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莫言的话

莫言的话

2016-01-29 09:52: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莫言的话篇一《莫言的话》 用这段话撑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莫言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莫言的话篇一
《莫言的话》

用这段话撑起我的一方天

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得野心的时候,

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当你的努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静心学习,耐心沉淀。

人,来到这个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莫言的话篇二
《喜欢莫言的话》

喜欢莫言的话

1. 我负责两种人:

生我的人,

我生的人。

2.我挂念两种人:

相濡以沫的爱人,

肝胆相照的朋友。

3.我谢绝两种人:

做事不道义的人,

处事无诚义的人。

4.我珍惜两种人:

敢借给我钱的人,

真心牵挂我的人!

5.我远离两种人

遇到好事就伸手的人, 碰到难处就躲闪的人。

6.我敬佩两种人:

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 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

莫言的话篇三
《关于莫言的话题》

关于莫言的话题

晨之风

那个本是农民的莫言火了,真的火了,火得超乎想象,这在时下的中国的确是活生生的现实。中国一向沉寂的文学界像是注入了重磅兴奋剂,一阵狂喜。中国作协发电祝贺,主管意识形态的大员亲自发电祝贺,这是罕见的。我感觉,中国的文学界经过漫漫长夜似乎终于寻到了光明。对于莫言获奖,我倒不以为然。中国的文学莫言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应该说莫言不能算得上第一人。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我要说,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莫言获奖似乎又是一个不小的悲剧。我们的文学水准难道真的需要靠欧罗巴审美思维来判定吗?

关于莫言,有些人也许比较陌生,这是事实。生活中的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还是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自1980年代中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长篇小说《酒国》、长篇小说《檀香刑》、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以及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蛙》。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

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评论家认为,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这基本上是官方对于莫言的解释。

莫言是获奖专业户。这些年来,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台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l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但是莫言的获诺奖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连锁反应。又因为它发生在共产党十八大以前,更是共产党文艺大繁荣的一个标志,所以意义非常。就连我这个以前不看好诺奖的业余作者也很激动一阵子,毕竟这是真正的中国人获得的,获得理直气壮,可喜可贺还是应该的。我们这个号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似乎太需要这个奖项了,中国的文学界也似乎可以从此扬眉吐气了,再也不必在外国的所谓大家前自卑了。从这一点来看,莫言获奖的事情是绝对应该大书特书的。中国人喜欢某一件事情后紧接着就是疯狂,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概我们这个民族以前太不自信了,有一点世界级的成绩就要沾沾自喜,这也是值得理解的。

难忘那个时刻,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短短几小时内,关于莫言的各种话题占充斥了整个网络,对莫言陌生的人开始关注他曾经的作品,开始狂购他的书,开始欣赏他作品改编的电影,文学界的人们也被这一股力量顶的沸腾了,就连中国股市也受影响。出版界大喜,莫言的书一下遭到前所未有的热销,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缺货的现象,莫言的作品也将引发一次读书热,为日趋没落的读书文化打了一针强化剂。 由此可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单单是一个文学领域的事情,而成为全民话题,一下子影响了各界。得知获奖消息,莫言还在老家高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事先策划好的。于是,不知道有多少家知名媒体嗅到了莫言就在高密的消息,成群结队在高密这个地方第一时间采访了他们心仪的莫言,当然关于高密的话题也屡屡见于报端。在一段时期里,高密这座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因为莫言而名扬全球,全城的各级官吏和老百姓也为莫言获奖而昼夜难眠。我没亲见,据说当地高效的政府立马拿出一揽子推介或者说是开发方案:斥巨资打造万亩红高粱观光旅游区,但是后来听说又取消了;招商引资建造红高粱酒业集团,让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品尝上原汁原味的高粱酒;旅游局的专家们拟以莫言老家故居为中心,结合电影《红高粱》拍摄地,打造一条“寻觅莫言”旅游专线。莫言所在的荒凉的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热闹得让老家人没有思想准备。莫言以前居住的老屋子不断有人光顾,不断有人拍照片留念。

莫言的二哥退休在家,当起了新闻发言人,他很骄傲地向来客讲述着关于莫言的话题。连莫言九十多岁的老父亲也不得安生,频频有知名媒体采访他老人家,老人家耳朵不太好使,记者都是让嘴巴靠近他的耳朵大声问话。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挖掘关于莫言成长的哪怕是一丁点儿有价值的信息。这几天还得知,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据说是莫言的粉丝们,或骑车或步行,不远多少里来到莫言故居,仔细审视莫言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寸土地,在他们眼里莫言家的稻草就是金条。他们甚至带着朝圣的心理,末了还会带走莫言故居的一片草叶,有网友干脆拔了莫言故居院子里生长的萝卜,美其名曰要沾染一下作家的灵气。我敢断言,随着时光推移,莫言想要“莫言”真的是不可思议了。

