。这反映了唐代

A.儒家正统地位动摇 B.纲常伦理败坏

C.自由开放时代风貌 D.市民阶层兴起

13.宋神宗时期,朝廷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主持变法的机构,由王安石和枢密使陈升

之共同主持,筹划和制定新的法规。宋神宗还任命了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的苏辙负责条例 司文件的起草工作。主要体现了宋神宗

A.重用高官加强变法领导 B.继承祖宗之法注意集权

C.强调集体决策减少失误 D.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

1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

15.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 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 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16.明代初期,田赋实行实物征调,官员的官俸禄米也必须到南京支取,路远费多,官员也 得不到实惠。后来决定在南方实行“金花银”新制,所得田赋银两悉数解入国库,再以白 银支付俸禄,后来又将此项改革推行到北方。这项措施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 B.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C.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D.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

17.清初设立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严防亲王权臣乱政。但是清代中期以后, 亲王入值军机处成为常态。如同治时期的恭亲王奕诉,宣统时期的庆亲王弈勖。这反映了

A.军机处权力失控 B.君主专制加强

C.军机处取代内阁 D.皇权逐渐削弱

18.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谕日:“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 尝断绝?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便利故也”:道光十年(1830年),英

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 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这说明当时

A.英国在中国贸易畅通无阻 B.清廷放弃实行海禁政策

C.广东是当时世界贸易中心 D.海禁政策并未严格执行

19.明朝政府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 亲属礼。”清雍正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材料反映出

A.佃户人身地位有所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清朝专制程度弱于明朝 D.儒家传统思想受到破坏

20.下图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社会情况。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工商业已成为经济主力 B.商业成为当时的第一产业

C.商人成为重要社会群体 D.政府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21.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 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 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 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

A.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22.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 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 格的公民。这表明雅典

A.法律不保护私有财产 B.公民没有言论自由权利

C.民主政治导致了内耗 D.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23.梭伦的中庸之道未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其离任后,雅典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庇西特 拉图乘机建立了僭主政治。他对法律的修定和普遍颁行,使得政府日益正规化,设立的 巡回法庭,进一步打击贵族实力,以独裁形式进一步推行民主政治进程。这表明

A.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相一致 B.梭伦改革导致了僭主政治

C.僭主政治奠定雅典民主基础 D.适度集权有利于推动改革

24.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公元前452-451年。 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由此可见

A.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B.两国已进入了法治时代

C.中国青铜技术传到罗马 D.中国成文法律早于罗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个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汉初的几十年,虽然废除了秦王朝个别过于残忍的法律条文,但就司法体系 和司法实践而言,几乎完全因袭秦王朝。当时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建议汉王朝 约法省刑以安定民心。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 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 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甲父乙与丙争言相 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而误伤乙。按当时法律,杀人者死,甲殴父当枭首。董仲

舒认为按照春秋“原心”(根据动机)诛罪原则分析,甲的本意是保护自己父亲,既属于正 当防卫,又本意不是为了伤害自己父亲,故只能属于误伤,而不能算犯罪。由于这种司法原 则合乎以血缘、伦理、宗法、地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需要,因而在当时和后世 都有相当影响。

——摘编自马勇《董仲舒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与战国时期法家法制观的不同之处。(10分) 材料二:西塞罗(公元前106年一前43年)是古罗马最有才华的政治家之一,他不仅 当过执政官、元老院元老、总督,积极从事政治活动,而且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 家、散文家。他生活的时期,法学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解释市民法,回答市民法的问题,周 旋于细枝未节当中。西塞罗则认为要从法律根源深处来解释法的问题。在他看来,自然法亦 即正确的理性,才是真正的法律,是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上帝是自然法的制定、解释者和 监护者;成文法必须符合自然法,否则就称不上是法律。自然法、理性和上帝是统一的.公 正、善和成文法则是它的体现。所有的人在这种神圣的自然法面前都是平等的,但不是财产 的均等,而是理性的共有。

——摘编自西塞罗《论法律》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董仲舒、西塞罗关于法律认识的共同点(3 分)。分别说明两人对法制建设产生的历史作用。(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 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 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 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以下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藏本(局部)。

