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

2016-01-17 05:34:2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课内外精品文段阅读训练一(含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供大家学习参考。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一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课内外精品文段阅读训练一(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课内外精品文段阅读训练一

1.《观潮》文段选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出合适的词语。(2分)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6分)

3、我能写近义词。(4分)

顿时( 霎时 ) 犹如( 如同 ) 颤动( 颤抖 ) 逐渐( 逐步 )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浩浩荡荡:__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3分)

山崩地裂 ___、_、___

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2分)

7、从第一段话中的“__ ”“_ __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2分)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④ 。(只填序号)(3分)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9、“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___,说明 __浪头之高,范围之宽__ 。(4分)

10、依照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一句话。(3分)

____11、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____近些___”(3分)

12、我会写: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4分)

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1)___江潮好像都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_

(2)__江潮好像都震得大地颤动起来。__

13、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3分)

____

_14、比较下面的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意思 ___完整___;第二句写出了__颜色___和__数量__;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 __巨响__和浩大的___ 声势____。(3分)

2. 五 花 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

花山”。

1、 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季的山的景色。 (4分)

2、 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分)

3、 有~~~~~~~~~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分)

3. 阅读感知,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然后描写 太阳 ,最后写 草地上的花 。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 箭,另一句把比作 大花坛。

4.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

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争执: 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山上的一座庙里 。(2分)

3、第一自然段是按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 来。(2分)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2分)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

是因为: 三个和尚都开始挑水了,水缸里的水又满了。 。(2分)

5.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 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2分)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瞧( 看 ) 争论( 辩论 )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2分)

(1)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 (2)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3)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 (4)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

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2分)

5、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4分)

5.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人类可真有办法。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鸽子的眼睛能分(辩、辨)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视、试)飞机和导弹。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 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1分)

2、 划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3分)

3、 用“v”选择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 (3分

模( 飞行() 导弹()

4、 这段共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分))

5、 短文中写了哪几项有趣的发明?请写出来 。(5分)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二
《四年级课内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1、2单元)复习资料

一、《观潮》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â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渐 )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 声如洪钟 、 惊天动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汉川回龙镇王垸小学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课内复习

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1、2单元)复习资料

一、《观潮》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â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渐 )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 声如洪钟 、 惊天动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2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看榕树。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更能突出这里的鸟生活得快乐。

《鸟的天堂》文段选读(二)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

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âng fã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渐渐( 逐渐 ) 似乎( 仿佛 ) 颤动( 颤抖 )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 树枝 、 树根 、 树叶 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近处 顺序来观察。 5、“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 )声,它在这里用作(计算 ),意思是 不可以计算。“不可计数”指的是 树枝数量多 。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 本来的样子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热爱和赞美大榕树的思想感情。 8、 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9、“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 的树叶茂密而繁多的特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 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2) )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 三、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写。 (2)、诗中“缘”是( 因为 )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 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4)、在 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四、《爬山虎的脚》 (一)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嫩红 、 嫩绿 、 绿 、

汉川回龙镇王垸小学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课内复习

3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均匀( 匀称 ) 拂过( 吹过 ) 舒服( 舒适 ) 3、这段话选自课文 《爬山虎的脚》 ,主要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 颜色 和 排列 两个方面来写。 (二)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等词语感受到的。

二、动作,我是从"触、巴、拉、紧贴”、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嫩红、灰色 ” 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 ”划出来。 4、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反面的地方,形状像 蜗牛的触角,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 五、《蟋蟀的住宅》 (一)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这段话共有 6 句,主要写蟋蟀如何选择住宅的 。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1)“它们”指的是别的昆虫 。(2)“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3)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用了作比较 、 说明方法。

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答: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二)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弯曲)------(平坦)(光滑)------(粗糙 ) 2、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安静——(吵闹 ) 简朴—( 朴素)简单——(单一 ) 3、照样子造句。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 4、这段话是按从( 外 )到(内 )的顺序写的。 5、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6、蟋蟀的住宅在 朝着阳光的堤岸 上,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

就像 一座门 。门口很隐蔽 ,内部墙壁很光滑 。 整个住所 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卫生。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3、4单元)复习资料

