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对联 心事

对联 心事

2016-02-11 16:12:5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对联 心事篇一《对联》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对联 心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对联 心事篇一
《对联》

对联 心事篇二
《对联》

对联

上联:输赢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下联:赚赔无意 望天上云卷云舒

上联:与有肝胆人共事

下联:从无字句处读书

自古圣贤皆寂寞 是真名士自风流 千里听音

喜爱书画: 书画无声可言志 金石非酒能醉人

启迪后代: 学海有浪望多搏 书田无税希勤耕

倚石得奇想 看云多远怀 古树当庭直 天花满座香 花影常迷径 波光欲上楼 云卷千峰集 风驰万壑开 海为龙世界 天是鹤家乡 江山开眼界 风月炼精神 云从高处望 琴向静中弹 春归花不落 风静月常明 层峦松声盖 绝顶云拂衣 松烟冲翠幄 云径绕花源 湖平天镜晓 山峭石帆秋 远水碧千里 夕阳红半楼 思飘云物外 诗入画图中 有雨云生石 无风叶满山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间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暗水流花径 清风洒竹林 树色碧无碍 山光静有余 雨过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春催千山秀 花放万里香 秋云留远寺 明月照森林 清风挺松柏 逸气上烟霞 雅琴飞白雪 高论横青云

保国其惟文 扬威猷用武

积照涵得镜 春风生百福 阴艰自得力 素怀寄清琴 华宇纳千祥 金石不随波 气韵沉雄 春开花富贵 蓝田生玉壁 风流自赏 日照竹平安 茅屋出公卿

流泉言心事 一醉千愁解 醉里乾坤大 清风入梦来 三杯万事和 壶中日月长 晓月临窗近 天河入户低 养千年豪气 读万卷诗书 把酒时看剑 焚香夜读书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春归花不落 风静月长明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虎啸松声远 龙腾海浪高 实至乃有用 道大莫之京 楷法魏晋隋唐 篆宗商秦周汉 夜月琴声书韵 春风鸟语花香 俯仰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画意诗情景无尽春风秋月趣常殊 清阴欲凌霄汉上 远意自在山水间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楼台五云起 金阁百宝盈 八方客常暖 四季室如春

将帅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间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铁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 晨清听鸟谈天 夜静观鱼吞月 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阴艰自得力 金石不随波 三春从地起 五福自天来

养浩然之气 为大法而生

文章千古在 仕途一时容

丹青能冶性 翰墨可陶情

笔落惊风雨 书成泣鬼神

道德为原本 知识极诚明 室藏诗书画印 庭种竹兰梅菊 骏马秋风蓟北 杏花春雨江南 庭院花香鸟雨 楼台月满云开 天半朱霞瞻气象 云中白鹤见精神 嫩白半瓯尝日铸 硬黄一卷学兰亭

爱读秦碑兼汉篆 流水断桥芳草路 清风明月本无价 好寻奇字到名山 淡云微雨养花天 近水远山皆有情 兰有国色清益远 松窗翠绕凌云久 胸中锦绣三都赋 松如人寿老逾坚 兰畹香清得露多 笔底烟霞五岳云 烟云舒卷览胜赏 春暖墨融河北纸 一庭花影三更月 松石古淡怡远情 夜深人试海南香 千里松阴百道泉 庭松不改青葱色 万壑松涛连海气 一帘花影云拖地 盆菊仍霏清静香 无尽波涛归学海 长春花木在词林 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一帘风月王维画 四壁云山杜甫诗 文如秋水尘埃净 诗似春云态度研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州云海落樽前 夏鼎商彝共左右 墨花笔露永新鲜 丽日和风春淡荡 花香鸟语物昭苏 岩前拄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与贤者游信足乐 集古人文亦大观 我书意造本无法 此诗有味君勿传 读书众壑归沧海 下笔微云起泰山 闲裁蕉叶题唐句 细嚼梅花读汉书 千年桂月印湖光 万事皆从书卷起 同舟须作海天游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古木自饶龙虎气 文章欲振凤鸾声 万壑烟岚春雨后 千峰苍翠夕阳中

烟雨满堂悬妙墨 芳洲随处引清流 窗间树色连山净 户外岚光带水浮 诗句全从画里得 云山常在镜中留 岚飞生翠常疑雨 峰有真姿不借春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心融清机亲翰墨 目游润景足精神 秋月春风常得句 山容水态自成图 知多世事胸襟阔 阅尽人情眼界宽 半户书声月在天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文生于情有真气 兴之所至无古人 炉火光联书案月 笔花香泛墨池云 每临大事有静气 不信今时无古贤

奇松诡石天然净 润草山花自在芳 居身不使白玉玷 立志宜与青云齐 立志不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诗成掷笔仰天笑 酒酣拔剑斫地歌