由于宋太宗采取鼓励文人谏言的政治措施,关注社会现实和朝廷政治成为宋代画家较为 普遍的创作趋向。张择端欲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顽疾。在画中,城 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 防都没有,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些细节真实 地反映了宋徽宗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同时他将船与桥的矛盾 和桥上文武官员的矛盾交织为全卷的视觉中心,通过表现船桥险情等诸多场景,也隐藏着对 现实社会中一些隐患的忧虑。【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摘编自《解开《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密码》(光明日报2013.2.27)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时代特征。(6分)结合材料说明研 究图像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两宋以来,江南苏松常嘉湖等地区成为全国的大粮仓,但是随着江南农业的富庶,重赋 的灾难又落到江南。全国赋税绝对值不断上升,而苏松常嘉湖又畸重。明中叶丘浚说的最为 概括:“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 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江南农业在兼营商品性作物和手工业中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取得 了可观的成果。然而历几个世纪苦斗而获得的较高经济效益,却被不合理的高赋税所吞食。 本来可以有所飞跃的江南农业实际上被“均调”拉平了,处于与北方相差无几的积累水平。 如果不是这样,江南地区经济的突破恐怕会出现得较早;就一个地区而言,难说就不能率先 经济转型?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农业发展新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江南地区经济未能实现转型原因。(9分)

高中2014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BACBA 6——10 CDCAA 11——15 DCCDC 16——20 BBDAC 21——24 BDD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1) 不同:法家:严刑峻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董仲舒:德主刑辅;强调纲常伦理等级;关注动机,原心定罪。(10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 共同点:批判继承前人的解释;追寻法律本原,探寻法律本质;法律为现实服务。(3分)

影响:董仲舒:改变了汉初严刑峻法局面;引礼入法,推动法律制度的伦理化,推动中华法系的发展;法律具有伸缩性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西塞罗:指导了罗马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成为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先驱;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的永恒价值。(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6.(12分)时代特征:城市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北宋中期管理松弛,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思想宽容。(6分)

研究注意:

 对图像进行真伪甄别,确定史料价值。如对宋明清版本《清明上河图》的鉴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三)
湖北省黄冈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及解析

黄冈市2016年春季高二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分裂动荡时期,‚弑君‛‚出君‛现象的减少的趋势,以下犯上的事件的减少,说明中央集权的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B

2.【解析】根据题目,汉代时商人及其后代不准做官,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和科举制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与A、C两项无关,D项是影响。

【答案】B

3.【解析】材料中江南市镇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客观上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增长,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抑制兼并措施,故B项错误;农村中各种成分农民占有土地的多少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贫富观念的强弱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反映了汉代以来君臣等级关系,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观念一直受到重视,‚君为臣纲‛思想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D

5.【解析】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反映朱陆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内容有分歧,故D项错误。

【答案】A

6.【解析】材料‚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现象多‛,这种现象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大部分属于画家专业用品,不完全属于艺术品,故C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A

7.【解析】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初期,英国对华输出的货物总值总体变化不大,西方列强为了改变着一局面,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A

8.【解析】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C项正确。

【答案】C

9.【解析】‚天朝‛是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反映,使用次数减少说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

外交观念逐渐近代化,传统的华夷观收到冲击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C

10.【解析】从材料‚意识到仅仅有政治上的呐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改造国民思想‛可知,这一时期不仅重视救亡图存还重视思想的启蒙。

【答案】D

11.【解析】根据‚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可知国民党已经注意到敌后游击战,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与试试不相符合。

【答案】B

12.【解析】注意材料中的‚胜利与团结,正是双喜临门‛。

【答案】C

13.【解析】1961年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推动1963—1965农业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相符合。

【答案】B

14.【解析】B项体现的是‚效率优先‛;陶片放逐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而设的制度,与‚兼顾公平‛无关,故C项错误;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是伯里克利时期的施政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A

