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

2016-01-15 11:17: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一《成都一诊语文及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一
《成都一诊语文及答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

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世.

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

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

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

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

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

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 , ▲ 。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 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

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

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

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析。(8分) 答: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线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阳台窗户的单人沙发里,慢悠悠讲着《诗经》,语调平缓得如一条溪流。坐着看,这是一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头脑却敏捷、锐利得让人赶不上趟。谈话间,他在客厅和书房间来回疾行:一会儿从书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经注疏》,“嗖”地又一转身,拿来一个放大镜,“嗖”地又起身从书房端出纸笔,给记者拆解姓氏的由来。 他原名余勋坦,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 1931年生于成都,4岁开始研习古文,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一年级。

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撞击的年代。学堂的国文老师们认为白话文浅近直白,一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学老师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用文言文写。中学时,国文老师把《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都选进来。所以,我们在课堂里学的,比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文教科书》要多得多。”念高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庄子》、《孟子》、《荀子》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国藩、桐城派的文章。“当时我们十三四五岁,记忆力特别好,背了这么多古诗词、经典,现在想忘记都忘不掉。”流沙河认为,学古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背诵,记住了会终生受益,“你会用一辈子来消化它,慢慢懂得它,形成一种文化性人格。” .....

1947年春,他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的小说、鲁

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杂文。一个崭新的世界于1949年到来。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后,流沙河再也按搽不住热情,就读半年后就离校投身“创造历史的洪流”,先在《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后调到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又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 此时的流沙河是一名积极上进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用诗歌、散文、先进人物事迹报道讴歌着社会的新面貌。

随着政治运动的到来,1957年流沙河被打成右派。在省文联接受劳动监督时,他一度被分配到图书资料室管报纸。在资料室的库房里,他欣喜地发现一堆“破四旧”留下的旧书,里头大部分是先秦典籍。他一头扎进旧书堆里,每日忙完劳役后在里头读书度日。后来,他干脆把床铺也挪到书库里。在发黄的旧书堆里,这个被命运抛入谷底的年轻人找到一个与窗外世界截然不同的“桃花源”。他不复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在史家留下的书里,记载着各朝代的黑暗岁月、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冤案错案。流沙河说自己读了历史之后,就觉得个人的连遇很微不足道了,甚至开始感恩。

给他带来最多安慰的,是少年时图固吞下的《庄子》。这大抵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个命运传统——当人生遭遇困顿、“兼济天下”的入世理想破灭,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释、道二家。平和、柔顺、不争,这是流沙河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他自称是庄子2300年后的门徒。

1978年,他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右派”获得平反。一年后,他重回四川省文联,也重回《星星》诗刊编辑部。自1989年起,流沙河决意弃“诗”从“文”。冉云飞对流沙河的诗歌评价并不高,“‘他真正有价值的,是80年代之后一系列文化、文字研究的著作,包括《庄子现代版》、他写的随笔,以及这十来年的《白鱼解字》、《文字侦探》、《流沙河认字》。”“这些作品才真正匹配他今天的盛名。”近二十年来,他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文字研究,埋首于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之中,津津有味地探究着每个汉字背后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写诗相比,他认为这才是自己做过的一点真正有意义的“小事”。他热爱着这些有着3500年的生命史,承载着庄子、诗经、楚辞、唐诗的方块字。它们滋养过他的身心,在他坎坷的人生中,给他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

流沙河与古文字研究的缘分,最早要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杭日战争末期,一位成都来的刘姓国文先生自作主张,用清代王药著的《文字蒙求》,给他们上起了古文字学。十来岁的少年由此萌发了兴趣:原来汉字的组成如小孩手中的七巧板一样神奇。当右派被监督劳动时,他开始阅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此发现了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像毒瘾一样,每认识一个字就快活得不得了。”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文字,帷一留下来的象形文字就是我们的汉字,没有了,全世界都没有了,连日文都半拼音化了。人类的文字最初都是从图画过来的。为什么世界上其他民族很早就告别象形,转向拼音,唯有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坚持着呢?”他说,“汉字完全应该得到尊重。”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鱼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好的注解一一“白鱼又名蠢鱼,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几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①因为《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流沙河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明星诗人,可是不久,他就宣布封笔。述及缘由,他说:“那时候名声很大,但我的脑子是清醒的。我的诗都是骨头,没有肉。尤其是读过余光中的诗后,我说算了算了,不写了,我怎么写也写不出他们那样的好诗来。”(摘自《解放周末》)