9、《巨人的花园》

第1自然段1、这段话选自课文《 巨人的花园 》,主要写 巨人有一个漂亮的花园 。 2、文中“那里”指的是 巨人的花园 。 3、第二句话按时间的 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鲜花 、 绿树 、 鲜果 、和 白雪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漂亮 的特点。 第7—9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喧闹( 热闹 ) 训斥(斥责 ) 2、写反义词。 隆冬—(盛夏) 孤独—( 热闹 ) 荒凉—( 繁华) 漫长—( 短暂 ) 3、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4、5句) 4、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 ~”画出来。(第7段第8句。)

5、是 小男孩(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

6、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懂得分享才会收获快乐。

11、《去年的树》

第15—17自然段

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睁着)、(盯着 )、( 看 )。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仿佛在说:_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来了_;第二个看仿佛在说:__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__。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小鸟曾经答应过树:明年春天回来给它唱歌。

13、《白鹅》

第2、3自然段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A )(选填序号)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 大、凶 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 B 写法突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选填序号) A 、比喻 B、对比 C、排比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请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第三句) 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

(1)凡有生客进来,鹅( 必然)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果然)如此。( 2)今天(依然)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仍然)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 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中心 句,又是 过渡 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

第4自然段

1、 写出带点字的音节。大模.( mú)大样 净角.

( juã ) 2、 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骄傲 ) 3、 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傲然 )拘谨不自然,不放松。( 局促不安 )

4、找出本段的比喻句。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5、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_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鹅的步态与鸭如何不同,请用“﹏﹏”把它划出来。第2句

7、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 步态 )和( 站姿 )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汉川回龙镇王垸小学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课内复习

5

第5自然段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直线画下来。第一句

2、鹅需要水 、 泥 、 草 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摘抄文中有关的句子):我们的鹅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第7自然段 1、“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请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因此鹅吃饭时,一定要有一个人侍候,真是架子十足。 2、鹅吃饭时要人侍候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2、3句。

15、《猫》

第1自然段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猫的老实,表现在 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贪玩表现在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尽职又表现在可是她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造句:(1)任凭„„也„„ (2)非„„不可„„ 4、 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5、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种说法。它屏息凝视,一连 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贪玩 ),既贪玩又( 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7、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 )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X ) 8、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第2自然段、

1、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咕噜咕噜: 叮当叮当、哗啦哗啦 、 滴答滴答 淅沥淅沥 。 2、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

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答: 不好 。因为“几朵小梅花”更突出小猫的可爱,更能体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 蹭腿 、 抓痒 、 踩梅花 、 丰富多腔地叫唤 、 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用文中的词归纳) 4、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三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课内外精品文段阅读训练一(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课内外精品文段阅读训练一(教)

1.《观潮》文段选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

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出合适的词语。(2分)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6分)

3、我能写近义词。(4分)

顿时( 霎时 ) 犹如( 如同 ) 颤动( 颤抖 ) 逐渐( 逐步 )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浩浩荡荡:__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3分)

山崩地裂 ___、_、__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一条白线_。(2分)

7、从第一段话中的“_”“_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2分)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④ 。(只填序号)(3分)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

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9、“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_潮__,说明 __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__ 。(4分)

10、依照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一句

话。(3分)

____11、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

的词语是“ ____ 再近些___”(3分)

12、我会写: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4

分)

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1)___江潮好像都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_

(2)__江潮好像都震得大地颤动起来。__

13、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3分)

____

_14、比较下面的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意思 ___完整___;第二句写出了__颜色___和__数量__;第三句更具体

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 __巨响__和浩大的___ 声势____。(3分)

2. 五 花 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

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

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

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

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

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 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

重点写了__秋____季的山的景色。 (4分)

2、 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分)

3、 有~~~~~~~~~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分)

3. 阅读感知,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

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

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

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

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先写,接着描绘上的雾 ,然后描写 太阳 ,最后写 草地上的花 。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 箭,另一句把

草地 比作 大花坛 。

4.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

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

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

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

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

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

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

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

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争执: 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 ,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山上的一座庙里 。(2分)

3、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是 开始、 不久、 后来。(2分)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2分)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

是因为: 三个和尚都开始挑水了,水缸里的水又满了。 。(2分)

5.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

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

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

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

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

万紫千红。”

1、 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2分)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瞧( 看 ) 争论( 辩论 )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2分)

(1)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 (2)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3)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 (4)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

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2分)

5、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4

分)

5.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四
《重点段落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一、《观潮》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

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

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â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渐 )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

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7、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

