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

2016-01-11 09:51: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一:2015年中考江苏省镇江市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一:2015年中考江苏省镇江市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15年中考江苏省镇江市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本试卷共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答案】B

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C

3.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签订《尼布楚条约》

【答案】A

4.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西域都护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5.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自此,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历史宣告结束。规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

【答案】D

6.观察下面战争态势图,你认为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答案】C

7.“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周恩来总理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基原则

C.“和平与发展”的战略 D.各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A

8.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

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 )

A.交通运输业 B.农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答案】D

9.邓小平在评价建国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造私营工商业

【答案】C

10.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局面,在这一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港口城市

C.经济开放区 D.内陆大城市

【答案】A

11.香港回归祖国后,“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2011年、2012年连续以100分荣登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经济体榜首。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12.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下列哪次会议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13.“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那时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

制,而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肯定(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答案】D

14.观察下图,指出导致1800—1880年期间英国伦敦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15.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起促进作用。华盛顿与林肯对美国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相同作用是( )

A.赢得民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16.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直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导致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B.日本重视教育

C.日本国内资源丰富 D.日本的明治维新

【答案】D

17.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20世纪初,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加入了( )

A.协约国 B.同盟国

C.北约组织 D.华约组织

【答案】A

18.“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发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起推翻。”爱因斯坦的突出贡献是( )

A.创立相对论 B.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C.提出生物进化论 D.提出电磁感应说

【答案】A

19.右图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早期某次国际会议的分脏性质。这次会议是( )

A.慕尼黑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华盛顿会议

【答案】B

20.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经济时代 B.国家干预经济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自然经济时代

【答案】B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二:江苏省镇江市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15年中考江苏省镇江市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本试卷共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2015·江苏镇江)1.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答案】B

(2015·江苏镇江)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C

(2015·江苏镇江)3.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签订《尼布楚条约》

【答案】A

(2015·江苏镇江)4.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西域都护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5·江苏镇江)5.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自此,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历史宣告结束。规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2015·江苏镇江)6.观察下面战争态势图,你认为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答案】C

(2015·江苏镇江)7.“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周恩来总理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基原则

C.“和平与发展”的战略 D.各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

(2015·江苏镇江)8.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 )

A.交通运输业 B.农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答案】D

(2015·江苏镇江)9.邓小平在评价建国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造私营工商业

【答案】C

(2015·江苏镇江)10.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局面,在这一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港口城市

C.经济开放区 D.内陆大城市

【答案】A

(2015·江苏镇江)11.香港回归祖国后,“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2011年、2012年连续以100分荣登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经济体榜首。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2015·江苏镇江)12.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下列哪次会议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2015·江苏镇江)13.“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那时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制,而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肯定(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答案】D

(2015·江苏镇江)14.观察下图,指出导致1800—1880年期间英国伦敦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2015·江苏镇江)15.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起促进作用。华盛顿与林肯对美国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相同作用是( )

A.赢得民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2015·江苏镇江)16.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直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

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导致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B.日本重视教育

C.日本国内资源丰富 D.日本的明治维新

【答案】D

(2015·江苏镇江)17.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20世纪初,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加入了( )

A.协约国 B.同盟国

C.北约组织 D.华约组织

【答案】A

(2015·江苏镇江)18.“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发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起推翻。”爱因斯坦的突出贡献是( )

A.创立相对论 B.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C.提出生物进化论 D.提出电磁感应说

【答案】A

(2015·江苏镇江)19.右图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早期某次国际会议的分脏性质。这次会议是( )

A.慕尼黑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华盛顿会议

【答案】B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三: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等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右图是

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

映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

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

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4.“(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5.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

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

6.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

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

A.在梭伦执政期间率先实行 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

C.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7.“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200万马

拉维迪。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25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得到了西班牙王室支持 B.由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

