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

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

2016-02-15 10:08: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篇一《对联源流考》 ...

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篇一
《对联源流考》

第11卷 第3期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3年9月文章编号:100428626(2003)0320035205

对联源流考

罗维扬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   摘 要:,文本源头则是古诗文

。最早出现的对联,从五代十国的后蜀到,,,前移七百多年。对联在北宋时成为时髦,在明朝蔚然成风,。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到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对联实现其内容政治化、语言现代化。“文革”中对联艺术遭到严重破坏,对联文体蜕化成字数相等的两句话。改革开放以来,对联创作及收集整理大见成效,但也存在公式化、概念化和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以及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现在,应当开展对联研究,提倡对联教学,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使中华民族这一文化瑰宝、艺苑奇葩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对联;权舆;源流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对联,是楹联的俗称。口头对联,称为对子、对句、联句;书面抄录则称为联语。

对联,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城镇乡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过春节要贴对联,家家如此,年年如此,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说起来也奇怪,越是人人熟悉的事情,越是容易认识不清,吃饭睡觉是这样,语言、文字也是这(吕叔湘语),对联更是如此。样”

对联的来历,对联的源流,可用四句话来概括:

起于桃符源对应,兴于北宋盛于明,至清涓流汇江海,民国绵延到如今。

先说载体的源头。《山海经》中记有一段神话故事,说在东海度朔山的山洞里,囿禁着妖魔鬼怪。这座山只一个出口在东北面,此处植有两株大桃树,枝叶繁茂,曲蟠三千里。树下有鬼门,万鬼由此出入。天帝派性能执鬼的两位神仙“神荼”和“郁垒”倚树把守。凡是想逃出去作孽害人的恶鬼,两位神仙便用苇索捆去喂虎,吓得恶鬼不敢逃遁。受此启发,地方官吏除夕时扎桃人,执绳索,并在门上画虎,借以吓鬼镇邪。后来,人们嫌扎桃人、画老虎麻烦,为图简便,就以桃符镇鬼辟邪。

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做成的,把它钉在大门的两侧,一年一换。先是在桃符上雕刻“神荼”、“郁垒”的像,后觉得费事而改为画像,再后来干脆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的名字了事。

据宋朝张唐英《蜀祷杌》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归顺宋朝的前一年除夕,令学士辛寅逊撰词,写在桃符板上,挂于寝室门外。嫌其文辞欠佳,遂自题联语:

“起于桃符源对应”,是说对联有两个源头:文本的源头是古诗文中字数相等而对称相应的语句,载体的源头是题桃符的习俗。两个源头一汇合,便成就了对联。

  收稿日期:2003205212

36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3年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清人梁章钜在《楹联丛话》第一卷开卷就引用纪昀的话,认为这副对联“实后来楹联之权舆”,不过他仍留有余地称“但尚不知其有可考否耳”。

孟昶这副对联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他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受先秦至隋唐诗文中诸多字数相等、对称相应语句的熏陶、启迪而创作出来的。这便是对联的文本来源。

请看下列语句:

(击壤歌》)《

惜稚稼之早夭

(贾谊)《旱云赋》

当涂者升青云     旦握权则为卿相失路者委沟渠     夕失势则为匹夫

(扬雄)《解嘲》

风萧萧而异想(江淹)《别赋》

挫万物于笔端

(陆机)《文赋》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

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庚信)《哀江南赋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远而望之,蛟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曹植)《洛神赋》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陶潜)《归去来兮辞》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益陈谟》

以上语句是从先秦六经到魏晋六朝诗文中摘

录出来的,其中起联系和表达语气作用的虚词,如“而”“、于”“、之”、“若”、“其”、“则”、“惟”、“兮”,上下句相应处重复,并不相对;人名、地名相对则要求更低;平仄也不大讲究,上下句尾字并不讲上仄下平。只是一些字数相等、对称相应的语句,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偶句。