②流沙河:我希望我的书能教年轻人爱国。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爱你的土地,爱土地上的人民,爱你的文化,爱你的母语,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研究古汉字,不仅因为这是古人留下来的有韵味的、美丽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摘自《解放周末》)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流沙河早年在学堂读书时对古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背诵了许多古诗词和经典,这让他终生受益。

B.被打成右派以后,流沙河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代典籍,体现一r中国读书人在遭遇困顿时不再过问世事的选择。

C.流沙河认为.由于汉字是从图画演变过来的象形文字,所以我们这个民族能尊重汉字并一直坚持使用汉字。

D.“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是流沙河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体现了这位历经沧桑的文化老人平静而朴实的人生态

度。

E.本文撷取流沙河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展示了他曲折丰富的人生,行文中融人作者的评论,读来真切而深刻。

(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3)流沙河晚年为何要弃“诗”从“文”?清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

(4)流沙河的"文化性人格”有怎样的表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他为人做事一向 ,领导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敢自作主张。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二
《古典诗词鉴赏(一)参考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一)参考答案

1、《旅寓安南》

(1)、简要赏析“寒迟暖复催”一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该句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生动地描写了温暖来临的“迫切”(1分),形象地表现了岭南寒短暖长的气候特点(1分)。

(2)、概括颔联、颈链的内容,并说出这两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颔联写严冬果实累累,早春山花烂漫,颈链写阴雨绵绵,雷声不断(1分)。这些异乡特异的风物气候(1分),加深了诗人独在异乡之感,(1分)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蕴含了…、反衬了……)(1分)

2、《题农庐舍》

(1)、颔联、颈联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请简要分析。(3分)

答:这两联正面描写农家春忙,在田地里沟渠边春耕不辍(1分),侧面表现了(1分)农人忙碌辛苦的生活(1分)。

(2)、尾联“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4分)

答:尾联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表现了农人忙碌劳累(1分);表现了农人“不相往来”的生活方式(1分);表现了诗人对农家宁静生活的欣赏和赞美(1分);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宁静闲适的生活态度(1分)。

3、《过融上人兰若》

(1)、首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3分)

答:首句写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1分),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1分),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诗人访友不遇(1分)。

(2)、“窗外无人溪鸟飞”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衬托(反衬、以动衬静)(1分)。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1分),反衬出(突出了)(1分)山寺环境的清静(1分)。

4、《江南曲四首(其三)》

(1)、请对“落花如有意”的“如”字进行赏析。(3分)

答:“如”:好像,似乎(1分)。准确生动地表现了(1分)青年男女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隐藏在内心的期盼和追求(1分)。

(2)、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你认为“逐船流”与“逐轻舟”哪种表达更好些?请说说理由。(4分)

答:“逐轻舟”更好些(1分),“流”与“逐”语意重复(1分);“流”字显得落花死板(1分);“轻舟”表现出劳动归来,男女相随的欢快(1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表现出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1分);“逐轻舟”更能表现“如有意”(1分)

5、《入朝洛堤步月》

(1)、“驱马历长洲”一句中“历”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诗人的神态?(3分)

答:“历”是经过、走过的意思(1分)。表现出因为皇帝对自己信任(1分),而承恩得意、心意悠然、镇定自若(得意,倨傲、自荣)的神态(1分)。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列举两点并加以分析。(4分)

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1分)。宿鸟出林,寒蝉嘶鸣,反衬(突出)了(1分)黎明时分的幽静(1分),表达了诗人入朝前心情的悠闲(1分)。

情景交融(1分)。描写了黎明时分宿鸟出林,寒蝉嘶鸣,晨风吹来,秋意浓烈的情景(1分),反衬(蕴含)了(1分)诗人入朝前心情的悠闲(1分)。

6、《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1)、“鸣弦暂辍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衬托(反衬)(1分)。用琴声喑哑衬托江潮(1分),突出了江潮声势巨大(1分)。