C.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影响 D.导致大量财富流入欧洲

8.“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对自身进行修复的成果是

A.知识经济的兴起 B

.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福利国家的形成

9.19世纪末,恩格斯提出“随着被压迫阶级„„作为独立的党派结合起来,选举自己的代表,而不是选

举资本家的代表”、“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也需要民主的形式”。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无产阶级政党参与资产阶级议会活动B.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C.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D.否定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

10.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11

①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 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倡导发展实业 ③追求文明进步 ④提倡男女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

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

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5、“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哪国政治制度的演进符合材料中的描述

A.法国共和政体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中国民主共和制

16、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强

C.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D.正确提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17.《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法制建设 D.礼乐秩序

18.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

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1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

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9分,第23

题13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3分。

21.(13分)“法治”思想起源早,在近现代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皆条所坐(注:坐即罪)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4分)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

(4分)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5分)

22.(9分)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2分)

(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

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三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分别从

全球史观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3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3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这

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4分)

24.(12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

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马尼拉(菲律宾)返回的广东商船,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当时西班牙殖民者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元运到马尼拉,以购买广东商船携往的生丝及其他货物。

——摘自《广东对外贸易资料汇编·明清卷》

材料二 下图为1850~1913年欧洲对外投资趋向图。

材料三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

材料四 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广东海外贸易有何新变化。(2分)

(2)面对欧洲经济扩张的巨大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江苏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5分)

25.(13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四:高二历史期末练习三

高二历史期末练习三

一、选择题

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2、“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 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3、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

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阶级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4、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

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

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

5、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内朝权力上升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决策权集中 D.行政效率提高

6、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7、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8、)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包括( ) ①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重视法律程序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学习了《罗马法》以后,某校高一(5)班学生对以下古罗马两个案例进行了如下判决。

案例1:某自由民甲要求其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案例2:某自由民乙因考虑到小儿子家过于贫穷,擅自将富裕的大儿子的部分财产给了小儿子。

请你根据罗马法的内容判断下列判决及理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合法,因罗马法强调父系家长制 ②甲不合法,因罗马法允许离婚

③乙合法,因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乙不合法,因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11、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赋予政府权力,有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2、钱秉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 )

A.《权利请愿书 》出台 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建立D.《议会改革法案》制定

13、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 )

①主权在民的原则 ②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④联邦制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5、“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参与爆炸’。”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参与爆炸”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6、张鸣在《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中国革命( )

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B.不了解中国国情 C.照搬苏俄模式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17、“历史总足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D.北平和谈期间

19、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执行这一任务的是( )

A.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 B.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

20、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一擘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2、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使人民获得了“和平、土地和面包”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C.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倒行逆施

D.“七月流血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23、《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政府”是( )

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

二、材料题

24、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 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

积极影响。(7分)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3分)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3) 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2分)比较该国皇帝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4分)

材料四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4) 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4分)并谈

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2分)

期末练习三答案

1—5ABACC 6—10DBACD 11—15ADBDC 16—20CBBCB 21—23AAC

24、(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

(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比较: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4分)

(4)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2分)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2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五: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二模文综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二模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13.宋朝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

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乏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这一规定

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察 B.加剧了官吏的腐败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14.《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贵族的群体利益 B.保护平民的利益

C.限制贵族的特权 D.维护罗马的民主

15.《马关条约》签署后,廷臣交章论奏。顺天府尹胡燏棻说:“但求皇上一心振作,

破除成例,改弦更张,成与维新,事苟无益。”这说明

A.甲午战争是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

B.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

C.光绪帝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

D.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

16.右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它反映出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 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

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 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

17.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并创设了

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随后,“附有慷慨的健康和失业福利的长期合同消除了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长期风险”。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立法保护工人权益

B.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C.生产与消费矛盾仍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D.美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准备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今日,工业的霸权带来商业的霸权,在真正的

手工制造业时期,却是商业的霸权带来工业的优势。当时殖民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即由于此。”下列史实不能佐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A.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日不落帝国”建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19.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

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

C.封建制度走向衰弱,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20.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

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

21.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始终坚持的民生思想是

A.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B.坚持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C.实业救国,改善民生 D.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22.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