到了隋唐,近体诗把四声用于骈句,平仄相间,节奏和谐,产生了“对偶”“、对仗”的概念,就有“联”的意义了。唐朝的律诗,无论七律还是五律,都要求有对仗工稳的对偶句,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李白诗常以意境气象取胜,有时挣脱羁绊,不拘一格或自成一格;杜甫到晚年才“属对律切”,律诗的诗律才得以定型。

题桃符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字数相等、对称相

水流湿火就燥

(易经》)《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

(礼记》)《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

一箪食        得之则生一豆羹        弗之则死

(孟子》)《

应的语句在诗文中早已存在,二者不搭界,不沾边,各是各。题桃符的习俗一旦与诗文的字数相等、对称相应的语句结合起来,载体承接下合适的文本,文本找到了恰当的载体,二源合流,方成对联。在五代“桃符”的设置已较普遍,宋朝王安石的联语可作为早期对联的印证: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孟昶创作了第一副对联,似成定论,流传已久。到了1991年,敦煌研究院谭婵雪在《文史知识》第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与天地兮同寿     步余马兮山皋与日月兮齐光     邸余车兮方林令沅湘兮无波     惟草木之零落(兮)使江水兮安流     恐美人之迟暮

(楚辞》)《

痛皇天之靡惠

第3期      罗维扬:对联源流考37

期上发表《我国最早的楹联》一文,打破了这个定论。她从敦煌遗书中斯坦因劫经第0610号《启颜录》抄本的背面发现一些联语,多有疑缺,可完整确定的联语如下:

三阳始布   福庆初新  福延新日四序初开   寿禄延长  庆寿无疆

(岁日)

铜浑初庆垫  年年多庆  门神护卫玉律始调阳  月月无灾  厉鬼藏理

()

这些联语一是日、立春日等),无疑。年(唐玄宗开元十年),236年。

2002年春,湖北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从《灵泉

《蔡宽夫诗话》记载,唐人饮酒,必以令佐欢,酒

令中亦有对联,如:

马援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李耳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全唐诗话》卷之四《温庭筠》条记载,温庭筠对李义山上联:

;,。

: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莺啼北里燕语南邻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此乃无稽之谈,有人认为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举人萧燧所作,借王羲之大名以传播。

而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之“学编七十四”,记有南北朝时期梁朝刘孝绰(公元481~539年)及其三妹刘令娴的两副联语:

闭门罢庆吊  高卧谢松聊    落花扫仍合  丛兰摘复生

谭嗣同认为“此虽似诗,而语皆骈俪,又题于门,自以为联语之权舆矣。”《南史・梁书・刘孝绰传》中说,孝绰的文辞为后进所宗,每作一篇,时人争诵读传抄,并流传于北朝,以至“亭苑柱壁莫不题之”,似可印证谭嗣同的结论。

赵曾望等著《对联丛话》还引“堂室之题句”,如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及孔北海的“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联语,而认为“联也者,或榜于门,榜于壁”,是说对联有的贴在门上,有的贴在墙壁上。

《世说新语》记载,西晋文学家陆云(公元262~303年),字士龙,一日他与荀鸣鹤一起去见文学家张华,张华以为陆荀二人“并有大才”,当用“共语”自我介绍,于是便有了:

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

似两张名片的“共语”,结构相同,词性相对,音韵和谐,比谭嗣同认定“联语之权舆”的刘孝绰对联,又早两百多年,该是“天下第一联”了。从后蜀

志》中发现的唐朝李道宗的一副十七字长联,又打

破了这个记录。李道宗(公元600~653年)是唐高宗李渊的堂侄,被封为江夏王,在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灵泉寺建紫萼园,并在园内隐居数年。李道宗所撰对联是:

深山窈窕,水深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树苍凉,云起鹤翔藏妙理,惟偕骚客搜奇。发现者称,这副对联比后蜀主孟昶归宋前一年(公元959年)的对联早三百多年“这是一个重大,(见的发现,更是楹联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序)。

其实,唐朝的对联并不止这一副。藏于晋祠贞观宝翰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联: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刻在岳阳楼一副雕屏上的对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是大诗人李白的对联。