2、此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起笔“雷震”,是“张”,第二句言“辍”,是“弛”(1分);第三句言“出”,又是一“张”,第四句言“待”,又是一“弛”(1分);第五六句荡开写去,似与江潮无关,是“弛”,最后两句写江潮到来,是全诗的高潮,最大的“张”(1分)。全诗曲折变化,波澜起伏,以“弛”衬“张”,动人心魄(1分)。

7、《题武关》

(1)、请简要分析“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的表达效果。(三分)。

答:此联运用对比手法(1分),以小人得宠,贤臣见弃构成对比(1分),鲜明有力地指责怀王昏庸,鞭挞郑袖惑主,痛惜屈原被逐,揭示了“迹自穷”的原因(1分)。

(2)、简要构思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答:前半部分怀古,缅怀与武关有关的楚怀王因为亲小人远贤臣的历史(2分),后半部分“讽今”,告诫和平时期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2分)。

8、《雉带箭》

(1)、简析首句“原头火烧静兀兀”中“静”字的妙处。(3分)

答:“静”字渲染猎前肃穆的气氛(1分),烘托从猎人员屏气静息,全神贯注地伫伺猎物的情态(1分);动静结合(以静衬动、对比)(1分),突出下文猎射时和猎射后将军的威猛(1分)。

(2)近人程学恂《韩诗臆说》评道:“二句(三四句)写射之妙处,全在未射时,是能于空际得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答:同意(1分)。细节描写(1分)。不写将军如何勇猛果敢,也不写他如何纵横驰骋,只选取“盘马弯弓”这一细节(1分),生动地表现了将军矜持、自信、踌躇满志的神态(1分)。 9、《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1)、第一、二句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第一、二句描写(渲染)边地的严寒(1分),烘托(1分)下文将士们的英雄气概(1分)。

(2)、本诗题名为“怨”,通读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虽诗题为“怨”,但全诗毫无怨叹之情(1分),而是歌颂戍边将士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充满积极乐观的精神(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10、《至德中中途书事寄李僴》

(1)、简要赏析“月临秋水雁空惊”一句。(4分)

答:用鸿雁自比(1分),生动形象地(1分)表现自己久经离乱,飘泊不定(1分),睡不安稳,担惊受怕(1分)。(或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也可以)

(2)、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对主人款待的感谢(1分),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概(1分),对战乱的痛恨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1分)。

11、《送刘昱》

(1)、诗的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渲染烘托(1分)。用瑟瑟秋风、潮打苇花、苇花扑水等意象营造了素净、萧疏的气氛(1分),烘托了朋友离别的伤感(1分)。

(2)、试比较……和……在写法上的一处相同点。

答:虚写(想象)(1分)。李诗猜测朋友离别后会在金陵夜宿(1分),柳诗设想离别后生活情景(1分),都不是眼前事。

烘托(1分)。李诗写朋友宿处的雁叫声,烘托离别后伤感的情感(1分);柳诗用杨柳、晓风、残月,烘托词人离别后的凄凉(1分)。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也可以)

12、《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1)、颔联运用两个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答:颔联用了西汉文翁教化富顺,三国诸葛亮降服孟获的典故(1分),意在表明朝廷意将施教化于南夷(1分),张觐此行意义重大(1分)。

(2)、尾联有何言外之意?

答:诗人劝友人开怀痛饮,不起思乡之情(1分),因为富顺之任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1分),不可因忧思而自伤心神,误了大事(1分)。

13、《儋耳》

(1)、简要分析“独凭栏槛倚崔嵬”中“独”字的作用。(3分)

答:“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感(1分),准确生动地表明诗人此时的心态(1分):虽被召回,但已难改自己的隐逸之心(1分)。

(2)、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前面的诗句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以及你对苏轼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不矛盾(1分)。尾联表达了隐逸的思想(1分),是苏轼一再遭受打击,政治上心灰意冷的最终选择(1分),和前面诗句抒发的被召回的欣喜之情并不矛盾(1分)。

14、《荆门别张天觉》

(1)、简要分析“想见冰壶照座清”一句中“冰壶”的含义。(3分)

答:“冰壶”比喻张天觉为官清廉(3分)。

(2)、尾联与一般离别诗的写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一般离别诗都会写依依惜别(1分),此诗尾联没有伤感,写诗人兴冲冲归看太平(1分),表现对于友人的期望和信任(1分),精神境界更高(1分)。

