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人教版数学菱形的性质说课

人教版数学菱形的性质说课

2016-09-19 16:48:38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 ...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人教版数学菱形的性质说课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教版数学菱形的性质说课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菱形的性质》,下面,我从说教材分析、说教学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菱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初中数学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别之后,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鉴于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菱形的定义和菱形的两个性质,并灵活运用对角线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的公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菱形的性质而展开的,菱形的性质在本节课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为突出重点,我一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设计问题,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探索得出菱形的性质以及进行菱形面积的计算。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索和菱形面积的计算。

  二、说教法与学法

  设计本课时,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原则,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1.采取探究的教学方法 。 运用“观察——探究——思考——发现”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运用合作交流的方法探讨菱形的性质。通过菱形性质的探究,组织好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感到困惑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一)传设情景,引入新课(1分钟)

  《课标》提出: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存在的世界,我选取了一组生活中的菱形图片,在欣赏中,为学生在生活和空间与图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受到:菱形的美是对称、和谐、简约的美,随之我激发学生,你想不想当一名设计师,把菱形点缀到生活中去?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名探索者,共同合作探索出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这样水到渠成的进入了教学的中心环节:探究活动,体验美好。

  (二)探究活动,体验美好(22分钟)

  活动1: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剪出一个菱形,进而让学生测量所得图形的邻边的长度。从而得出菱形的定义: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在学生学习了菱形定义之后呢,将进行第二个活动。

  活动2:

  1、折叠,上下对折,左右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2、旋转

  (在这个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一个平台,指导学生通过活动从边、角、对角线去发现菱形的性质,学生动手进行折叠、旋转操作,相互展示自己的折痕,这样就可以很直观的发现,菱形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在对折的发现过程中,也可以得出菱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从而得出:菱形的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接着,我又问,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互相平分。那么它们还有什么关系吗?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证明这么一道题。

  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求证:AC⊥BD;AC平分∠ BAD与∠ BCD; BD平分∠ ABC与∠ ADC。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在等腰△ ABD中,

  ∵BO=OD,

  ∴ AC⊥BD;AC平分∠ BAD。

  同理

  AC平分∠ BCD; BD平分∠ ABC; BD平分∠ ADC;

  通过,这道题的证明得出,菱形的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通过活动2,经过探索,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得出了菱形的两个性质定理。

  接下来,将进行第三个活动,活动3:菱形两对角线的长度已知,如何求它的面积呢?

  我将引导学生,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吗?学生通过思考,作出菱形BC边上的高AE,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S菱形=BC×AE。

  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计算菱形的面积除了上式方法外,利用对角线能计算菱形的面积公式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发现菱形的对角线将菱形切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以此可推出菱形的面积 即菱形面积也可以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至此,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并从中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启发诱导 初步运用 注重参与 (18分钟)

  为加强学生对菱形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在这一部分,我趁热打铁,首先,我设计了五个简单的填空题,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我又设计了两个习题,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其中第二小题是为了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求,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而设计的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菱形的两对角线相互 。

  2、菱形的四条边都 。

  3、已知菱形两个邻角的比是1∶5,高是8 cm,则菱形的周长是 。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3和4,则周长和面积分别为 、 。

  5、菱形周长为80,一对角线为80,则相邻两角的度数为 、 。

  1、已知: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求证:AE=AF。

  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2).