《西湖灵迹》一书记载,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失败后隐居灵隐寺,曾对宋之问的上联:

峰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

《新唐书・李泌传》记载,宰相张说有对联: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步其后作对联: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

38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3年

主孟昶,到梁朝刘孝绰兄妹,再到西晋陆荀二君,

“楹联之权舆”向上推进三大步,前移七百多年,足见中国楹联之源远流长。

在追溯对联的起源时,需要特别指出:

其一,对偶和声律在古诗文中得到运用和发展,在对联中也得到运用和发展。换言之,对联与古诗文在对偶和声律上是并驾齐驱,平行共进的。诗在对偶和声律运用和发展的结果产生了近体诗(即律诗),永明体(骈文),成独立的文体。

其二,,但它们只属律诗,尽管有的也可以剥离出来成为对联,但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对联。二者有紧密的联系,但不可混同,也不可替代。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相传,朱元璋还与重庆客商互对: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重庆一人为大,大国大邦大明君

最高统治者大力提倡,,好事的文人,走向成熟。,,。对联由实用、娱乐,促使一般文人都能作对,涌现出大批对联名家,如解缙、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渭、李挚、李梦阳、李东阳、王夫之、张居正、钱谦益等。他们把对联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一年四季有红白喜事,也都贴对联。福州从明朝开始,每年端午节用红笺书对贴于楹柱,谓之“午时书”。对联从春联扩展为喜庆联,由门楹而登堂入室。

明朝的诗话、词话、笔记、杂著中,有对联点缀其间,还出现了专门刊登对联创作的出版物《对类》。这使对联从手写进入印刷,从创作进入出版,从人际传播进入大众传播。

“兴于北宋盛于明”,是说在北宋对联时兴起

来,而到明朝对联就风行开来。

北宋时,对联已完全取代桃符板。桃符板是新春佳节所题,又称春端帖子、春联;题桃符移用于屋前的两根柱子上,又称为楹联;将春联贴在门上、门边、门框上,便称为门对、门联。北宋至南宋,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文人、学者,如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李清照、朱熹、陆游、文天祥等,都喜欢作对联。对联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作对联成了一种很时髦的事情。

对联从时髦到流行,明太祖朱元璋起了很大的作用。据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朱元璋“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他有布置,有检查,亲自微服出观,以为笑乐。偶见某家门前未贴春联,便要责问。有个阉猪户,说请不到人写,朱皇帝便御笔一挥,赐写一副春联予他: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将低贱的职业写得如此之豪迈大气,不愧为帝王的手笔。

明人周晖在《金陵锁事》中记载,朱元璋还书写对联赐给他器重的大臣,以示恩宠,表达信任。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他赐学士陶安的对联是:

“至清涓流汇江海”,是说到清代对联创作进入鼎盛时期。鼎盛时期有以下几个标志:

(一)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出巡,下江南,至塞北。巡察视事、游山玩水之余,到处泼墨题联。清宫里,殿殿悬联,室室题对。他们还常令臣子们撰联作对。

(二)文武大臣、学者名流中涌现出一批对联名家,如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纪晓岚、王文治、翁方纲、袁枚、郑板桥、何绍基、梁章钜等。

(三)系统整理出版了一批对联专著。由梁章钜整理编著《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和《巧对录》,他的儿子梁恭辰接着又编出《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这些著作将对联、联话及对联故事做了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整理。嗣后,又有《古今联语汇选》《集联汇选》、《古今楹联大、全》《楹联新话》、问世,仅《楹联宝库》一书就收录对联1.3万多副。据不完全统计,清朝出版对联专著多达百种以上,包括康熙年间5种、乾隆年间8种、嘉庆年间7种、道光年间17种、咸丰年间6种、同治年间6种、光绪年间71种、宣统年间13种。