15、《度浮桥至南台》

(1)、简析“寺楼钟鼓催昏晓”中“催”的作用。(3分)

答: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表现光阴易逝,岁月催人(1分),抒发了诗人壮心不已的豪情(1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2分)

答:表达了诗人老骥伏枥(1分),壮心不已的豪情(1分)。

16、《兵乱后杂诗》

(1)、颈联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2分)

答:颈联写无米吃饱,无酒浇愁(1分),表现兵乱后的贫困(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这首诗通过诗人兵乱后的窘境(1分),痛斥误国害民的奸贼(1分),倾吐国破家残的悲愤(1分),表现了对广大人们的无限同情(1分)。

17、《策杖》

(1)、简要赏析“断藁布窠匀”中的“窠”和“匀”的妙处。(3分)

答:“窠”字运用比喻(1分),巧妙形象地点明农舍的狭小低矮简陋(1分),表明诗人对农人的同情(1分)。“匀”字写百姓把折断的稻草均匀地铺在屋顶(1分),表现百姓的勤劳热爱生活(1分),让人产生无限感概(1分)。

(2)、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对比(1分)。表达了对那些不劳而获、搜刮百姓的贪官污吏的痛恨(1分)和对老百姓的同情(1分)。

18、《秦楼月》

(1)、上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上阙通过楼、月、风露、杏花等意象描写(1分),渲染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气氛(1分),为下文写闺中少妇思人念远作铺垫(1分)。

(2)、分析“隔烟催漏金虬咽”一句中“催”的作用。(4分)

答:“催”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铜龙因嫌夜长而“催”漏器加快时间速度(1分),实则是闺中少妇的移情作用(1分),生动表现了闺中少妇辗转反侧,愁思不眠,长夜难熬(1分)。

19、《花犯 梅花》

(1)、“今年对花最匆匆”有双重含义,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分)

答:既是叹花,也是自叹(1分)。既叹梅花开落匆匆,好景不长(1分),也叹自己去留匆匆,即将远行(1分)。

(2)、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

答:以梅为中心(1分),上阙由眼前之梅联想追忆去年之梅(1分),下阙由今年之梅想象到没来之梅(1分),循着词人自己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去写梅花之变化(1分),既刻画了梅花,也刻画了自己(1分)。

20、《鹧鸪天》

(1)、你认为上阙的关键字是哪个?为什么?(3分)

答:“梦”(1分)。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1分)。上阙写思妇梦中的团聚和梦醒的现实的反差(1分)。

(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本词塑造了一个思妇形象(1分)。

她日夜思念千里之外的丈夫(1分),尽管丈夫音讯全无(1分),她依然梦绕魂牵,痴心不改(1分)。

21、《念奴娇 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1)、这首词开篇“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以疑问的方式(1分),表达了对于仕途功名(1分)的疑惑和思考(1分)。

(2)、“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同为“豪放”的风格,两词相比较,不难发现它们的不同,试结合词句分析这两首词的不同之处。(4分)

答:苏词表现为超逸放达(1分),辛词表现为悲愤激昂(1分)。如苏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以消极思想自解,颓废自适(1分),辛词“梅花争发”,“枉了冲冠发”,“长庚伴明月”,有奋进,有无奈,有悲凉(1分)。

22、《鹧鸪天》

(1)、“红乍笑,绿长颦”六字用的高妙奇绝。“高妙奇绝”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运用对比映衬手法(1分),“红”与“绿”对,色彩鲜明,写佳人仪态万方;“乍”与“长”对,刻画佳人乐短愁长:“笑”与“颦”对,揭示佳人复杂的心态(2分)。言简意赅,韵味悠远(1分)。

(2)、“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包含了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3分)

答:“鸳鸯独宿”表明现状的孤苦伶仃(1分),“何曾惯”流露出对过去美好的追忆(1分),“化作西楼一缕云”表现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分)。

23、《沁园春》

1、 首三句“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写阅兵时景况。请从内容和手法上赏析这三

句。(3分)

答:从听觉的角度(以静衬动的方法、气氛的渲染)(1分),万马不嘶,号角嘹亮(1分),表现军容整肃,军纪严明(1分)。

2、“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三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内容上点明张路分是个又武又文的全才(2分),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既承接上文,有领起下文对张路分诗才的描写(1分)。