关于莫言,我有模糊的记忆。似乎地球人都明白,莫言的走红是源于他的《红高粱》,而张艺谋把它改编为电影无疑是把莫言推向了高峰。莫言写得成功,张艺谋也拍得成功。《红高粱》电影获得了洋人的金熊大奖。我们可以记得,在上个世纪时的八十年代后期,全国人一下子醉倒在了《红高粱》里,醉倒在那个“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里。那种冲破牢笼的感觉让人们找到了思想解放的快感。我那时正读初中,从小道消息也得知了《红高粱》获得了国际大奖,但是不知道莫言什么面目,当然也不知道《红高粱》的魅力。我们学校离周口市很近,几个学生耐不住诱惑,冒着被开除的危险,说瞎话欺骗老师偷偷溜出去到周口

看了《红高粱》。我是老实本分的学生,主要是兜里没多余的钱。打心眼里也认为这几个学生不是什么好学生,因为我当时一直认为不安分的学生或者不听话的学生都不是什么好学生。但接着又听到了不少的议论,说《红高粱》就是黄片,相当地黄,就是暴露中国人的愚昧和无知。张艺谋该千刀万剐,搞一部迎合洋鬼子的电影其实就是汉奸。看过影片的那几个学生按捺不住,开始在校园里绘声绘色描述《红高粱》里“我爷爷”“我奶奶”野合的事情,他们很有成就感,还耸人听闻地讲里面的“剥人皮”镜头。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的传播使得校园里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段时间神情恍惚。校长终于大怒,指派班主任老师查实了这几个学生违纪的确凿证据,开除了一个首要学生,理由是在圣洁的校园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不可饶恕。今天看来,“我爷爷”“我奶奶”高粱地里那点事儿比起当今那些小青年根本就不算事儿,要知道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事儿,国人观念初开是值得理解的。

后来在高中读了莫言的《红高粱》,大概当时没什么艺术细胞吧,自认为那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现在看来似乎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以后莫言消逝在我的视野里。再后来,因为上学,因为工作压力,生活中缺少了读小说的闲情逸致。不过到了2011年,茅盾文学奖结果揭晓,莫言的《蛙》榜上有名,我再一次关注莫言。我认为在当今中国文学界凡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绝对可以代表中国当今小说的顶尖水平,当

莫言的话篇四
《喜欢这样简约的话莫言说的话》

喜欢这样简约的话!

莫言的话篇五
《有关于莫言的试题》

有关于莫言的试题汇编

一、语言文字应用

1.(2013届山东青岛二中11月考)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

贝尔文学奖的原因。(4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

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

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

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

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

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

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

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

“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

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

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

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届山东济南外国语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的理由,不超过35个字。(4分)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掀起了“诺贝尔文学奖热”。 2010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也进入了大家视野。其代表作

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

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

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

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

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不择手段竞争等。哈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

小说变成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

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

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得淋漓尽致。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

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的四大主将。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

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能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理由:

3.(2013届浙江省某重点中学期中联谊)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 分)

自从斩获诺奖以来,莫言的旧居因为当地官方的热捧,而备受舆论的关注。近日

山东省旅游局调研组也来到高密,考察将莫言旧居开发成旅游线路的可行性,并提出

要修缮旧居。前不久,高密市一位官员就如何劝说莫言父亲同意修缮其旧居,准备了

这样的说辞:“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儿子已成为公共资源,

“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

又闻网球运动员李娜成名后,湖北武汉市为其立了雕像;女航天员刘洋返回地球

后,河南林州市在其祖籍地特制了“中国第一女航天员故乡”的招牌,其母还在河南

电视台获得了“当代孟母”称号。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上述现象的明确观点。并就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

由,要求言之成理,字数80左右。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届浙江瑞安中学上学期期中)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自己此次获奖,不会对文学有长期的影响,民众对文学的热情也会很快过去,一切还是会按照生活自身的规律去发展。关于莫言获诺

二、实用类阅读

(2013届甘肃山丹一中上学期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 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

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 “腐败”到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

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

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

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

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但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

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

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

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和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