(四)将对联纳入教材

第3期      罗维扬:对联源流考39

清承明制,科举考试考八股骈文,书院私塾便开设对课作为启蒙教育。戏剧家李渔编写的《笠翁对韵》便是对课的专用教材。人们从小就系统学习,略通文墨者都能作对联。

(五)对联得到广泛应用

“从文史入手”是讲对联的内涵、托载和功能;“与诗词比肩”讲的是形式、地位和成就。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应与旧体诗词平起平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并不局限于文学范畴,也进入了史学范畴,而且是艺术,并进入学术。联学,。

皇宫殿阙、馆阁庙宇、名山胜地、古刹园林、鼓楼牌坊、香车画舫、茶肆酒楼都雕刻或张贴对联,书屏画壁、工艺小品都以对联装点。在时令佳节、宴会雅集、游戏余兴也有不少人创作书写对联。

(六)对联故事大量出现。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的,从革命史到风物志,从官场到民间,对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领域都有运用。中华文化这一奇葩,从清末绵延到今,从19世纪末延续至21世纪初。

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革命生涯,都有对联的运用,并使对联得到发展。他们可谓是实现对联革命化、现代化的宗师。受到他们影响的越南劳动党的创始人胡志明,生前在办公室也挂着一副汉字对联:

自供清淡精神爽处事从容日月长

在20世纪里,对联发生了质的变化,白话进入了对联,新的词语、新的语法支撑起新的对联:革命的政治内容与传统的对联形式相结合,产生了反映新的形势、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新的情感的新对联,在斗争激烈的阶段,对联成了革命的号角、战斗的宣言,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毛泽东的对联跟他的诗词一样,大气磅礴,精悍深邃,引人瞩目,令人景仰。

随着革命性的注入,为政治服务功能的强化,宣传作用的夸大,对联出现了标语口号式的倾向,造成文字表达的蜕化。不讲对仗,不讲平仄,无艺术性,无韵味,对联在人们眼中仅仅成了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到了“文革”时期,不少家庭悬挂、收藏的旧对联乃至名家创作或书写的对联墨宝,都作为“封资修黑货”被抄走、烧毁,寺庙及其他古建筑上雕刻的对联遭到毁损。人们也不敢自编自写对联,生怕让人抓住辫子招致批斗,被打成反革命。新华书店开始出售由出版社统一印制出版的对联。毛泽东诗词中的对偶句,成了城乡民众张贴对联的主要内容;郭沫若、赵朴初偶有所作,也只是讲平仄对仗的高度政治化的联语。

(下转第51页)  

,有人物,,,、发展、高潮、结局。故事将对联产生的背景、过程描述得活灵活现,悦耳动听,特别是一些连环对、流水对,三翻四抖,更引人入胜。对联故事有的是从对联专著的“联话”传到民间的,有的则是民间口头创作。由于口口相传,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添油加醋、添枝加叶,发生变异,弄出不同的版本,也不乏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之作。更有凡夫俗子谬托知己,将自己编的对联安到早已做古的名人身上,借他们的名声传播自己的对联。对联故事给对联插上翅膀,使之飞入寻常百姓人家,加速了对联的普及,促进了对联的创作。

(七)从清朝中叶起,对联通过外交、商贸、留

学、文化交流、移民等多种途径,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各国。

1890年,英国亚・维多利亚公主送给光绪皇帝

婚礼的一座精美座钟,上面刻有一副对联:

日月共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1904年,秋瑾女士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当

天,她曾撰一联: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文学报》2000年12月21日发表《清楹联是否清代的主流文学》一文,在文艺界引起反响。对联是否清代的主流文学尚且不论,但对联已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海洋,则是不争的事实。老报人、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就此争论的方法、目的、意义,用一副对联做了总结:

联学开新,可从文史入手;骚坛夺席,堪与诗词比肩。

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篇二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字联

一晌销凝帘外晓莺残月;无限清丽雨余芳草残阳。(梁启超集宋词句)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

无多事无费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

无私蓄无私器同惜公物;或劳心或劳力勿作游民。(陈垣)

月满西楼独鹤还自空碧;日烘晴昼流莺唤起春酲。(梁启超集宋词句)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集宋词句)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释弘一)

