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四个全面论文

四个全面论文

2016-01-08 08:33: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四个全面论文篇一《四个全面论文》 论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四个全面论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四个全面论文篇一
《四个全面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总体特点 具体特点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和时代性等总体特点,并在办学方针、培养目标、教师类型、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发展途径及教学管理等各环节方面表现出一些具体特点。

概括而言,从类别上分析,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等其它类教育并列的一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也涵括教育的一般特征,因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因此,可以说,教育的一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特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职业教育的相对独特的特点,分别是总体特点和各环节的具体特点。

一、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

一般意义上分析,职业教育与其外部环境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可称为总体特点,它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专业性①

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或专门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这个特点主要是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而具有基础性,是为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打基础。同时,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点,但它的专业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人才。只有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区域性

所谓区域性,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为区域办教育和依靠区域办教育。

关于为区域办教育,是指其为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服务。社会与教育的互动发展表明,教育的区域功能越来越重要,即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区域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职业教育的区域经济功能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职业教育真正承担起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针对岗位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

关于依靠区域(社区)办教育,是指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它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社区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学校模式,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的教育,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尤其要重视组建有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修订培养计划,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并要选聘一定比例的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以加强技能、技术教育。学校也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以便建立起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沟通及时的职业教育训练体系。

(三)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指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力度,不断培养第一线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例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都特别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实习、实验和实践时间一般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基本上每周都有一项实习。德国提出: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在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体系中,实践课和理论知识课比例为1∶1,有的学校甚至已调整为1.3∶0.7。

总之,必须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考虑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训基地的融合,加大实践能力培养,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接触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工艺、设备和技术等。

(四)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主要指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教学时间等各方面注重灵活性,实施弹性教育。

职业教育要强调在专业设置、课程编制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具备灵活性。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应届学生,同样还包括为转岗、换岗而继续学习的群体,可以说职业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非常大,同时,他们对学习时间上的要求也是灵活多样的,必须安排白天、晚上、周末、假日等不同时段的教学,以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因此,弹性化的学分制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力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

(五)生产性

所谓生产性,就是指要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训练,甚至强调使学生进入工作世界,顶岗实习,经受实践锻炼,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他毕业后社会上同行业中仍急需的技能、技术。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变迁及更新,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地反映。特别是目前社会上技术发展更新更快,不重视这个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技术很快就会落伍。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要尽可能为实训基地配备最先进的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会和使用本行业较先进的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一般是建立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之上。而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工厂、企业那样利用宽敞的厂房和流水线,进行真正的生产,主要是注重生产内涵和流程上的仿真性。

(六)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即关注时代变化,体现现代性,及时反映现代教育发展潮流和趋势。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更新发展,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反映,这无疑使职业教育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

同时,职业教育还必须关注现代教育理念,尤其要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承担起培养现代人的责任,不仅仅关注人的生产功能,还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能力等加强培养。

二、职业教育各环节所表现出的特点

从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上看,它所具备的具体特点是:

(一)办学方针: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我国近期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体现比较明显,强调以服务促进就业,以就业强化服务,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关于服务宗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这四个服务,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由过去的自我发展为主,变为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地位上强调服务与适应的关系。

关于就业导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这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一、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改革开放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倒退没有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旗帜,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回顾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第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改革。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的七到八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无疑要涉及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到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

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敢于涉险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回顾改革开放35年的实践,我们用改革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二、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

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述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从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具体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内容十分丰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

1、社会主义发展领域层次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以此为要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市场发展方式,加快建次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

(2)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轴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并以此为要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3)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强国。并以此为要义,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以此为要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5)

四个全面论文篇二
《统战系统学习四个全面论文》

明确职能定位率先践行“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思路,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四个全面”,来自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对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而言,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

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说明这“四个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四个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发表了大量重要讲话。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并不断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1

二、“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四个全面”是一个宏大的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就从总体上界定了“四个全面”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四个全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四个全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党作为领导核心的执政根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战略举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由党来领导,因此,就必须从严治党。

三、率先践行“四个全面”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开创统战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之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需要团结一切积极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一切社会资源,我们要把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 2