24、《双调 水仙子 自足》

1、 简要分析“杏花村里旧生涯”中“旧”字的妙处。(3分)

答:“旧”,时间很长(1分),表明诗酒生涯已有多年(1分),充满自足,安然,恬适之感(1分)。

2、 请结合曲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憧憬的是什么样的生活。(4分)

答:“杏花村”,“瘦竹疏梅”等说诗酒自娱(1分),“深耕浅种”,“滤酒打鱼”“有鸡豚”等说自给自足(1分),“客到”,“僧来”等说朋友高尚(1分),“竹笋藤花”等说环境优雅(1分)。

25、《双调 折桂令 田家》

1、 简要赏析“磕破西瓜”中“磕”的妙处。(3分)

答:“磕”,撞破,砸开的意思(1分),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农村少年吃西瓜的迫切心情(1分),表现粗放,纯朴,随性的乡村生活习惯(1分)。

2、 这首元曲描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

答:描写了少年、农庄、杨柳荫、西瓜、碌轴、荞麦花、绿豆芽等意象(2分),突出了特有的田园风光(1分),表现了作者对摆脱人世是非纷扰的田园生活的喜爱(1分)。

26、《春日》、《春日书事》

1、 前人认为秦诗“有情芍药含春泪”中的“含”字别有风味,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答:“含”字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描写带雨的芍药泪光闪闪,脉脉含情(1分),十分惹人怜爱(1分)。

2、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秦诗通过对雨后芍药、蔷薇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张诗通过对春日春草、窗日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无奈、孤寂、落寞的情怀(1分)。

27、《双调 潘妃曲》 《闺情》

1、《潘妃曲》中的“锦字”是何意?曲的前三句和后三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别离?(3分)

答:“锦字”指妻子寄给丈夫的信(1分),曲的前三句是从空间的角度写的,写离别之远(1分),后三句是从时间的角度写的,写离别时间之久(1分)。

2、“灯”的意象在这一曲一诗中,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曲中“一点青灯”与“人千里”构成距离上的对比(1分),突出丈夫相隔遥远,表现思妇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1分);诗中“孤灯未灭”侧面烘托(1分)思妇辗辗反侧,不能成眠,突出了相思之深(1分)。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三
《古诗文赏析模拟题》

2013年古诗文赏析模拟题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品译文:

一条弯曲道路展现在青山下,山前绿水上荡漾着一只小船。

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孤帆。

残夜未消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春天气息进入江南。

写好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只有请托归雁带到洛阳那边。

作品主旨: 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见到的青山绿水、波平浪静等江南景象,时近春节,头顶大雁,诗人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慨,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的思乡之情。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改:“次”是“停泊”的意思。)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2.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改:尾联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并赏析这联诗句。

画面:江潮上涨,水势升涌,与岸齐平,水面更显得开阔无边;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赏析:“阔”字写出了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岸相平,江面广阔无边的样子; “悬”字写出了白帆高直挂着的样子,可谓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作者以“一帆悬”的小景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非常富有表现力。

4.请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展现的画面。并赏析诗句。

画面: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赏析:“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的理趣:表明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把“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渡荆门送别 (唐)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作品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作品主旨:《渡荆门送别》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抒发了作者 思乡 的感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

4、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怜 ”。

5、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改:首联交代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行路难(其一) ( 唐 李白)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xiū)直(通“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作品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虽然退隐,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终会得到重用的思想感情。

3.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比喻,写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4、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品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1

2、这首词融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挑灯看剑 、 梦回连营 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7、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主旨句) 9——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及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四
《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

高三暑期古代诗歌检测答案

一 、默写:(28)

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心非草木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7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8、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9、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0、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1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二 、填空题:

(一)文学常识:

1、词是在________时期产生,从中唐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歌体。词是________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隋,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2、杜甫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是唐代著名的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三吏”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_______; 三别:《新婚别》 _______《垂老别》。(子美,少陵野老,现实,《潼关吏》,《无家别》)

3、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他的诗歌具有________的创作风格,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意境,形成了 的诗人风格。(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豪放浪漫。)

4、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 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客观景物)

5、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用“ ,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第二单元则是怎样以“置身诗境, ”的方法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以意逆志,缘景明情)

