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

2016-01-29 10:37:5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 ( ) (2)盘外无余肴 ( )

(3)亦缘其性真素 (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

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加点词。

(1) 前后类如此( ) (2)是时 ( ) (3)往往以多相夸( )

3.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揠( ) 归( ) 谓( ) 益(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 ) ②平生于书 ( 对于) ③或答人简札(有时 )(书信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略

三 日攘一鸡一、解释加点字: 1、(这 )( 做法)2、已( 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 )②秦青弗止(不 )③响遏行云(遏止 )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

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 《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2. 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1)给 (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七、《处之不易》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八、《邴原少孤》1.C.2.略3.言之有理即可

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 (2)这 (3)夸耀(炫耀) 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1、多次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拔 归家,回家 ,对……说 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
《拔苗助长文言文》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三
《文言文揠苗助长》

文言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四
《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要求:

阅读下面三篇文言文,对照课文内容,进行自学并填写读后收获。

南辕北辙(原文节选版)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

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

王,举欲信於天下。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

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1、

2、 查字典,读通这段文言文,把拼音标在字缝中(5分)。 翻译加点字的意思(6分)。

之: 奚: 用:

御者: 愈善: 信:

3、 翻译句子。(9分)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南辕北辙(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

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寓意: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

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

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

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

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惊弓之鸟(原文)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

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读后收获(10分):

我读懂了:

我还未弄懂:

拔苗助长(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

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

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读后收获(10分):

我读懂了: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五
《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

(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四)墨池之上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3分)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

(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b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2)a或问“三余”之意意: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去()方()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六)《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通假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B.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

C.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D.臣是以无请也(“无”通“亡”)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疾在腠理(君王)B.扁鹊复见(又,再)

C.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D.司命之所属(类)

3.下面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君之病在肌肤

C.司命之所属D.君子之学必好问

4.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B.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C.(疾)无奈何也D.(使者)已逃秦矣

5.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是非君子之道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七)不食嗟来之食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4分)[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八)锡饧不辨

[阅读提示]

滥竽充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的南郭先生已成了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代表人物。其实历史上这种人已不足为奇,由于他们的浅薄无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明1名医戴原礼尝2至京,闻一医家术3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4求5溢6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7去,追而告之曰:“临8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9其故。曰:“此古方尔10.”殊不知古方乃11饧12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13!今之庸14医妄谓15熟谙16古方,大抵17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1明:明朝。2尝:曾。3术:技术。4迎:迎接他出诊的人。5求:上门求诊的人。6溢:满。7既:已。8临:等到。9叩:问。10尔:同“耳”。11乃:是。12饧:táng同糖。13嗟jiē乎:唉,叹词。14庸:平庸,此指无技术。15妄谓:胡说。16熟谙ān:熟悉。17大抵:大都。

[训练]

一、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见其迎求溢户

2.原礼心异之

二、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叩其故()

叩石垦壤()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

殊不沾污()

临煎加锡一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三、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九)邹与鲁哄

[阅读提示]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4也。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5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6则可也?”孟子对7曰:“凶8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9乎沟壑,壮者散而之10四方者,几11千人矣;而君之仓廪12实13,府库充,有司莫以告14,是上慢15而残下16也。曾子17曰:”

戒之戒之!出乎尔18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19也。君无万焉20.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21矣。“

注释:1哄:斗,交战。2穆公:邹国国君。3有司:官吏。4莫之死:即莫死之。5疾视:恶狠狠地看着。6如之何;怎么办。7对:回答。8凶:荒。9转:抛弃。10之:往。11几:几乎。12仓廪lìǖ:粮仓。13实:充实。14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15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16下:下面的百姓。17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18尔:你。19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20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21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训练]

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孟子是怎样解答的?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

2.如之何()

3.凶年饥岁()

4.莫以告()

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诛之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A.B.

反之而民莫之死也

出乎尔者君行仁政

C.D.

此古方尔人之才行

(十)卖柴翁殴宦者

[阅读提示]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1柴。宦者称宫市2取之,与3绢数尺,又就索4“门户”5,仍邀6驴送柴至内7.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8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9而归,汝尚10不肯,我有11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1负:驮。2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3与:给。4就索:向他索取。5门户:指门户税。6邀:强要。7内:宫内。8尔:你。9直:同“值”。10尚:还。11有:只有。

[训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

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3.今以柴与汝()()

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5.我有父母妻子()()

6.我有死而已()()

二、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的掠夺的程度手段及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方面分析)。

三、找出文中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词语。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选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

(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大姓()偿()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D、以此戒之。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十二)挂牛头卖马肉

[阅读提示]

挂羊头卖狗肉,常被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然而文中的“挂牛头卖马肉”,却被晏子用来比喻灵公表里不一,内外有别的做法,从而告诫灵公宫内宫外要一视同仁,统一执法。

灵公1好妇人而丈夫饰2者。国人尽服之3.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4而不止。晏子见5,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6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7月,而国人莫之服8.

