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

2016-01-18 11:53: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一《论语一句话赏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论语中的信用的话》,希望能帮助到你。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一
《论语一句话赏析》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二
《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论语》名句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

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三
《论语情景默写 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 《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论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写出《论语》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6. 《论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7. 《论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8.《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9. 《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四
《论语30句》

(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0)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13)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14)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雕:同“凋”,凋零,零落。

(17)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1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杇(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19)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

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2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22)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2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五
《整理好的论语资料》

一、《论语》“信”字解读:

《论语》“信”出现38 次,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指出“信”有四义[1]:

1.诚实不欺( 24 次) 。

2.相信,认为可靠( 11 次) 。

3.使相信, 使信任( 1 次) 。

4.形容词或者副词, 真,诚( 2 次) 。

《说文解字》对“信”的解释:

信, 诚也, 从人从言, 会意。诚, 信也。

人, 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言, 直言曰言。

可以说“信”的本意就是“语言诚实”, 而语言诚实又是人的品德最可贵之一。据此,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

《论语》中的“信”有实词和虚词两个范畴, 我们所探析的是实词范畴的“信”, 即具有“诚实”意义的“信”。

根据《论语》中论“信”的句子进行的梳理[3], 我们可以看到《论语》论“信”有如下特征: 第一,《论语》所论“信”的论者不同, 有孔子所论共十九条; 有弟子所论共五条。第二,《论语》所论“信”的涵义不同, 就实词而言,“信”字主要包括四个意思: 一是从言语方面看, 说的话要诚实, 真实无妄,人己不欺, 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是从行动方面看, 对说的话能信守、实行, 不违背; 三是相信别人, 重视他人的行为; 四是要使别人相信。

第三,《论语》所论“信”的语言环境不同, 不仅体现了语录体的特征, 而且表达了孔子的思想。 如: 孔子论为人, 论普通人, 论君子, 论贤, 论崇德, 论仁, 论士, 论学生, 论志, 论教, 论行, 论六言六蔽,论学稼, 论治国, 论政等。子张论有无, 有子论信恭, 曾子论省, 子夏论学等。这里论“信”的语言环境虽然不同, 但却集中表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即品德修养的根本“信”。

二,孔子诚信思想探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道德伦理领域,把“诚信”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可谓见微知著,意义深远。具体说来,孔子关于诚信思想的论述,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强调诚信在道德伦理方面的重要性——信乃修身处世之基石。首先孔子将“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孔子说:“予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述而》)他还将信与恭、宽、敏、惠共同列为“仁”的五种美德,并且认为诚信是君子完美品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缺之不可,他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 卫灵公》孔子认为 “言必行,行必果”是为人处事的道德底线。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弟子们的诚信教育,他反复叮嘱弟子要“主忠信”(反四见:《学而》、《子罕》、《颜渊》、《卫 灵公》),“谨而信”(《论语• 学而》)。孔子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之道,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与人和谐相处。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论语• 为政》) 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 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 行乎哉? (《论语• 卫灵公》)孔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 就好比车子缺失了关键的部件, 哪怕是在本乡本土也寸步难行;只要为人诚实守信, 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即使身处蛮貊之邦也能畅行无阻。孔子对诚信的重视,还可以从他与弟子表述志向的对话中体现出来:“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论语• 公冶长》)孔子将朋友的信任作为其人生志向之一,可见诚信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第二,强调诚信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性——信乃立国安邦之根本。孔子认为,信,不仅是人修身养性所必备的道德品质,还是从政治国之道。孔子在回答子贡如何治理国家时说,治理国家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关键的,其地位甚至高于粮食和军队,他说,“民无信不立”(《论语• 颜渊》)一个国家即使具备充足的军队和粮食,而治国者失去了人民的信任,那这样的国家很难生存下去。孔子还将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信则民任焉。”(《论语•尧曰》)孔子认为治国者处理国事应该严谨认真,诚实无欺,这样就可取信于民。“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倘若在上位的讲究信用,就会得到人民的信任,老百姓也会纷纷效仿,没有人敢不说真话了。如果君民一心,彼此信任,再辅之以宽政、法制,“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论语•子路》),“四方之政行焉”(《论语•尧曰》),“天下之民归心焉”(同上)。 孔子阐述以信治国之道,形式精炼,意义深远。孔门弟子子夏深受其影响,认为当权者要役使人民,臣属要进谏君主,必须以取得信任作基础,他说:“君子信而後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後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 子张》)