江大潮 ④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浪潮 , 说明 浪潮很高 。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从远到近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

词语是“移来、 再近些、 越来越近。”

二、《鸟的天堂》

(一)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

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

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

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

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

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6分)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品种和颜色__多_____ 。“有的„„有的„„

有的”是写了鸟的_姿态多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鸟________ ,而是鸟儿都归

巢了,我看不见而已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①对大榕树的称呼________ ;第二个

没有加引号是因为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 寂静 ) 兴奋( 高兴 )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更能突出这里的鸟生活得快乐。

《鸟的天堂》文段选读(二)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

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

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âng fã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

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渐渐( 逐渐 ) 似乎( 仿佛 ) 颤动( 颤抖 )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

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近处 顺序来观察。

5、“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 )声,它在这里用作(计算 ),意思是计算 。“不可计数”指的是 树枝数量多 。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

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

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9、“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多的特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

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

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2) )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

三、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写。

(2)、诗中“缘”是( 因为 )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

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

情: , 。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4)、在 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这两句诗。

四、《爬山虎的脚》 (一)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

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嫩红、、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均匀( 匀称 ) 拂过( 吹过 ) 舒服( 舒适 )

3、这段话选自课文叶子,从 两个方面来写。

(二)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

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

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

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等词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触、巴、拉、

紧贴”、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嫩红、灰色 ” 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划出来。

4、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形状像,

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

五、《蟋蟀的住宅》

(一)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

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这段话共有蟋蟀如何选择住宅的 。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它们”指的是别的昆虫 。

(2)“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

(3)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用了作比较

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答: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二)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

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

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

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

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

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弯曲 )------( 平坦 ) ( 光滑 )------(粗糙 )

2、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吵闹 ) 简朴——( 朴素 ) 简单——(单一 )

3、照样子造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

会干的。

4、这段话是按从( 外 )到(内 )的顺序写的。

5、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6、蟋蟀的住宅在上,出口的地方

就像 一座门 。门口很隐蔽 ,内部墙壁很光滑 。

整个住所 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卫生。

9、《巨人的花园》

第7—9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热闹 ) 训斥(斥责 )

2、写反义词。

隆冬—( 盛夏 ) 孤独—( 热闹 )

荒凉—( 繁华 ) 漫长—( 短暂 )

3、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4、5

句)

4、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 ~ ~”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

8句。)

5、是(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6、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3、《白鹅》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

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

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A )(选填序号)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选填序号)

A 、比喻 B、对比 C、排比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请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第三句)

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

(1)凡有生客进来,鹅( 必然 )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 果然 )

如此。

(2)今天( 依然 )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 仍然 )没有一点

转晴的迹象。

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中心 句,

又是 过渡 句,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

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毫不相让;有

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 写出带点字的音节。

大模( mú )大样 净角( juã ) ..

2、 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骄傲 )

3、 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五
《新建 四上复习》

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1、2、3、4单元)复习资料

一、《观潮》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â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渐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 、 声如洪钟 、 惊天动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7、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④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浪潮 , 说明 浪潮很高 。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是“移来、 再近些、 越来越近”

二、《鸟的天堂》

(一)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6分)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品种和颜色多。“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姿态多。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鸟儿都归巢了,我看不见而已。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①对大榕树的称呼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叹赞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静寂(寂静 )兴奋(高兴)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看榕树。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更能突出这里的鸟生活得快乐。

《鸟的天堂》文段选读(二)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

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eng fe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渐渐( 逐渐 ) 似乎( 仿佛 ) 颤动( 颤抖 )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 树枝 、 树根 、 树叶 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从远到近处 的顺序来观察。

5、“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 四)声,它在这里用作(计算 ),意思是 不可以计算。“不可计数”指的是 树枝数量多 。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 本来的样子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热爱和赞美大榕树的思想感情。

8、 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9、“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 的树叶茂密而繁多的特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

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2) )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

三、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上中 。

(1)、这首诗是( 唐)朝诗人( )所写。

(2)、诗中“缘”是( 因为 )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六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1-4单元复习(含答案)》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1、2单元复习

一、《观潮》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

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

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â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渐 )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7、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④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浪潮 , 说明 浪潮很高 。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从远到近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移来、 再近些、 越来越近。”