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 B.文人们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C.人们绝大多数都信仰神圣的宗教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23.“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

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8.(19分)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

的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

始。 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原因。(9分)

材料二 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一一《中国民俗史·民国卷》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3)当今,我国每年都定期组织“全球祭孔”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的看法。(4分)

39.(17分)17世纪,英国爆发政治革命的同时也发生了科技革命,推动英国社会转

型同时也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政体之间长达半个世纪之

久的斗争。„„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因而能够促成整个经济在总体上向资本主义经济演进。 ——《近代英国史》

(1) 结合史实,说明英国“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

机制”。(9分)

材料二 17世纪发生了科学革命。„„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弗兰西斯·培根。他所开创的科学实验方法以及他的科学活动,对科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科学开始研究具体现象,从而使英国的科学研究活动较其它国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近代英国史》

(2)依据材料,归纳近代科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8分)

4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道德和军事优势达到前所未见的水平,并且确定无疑地超越了当年英国曾达到的水准,„„不过,与英国霸权领导的单边风格相比,美国奉行更为合作的领导方式。美国建立了一系列多边国际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限为之,而战后则益加如此——在这些组织中,得以确保的是美国的卓越地位,而非主导优势。

——【美】赫尔曼·M·施瓦茨着《国家与市场:全球经济的兴起》

评述材料中关于美国外交策略的观点。(10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沙皇政府终于在1861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但是,沙皇政

府明显地将改革作为摆脱统治危机、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赴势。

——张建华《改革与革命:俄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1)结合史实,说明俄国是“在186 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4分)

(2)相比于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6分)

济南市二模文综试题参考答案

38.(19分)

(1)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3分)

原因: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新儒学”;(3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3分)

(2)问题:辛亥革命及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风俗习惯的改变;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

响深远。(6分)

(3)当今祭孔有利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传国民素质;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宣

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4分)

39.(17分)

(1)①形成责任内阁制,调整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

②出现两党制,调整了议会内部的矛盾。

③1832年改革,调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9分)

(2)特点:实验性,实践性(实用性)。(4分)

影响:为唯物主义哲学与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2分)引发了工业革命,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分)

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通过《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开始了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的转变。

(4分)

(2)政治上,宣布四民平等,通过《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

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6分)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六:2012-2013会考复习非选择题整理版

2012-2013会考复习非选择题整理版

必修一会考复习题

1.法律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1)上述材料体现了罗马法什么原则?如何认识这一原则的作用?

19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2)材料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什么?如果你要了解罗马法“第三次征服”的具体情况,你可以翻阅近代哪些法律文献?

参考答案:

(1)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2)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等等。

2.民主政治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每一位公民一生只担任两届议员。

(1)上述材料体现出雅典政治制度中的哪些民主运行方式?

(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

(3)有人说:“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请结合辛亥革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

(2)实行联邦制,联邦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掌握。

(3)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可答出建立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下列问题。

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1)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1949,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

(3)20世纪年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指出图中的第②高峰期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突破。并分析促成这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参考答案:

(1)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自此中国一扫百年屈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重大突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实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亚非拉国家力量加强。)

4.历史漫画以幽默的风格记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法国的第三等级 这样行!共和国取代路易十六(1792)

(1)以上两图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什么信息?

(2)观察上图,结合所学说明这幅画反映的历史背景。

上海《救亡漫画》创刊号(1937)

(3)请为上图撰写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寓意等)。

参考答案:

(1)第三等级深受压迫;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本幅画创作于此时,两次出现中华民国的国字,国中有民,象征“主权在民”。

(3)该画发表于1937年的上海。该画把愤怒呐喊、高举铁拳、刺刀和手榴弹的抗日军民比作“巨浪”,野牛般的日寇正要被“巨浪”所淹没,反映了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2010春季会考

一、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8分)

1.2009.2,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鼠首、兔首(下图)

。这两件

文物的流失与19世纪中期的哪个事件有关?当时中国社会发生怎样变化?(6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

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4分)

2.结合下列图片和所学,说明中国人民在反侵略、争民主上所做的努力。(8分)

