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需要依靠的言语

需要依靠的言语

2016-01-13 09:57: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一《语言学纲要简答题及答案》 ...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一
《语言学纲要简答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A、语言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B、其次这是由语言的自身特征决定的,语言即是声音的传播,是所有工具当中使用起来最简便快速,容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工具,其它任何联系沟通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和思维有怎样的关系?

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表达自己思想都和理解别人思想的工具,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思维活动的成果依靠语言得以巩固和存在,思维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要依靠语言;人脑半球的实验依据证明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

语言和思维又相互区别;

二者的功能不同: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能相互交际;思维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二者的规律不同:语言具有民族特性;思维是客观现实规律的反映,具有全人类共同性

二者的范畴不同:语言的单位主要是字词句等,思维的单位表现为概念、推理等

3、什么是符号?符号应具备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例如:信号灯、旗语、上课铃、盲文等 符号应具备三个条件:符号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组成

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符号对于符号使用者来说具有强制性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运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事物?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容的即音和义的结合是约定成俗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

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客观事物现象这个意义内容是任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对语音的形式作随意更改。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个人绝不能随意更改,也无权更改,各个成员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 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假如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使用语言,如果这种任意性没有任何规定性,没有强制性,各人可以自说自话,乱说一套,比如把“死”说成“活”,把“高”说成“矮”,把“香”说成“臭”,等等,那么结果是谁也听不懂谁的话,语言交际就无法进行,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了。

5、语音有哪些属性?什么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具有生理属性(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和社会属性,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6、什么是音位?怎样确定音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确定音位主要采取替换法,即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或者特定的语言中,用音素进行替换,比较替换后的音节是否具有区别语素或词的形式和意义的作用,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是不同的音位,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则归为一个音位。

7、简述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有哪些?

选词:进入结构的词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中选择。如“读书”之所以是述宾结构,是从“读”和“书”的词类确定的。 词序:例如汉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日语的宾语在后,主语在前。

虚词:例如联合结构中,用“和”、“或”等连词;又如偏正结构中,用“的”做连词。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

词形变化:在有些语言中词语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具有不同的变化。

8、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哪些?

语法手段: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语调、重叠、内部屈折语、异根法、零形态式。

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9、举例说明什么是性、数、格、时、体、态、人称?

性:是某些语言里德名词的分类,表示人或事物有关属性的特征,跟自然性别无关 。例如法语中的名词bol(碗)是阳性,pomme(苹果)是阴性

数:表示事物的数量,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如英语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还有的语言有单数、双数、三数和复数。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跟其他词的关系。例如I 是主格,me是宾格

时:用词形变化来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时间。例如英语中be ding sth.表现在进行时和have done表过去完成时 体:用词形变化的形式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例如英语中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

态:表示动作和主题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例如The letter is written by me .这是被动态 人称:交际事件中谁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一般都有三种人称。例如你、我、他

10、语言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语言的结构类型有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词语词的语法关系借助词序和虚词来表达。

黏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曲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词根和变词语素结合得不紧密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性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词序不是很重要。

复综语的主要特点是:以谓语为中心,谓语所要求的主语、宾语、状语等都作为构形词缀,包含在动词的语法形式中

11、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

基本词汇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能产性。

12、词为什么会有多义现象?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语言社会在认识到这些联系之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产生多义词。

多义词不会影响意义的理解,因为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或句子中,由于前后文的限制,使得它只有一种意义适合上下文得需要,其他的意义都排除了。例如“保管”一词,有“保藏和管理”、“在仓库中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完全有把握”这样的意义,但在“他是我们公司的材料保管”中,就只能是“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这项意义,在“你只要认真学习,保管你取得好成绩”中只能是“完全有把握”这项意义。

13、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特点?词义为什么具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词义的模糊性特点是指词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但它和与之相关的另一现象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产生模糊性的原有三个:一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存在范围和界限上的模糊性;

二是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对某些事物、某些现象的认识具有模糊性;

三是词义的模糊性也是人们顺利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需要。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因为词义的划分是相对的,其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比如快和慢的界限不好确定,但马比人快,汽车比马快,这里的快事相对而言又是清晰的。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有时候说话人不需要传递确切信息,听话人也不需要把我确定的信息,人们常常就使用模糊义的词。最后认得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从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中综合出较为清晰的信息,这是词义模糊性不影响交际的重要原因。

14、文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文字的主要作用有:

第一文字的发明客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与异地,留与异时”; 第二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连续的传承文化;

第三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 思考的深度,提高了大脑的能力。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是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词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

15、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随

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然推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16、语言的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语言的发展有渐变性、不平衡性和相关性。

语言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语言是需要人们的普遍接受:加上语言新要素的长期积累,就要素的逐渐消亡,这都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就决定了语言具有渐变性。

语言的各个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要素各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不同时代语言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动荡的和发展很快的社会语言就发展得快,由此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

语言的各个要素在一个系统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要素的变化,这就决定了语言具有相关性。

17、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都以共同语作为基础.

不同点:1、从产生的根源看,地域方言同社会的地域分化有关,社会方言同社会的社群分化有关。

2、从语言的结构系统看,地域方言有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系统,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结构系统,社会方言的差异一般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流。故,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社会方言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18、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比有些语言之间的差别还有大,为什么不把它们看做独立的语言?

确定是方言还是语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语言地域分支的人是不是同属于一个民族,是否长期处于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在各个地域分支之上是不是还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要看说话人的语言认同感。

汉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各地区的人虽然不一定能相互通话,但长期处于一个国家共同体中,一直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也一直保持了同是汉语的认同感,所以汉语的各个方言尽管分歧大,有差异,应该仍属于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不能把它们看做是独立的语言。

19、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不平衡性体现在:

一是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

二是语言要素各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基本词汇发展很慢,一般词汇发展很快。

三是不同时代语言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动荡的和发展很快的社会语言就发展得快。

四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

20、洋泾浜和混合语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

不同点: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洋泾浜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不能作为母语学习,而混合语的突出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

21、我国有很多兄弟民族,他们同汉族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语言是否都是汉语的亲属语言?为什么?

不全是汉语的亲属语言。因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还包括藏缅甸,侗台,苗瑶语族,这三个语族是汉语的亲属语。在我国还有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有突厥语族如维吾尔语,蒙古语族的蒙古语,满通古斯族的满语,主要分布在西北、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还有南亚语系的佤语,布朗语分布在云南,属于南岛语系的如阿美语等语言分布在台湾。维吾尔语、蒙古语、满语、佤语、阿美语和汉语是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它们不是汉语的亲属语言。

22、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二者有哪些区别?举例说明。

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词尾: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区别:第一,从位置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他位置上,这个词可能是词根构成的,也有可能有后缀,那么词尾只能在后缀的后面,而词缀有的在词的后面,有的在词的前面,少数还在词的中间;

第二,从功能看,词缀金额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是固定在词的结构中的,是构词的语素。词尾不是词的构成成分,不能构成新词,它只能改变次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属于变词语素。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通过语法单位(例如词或语素)的组合体现出来的,一般只在具体的句子中才出现,单独一个词,没有组合,没有语境,没有与具体的语法意义相联系,也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当然就不可能出现词尾。

23、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

(1)铁窗: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 换喻

(2)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隐喻

(3)矛盾:本义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 隐喻

(4)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 换喻

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隐喻和换喻。

24、“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这句话?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第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第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的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25、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

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产生语言融合现象需要下列条件:第一,几种语言互相接触,其中一种语言的经济上,文化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这样才具有互相接触进而出现融合现象的客观条件;第三,在不同民族杂居地区,其中某个民族的人口在数量上要占优势地位。

(1)语言融合跟民族(部族、部落)融合密切相关。

(2)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杂居的局面,且关系密切。

(3)哪一种语言在融合中取胜,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口数量的优势地位。

26、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1)气流是否受阻,元音无阻碍,辅音有;

(2)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

(3)声带是否震动,元音震动发生,辅音阻碍发声;

(4)发音器官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元音均衡紧张,辅音发音部位特别紧张。

27、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从语言能力获得的途径来来看,语言能力有天生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天生的遗传是是潜在的语言能力,而后天的语言环境是现实的语言能力,而后者处于更重要的地位。语言是社会现象,一个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语言,具备语言能力,离开了社会,哪怕他是一个天才,他也不会说话。人类的大脑有语言功能区,只有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大脑的这种语言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因此人类的语言能力是遗传和语言环境共同作用下才有的。不能片面概括成先天还是后天。

28、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1)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

(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3)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如红绿灯,其中的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黄灯表示预备。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4)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

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

29、人类选择语音最为语言的形式,同其他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人类创造语言为什么选择语音作为符号的形式呢 这主要是因为:①语音这种形式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每个人随时都能发出来的,走到哪里就可以带到哪里,使用非常方便;②语音形式的容量大,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可以表达任何意义内容.③语音形式的表达效果也是最好的,它可以是大声疾呼,也可以是轻声细语,可以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有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语言的手势之类。

30、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比如[ p]和[p‘]在相同的语言环境[-ɑu51]中出现,具有辨义作用,前者是“抱”,后者是“炮”,这是对立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比如[ɑ]和[a],前者出现在“单说或开音节的单元音”的环境中,后者只出现在[i]和[n]前,它们之间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互补的。

31、什么是词?距离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这个定义说明,词具有造句的功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好",可以说"好生活",也可以说"生活好","好"在这里都充当句法成分,这是语素不具备有的功能.并且词又是最小的,不能再分析的造句单位,这里把词同词组区别开来。

32、语言的系谱分类和语言结构类型的分类各自一句的标准是什么?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是不是一定相同?为什么?

标准——判断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后代是方言关系还是亲属关系,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是否是统一的社会;语言本身的差异的大小。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并按照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的结构分类是根据句子和词的构造以及句子中词语的关系进行分类的,通常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类。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结构分类角度不同,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互相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同一系属的语言,不一定结构类别也相同,结构类别相同的语言,不一定就是属于一个谱系.