二、《鸟的天堂》

(一)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

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6分)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品种和颜色__多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姿态多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鸟________ ,而是鸟儿都归巢了,我看不见而已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①对大榕树的称呼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 寂静 ) 兴奋( 高兴 )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更能突出这里的鸟生活得快乐。

《鸟的天堂》文段选读(二)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

叶,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âng fã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渐渐( 逐渐 ) 似乎( 仿佛 ) 颤动( 颤抖 )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近处 顺序来观察。

5、“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 )声,它在这里用作(计算 ),意思是可以计算 。“不可计数”指的是 树枝数量多 。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9、繁多的特点 ,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

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2) )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

三、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写。

(2)、诗中“缘”是( 因为 )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 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4)、在 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四、《爬山虎的脚》 (一)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嫩红、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均匀( 匀称 ) 拂过( 吹过 ) 舒服( 舒适 )

3、这段话选自课文,主要写爬山虎的叶子,从 两个方面来写。

(二)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等词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触、巴、拉、紧贴”、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嫩红、灰色 ” 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

4、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形状像角 ,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

五、《蟋蟀的住宅》

(一)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这段话共有。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它们”指的是别的昆虫 。

(2)“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

(3)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用了

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答: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二)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

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弯曲 )------( 平坦 ) ( 光滑 )------(粗糙 )

2、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吵闹 ) 简朴——( 朴素 ) 简单——(单

一 )

3、照样子造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

就会干的。

4、这段话是按从( 外 )到(内 )的顺序写的。

5、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6、蟋蟀的住宅在着 ,

就像 一座门 。门口很隐蔽 ,内部墙壁很光滑 。 整个住所 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卫生。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3、4单元复习

9、《巨人的花园》

第1自然段

1、这段话选自课文《 巨人的花园 》,主要写

2、文中“那里”指的是

3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果 、和 白雪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漂亮 的特点。

第7—9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热闹 ) 训斥(斥责 )

2、写反义词。

隆冬—( 盛夏 ) 孤独—( 热闹 )

荒凉—( 繁华 ) 漫长—( 短暂 )

3、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4、5句)

4、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 ~ ~”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8句。)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七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3、4单元)复习资料

班别 姓名 学号

9、《巨人的花园》

第1自然段

1、这段话选自课文《 巨人的花园 》,主要写。

2、文中“那里”指的是 巨人的花。

3、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鲜果 、和 白雪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漂亮 的特点。

第7—9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热闹 ) 训斥(斥责 )

2、写反义词。

隆冬—( 盛夏 ) 孤独—( 热闹 )

荒凉—( 繁华 ) 漫长—( 短暂 )

3、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第7

自然段第4、5句)

4、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 ~ ~”画出来。

(第7自然段第8句。)

5、是(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

天 。

6、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1、《去年的树》

第15—17自然段

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睁着)、(盯着 )、( 看 )。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仿佛在说:_树朋友,

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来了_;第二个看仿佛在说:__树朋友,我唱的

歌,你听到了吗?__。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_____小鸟曾经答应过树:明

年春天回来给它唱歌。__

13、《白鹅》

第2、3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A )(选填序号)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

写法突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选填序号)

A 、比喻 B、对比 C、排比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请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第三句)

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

(1)凡有生客进来,鹅( 必然 )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

( 果然 )如此。

(2)今天( 依然 )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 仍然 )

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

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心 句,又是 过渡 句,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第4自然段

1、写出带点字的音节。

大模( mú )大样 净角( juã ) ..

2、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骄傲 )

3、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傲然 )

拘谨不自然,不放松。( 局促不安 )

4、找出本段的比喻句。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5、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_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鹅的步态与鸭如何不同,请用“﹏﹏”把它划出来。第2句

7、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 步态 )和( 站姿 )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

的傲慢。

第5自然段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直线画下来。第一句

2、鹅需要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

发笑,具体表现在三方面(摘抄文中有关的句子):我们的鹅一日三餐。

第7自然段

1、“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请把这个句子换

一种说法。

2、鹅吃饭时要人侍候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第

7自然段第2、3句。

15、《猫》

第1自然段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猫的老实,表现在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贪玩表现在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

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

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尽职又表现在可是她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造句

(1)任凭„„也„„

(2)非„„不可„„

4、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一夜不回家。

5、“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种说法。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 贪玩 ),既贪玩又( 尽

职 ),既胆小又(勇猛 );高兴时( 温柔可亲 ),不高

兴时( 一声不出 )。

7、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 )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X )