第三,孔子详细论述了践行诚信的具体方法——“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 里仁》)认为做人应效仿古之君子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倘若夸夸其谈,言行不一,就会失信于人,他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 宪问》)孔子主张做人应以诚信约束自己,以行不符言为耻,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宪问》),所以,对于自己说出的话一定要负责任,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论语• 子路》) 同时,他还告诫弟子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为政》)这样就可以恪守诺言,言副其行了。孔子还特别表扬了弟子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论语• 颜渊》) 赞扬他因为诚实的态度和直率的性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反之,孔子认为轻诺者必寡信,非常反感那些花言巧语,伪善少德的人,并狠狠的痛斥这些“巧言令色”之徒: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 ( 《论语•公冶长》)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卫灵公》)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阳货》)同时,孔子认为仅具备诚信的品德还不行,如果不和学习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流弊:“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论语• 阳货》)由此可见,孔子在启发弟子们修养诚信品质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学习对于涵养德行的重要性。

通过孔子的言传身教,其弟子在修身处世中亦非常重视个人诚信品质的培养。如曾子就把诚实守信作为每日省察自己的主要内容,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学而》)他还说:“正颜色,斯近信笑。” (《论语• 泰伯》)认为要从内心修养出发,端正自己的容貌,显示出诚意,以取信于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虽极力推崇诚信,却并非“愚信”,他将“信”分为小信和大信。孔子说:“君子贞而不凉。”“凉”即小信,他认为君子处事持守正道,而不拘于小节,不能只讲信用,却不问是非曲直,违背了大道。他的弟子有子也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认为信约只有在符合道义的前提下,诺言才可兑现,不合乎道义的信约可以不遵守。可见,孔子的诚信观不是顽固呆板的,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

两千年来,诚信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核心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功不可没。

三,“信”伦理观念的现代教育价值

孔子的“信”伦理观念不仅可以借以衡量主体的个人素质和个人价值观,也可以规范主客体的交往行为及其沟通互动过程。该思想历经几千年历史的考验,充分证明了其永恒的生命力,它不仅在古代十分重要,在我们当代社会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在当今充满种种诱惑的社会,当我们面临种种考验的时候,能否坚持“信”的伦理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信”,不仅自身要修“信”,还要努力使“信”的伦理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

人人都自觉地以“信”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之发扬光大,最终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整个社会才能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信”伦理观念的现代教育价值。

1 取信于民是治国的基础

“信”是管理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稳定国家政权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证。这在孔子的伦理观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因如此,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取信于民。现代社会的管理者同旧时代的统治者相比,需要具有更全面的素质和修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强的能力和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先进的政治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其中,坚持“信”的原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绝不能无“信”、失“信”于民。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基础,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管理者要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走向稳定和和谐的发展。联系当代实际,我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我党整治腐败的有力措施等都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

强国家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形象建设,引导他们作出诚信待民的许诺,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进行相应的“信”教育,使他们真正能为人民服务。取信于民不仅是我们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所必需的。

2 经济活动中要讲“信”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是政治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雄厚往往决定了它的国际地位的高低。而“信”在经济活动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信”具有“诚实无欺”的内涵,它针对的是每一个人,不分贫富贵贱,不分男女老幼,在经济活动中更是应该以其为基础。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的不法商贩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不惜制造和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不惜违反商业道德,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为自己捞取大量财富,这种行为最终必然要以损害他们自己的利益为代价。而在一切的经济活动之中,要想达到互利互惠的结果,就需要相互信任和信托。经济活动中的商家要秉承诚实可信的原则,做到童叟无欺,通过合法的手段来致富,通过过硬的商品质量和优秀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经济才能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不仅在国内应该讲求“信”,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中也要以“信”为基础,这样才能互利互惠,才能共同发展。特别是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以“信”作为交往的基础。