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 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C. 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6.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有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末“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如何理解莫言这句话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托尔斯泰虽未曾得到诺奖,但他的言说成为诺奖一个隐蔽的信条———“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作为世界的基本细胞,作为主体感知的源头和存在的基础,村庄提供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图式,成为我们想象世界的首要依据。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阅读

(2013届浙江瑞安中学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

母 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言的话篇六
《小窥莫言的文学语言特色》

小窥莫言的文学语言特色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摘要: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莫言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他的语言幽默诙谐、朗朗上口、酣畅淋漓、别具一格。本文关注了莫言的实验性语言和他在文学语言方面的革新,对其文学语言不拘一格的独特之处作了简单的总结,并举例加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莫言;文学语言;特色莫言是现今中国文坛上屈指可数的一流作家之一,正是由于他与众不同的艺术表达风格和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使他拥有了可以在当今中国文坛上炫耀的资本。他曾说:“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一、浓妆淡抹彩色卷轴

色彩词的广泛运用是莫言作品最大的语言特色之一,作者利用多种色彩词的超常搭配,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不平静。所以阅读莫言的作品,像是在欣赏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这时,不同色彩的鲜明对比,给读者以感官上的刺激,从主观上形成了强烈的思想感情,留下热水浇雪般不可磨灭的印象。作者不循常规,以绘甲物之色着于乙物,或着色于无色之物,这就是所谓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

例:它(蝗神)以葱绿为身体基色,额头正中有一条杏黄色的条纹,杏黄里夹杂着黑色的细小斑点……老匠人把蝗神双眼涂成咖啡色……触须涂成乳白色,尖梢涂成火红色。它那两条粗壮有力的后腿……像紫茄子的颜色那么深重,腿上的两排硬刺像狗牙那么大,像雪花那么白。(《红蝗》)

作者在细致描写蝗神时,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蝗神形象,非常有创造性。“葱绿”、“杏黄色”、“黑色”等六种不同的色彩直接从视觉上给我们一种强烈的冲击。另外,作者在写蝗神的后腿时,说它像紫茄子的颜色那么深重,水分饱满的茄子,紫中带黑,黑中透亮,明显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就好像人们饱经风霜之后强壮的肌肉一般,有一种力量感。

莫言对色彩词有着难以表达的偏爱。有人称之为“绘画性对文学的占有”,据统计,在《红蝗》仅8万字的小说中,却出现了400多次色彩词。甚至《红高粱》、《红耳朵》、《红蝗》、《透明的红萝卜》、《白狗荡秋千》等作品名称中就有色彩词。

二、信拈成语妙语连珠

莫言的文章,某些句子,特别是多个成语和俗语的接连、交替、合理的使用,造成一种极其流畅的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增诙谐之意。用四个字来评价就是“妙语连珠”,仿佛不是在写文章,而是某个口齿超级伶俐的少妇正在对着读者发牢骚,一句话还没说完,另一句话就已经接上了。由此可见作者的语言文字功底之深,驾驱语言能力

张海元邵惠滨毛绪瑄

之强,生活阅历之广。

例:老态龙钟的支部书记从办公室跑出来,六神无主地站在院子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盲人摸象般走到教室门口,声色俱厉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嘴尖皮厚腹中空地吼一声:不许高声喧哗!然后头重脚轻根底浅地走着,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欢乐》)

上段引文中,对支部书记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多个成语和俗语的接连运用,音韵衔接自然恰当,繁而不冗,读之声韵和谐,如行云流水,无半点诘屈拗口之感。在内容的传达上,“老态龙钟”写出了支部书记年事已高步履蹒跚的神态;“六神无主”显现了支部书记面对女教师甩门而去时的无奈和惊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盲人摸象般”则又反映了支部书记走向教室时,那种万般不解和寻思摸索的神情;“声色俱厉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嘴尖皮厚腹中空”几个成语的连用,更加形象生动刻画了一个表面上威严强悍,事实上却内心无解的矛盾的支部书记形象;“头重脚轻根底浅”“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却又刻画了一个心事重重,急急忙忙的支部书记的形象。然而最妙的是多个语和俗语的连用所造成的表达效果:多重支部书记的形象集于一人之身,一个内心复杂、表里矛盾的形象活生生地跃然纸上,再配合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一个生动鲜明、情绪饱满、活灵活现的人物便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三、逻辑矛盾彰显特色

对在逻辑上相矛盾的语言的运用,也是莫言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他的作品中,常出现很多存在语言逻辑错误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下,想要传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和特定信息,采用这种方式反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使不合逻辑的语言转而从内容上变得合乎逻辑了。这恰恰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由此可见作者敢于突破常规的独到之处。