8、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第2自然段、

1、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

咕噜咕噜: 叮当叮当 、 哗啦哗啦 、 滴答滴答

淅沥淅沥 。

2、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

句话中“几朵小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

答: 不好 。因为“几朵小梅花”更突出小猫的可爱,更能体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 丰富多腔地叫唤 、 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用文中的词归纳)

4、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1、2单元)复习资料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观潮》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 mēn)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

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

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

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ân)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

渐 )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

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

的热情之高。

7、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

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④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

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浪潮 , 说明 浪潮很高 。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从远到近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移来、 再近些、 越来越近。”

二、《鸟的天堂》

(一)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

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6分)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品种和颜色__多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姿态多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鸟________ ,而是鸟儿都归巢了,我看不见而已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①对大榕树的称呼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 寂静 ) 兴奋( 高兴 )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看榕树。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更能突出这里的鸟生活得快乐。

《鸟的天堂》文段选读(二)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八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3、4单元)复习资料

9、《巨人的花园》

第1自然段

1、这段话选自课文《 巨人的花园 》,主要写

2、文中“那里”指的是。

3、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和 白雪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漂亮 的特点。

第7—9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热闹 ) 训斥(斥责 )

2、写反义词。

隆冬—( 盛夏 ) 孤独—( 热闹 )

荒凉—( 繁华 ) 漫长—( 短暂 )

3、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4、5

句)

4、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 ~ ~”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

8句。)

5、是(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6、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1、《去年的树》

第15—17自然段

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睁着)、(盯着 )、( 看 )。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仿佛在说:_树朋友,

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来了_;第二个看仿佛在说:__树朋友,我唱的歌,

你听到了吗?__。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_____小鸟曾经答应过树:明年

春天回来给它唱歌。__

13、《白鹅》

第2、3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A )(选填序号)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选填序号)

A 、比喻 B、对比 C、排比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请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第三句)

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

(1)凡有生客进来,鹅( 必然 )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 果然 )

如此。

(2)今天( 依然 )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 仍然 )没有一点

转晴的迹象。

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又是 过渡 句,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第4自然段

1、 写出带点字的音节。

大模( mú )大样 净角( juã ) ..

2、 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骄傲 )

3、 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傲然 )

拘谨不自然,不放松。( 局促不安 )

4、找出本段的比喻句。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5、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_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鹅的步态与鸭如何不同,请用“﹏﹏”把它划出来。第2句

7、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 步态 )和( 站姿 )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第5自然段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直线画下来。第一句

2、鹅需要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

在三方面(摘抄文中有关的句子):我们的鹅一日三餐。

第7自然段

1、“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请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2、鹅吃饭时要人侍候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2、

3句。

15、《猫》

第1自然段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猫的老实,表现在事也不过问 ;贪玩表现在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

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呢? ;尽职又表现在可是她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造句

(1)任凭„„也„„

(2)非„„不可„„

4、 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5、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种说法。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 贪玩 ),既贪玩又( 尽职 ),

既胆小又(勇猛 );高兴时( 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 一声不出 )。

7、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 )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X )

8、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第2自然段、

1、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

咕噜咕噜: 叮当叮当 、 哗啦哗啦 、 滴答滴答 淅沥淅沥 。

2、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

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

答: 不好 。因为“几朵小梅花”更突出小猫的可爱,更能体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腔地叫唤 、 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用文中的词归纳)

4、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1、2单元)复习资料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观潮》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

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

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â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渐 )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7、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④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浪潮 , 说明 浪潮很高 。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从远到近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移来、 再近些、 越来越近。”

二、《鸟的天堂》

(一)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6分)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品种和颜色__多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姿态多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鸟________ ,而是鸟儿都归巢了,我看不见而已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①对大榕树的称呼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 寂静 ) 兴奋( 高兴 )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更能突出这里的鸟生活得快乐。

《鸟的天堂》文段选读(二)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âng fã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渐渐( 逐渐 ) 似乎( 仿佛 ) 颤动( 颤抖 )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近处 顺序来观察。

5、“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 )声,它在这里用作(计算 ),意思是 不可以计算 。“不可计数”指的是 树枝数量多 。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9、“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多的特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

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2) )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

三、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写。

(2)、诗中“缘”是( 因为 )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 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九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1、2单元)复习资料

一、《观潮》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

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

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â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渐 )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7、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