线巩固好、发展好,把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发挥好、运用好,为实现“四个全面”而率先践行共同为之奋斗,以新作为、新业绩彰显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升统战全员素质。要抓好“四个全面”贯彻学习,准确把握统一战线成员构成多样、思想多元的特点,运用统一战线求同存异、民主包容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统战干部和统战对象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精神要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热潮,完善学习长效机制,将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引向深入,增强“四个全面”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把握形势有鉴别力,贯彻政策有执行力,研究问题有思考力,开展工作有亲和力,以过硬本领扎实做好统战工作,引导统战对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要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统战成员在民主协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民主协商制度,认真听取党外代表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等统战对象的意见,协助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党外人士民主协商会、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大力推进特约监督员工作。在2014年配备特约监督员的基础上,2015年对市政府具有行政执法权力的所有部门,力争配齐特约监督员。同时,建立特约监督奖惩激励机制,完善聘请单位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特约人员工作进 3

行量化,明确具体的评分标准,对表现突出的特约人员进行评优表彰。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指导和推动统战对象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执法司法等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符合市情、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主动投身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加强与各界统战对象的联系,向他们宣传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重点,加大牵线搭桥、引进项目的工作力度,通过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等形式,为我市争取更多的好项目、好企业,让招商引资工作能取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实效,努力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三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助推非公经济发展。深入开展“两新组织”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在技术培训、产业服务、金融支持、安全管理、新社会阶层人士创业等方面提供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政企对接平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有效促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为非公经济企业献计献策,做好服务工作。围绕“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新八字工作方针和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中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人士夯实理想信念,提振发展信心,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继续深入开展非公 4

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光彩事业和感恩行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更加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四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建设,从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中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党外干部人才库,重点做好副科级领导干部和副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考察工作,并建议组织部门大力使用。今年力争完成市直有关部门党外干部配备工作,将政府重点必配的11个部门配齐党外干部,从而使各层次党外干部后继有人。举办党外代表人士专题培训班,选派党外人士到省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完善对培训成果的评估和对培训对象的考核,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和落实党政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鼓励深交广交挚友诤友,把联谊交友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指导和支持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联谊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外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作用,努力把联谊会建设成为优秀党外干部锻炼成长的重要基地。

五要狠抓民族宗教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 5

四个全面论文篇三
《四个全面的认识》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班 级:

论文题目:对“四个全面”的认识

小组成员:储成峰(

任课教师:

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1311 131002450113) 侯 社 红

社会实践论文摘要

(摘要应客观地概括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不超过230字。)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关键词:科学涵义 哲学高度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梦

教师评语和成绩

注:此页放在实践论文的第二页

对“四个全面”的认识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意在把人们的无谓之争引导到集中解决“四个全面”中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上来,把一些人的短视、碎片化、满足于枝节的倾向引导到关注我国长远发展、全局发展、根本发展问题上来,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引导到破解难题(全面深化改革)、建构秩序(全面依法治国)、唱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长远,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有必要从哲学角度来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四个全面”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首先,我们看一看“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四个全面”将如何协调推进。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是全局和重点有机统一的原理,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牵住工作中的“牛

鼻子”,抓重点,抓关节点,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敢于点穴位、疏经络,聚焦疑点,破除难点,发力重点,推出亮点。就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样我们才能在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中,占“高屋建瓴”之势,得“势如破竹”之效,取繁荣昌盛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1日,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就一语中的,深刻阐述和揭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四个全面”来自实践,要发挥好战略布局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发展之、完善之,然后再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对新的实践又指导之、引领之。“四个全面”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实践中。它的每一个“全面”的演进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它的整体协调推进也将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变动不居的、发展变化的、循环往复的,直到其目标任务的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开始。

“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为转移,不能以机械的、固定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看问题。要认识规律、探索规律、遵循规律、把握规律,不做违反规律的事。要树立世界眼光、统筹战略思维、运用创新方法,鉴析好世情、依据好国情、把握好党情,不断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

四个全面论文篇四
《形势与政策四个全面论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治国理政的“牛鼻子”