15.【解析】简化宗教仪式的举措是材料内容直接表现,不是材料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可知没有否定宗教,故B项错误;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可知简化宗教节日实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故C项正确;启蒙时代强调理性,否定封建特权,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6.【解析】材料表明,当时首相和内阁由贵族把持,贵族属于英国社会的精英阶层,这说明当时英国的民主化进程是由精英阶层主导。A、C两项与史实不相符,D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B

17.【解析】工业资产级的利益是推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而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无力购买商品,故B项正确。

【答案】B

18.【解析】1917年俄国革命是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而引发的。所以,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是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故D项正确。

【答案】D

19.【解析】根据材料‚规定禁止客货运输商私自提价‛‚推动国会通过《肉类产品监督法案》‛可知,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试图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故D项正确。

【答案】D

20.【解析】进化论出现时间是19世纪中期,相对论诞生于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相符,故A项正确;进化论与科学社会主义都出现于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以后,西方史 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不符,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出现于17世纪,电磁学出现于19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信息技术出现于20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答案】A

21.【解析】经济危机时期苏联对外贸易形势较好,故A项错误;B项时间点不对;C项与材料无关;苏联的工业化推进中是国家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纯计划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

22. 【解析】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1944年8月‛苏联就表达了借重美国发展经济的意图,因此二者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

23.【解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代表,与材料‚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不符,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一部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现代主义受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冲击兴起,与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不符,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与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不符,故C项错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剧。结合所学,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反对理性,注重主观性和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与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4.【解析】‚金砖四国‛‚灵猫六国‛‚灵猫六国‛‚新钻11国‛的成员国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故反映了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相符合。

【答案】C

25. (1)特点:成分复杂;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较高文化水平;承担地方管理职责;维持乡村秩序稳定。(10分)

(2)作用:中国乡绅没有促进社会转型,英国乡绅促进了社会转型。(3分)

原因:中国:地方自主权较小,乡绅权利有限;作为传统文化的卫道士,深受旧思想束缚;受自然经济影响,采用传统生产方式。(6分) 英国:地方独立性较强,乡绅掌握实权;重视教育,乐于接受新的思想;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新的经济特点。(6分)

26.答案:

示例一:赞同伏尔泰的观点。伏尔泰出于反对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的政治目的,对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农耕时代中国政治的需要,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12分)

示例二:反对伏尔泰的观点。伏尔泰仅看到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合理部分,而没有认识其局限。该制度使君主独裁专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12分)

示例三:示例一、二的综合。(12分)

27. (1)举措:放宽入学资格,降低年龄、父祖官阶和经学功底等要求,省试不第者也可入选;改革选才方式,从单一的考查经义到兼及文辞史学;扩大招生人数,从500人扩大到1300人。(每点3分,其中概括2分,说明1分,三点共9分)

(2)影响:关照了中下层官吏的利益,缓和了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推动了庶族精英阶层的崛起,有利于抑制门阀士族;促进了文学、史学等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唐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28. (1)原因:中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习惯于运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但基于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建设新中国需要与中间党派继续合作;如何组建‚民主联合政府‛,中共没有可资借鉴的理论与经验。(每点2分,共6分)

(2)理论创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制度保障: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每点3分,共9分)

29. (1)特点:惩办战犯与民主化改革结合;体现大国政治色彩;与美苏对立息息相关;美英法对德政策逐渐一致。(任意答3点得6分)

(2)影响:造成德国分裂;使德国成为美苏在欧洲对立的前沿阵地,受制于他国;有利于法德矛盾的缓和;削弱德国法西斯势力,推动德国民主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每点3分,答对3点得9分)

30.(1)活动:宣扬抵制日货;联合华侨筹款赈灾;呼吁国际力量制止日本侵华;全面抗战爆发后积极捐款抗日。(8分)

(2)评价:陈嘉庚作为一位海外侨胞,在民族危难之时,不仅亲自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来,还团结一切抗日的海外力量支援国内的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爱国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7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四)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

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2. 《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

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

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 3.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

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

4.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

《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5.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赦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

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6. 有学者认为西方文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通过与外部民族的接触获得促进自身转变的动

力。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开辟新航路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开展

7.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

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8.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

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

9. 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都必须接受审判”。这里“批判”