窗临水曲琴书润 人读花间字句香 琼台含雾星辰满 霄汉无云日月真 右军书法晚乃善 瘐信文章老更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山川佳色澄悬镜 遇事虚怀观一是 十里松杉围古寺 松竹清阴静读书 与人和气察群言 百重云水绕青山 风度鹤声闻远谷 鱼龙寂寞秋江冷 家无千种粟迎客 山横雨色卷浮岚 碧水春风野外春 室有蕙兰香袭君 春风大雅能容物 绕砚龙香晴戏墨 观鱼梦蝶如庄叟 秋水文章不染尘 隔帘莺语晓催诗 放鹤寻鸥类陆翁 小楼一夜听春雨 无酒可供千日醉 一味黑时猷有骨 孤桐三尺泻秋泉 有钱难买一生闲 十分红处便成灰 金石集来周穆字 寄怀楚水吴天外 书悬四壁临周鼎 黄庭始自晋人书 得意唐诗晋字间 酒对一尊诵楚辞 静对一尊下若酒 世事洞明皆学问 古柳阴中来走马 能画四壁师子花 人情练达即文章 好花深处有鸣禽 家无千种粟迎客 绕砚龙香晴戏墨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室有蕙兰香袭君 隔帘莺语晓催诗 宝剑锋从磨砺出 千秋翰墨惊天地 但将竹叶消春恨 明月清风长作伴 万里云山入画图 应共桃花说旧心 高山流水永相知

风景 1 [天地]

云晴天宇阔 月来满地水 水与石争地 山静水声幽 云起一天山 云携山上天 有雨云生石 荷风送香气 草色和云暖 无风叶满山 山月含清辉 梅花同月寒 人家烟见翠微里 山色湖光杯在手 气清松竹有余韵 天宇晴开碧嶂头 云开天远月当心 雨足湖山是处佳

水底有天悬日月 远水连天云作岸 苍松翠柏长生地 空中无地现楼台 微风掠地草生波 绿水青山古洞天

2 [日月]

开帘见新月 月弄双桥影 天共白云绕 倚树听流泉 滩吞一叶舟 水和明月流

海上生明月 波光先得月 山中有白云 山秀自生云

一片清光浮水国 万顷湖光浮日月 风外钟声清似鹤 十分明月到湖心 一楼山色变云烟 月中山色淡于烟 月移竹影横帘瘦 四山多石泉声绝 初日将临山气朗 风送兰香入座清 万里无云日照容 清风暂至水文生

3 [四时]

月光千里白 湖光千里白 风起青丘树 秋色一天青 秋色一天青 春迷玉洞花 沙平春水阔 明湖邀碧月 春在江山上 山杂夏云青 秋水醉红莲 人入画图中 春秋富佳日 日长莲漏三阶正 水深鱼浅游时乐 松竹葆长年 春到梅花合殿香 春去花留过后香 四壁岩花开太古 鸟啼花笑四时好 红雨一春帘外水 一行雁字写初秋 天阔云收八面开 青山六代画中诗

4 [山水]

山气凉如水 山色因心远 风日畅怀抱 松风直似秋 泉声入目凉 溪山好画图

水声琴韵古 泉临香涧落

山色画图新 蜂入碧云高

山川出云作霖雨 山静水流开画景 青山不墨千秋画 楼台倒影入池塘 鸢飞鱼跃悟天机 流水无弦万古诗 水清石出鱼可数 水宽山远云霞迥 鸟语花香真世外 人去山空鹤不归 天淡云闲古今同 水光山色此画中

5 [山石]

石高千丈虎 山从天外落 花点金山紫 松老一山龙 人在镜中游 云连雪岳青 绿野浓炊在 自得山中趣 树色碧无碍 青山画意堆 浑忘物外情 山光静有余 万株松影千峰石 千丈绝壁挂松柏 千峰俯地拜万寿 一度经过半世思 万尺浮涧藏龙蛇 一柱参天戴九重 竹密不妨流水过 名山大好吾家有 眼光俯视大千界 山高时觉白云飞 游客昔评天下无 心底高悬第一峰

6 [河泉]

云度一时影 高阁横秀气 苔深石径软 泉流万古声 飞泉挂碧峰 谷转泉声长 云卷千峰色 龙飞双涧壑 梅花香满径 瀑和万籁声 云散一溪烟 溪水曲通厨 一眼飞泉出岩腹 一亭花影清秋月 百丈飞泉青到地 千家香露净尘心 百道泉声骤雨天 千章夏木绿为天 因共雨花看贝叶 青山笑我头已白 镜朗水明光一色 漫随山色听溪声 泉水照人心自清 源长流远达三江

对联 心事篇三
《经典七言楹联》

经典七言楹联

1.

2.

3. 一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 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集兰亭序字)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释弘一集华严经句)

4.

5. 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

6.

7. 一诚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集争坐位帖字) 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集兰亭序字)

8.

9. 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是古人。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

10.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11.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醴泉铭字)

12. 一路沿溪花复水;几家深树碧藏楼。(集唐诗句)

13.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

14. 一溪烟水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

15. 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林则徐)

16. 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集怀仁圣教序字)

17. 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

18. 卜邻喜近清凉宅;与客同参文字禅。

19. 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集兰亭序字)

20. 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

21. 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

22.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23.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

24. 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

25.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26. 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

27. 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

28. 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

29. 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集圣教序字)

30. 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

31. 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集争坐位帖字)

32. 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

33. 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集兰亭序字)

34. 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

35. 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集争坐位帖字)

36. 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

37. 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

38. 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

39. 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怀仁圣教序字)

40. 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

41.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

42.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43.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集唐诗句)

44. 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

45. 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

46. 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

47. 万壑泉声云外去;数点秋色雁边来。

48. 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集兰亭序字)

49.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50. 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集兰亭序字)

51. 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集兰亭序字)

52. 才大古来难适用;人生何处不相逢。(集苏轼句)

53. 才名挺出如东野;佛理清深是子瞻。(集争坐位帖字)