湖北军政府成立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敌 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高潮。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中国民国(资产阶级共和

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合作,全国军民英勇抗日,终于取得最终胜利。(4分)

3.现实中的许多问题与历史有紧密联系。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计划向世界上多家博物馆派遣调查小组,主要调查收藏于这些博物馆中150年前圆明园遭劫难时被掠夺的文物。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事的认识。(4分)

100多年前中国国力衰弱,政府腐败,屡遭侵略,致使文物流失;

今天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对被掠文物的调查,也是维护国家的尊严。(4分)

(2011春季会考)

一、自古以来,一些政治家的名言记录时代,泽被后世。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8分)

1.伯利克里所说的“公民”是指什么人?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城邦“全体公民”是如何行使权力的。(6分)

雅典成年男子。(2分)

所有公民均可参加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所有公民均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轮番而治)(4分)

(2011春季会考)2.近代以来,“世界之潮流”和“人群之需要”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列举孙中山“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主要活动。(8分)

世界之潮流:发展资本主义。(2分) 人群之需要:实现民族独立(或国家富强)。(2分)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促进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运动。(1分)

(2011春季会考)3.请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果为例,谈谈你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4分)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2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70年代新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2分)

必修二会考复习题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中国。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1) 观察图示,任选其中一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分析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2) 依据上述图示概括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阶段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七:高二历史期末练习三

高二历史期末练习三

一、选择题

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2、“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 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3、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

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阶级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4、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

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

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

5、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内朝权力上升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决策权集中 D.行政效率提高

6、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7、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8、)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包括( )

①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重视法律程序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学习了《罗马法》以后,某校高一(5)班学生对以下古罗马两个案例进行了如下判决。

案例1:某自由民甲要求其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案例2:某自由民乙因考虑到小儿子家过于贫穷,擅自将富裕的大儿子的部分财产给了小儿子。

请你根据罗马法的内容判断下列判决及理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合法,因罗马法强调父系家长制 ②甲不合法,因罗马法允许离婚

③乙合法,因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乙不合法,因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11、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赋予政府权力,有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2、钱秉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 )

A.《权利请愿书 》出台 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建立D.《议会改革法案》制定

13、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 )

①主权在民的原则 ②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④联邦制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5、“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参与爆炸’。”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参与爆炸”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6、张鸣在《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中国革命( )

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B.不了解中国国情 C.照搬苏俄模式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17、“历史总足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D.北平和谈期间

19、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执行这一任务的是( )

A.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 B.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

20、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一擘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2、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使人民获得了“和平、土地和面包”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C.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倒行逆施

D.“七月流血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23、《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政府”是( )

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

二、材料题

24、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 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

影响。(7分)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3分)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3) 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2分)比较该国皇帝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4

分)

材料四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4) 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4分)并谈谈你

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2分)

期末练习三答案

1—5ABACC 6—10DBACD 11—15ADBDC 16—20CBBCB 21—23AAC

24、(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

(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比较: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4分)

(4)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2分)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2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期末练习三答案

1—5ABACC 6—10DBACD 11—15ADBDC 16—20CBBCB 21—23AAC

24、(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

(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比较: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4分)

(4)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2分)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2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期末练习三答案

1—5ABACC 6—10DBACD 11—15ADBDC 16—20CBBCB 21—23AAC

24、(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

(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比较: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4分)

(4)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2分)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2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八:高二历史期末练习三

高二历史期末练习三

一、选择题

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2、“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 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3、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

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阶级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4、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

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

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

5、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内朝权力上升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决策权集中 D.行政效率提高

6、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7、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8、)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

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包括( )

①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重视法律程序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学习了《罗马法》以后,某校高一(5)班学生对以下古罗马两个案例进行了如下判决。

案例1:某自由民甲要求其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案例2:某自由民乙因考虑到小儿子家过于贫穷,擅自将富裕的大儿子的部分财产给了小儿子。