例:我终于领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红高粱》)

“美丽”和“丑陋”,“超脱”和“世俗”,“圣洁”和“龌龊”,“英雄好汉”和“王八蛋”都是相对的,然而作者却把这些矛盾的词语全都用来修饰高密东北乡,这样可以吗?一个地方怎么可能既美丽又丑陋呢?语言逻辑上完全不通啊?答案是:完全可以!高密东北乡是“我”的出生地,“我”对那里寄托了太多太复杂的感情,我人生中最快乐最精彩、最痛苦最失败的经历,都是在那里发生的。所以,“我”大可以说那里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也可以说那里是地球上最丑陋的地方。“我”对那里爱之深,恨之切,恨之愈深,爱之愈切!多个完全矛盾词语的配合使用,却把“我”对高密东北乡那种至深至爱、深厚细腻、粗犷热情的爱描写的暴露无遗。

四、拟声叠音落地生花

大量拟声词和叠音词的使用,也是莫言作品中很明显也很重要的特色之一。俯拾皆是的拟声词,使其文章不再是“单一”的彩色,不再是一幅单调的彩色卷轴,还如虎添翼般

贾平凹“商州世界”中的人生礼俗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王佳慧

摘要:民俗是文学的窗口,从古至今许多文人都对民俗有所关注,人生礼俗以其在人生几个阶段中的重要意义成为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贾平凹“商州世界”中的人生礼俗主要包含了以诞生﹑婚嫁﹑丧葬为主的丰富内容,具有巫筮特征与伦理观念的文化内蕴,这种文化内蕴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外来文学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人生礼俗;文化内蕴;成因民俗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人群共同的生活方式,是决定着人的命运﹑性格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1]在中国,文学艺术对民俗关注的历史源远流长。作家受所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的浸润,常在有意无意中把风俗作为文学关照对象进行描述与借鉴。

人生礼俗以其在人生几个阶段中的重要意义成为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来讲,它是指人一生的各个重要阶段通常要举行的仪式﹑礼节,以及由此形成的习俗。早在《诗经》里就有描绘,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的神话思维,《周南·桃夭》的婚礼喜歌。楚

招魂的习俗。[2]历史辞中也有《九歌》﹑《招魂》这样的祀神﹑

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中关于人生礼俗的描述。贾平凹即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将民情风俗作为自己创作的一种关怀对象,在人生礼俗中表现地域的文化特征。

一、“商州世界”中的人生礼俗人生礼俗主要涉及诞生礼﹑婚嫁礼﹑丧葬礼。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礼仪,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更重要的是在个人生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生育﹑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其进行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

一定文化规范对个人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3]贾平凹“商州

世界”中的人生礼仪,因着地域性更增添了一种商州特色。

(一)诞生礼俗

诞生礼是人生第一礼,从传统社会重视子嗣的情况来看,诞生礼还应包括诞生前的求子仪式与以后的庆贺仪式。

1、求子仪式

《瘪家沟》中,“瘪”是当地土语,专用词,代表雌性生殖器。作品在开篇便把人的生存环境化为生殖意象,后言“瘪神庙的香火极盛,几乎在胭脂河上下,大凡夫妻想要生儿育女,都来朝拜祈祷”,异常虔诚地“跪倒在庙台尘埃里叫喊:给我生一个吧!”[4]妇女的生育现象曾是个谜,人们认为向神灵祈祷便可得子。如果说这是原始人生殖崇拜思维的遗留,那么“偷瓜送子”则更多表现为一种纯朴的民风。《初人四记》中“我”与花子商量要得个小弟弟,于是两人跑到地里偷瓜放入花子娘的被窝。“我们”做这样的事情自认为很聪明,有站岗的,有行动的,时而悄无声息,时而刷地跑掉,整个过程仿佛冒险般刺激有趣。

2、庆贺得子

商州习俗,孩子生下后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诉别人,即像《古堡》中云云生产后小梅在门上挂了一撮白线。也有挂红布的,这样外人就知道了这家刚有了小孩,一般是不会进去的。如果孩子生辰不对,有犯,或者是觉得孩子命苦,就可以认干亲,如《故里》中的赵怡生辰犯忌,父母想保他一生