54. 才名震溢李供奉;画理清深王右丞。(集争坐位帖字)

55. 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56. 才能济变何须位;学不宜民枉有官。

57. 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集兰亭序字)

58. 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

59. 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集兰亭序字)

60. 山含暖气千林翠;园啭莺声万花荣。

61. 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何绍基)

62. 山河兴废人搔首;风雨纵横乱入楼。(集陆游句)

63. 山泽高下理所着;金石刻作臣能为。(集绎山碑字)

64. 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风香善圣之清。(集玄秘塔字)

65. 山溪—曲泉千曲;竹径三分屋二分。

66.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67. 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

68. 千里过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托文章。

69. 千树流莺歌丽日;四方跃马上征途。

70. 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71. 川原缭绕浮云外;台榭参差积翠间。(集唐诗句)

72. 勺水汇集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73. 广庭有露桂花湿;空山无风松子香。

74. 门无车马终年静;卒对琴书百虑清。(集宋诗句)

75. 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集圣教序字)

76. 小几研丹晨点易;重帘扫地昼焚香。(翁方纲)

77. 小雨藏山客来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集黄庭坚句)

78. 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集陆游句)

79. 习劳自种千盆菊;爱客同看百日花。(董必武)

80. 子美才名高画省;右丞清兴满终南。(集争坐位帖字)

81. 天下几人学杜甫;诗中自合爱陶潜。(集苏轼句)

82. 天生万宝无穷极;鼎铭百言纪子孙。

83. 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梁同书)

84. 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灯。(集怀仁圣教序字)

85. 天机静处防思鹄;夜气清时戒牧牛。

86. 天若有情天亦老;学如无恨月常圆。

87. 天涯春色催迟暮;玉垒浮云变古今。(集杜甫句)

88. 天然文吐春云润;悟后心如秋月超。(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89. 天然深秀檐前树;自在流行槛外云。(集多宝塔字)

90. 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徐渭)

91.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92.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93. 无事在心惟极乐;有功于世不虚生。

94.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95. 无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

96. 开图草里惊蛇乱;下笔阶前扫叶忙。(齐白石)

97. 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邓石如)

98. 韦孟五言作清咏;晋唐八法为工书。(黄宾虹)

99. 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

100. 云淡风清诗世界;雨香竹翠画乾坤。

101. 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102. 五野绿云笼稼穑;一庭红叶掩衡茅。(集唐诗句)

103.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104. 不尽松涛堆翠浪;无涯柳眼诉衷情。

105. 不华不朴同所好;既安既宁乐乃时。(集石鼓文字) 106. 不知明月为谁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

107. 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

108.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109. 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110. 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集兰亭序字)

111. 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112.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梁启超)

113. 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集兰亭序字) 114.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八大山人)

115. 日润梅花增秀色;风弹柳叶奏强音。

116. 日照青山山隐画;春临绿水水含诗。

117. 中天明月悬肝胆;大海澄波漾性情。

11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9. 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

120. 书有未观皆可读;事已经过不须提。

121.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122. 书成花露朝分洁;悟对松风夜共幽。(集怀仁圣教序字)

123. 书似青山常乱迭;灯如红豆最相思。

124. 书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125. 书到右军难品次;文如开府得纵横。(集争坐位帖字)

12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27.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

128. 月写个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

129. 月沼观心清若镜;云房养气润于珠。(集醴泉铭字) 130. 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集争坐位帖字)

131. 月榭琴弹新制曲;晓窗画展旧游山。

132. 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高邕)

133.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

134. 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集兰亭序字) 135. 风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云。(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136. 风度鹤声闻远谷;山横雨色卷浮岚。

137. 文从疑古参同始;道在黄花翠竹间。(马一浮)

138. 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老杜转多师。(尹秉绶)

139. 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集兰亭序字)

140.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

141. 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刘墉)

142. 文章或论到阃奥;笑谈与世殊臼科。

143. 文章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

144. 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翁同龢)

145. 文章散作生灵福;议论吐为仁义辞。

146. 六经以外无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

147.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

148.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

149. 为人不外修齐事;所乐自在山水间。(集兰亭序字) 150. 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谭嗣同)

151. 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

152. 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宝生光。(集醴泉铭字)

153.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154. 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黄宾虹)

155.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集苏轼句)

156.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157. 水天秋晚时呼茗;芦荻风来欲系船。(翁方纲)

对联 心事篇四
《对联》

欲衣冠同古朴;羊肠世路,肯教踪迹溷尘嚣。

寄语北山,不闻出世成高隐;垂纶东海,非是逢人说好休。

官畏折腰思避世;门嫌近市卜深林。

万里江湖归致政;百年菽水付终天。

一丘自适抽身易;四海为名致政难。

仕路多艰,逢人不必识颜面;东蓠可醉,送酒何须问姓名。

忧时白发盈梳短;梦里青山引路长。

勾漏宜从,好辞爵位免尘累;迷津可渡,莫逐轮蹄负岁华。

行需坞杖坐蒲团,逍遥岁月;渔不垂竿樵谢斧,笑傲乾坤。

种树书成,门栽多柳希元亮;传家经在,身卧东山慕谢安。

散步东园,开卷漫吟新赋草;挂冠神武,焚封不齿旧弹章。

解组投林,不道山河百二;驾车出境,遍观世界三千。

茅屋半开,了无尘俗缄情远;轩窗洞启,漫有清风引兴长。

缄情非为风前竹;得趣方知物外心。

万木阴森,且喜地偏人迹少;千峰突兀,方知林静鸟声多。

家本渔樵,种竹风吟三径晓;心同麋鹿,掷书云卧一窗间。

花映草堂,行处渔樵不见;鸟啼林径,坐中鹿豕相呼。

居世出尘,依稀彭泽陶元亮;安贫乐道,仿佛稽山贺李真。

雨歇竹清,闭户不干俗虑;日停花艳,杖藜时到禅林。

白乐天文章不朽,而自蹈名高思苦之累;