(二)诗歌鉴赏填空: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这句诗歌运用了—————手法,表达了——————的哲理。(比喻、比兴,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表现出祠堂—————的景象,诗人——————的情感。(以乐景抒哀情,荒凉冷漠,寂寞凄凉并含有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怀)

3、“世事艰”暗指—————,与下文————照应,“气如山”是————意思。“出师一表”指————(人名及作品),表达诗人——————的感情。(投降派把持朝政,空自许,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诸葛亮《出师表》,以诸葛亮自况,表明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句表达了————————的哲理。(生命就个体而言短暂易逝,就整个人类而言,犹如自然江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

5、《夜归鹿门歌》从时间上来看,写从————到————,从空间上来看,写从————到————,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写从————到————。(日落黄昏,月悬夜空,汉江舟行,鹿门山途,尘杂世俗,隐逸寂寥)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吟”表示————诗歌体裁,“留别”是————意思。首段运用了————和————手法表现天姥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势之高。第二段以————反衬现实,诗眼是————,表达诗人——————的情感。(歌行体,写诗赠别,正衬,反衬,梦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7、《登岳阳楼》的感情基调是————(一个词)。其中意境的转变是从————到————再到————。(悲壮,宽阔,狭窄,开阔)

8、《将进酒》中的“将”读音——,意思——;“呼儿将出换美酒”中的“将”读音——,意思———。“钟鼓馔玉”的意思是————,陈王指————,“径须沽取对君酌”中“沽”的通假字是——,解释——,“取”解释——。(qiang,请,jiang,拿,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曹植,酤,买,语助词)

三、诗歌鉴赏选择题:

1、对陆游的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书愤》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安春雨初霁》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B本项犯了理解错位的毛病——“已先斑”与“气如山”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的角度审视,均形不成对应关系。)

2、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B本项中有的评价陷入了误区——《书愤》颔联寄寓了诗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种情感是曲折地显现的,并非直接蕴藉其中。)

3、阅读下面两首诗,对这两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岳阳楼 杜甫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杜诗首联破题。从“昔闻”、“今上”看,诗人触景生情,感慨颇多。 B、这两首诗的颔联,描写角度相同,都用极简括的文字把洞庭湖水域浩瀚无际的宏伟景象特别逼真地描绘了出来。

C、杜诗的尾联转进一层,由个人的不幸遭际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D、孟诗中的“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羡鱼情”比喻自己想出仕的愿望。 (B角度不同)

4、关于上面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的立意不同,杜诗意境宽阔宏伟,有强烈的身世之感;孟诗则委婉得体,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希望张丞相举荐的急切心情。 B、清人仇兆鳌认为杜诗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此议确也道出了诗人登临的喜悦心情。

C、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求荐)之痕”,确实道出了这首干谒诗的妙处。

D、这两首诗的前四句都以雄浑的笔势、夸张的手法,从正面直写了洞庭湖的壮阔,但两首诗的命意不同;杜诗饱含着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歌唱;孟诗的作者为了求仕,借洞庭波澜雄浑的气势来象征盛唐时代的兴盛。

(B并非喜悦之情,而是一种昔日歌舞升平,如今山河残破之感。)

5、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C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B由近而远,以美景反衬祠堂的残破。)

7、对《登岳阳楼》诗歌意境和意蕴赏析错误的一项()

A、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B、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歌表现出他很消沉。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D、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B、不消沉)

8、对《春江花月夜》意境理解有误的()

A、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B、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浓厚水墨彩图。格调沉重抑郁.读来让人伤神。

C、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

D、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 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

(B描绘的并不是一幅色彩浓厚的水墨彩图,格调也并非沉重抑郁。)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旅夜书怀 杜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意象”是古典诗歌中最为典型的表达方式,是指借助于某一事物表达某种寓意、情感的写法。上面两首诗中,《渡荆门送别》的尾联和《旅夜书怀》的首联都描写了同一意象。这一意象是_______,这种意象蕴含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

(4分)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

我行舟远行。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

(答案:1、船。飘泊之感。2、同:都描写了山河壮阔的景象;异,李诗情感喜悦开朗,杜诗情感凄苦孤独。) 阅读杜甫《阁夜》,回答1-2题(6分)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①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

1

(3分)

2、又见咏叹“卧龙”、“跃马”,此处诗人的怀抱何如?(3分)