江大潮 ④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浪潮 , 说

明 浪潮很高 。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是“移来、 再

近些、 越来越近”

二、《鸟的天堂》 (一)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

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

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

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

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

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6分)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品种和颜色__多_____ 。“有的„„有的„„

有的”是写了鸟的_姿态多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鸟________ ,而是鸟儿都归

巢了,我看不见而已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①对大榕树的称呼________ ;第二个

没有加引号是因为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静寂(寂静 )兴奋(高兴)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鸟的天堂》文段选读(二)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

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

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âng fã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

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渐渐( 逐渐 ) 似乎( 仿佛 ) 颤动( 颤抖 )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

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近处 顺序来观察。

5、“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 )声,它在这里用作(计算 ),意思是。

“不可计数”指的是 树枝数量多 。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

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9、“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多的特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

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

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2) )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

三、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写。 (2)、诗中“缘”是( 因为 )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 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

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4)、在 情况下,人们

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四、《爬山虎的脚》 (一)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

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嫩红、、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均匀( 匀称 ) 拂过( 吹过 ) 舒服( 舒适 )

3、这段话选自课文,主要写爬山虎的叶子从个方面来写。

(二)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

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

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

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

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等词语感受

到的。二、动作,我是从"触、巴、拉、紧贴”、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嫩红、

灰色 ” 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划出来。

4、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形状像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五、《蟋蟀的住宅》 (一)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

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这段话共有。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1)“它们”指的是别的昆虫 。(2)“随遇而安”的

意思是 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3)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

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用了

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二)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

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

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

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

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

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弯曲)------(平坦)(光滑)------(粗糙 )

2、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安静——(吵闹 ) 简朴—( 朴素)简单——(单一 )

3、照样子造句。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

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 4、这段话是按从( 外 )到(内 )的顺序写的。 .

5、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6、蟋蟀的住宅在上,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

就像 一座门 。门口很隐蔽 ,内部墙壁很光滑 。

整个住所 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卫生。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3、4单元)复习资料

9、《巨人的花园》

第1自然段1、这段话选自课文《 巨人的花园 》,主要写 巨人有一个漂亮的花园 。

2、文中“那里”指的是。

3、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和 白雪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漂亮 的特点。

第7—9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喧闹( 热闹 ) 训斥(斥责 )

2、写反义词。 隆冬—(盛夏) 孤独—( 热闹 ) 荒凉—( 繁华) 漫长—( 短暂 )

3、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4、5句)

4、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 ~”画出来。(第7段第8句。)

5、是(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6、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1、《去年的树》

第15—17自然段

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睁着)、(盯着 )、( 看 )。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仿佛在说:_树朋友,我终于找到

你了,我来给你唱歌来了_;第二个看仿佛在说:__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__。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小鸟曾经答应过树:明年春天回来给它唱歌。

13、《白鹅》

第2、3自然段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A )(选填序号)A、总分 B、分总 C、

总分总

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选填序号) A 、比喻 B、对比 C、排比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请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第三句)

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

(1)凡有生客进来,鹅( 必然)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果然)如此。

(2)今天(依然)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仍然)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

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过渡 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

第4自然段

1、 写出带点字的音节。大模( mú)大样 净角( juã ) ..

2、 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骄傲 )

3、 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傲然 )拘谨不自然,不放松。( 局促不安 )

4、找出本段的比喻句。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5、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_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鹅的步态与鸭如何不同,请用“﹏﹏”把它划出来。第2句

7、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 步态 )和( 站姿 )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第5自然段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直线画下来。第一句

2、鹅需要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摘抄文中有关的句子):我们的鹅一日三餐。

第7自然段

1、“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请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2、鹅吃饭时要人侍候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2、

3句。

15、《猫》

第1自然段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猫的老实,表现在事也不过问 ;贪玩表现在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

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尽职又表现

在可是她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造句:(1)任凭„„也„„非„„不可„„4、 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5、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种说法。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贪玩 ),既贪玩又( 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

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7、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 )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X )

8、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第2自然段、

1、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咕噜咕噜:

2、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

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答: 不好 。因为“几朵小梅花”更突出小猫的可爱,更能体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腔地叫唤 、 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用文中的词归纳) 4、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

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篇十
《六上期末试卷》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读音中正确的一项是(B )