33、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举例说明。

词汇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变化联系十分紧密。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就要创造新词。如指称新事物的“软件”、“特区”、“光盘”、“影碟机”等,指称新现象的“代沟”、“黑客”、“打工族”等,指称动作行为的“下岗”、“抢滩”、“走穴”、“打假”等,指称性质状态的“火暴”、“缩微”、“抢手”等。另外,旧事物的消失也必然会引起旧词的消亡,因为现实生活交际中已经不再涉及这些事物,必然也就用不着这些词语。如“诸侯”、“知府”、“天子”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正好说明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二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导论

一、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语言的科学。(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任务: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 交际工具

二、语言学的历史(代表人物、著作)

语文学(公元前4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6年)→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

1、语文学:中国许慎《说文解字》、希腊 :迪奥尼修斯《希腊语法》

、 2、历史比较语言学:

先驱 英国学者威廉·琼斯

奠基人是德国语言学家格林、葆朴、丹麦的拉斯克

发展 德国 施莱歇尔(AugustSchleicher)

顶峰 德国的青年语法学派

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 “现代语言学之父” 《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普通语言学 符号学

4、转换生成语言学:诺姆·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57年 《句法结构》

三、语言学的分类

1、应用语言学

2、理论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 专语语言学 { 历时语言学

{ 共时语言学

第一章

一、语言的功能(论述题)

1、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基础性。基础性指任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

2)广泛性。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最广泛,其他符号一般在特定范围表达特定的意义。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

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

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

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

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 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3、语言具有文化功能

1)、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3)、语言本身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足迹

4)、学习语言,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论述题)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语言: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

言语: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

1、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2、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个体差异;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常常带有具体的特点。

3、语言是一个有限语言单位的集合,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都是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一个系统,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每个人根据交际需要说出的话语的内容是纷繁芜杂、各种各样的 ,人们所能说出的话语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的。

4、语言的规则都是现存的,约定的,不允许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这是言语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人类就无法交际,无法组织社会。因而语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状态;言语活动总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展开,从说到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语言与言语的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言语的产物)

语言是从个人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集体模式。

(2)语言是言语的工具。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4)语言和言语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5)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2、符号和符号的特性

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标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充当,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1)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2)符号的物质性和概括性

符号的形式(能指)必须是物质的

符号的意义(所指)是概括的

3、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征

1)性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这两个性质是基本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强制性

4、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小的结构单位组成大的结构单位,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语言的底层:

形式层,音系层:一套音位

音位→音节→音步→停顿单元

语言的上层:

上层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符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

语素—〉 词 —〉 词 组—〉句子

形式层的最小单位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符号的组合关系(A+B+C)——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的规则就是语法。 符号的聚合关系(A1 , A2 , A3 , A4)——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

6、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

1)语言的创造性:

单位的明晰性、音义结合的任意性、结构的层级性、系统的开放性(能产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

2)语言的社会性:

①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语言、社会、人同时产生,互为条件。语言依附社会,社会离不开语言 ②全民性

A、为全民创造

B、为全民使用

③传授性

第三章

一、语音(论述题)(分析与应用)

1、语音的性质;语音的物理属性(四要素)

语音是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物理属性:

1)音高 振动的频率 声调、语调

2)音强 振动的幅度 重音、轻声

3)音长 振动的周期 长短音

4)音质 振动的方式 音素

2、音素;音素的分类(元音和辅音);音素的 记录(国际音标)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3、常见元音的发音

八个基本元音

音标 名称 例词

[i] 舌面前高不圆唇 北京“衣”[i] 英语bit [bit]

[e]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北京“梅”[mei] 英语red

[ε]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北京“列”[liε] 英语fair[fɛə]

[a] 舌面前低不圆唇 北京“担”[tan] 英语fly[flai]

[u] 舌面后高圆唇 北京“屋”[u] 英语room[ru:m]

[o] 舌面后半高圆唇 北京“喔”[o]

[ כ ] 舌面后半低圆唇 广州“火”[f כ ] 英语all [כ :l ]

[α] 舌面后半低不圆唇 北京“刀”[tαu] 英语half[hɑ:f]

4、常见辅音的发音

5、音位;音位变体;运用音位理论分析表音文字的设计

音位是一种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辨义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

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

6、用国际音标给普通话注音

7、音位的聚合特点

音位的聚合具有双向、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

8、音位的组合;汉语音节的特点和分析

音位组合特点表现在音节构造上, P74

a 音节最多有几个组合位置;

b 组合位置按什么层次组合;

c 每个组合位置可出现哪些聚合类成员

最多四个音质音位,一个元音音位;分声韵调三个部分;在每个位置上只能出现某些音位聚合群。

9、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在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

1)同化与异化

2)弱化和脱落

3)增音

第四章语法(分析与应用)

1、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造句时能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组是词的组合。

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2、语法单位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词法(构词法 词类 形态 语法范畴

句法(词组、句子的结构、分类)

3、层次分析法

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通过找直接组成成分来分析句法结构层次的方法

4、变换分析

常见的句式变换有: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三
《语言学概论0 (1)》

一、知识题(填空与选择):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3、瑞典、挪威、丹麦三个国家使用同一个语言。

4、口语和书面语包括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5、口头交际活动有两个因素:语言和言语。

6、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7、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组成。

8、在任何语言中,音调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因素。

9、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0、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

11、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

12、人体的发音器官包括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

13、口腔、鼻腔和咽腔是人类共鸣腔。

14、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是语音的自然属性。

15、[e][ ε][a][ u ][o ][ ][ ɑ]八个音被称作定位元音或标准元音。

16、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7、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8、音素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

19、韵母分成韵头、韵腹、韵尾。

20、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脱落、弱化、增音。

21、同化又可分顺同化和逆同化。

22、从音位理论的角度看,最小的音段是音位。音位的组合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音节、音节组合、语句。

23、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语、苗语。印欧语系一般都是非声调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俄语等。

24、声调可从调值和调位两方面来分析。

25、重音可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26、语汇学包括语汇的类聚系统和语汇的构造形式。

27、根据音节的数量将词分成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根据包含语素的数量将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28、古语词包括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根据词的不同来源分成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29、语法分为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

30、语法单位通常分成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31、语法手段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

32、语法范畴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

33、句子的类型包括: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和简繁类。

34、语言形式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

35、词义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组成。

36、同义词可分等义词和近义词。反义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37、歧义包括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38、文字的字符包括意符、音符和记号三大类。

39、文字起源于图画、契刻、结绳。

40、语言的起源说包括神创说和人创说。

41、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42、普通话是汉民族标准语。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 9%)

• 妻子 [+人 +女性 +成年 +未昏] 未婚妻 [+人 +女性 +成年 +已昏] • 香(气味香) [+嗅觉 +好气味] 香(他很吃香)[+感觉 +受欢迎] • 镰刀 [+工具 +农具 +用于割谷物和割草+由弧形刀片和木把构成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丈人(古义)[+人 +男性 +年长的]丈人 (今义)[+人 +男性 +年长的 +妻子之父] 朋友 [+人 +有交情的]

敌人 [+人 +敌对的]酒精+无色液体+药品 +用于消毒]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 丢失 [+停止 +具有] 保存 [-停止 +具有]

• 凳子 [+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椅子•[+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爱戴 [+爱 +下级对上级] 爱护 [+爱 -下级对上级]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忠实 [+忠诚 +可靠] 忠贞 [+忠诚 +坚定不移]

眺望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向远处] 鸟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向下] 忘记•[+停止 +知道]• 记住 [-停止 +知道]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 (9%) •1、馒头 [+食品 +上圆下平 +用面粉制作 +发酵蒸成] •2.老太婆 [+人 +女性 +年老 +贬义] 老太太 [+人 +女性 +年老 +褒义] •3.君子 [+人 +人格高尚]• 小人 [+人 +人格卑鄙]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 ( 9%)

• 男孩 [+人 +男性 +年幼]• 女孩 [+人 -男性 +年幼] 凳子 [+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 椅子•[+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 大风 [+空气 +流动 +大的速度]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 ( 9%)

• 男孩 [+人 +男性 +年幼]• 女孩 [+人 -男性 +年幼] 凳子 [+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 椅子•[+家具 +有腿 +供坐用 +有靠背]• • 大风 [+空气 +流动 +大的速度]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1、窥见 [+用眼 +往一定方向 +缝隙里] 眺望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向远处] 2、电灯 [+工具 +照明 +发光 +用电]]

3、建立 [+做出结果 -初次] 创立 [+做出结果 +初次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及其产生的地方? A、圣书字、产于古代埃及 (2分) B、楔形文字、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2分)C、汉字、产于中国 (2分)D、马雅文字、中美洲 (2分)

试论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 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4分)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A从词的音义结合的关系来证明(4种关系)(4分)B、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证明 (3分) 3、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分)

3、说明汉藏语系的主要特点。

2、 A、有声调 (2分)B、单音节词根占多数(单音节语素) (2分)C、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2分)D、量词丰富 (2分)

3、 p的区别特征主要有哪些?

4、 A、一个音位区别于其它音位的语音特征。(指音位之间的最小对立项)(3分)•B、P的主要区别特征是:(4分)双唇,区别于唇齿音。•不送气,区别于送气音。

清音,区别于浊音。塞音,区别于擦音。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语言有哪些不同?

有无声调 有无形态、有无量词

文字起源于什么?它与文字的关系怎样?

A、 文字起源于图画记事。(2分)B、图画不是文字。(1分)图画成为文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图形,一个图形与语言里的一个词(或语

素)相当。(2分)它们要有固定的读音。(2分)

试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A、从语言对思维的作用来看: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 思维活动的成果要依靠语言的巩固而存在。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 B、从思维对语言的作用看:思维是构成语言单位的必要条件。2、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7分)

A、功能不同•• B、规律不同 C、范畴不同• •D、存在形式不同

试从词语的构造方式的角度对下列合成词进行分类,分别填入相应的各项中:

修辞 阿姨 瓜子 燕子 女儿 马儿 作者 司仪 刚刚 第三 作为 忘记 窗户 木头 开头 后现代 后年

词根和词根组合的合成词 修辞 女儿 司仪 刚刚 作为 忘记 窗户 开头 后年 瓜子 词根和词缀组合的合成词 阿姨 马儿 燕子 作者 第三 木头 后现代 前加式派生词 阿姨 第三 后现代 后加式派生词 燕子 作者 马儿 木头

分析下面一组词语的义素结构。

{蒸}= [ 用沸汽、加热、食物]{煮}= [ 用沸水、加热、食物]

{煎}= [ 用沸油、加热、食物]

2、分析下面几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f]:唇齿、清、擦音[n]:舌尖中、浊、鼻音[k]:舌根、清、塞音[x]:舌根、清、擦音

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说话”一词,不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

答:口语是转瞬即逝的,在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交际范围极其有限,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极其缓慢。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这种局限,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的速度和传播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现代生物考古学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书面语产生后大大地加快了。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答:“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绝对化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同一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是到处客观存在的。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如:该民族的人民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的融合而使用同一种语言等。所以,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5、在分析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西方有的语言学家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请分析此种观点并指出实质?

