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找次品评课稿(3篇)

找次品评课稿(3篇)

2016-05-31 20:35:50 编辑:hongyap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找次品评课稿(3篇)  听了《找次品》这节课,我受益非浅,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找 ...

 找次品评课稿(3篇)

  听了《找次品》这节课,我受益非浅,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找次品评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找次品评课稿1

  听了《找次品》这节课,我受益非浅,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找次品评课稿(3篇)

  纵观整节课,这节课真是教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同 时老师还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

  一、整堂课的设计既大气又细腻

  在教学的设计上,老师通过3个,5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来老师大胆地选择了2187这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要几次保证找到次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变得顺理成章。最后通过层层探究,揭示规律,利用规律成功找到27个、81个、243个——2187个需要的次数,柳暗花明,让人不觉感叹数学的魅力!

  在材料的选择上,老师在教学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初步寻找感悟规律,但是老师并不急于总结规律,而是让学生说说8个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几次?老师不是选择10个12个,而是选择了8个,我觉得老师8个待测物品选的非常好,在学生的意识里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个待测物品里,学生已经解决了要均分,但是学生对要分成3份还是有疑惑的,补充了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这个规律,而且不管待测物品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尽量均分就可以了。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找次品评课稿(3篇)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难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老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这过程中,老师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节课老师多次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找次品评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里评这节课是没有底气的,因为我没有教过高段的课,大家都知道这节课的难度很大,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偏高,所以我很佩服孙老师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听了这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这节课它以“找次品”为载体,在解决问题中,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还发展了数学思想,建立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结合课中几个环节具体说。

  一、问题明确,环环相扣。找次品评课稿(3篇)

  课的开始孙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口香糖引入探讨从2个、3个中找出1个次品,比较2个中找1个与3个中找1个有没有什么区别,进而提出如果第一次称平衡了怎么样,如果不平衡怎么样这个关键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学会称推理的方法;在从9个中找次品,通过“第一次称后,第二次要在几个中找次品”的问题,经历在比较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会把待测品平均分成2份的最优策略,体验第二次称时范围缩小得越小越容易找到。其中从3个到9个,再从9个到27个的探究,让学生借助3个和9个中找次品的分法和结果,化复杂为简单,从而简化研究过程。再根据特殊数据中找次品的规律,让学生猜想一般数据中找次品的次数,层层递进,问题不断加深,方法逐步显现,到最后小结水到渠成。

  二、在难点处导问,帮助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是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容易混淆出错的内容,要突破难点,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有效的启发引导,这就需要设计好引导问,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正确理解掌握知识。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尽量平均分成3份的称法最优,孙老师是怎样突破难点的呢?孙老师抓住在9个零件中找次品这环节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她先让学生罗列出从9个中找次品的4种方法,进而提问:这4种情况那种分法最好,能不能说一说理由。在比较中得出那种方法最优的,紧接着孙老师马上追问:“为什么分成3份找出次品的次数最少?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孙老师提出了一个辅助性的问题(对各种分法,称了一次以后,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分别排除了几个)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在讨论中感悟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让第二次称的范围缩小才最容易找到次品。于是学生的思维清晰了,难点突破了,不仅获得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建立了模型,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

  三、在亮点处追问,引导深入思考。

  在建立了9个模型后孙老师马上让学生探索27个中次品的最优方法,基于以上活动经验,提出“从3个中找至少要1次,从9个中找至少要2次,从27个中找至少要3次,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引发学生去探求其中的规律,进而得出3、9、27个数量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最优方法都是平均分成3份,孙老师马上追问,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数应该是几?至少要称几次保证找到?”既巩固、应用了上面的规律又拓展了原有的认知水平。孙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么分呢?让学生猜想一般数据中找次品的次数,从而通过验证、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当这个数不能平均分成3份时应尽量把它分成3份”的策略。这样的追问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思维与思维发生碰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听完这节课后的一点疑惑:体验物品的数目与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应怎样设计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待测物品的次数是所称次数的3的n次方的关系呢?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有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导。找次品评课稿(3篇)

  找次品评课稿3

  教者在学习 “尝试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的基础上,响亮地提出了“三段”探究式教学模式,从教学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知识运用,拓展延伸”。教者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教学中始终贯串了“猜测——验证——调整”的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抛物线型的教学,就是老师先去“探测”出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对其发出挑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意识到问题所在,自己去探索,并进而建构起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强调了质量重于数量,意义重于记忆,理解重于知觉。教者在引导学生找次品时,出示有81枚金币,其中有1枚是假金币(比真金币轻一些),猜一猜,用天平秤,称几次保证能找出假金币?就旨在让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分组尝试,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调整,找出最优的方法。全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了。

  在课堂上,教师多次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例如: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了小结,总结出最优的方法,有学生产生了怀疑,“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呢?”,学生大胆地质疑,掀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高潮。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

  当然,对于这节课,我有几点建议:一是教者在选用实验器材时,为什么要一定选取“虚拟”中的金币,而不是选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例如:人民币中的假硬币,学生常喝的饮料、纯净水等等,这些东西很好准备,这样接近学生的实际的生活,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分辨别真假的能力。二是课堂上只用了一台天平,而小组活动只是两只手模拟天平,如果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用上真正的天平,多好啊!三是课堂练习容量较低,学生找出了最优的“找次品”的方法,而练得少,运用得少,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我们必须懂得一条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生不全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一堂课要保证练习时间,让练习落到实处。


找次品评课稿(3篇)相关热词搜索:次品

1、 纵观整节课,这节课真是教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老师还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找次品评课稿3篇(2016-03-16)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找次品评课稿(3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找次品评课稿(3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4405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