的本意是强调

A.批驳否定 B.批评指正 C.质疑分析 D.理解同情

10. “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

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这一系列现象反映了

A.殖民国家先后崛起的顺序 B.物价水平决定了大国兴衰

C.工业革命在全世界的传导 D.白银在世界市场中的流动

11.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

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12.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

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战争”的失利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4. 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

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商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

15. 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

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16.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

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这表明

A.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 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C.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 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经济职能

17. 哈里·狄金森认为,16世纪前英国议会商议的次数很少且不定期。但16世纪后,随着

议会召开的次数日益增多,议员们的政治认同感也越强。至17世纪,王权和议会权力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王权和议会才达成稳定妥协。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看,英国王权与议会的关系演变过程揭示了

A. 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过程 B.资本主义政体的发展趋势

C.专制走向民主的艰难历程 D.英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18. 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

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饿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19.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

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A.政府对议会的决策有一定影响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20. 美国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

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A. 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B. 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C. 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21.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

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 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22.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

西班牙和荷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有关该条约在以下四国正式生效符合程序的是

A.美国总统批准而无需国会同意 B.法国总统批准而无需国会同意

C.德意志帝国帝国议会最后批准 D.英国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批准 23. 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人组阁,此举遭到众议

院的抵制。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人组阁。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他被迫辞职。这表明

A.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B.共和派实际占据了优势

C.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定 D.保王党人已经完全失败

24. 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

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

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25. 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至今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

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交革。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A.通常是被动进行的、滞后的 B.极端化倾向明显

C.经常走在世界大国前列 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6. “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当时,采取了种

种非常措施:„„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支持工业化建设

B.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五)
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ord版

三明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1.《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周公既承成王命„„以微子开 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馀 民甚戴爱之。”由此可见,西周宋国的初封者是:

A.先贤后人 B.前代帝裔 C.王室成员 D.有功之臣

2.有人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特征是:国王的税收一部分来自国王领地,一部分来 自诸侯进贡;国王无权直接对渚侯领地进行征税。据此,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 时期阐释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3.“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 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 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官僚制度 C.朝议制度 D.郡县制度

4.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 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 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A.世禄制 B.征召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5.王水照在《宋代文学通论》中指出:宋代士人的身份有一个与唐代不同的特点,即大都 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主要是因为

A.唐代文学艺术受到政府压制 B.宋代比唐代统治更开明宽松

C.宋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D.宋代专制集权制度有所削弱

6.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 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 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C.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7.秦朝建立了完备监察机构,官员称御史大夫,„„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 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 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A.以强化皇权作为出发点 B.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

C.对象包括官员与平民 D.首要任务是加强官吏管理

8.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 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D.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1页 (共2页)

9.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代中闰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 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同占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以下观点 能佐证材料主题的是

A.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D.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10.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 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冶金技术的进步

c.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D.“百家争鸣”的出现

11.《史记·蒙恬列传》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 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一举措客观上

A.加强了与“西南夷”的联系 B.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C.方便了皇帝对地方的考察 D.加快对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

12.《浅论唐代柜坊和飞钱》-文提到:飞钱产生之初,大多都是商人经营,而不是政府。 但是飞钱这种先进的经营方式很快就吸引了政府,因为券票的携带异常方便,而大宗交 易又愈来愈多,于是政府的态度是由禁止到放任再到应用。从根本上看,飞钱的出现和 应用是:

A.政府扶持和培育的结果 B.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结果

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先进经营方式刺激的结果

13.李根蟠在《翻车与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文指出:“(两宋)水车、尤其是龙骨车的推 广是圩田发展的前提,也是江南地区稻麦复种的前提之一。龙骨车、圩田、稻麦复种三 者是紧密相连的,而在这三者的发展中,龙骨车的发展是领先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精耕细作是农业发展的首要基础 B.科技进步大大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C.耕作技术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前提 D.水利设施是农技改进的重中之重

14.方行在《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中写道“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 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 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 出江南农村

A.土地充分利用且精耕细作 B.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15.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 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相比于宋代,明清“商业革命”突出的是