答: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在那些国家里“语言”、“民族”、“国家”几乎是同义词,虽然不同地区“口音”不同,但相互理解不成问题。因此,所谓“相互理解程度”是指:相互能理解的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同时也指: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的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民族。但是,这种观点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单纯依据“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几个不同“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而且坚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是持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的:对弱国坚持自己的主张,强调“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不惜割裂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各个相互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拒绝承认他们使用的口头交际语言是同一语言的方言,而坚持认为是不同的“语言”,从而认定这些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而他们在处理自己国家和强国的民族问题时却放弃了“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转而充分尊重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尊重这些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感情了。由此可见,“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并非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它不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成为了某些强权主义者和种族歧视者的工具。

6、语言和种族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语言能力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

7、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

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1)任意性。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体。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2)线条性。指在交际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决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

8、语言符号的 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答:我们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是可以分解的,并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形排列的。语言符号的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人类语言的奇妙之处在于:传递不同信息和不同感情的一串串跟不同意义相结合的不同的声音,可以分解成有限数量的一定的声音和一定的意义相对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而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是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律再重新排列组合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人们就能用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表达方式了。

9、什么是语言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相对自主性?

答:相对封闭性是指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

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

10、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并说明区分这两者的意义?

答:这两个概念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索绪尔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在口头交际活动或者说从语言活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区分出两个因素,也就是“语言”和“言语”;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个人每一次说话都是不同的,这些都是言语现象和言语要素,不属于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简单的说,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均质系统,而在抽象过程中,就必须把所有的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全排除出去。但,言语是很难找到规律的。它们的联系在于:一方面,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也就是说,言语总是以语言为活动基础的,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作用。区分语言和言语有重大历史意义。正如索绪尔所说: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1)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2)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了。因此,语言、言语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这在历史比较语言学大行其道的阶段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语言学的对象应该限于有内在一致规律并且成系统的语言,而排除无规律可循的言语因素。这样,语言学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至于跟言语活动有关部分的其他各种因素,不是不重要,也不是不需要研究,只是不属于语言的本体部分,可以另行研究。

1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答:因为语言符号在时间上是线性展开的,反映口语的局面语同样也是线性展开的,因此语言单位和语言单位的组合也只能采用线性的序列形式。不同长度语言单位的组合可以称为“句段”,所以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段关系”。如“鸟儿能飞。”、“别烦我!”。参与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词”“短语”“句子”,只要这些单位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模式组合而成的,就都属于语言。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中,因为整体并不就是部分之间的简单相加,部分跟整体之间的关系和部分跟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例如,“胡说”一词,在这一组合中两个词是相互制约的。“胡”受到后面“说”的制约,只能是个副词。语言单位在线性语链中总处于一定位置。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语法功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类。这种关系叫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而组合关系有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

11、为什么说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语言学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答:因为虽然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学者对语言的主观认识可以不同,甚至大不相同。把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以及在口头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一句句具体的话概括为抽象的言语行为和言语,把某一社会群体使用的这种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概括为语言,这已经是主观的抽象概括。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固然是客观存在,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却只能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主观反映,这种反映当然是有客观依据,不过也掺杂了各种主观因素,并且还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研究目的等。因此,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多种多样,这些现象和语言学家的理论不是一回事;再加上语言的问题关系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多种问题,语言又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12、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答:语言学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进行初步观察和内省思辩,然后是分清对象并加深观察和描写,最后才找出规律并形成理论体系。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对外部世界的视野大大开阔了,懂得的语言和了解到的语言也大大增多了。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对各种不同语言的词语发生兴趣,纷纷搜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这时候有人发现欧洲和亚洲的有些语言之间有很多明显的相似之处,就开始加以比较研究,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欧洲和亚洲的一些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最初的研究可以说直觉和猜想多于科学成分。后来语言学吸取了控竽学和声学研究的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运用科学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发现这些语言相互之间有严格的语音对应关系,而每一种语言本身自古以来的语音演变也有严格的语音演变规律,从而证明这些语言来源于相同的原始母语。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经过众多学者的几十年的努力,新兴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起来,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一来语言学就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名义在大学里争得了一席之地。正因为如此,不少撰写语言学史的人就说语言学是从19世纪起才正式建立起来的。至于语法成为语言学科中的显学就要等到20世纪了,尽管语法在西方应该说最早具备成为一门语言学学科的各种条件的一门分支学科。所以,说语言学只是19世纪才成为一门科学,而把这以前的语言研究一概称为含有一些贬义的“语文学”,是不恰当的。应该承认前人对语言的研究都是语言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语言学一般就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到了20世纪,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一改昔日语言学研究注重语言外部的习惯,将着眼点放在语言符号本身,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摆脱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的语言学在索绪尔的影响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到20世纪50年代,单纯研究语言本体内部的结构系统的路子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而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因此,又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语言本体而更重视跟语言有关但属于语言的结构系统以外的问题的新学派。但是,语言学的侧重仍然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不管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本体的研究将始终是语言学的主题。

13、简论索绪尔及其以后的语言学?

答: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的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到20世纪50年代,单纯研究语言本体内部的结构系统的路子尽管在分析语言结构的方法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而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因此,又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语言本体而更重视跟语言有关但属于语言的结构系统以外的问题的新学派。但是,随着发达国家信息时代的逐步到来,对语言学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研究语言的结构系统,也就是研究语言本体的社会需求仍然在不断加强,因此生成语言学等新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由于信息时代社会的需求和支持,仍然充满了生机,可以预见,语言本体的研究是语言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14、语音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竽、物理和心理特性,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的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以及语音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15、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不同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的不同是由以下三方面音素决定的。(1)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声带振动发出的音和声带不振动发出的音音质不同,而且不同人不同质地的声带发出的音也各有自己的特色。(2)发音方法不同,音质也不同。同一把小提琴的同一根弦,用弓拉和用手指弹拨,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音质就不同。把同样的弦安在二胡和京胡上,再用同样的弓支拉,发出的声音仍不相同。

16、论述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这个工具的物质载体,因此,任何语音都表达一定的意义,同一定的意义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联系。语音的这种表义功能是社会赋予的,是社会的交际需要使人发出的声音成为意义的载体,又是社会习惯使特定的音同特定的意义结合在一起。因此离开了社会的交际需要,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2)任何民族语言在语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这种系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都是特

定社会独特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不同的语言会使用不同的语音。(3)语音的地域性同语音的民族性有相似之处,即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使用不同的语音,赋予语音不同的功能和价值。比如汉语中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就具有不同的语音系统。语音的这种地域性特征同样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

17、如何理解语音的心理属性?

答: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感知是语音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实验证明:人的听觉虽然是由客观的声音引起的,但作为心理现象的主观听觉和语音的客观声学效果之间并不总是一对一的关系,语音声学要素的变化并非都能在听觉上得到对等的感知。我们知道,一个音在听觉上的高低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但主观听觉上对音高的感知与客观的声波频率并不一致。对于一个400Hz的声音,只需提高1Hz,人们就可以感觉到音高的变化,而对于一个3000Hz的声音,只有当提高幅度达到9Hz以上时,人们才能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变化。主观听觉上对音强、音长的感知与客观的音强、音长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实验还证明:听觉感知具有很强的选择和概括性。我们知道,人的声道的形状同人的相貌一样,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特有的声波特点。但是,不管这种个人特点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声学的效果多么不同,都不会影响人们对语音的正确感知。即使同一个人连续发同一个音,这些音的声波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其中的变化,而把它们听成同一个音。这些都说明大脑听觉中枢在进行语音识别时,显然对听觉器官传送过来的声波进行了一定的过滤与筛选,只选择并提取与识别语音有关的特征,而舍弃其他信息。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

18、国际音标的优点以及学习和运用国际音标需要注意几点?

答: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是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订的,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其次,它的符号以世界上很多民族通用的拉丁字母为基础,或直接采用拉丁字母,或将两个拉丁字母合为一体,或将拉丁字母倒写,或对拉丁字母稍加变形。只有当拉丁字母不够用的时候,才采用一些希腊和别的符号。因此它的符号不仅形体简单清晰,而且接触过拉丁字母体系的人学习和应用起来也比较容易。最后,它的符号比较完备,不仅可以标写各种音素,而且还有一套附加符号,可用来标写语音在音高、音强、音长以及各种特殊色彩方面的特征,因此它能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学习和运用国际音标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母区分开来。一个字母可以有大小写以及手写体和印刷体的不同,而国际音标则没有。在国际中,一个字母不同的形体就是不同的音标,代表不同的音素。第二,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别开来。国际音标中有些音标符号是对同一个字母进行不同的变形而产生的,应注意区分。第三,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有宽式与严式的区别。

19、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元音和辅音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1)发元音的时候,声道完全开放,呼出的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的时候,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的时候,要形成阻碍不让气流外出,因而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4)发元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有的振动声带,有的不振动声带。

20、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其中“音位是„„的最小的„„”应如何理解?

