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2016-07-25 15:23:20 编辑:huangtingt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欢迎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 ...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欢迎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

  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

  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

  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

  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

  14、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

  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

  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

  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

  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

  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

  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

  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

  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

  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

  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

  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

  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

  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

  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

  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

  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

  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7摄氏度写作( 37℃ ) 0摄氏度写作( 0℃ ) 零下5摄氏度写作( —5℃ )

  4℃读作(4摄氏度 ) 12℃读作(12摄氏度 ) 35℃读作(35摄氏度 )

  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

  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

  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

  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

  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1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

  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

  20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

  21、风级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

  22、(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3、(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

  24、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

  25、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

  26、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

  27、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

  28、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

  29、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

  寒暑表——气温 雨量器——降水量 风向标——风向

  风力计——风速 湿度计——空气的湿度 气压计——大气压

  血压计——血压 电子秤——重量 秒表——时间长短

  30、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31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3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的高度是(8844.43米)。

  33、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相关热词搜索:下册 试题 年级

1、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一】: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练习二年级(上)数学口算练习题78+19= 47+26= 9+37= 2 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2015-09-23)

2、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业第一单元一、我会看拼音,写汉字。jīn sè bō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2015-09-23)

3、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1 - 启航教育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测试卷2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2015-09-23)

4、五年级数学试卷上册篇一:人教版2013_2014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数学试卷上册(2016-01-09)

5、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篇一: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2016-01-09)

6、一年级数学选择题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含答案 一年级数学选择题(2016-01-09)

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检测题篇一:八年级下 历史试题(中华书局)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检测题(2016-01-09)

8、初二人体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篇一:2013-201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二人体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2016-01-09)

9、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篇一:2014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2016-01-09)

10、冀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篇一: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2016-01-10)

11、数学试卷五年级上册篇一: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数学试卷五年级上册(2016-01-10)

1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测试题篇一:三年级下 位置与方向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测试题(2016-01-10)

13、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试题篇一:八年级初二冀教版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试题(2016-01-10)

14、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16-01-10)

15、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大标题篇一: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大标题(2016-01-1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5089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