3 朋友之间要讲信明义

讲信明义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结交朋友的基本原则,孔子一再强调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要坦诚相待、毫不猜忌。正所谓“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信任不仅是建立朋友关系的基础,也是调整和衡量朋友关系的标准。对待朋友要真诚,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要尽心尽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任,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当然,守信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只有当“信”合乎“义”时才予以遵守,不然就不必遵守,否则,就是愚“信”了。如“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就此而言的。在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之中,必然充斥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以致使朋友之间的正常交往蒙上了一层阴影,失信于朋友的行为越来越多,甚至有的人不惜去欺骗损害朋友的利益。这些行为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朋友之间原本纯洁的友情变得污浊不堪,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要重新审视和对待朋友之间的关系,既要审慎地择友、交友,又要以“义”为前提来明智地确立各种约定,并遵守自己的承诺,信守诺言,决不可轻信别人的利诱,也不要产生交友恐惧感,对任何人都不相信,处处设防。

4自立应言行统一

“信”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只是外在的要求,只有当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它的时候,才能逐

渐内化为个人的品德修养。要实现“自立”,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求真务实、言行统一,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以“信”求“立”。一个人首先自己做到了“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促进自身的修养,从而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那些喜欢自吹自擂、哗众取宠的人,不仅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损害自己的形象,还会给其他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从媒体上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这更加使我们认识到孔子的“信”伦理观念的重要意义。学习孔子的“信”伦理观念,有益于引导人们的自立自控行为,有益于提高广大人民的自身素养,使他们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同时,也有益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 设。因此,在当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提倡“信”的伦理观念。

5结论

孔子的“信”伦理观念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洗礼,仍然发出灿烂的光彩。事实证明,“信”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了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论人群、不论时间、不论情境的伦理观念了,它不仅适用于古代,在我们当代社会生活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早已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关于“信”的伦理观念,对加强我国公众的伦理道德修养、推动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大学生诚信及信用素养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

1 大学生诚信的总体状况分析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品质,在“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的调查中,有43.8%的学生首选“诚实守信”;有32.5%的学生把“自立自强”放在第一位,还有17.9%的学生选择“有责任感”,5.9%的学生选择“开拓创新”。关于“诚信的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是多项选择题,从统计结果看:选择“诚实、信守承诺、真诚”的达75%;选择“不随意允诺”的有45%,选“其他”的只有7%。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诚信是一种很重要的传统美德,重视诚实守信这种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并且理解诚信的含义。但对“大学生的总体诚信情况”的评价,回答“很好”的只占被调查学生的4.2%;认为“一般”的则高达81%;而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到了13.8%和1.1%。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总体诚信水平不容乐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你认为自己是个讲诚信的人吗”调查中,只有47.3%的同学选择“是”;有高达50.7%同学回答“基本是,视具体情况而定”;还有2%的同学回答“不是”。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是讲诚信的,但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有许多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即当诚信意识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 其诚信行为与诚信意识就会发生背离,就可能会放弃诚信原则。

综合以上分析: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诚信意识,是诚实守信的人,但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一般或者偏低,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2 大学生诚信行为具体状况分析

主要从大学生学习方面、经济方面及就业择业方面进行了调查。

1.2.1 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诚信状况

关于平时作业,问题是“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您一般采取何种态度完成”,调查显示:有44.1%的学生是“认真查阅文献、深入研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课程论文”;“查阅少量文献、拼凑应付”的却占到了50.7%;有16.8%的学生是“在网上下载类似文章,改头换面应付交差”;还有1%的学生是“完全抄别 人的”和“请‘枪手’完成”。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通畅和便利, 一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剪刀加浆糊”的学习方式已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同,特别是在大学生不太重视的公共理论课作业中,抄袭现象更为严重。考试作弊是大学校园最常见的失信行为。关于考试作弊设计了三个问题:

一是“您有过考试作弊吗?”调查结果显示:有32.8%的学生“从未有过作弊想法及行为”;有38.7%“有过作弊想法,但未付诸行动”;有25.4%“曾有过作弊行为但未被发现”;也有3.1%的学生是“经常作弊但均未被发现”。尽管各高校对考试作弊者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甚至开除学籍的严历处分,但考试作弊仍屡禁不止,仍有一些学生铤而走险从,从调查中可看到作弊学生的比例较高,几乎每四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曾有过作弊行为。