王摩诘词藻振世,而欣为辋川泉石之游。

万里天空,东南西北嚣尘远;三农云集,春夏秋冬野趣多。

南北东西,楼阁空中资远眺;青黄碧绿,烟霞物外按时新。

竹间春暖条风转;檐下冰开朔气消。

风出于窍而为籁;风行于水而开成文。

簿雾几曾推月出;好山无数渡云来。

千江有水千江映;万里无云万里明。

庄老神交,自有同人气象;孔颜心契,难忘克己工夫。

闲翻迁史,咏杜诗,芸窗内,收古今绝艺;

坐对峨嵋,环涑水,斗室中,绘宇宙奇观。

花间明月松下风,输我北窗一枕;路上红尘江中浪,任他南面百城。

琴几棋枰,徒倚云间随塔影;鸟鸣梵语,逍遥天外步钟声。

残雪护寒,翠竹帘前摇烛影;晴风吹暖,黄鹂郊外送春声。

飞絮飘花,万籁风声来远屿;更阑人静,一天月影映寒窗。

塔影云中见;钟声月下闻。

世味觉从澹处好;冲怀每与闲中宜。

钟鸣江月晓;雁叫海天秋。

湘雨滂沱,水为帝子眼中泪;巫山十二,云是襄王梦里人。

时来到处逢知己;运去莫言遇贵人。

千里投人,今年共道春光好;一尊留客,此处谁知酒价高。

孤枕高眠,竦钟何处惊残梦;密林缓步,好鸟时来弄晓风。

人品天渊分舜跖;心术邪正见文章。

庭前柳絮随风舞;浪里浮萍听海潮。

越水吴山,最是秋风羁客;晋云楚树,不堪暮雨乡心。

借杖三山,登台窃喜身无恙;披裘五月,览镜堪怜鬓有霜。

带月肩犁,南村北村雨足;催人布谷,十亩五亩秧齐。

苍海侯门,落魄空弹冯氏铗;黄金世界,拥衾谁念范睢贫。

风卷飞藤,树底幽禽看傲吏;雨添苍径,阶前忍草映禅心。

何处敲砧,惊破五更残梦;谁家吹笛,平添万里乡心。

朝野皆安,山林获邃养高士;国家无事,岩穴多闻藏富民。

山之巅九仞崇隆,树基平地;河之浒万夫作苦,蚁穴滔天。

贪饵吞钩难得所;天空海阔好开怀。

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叙国语;屈原放逐赋离骚。

酒非内法奠嫌淡;果自远方未必佳。

有友移尊,不是说情便讲债;无人闭户,多吟对句又读书。

翟公门外堪罗雀;陶令园中好劝杯。

野寺乾坤大;山村宇宙新。

花间走马柳边船,傍观胜似个中趣;

月下敲棋竹里奕,对着不如局外真。

丘壑相寻,说不尽烟波景况;樵歌互答,几曾经世态炎凉。

鸟穿竹径堪行步;蝉噪林阿好放怀。

掘燕寒山,那得东方朔之捧米;剥榆秋塞,谁为西门豹之垦田。

张旭以能书名世;陶潜以挽歌醒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五柳当门,只管闲中乐事;一竿在手,那知身外浮名。

冠盖重临,多是风尘车马;山川在望,共称茅屋人家。

明月满梁,澹澹烟光摇草木;黄花入座,茫茫秀色映楼台。

散步郇城,卧听南窗风弄竹;观灯督府,尊开北海月窥人。

野笋山蔬,高卧不须悉酒友;竹床藤枕,畅怀何必慕仙家。

门栽陶柳浓阴敷;园种邵瓜野味长。

穷巷当如玉韫石;得时何异云升天。

樵翁牧竖堪行乐;竹韵松声好遣怀。

鸟道羊肠,世路那知岐又曲;朝三暮四,人情堪叹炎和凉。

霞光鸟语帘外景;笔花墨雾窗前功。

胸中丘壑成真迹;眼底山川胜画图。

临风望美劳簪佩;对月怀贤废寝兴。

台阁非山林不贵;文章造平淡乃奇。

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僭多。

人情亲切三杯洒,何必说北走胡,南适越,请来入座;

世事分明一局棋,夸什么当头炮,巡河车,且看收场。

碧竹临窗风拂座;青山当户月窥人。

何地无尘,清净者自能不染;委形莫寄,放达人到处成欢。

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荫。

高步九州,徒有子建凌云之想;神交千里,惭无长房缩地之能。

道散寰间,莫将岁月闲中度;神游理窍,渐觉乾坤静里真。

菊花含露添新叶;苦竹经霜嫩故枝。

月光皎皎纱窗度;风色萧萧碧竹寒。

密云不雨风敲竹;孤宛独眠月伴人。

潇洒林皋,惟有江山知已;破除烦恼,免教风月笑人。

坐对南山,环茂树,俯清流,更得此君不俗;