A.肖xiào像 脸颊jiá 悄qiüo然 镌刻juün 憎zýng恶

B 塑sù料 模mú样 旋xuán涡 虐nûâ待 咳kã嗽

C允rǔn许 颈jǐng上 奔býn来 所处chǔ 劲jǐng挺

D薄bó雾 血xuâ液 滋润rùn 运载zài 松脂zhǐ

2. 选择字形有误的一项( B )

A无影无踪 微波粼粼 有朝一日 大洋彼岸

B不解之源 暗无天日 眼冒金星 一反常态

C为所欲为 暑去寒来 不在话下 窃窃私语

D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长途跋涉 大摇大摆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1分)

A牧童的笛声从山谷里断断续续地传出来。 ....

B走山路他都健步如飞,走这样的平地更是不在话下了。 ....

C他的作文在全校都是一流的,每篇文章都笔走龙蛇、妙笔生花。 ....

D大潮来临之时那声音真是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

4. 下列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 沈石溪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大王,《最后一头战象》、《狼王梦》、《第七条猎狗》

都是他的作品。

B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

C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D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

半天没缓过劲来。

5. 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A )

爷爷( )年过花甲,( ) 依旧身强力壮。

我们( )能听见冲锋枪射击声,( )能听见敌人的谈话声。

( )今天是感恩节,( )美国等国家都要吃火鸡。

老师( )没来讲课,( )他生病了。

A虽然……但是……;不仅……还……;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

因为

B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不仅……

还……

C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仅……还……; 之所以……是

因为

D虽然……但是……;不仅……还……;; 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

以……

6.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不是( A )

A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

向敌人,势不可当。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

那本好。”

D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

A.这篇文章塑造了优秀共产党员董存瑞的英雄事迹。

B.生物学家给大家讲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的知识。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我们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

D.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另外的星球上去。

8.将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D )

①明媚可爱的春天一到,银杏树上开满了洁白如玉的小花。

②当金色的秋天悄悄降临人间,树上挂满了银杏,像一个个胖娃娃。

③仲夏,银杏树上的叶子长得更加茂密了。

④严寒的冬天,银杏树顶着寒冷,冒着风雪,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士。

⑤虽然它没有牡丹艳丽,也没有兰花芳香,但我喜欢它那洁白的花朵。

⑥它那粗壮的枝干像一把撑开的绿伞,为人遮荫蔽日。

A. ①③⑥⑤②④ B.①③⑤⑥②④

C.①③⑥②⑤④ D.①⑤③⑥②④

9.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

A. 《白桦》是德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

角度描写它的美。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B《春夜喜雨》全诗描写细膩、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

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D《太阳的话》这首诗写于1942年1月14日,是艾青到延安以后写的一首诗,

富有浪漫气息,是诗人的一首代言诗。

10. 与原文一致是( C )

A.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浪花,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

朝着岸边涌过来……

B.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

碧绿的西瓜。

C.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D.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

勘测,进行精密计算。

二、填空和问答

11.用漂亮的钢笔字词语。(2分)

qīnɡ yōu qín jiàn táo zuì jì lù

( ) ( ) ( ) ( )

12.请你“静”组成不同的词再填空(2分)

A天渐渐的暗了下来。他独自一人走在( 幽静 )的小路上。

B 老师( 平静 )地望着我,似乎在说:没有失败,只有半途而废。

13.诗句填空(5分)

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诚者,天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_______,杨柳依依。

二、阅读与理解:22分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日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居然上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对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14.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说法错误的是(D )。(2分)

A土壤污染看不见

B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

C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

D受污染的土壤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15.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污染物的是(D)(2分)

A播散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粪便。

B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

C堆放和倾倒在土壤表面的固体废物。

D艾滋病人呼出的气体。

16.第3段中多处引用数据,其作用是(D )。(2分)

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反语C表示强调D真实可信说服力强

1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2分) ———————————————————————————

(二)《走进书里去》然后答题: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8、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分)

1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粗略—— 瞬间——

20、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2分)

————————————————————————

————————————————————————

21、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2分)

————————————————————————

————————————————————————

22、作者把_______比喻为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23、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2分)

(三)阅读《生之喜悦》,完成文后各题(共计12分)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ã)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ü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2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2分)

相关热词搜索:用震耳欲聋写一段话 震耳欲聋造句 用震耳欲聋造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用惊天动地和震耳欲聋造一段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462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