二是调查学生对作弊行为的态度。只有25.2%的学生对考试作弊“深恶痛绝”;有48.4%的学生对作弊行为“虽然不赞成,但也不会制止”;有16.2%“无所谓”,认为现在的考试没多大意义,作弊是明智之举;还有10.2%的学生甚至有种侥幸的心理,认为“不被抓就行”。尽管大多数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持否定态 度,但作弊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认同感,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弊行为持宽容态度或抱以同情。

三是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有24%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高分”;有57.4%认为是为了“及格”;有

7.2%认为“别人在作弊,自己不作弊就会吃亏”;还有6.9%是不想背记公式,4.6%选择了其他。不管考试作弊动机如何,但考试作弊本身就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诚信,在一次期末,我曾尝试让 学生自己给自己平时表现打分,结果90%以上同学给自己打了90 多分,其中包括平时经常旷课或不做作业的个别学生,可见为了分数不讲诚信的确大有人在。

3 大学生经济方面的诚信状况

目前恶意拖欠学费是全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据了解,乐山师范学院2009 年底欠费学生人数达1579 人, 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1.8%,欠费金额高达近百万元。绝大多数学生欠费确是因为家庭经济因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从家里拿的学费,用于自己吃喝玩乐。恶意拖欠学费,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财务收支,而且为了催交学费耗费辅导员、班主任及学校财务人员大量精力。在对“高校无正当理由拖欠学费者的态度” 调查中,有73%的学生认为应“多做思想工作,劝其主动履行交费义务”;有19.1%有学生认为“应通知家长,限期交纳所欠学费,逾期将对其子女采取警告直至劝退的处分”; 有6.2%赞成“扣发毕业证书”;只有1.7%认为“应在校园网上曝光”。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拖欠学费者是宽容的,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应当严历处理。在对“如果你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你的家境你会怎样”的调查中,“如实汇报”的有53.2%;“基本照实说,稍微有所改动”占41.3%;只有5.5% 的回答会“虚报夸张”。这说明在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的同学中有将近一半会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不应得的利益。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缓解高校中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对于“当前大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现状”,认为“一般”的比例高达67.4%;“较差”的占19.5%;而认为“较好”的只有13.1%。而对国家助学贷款抱“有钱就还,没有就不还”和“能拖就拖”态度的分别达是6.8%和7.3%。可见,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学生还款现状的评价并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各高校的贷款拖欠率大约在10-40%之间。大学生还款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大学生个人信用的缺失已成为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最大的瓶颈。对“不少学生贷款后不能按期归还,使国家蒙受损失”这一现象,55.9%的认为这是“个人信用问题,有借必有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不太清楚,我没贷过的”有20.8%;有4.4%的认为“既然是国家发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还也可以理解”;有16.5%认为“可能是毕业后工作收入太低,按期偿还有困难”;还有1.4%认为“还款期限制定的不合理造成学生还款困难”。大学生拖欠贷款有着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如就业难、薪水低等,但就拖欠行为本身而言就是不讲诚信的表现,特别是有能力偿还却拖欠不还。

1.2.3 大学生就业、择业方面的诚信状况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多数学生会尽力地充实自己的竞争实力, 而有些学生则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调查中有66.1%的学生表示不会“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上作假”,但有20%的同学选择:“会”,另有13.9%的说“别人造假的话,我也造假”。对于“在求职简历中作假是否有利于个人的求职?”的问题,选择“有利于”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的共占57.4%;“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占29.9%;只有12.7%的学生才认为不利于个人的求职。这说明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六
《论语四、诚信之道》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七
《论语习题集》

《论语》练习题

唐县第五中学 刘丽霞 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论语( )不愠( )三省( )罔( ) 殆( )

二: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四书五经”中

的“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生

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

话: , , 。

(2)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

子的话: , .。

(3) 《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

是 , 。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 。

(5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 。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

孔子的话 , 。

(7)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8)《论语》中表现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句

子是 , (9)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

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

是 , .。 (10)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

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 , 帮他解开了疙瘩。

(11)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 。.(12)要求我们在

学习中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

(13)主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 .。(14)强调责

任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15)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 。

(16)论述个人修养的句子是: , 。

(17)《论语》中表现艰难之际对人的考验的句子是: , .(18)儒家提

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 。

(19)你的朋友从外地来看你,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

情: , 。

(20)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

横幅

(21)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

话?