请你根据罗马法的内容判断下列判决及理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合法,因罗马法强调父系家长制 ②甲不合法,因罗马法允许离婚

③乙合法,因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乙不合法,因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11、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赋予政府权力,有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2、钱秉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 )

A.《权利请愿书 》出台 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建立D.《议会改革法案》制定

13、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 )

①主权在民的原则 ②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④联邦制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5、“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参与爆炸’。”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次具有“参与爆炸”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6、张鸣在《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中国革命( )

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B.不了解中国国情 C.照搬苏俄模式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17、“历史总足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D.北平和谈期间

19、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执行这一任务的是( )

A.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 B.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

20、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一擘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2、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使人民获得了“和平、土地和面包”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C.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倒行逆施

D.“七月流血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23、《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政府”是( )

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

二、材料题

24、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 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7分)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3分)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3) 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2分)比较该国皇帝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4分)

材料四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4) 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4分)并谈谈你对政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民主建设的认识。(2分)

期末练习三答案

1—5ABACC 6—10DBACD 11—15ADBDC 16—20CBBCB 21—23AAC

24、(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

(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比较: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4分)

(4)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2分)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2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期末练习三答案

1—5ABACC 6—10DBACD 11—15ADBDC 16—20CBBCB 21—23AAC

24、(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

(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九:高二历史期末练习三

高二历史期末练习三

一、选择题

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2、“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 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3、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

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阶级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4、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

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

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

5、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内朝权力上升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决策权集中 D.行政效率提高

6、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7、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8、)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

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包括( )

①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重视法律程序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学习了《罗马法》以后,某校高一(5)班学生对以下古罗马两个案例进行了如下判决。 案例1:某自由民甲要求其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案例2:某自由民乙因考虑到小儿子家过于贫穷,擅自将富裕的大儿子的部分财产给了小儿子。 请你根据罗马法的内容判断下列判决及理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合法,因罗马法强调父系家长制 ②甲不合法,因罗马法允许离婚

③乙合法,因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乙不合法,因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11、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赋予政府权力,有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2、钱秉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 )

A.《权利请愿书 》出台 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建立D.《议会改革法案》制定

13、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 ) ①主权在民的原则 ②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④联邦制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5、“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参与爆炸’。”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参与爆炸”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6、张鸣在《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中国革命( )

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B.不了解中国国情 C.照搬苏俄模式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17、“历史总足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D.北平和谈期间

19、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执行这一任务的是( )

A.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 B.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

20、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一擘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2、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使人民获得了“和平、土地和面包”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C.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倒行逆施

D.“七月流血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23、《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政府”是( )

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

二、材料题

24、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 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

并分析其积极影响。(7分)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3分)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3) 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2分)比较该国皇帝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

的权力差异。(4分)

材料四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4) 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4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2分)

期末练习三答案

1—5ABACC 6—10DBACD 11—15ADBDC 16—20CBBCB 21—23AAC

24、(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

(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比较: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4分)

(4)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2分)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2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期末练习三答案

1—5ABACC 6—10DBACD 11—15ADBDC 16—20CBBCB 21—23AAC

24、(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

(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比较: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4分)

(4)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2分)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2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篇十:历史试题

醴陵二中 醴陵四中

2012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命题人:醴陵二中 杨爱清

第I卷(选择题 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中。)

1 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2.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3.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4.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5.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6.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7.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 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10.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1.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12.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13.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14.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15.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1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1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1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

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欧洲共同体成立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北约成立

19、、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就中国古代一个制度评论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21、每逢“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孙先生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关键是

A.组建同盟会 B.领导黄花岗起义

C.领导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D.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2.《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23.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的是( )

清朝黄龙旗 1912-1915.10中华民国五色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A. 国家领土变化 B. 国际地位变化 C. 思想文化变化 D.国家性质变化

2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25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24分,

28

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1912年孙中山主持召开国务会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什么制度?(2分)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变化趋势?(4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演进方面有何功绩?(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中日、中美关系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材料三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据此指出新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相关热词搜索:辛亥革命政体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 辛亥革命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251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