答:所谓“最小的”是指从中不能再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比如汉语普通话里的[ pai ]和[p'an ]具有辩义功能,可以区别“败”和“盼”等一系列不同的词义,但它们不是音位,因为从它们当中还可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pai]可以切分出[p]和[ai],[p'an]可以切分出[p' ]和[an]其中[ai]和[an]也具有辩义功能,可以区别“爱”和“岸”等一系列不同的词义,但它们仍然不是音位,因为从它们当中也可以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ai]可以切分出[a ]和,[an]可以切分出[a]和[n]。[p]、[p']、[a]、、

[n]不但具有辩义功能,而且都不能再加以切分,所以它们都是汉语普通话里的音位。

21、简要说明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

答: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说话时产生的连续语流总占据一定的时间,音质单位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都各自占有一个时间段落。所以音质音位又叫做“音段音位”。而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它所依附的并不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且常常依附在音段音位的组合序列上,因此非音质音位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22、简要说明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答:音位理论对具体语言或方言里的所有音素并非一视同仁,而是根据它们在语言中的作用区分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凡是具有辨义功能的,就是重要的,不论它们之间的音质差别多么细微,都必须设立为不同的音位,以便严加区分,凡是没有辨义功能的,就是不重要的,对它们就不必严格区分,而可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里。这样,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数目繁多的音素就可以归纳为一套为数有限的音位,从而使语音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出来。这就是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23、简要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无主次之分,但需从中选出一个放在//中作为该音位的代表,被选中作为音位符号的通常是较常用的变体,或者是便于说明各变体出现条件的变体。如汉语普通话里[A,a,A,B]位的变体,多数人选择常用的“a”为代表,但也有人先“B”,以便能说明各变体出现的规律。音位符号选定后,属同一个音位的所有变体在音位标音中应用同一个符号标写。如汉语普通话| a |音位的四个变体[A,a,A,B]在音位标音中可统一用“a”来标写。

24、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

答:音位的区别特征是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如汉语普通话的| tc |,一方面以发音方法的特征“不送气”和“塞擦音”与| tc'|、| c |相对立,一方面又以发音部位的共同特征“舌面前”与| tc' |、| c |构成一个聚合群。音位的聚合群不仅仅反映了音位之间的相关性,而且同属一个聚合群的各个音位往往涉及共同的语音规则。比如汉语普通话里| tc, tc', c|都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组合,而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组合,而| ts, ts', s |、| ts, ts', s |、| k, k',x |中的各个音位则正好相反。

25、举例说明什么是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或者觉得它们的差别并不重要,总把它们当作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如汉语兰州话里的[n] 和[l]可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在这种话里,“脑”和“老”同音,都可以读做[lC42]也可以读做[nC 42];“泥”和“犁”同音,都可以读做[li 31 ],也可以读做[ni 31]。[n ]和[ l ]就是兰州话| n |的两个自由变体。

26、试举例说明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别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答: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这需要把它放到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放到与其他所有音位的对立关系中去分析才能确定。因为一个音位需要而且只需要与本语言或方言的所有音位区别开来。如,汉语普通话的/ p /,如前所述,以“双唇”和/ t /相区别,以“闭塞”和/ m /相区别,以“不送气”和/ p'/相区别,但并不通过“清音”这个特征与其他音位相对立,因为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和/ p /同部位的浊塞音音位。总括起来,汉语普通话/ p /的区别特征是:双唇,闭塞,不送气。通过这三个区别特征,/ p /就可以与汉语普通话辅音音位系统中的所有音位区别开。英语里也有/ p /音位,但英语辅音音位系统的内容不同于汉语普通话,英语/ p /周围的音位与汉语普通话/ p /周围的音位也不尽相同,所以二者的区别特征也就有所不同。英语的/ p /以“双唇”和/ t / / k /相区别,以“闭音”和/ m /相区别,以“清”和/ b /相区别,但并不通过“不送气”这个特征与其他音位相对立,因为英语里没有和/ p /同部位的送气塞音音位。可见,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语音特征是由其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决定的,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则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由其周围所有的其他音位决定的。

27、如何理解归纳音位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请举例说明?

答:归纳音位首先应根据具体语言或方言中音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分属不同的音位。从归纳音位上说,这叫“对立原则”。如将汉语

普通话的[ p ]、[ p' ]、[ m ]、[ f ]、[ t ]、[ t' ]、[ n ]、[ l ]分立为不同的音位,实际上就是依据的这一原则。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是互相排斥的,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据此,我们可以把它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从归纳音位上说,这叫“互补原则”。如汉语普通话[ A ]、[ A ]、[ a ]、[ B ]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 A ]出现在[ i- ]、[ y- ]与[ -n ]之间,[ a ]出现在[ -i ]、[ -n ]之前,[ A]的出现环境是无韵尾,[B]出现在[ -u ]、[-N ]之前,在正常情况下,出现[ A]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B]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出现对立现象,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它们就是/a/的四个条件变体。互补关系是归纳音位条件变体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把几个不同的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除了要考虑它们是否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还要看它们在语音上是否相似,看它们的音质差异是否可以从各自出现的语音环境中得到解释。只有在不但互补而且说这种语言的人听起来又差别不大的条件下,才可以把几个不同的音素归入同一个音位。如果语音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这是归纳音位的“语音相似原则”。比如 汉语普通适里的[p]和[-N ]也是互补的,[p]只出现在音节开头,[-N ]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只能让它们分属不同的音位,而不能归入同一个音位。

28、如何理解音素和音位的区别?

答: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质不同便可以看作不同的音素。音位则是从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这种划分只关注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有关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细微差别则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划分角度和关注焦点不同,功能方面的语音单位与音质方面的语音单位也就不会一一对应。因此若干音质略有不同的音素,只要彼此之间的差别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为一个音位,当作一个功能单位来使用。比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A ]、[ a ]、[ B ],它们都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所以它们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同时,它们与其他元音的差别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从功能角度看,这些差别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并归在同一个/a/里。

29、举例说明 音节的划分要受语音的社会性的影响?

答:音节的划分除了要根据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语音社会性的影响,要受到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节结构,不同的音节结构会使音节划分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听到[peid]这样一串音,说英语的人会认为是paid(付清的),是一个音节,因为英语的音节结构允许塞音出现在一个音节出现在一个音节的末尾,说汉语普通话的人会听成“配的”,是两个音节,因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不允许塞音出现在一个音节的末尾。

30、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有什么明显区别?

答: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别。普通话虽然同英语一样,也具备V、C一V 、V 一C 、C一V一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如“衣”是V型,“比”[pi]是C一V型,“音”[in]是V一C型,“民”[min]、是C一V一C型,但是其中的辅音C都不能扩展,也就是说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而英语没有这样的限制,音节中可以出现辅音群,如strays[strei](走离)里有辅音群[str],ask[a:sk](询问)里有辅音群[sk],sprints[sprints](疾跑)里有[spr]和[nts]两个辅音群,普通话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一C只能是鼻音,而英语没有这样的限制,除了鼻音之外,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也都可以做闭音节的收尾辅音,如gate[geit](大门)life[laif](生命)。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能超过四个,英语的音节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如上面的sprints就是由七个成分构成的音节。

31、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无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不同的。第一,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第二,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比如发复元音[ai]时,是由发[a]的状态逐渐向发的方向滑动,元音下音质逐渐变化,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不是发完[a]以后再发一个。

32、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

答:同复元音一样,复辅音也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但复辅音也有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复元音里的几个元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统一的发音过程。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几个元音由一连串的过渡音串联结在一起,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复辅音则不同。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复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正是因为复辅音与复元音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有人主张不用“复辅音”这个名称,而改称为“辅音丛”或“辅音群”。

33、试说明语音流变的含义及其类型?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 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34、简述韵律特征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

答:韵律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高强方面的变化。它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落;二是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对韵律特征而言,重要的不是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绝对值,而是这些方面的相对值,也就是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而存在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式和幅度。韵律特征在不同语音层次上表现为: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语调。

35、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有什么关系?

答:它们之间有一定联系,但不是相同的概念。特别是对汉语来说,单音节词除极个别的如“俩”“仨”等几个合音词外,基本上都是单纯词;但单纯词却不限于单音节词,也就是说单纯词既包括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也包括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反过来说,汉语的合成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词,但多音节词却不一定是合成词。汉语中多音节而又不是合成词的主要指拟声词、连绵词、叠音词、译音词等。

36、词的语汇学分类角度有哪些?

答:根据词的音节分类,看一个词由几个音节构成。汉语的词根据音节的数量一般分成单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三类。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看一个词由几个语素构成,一个词中只有一个语素的是“单纯词”,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则是“合成词”。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看一个词的语音或语形是否相同。语音相同的叫做“同音词”,语形相同的叫做“同形词”。从词的重要程度,可以先分出“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从词的用途和特点看,词还可以分成“常用语汇、非常用语汇”和“通用语汇、非通用语汇”等。

37、基本语汇的特点和主要类别有哪些?

答:特点是:一是产生的历史长,二是使用的范围广,三是构词能力强。汉语的基本语汇包括那些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如“天、地、人、火”等;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如“刀、车、船”等;表示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词,如“走、谁、吃”等;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词,如“年、月、南、上、下、我、父”等;此外很多虚词,如汉语“了、着、的、吗”等,也属于基本语汇。

38、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是什么关系?

答:首先,二者的使用范围是不同的,通用语汇在全社会都普遍使用,而专用语汇只在某些领域被一部分人使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并非截然对立,一方面所有专业、行业中也都要使用通用语汇,另一方面有很多科技术语或行业语也往往有可能转化为通用语汇。

39、常用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因为基本语汇根据的是词产生的历史、使用范围和构词能力,常用语汇只是根据词在一定语言中出现的频率。然而,这两个概念也有很大的一致性;这两者涵盖的范围差不多。换言之,一个词如果是最常用语汇,那也就一定有资格称为基本语汇,反之基本语汇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应该是最常用的语汇。

40、试论汉语的词为什么有双音节倾向,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有什么作用?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四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是什么: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是一种声音

第二节 语言与说话 一、语言不等于说话 二、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语言是抽象的,是全社会一致的 三、说话也叫“言语”。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具体运用,是可感知的,是因人而异的 四、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可感知形式来传递一定的信息 ┌听觉语符——音符(语音) ┌可感知形式——语符┤

│ └视觉语符——文字

【语言】┤

│ ┌语汇(词汇) └信息(内容)——语义┤ └语法 传统上语音、词汇、语法合称语言三要素。

第三节 【语言的功能】

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信息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而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一)人类有多种交际工具:

1.文字、灯光、电码、旗语、数理化符号;

2.动作、表情

(二)这些都比不上语言重要。

1组“文字、灯光、电码、旗语、数理化符号”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组“动作、表情”存在缺陷:表意不够清晰;黑暗中看不见;动作会影响劳动。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1.

2.

3.

4.