(22)《<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2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时习之:

3.不亦说乎?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传不习乎: 7.学而不思则

罔 8.思而不学则殆 9.诲女知之乎:诲: 10.是知也 11:士

不可以不弘毅 12.其恕乎:

13.松柏之后凋也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 择其善者而从之

四.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吾日三省吾身。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学习态度;

⑵学习方法;

⑶思想品德修养。

六.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出其含义。 1. 不亦说乎? 通 意思 2.诲女知

之乎 通 意思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 意思

七.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八.“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

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九、简答题: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

3、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

中的话说就是那句话?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6、选文有几则内容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

一.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③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④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⑤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

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 识(zhì):记住。 ② 厌:满足。 ③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 及:赶上,追上。 ⑤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⑥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3分)

(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

(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

(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

示。(4分)

二.(2010·北京市燕山,11---14,14分)

《论语》十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

《论语十则》2010年版【答案】

一.(2010·吉林省, 15分)

9.儒。(1分)

10.(4)(2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全品中考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

(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二.(2010·北京市燕山,11---14,12分)

11。 (2分)答案:(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 (3分)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八
《《论语》中的诚信问题大学课论文》

《论语》中的诚信问题

摘要:诚信问题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分别从立身、人际交往,为政等方面讨论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论语 诚信 当代意义 大学生

一、《论语》中诚信道德的主要内容

据统计,在《论语》一书中,“信”一字被提到达38次之多,除了少数“信”属虚词之外,其余多属实词,做“诚信,信用”或“相信,信任”讲。这两层意思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从行为主体的角度讲,要诚实无欺,信守诺言;二是从行为接受者的角度讲,要相信他人,对人信任,两层相辅相成,只有自己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为了使他人信任自己,自己必须要诚实守信。

首先,诚信是立身的关键。诚信意味着言语是否符合实际,行为是否符合言语,是安生立命的关键,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其次,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关于君子之交的准则,也就是和朋友交往,要说话诚实,恪守信用。最后,诚信是为政之道,立国之本。“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学而》),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要对政事严肃认真,并且守信用。对老百姓诚实,才能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真心爱戴和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护和信任,才能政令通畅。所以在子贡问政的时候,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进一步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兵。”子贡又问,在“食”和“信”二者之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在孔子的心目中,人总是要死的,但是如果没有百姓对执政者的信任,国家就不可能存在了,即使有再多的粮食和军队也无济于事。

二、诚信道德的当代意义

《论语》的诚信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后期,朝廷腐化,伦理颠倒,民不聊

生的背景下。现实的混乱让孔子油然而生危机感,促使着他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

1、诚信是立世为人的道德品格

诚信是做人应有的基本品质,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起点。有了诚信的品质,我们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形式才能通达。失去了诚信,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尤其在“诚信档案”机制日益健全的今天,“一失足”就意味着“身败名裂”,这也意味着社会对于个人诚信的日益重视。

2、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

人都是社会的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总,人也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相互交往,相互依赖,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这种社会关系,所有人都必须承认和肯定,并加以自觉地维护。

3、诚信是执政为民的基本法则

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因失信而家破人亡的史实,是国无信不立的最好佐证。自古以来,治国都必须取信于民。执政者之所以能握有政权,全在于民众的支持,欺骗民众,失掉群众基础,最后必定会被民众推翻。那执政者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执政者自身要讲信用,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在制定政策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决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自然规律地蛮干,搞一些劳民伤财、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所谓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执行时,要注意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伤害政策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三、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正如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的确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都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一个成才的大学生更是所有这些的未来,在所有成才的必要条件当中,对道德诚信的要求又是极为重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毫无疑问的把德放在了首要地位