樽开北海,饮良朋,话衷曲,何妨日暮言归。

廿年林下,酒一杯,琴一曲,净几明窗娱老;

终日园中,书千卷,竹千竿,行吟坐乐忘归。

-咫尺园林命名,欲洗尘中耳;往来竹径取义,应和物外心。

坐对南山,环堵亭前风度鸟;樽开北海,呼庐花下月传觞。

林静枝头风度鸟;更阑窗外月窥人。

窗外数竿君子竹,柯叶常青,独得山中雅趣;

庭前一丛隐者花,芬芳不散,愿与野客平分。

归隐有园,步茂林,探幽壑,快心处顿忘力倦;

消闲得地,坐蒲团,翻贝叶,适意时不觉颜开。

园以内,烟岛云林,嘲风玩月,青山共讶归来晚;

洞以外,栽花植果,酌酒吟诗,白鹤争怜取数多。

卷幔斜阳,杖藜蹑履随云去;呼灯展卷,碧竹迎风带月来。

月到风来,浊酒三盅堪寄兴;鸟飞云散,烟花满径好留题。

洞中石几藤床,看飞烟驰雾满乾坤,堪供我北窗一枕;

檐外竹林松径,听鹤唳琴鸣随杖履,不羡他南面百城。

茅台竹篱酒半醺,不管鸟歌花笑;风晨月夕书千卷,任教春去秋来。

南亩可耕锄,心思不到长安路;东皋堪偃仰,梦寐常来半里庄。

笑范蠡浮生碌碌,南山南,北山北,屏石伴云,不使世人知住处;

羡渊明遁世飘飘,觉今是,悟昨非,巾车野服,早寻荒径净初心。

对联 心事篇五
《七言对联1000幅》

治学修养励志七言联313幅 001《勵志》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002《勵志》立定腳跟豎起看,張開眼界放平心 003《勵志》讀書貴在有文膽,踏浪應無怕水心 004《勵志》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005《勵志》時御天風跨鸞鳳,或入碧海制鯨魚006《勵志》直上中天攬日月,欲傾東海洗乾坤007《勵志》縱橫世事舒豪氣,叱吒風雲壯布衣008《勵志》思其艱以圖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009《勵志》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010《勵志》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趕少年011《勵志》山高自有人行路,海闊不乏破浪舟012《勵志》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013《勵志》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014《勵志》勵志方顯鋼骨硬,經霜更知秋水明015《勵志》心中常貯千里志,筆底能開傾刻花016《勵志》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017《勵志》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018《勵志》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其能奈我何019《勵志》有三尺地身可坐,到五更時心自輕020《勵志》窮達盡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021《勵志》堅忍何能易視事,自尊不敢輕薄人

022《勵志》和乃不流有定節,敏而好學無常師 023《勵志》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024《勵志》欲論古今興廢事,須平自己是非心 025《勵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026《勵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027《修養》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028《修養》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029《修養》才高自覺風雲闊,情重反疑華岳輕030《修養》才拙自知能事少,禮疏常覺慢人多031《修養》心頭有德前程遠,眼底無私後路寬032《修養》心有尺規行不亂,意存忠厚氣堪平033《修養》與世不言人所短,臨文廣集眾之長034《修養》反觀自己難全是,細論人家未盡非035《修養》無情未必真豪傑,有度方為大丈夫036《修養》世本無先覺之驗,人貴有自知之明037《修養》不因果報方行善,豈為功名始讀書038《修養》寧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039《修養》樂善不言因果報,養心有取老莊書040《修養》未必百事皆如意,且喜四時常見書041《修養》傳家有道惟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真042《修養》行舟每喜風高處,養氣長參水靜時043《修養》創業唯艱守節儉,守成不易戒奢華

044《修養》利人時出平情語,修己常存改過心 045《修養》金溫玉粹瞻人品,秋月春雲見性情 046《修養》受欺貌譽寧知己,獲益譏彈賴雅人 047《修養》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即是賢 048《修養》修身豈為名傳世,作事唯思利及人 049《修養》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為神050《修養》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051《修養》莫對青山談世事,休將文字佔時名052《修養》須披胸臆親諍友,莫讓殷勤翳明眸053《修養》效梅傲雪休傲友,學竹虛心莫虛情054《修養》悅心不厭無名畫,養性唯收有用書055《修養》高位尚須聞過友,美名不廢等身書056《修養》事到盛時須警省,境當逆處且從容057《修養》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058《修養》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059《修養》诚意待人终有得,

060《修養》喜挹清風除濁氣,長師翠竹問虛心061《修養》虛懷幽蘭生靜氣,和風朗月喻天懷062《修養》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063《修養》雅人深致清如水,仁者高標渾是山064《修養》騎馬莫輕平地上,收帆好在順風時065《修養》渡海當知魚力健,凌雲可信鳥情豪 平心應世自無爭