5.语言只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替代品,人们能利用语言进行思维,也应该可以利用其它的替代品进行思维。但人类有了语言之后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

第四节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什么是符号

(一)符号就是用一种东西(甲)来代替另外一种东西(乙),通常是用具体的、浅显的、通俗

的来代替抽象的、深奥的、孤僻的。

“甲”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形式”,“乙”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内容”。

甲——————→乙

形式 内容

红十字 医院

÷ 两数相除

(二)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听觉符号

语言是用声音来代替客观存在的另一种东西。

(三)符号的特点——约定俗成

1.约定俗成指的是符号的甲(形式)和乙(内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解释的。

2.约定俗成是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四)【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 单个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就单个语言符号而言,其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取决于他在系统中的位置——强调语言的任意性,也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2.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语言结构规则就隐含在这些线性序列中。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一)【层级体系的构成】

语言符号数量很多,众多的符号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一个系统(语音+语法——两层性)的形式存在着。一般认为,语言符号有大有小,根据符号的大小,语言形成了一个层级体系。这个层级体系大体如下:

上层 第三级 句子 无数 基本的运用单位

第二级 词 几十万 词或词的组合体带上语调构成句子

第一级 语素 几千 语素,或语素组合体构成词

───────────────────────────

底层 音位 几十 音位或音位组合体带上意义构成语素

(二)【语言层级体系的特点】:

1.越往下数量越小,越往上数量越大。

2.上级单位由下级单位所组成。

语言层级体系的这一特点可以方便人们掌握语言。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分层装置的运转——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

(一)【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成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通常情况下要组合在一起才能使用,例如音位与音位组合成音节,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词与词组合成词组。单个儿的语言符号构成一句话的很少。

语言符号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关系。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因组合而形成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例如“我”“吃”“饭”这三个符号可以构成“我吃”,也可以构成“吃饭”,还可以

构成“我吃饭”,因此,我们就说“我”与“吃”之间有组合关系,“吃”与“饭”之间有组合关系,“我”与“吃饭”之间也有组合关系。

(二)【聚合关系】: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能够相互替换,而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观察,即我们可以把链条看成是固定的,而链条的

他 买 肉

大家 讨 鱼

由此,我们也可以把语言系统看作是一个坐标体系,说话时无非就是把坐标体系中各个点进行不同的连接。例如:

聚↑我 今天 上午 要 上课

合│你 明天 下午 应该 休息

关│他 后天 早上 可能 放假

系│我们 昨天 中午 可以 考试

│你们 前天 晚上 肯定 工作

┼—————————————→

组合关系

三、符号与客观

所谓“符号”其实也就是用一个可感知的形式——声音形式来代表另外一个客观事物,请注意这个客观事物是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跟客观事物本身是不一定能画上等号的,比如,甲围绕乙运转,那么,甲在乙的上、下、左、右?我们只能取一个瞬间的停顿来表达。比如: 很-好 好-很 很 好

│ │

好 很

又比如,教室里的景观是立体的,但我们用语言表述,就只能是线性的。

第五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需要具备的条件】

1.一定的大脑容量,使之具备抽象、概括能力

2.听觉系统和发音器官

3.一定的社会条件,即到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二、其它动物不具备语言条件

(一)其它动物的脑

(二)其它动物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的形状是可以变化的。这变化,主要是腮帮的形状,嘴唇的形状,还有舌头的位置。其它动物没有这些变化。

人的发音器官是个弯管,别的动物的发音器官是个直管。

(三)具有社会性的动物

蜜蜂、蚂蚁、蟑螂、老鼠、狼,鸭子

(四)其它动物的交际工具

【人类语言符号与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的本质区别】体现在:

任意性;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音系层和语法层);能产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限制

第二章 语言学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学

一、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要研究人是怎么说话的,说话与人体的哪些组织哪些结构有关(嘴巴、耳朵、大脑、神经系统甚至肢体)。它要研究“话”里都包含一些什么东西——话有什么外在形式,有哪些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话有些什么内在意义,意义与形式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二、语言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语言。

人要用嘴巴说话,说话就是使用语言。

人要写字,要看书,这也是使用语言。

人要使用电脑。

人要使用机器人。

这些都要使用语言,要运用语言学理论。

第二节 语言学的简要历史

一、人类早期关于语言的神话传说

二、语言研究的语文学阶段

三、语言学研究

(一)传统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

(四)转换-生成语言学

第三节 【语言学的分类】

┌语音学

│语义学

┌普通语言学┤

│ │语法学

│ └语汇学(词汇学)

┌理论语言学┤

│(微观) └个别语言学

│ ┌语言教学

语言学┤ │语言规划

│ ┌一般应用语言学┼辞书编撰

│ │ │翻译

│ │ └旁涉学科

└应用语言学┤

(宏观) │ ┌实验语音学

│ │机器翻译

└机器应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信息处理

└言语统计

四、关于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索绪尔指出 ,要在人类的言语活动 (langage)中区分语言 (langue)和言语 (parole) ,这是“第一条分岔路”;而共时和历时的区分是“第二条分岔路”。索绪尔认为,“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

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研究使语言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现象的可称为“演化语言学” ;而与它相对的研究语言的一个状态的可叫做“静态语言学”。“但是为了更好地表明有关同一对象的两大秩序的现象的对立和交叉 ,我们不如叫做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有关语言学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 ,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 ,相反地 ,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 ,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 ,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历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 又称演化语言学,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首先提出,主要研究语言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所经历的种种变化。

历时语言学采用正视法(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的历史)和回顾法(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来研究问题。

【共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与历时语言学相对应的一门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第四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属于理论语言学中的普通语言学,探讨人类共同的语言规律。概括地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的社会生长

1.生物进化一般认为已有36亿年的历史。七千多万年前出现灵长类动物,两千多万年前出现猿类,一千多万年前出现人类。

2.如果以是否具备语言能力划分人与猿,那么语言应该有一千万年的历史了。

3.语言是人类祖先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它首先是人的一种机制,人的一种能力。人体要具备相应的大脑、发音器官、听觉器官才有可能说话。

其次,语言要有一定的后天条件,需要一定的社会因素。得处于社会之中才能说话。狼孩不会说话。

4.语言的最终形成

人与人之间活动量的增加,活动品种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促使交际工具的改进,从而促使语言产生。

神授说

喊叫说

劳动说

二、语言的个人生长

主要讲儿童的语言获得(习得)。

1.娘胎里的听。

2.非自控阶段(出生六个月)——能分辨辅音中的清音和浊音。

3.咿呀学语阶段(6-12个月)——能分辨元音和辅音。

4.单词句阶段(12-24个月)

5.双词句阶段(2岁半以前)——产生最早的语法能力(初步知道词语的组合顺序)。 6.简单句阶段——能够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

7.复杂句阶段——能不能掌握虚词是个标志。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五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言语 征候 音位 音位变体 音步 词法 句法 派生词缀 屈折词缀 孤立语 词义 语义场 语义角色 真值 蕴含 预设 语境 话题 焦点 间接言语行为 字符 自源文字 社会方言 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 语言联盟 语言替换 民族共同语 克里奥耳语 类推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

答: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

(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

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2、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

答:(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

(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 (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 (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

(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 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3、语言符号有何特点?

答;(1)语言符号,是对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现实的“房子”只能是具体的——平房、楼房、四合院、别墅??。 口称的“房子”,从来都是抽象,是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 如“粉笔”,和实际的粉笔是由很大的区别。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的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当语言产生之后,人们就可以利用语言从他人那里接收间接的经验,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个人的心理现实。当我们向他人传达这些信息时,就可以运用已有语言符号,对心理现实进行再编码,用语音发送出去。

(2)语言符号任意性指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mi],汉语是“蜜\密”,英语是me

B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如英语“book”,汉语“书”,日语“ほん”

C 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英语 [sait]: sight\ site\ cite.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

D 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站台\月台 爸爸\父亲 医生\大夫

4、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5、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

6、音位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7、确立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8、什么是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9、什么是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手段?常见的语法手段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0、什么是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11、词义派生的现实基础是什么?

12、词义引申有哪两种方式?试举例说明。

13、词语搭配要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

14、如何判断句义间的蕴含关系和预设关系?

15、文字有何作用?

16、为什么语言的演变是渐变的、不平衡的?

17、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18、什么是词义的演变?词义演变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三、语言分析技能(以现代汉语为例)

1、设立音位的方法。

2、确立音位的区别特征的方法。

3、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

4、音步的划分方法?

5、层次分析法。

6、句式变换的方法。

7、义素分析法。

8、语义结构的分析。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

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基本词汇

语言的词汇的内容尽管五花八门,门类繁多,但是有一个核心,这就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又称基本词。与一般词汇相比,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有构词能力强等特点。

2、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各义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词称为多义词。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3、反义词

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4、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如句子:猴子玩苹果中的“猴子”。句子:他跑了。中的他都叫施事。

5、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6、情态

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

性”、“必要性”等方面。

7、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

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

8、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 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

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 上的意义。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第六章 名词解释

内部曲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性——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 屈折词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

黏着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

体——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

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词法——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

第八章

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共同语 ——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洋泾浜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克里奥耳语 ——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一、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二、举例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1、语言与社会共存亡:每一种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依存于社会,与社会的产生、发展、消亡息息相关。

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每个社会都存在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不同民族的区别标志 。 (1)任何语言中词语的音义联系,以及词语组合的语法关系从根本上讲都不是必然的。

(2)任何语言中词语的音义联系, 便要求并迫使这一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循。 以及词语组合的语法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认可,

其实,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能带给该团体内的成员很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不同的方言同样也有类似的效果。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不是为某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三、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系统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在语言交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共现。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级关系。

四、音位与音素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二者存在区别。

A.划分的依据不同:音素是根据语音的物理、生理等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主要是根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看两个语音形式是不是同一个音素,只须看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是否相同,而看两个语音形式是否属于同一个音位,除了看它们的自然属性,更主要的是看它们的社会属性,看它们是否能区分不同的语言符号。

B.音素是属于所有语言的,音位是属于个别语言或方言的。音素是从自然属性出发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不同的语言中的同一个音素,其自然属性都是相同的。而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按社会习惯划分出来的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单位,因而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C.数量上不同。一般来讲,一个语言的音素的数量要比音位的数量大得多。一个语言的音位,经过归纳,一般都在几十个。而一个语言里实际所包含的音素是很多的,其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二者也存在着联系。一般来讲,音位和音素有着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一个音位往往包括几个不同的音素。例如,汉语普通话的音位/a/就包括[a][A][ ][ ]四个不同的音素。

五、汉字是否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为什么?