。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当前,从总体水平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偷窃、、打架等活动还是有发生。尤其现实的大众传媒存在着道德宣传与传授失导的现象,这对乐于接受信息的大学生群体的人生修养、责任意识的养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媒对主流的价值观、责任观推介不明朗,对非责任现象缺乏力度,甚至于在传播内容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健康的因素等,这不仅容易造成那些缺乏辨别力的学生在责任意识规范的认同与责任行为的选择等方面的迷茫,而且由于一些失导的宣传片面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心态,他们往往还能抵消学生的多年来所接受的正面的道德教育的影响,另外在现实中不仅存在家庭责任观教育缺乏观教育缺乏、社会责任观教育不足、学校责任观教育乏力等现象, 而且还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主流责任观理解不统一的问题,这就使得责任观教育在各个环节上脱节。

“人因诚信而立。”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个人认为每个青年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至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是一个长远而有意义的品格持续过程,看似简单却对个人和他人乃至社会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进,一个有诚信的社会是文明的,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飞速发展,对于小到个人,大到种族和国家发展是智慧而民主的,值得每一个人严肃去审视;去鞭策。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诚信,呼吁一种不容丧失的社会责任,理论性的道理也不在少数,而社会依然始终还是在法律的约束框架下逻辑性程序中予以制约而保持稳定和平衡,自觉自愿的人始终是在少数,这实在是一种人的不理智和不文明而制使社会走向落后的体现。 诚信意识需要得到广泛的普及,这不是一种思维,而是一种自觉的理念,现在我们对诚信的认识远远不够,甚至是扭曲的,呼吁力度也远远不够,甚至成了一种遭人唾骂的牢骚,这令“诚信”二字在社会中显得很苍白。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诚信的礼仪之邦,我们有过在人类史上灿烂辉煌的五

千年文明,也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民族,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失去了很多精神文明的财富,导致了文明社会下的不稳定性,我们匮乏的不止是能源、物质和智慧,还有我们的精神良知和道德。 好在诚信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需要一种不宣的共识,捍卫诚信,是在捍卫一种不容丧失的社会责任,捍卫一个文明社会的尊严!

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篇九
《论语译著》

论语译著

孔子是哪个时代的圣人?

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孔子那个学派中除了孔子外还有一位代表是谁?

孔子,字仲尼,仲在辈分排行中是第几位?

孔子编修的“六经”中,除了史、书、礼、乐、春秋外还有哪部?

论语一共多少篇?

论语第一篇为_________?

孔子学生中,只有两个人可以称“子”,下列不可以称“子”的是谁?

孔子的头号高足是谁?

孔子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这么解释?

“道千乘之国,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道”为何意?

“道千乘之国,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乘” 为何意?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中,弟子这么解释?

“节用而爱人”中“人”指那一类人?

子夏曰“贤贤易色”中“易”为何意?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咸,学则不固,主忠信”中体现的品德中没有下面哪一项?

孔子学而篇总共有几章?

孔子学而篇一共提及了几位孔子的学生?

孔子一生总共收了多少位弟子?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孔子在人际交往上的什么思想?

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下列哪位没有做过孔子的老师?

下列哪一位不是孔子的学生?

子曰:“父在,观其志;夫没,观其行”。行在这句话中怎么注音?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指的是?

在论语一书中,“仁”总共出现过几次?

孔子“四治”思想中,没有哪一治?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中“远”怎么解释?

子贡曰:“《诗》云:‘如切入蹉,如琢如琢’。”子曰:“赐也”。赐指的是谁?

子曰:“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不己知”在语法上是用的什么修辞?

论语共二十篇,以下列出的篇名选取原则中,那一个是正确的?

子贡曰:“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中“陷”字怎么解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指什么?

为政篇总共有多少章节?

为政篇第三章,孔子的思想与百家思想中的哪一家是相对的? 孔子曰:“三十而立”中,立字何意?

孔子曰:“四十不惑”,中“惑”字何意?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字怎么解释?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百家中哪家的思想?

春秋鲁国著名的“三家”,“三家”属于那一个等级?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字怎么注音?

下列那一句与其余两句表达的意境不同?

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谓四书的是那一个学者?