066《修養》勤能補拙才偏敏,廉不沽名品益高 067《修養》唯其不是而常是,思己無知則長知 068《修養》眼界高時無物礙,心源開處有波清 069《修養》鸚鵡前頭休多語,小人身邊須慎行 070《修養》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071《治學》讀世高天知學問,析疑靜夜啟玄機072《治學》讀有益書精氣爽,行無愧事夢魂安073《治學》自將秋水洗望眼,長藉燭光明學心074《治學》聊將筆耕怡倦眼,且將文浪賦新詩075《治學》文能換骨無餘法,學到尋源自不疑076《治學》得山水樂在懷抱,於古今文觀異同077《治學》著書豈為求名利,提筆總為益世人078《治學》花香滿座客對酒,燈影隔簾人讀書079《治學》千般月色硯邊過,無限風光筆下生080《治學》無窮詩思窗前草,不了功夫架上書081《治學》衣襟半染煙霞氣,詩卷長留天地間082《治學》讀書常戒自欺處,勤者不可有閒時083《治學》恒心搭起通天路,勇氣衝開智慧門084《治學》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早讀書085《治學》術業宜從勤學起,韶華不為少年留086《治學》青春有志須勤學,白髮無情要著書087《治學》少年不經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088《治學》學海無涯須縱艇,駒光過隙不留蹤 089《治學》未必前賢皆可法,從來孺子尚堪欽 090《治學》立志須知四海事,修書自起一家言 091《治學》博學深思增智慧,更新除舊見精神 092《治學》論世神交天下士,著書學立一家言 093《治學》書法未必盡師古,文章重在能通今094《治學》長耽學海追弘碩,乍啟重瞳識細微095《治學》風月一庭為良友,詩書半榻是嚴師096《治學》舊業尚存三徑草,小窗獨對半床書097《治學》萬捲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098《治學》讀書眾壑歸滄海,下筆微雲起泰山099《治學》肝膽照人如雪色,書篇擲地作金聲100《治學》刻意為文宜善變,平情應物不須雕101《治學》長追墨趣質脫俗,細品書香人自明102《治學》筆老詩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103《治學》著書不向時流說,得句難為俗者知104《治學》每逢善事心先喜,得見奇書手自抄105《治學》與賢者游信足樂,集古人文亦大觀106《治學》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107《治學》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神108《治學》時日莫教平白過,師業當從遠奧承109《治學》友如作畫須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

对联 心事篇六
《对联》

对联 心事篇七
《精品对联》

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集兰亭序字) 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释弘一集华严经句) 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 一诚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集争坐位帖字) 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集兰亭序字) 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是古人。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醴泉铭字) 一路沿溪花复水;几家深树碧藏楼。(集唐诗句)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 一溪烟水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

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林则徐) 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集怀仁圣教序字) 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 卜邻喜近清凉宅;与客同参文字禅。

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集兰亭序字) 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

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 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 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 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 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集圣教序字) 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

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集争坐位帖字) 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

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集兰亭序字) 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

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集争坐位帖字) 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 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 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

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怀仁圣教序字) 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集唐诗句) 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 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 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

作者: 月明风静 2005-8-13 14:54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对联大观】

万壑泉声云外去;数点秋色雁边来。 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集兰亭序字)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集兰亭序字)_

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集兰亭序字) 才大古来难适用;人生何处不相逢。(集苏轼句) 才名挺出如东野;佛理清深是子瞻。(集争坐位帖字)才名震溢李供奉;画理清深王右丞。(集争坐位帖字)

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才能济变何须位;学不宜民枉有官。

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集兰亭序字) 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

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集兰亭序字) 山含暖气千林翠;园啭莺声万花荣。

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何绍基) 山河兴废人搔首;风雨纵横乱入楼。(集陆游句) 山泽高下理所着;金石刻作臣能为。(集绎山碑字) 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风香善圣之清。(集玄秘塔字) 山溪—曲泉千曲;竹径三分屋二分。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 千里过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托文章。

千树流莺歌丽日;四方跃马上征途。 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川原缭绕浮云外;台榭参差积翠间。(集唐诗句) 勺水汇集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广庭有露桂花湿;空山无风松子香。 门无车马终年静;卒对琴书百虑清。(集宋诗句)

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集圣教序字) 小几研丹晨点易;重帘扫地昼焚香。(翁方纲) 小雨藏山客来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集黄庭坚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集陆游句) 习劳自种千盆菊;爱客同看百日花。(董必武) 子美才名高画省;右丞清兴满终南。(集争坐位帖字) 天下几人学杜甫;诗中自合爱陶潜。(集苏轼句) 天生万宝无穷极;鼎铭百言纪子孙。

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梁同书) 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灯。(集怀仁圣教序字) 天机静处防思鹄;夜气清时戒牧牛。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涯春色催迟暮;玉垒浮云变古今。(集杜甫句)

天然文吐春云润;悟后心如秋月超。(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天然深秀檐前树;自在流行槛外云。(集多宝塔字) 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徐渭)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无事在心惟极乐;有功于世不虚生。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无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 开图草里惊蛇乱;下笔阶前扫叶忙。(齐白石)

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邓石如) 韦孟五言作清咏;晋唐八法为工书。(黄宾虹) 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 云淡风清诗世界;雨香竹翠画乾坤。

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五野绿云笼稼穑;一庭红叶掩衡茅。(集唐诗句)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不尽松涛堆翠浪;无涯柳眼诉衷情。

不华不朴同所好;既安既宁乐乃时。(集石鼓文字) 不知明月为谁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 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集兰亭序字)

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梁启超)

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集兰亭序字)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八大山人) 日润梅花增秀色;风弹柳叶奏强音。 日照青山山隐画;春临绿水水含诗。