汉字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

文字也是一种符号系统,以字形作形式,以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作内容。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语言的某一级音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六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工具与对工具运用的关系。

2.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言语行为,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可以说,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是不同的。语言是属于社会的,语言要遵循一个原则:全社会都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语言是从言语中归纳出的一套标准、准则的系统,是音义结合,由词汇、语法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它具有社会因素。

3.语言是有限的、封闭的,言语是无限的、开放的。语言的材料、规则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因而也是相对封闭的。如现代汉语有400多个音节,上千个语素,几十万个词,语法规则更加有限。汉语如此,其他语种无不如此,其音位、词汇、语法规则都是有限的。而且变化缓慢,相对稳定。

言语的开放性,则表现为利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造出所需要的无限的句子。从组合关系上讲,其长度可以是无限长的(从理论上讲)。(如:学生。是学生。是中文系的学生。他是中文系的学生。„„他是闽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人们可以利用聚合关系来替换语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因而即使在句子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例如:①我们热爱祖国。②他们喜欢唱歌。 ③小张爱好音乐。„„理论上讲可以是无限的)

数量有限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结合成语素。数量有限的语素构成数量有限的词语。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支配数量有限的词语,造出无穷无尽的句子,这就是言语的无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的过重的记忆负担;言语的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充分满足交际的需要。

(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语言和言语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式。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或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语言规则。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就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二、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

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灵便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辅助性的,处于从属地位。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2)人类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所以旗语等只是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3.脸部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都可以参加到交际中来,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这些体态语有时甚至可以脱离语言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如汉族人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西方人用摊手耸肩表示“不知道”或“无可奈何”。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体态语方式进行交际,往往会收到比只用语言表达更好的效果。但是体态语充其量也只能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为它没有系统,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使用频率低,只能在有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准确、不可靠,容易使人误会。

总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身势等伴随动作也是辅助性的。

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

1.思维离不开语言。

(1)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要以语言作为工具。一个正常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进行思维,换句话说,人没有赤裸裸的思维,也没有赤裸裸的语言。

(2)思维活动的成果需要依靠语言才能得以巩固和存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概念,这些概念就必须依靠确切的词语把它固定下来、储存起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

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而思维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

2.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果,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作为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四、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不能把语言和思维完全等同起来。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物质的,而思维是使用工具的主体,是一种精神活动。因为语言的所有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都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思维作为大脑的特质是观念的,它没有物质性,没有质量、重量、长度等。

2.语言和思维的构成方式不同,且构成形式并非一一对应。思维的组成成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是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来进行推理的;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言是运用词语和语法规则构成种种不同的句子。在构成形式上,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和推理要用句子来表达,但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单句、推理和复句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

如汉语的虚词“了、着、吗、的”等,不能表达任何具体概念。即使是实词也不一定和概念一一对应,例如“头”,是个多义词,对应了“头颅、领导、方面、前部、顶部”等多个概念;而同义词,如“漂亮、美丽、标致、俊俏、靓丽”,就可能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

再如句中的疑问句、祈使句就不表达任何判断。即使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比如有时一个相同的句子表达多个判断,如“小李叫他哥哥”就有两个意思(小李把他叫哥哥/小李叫他的哥哥);有时多个不同的句子表达一个判断,如“这些人都会说普通话”和“这些人没有一个不会说普通话”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

同样有些复句,如“他下了课,就回家了”,并不表示推理;而“我们是中文系学生,所以要看很多文学作品”,虽然表达的是一个推理,但因为省略了大前提(如“如果是中文系学生,就要看很多文学作品”),所以逻辑关系上并不完整,但在语言表达上的意思却是很清楚的。

3.语言与思维的生理机制不完全等同。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在解剖失语症病人的头部时发现,人大脑的左半球是掌管语言和抽象思维的,被称为“优势半球”。而人脑的右半球则是掌管形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的。语言的生理机制在左半球,而思维的生理机制与左

右半球都有关。

(4)语言具有民族特点而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这是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但是由于思维的方式不同,所有语言具有民族性特点。如汉语“上午”和“下午”,是以“中午”作为分界线的,英语的“下午”(afternoon)在构造上反映的思维方式与汉语相同,但“上午”(morning)就不一样,一是内部构造不同,二是包括的时间范围也不同。

(又比如美洲的爱斯基摩语中表示“雪”的名词多达十五个,这与爱斯基摩人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有关,他们对“雪”的区别非常细致,因而表示“雪”的词语也就比其他语言丰富得多。阿拉伯人表示骆驼的名词多达几十个,说明骆驼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才有这样细致的观察,汉民族历史上关于马的词也非常多,有120多个,可见历史上马在汉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世界上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语言;正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思维基础,人类语言才可能互相翻译,不同民族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五、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俗成的。

2.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例如,现在汉语用“rén”这样的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样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符号,即“人”,代表所有的人。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合,而不是另外的结合,其中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汉族社会的一种习惯,并且完全是约定俗成的。

(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书、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即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

(4)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来说的,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内容是任意的。但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

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就具有了强制性,谁也不能任意改变它。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符号,那就互相听不懂了,语言符号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不把“人”叫做“rén”,而叫做别的名称是行不通的。事实上,语言符号一旦作为人类社会一定时期的交际工具,个人就无权任意改变它。

六. 语言的层级系统及特点

(一)语言的层级系统

语言是一套层级装置,这套层级装置包括两层三级。

首先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底层(下层)和上层。

1.底层是一套音位(语音形式),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序列。根据性质或作用的不同,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它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它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它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二)语言层级系统的特点

第一,语言的上层和底层之间有质的区别。底层语言单位(音位)只是符号的形式,本身没有意义;而上层语言单位则既有形式,又有意义。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音义结合)。

第二,下一级语言单位与上一级语言单位有量的区别。任何语言中音位都是很少的,一般只有几十个。到语素这一级,数量多达几千,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在数量上也是一个飞跃。到词这一级,数量一般达到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到句子这一级,数量就是无限的了。

第三,在语言底层和上层中,由下一级语言单位构成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是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生成的。反过来看,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可将上一级语言单位分析为若干下一级语言单位的组合,而下一级语言单位都是上一级语言单位的构成成分。

整个语言层级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一级地翻番增量,就可以从几十扩大到无穷。

七. 如何理解音位的定义

音位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辨义功能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每种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音素,这些音素从音质角度看均存在差异。这些音质有差异的音素从社会功能上看,有的与意义的差别相联系,可以区分不同的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七
《语言与思维》

语言与思维

一、语言与思维的界定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声音(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部分构成的,语言在实现它的交际功能时,正是它的三个构成部分的综合应用。

言语是指个体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心理现象。言语,这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运用,利用同一种语言,可以说出大量的、各种不同的言语。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思维是复杂的,多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一般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

1.直观动作思维:这种思维指思维时能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例如像工程设计师、体育运动员等的思维活动都具有直观动作特点,教练员讲解有关体育战术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也要用直观思维。

2.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指在思维时用唤起形象并在想象中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人。艺术家和文学家思维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就充分地进行着这种形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的活动。比如构思一幅画、一座雕塑、一个情节、一个戏剧场景等,都要进行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思维能力,主要地是指这种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思维类型。这种思维只有人类有,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没有语言。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把小鸡抓住捆扎起来,小鸡挣扎尖叫,母鸡会应声而至,赶来营救;而把小鸡罩在玻璃瓶中,哪怕小鸡挣扎喊破了嗓子,母鸡因为听不倒小鸡的叫声,在一边仍然是无动于衷,若无其事,这说明母鸡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只具有直观思维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

这三种类型的思维活动,语言在其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前两种思维很少语言的活动,一般称为非语言思维,第三种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所以是语言思维。当然,这种划分实际上是相对的,只有从发生学角度看才可以看出非语言思维的存在。比如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婴幼儿,能够对事物进行初步概括归类,其实就是直观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既然语言能力都没有,当然就谈不上有语言思维了。一个人只有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才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哪一种思维,以语言作为工具的抽象思维都起着主导作用,组织和制约着思维的全过程。

人类面对自然界的现实是相同的,大脑的生理构造也一样,因而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任何复杂的现象,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它。不同民族有共同的思维能力不等于他们有共同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能力指能不能认识现实,这一点不同的民族没有什么差异,即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而思维方式是指如何实现这种能力,这一点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即思维方式具有民族的特点。

不同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些我们从不同民族给事物命名的依据和词语的构造的内部形式意义上的差别就可以看出来。例如一个团体或国家(无论大小),其最高领导人的命名,汉语叫“主席”,内部形式意义是主要的席位,也即坐主要席位的人就是“主席”,这反映了汉族人喜欢排序、凡事必分先后卑尊的心理;英语叫“chairman”,内部形式意义是椅子上的男人,也即坐椅子的人是主席,这里既反映了当主席的人的待遇和资格,坐椅子,是男人,也包含了重男轻女的信息,无怪乎国外女权运动的人士认为这个词有轻视女性的含义,没有男女平等思想,因此大声疾呼,要求将chairman中的性别意识太突出的man换成中性的没有性别之分的person。又比如遇到生命危险呼救,中国人说“救命”,直言不讳,英国人叫“help”,反映了一种矜持的心态,大有临危不惧之势。拿英汉词典随便找几个词语来对比,就可以看出不同民族思维方式上的区别,比如汉语“公鸡”、“母鸡”各用两个词根语素构成,是合成词,英语分别用一个词根语素cock、hen表示,是单纯词。许多词都是这样,如“黄瓜、黄金、绿豆、白字”等,英汉都不同。 人类思维的过程无法用图象显示,您怎么知道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回答是:靠语言。每一个学过外语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果外语没有学习好,不能用外语来思维,需要把想说的话先用母语想好,而后再翻译成外语说出来,那肯定说得一点也不流畅,磕磕巴巴的,时断时续的,别人听起来就像是用外语发音的汉语(假定说他的母语是汉语);只有能用外语来思维的人,他才能自如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另一种思维的方法。这就是说,每一种语言都隐含有一种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说明不同语言的差异对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语言学史上第一位理论语言学家洪堡特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仿佛十分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就比较概括地说明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认知现实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三种观点阐述

从种系思维发展历史来看,劳动以及和劳动一起发展起来的语言是产生人类思维的主要推动力量;从个体思维发展历史来看,儿童青少年活动的发展以及在活动中由于和人们交际的需要而掌握成人的语言过程,也就是个体思维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这就是说,不论是从种系思维的发展史看,还是从个体思维的发展史看,思维都离不开语言或言语。思维和语言或言语是密切地联系着的。