狗等非人类平安就认了忠厚老实的武顺为干爹。也有认猪﹑

物件为干亲的,像《土门》里,魏小小抱儿子出门第一个碰到的是狗阿冰,遂拜狗为干爹。逢年过节,干儿都要给干亲送礼,而被认的人当时就要给干儿“扯三尺红布,一包红糖,十个染了红色的熟鸡蛋”[5],这种礼俗其实体现了父母对子女

的增加了声音特征,成了真真正正“有声有色”的文章,而且是多种声音混合在一起,叮儿当儿,成为一曲交响乐。

例:他嘻嘻地笑着,呼出的浓郁酒香把老太婆熏得轻飘飘的……枝叶婆娑起舞,窸窸窣窣。蓝汪汪的星星在天上动荡起来,悠闲起来……调皮的流星高叫着,嗤啦啦地撕破夜的黑袍。天上全乱了套,星星们聚在一起,嘁嘁喳喳……(莫言《金发婴儿》)

引文中,“窸窸窣窣”形象的写出了树叶之间摩挲时发出的响声。“嗤啦啦”形象的描写出流星划过天空,撕破天幕时的情景。在描写天上的星星时,使用拟声词“嘁嘁喳喳”,既表现了天幕上星星之繁多,又反映出主人公复杂吵闹的心境,一举两得。“轻飘飘”“蓝汪汪”使文字增加了些许可爱的特征,丰富了语感,使语调更加和谐。如果说莫言仅仅是偶尔用一两次叠音词,那也不会使他的文章增添多少色彩,可贵的是,他通篇使用大量的拟声词和叠音词,而且使用方式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使他的文章有声有色,音

韵和谐,独具创造性。

莫言是新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尤其是在实验语言的探索和开拓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和贡献。80年代中后期,评论界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充分的,但对他的语言实验并没有倾入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但无论如何,莫言对文学语言的创新和开拓,是应该加以肯定和欣赏的,他那种敢于突破传统语言组织模式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充实提高中国文坛总体的文学语言水平。

参考文献:

[1]莫言.《莫言中篇小说集》(上).作家出版社。

[2]莫言.《莫言中短篇小说精选—透明的红萝卜》.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莫言.《莫言中篇小说选》,林建法王尧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莫言的话篇七
《莫言》

听莫言讲关于母亲的故事

——读莫言在瑞典的演讲

很多好作家都是母亲造就的。

莫言在瑞典获奖的演讲词我读了两遍。莫言说,他的这个演讲词他写的很顺,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在他前往瑞典的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就很想阅读这个演讲。在新闻中听到了这个演讲的一些片段,觉得很有意味。昨天,在东方网博客的专栏上读到了有网友转发的这个演讲全文,就下载了,印成了文字。下午有个报告会,我边听报告边读莫言的演讲词,读出了很多的感动与幸福。我从没有读过莫言,读这样的演讲词,我觉得莫言的获奖,是名至实归。莫言在获奖词里谈及他的一些作品,譬如《透明的红萝卜》等,这引发了我读莫言的兴趣。莫言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很多作家都说过,作家必须用作品说话,而不是新闻。所以,他希望我们能耐心读一下他的书。网络时代,可怕的是不了解作家的作品而随意的就在说三道四。我这个小文有这样的嫌疑,但是,我这里只是对莫言的演讲词说一些阅读的感受。今天上午我又认真的读了一遍这篇演讲词,并用红笔在文章的边上记下了一些感受。

莫言获奖了,他的母亲却不在了。此刻,他最思念的人,是他的母亲。所以,演讲词从回忆母亲写起,母亲的坟迁移中已融入大地,莫言说:“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诉说,就是对母亲诉说”。

母亲是我们人生途中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的博大造就子女的品格。莫言接连讲了三五个故事,都是与母亲有关的。用故事或事件来写人,是最好的叙说方式。很多年前,我读我喜欢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斯德哥尔摩接受奖的演讲词《我在美丽的日本》,读的一头雾水,以后又多次读,依旧不能够读明白。那个演讲词里面,川端康成用了一些日本的俳句想表明他的一些想法,我是越看觉感觉到糊涂。川端的小说我读了很多,包含他获奖的三个长篇《雪国》,《古都》,《千只鹤》,还有很多优美的中短篇,譬如《母亲的初恋》,《睡美人》等。川端的小说是优美忧伤的,但这篇短短的演讲词却一点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凄美的美感。