汲水浇花亦思于物有济;扫窗设几要在予心以安。(汪退谷)

克已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忽相思更添了几声啼鴂;屡回头最可惜一泛江山。(梁启超集宋词句)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梁启超集宋词句)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梁启超集宋词句)

信古不迁也是昔贤知己;流阴若寄无为今世贤人。(集兰亭序字)

独上西楼天淡银河垂地;高斟北斗酒酣鼻息如雷。(梁启超集宋词句)

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宿鹭圆沙又是一般闲暇;乱鸭斜日古今无此荒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笑索红梅香乱石桥南北;醉眠芳草梦随蝴蝶西东。(梁启超集宋词句)

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鸾境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梁启超集宋词句)

满地横斜梅花正自不恶;一春憔悴杜鹃欲劝谁归。(梁启超集宋词句)

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集文选句)

磨古墨石碑初榻新牛橛;临野渡竹室小如老鹤巢。

十一字联

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集词曲句) 千里归艎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声长笛雁横南浦月当楼。(梁启超集宋词句) 小楼吹彻玉笙寒自怜幽独;水殿风来暗香满无限思量。(梁启超集宋词句) 小院春寒燕子飞来窥画栋;空江岁晚柳花无数送舟归。(梁启超集宋词句) 云锁奇峰倚石好观沧海日;山登绝顶披襟堪挹洞庭风。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梁章钜)

日暮更移舟望江国渺何处;明朝又寒食见梅枝忽相思。(梁启超集宋词句) 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轻阴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柏白梅兰。

玉宇无尘时见疏星度河汉;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梁启超集宋词句) 丘壑怡神烟外青峦添画意;江山入韵天边白鸟助诗情。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八大山人

半岭斜阳冉冉隔离杨柳岸;一湖碧水悠悠荡尽古今愁。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老屋将倾只管淹流何日去;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几时来。(释小颠)

有约不来空怅望兰舟客舆;劝春且住几回凭双燕叮咛。(梁启超集宋词句)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袁枚

曲岸持觞记当时送君南浦;朱门映柳想如今绿到西湖。(梁启超集宋词句) 亦爱吾庐买波塘旋栽杨柳;顿成轻别问后约空指蔷薇。(梁启超集宋词句) 灯下翻书青史问谁留政绩;窗前望月白头愧我老风尘。

花坞春长烟火千家都入画;桃源路近桑麻十里尽成荫。(集词句)

芳草接天涯几重山几重水;坠叶飘香澈一番雨一番风。(梁启超集宋词句)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彭元瑞)

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书能益智劝儿孙多读数行。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软语商量海燕飞来窥画栋;冷香摇动绿荷相倚满横塘。(梁启超集宋词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春色无边两岸青山遮不住;高朋满座一壶浊酒喜相逢。

莲界分明清净光中观自在;兰修咫尺伦常乐处悟菩提。

临泉画岫十里松风生笔底;把酒吟诗半帘花影舞樽前。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高处不胜寒见姮娥瘦如束;无情应笑我搂虚空睡到明。(梁启超集宋词句) 海晏河清漫江碧水垂丝钓;风和日丽千树红花点绛唇。

梅雪争春雪花飞舞梅花喜;水天竞秀天色澄清水色明。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欲寄此情鸿雁在云鱼在水;偷催春暮青梅如豆柳如丝。(梁启超集宋词句) 晴空一色满月新松收眼底;气象万千全堂翠柏作屏栏。

遥夜相思更漏残不如休去;群芳过后西湖好曾有诗无。(梁启超集宋词句) 寒雁先还为我南飞传我意;江梅有约爱他风雪耐他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瑞雪飘飘点绽红梅枝裹玉;春风霭霭剪裁绿柳叶镶金。

群峰耸翠一道彩虹一道伞;绝壁飞亭半边晴雨半边云。

燕子不归几日行云何处去;海棠依旧去年春恨却来时。(梁启超集宋词句) 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梁启超集宋词句) 澹泊人生琪花瑶草常留意;浮沈世际浊水污泥不染身。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二字联