A.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贸易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C.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D.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16.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 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 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

A.百家争鸣的结束 B.国家统一的实现

C.思想兼容的走向 D.各种学派的诘难

17.荀子在《荣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 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在此荀子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2页 (共2页)

A.认为“人之性恶,, B.倡导“为民生利’’

C.提出“君舟民水” D.强调“仁义”和“王道”

18.“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j二改革社会 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 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 C.格物致知 D.与时俱进

19.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划时代地把恋爱主题与整个社会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艺术地 揭示了专制帝国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这部长篇小说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20.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 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A.山水画 B.风俗画 C.宫廷画 D.文入画

21.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 《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

A.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B.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

C.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D.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22.元代出现了套色印刷技术。“要印红黑两色,那就先取一块版,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确地 刻在适当的地方:另外取一块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版,把需要印红色的字也精确地刻在适 当的地方。”这一技术的出现表明:

A.活字印刷术改进完善 B.印刷技术革新已完成

C.雕版印刷术得到发展 D.套色印刷术领先世界

23.克里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将平原、海岸、山地 三大区各分为10区,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这表明

A.环境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B.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C.城邦制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 D.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

24.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

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 相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1 2分,26题1 3分,27题1 2分,选做题28、29、 30题1 5分,共52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 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 律》、《公律》、《金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 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 “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一一《秦律》节选

材料二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 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 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3页 (共2页)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一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民法大全》规定: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 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 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 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一一《民法大全》节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律》和《十二铜表法》的相同之处。(4分)

(2)与《十二铜表法》相比,《民法大全》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材料。4分)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 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4分)

26.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 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 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一一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 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四

“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 (皆为杭州撑内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 发,分依铺家„„” 一(宋)吴自牧《梦粱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分)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根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农业与商业的关系.(3分)

27. (12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 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 序。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 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的秩序提供支持。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4页 (共2页)

一一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材料二 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奥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 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 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 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一一樊树志《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材料三彼(郑子玄,此人不肯借讲学以宣扬道学)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 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彼谓败俗伤世者,莫 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 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

一一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为建立“主导性的价值观”所采取的对策。(4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朱熹新儒学有哪些主要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的思想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出的特点。(2分)

请考生在第28、29、30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作答时先在答题卡上在所选题目的题号 右边方框里打上√。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打√题目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 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 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 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 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清朝入关之初,赋税制度仍沿袭明朝旧制,赋税分田税和丁税两种,折银征收。171 2 年清政府宣布,以1711年(康熙50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新增人口,“盛世兹生人丁, 永不加赋。”把全国征收丁税总额固定下来。1 723年(雍正元年)下令,将康熙末年已在四川、 广东等省试行的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5 0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全部摊入地亩,与田 赋一体征收。摊丁入亩 又称人丁合一,或称地丁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一 百余年,全国各地基本完成。

.——摘编自褚鸿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三大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方式上的特点(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清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我 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9分)

2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权力的界限由全体成员通过契约组合的国家,对其每一个成员必须有一种普遍 的强制性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的方式来推动和安排各个部分。社会公约赋予了政治 体制对其成员的绝对权力,这种权力受到公意的指导时,形成了主权。公民对主权应当服从, 但主权者不能给公民加以任何对于集体毫无用处的约束。主权的行为是合法的约定,以社会 契约为基础、对一切人都是同等的、目的是为了公共的幸福、有公共的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为 保障。主权权力虽然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但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 一一卢梭《社会契约论》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5页 (共2页)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六)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包括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题、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非常适合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之前作为复习资料或者考前测试使用,欢迎下载!更多2016最新各地名校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也将在考试结束后更新,敬请期待!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一年级2015—2016年度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点击下载

更多2016最新期末试卷点击进入》》》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七)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包括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题、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非常适合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之前作为复习资料或者考前测试使用,欢迎下载!更多2016最新各地名校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也将在考试结束后更新,敬请期待!
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湖南省双峰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广东省高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山东省高密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点击下载

更多2016最新期末试卷点击进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6高二期末考试答案 2016西城高三期末历史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gaokao/gaokaodaan/5239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