“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句出自谁之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此?”,此句中“适”和“莫”从词汇的意义上讲是什么关系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中“放”怎么解释?

子曰:“事父母几谏„„ ”。“几”字怎么解释?

论语《公治长篇》的前两篇都涉及同义主题,是什么?

“吾斯之未能信”采用哪一种语法?

孔子说“你”,一般用的哪一个词?

子曰:“臧文仲居蔡”,蔡字怎么解释?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其中的“与”字怎么解释?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再”怎么解释?

子曰:“雍也可佐南面。”这里的南面怎么理解?

孔子弟子中哪一个最好学?

“君子周急不继富”中,周字何意?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字怎么解释?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申申与天天在词义上是什么关系?

古代形容热水和冷水一组词时,热水用的是哪一个词?

古代形容热水和冷水一组词时,冷水用的是哪一个词?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肱指什么?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叶字怎么注音?

孔子以四种内容教育学生,下列哪一种不是?

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中“次”一共用了多少次?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文指什么?

子曰:“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怎么解释?

在论语第八篇,有五章都是记载孔子其中一位学生的言论的,这个学生是谁?

孔子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什么?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下列关于这句话说法正确的是?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谷”在这里怎么解释?

古代“始”是乐的开端,乐的结束用哪个字表示?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乱臣指什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自谁之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曰:“吾自魏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自魏反鲁怎么解释?在论语中孔子表扬最多的是哪一位学生?

论语中,有一篇是记述孔子行为的,没有记载孔子及弟子的言论。是哪一篇?

论语中,有一篇的很多章节都是孔子评论自己学生的。是哪一篇?

论语中最长的一章出现的哪一篇中?

颜渊篇第一章,颜渊向孔子讨教的是什么问题?

孔子以为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在粮食、军备、百姓中最容易舍掉的是什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应对哪一位君主问政的答案?

在颜渊篇中,孔子回答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倦字何意?

子适卫,冉有仆。 仆字何意?

子曰:“咏《诗》三百,授之以政” 诗之什么?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期月指什么?

冉子退朝。孔子曰:“何宴也?” 退朝指什么?

冉子退朝。孔子曰:“何宴也?” “宴”指什么?

“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在这里“讨论”是什么意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曰:“君子道者三”,下面哪一个不是孔子认为的“道”。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陈字做何解释?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而治是谁的思想?

论语中哪一篇有很多章节是讲述君子之事的?

子曰:“有教无类。” “类”字怎么解释?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在此何意?

论语第十七篇是什么?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此句与哪一部古籍中的内容有相同之处。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用孔子的一句话是?《论语》中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的意思是:

《论语》是一部 的书。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面的“知”的意思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意思是:

曾子说的“三省吾身”,下面哪件事不是曾子要反省的: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悌”的读音是:

孔子认为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的态度是

《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孔子关于“知”和“不知”的正确态度是:

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哪句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

人们常把三十岁称作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作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作:

孔子同弟子一起谈论各自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

下面句子中不含有名词作动词的句子是: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语法是:

“毋友不如己者”解释为: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其中的“讲”应解释为:

不愤不起,不悱不发。其中的“愤”应解释为: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行”的意思是:

子之所慎:齐、战、疾。其中“齐”指:

孔子自述自己的心态是: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是谁说的: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其中“亡”的意思是: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试”的意思是: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体现了孔子的哪两种道德思想?

下列加黑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曾子认为“士不可不弘毅”的原因是:

《论语》中关于儒家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恂恂”的意思是:

民无信不立。可翻译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中两个“君”分别是:

孔子说的“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叫:

孔子说的“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叫:

孔子提倡的处世方法是:

孔子认为朋友之间相处应遵循的原则是:

孔子的学生子张要学习干禄,“干禄”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的意思是: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指的是哪三种?

孔子说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指的是哪三种?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这“三戒”指: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这段话中的“庶”应解释为: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的意思是: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证”的意思是:

下学而上达。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的意思是:

“修己以敬”的意思是:

“君子贞而不谅。”的意思是: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解释为: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中“亡”的意思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没句话背后的故事 论语最经典的话 论语中一句话的读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语中的信用的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语中的信用的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5016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