一二亩瘦田雨笠蓑衣朝起早;两三间破房青灯黄卷夜眠迟。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敏学问者终生无所为满足时。(集圣教序字) 小楼昨夜东风吹皱一池春水;梧桐更兼细雨能消几个黄昏。(梁启超集宋词句) 书卷透梅香白雪青松多雅韵;友人聆曲意高山流水尽知音。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左宗棠)

此古文在商周若鼎彝若龟甲;有正气盈天地为河岳为日星。

此处可留春四季人间春不老;何枝堪寄意群芳国里意无穷。

论家世如阁帖古窑可谓旧矣;问文章似谈笺顾绣换得钱无?

花草旧香溪卜兆千年如待我;湖山新画障卧游终古定何年。(毕沅)

细草和烟尚绿遥山高晚更碧;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梁启超集宋词句) 胡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梁启超集词曲句) 看梅子熟时个中人酸甜自得;闻木犀香否门外汉坐卧由他。(宋镕)

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梁启超集宋词句)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三字联

无处觅残红试问东风春愁怎画;浮生等萍迹不知江左燕入谁家。(集词句) 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干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高歌。(申涵光)

试凭他流水寄情却道海棠依旧;但镇日绣帘高卷妨它双燕归来。(梁启超集宋词句)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梁启超集词曲句) 酒醒帘幕低垂烛影摇红夜将半;雨过园林如绣东风吹柳日初长。(梁启超集宋词句)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集词句)

满身花影倩人扶我欲醉眠芳草;几日行云何处去除非问取黄鹂。(梁启超集词曲句) 楼上几日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西窗又吹暗雨红藕香残玉簟秋。(梁启超集宋词句) 十四字联

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曾国藩) 大江东去平楚南来一带江山如画;高柳垂阴老鱼吹浪依稀风韵生秋。(集词句) 门多桃李案少薄书别宦恐无此乐;前列生徒后盈丝竹今时复有其人。(李渔)

冷照西斜正极目空寒故国渺天北;大江东去问苍波无语流恨入秦淮。(梁启超集宋词句 )

呼酒上琴台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明朝又寒食正海棠开后燕子来时。(梁启超集宋词句 )

垂杨还袅万丝金又恐被西风吹绿;断红尚有相思字试凭他流水寄情。(梁启超集宋词句 )

泣残红谁分扫地春空十日九风雨;举大白为问旧时月色今夕是何年。(梁启超集宋词句 )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张之洞) 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插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曾国藩) 握笔写兰要识得凤眼鼠尾螳螂肚;出门行李无非是金石书画断纹琴。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五字联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罗衣特地春寒细雨梦回犹自听鹦鹉;殊乡又逢秋晚江上望极休去采芙蓉。(梁启超集宋 词句)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碧环;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梁启超集宋 词句)

笑倦游犹是天涯万里乾坤不如归去;惊客里又过寒食一桩心事曾有诗无。(梁启超集词 曲句)

酒酣鼻息如雷叠鼓清笳迤逦度沙漠;万里夕阳垂地落花飞絮随意绕天涯。(梁启超集宋 词句)

最有味是无能但醉来还醒醒来还醉;本不住怎生去笑归处如客客处如归。(梁启超集词 曲句)

十六字联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财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林则徐

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福命不大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蒋士铨 )

室所尚在志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业必精于勤博文强时三余蛾术惜光阴。(朱兰坡 )

十七字联

个中小寄闲情待移来五岳精灵供之几席;此处已非故国且分取南冠涕泪洒向花枝。(邓 散木)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 松龄)

歌扇轻约飞花高柳垂荫春渐远汀洲自绿;画桡不点明镜芳莲坠粉波心荡冷月无声。(梁启超集宋词句)

戏抛莲菂种横塘新绿生时水佩风裳无数;猛拍阑干呼鸥鹭五湖旧约烟蓑雨笠相过。(梁启超集宋词句)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八字联