中天明月悬肝胆;大海澄波漾性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 书有未观皆可读;事已经过不须提。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书成花露朝分洁;悟对松风夜共幽。(集怀仁圣教序字) 书似青山常乱迭;灯如红豆最相思。 书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作者: 月明风静 2005-8-13 14:54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对联大观】

书到右军难品次;文如开府得纵横。(集争坐位帖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 月写个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

月沼观心清若镜;云房养气润于珠。(集醴泉铭字) 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集争坐位帖字)

月榭琴弹新制曲;晓窗画展旧游山。 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高邕)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 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集兰亭序字)

风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云。(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风度鹤声闻远谷;山横雨色卷浮岚。 文从疑古参同始;道在黄花翠竹间。(马一浮) 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老杜转多师。(尹秉绶) 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集兰亭序字)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

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刘墉) 文章或论到阃奥;笑谈与世殊臼科。

文章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 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翁同龢)

文章散作生灵福;议论吐为仁义辞。 六经以外无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

为人不外修齐事;所乐自在山水间。(集兰亭序字) 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谭嗣同) 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 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宝生光。(集醴泉铭字)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黄宾虹)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集苏轼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水天秋晚时呼茗;芦荻风来欲系船。(翁方纲) 水不求深鱼自乐;人之好吾鹿则鸣。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水宽山远烟霞迥;天澹云闲今古同。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峰。 玉子半枰敲净几;炉香一缕上藏书。(王文治)

玉海金涛千里秀;绿树红楼万家春。 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书望若仙。(集西岳华山碑字) 玉瑟瑶琴倚天半;白波青嶂非人间。(梁启超)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李苦禅)

正值万株红叶满;问言何处芙蓉多。(集韩愈句) 功深书味常流露;学盛谦光更吉祥。(集醴泉铭字) 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黄兴) 古人所重在大节;君子于学无常师。(集樊敏碑字) 古与为怀稽作者;兴随所引契天然。(集兰亭序字) 古来画师非俗士;此间风物属诗人。(集苏轼句) 古迹虽陈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集兰亭序字) 古柳荫中来走马;好花深处有鸣禽。

古琴百衲弹清散;名帖双钩榻硬黄。 石径有尘凭雨扫;庵门无锁任云封。

石径芳踪林荫道;小桥流水稻香村。 石含太古云水气;竹带半天风雨声。

对联 心事篇八
《对 联》

对联 心事篇九
《对联经典》

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明]祝枝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

精通拍马经,无能无德升腾易;

不谙关系学,有识有才畅达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题联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静坐常叫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

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梁启超)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立定脚根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徐岱云)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集兰亭序字)

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

事业成于志所向;生机得在气之先。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才是纯。

竖直背梁立定脚;拓开眼界放平心。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集争坐位帖字)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登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梁同书)

欲论古来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俞樾)

遂心唯有看山好;涉世深知寡过难。(林纾)

精神到处文章在;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

黑发不知勤学好;白头方悔读书迟。

藏胸丘壑知无尽;过眼烟云且等闲。(马一浮)

德取延和谦则吉;功资养性寿而安。(集醴泉铭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力求有功方能无过;必先去旧然后立新。(蔡廷锴)

义则居先利则居后;敬其所长恕其所短。(陶行知)

日有所思经史如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集绎山碑字)

发上等愿享下等福;众高处立向宽处行。

观书要能自出见解;处世无过善体人情。(集多宝塔碑字)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曾国藩)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多见阙始多闻阙疑。

罔谈彼短我亦有短;靡恃己长人各有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敬以持已恕以接物;勤能补拙俭能养廉。

克已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左宗棠)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张之洞)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联 心事篇十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简史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藏字格

也叫“阙如格”,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注解:上联忘八,谐音王八,下联打无耻。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字写三秋离北塞 路通一线到鹏图 注解:上联隐「雁」。 下联隐「指南针」。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注解:上联隐「笛」。 下联隐「梦」。

一肩风雪三千里 两眼乾坤十二时 注解:上联隐「轿夫」。 下联隐「猫」。

拆字格

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乾隆讲书、侍读,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如准给假省亲,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叠字格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出自:浙江长阳南云山寺。

搔搔痒痒,痒痒搔搔,不搔不痒,不痒不搔,越搔越痒,越痒越搔 ——塾 师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李调元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冶冶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作者:寄尘 出自:上海豫园花神庙。

复字格

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多次。

寇准与友同出游,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便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出自:湖南长沙白沙井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注解:上联唐伯虎出。 下联祝枝山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回文格

上下联互为倒读

据说清代北京有个“天然居”酒家。乾隆微服出游,进店喝酒,忽而想到这副回文对,非常得意。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后又将这副对联作为上联,然而他想不出下联,让纪晓岚对,纪晓岚道: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集句格

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

读书破万卷(杜甫) 落笔起群英(李白)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鲁迅录《离骚》悬于书室

联旁格

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叶接着和对道: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注解:广东东莞虎门联 -- 每字偏旁内涵「金」、「木」、「水」、「火」和「土」。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一、比喻法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

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

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这种“问答法”,不但反映在阶级矛盾上面,而且还反映在描写自然景物上面。杭州飞来峰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江西省石钏山坡仙楼有一副对联:“岭上梅子熟未?座中木樨香乎?”这两联同上述两联不同的,就是上下两句都是问,答案是通过游人的感受中找寻,更为有味。