莫言的母亲的故事,用简洁的文字写了高深的人生道理,尤见大作家的功力。打碎了的热水壶,写出天下母亲对儿子永远的宽大与心底里涌出来的呵护与深爱。莫言心底中最伤痛的一件往事,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扇了母亲一个耳光,若干年以后,当这个身材高大的强势者演化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莫言有了报仇的冲动,被母亲拦住了。莫言的母亲说出了一句哲人的言语:“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母亲是的说出这句话的,里面却包含着很深的人世大的感悟。

还有一个故事,依旧是一位老人,一位要饭的老人。面对家里难得能吃上一碗水饺,来了位要饭的老人,当老人要来的并不是水饺,而是一小碗的红薯干,老人当即表示出不满,莫言想理论几句,母亲训斥了莫言,将自己碗中仅有的半碗水饺倒入了要饭的老人的碗中。

母亲不会说一些高深的人生道理,在对待强势的弱者时,母亲写下了为人处世朴素精彩的一笔。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就是用这些写就的。

十几岁时,莫言害怕患了严重肺病的母亲会自寻短见,找了一整天母亲的莫言终于见到劳累回家的母亲大哭。母亲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有句话说,女人是柔弱的,但做了母亲以后的女人是强大的。

很小的时候就有人嘲笑莫言的相貌丑陋,莫言为此痛苦的时候,母亲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我读到这样的言语,感觉到,这并不是莫言母亲的语言,而是一位高深哲人的箴言。

像很多大作家的母亲一样,莫言的母亲也不识字,但她敬重识字的人。对于要买文具之类的用品,哪怕家里揭不开锅,母亲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天下的父母都这样,我小时候为了要一个书橱,我的父母将家里祖上传下的一床铺板拿出来忍痛割爱做了做书橱的材料。莫言应征入伍时,母亲卖掉了结婚时的首饰为他买了一套四本的《中国通史简编》,读者这样的故事,我感觉到,这不仅只是一个买书的往事。

莫言从听书成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说书人。莫言给自己的定位极其的低调。他站在文学的最高领奖台上,只是说,自己只是一个说故事的人。现在世道,将低调挂在嘴上的人不少,但有几个是真正低

调的。莫言的母亲害怕孩子成为靠耍贫嘴吃饭的人,莫言说的很幽默,自己这个莫言的名字,似乎像是对自己的讽刺。实际上,就莫言今天的伟大成就来看,莫言完全可以对这个人世说三道四的,尤其在文学上,但莫言表现出依旧如此这般的农民似的谦逊。

无声的自然是莫言的朋友与老师,寂寞童年的与自然对话的时光,是莫言文学想象的宝贵经历。一个能从自然中得到回音的人,才可能成为大的作家,譬如莫言。莫言说,万物都有灵性,他见到一颗大树会肃然起敬。

这个取得伟大成就的伟大时刻,莫言提及了他写作上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莫言,此刻提及徐怀中,这个意义又非同一般。还有他家乡数百年前的老前辈蒲松龄,这是冥冥中自然造就的深厚土地上的文化底蕴。

坐火车第一次出远门是去青岛,回来留存记忆中的青岛只是一堆木头。这个故事以外,也有一些发人深省的东西。

文学总想摆脱过于浓厚色彩的政治。莫言的一段话说的很好,他说,“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这个讲法的定位相当好,也是实话。莫言并不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他得到了国家的肯定,这与他的这些基调有着密切的关联。没有一种纯文学能够完全摆脱一个时代大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就如莫言初学写作之初,以为写好人好事就是文学这也是那个时代给他造就的印象。

莫言从听故事开始,自己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讲身边人的故事,故事并不就是经历,这就是文学的真实,这不同于生活里的真实。莫言有一个懂文学的《蛙》里外的姑姑,更有一位很文学的父亲,当很多人物被莫言用了真姓名进入了小说要与莫言理论时,莫言的父亲给了一句极其精彩的回答:“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说的多好,这个90多岁的老农民是多么的文学。

莫言说,“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明白这些,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的品质”。说的多好。 莫言在这篇不长的演讲中谈及了自己的作品,他最后谈到了他的《生死疲劳》中有些话很有意味。这个书名来自佛家,他说,“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联系他前面说的他母亲的故事,“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是不是也有些这些意味。他想写这部《生死疲劳》有些日子,他说05年的时候,当他看到一座庙宇里“六世轮回”的壁画,才有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这使我想起王安忆说过的一句话,一些好的故事本身就蕴涵着很好的形式。

不识字的母亲造就了一位举世属目的大作家。母亲的故事讲完以后,莫言讲了一个他小学三年级时候的故事,悟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宣誓出一位大师的哲言:“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莫言的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莫言的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莫言的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892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