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牵“牛鼻子”,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和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就是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主要矛盾和“牛鼻子”。深刻认识这一战略布局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正确把握其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在协调推进中围绕好、贯彻好、落实好这一战略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法则的创造性运用

“四个全面”的提出,直指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现实依据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两个得出来、一个提出来”正是对“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而这个阐述和概括契合了“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首先,从国际形势看。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不断加快,世界政治形势总体稳定,但地区热点不断增多,局部军事冲突有所加剧。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给我国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如何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对我们党是一个严峻考验。

其次,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而且“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科技创新落后的问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等。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进行“伟大的斗争”,才能化解风险,解决矛盾,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适应了现实状况的这样一种需要应运而生的。

三、必须在协调推进中围绕好、贯彻好、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抓纲带目,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必须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均衡的、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要推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使数千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必须进一步强化动力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大战略

举措,我们要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第三,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问题的国家。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办事、依法做事。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科学统筹好改革和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要发挥好“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尊法学法用法守法。

第四,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政风开始好转,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就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这样,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个全面论文篇五
《四个全面论文和三严三实理论文两份范文稿汇编》

四个全面论文和三严三实理论文两份范文稿汇编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安徽省委及时出台学习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把学习贯彻“三严三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领导干部中进行“三严三实”集中学习教育。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实践,我们深感“三严三实”是党优良作风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当前,我们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必须大力践行“三严三实”精神,坚持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一心一意谋发展、锐意进取促改革、坚定不移厉法治、聚精会神抓党建,奋力把安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一、“三严三实”是行动遵循,要以严和实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在严和实上下功夫。严就是要全面贯彻中央方针政

策,科学把握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把发展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要在稳定经济增长上谋实招。谋事要实、创业要实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也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这些年安徽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去年生产总值跨上2万亿元台阶,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当前,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必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发展实体经济,深入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营改增”扩围、减税清费等政策措施,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要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围绕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实施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项目,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求实效。转变发展方式既是战略任务,也是紧迫课题,能不能真转、快转,关键要从严要求、实处用劲。近年来,我们着眼安徽发展阶段性特征,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自主创新和民营经济作为两大战略支撑,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得益。我们必须继续把

转方式调结构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创新型试点省建设,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要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办实事。“三严三实”体现了群众立场、群众观点,保障改善民生必须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而干,做到严而又严、实而又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办了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民生投入占财政投入的80%以上。特别是去年,我们启动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全省1.8万户、6.7万以船为家的渔民上岸安居乐业。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要进一步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找准民生工程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更加注重雪中送炭、济人之困,加大对特困群体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三严三实”是精神引领,要以严和实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现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既要有勇于攻坚的精气神,又要有善谋善成的方法论。“三严三实”从思想和实践层面,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谋事理念、工作方

法等作出了系统精辟概括,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以“三严三实”推动改革实践,坚定改革勇气,激发改革动力,释放改革红利。

要砥砺担当精神,勇挑改革重担。新一轮改革是我们接过的历史接力棒,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三严三实”就是激发改革担当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主动作为,16项重大改革列入国家或相关部委试点,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安徽作为发展中省份,在发展方式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增长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攻克改革中的堡垒、突破发展中的瓶颈,以改革谋求新的动力源,开创新的发展红利期。

要坚持谋定后动,做到蹄疾步稳。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前所未有,步子一旦迈出去,就要踩得准、站得稳,否则一个小差池都可能付出大代价。这就要求我们严把关口、谋实举措,改一个成一个,积小胜为大胜。安徽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省,这是一项牵涉面广、关注度高的重要改革事项。我们以现有

土地承包合同和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基础,确立17步工作流程,严把摸底关、测绘关、颁证关、建档关,赢得了群众普遍认可,确保了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要总结运用好这些经验做法,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改革方案制定和论证程序,谋实谋细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强化问题导向,推进重点改革。问题倒逼改革,改革破解难题,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就是“三严三实”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立足于严、着眼于实,从问题的研判和剖析中选准改革路径,从问题发生的规律上把握改革措施,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改起,放大改革的乘数效应。要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推动国资国企、医药卫生、新型城镇化、创新型省份建设、农村产权制度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让更多的成功案例落地。