然而,这种关系和联系的程度如何,实质又是什么?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正象美国心理学家道得和维特(R.M.White)于1980年指出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语言研究中最有趣、最富于争论性、有时又最为紊乱的问题之一。我们认为,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观点上,不外乎有三种观点。 一种是语言和思维是同一东西的观点。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持的观点。华生认为思维与自言自语没有丝毫不同之处。他把思维完全看成是无声的语言,只是因为这时身体的活动是隐蔽而微弱的,所以使用通常的方法难以观察。后来的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也采取了类似的立场,他认为思维是无声的或隐蔽的或微弱的言语行为。我们认为,语言和思维是两个概念,尽管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绝不能画等号,因此行为主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另一种是思维决定语言的理论。这种理论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当时亚里土多德就提出思维范畴决定语言范畴。今天,不少西方心理学家所采取的就是这种理论,皮亚杰是其中的一个。皮亚杰从语言和思维的种系发生的起源史,从言语和思维的个体产生、发展趋热,从聋哑儿童、盲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研究来看,逻辑运算的发生比语言、言语的发生要早。语言乃是由逻辑所构成,逻辑运算从属于普通的动作协调规律,这些协调控制着所有的活动,包括语言本身在内。尽管皮亚杰也承认语言在动作内化于表象和思维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但这仅仅是影响内化的许多因素中的一种。皮亚杰区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也提到语言对思维的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他主要是以逻辑思维早于且深刻于语言来证实思维决定语言,这与事实是有出入的,因此他的理论不完全正确。

再一种是语言决定思维。这种观点西方心理学家也有过论述,例如,萨皮尔(E.A.Sapir,1929)、沃夫(B.L.Whorf,1956)就提出J语言决定思维的论断,但主要还是苏联心理学家的理论。苏联心理学家强调活动(在种系发展中主要是劳动)、语言、思维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着向前发展的,也就是说,劳动及与其一起产生的语言,这是思维、人类意识产生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各种活动(包括动作)、语言是个体思维产生的基础。当然,苏然心理学家强调语言、言语与思维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决定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对言语的发展又起着反作用。另外,这里强调语言、言语与思维发展的辩证关系中的思维,是指语言思维,语言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态。至于聋哑人的思维,这属于一种特例,即使是聋哑人的思维,也离不开手势(这种手势与动物的任何一种“动作”和喊叫都是有本质不同的)、符号及其与他人的交往活动,没有人类语言及语言交往活动,聋哑人的思维——从性质上来分析,也决不会达到生活在今天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聋哑人的思维活动水平,我们认为苏联心理学家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 语言是人类思维及交流的工具。

人们的思维,一种是图像思维,一种是语言思维。有时是单独的,

有时是兼而有之的。 图像思维的优点是形象,缺点是思维速度慢;

语言思维的优点是快捷,缺点是不直观。人的大脑细胞是有限的,

为了更快的对事物有所反映,语言思维成为主要形式,图像思维成

为辅助形式。我们人类总是试图用语言去表达整个世界,但到今天

为止,总是有些东西语言无法表达清楚。

比方:什么是白色?你对于一个天生的盲人,你无论怎么说,他总

是一种模糊的认识。相反,你对于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只要让他看

看雪的颜色,就知道白色是什么样子了。对于一个天生的聋人,无

论你怎么比划,他对鸟叫,风吹树叶的声音等,是无法清楚体会的。

我们认识世界,是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综合手段来认识

的,我们的语言说到底,是对事物的一种逻辑指代,而不是事物本

身。语言无法清楚说明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具体事物来说明。我们

在词典上可以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对应于具体事物的基本概

念往往是描述性的解释。比方松鼠:外形略像鼠,比鼠大,尾巴蓬

松而特别大,生活在松林中,有的种类毛皮珍贵。

离开具体的形象或感知环境,我们的语言无法说清楚事物的本来样

子,我们的语言概念,最初来源于对事物的声音指代,这种指代,

是对事物的逻辑抽象,所以,语言的尽头是具像,语言可以解释概

念,解释不清楚的,用具体事物来说明。一个个具体的语言概念逐

步丰富和发展起来,无论是对每一个事物还是事物的运动状态都有

了语言指代,我们的大脑可以不用图像思维而直接用概念的相互联

系来代替具体事物的运动。比方马吃草,可以不用想象马吃草的具

体样子,直接用三个词就可以代替,人类的思维变得简洁迅速。

人类对个体事物的语言指代可以是唯一的,比方毛泽东。人类对

于事物群体的语言概念指代具有归纳和总结的意思,比方人。人们

发现事物总有一些有相似之处,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用同一个概

念来指代,人就是这样更抽象的概念。

所谓的种属概念,就是对具有相同特点或不同特点的事物的思维语

言划分。哲学上追求探究事物的本质,就是力图更清楚的认识该事

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点和相同点。人们最初的知识来源于对客观事

物运动的概括和总结,比方人们关于四季的知识就是来源于地球围

绕太阳运动而导致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发现事物的运动有符合

规律的,有无规律可循的,符合规律且没有反例出现的理论我们称

之为真理,符合真理的就是科学的,我们之所以追求真理,就是因

为真理带给人们的是可靠、效率与实用。

人类的思维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声音对事物的指代被大脑记忆,形成内化的概念,现实的事物运动在大脑内可以用概念间的相互联

系来替代。思维借助语言,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事物运动方式。现

实世界中事物的运动在大脑内被概念运动虚拟了。对现实世界中事

物运动的反映被内化为思维的理论,经过归纳和总结,人们对世界

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概念的联系在大脑中相互联系是那样的容易,现实世界中不会

直接联系的事物在大脑内可以直接联系。语言的组合律告诉我们,

任意两个概念都可以随意组合,思维的结果就会是或者符合逻辑的,

或者不合逻辑,出现混乱的语句。

符合逻辑的思维结果一部分会形成新的概念,这些新的概念,新的

思维,有的我们会发现只是一种思维成果,没有现实对应物。比方

上帝,外星人。有的经过人们努力实践,把想法变为现实,比方mp3,

这就是发明创造。墨子:言,出举也。举:意思。把心中认识的成

果表达出来。

扬雄:言,心声也。洪堡德: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工具。索绪尔: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注意区分思维与思想。思维和思想不

同,思维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动脑筋、认识现实的过程。思

想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世界的成果。

聋哑人的思维。有无思维,有无抽象思维能力?

大连一所聋哑学校的一年级教师魏华忠在《聋哑人的思维和语言》

一文中提到一个很生动的例子:1963年班上收来一聋哑儿童,(12

岁左右),经过半年学习,有一次作文造句,他写道:“我的爸爸是工

人”,“我的爷爷是渔人”。老师用手势语问他:“你写的是真的吗?”

他非常认真地表示绝对没错。从此,老师一有空就和他连作手势带

画图,详细盘问他的家庭情况。他清晰地记得他丢失那年的前后经

过,他也记得家里发生的许多住事,他爸爸每天拿着饭盒去上班;

他爷爷怎样撑小船在河里撒网捕鱼;他家的炕席烧了个洞;他妈妈

怎样厉害,打过他;他小时候淘气,被马蹬破了头;他也清楚地描

述妈妈又胖又高,奶奶双目失明,妹妹天天背书包去上学;他还讲

述了他家房子的样式,村外河对岸有堆积如山的炉灰渣,在炉渣山

上有来日奔跑的小翻斗火车……。手势语、文字、图画打开了他的

心灵,把多年闷在心头的住事一一说出来。1968年父母找到孩子时,

老师将这些住事一件件说出来,父母惊呆了“哎呀,我家的事,你怎

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教师得出结论:聋哑人的脑子中有思维,它需

要文字来促进其发展。如果掌握了文字,就促进了抽象的发展。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他就得用语言进行思维。以正常人与聋哑人

比较,虽然聋哑人有思维,并能用手势语表达一定的意思,但由于

没有没有正常人所具有的语言工具,其思维受到很大限制,很多抽象

的意思得不到正确表达,也无法自如地表示各种复杂的情感。以上

聋哑人的回忆,应该说更多的带有思想的成分,其表述出来,也主

要靠的是一些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而掌握了语言的正常人的思

维就不受到这种限制,既可以说古道今,上天入地,又可以表达深

邃抽象的哲理。语言跟随思想纵横驰骋,任何非语言的工具都无法

实现语言的这种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发展的动力。

经过归纳和演绎的反复循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知识爆

炸的网络时代,语言和思维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我们说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开来,但是语言和思维是不同的东西,并不对等,因此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的统一性不等于二者的同一性。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是不同的社会现象。

第一、语言是物质的,因为语言的所有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都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思维作为大脑的特质是观念的,它没有物质性,没有质量、重量、长度等。

第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不可能是思维本身。

第三,构成方式不同,思维的组成成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并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大小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言运用词语和一定的结构规则构成句子。

第四,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几种思维形式同语言中的词与句子并非完全对应,这也说明了语言和思维的区别。比如同一概念,一种语言中可以有多个词语表达,也可以用词组表达,词还有感情色彩,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没有色彩。句子中一般只有陈述句表达判断,有些多义的陈述句可以表达几个判断。推理和复句也不对等,人们常以简略形式表达推理,省略一个前提或结论。如:下雨不出操,今天就不出操-下雨不出操,今天下雨。

第五,语言具有民族特点,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但是由于思维的方式不同,所有语言具有民族性特点,如汉语“上午”和“下午”,意识中是以“中午”作为分界线的,英语的“下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八
《言语社区》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九
《言语 第二节》