(答案:1、所见:寒宵雪霁,三峡星河;所闻:五更鼓角,夷歌野哭;所感:人事音书,现实过去。2、“卧龙”、“跃马”在这里是贤人的代表,借此兴叹:无论贤愚,最终都归于尽,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五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2016成都一诊)》

2016届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成都“一诊”word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未校对版,仅供参考,正版稍后发布)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1至9页,第Ⅱ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

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撤幕,

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I).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 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 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 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 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 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 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 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 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

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 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 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片 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 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 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 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六
《2016届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6成都“一诊”word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

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

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

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

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

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

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

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

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

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

羸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

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

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

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

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 , ▲ 。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 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

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

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

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

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请结合全文对

此加以探析。(8分)

答: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线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阳台窗户的单人沙发里,慢悠悠讲着《诗经》,语调平缓得如一条溪流。坐着看,这是一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头脑却敏捷、锐利得让人赶不上趟。谈话间,他在客厅和书房间来回疾行:一会儿从书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经注疏》,“嗖”地又一转身,拿来一个放大镜,“嗖”地又起身从书房端出纸笔,给记者拆解姓氏的由来。

他原名余勋坦,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 1931年生于成都,4岁开始研习古文,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一年级。

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撞击的年代。学堂的国文老师们认为白话文浅近直白,一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学老师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用文言文写。中学时,国文老师把《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都选进来。所以,我们在课堂里学的,比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文教科书》要多得多。”念高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庄子》、《孟子》、《荀子》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国藩、桐城派的文章。“当时我们十三四五岁,记忆力特别好,背了这么多古诗词、经典,现在想忘记都忘不掉。”流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七
《诗歌赏析》

诗词赏析训练

(一)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拟人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一山,一水,一动,一静,勾勒出一幅情景交

融的送别场面。

B.颔联中,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形象生动写出了即将远行的朋友像随风旋转

的蓬草,漂泊不定。

C.尾联中借萧萧马鸣,衬托出和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班马”是指载人远离的马。

D.本诗的作者与《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同一位诗人。

(二)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偶,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中“天”对“风”,“高”对“急”;

下句“沙”对“渚”,“白”对“清”。

B.“常作客”表明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繁霜鬓”刻画出诗人因“艰难苦恨”而苍老

的形象。

C.诗人独上高台,俯瞰群峰,悲喜交加,孤零愁苦又壮心不已,深深伤感又无限欣慰。

D.诗人绘秋形、摹秋声、描秋色、画秋态,建构了一个诗情的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2、诗中凸显秋意之深,景界之阔,又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画出深秋的旷远境界。

B.“萧萧”一词这里解释为“萧瑟”。

C.“潦倒新停浊酒杯”道出诗人对潦倒生活的感慨,暗含忧国伤时的情绪。

D.这是一首格律诗。

4、“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景,抒发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三)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

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

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

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四)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以声响衬托幽静的名句是 (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雨后山间舒朗、清新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五)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菏(jì hé)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下列四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仙子·咏江南”是曲牌名 B、“水仙子·咏江南”是小令名

C、“水仙子”是曲牌名,“咏江南”是这首小令的题目。

D、“咏江南”是曲牌名,“水仙子”是这首小令的题目。

2、这首小令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观,充分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六)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沙场”在词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写现实,但豪壮中已含悲凉意味。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写豪迈的军营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

如霹雳弦惊”两句写激烈的战斗场景。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抒发宏伟抱负。

D.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建功立业后的一腔豪情。

(七)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词的上阙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盛况。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

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

之气。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举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乃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 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

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中蕴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抒发了诗

人极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中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

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十一)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终。以“__________”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十四)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第2—4句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北斗星) ..

C 水尤清洌 (特别) D 影布石上 (映) ..

2、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八
《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

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1至9页,第Ⅱ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

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耀、

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I).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 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

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 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 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 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 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

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

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 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

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片 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 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 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 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 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 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九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

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I).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 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

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 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

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

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

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

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

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

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

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

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片 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

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 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 翠姨的马车来。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篇十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1至9页,第Ⅱ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

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I).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 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 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 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 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 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片 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 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 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 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 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 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 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 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 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雁门太守行首联赏析 送沈子福归江东赏析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首联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399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