注释:1灵公:指卫灵公。2丈夫饰:穿男子服装。3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饰。4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5见:求见。6为:做,这里指穿。7逾:超过。8莫之服:没有人穿。

[训练]

一、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翻译晏子的两句话,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

三、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C.臣本布衣。

D.刘备,天下枭雄。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公使吏禁之曰()

2.使内勿服()

3.女子而男子饰者()

4.相望而水止者,何也()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选文]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1),感生平于畴日(2),抚弦登陴(3),岂不怆悢

(4)!所以廉公之思赵将(5),吴子之泣西河(6),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7),自求多福。

[注释]

(1)[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见故国之旗鼓”。(2)[畴日]昔日。(3)[抚弦登陴]拿着弓箭登上城墙。弦,弓弦;陴,城墙上的女墙。(4)[怆悢(liàng)]悲伤。

(5)[廉公之思赵将]廉颇原是赵将,后来被迫奔魏,但仍思复用于赵。(6)[吴子之泣西河]吴起治于西河,因为魏武侯听信谗言,西河可能不保,所以吴起望西河而泣下。(7)[规]打算。

[练习]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六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一)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四:墨池之上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 (3分)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4分)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 ) 去( ) 方( ) 欲(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六:《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通假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B.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

C.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 D.臣是以无请也(“无”通“亡”)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疾在腠理(君王) B.扁鹊复见(又,再)

C.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D.司命之所属(类)

3.下面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君之病在肌肤

C.司命之所属 D.君子之学必好问

4.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B.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C.(疾)无奈何也 D.(使者)已逃秦矣

5.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是非君子之道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七)不食嗟来之食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

的意义。(4分)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八:锡饧不辨

[阅读提示]

滥竽充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的南郭先生已成了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代表人物。其实历史上这种人已不足为奇,由于他们的浅薄无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明 1 名医戴原礼尝 2 至京,闻一医家术 3 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 4 求 5 溢 6 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临 8 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 9 其故。曰:“此古方尔 10 。”殊不知古方乃 11 饧 12 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 13 !今之庸 14 医妄谓 15 熟谙 16 古方,大抵 17 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 1 明:明朝。 2 尝:曾。 3 术:技术。 4 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5 求:上门求诊的人。 6 溢:满。 7 既:已。 8 临:等到。 9 叩:问。 10 尔:同“耳”。 11 乃:是。 12 饧:táng 同糖。 13 嗟jiē乎:唉,叹词。 14 庸:平庸,此指无技术。 15 妄谓:胡说。 16 熟谙ān:熟悉。 17 大抵:大都。

[训练]

一、 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见其迎求溢户

2.原礼心异之

二、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 )

1.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叩其故( )

2.

叩石垦壤( )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 )

3.

殊不沾污( )

临煎加锡一块( )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三、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九:邹与鲁哄

[阅读提示]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 1 ,穆公 2 问曰:“吾有司 3 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4 也。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 5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 6 则可也?”孟子对 7 曰:“凶 8 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 9 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10 四方者,几 11 千人矣;而君之仓廪 12 实 13 ,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14 ,是上慢 15 而残下 16 也。曾子 17 曰:„戒之戒之!出乎尔 18 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 19 也。君无万焉 20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21 矣。” 注释: 1 哄:斗,交战。 2 穆公:邹国国君。 3 有司:官吏。 4 莫之死:即莫死之。 5 疾视:恶狠狠地看着。 6 如之何;怎么办。 7 对:回答。 8 凶:荒。 9 转:抛弃。 10 之:往。 11 几:几乎。 12 仓廪lìǖ:粮仓。 13 实:充实。 14 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 下:下面的百姓。 17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18 尔:你。 19 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0 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1 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训练]

一、 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孟子是怎样解答的?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

二、 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三、 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 ( )

2.如之何 ( )

3.凶年饥岁 ( )

4.莫以告 ( )

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诛之 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A. B.

反之 而民莫之死也

出乎尔者 君行仁政

C. D.

此古方尔 人之才行

十:卖柴翁殴宦者

[阅读提示]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 1 柴。宦者称宫市 2 取之,与 3 绢数尺,又就索 4 “门户” 5 ,仍邀 6 驴送柴至内 7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 8 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 9 而归,汝尚 10 不肯,我有 11 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 1 负:驮。 2 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 3 与:给。 4 就索:向他索取。 5 门户:指门户税。 6 邀:强要。 7 内:宫内。 8 尔:你。 9 直:同“值”。 10 尚:还。 11 有:只有。

[训练]

一、 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 ( ) ( )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七
《语言运用文言文等期末复习训练参考答案》

七上语文语言运用(仿句)期末复习训练参考答案

要求:

先阅读仿句的定义、特点、考查知识点和解题思路,不拿笔不读书,请划出相关信息点。

五、露一手

1、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2、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鱼儿离开了海洋。

3、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

4、是跌到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5、让人心醉的厦门,热风,碧浪,使无数游人留恋忘返。

6、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 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中似的自由遨游。

7、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那是在告诉我们要勤劳;江河日夜不息地奔流,那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

8、阳光固然热情奔放,但是,却取代不了月光的柔美祥和。 大海固然浩瀚无边,但是,却取代不了小溪的清冽绵长。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古诗词复习题(一)参考答案

学生自测,家长签字

一、填空默写:1句1分,错一字该句无分

二、理解性默写:1句2分

1、曹操的《观沧海》:本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5.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7、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着重写今曰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通过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13、李清照的《如梦令》: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

14、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参考答案:

(一)原文:

宋人⑩有耕(12)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⑥其耒③而守株,冀④复(11)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⑨欲以⑦先王之政,治⑧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

(二)[注释]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释——放下

⑦以——用

⑧治——统治

⑨今——现在

⑩宋人——宋国的人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试题参考答案

(三)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成语“守株待兔”的意思(本则寓言的寓意)

比喻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启示]:遇到幸运的事就想一直幸运的人,他是痴心妄想!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原文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热词搜索:拔苗助长文言文答案 东施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901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