四、衬托法

对联写作的衬托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侧面衬托;一是反面衬托。所谓侧面衬托,对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旁边的有关事物显示出来,使主题思想含蓄,引人寻味。民族英

雄郑成功祠有一副对联:“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作者并不正面叙述郑成功当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复台湾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风景”作示意,接着以“不殊”和“之异”作对立面,衬托上句。这样,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位民族英雄当年的光辉伟绩来。

五、对比法

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使人们取得正确的认识,或加深人们的认识,就要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所在。这样,就最好是运用“对比法”。俗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即此道理,。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例如郭老少年时戏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作为。这个“对比法”,形象鲜明,词意概括。

六、集句法

集句,是对联写作的手法之一。古今以来,集句成联的范围很广,如集诗句、词句、贴句、俗语、成语、格言等等。在古代对联中,集句联占着很大的分量,这里,只略举数例。 好雨好山兼好客;宜烟宜雨复宜晴。

这是用于广东惠州西湖晴雨亭的对联,都是集自唐句。既切合亭名,又适宜于描绘亭榭风光。

有些集句联,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带有借意性质的。有人撰江西省九江瑟瑟亭联:“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夜雨;获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上联是采自唐代元稹诗句中词意,概括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谪时的心情;下联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诗句中的词癔,描述白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听得瑟瑟声那时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后人为追记此古迹而建,自然显得贴切。

郭老曾摘取毛泽东同志词句成联:“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上联为《沁园春•雪》词句,下联为《清平乐•会昌》词句。不但对仗工整,意境亦清新。读后,爱国主义热情油然而生,使人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象这样的“集句法”,它的特点是:用现成的句语,按照对联的形式格调凑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意境,有时十分浑成,比自己创作的还好。

精华对联

智对辽使

宋神宗时,天下太平,与辽邦交往也比较多,加之在文字上没有多少禁忌,两国人士交往也常常说个笑话,谈点诗文,关系更为融洽。

一次,辽国派来一位颇精汉语的使臣,皇帝让苏东坡去陪同.使臣早知东坡的大名,便想以奇文难倒他,寒暄之后说:"我们辽国流传一个出句: 三光日月星,头一字是三,统领了三种发光物,对句不应再是三,有必须统领三个词.因此我们国内没有人能对的上。"

苏东坡说:"这其实不难.我先给你对一个 四诗风雅颂.雅,本来分大雅 小雅,与风和颂合而成为四诗的." 辽使非常佩服,起身报拳,向苏东坡致意。

这时,忽然电闪雷鸣,来了阵疾风暴雨.苏东坡灵机一动,指指窗外,说:"对句还可以取此景,叫做 一阵风雷雨." 辽使十分惊奇苏学士的敏捷才思,由原来想难倒人家,变得由衷的叹服了。

到了吃饭时,苏东坡还没忘刚才的话茬儿,慢慢的又说出了对句 四德元亨利.辽使听了,这次有些不以为然,想起来与学士辩论一番:古人曾把元亨利贞称为四德,这个贞字跟

谁也不能合并,为什麽给去掉了呢?

苏东坡看出了辽使的情绪变化,连忙笑盈盈的说:"请坐好,听我仔细说明省去最后一字是有道理的.宋辽两国习惯不同,我们这里讲究避讳,皇上的名字,哪怕是同音字都不能说出来的."

辽使突然记起,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这"祯"与"贞"同音,也自然说不得了.他不但赞赏"四德元亨利"想的绝妙,而且感谢他提醒了自己:"若不是学士截住了话头儿,我差一点说初犯忌讳的话来呀!"

苏东坡说:"哪里哪里,各国情况不同,你就是说出那个字,我们皇上也不会怪罪,因为我们是 两国兄弟邦 嘛!"

辽使一拍桌子:"不得了!学士顺口所说,不又是一个对子吗?"

副一则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妙联点评 ——摘自余德全等著《古今绝妙对联汇赏》

1.《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湖南彭更曾出一上联在天津《智力》杂志上征对。联曰: 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河南于万杰对道: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联语为析字对。“人”与“言”成“信”,“火”与“因”成“烟”,联中皆凡两 见。

2.相传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悬一瓶法国三星牌白兰地酒于门,征求对联,应对者甚多,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还很年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于是题到: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一般只知“黄梅天”指气候而不知其是菜名,误认此联是“无情对”,其实一酒一菜,意思十分连贯。上联嵌商标名和酒名,下联嵌时间名和菜名。

3.《解人颐》云,唐伯虎见张灵,常在一起喝酒。一日唐曰: 贾岛醉来非假倒, 张对曰: 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唐代诗人。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曾蓍《酒德颂》。此联用了两种手法。“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音同字异,是为“混异”;“假倒”与“留零”为动宾词组,又可视为“贾岛”与“刘伶”的谐音拆字。

4.《对联话》载,民国初年,《长沙报》有龙龚二君任主笔,时人撰一谐联刊于《大公报》云: 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龙龚二主笔,均未详。马宾王,即马周,唐初人,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骆宾王,亦唐初人,“唐初四杰”之一,其诗多悲愤之词,曾作《讨武瞾檄》。联语的手法主要为析字,亦有重言和嵌名等。

5.《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云,明代汤显祖新婚之夜,新娘出联曰: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对联 心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孤单心事 孤单心事蓝又时 狗狗心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对联 心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对联 心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197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