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

2016-01-29 08:40: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一《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一
《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

一、《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

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4.子曰:'由,诲 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皇上为什么赐给孔夫子‘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文:孔子说:“认真学习知识并且记住,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却不感到疲倦,我又做到了哪一点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是有话想说,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的人,就不再教他了。 二、《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1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要急速传达,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和瀑布在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4在秋天,每逢初晴的时候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

1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射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很快,好象和游人一同欢乐。

3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忽隐忽现。溪岸的形势像犬牙般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表情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了;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很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去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刮着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等走到客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耀眼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五、《马说》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六、《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如吾两人者。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灵澄澈,竹子、柏松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七、《陋室铭》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二
《古诗文言文背诵大全及翻译大全》

古诗背诵篇目(34首)

1、 次北固山下

2、 赤壁

3、 水调歌头

4、

5、

6、

7、

8、

9、

1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使至塞上 春望 泊秦淮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12、 过零丁洋

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己亥杂诗 望岳 钱塘湖春行 登飞来峰 雁门太守行 渔家傲 天净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 夜雨寄北

24、 关雎

25、 蒹葭

26、 相见欢

27、 浣溪沙

2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29、 饮酒

30、 行路难

31、 游山西村

32、 观沧海

33、 江城子

34、 山坡羊.潼关怀古 文言文背诵篇目(16篇)

1、 论语八则

2、 三峡

3、 爱莲说

4、 小石潭记

5、 记承天寺夜游

6、 马说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陋室铭 送东阳马生序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出师表

文言文翻译大全

一、论语八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三
《论语八则的原文和翻译》

论语八则翻译1、原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解释:(1)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2)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3)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2、原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原句: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4、原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5、原句: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6、原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7、原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8、原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

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四
《论语八则(翻译)》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五
《论语八则及论语八则翻译》

论语四则及论语四则翻译

论语一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一则翻译: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论语二则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三则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论语四则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论语八则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论语八则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论语八则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论语八则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六
《论语八则注释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后经常用得上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⑴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⑵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⑶时习: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

⑷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

⑸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⑹乐:音lè,与 说 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⑺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⑻愠:(yùn)生气,发怒。

⑼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⑽曰:说,说道。

⑾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⑿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⒀不:不是。

⒁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⒂自:从。

⒃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故:旧的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罔:迷惘而无所得。[1]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仲由,子路,孔子的弟子。

诲:教诲。

女(ru三声):古同汝,你。

知:知道,理解。

之:代词,它,指孔子教授的知识。

为:是。

乎:语助词。

是知(zhi四声)也:知,同智,智慧。也,语助词。

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你理解它了吗?知道它就是知道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孔子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做学问不能有虚假,才算是真正的智慧,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因为承认自己的不知,才会有想知道的动力,学问就会精益求精,假如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满了,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不耻下问语出《论语》。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下,字在此处应该是指的是问题的属性为“下”,而不是请教的人为“下”。孔子主张礼,如果这个成语的解释把“下”字作为被请教人的属性,则会先无礼于人,与他所主张的思想不符。 )敏:敏捷、勤勉。; 好:喜好。:耻:,耻辱。

词意

默:不语,不说话,沉默。

默而识之

而:表修饰,可译为“的”。

识:通“志”,指记住。

厌:通“餍”,满足。

之:代词,指所学到的知识。

诲:教诲。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能有什么困难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三】虚数,极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样。此句中泛指多个人。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翻译:“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师】效法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讲学习的方法)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善:好的,优点

其:代“他们”。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司马光救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1.凛然:稳重的样子。 2.指:同“旨”,主要意思。

3.京、洛:指北宋时的 开封和洛阳。

4.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5.华靡:奢华。

6.

7.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8.左氏春秋:又称《 春秋左氏传》,相传是 春秋时期 左丘明撰。

9.。

10.退:回去。即了:懂得。

11.指:同“旨”,主要意思。

13释:放下。

14.至:甚至。

15.于:在。庭:院子。

16.足:指失足。

17.没:沉没。

18.弃去:抛下那小孩逃去了。

19.持:拿。

20.破之:指代瓮。水迸:涌出。

21.语:说。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七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论语八则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高兴吗?有志趣相投的同窗好友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 孔子说:‚教导你的东西你懂得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啊!‛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见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到无德无才的人就应该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称为‘文’的呢?‛孔子说:‚他勤奋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他的谥号称为‘文’。‛

孔子说:‚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学到的东西,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寓言三则

南辕北辙

今天我来上朝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对着北面驾着他的马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要去楚国,为何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是好马,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准备)的费用多。‛我说:‚费用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这几样条件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啊!

塞翁失马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人们都为此来安慰他。那家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会是福气

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那家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祸患呢?‛家里多了一匹好马,那家的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人们都来慰问他,那家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会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住在)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参战),父子俩性命都得以保全。

阿豺折箭

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儿子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把所有的箭都折断,扔在地下。‛一会儿,阿豺又对他同母的亲兄弟慕利延说:‚你也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拿十九支箭(捆成一束),把它们折断。‛慕利延(用尽全力,却)不能把它们折断。 阿豺(对大家)说:‚你们明白吗?单独一支箭容易折断,许多箭合在一起,就很难折断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国家就一定能够巩固。‛说完阿豺就死了

渡者之言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县城去,让书童用夹书的木版捆着书跟着我。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远看离城大约还有两里路,于是向船夫问道:‚还能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地看了看书童,回答道:‚慢慢走还赶得上,快走就关了。‛我认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就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书童摔了一跤,捆书的绳子断开,书也散了,他哭哭啼啼没有马上起来。等我们收拾好书,把书捆好继续前进,城门已经闭门上闩了。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想起船夫说的话很有道理。天下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直到天黑也无处归宿的人,就和这一样啊!就和这一样啊!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病在皮肤纹理间的,(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里,(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肠胃,(是)火齐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所管的事,(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娴熟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铜钱却不沾湿。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法娴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黔之驴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就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是个身形庞大的家伙,就

把它当成了神奇的东西。于是藏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它。老虎渐渐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

有一天,驴一声大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老虎)逐渐地习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驴子,(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更加态度亲近而不庄重,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了,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高兴起来,盘算这件事。心想:‚驴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光它的肉,才离开了。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驴子)当初(如果说)不使出它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进攻驴子 。现在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观沧海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饮酒》其五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八
《论语八则翻译》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九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十
《论语八则》

为圣人。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开私立学校的先河,相传弟子三千,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它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汉以来,儒学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又是先秦文学语言的总集。

3.《论语》八则内容,以“学习”为中心,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

《论语》八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2、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按时”。但朱熹在《论语集。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3、说:同“悦”,高兴,愉悦。

4、朋:志同道合的人。

5、乐(lè):快乐。

6、人不知: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7、愠(yùn):恼怒,生气,怨恨。

8、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9、知:通“智”,聪明。

10、好(hao):喜爱,爱好。

11、乐(le):以(之)为快乐。

12、调(diao):凋谢。

13、尝:曾经。

14、寝:睡。

三、课文译文

1、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这不是一种乐趣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是君子的风格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3、(对于知识)“知道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4、 几个人同行,必定有我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跟从他们学习,看到自己有像他们那样的缺点就改正它。”(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5、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6、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7、不要想要速成,不要贪图小的利益。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做不成大事。”

8、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没有好处,不如学习。

四、课文分析

(一)、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个人修养。“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二)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翻译 论语八则字词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877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