三、“三严三实”是行为规范,要以严和实的准则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能不能顺利推进,着力点就在“严”、“实”二字。“严”字蕴涵的是捍卫法治权威、坚定厉行法治的纲纪要求,“实”字蕴涵的是养成法治习惯、做到遵法守法的行为自觉。我们必须坚持

四个全面论文篇六
《媒体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媒体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5年04月10日18:41 综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10日电 (万鹏)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使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体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近日,由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个全面”学习读本》隆重推出,该书首次全面、完整地解读“四个全面”的内涵和精髓,告诉读者这个战略布局为什么对于当下的中国如此重要。以下是内容摘录: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向何处去?对于世界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远比100年前重要得多。在中国国内,1992年的市场化浪潮、1997年的香港回归、2001年的加入WTO、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奥运盛典,这一连串里程碑式的事件,刻画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迈向复兴的轨迹,也将那个不曾消失的疑问一次次推上前台:中国将走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陆续得到清晰的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构建成型。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基础,又对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四个全面”之思想脉络 开辟中国道路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科学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生动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极大鼓舞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激情。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提出和成型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重申这一奋斗目标,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则提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强调“四个全面”协调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深刻表明我们党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勇于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必将开辟中国道路新境界,成为当代中国新航标,书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四个全面”之现实逻辑 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

中国人历来重战略。在中央看来,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达到总体小康的目标之后,中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并未改变,但是其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新变化集中体现为,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四个全面”在这个时候提出,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确立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描绘出全面小康社会的清晰图景。小康梦的升级版,为中国梦注入更多实实在在、

鼓舞人心的内容。“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与“大家好,民族好,国家才会好”相互激荡,从最贴近民心的角度激发起全面小康的无尽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如何让这喷薄的洪流奔涌在既定的河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所介绍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就开始着手研究和考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成为中共党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深入拓展,以重拳反腐为强劲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之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通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标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清晰路径,“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这些创见,清晰地标定了“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摸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从单兵突进到全面统筹,从“四个现代化”到“第五个现代化”和“五位一体”……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沿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思想脉络,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四个全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最新科学社会主义观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的总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行动指南。它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今天的中国,“四个全面”正是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应时代关切、实现人民福祉、建设现代中国的基本方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把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统一于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一定能够实现。(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逻辑与思想脉络)

四个全面论文篇七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四个全面布局》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四个全面

一、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四个全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也是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认识的新境界、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总遵循、总抓手、总方略。“四个全面”的每个“全面”都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各个“全面”之间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另外三个“全面”是重大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二、努力落实好“四个全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的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就城镇化而言,我市是45%,全国小康目标是城镇化率60%,我市的城镇化率到2020年还要提高15个百分点,必须大力推动全市城镇化。为此,我市制定了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2015年主城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行动计划和百姓安居工程行动计划,主城区实施“两环、两桥、XX路、XX口”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XX市区实施“一街、一路、一镇、一社区”改造工程,建设实力县城和风情小镇。结合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乡村面貌。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XX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

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习总书记开宗明义的这一要求,是真抓实干、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的又一动员令。目前我市主城区正在进行城市管理事权下划的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不少事项已落实到位,必将有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三)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论断,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诸多考验。无论是推动保障科学发展,还是有序推进改革;无论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都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四)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对照宗旨检查言行、修正坐标。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以实际行动作表率。

从严治党,还必须严肃党纪,坚决惩治腐败。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改进工作作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改作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历史已经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比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要慎用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自身做起,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个全面论文篇八
《四个全面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论文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构建“四个全面”, 这一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发展和创新。

主题词:四个全面 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既是战略思想,又是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发展和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方针。

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拓展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问题,历经几代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四个全面”的基本思想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有一个继承和延续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取得了探索的成果,也在战略布局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探索性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面临着怎么样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怎么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三改”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一化三改”就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战略布局。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蓝图。他首先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并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邓小平也是开创者。他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法制的要求。同时邓小平还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特别是,邓小平为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可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江泽民在本世纪初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江泽民还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可以说,“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是党在世纪之交的战略布局。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胡锦涛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胡锦涛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锦涛在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布局,在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四个方面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新形势下,我们党依据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精心筹划我们新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思想逻辑与现实逻辑、问题逻辑与规律逻辑相结合的产物,标志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治国理政达到新的时代高度。