需要依靠的言语篇十
《间接言语的理解与解码》

2007年第3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3, 2007第23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 IN PROVINCE Vol123(总147期) Tota l No1147收稿日期: 2006—09—12作者简介:刘志平(1963— ) ,男,湖南株洲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间接言语的理解与解码刘志平(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湖南株洲412001)摘要:言语具有间接性,而会话含义是间接言语的重要表现。话语借代原理表明,间接言语与直接言语的理解没有明显的分界线,都属于一个连续推理过程的产物。间接言语和直接言语的理解过程具有相似性,都需要以发挥话语的借代功能为前提。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是间接性的言语行为。关键词:间接言语;理解;解码中图分类号: H0 - 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07) 03—0081—04  一、引言英国哲学家奥斯汀针对当时盛行的逻辑实证主义语言理论,提出分析日常语言哲学的方法并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语言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工具,而且本身就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由于仅用真实与谬误的概念很难对言语行为做出圆满的判断,奥斯汀又进一步论证了逻辑实证主义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语义理论的局限性。奥斯汀虽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但他的理论在前期和后期往往不一致,缺乏系统性。言语行为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语言哲学家舍尔。舍尔于1975年在继承和批判其老师奥斯汀的日常语言哲学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学说,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问题,并探讨了言语行为的形式化问题。奥斯汀从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中抽象出一种行为,分别为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认为句子意义和言外之力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而舍尔则认为,任何语句都带有言外之力的特征。舍尔合理地解释了命题内容和施事行为的关系,他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解释言外之力和句子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话原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到的方法,从而弥补了奥斯汀理论及其本人早期经典理论的不足。舍尔的出发点是,显性的言外之力可以根据施为动词来识别,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命令句)通常表达各自的言外之力,即陈述、疑问和命令。他把这种与语句类型相联系的言外之力称为字面言外之力,而把不具备这种联系的言外之力称为间接言外之力。经过舍尔的努力,言语行为理论已成为当代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二、间接言语的理解(一) 语言的间接性只要对

日常使用的语言加以观察,就能发现语言具有间接性,亦即人们常常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这种语言使用中“转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性。与直接言语相比,间接言语既费力气又冒风险,那么,人们为何仍要使用间接言语呢? 舍尔指出,实施言语行为最简单的情况是说话人说出一句话,确切地表达这句话的字面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字面意义和言外之力相吻合,即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这就是直接言语行为。但更多情况下人们是通过间接表达方式实现说话意图的,这就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现象指的是通过一种言外行为来间接地执行另一种言外行为。舍尔认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和听话人沟通,能让听话人明白话语中字面意思之外的用意,他所依靠的是他同听话81人共知的背景信息。这种背景信息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还有听话人所具有的一般的分析推理能力。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施为性言语行为,即一向用以实施间接言语行为,并已经形成一种习惯用法或语言形式,说话人和听话人可能已察觉不出这类言语行为在字面上的施为用意。比如,说话人为了对听话人表示礼貌、客气或尊重,或者为了缓和语气,需要这种行为:Could you be a little more quiet ?I’d rather you didn’t do it anymore.两句在字面上分别表达询问和陈述, 但其与“请求”这一间接言外之力相联系。如果加上“p lease”就不再是间接言外示力行为,因为“p lease”本身已标示出间接言外之力,如:Could you p lease be a little more quiet ?I’d rather you didn’t do it anymore, p lease.非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比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更为复杂和不确定,更多地取决于互知的背景信息和语境。舍尔认为,间接言语行为能够“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他认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通过依靠交际双方相互共享的知识,能够向听话人传递多于他表达的信息。而舍尔所指的字面意义主要是指话语清楚明白地直接显示说话人的意图,也即言内之意。比如:A: Let’s go to the movie tonight.B: I have to study for an exam.舍尔用了十种推理步骤,通过会话内容、会话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以及事实背景信息等说明B如何从A表示“陈述”这个字面施为用意推导出表示“拒绝”的非字面施为用意。不论一句话以什么样的句子形式出现,依赖一系列语境因素、语用知识和听话人的推理能力,总能推导出这句话在特定语境

中所具有的言外之意。为了简略起见,我们不妨将其归纳为三个步骤:第一步: A理解B 的回答的字面意义,即B 说他要学习,准备考试。第二步: A期待B在会话中跟他合作,B的回答应该是与他的邀请相关的:或是接受,或是拒绝,或是转而发出邀请,或是进一步的协商等等。但B的言语字面意义都不是这些,因此A判断出B的回答不相关。第三步: A启动语境和背景知识,知道学习应付考试需要花费一个晚上的很多时间,也知道看电影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B 不能在短时间的一个晚上既能去看电影又能准备考试。于是, A知道B 说这句话是表示他不能接受去看电影的邀请。这样, A断定B的间接言外之力可能是谢绝。(二) 三种解释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常常是间接的,语言中的这种间接现象早已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并做了许多研究,理论上对这一现象有大致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语言的间接现象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不一致来解释。在已知的语言中存在三种基本的句子形式: 陈述句式、疑问句式和祈使句式。这三种基本句式分别对应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陈述句式用于陈述或描述事实,祈使句式用于提出请求,疑问句式用于提出问题。这三种功能分别为这三种基本句式的典型用法,但在使用中,一种句式并不总是用以实施某一种功能,而某一种功能也不是只有通过一种句式才能得以实施。比如,否定式疑问句并非用于提出问题,其真正功能是强调地陈述事实:Who doesn’t know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Everyone knows that the earth is round.在特定的语境中,以陈述句或疑问句出现的句子可能被用以提出请求,如:The door is still open.Don’t you think it’s a bit breezy here?= Close the door!当基本句式与其典型用法出现不一致时,语言的用法便是间接的。第二,语言的间接性也可以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之间的不一致来解释。字面上所说的话与真正想说的话并不总是一致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反语,如:What a good friend he is!= What a bad friend he is!除了反语等修辞手法外,一般语言中也常出现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不一致的情况,如:A: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word?B: Don’t you have a dictionary?只有考虑话语意义, A 和B 才能相互理解,才能构成一段连贯的对话。第三,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言语行为理论家对间接语言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当说话人间接地运用语言时,并不只是实施一种言外行为,同时还实施了首要言外行为和次要言外行为。首要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次82要言外行为则是借以实施首要言外行为的手段。以

上三种解释是以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两个层次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言外行为为出发点来揭示同一语言现象的本质的。(三) 会话含义舍尔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意义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或者说是听话人从说话人的字面意义中推断出其间接的言外之力。话语直说的内容和含蓄的内容之间的区别相当于“字义”和“用意”的区别。在交谈中,“用意”基于“字义”,但应该比“字义”更丰富。在我们所说的话和我们说话的用意之间常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无疑是间接言语的一种重要表现。会话含义最初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是指在某些支配有效和可正常接受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从话语形式推导出来的会话含义,即隐含在字面意义中的说话人的真实意义。这种字义之外的意义不是一般语义理论所能解释的,而需要借助说话人的常识、共有知识、推理能力等。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中有相当的篇幅是以会话形式出现的,语言的间接性在听力会话中也时常有反映。比如:(1) A: Can you tellme the time?B: Well, class has already begun.(2)A: Are you going to George’s birthday party?B: I’ve heard Sally is going.例(1)中的两句话似乎不连贯, B 对A 的反应也好像有些答非所问。但是,我们可以发现the time与has already begun之间存在时间上的语义联系,即A询问的是现在的时间the time,而B 回答用的现在完成时表明的正是现在的时间,因而,这两个句子之间就在语义相似性上建立起了衔接关系。例(2)中的一问一答表面上看来不相关联,这是由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含蓄意义之间的差距引起的。A要理解B话语的用意,必须做出一系列的推理,这种推理是以常识和双方共知的背景知识为基础的:推理1:A: Are you going to George’s birthday party ?B: No, I am not. I’ve heard Sally is going. I donot like her.推理2:A: Are you going to George’s birthday party ?B: Yes, I am. I’ve heard Sally is going. I’ve notseen her for a long time. How Imiss her!以上两种不同的推理表明对A对B 的理解依赖于语境,这种语境来自双方的共知,即说话人知道听话人了解他与Sally的关系,而听话人根据这一语境做出相应的语境假设,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即语境蕴涵。这说明,间接言语理解的过程主要是个推理的过程,听话人必然经历一个由语义推理到语用推理的思维过程。而且一个话语在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交际过程不再是理想的单向过程,而是动态的双向过程,交际双方只有共同协调,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进行。三、间接言语的解码(

一)话语借代功能我们知道话语的编码和解码都依靠言语者知识系统的支持,并且只有在概念程序被启动运行的时候,概念才能在头脑中由潜在状态转向显性状态,言语者才能进行意识和思维活动。笔者以为,阐释言语行为的意义必须从语言符号界面和认知界面相互作用的过程来说明,必须从研究认知者的概念系统的启动运行过程来说明其对意义的获取。话语的借代功能正是产生于这两个界面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从说话人一方来看,由于一个概念的启动会导致相关联的概念的激活,因此,话语能发挥借代功能,一个概念能够借代另一个相关联的概念。说话人不必将相关的概念系统的细节全部交代清楚,而只需选取概念系统的激活点,去触动听话人的概念系统的网络。这样,说话人编码时就能使用压缩法,编码的压缩性原则如同“冰山原理”一样,露出海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埋藏于水中;概念结构体现在文字中的部分很少,其大部分都隐匿于文字之外。在说话人的话题范围里,许多概念都联系着,却不是所有这些联系都要出现在句子的命题中。所有的编码行为都是建立在语符束对假想读者的概念系统的有效激活的信心上,即是基于言语的借代功能机制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言语的编码行为都是间接性的言语行为:以一个概念的符号去触动另一些相关联的概念系统。在对不同人说话时,编码的数量有所不同,编码的繁简程度也取决于说话人对听话人已有知识的推测。从听话人一方来看,说话人的意图的传递最终取决于听话人的领会,因而,话语的意义不能仅由说话人决定,还应包括听话人的参与和理解。克拉克指出:语用学的通病是只管说话人的意义而不管听话人的理解,话语的意义既包括说话人的意义,也包括听话人的意义。言语借代功能的实现要依靠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是指要达到交流的目的,交际双方83就必须有一些共享信息,即交际的双方都拥有大致相似的概念系统。拉尔德认为,听话人在言语的刺激下,暗自建立起非常简化的,不完全是语言式的叙述模型,回忆就是依据这个叙述模型重构故事。如果模型不完整,听话人就会非故意地编造一些材料来使故事有意义和符合道理。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不会停留在表达出来的关联上,而会在记忆中的知识以及经验体系的支持下从表达中推论出未明言的东西。由于认知者的知识结构的差异,对认知语境的把握以及解读方式的差异,同样一个语言材料可以作为激活点,使激活的动力在不同的概念系统中朝不同的方向传递,激活起不同的概念系统。于是,一个话语形式可以


需要依靠的言语相关热词搜索:不需要言语的约定 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 你也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需要依靠的言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需要依靠的言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3220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