关心夜雨疏帘费半盏寒灯为来日谋朝齑夕韭;

回首春风上苑剩一只秃管与诸君写近水遥山。(严问樵)

茅屋八 九间钓鱼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 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邓石如)

二十字以上联

庭余嘉荫室有藏书天下事随处而安既此是雕梁画栋;

卜得芳邻居成美境田舍翁问心以足漫言应列鼎名钟。(林青圃)

九成宫集联:

皎月怀光如满璧;清风和美作冰人。

立言元在成名后;品物常于穷理时。

胜地常年如满月,可心无景不微风;

登台得贶能观月,临水凄清莫尤风。

清新可持同龟寿,养性常膺与鹿龄。

炎景流金无蒸郁,微风动碧感凄清

登台可赏涤山雨,出海能观澈水天。

参差台榭成佳景,杂杳云霞乱远山。

临武始知书有味,观心斯怡道生华。

乾坤戒满非人力,舜禹怀茅正圣心。

舜德千年书典策,禹功万物勒龙图。

循经有典观前圣,颂道无言训后昆。

室列图书觉清遂,家成文史足风流。

功成书契流葳(wei)蕤(rui),学至谦和始吉祥。

言肯声犹成续响,礼成品更遂前怀。

无欲方能成六道,忘机差可得三玄。

岩前雨后云相续,槛上泉流月和声。

文心皎若月中庭,书品清于雨后山。

能于大显犹蹈矩,信可深居善握机。

风月波光动台榭,紫华淑气接长廊。

人品能扶书品正,文心应胜壮心高。

龙阁涂金成显赫,凤台凝碧足峥嵘。

一念忘言含玄远,三阳凝泰挹清澄。

明月一轮悬宝鉴,清风万度肃云天。

名令身洁唯性克,德晖文显欲心诚。

运笔成文润五色,耕田凿井利千年。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雙字吉祥語

歡暢、昌盛、興隆、鴻喜、壽祺、百福、步雲、寶源、寶和、存德、誠信、暢春、大發 、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鳳和、福安、福壽、福和、廣遠、廣雅、廣 益、觀仁、觀文、合盛、華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鴻運、鴻福、鴻源、 金福、聚興、駿興、謙益、勤和、瑞隆、天發、天福、通順、萬順、馨德、永盛、誌成 、致遠

四字吉祥語:

祝福語:百福具臻、福壽康寧、瑞啟德門、鴻喜雲集、福至心靈、門潭贈慶、恭喜發財 、五谷豐登、福齊南山、福壽雙全、福壽年高、福惠雙修、德門積慶、升祺駢福、潭祉 迎祥、福祉駢蕃、五福齊全、三陽開泰、祥瑞福輳、福祿長久、潭祺迪吉、華星凝輝。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祝壽語:萬壽無疆、百齡眉壽、返老還童、壽如南嶽、千歲之桃、松鶴舞鳳、美意富貴 、麻姑酒滿、天保九如、期頤之壽、南山獻頌、算衍春齡、福海壽山、榮躋七秩、年登 大耋、