二、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结晶

从十八大后到现在这两年多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经开始逐步展开和越来越清晰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中国梦的必经阶段。在首都各界召开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有名的八项规定,转作风拉开了序幕。出巡深圳,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十八大的主题就包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讲话中专门强调了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要求。这几次重要会议,也都是聚焦围绕“四个全面”来推进的。

“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都有丰富而深刻的论述。比如,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强调,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从十八大到现在,“四个全面”的创新实践已经全面铺开。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在诸多领域得到落实。推动重点领域立法,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还有就是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经过修改后正式实施;协商民主得到加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例。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中央纪委向中办、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全国人大机关、国办、全国政协这7家单位派驻纪检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修订并全面实施。所有这些,表明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样一个统领下,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三、“四个全面”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全面”贯穿一个系统主题,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同样这个主题也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题。从每一个“全面”到“四个全面”的整体,都生动和深刻地显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系统主题。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和总的概括。

“四个全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模式。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完整准确的概括。在这一道路上,每一发展阶段由于主要

矛盾有其具体表现形式,面临形势有其具体特征。因此,走中国道路还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模式体现出来,可以说,“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中国道路的具体模式。“四个全面”围绕一个战略目标,构建三大战略举措,构成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具体道路。围绕保证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我们党推出动力机制、法治保障、领导力量三大战略举措,构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保证,是战略目标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证,是战略目标与治理方式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领导保证,是战略目标与组织力量的统一。

“四个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创新的体系。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创新实践,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创新实践,蕴育和催生着党的理论创新。围绕“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概括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本质;系统阐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深刻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大提高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深入研究从严治党规律,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推进到更深层次。

“四个全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质上也正是从制度建设层面全面推进,为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则是用法治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国家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框架,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确定空间。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制度治党,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改革立制、法治强制、治党用制,相互强化、相互深化,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动力、社会运行、社会主体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样本,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它用新的视野、新的方略、新的布局,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途径。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作者:王军伟,中共宁县县委讲师组副组长,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三农问题等。 联系电话:13884153380

四个全面论文篇九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

习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及意义 摘要: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关键词:小康社会;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不断完善中,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十八大以来,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加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力度,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新挑战,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预调微调,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二.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地方调研就选择在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表明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若干重大问题。此后,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一个个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新一轮改革大潮磅礴

起势、强力推进,改革红利惠及亿万人民,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三.全面依法治国

强调法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特点。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全面推开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全面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社会治理必将发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四.全面从严治党

管党治党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掷地有声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八大后,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四风”问题开刀,作风建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查处腐败案件的力度前所未有。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八个方面的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部署。作风建设和反腐败的新成效,极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四个全面”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

(一)“四个全面”是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理论升华

是习近平同志以宽广视野观察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

(二)“四个全面”是对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信心更充足。“四个全面”是对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治军之道一脉相承,又经过系统整合和集成创新,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治国理政方略系统深邃的全局思考,鲜明表达了党中央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政治担当和战略定力。

(三)“四个全面”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三者共同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进程,同时三者紧密相关。“四个全面”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必将指引党和国家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大步前行。

(四)“四个全面”深刻反映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四个全面”顺应历史潮流、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管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交集、国内与国际的联系上,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五)“四个全面”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

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要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四个全面”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造福于民的总体要求。

二.“四个全面”开创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一)以科学理念指导发展,奋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面临困难和压力,我们既要保持平常心、更要增强进取心,既要守住“稳”的底线、更要力争“进”的势头,着力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扎实做好沿海、沿江、沿边三篇大文章,统筹“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推动“四化”融合发展,切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群众。

(二)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以更务实举措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法治宣传,培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四)以更坚决态度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坚持思想教育从严、

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加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力度,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突破新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四个全面论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四个全面 关于四个全面的论文 四个全面的论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四个全面论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四个全面论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152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