  (四)回顾反思 交流体会 加深理解 (4分钟)

  在这一阶段,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顾、归纳本节内容,并设置异步作业,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回顾、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吸收,理顺了各知识点间的关系,使知识系统性得以完备;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采

  取异步作业的布置,这样就使不同层次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且优生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提高。

  必做题:

  ①已知菱形的周长是它的高的8倍,求菱形的较大的内角。

  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选做题:

  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且AC=6,BD=8,求菱形的高h。

  思考题: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图。由于大部分内容是由投影的方式来展示,所以我的板书是比较简单的,最左边是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中间部分是练习题,练习题选择板书,是为了在讲解的时候更加的直观。

  菱形的性质

  定义 性质投影区域

  练习题 活动1

  活动2

  性质 活动3

  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上探索之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引导学生猜想、证明,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群体意识。同时,本课以问题为载体,探究为主线,有意识的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视角上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历水平,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数学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研究菱形的性质。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得到菱形的性质,特别是教材中设计的“动脑筋”“做一做”等,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生情况: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了较深的认识,加上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也好挑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比较成熟,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三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探索掌握菱形的性质,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的概念和掌握菱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应用菱形的对称性,获得美的感受,初步了解四边形的分类,体验几何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严谨性。

  (二)教学重点:

  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难点:

  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菱形的面积计算。

  四 教法和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 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菱形的性质。

  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选择例题和练习,注意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

  4.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索,对得出的性质大胆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规范性。

  5.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将所学知识加以简单应用,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本节课重在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索,因而一改以往的引入方式,老师先发给同学自制的菱形,要求同学先猜测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再动手测量一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猜测,然后再要求学生测量图形中一组邻边的长度,看看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学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组(按成绩,能力分别搭配分好的,四个人一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各种方法进行大胆猜测。必要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启发引导,并通过相互讨论,完善,并要求学生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加以描叙。如果得到不恰当的叙述,一定要肯定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发言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纠正。

  (二)想一想,感受课题:

  1、由菱形的定义类比分析菱形的一般性质。(放幻灯片)

  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菱形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且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放幻灯片)

  3、学生思考: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1)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折纸,观察比较,感受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大胆猜测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3)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明晰菱形对角线的性质。(放幻灯片)

  4、菱形的面积求法:

  引导学生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考虑,先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乘以4,得出菱形的另一面积计算公式:菱形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放幻灯片)

  (三)范例分析,巩固课题:

  例题是本节课所学知识 的运用 ,“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一个目标,因而我设计的例题需要应用这些性质来求解,再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达到知识的巩固,提高应用能力。

  (四)练习:

  练习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所以练习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规范书写。

  (五)小结: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所得,所以我设计小结由学生自主归纳完成,让学生叙说这节课“我发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共同分享收获,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能力。(放幻灯片)

  (六)作业: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数学菱形的性质说课相关热词搜索:菱形 人教 性质

1、教案 模板 教师   教案编写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2015教师招聘试讲说课经典教案模板(2015-07-09)

2、本教材采用的是科学出版社王长永主编的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它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项国平《工程建设监理概论》说课稿(2015-07-16)

3、《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2015-08-13)

4、《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数学》第六册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小学数学说课稿一等奖(2015-08-13)

5、中华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下今天说课的内容: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2015-08-13)

6、除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教研主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笔算除法》说课稿(2015-08-13)

7、平均数 下册 年级 《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第二课时的内容。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教材分析和目标确定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2015-08-13)

8、上册 教学设计 人教 第 一 课 时 预习: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说课稿(2015-08-14)

9、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这位作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就熟悉的作家,《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背影》是一篇包含父子深情的叙事抒《荷塘月色》说课稿(2015-08-14)

10、一年级音乐《新年好》说课篇一:《新年好》课后说课稿 一年级音乐《新年好》说课(2016-01-11)

11、日月潭说课稿篇一:日月潭说课稿2 《 日月潭说课稿(2016-01-11)

1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篇一: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说课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2016-01-11)

13、北师大八上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篇一: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八上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2016-01-11)

14、二年级音乐雪花说课篇一:雪花 说课稿 二年级音乐雪花说课(2016-01-11)

15、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说课反思篇一:7的乘法口诀(教案、说课材料、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说课反思(2016-01-12)

16、人教版初中地理说课 交通运输篇一:1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_交通运输_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说课 交通运输(2016-01-12)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数学菱形的性质说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数学菱形的性质说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nghua/63875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