賀喜語:天倫之樂、鸞鳳和鳴、比翼齊飛、珠連璧合、芝蘭千載、洞房花燭、秦晉之好 、琴瑟永偕、紫氣東來、吉星高照、新婚燕爾、喬遷之喜

賀祿語:金玉滿堂、日轉千階、魚躍龍門、甲第星羅、光輝燦爛、登峰造極、富貴榮華 、雁塔題名、飲至策勛、雲程發韌、紆朱懷金、魚躍龍門、

賀德語:厚德載物、德隆望重、冰清玉潔、積愛成福、為善最樂、鞠躬盡瘁、至誠高節 、盡忠報國

賀安語:國泰民安、室雅人和、風順家興、四海升平、民殷國富、萬事如意、風和日暖 、和諧社會、竹報平安、

勸學語:讀書萬卷、勵精圖誌、業精於勤、耕雲種月、天道酬勤、開卷有益、學而不厭 、聞雞起舞

養心語:胸懷灑落、溫恭自虛、慎靜尚寬、澄心清神、知足常樂、百忍成金、氣若幽蘭 、豁達大度、怡然自樂、冰壺秋月、

藝術語:神融筆暢、會通古今、筆啟自然、辭富山海、遷想秒得、思逸神超、法貴天真 、言為心聲、珠圓玉潤、珠光寶氣、

迎春語:春回大地、三陽開泰、滿園春色、梅花數點、瑞氣盈門、普天同慶、萬物登明 、物華煥彩、春和貽蕩、春日喧和、綠靜春深、

風景語:啼鶯舞燕、高柳垂陰、松竹含韻、百川歸海、驚浪奔雷、蘭蕙桂馥、風調雨順 、龍飛鳳舞、寧靜致遠、擇如時雨、雲興霞蔚、百卉含英、蘭秀菊芳、浮翠流丹、花意 竹情、

商業語:匯川納海、斂福生財、興隆大業、宏圖大展、裕業有孚

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篇三
《诗词、楹联、书法艺术选【季兆秋文稿】》

季德新(季兆秋)文选(选辑)集目

(一)文艺评论、文史论文(浅议李白、苏轼诗中的失误等)

(二)诗词楹联、书法艺术

(三)地方文史

(四)云雾贡茶、茶文化专集

(五)贵定人文景观、传说、传奇

(六)贵定历史名人

内容简介

1、文艺评论小辑中包括对电影†红高粱‡的评论,对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的‚失误‛,宋代著名词家苏轼的‚失误‛等作有证据的‚指疵‛以及某些名诗中的字句或因版本之误而臵疑等。

2、对北宋诗人黄庭坚诗†谪居黔南十绝‡的评述;关于清明节清明诗及寒食节的论述;

3、对于名词的考证如†都是讲‚买东西‛为何不讲‚买南北‛‡的考证;

4、对于明末清初天下第一美女陈圆圆叶落贵州贵定的论证;

5、对六朝贡品茶——贵定云雾贡茶历史依据的考定;

6、贵定历史名人传略,贵定人文景观、传说、传奇的记述。

季兆秋文章自选集赘言

在下我的文章暨诗词对联自选成集,是将已发表在报刊之作品原版复印而集。拙作不避浅陋而杂糅者,是因读马南邨(邓拓)的†欢迎‚杂家‛‡一文的启迪而为之。

我自幼受父辈的影响而喜读旧体诗词对联等文艺作品,亦不避浅薄学吟唱。而历练中知其概括事物的‚能量‛极深广;移之为文亦厌冗长之作。因拙作中有关地方文史自应‚删繁就简‛,著名历史学家段兆鳌有名言:‚写史修志重文德。无据之说,臆造之言,贻误当代,遗害后人!‛写史志如此,作其他诗文亦应如此。至于‚传说传奇‛在众说纷纭中取其符合历史背景符合逻辑者‚打造‛之,‚人情练达即文章‛。拙文中有指出古今名人诗词楹联之‚瑕疵‛者亦不畏遭‚狂妄‛之讥而言之有据以作‚抛砖‛。缀此短篇以代序。

季德新,笔名季兆秋,男,1937年7月

生,贵州省贵定城关人,祖籍安徽宣城。自

幼受父辈文化熏陶,喜爱旧体诗词、楹联艺

术、文史典故。贵州省贵定总工会退休干部。

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艺

术研究院研究员,贵州省黔南自治州诗联学

会第一届副会长,贵定诗联学会会长。已在报刊发表专题文章百余篇,诗词楹联千余首,书法作品曾参加北京、南京、香港等11省市展出。个人艺术传略被编入1992年版《当代对联艺术家辞典》、2002年北京《中华诗词艺术家传略辞典》等专著。

地 址:贵州省贵定城关园丁路14-4-4号。

邮 编:551399

手 机:13086926037


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相关热词搜索:十七字对联 关于校园的对联 校园对联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十七字关于校园的对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321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