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

2016-02-17 10:16: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篇一《感情的亲疏关系与认知》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篇一
《感情的亲疏关系与认知》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篇二
《家庭关系的亲疏远近》

家庭关系的亲疏远近

家庭生活是人生的三大目标之一,也是人生一大活动内容。过好家庭生活,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人的成长发展,对人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处理家庭关系,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有点复杂,关键是能否看清事实。这个事实一是指在家庭中自己与各成员之间远近关系的辨析,二是对这个远近关系的调谐和独到的角色扮演能力。 虽说我们已是现代人,但就整个人类发展来说我们人类现在还处在十分幼稚的时期。现代家庭还十分地不成熟,表现在处理家庭问题的剌手,家庭还不像一个整人那样肢体协调、动作自如、灵活有力,往往是动不动就闹矛盾,互相争斗,互相牵制纠缠,甚至发生伤害、暴力行为,家庭的“稳固”不是靠自我的尊爱和保护意识,更多地受“社会意识流”的影响,依靠外援,缺乏自生力、自我救助、自我欣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当然,我们说的家庭有两种:第一家庭和第二家庭。第一家庭是自己作为儿子或女儿所在的家庭,第二家庭是从第一家庭分离(脱离)出来之后自己又成为父亲或母亲的家庭。第一家庭对自己来说是先天的家庭(自己一生出来便处在其中),第二家庭是后天生发的家庭,也叫后天家庭。我们说的家庭主要地指先天家庭和后天家庭两种。在这两种家庭中我们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也不相同,我们与两种家庭中成员关系远近、亲疏价值也不一样,不承认这里面有远近关系,分不清远近关系,难以有准确的价值评判,就易使自己的行为发生偏离,产生家庭的不协和纠纷,致使自己的人生追求蒙受损失。

与家庭成员关系的远近,不是凭我们的喜恶,它有其自然的规律,也叫天性,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违背的。家庭中自己第一亲近(离得最近,也是关系是牢固)的人是子女。不管承认与否,这一生注定你与自己的子女是无法分割的,直至你死的一天都无法与他们分割。子女之外便是你自己的父母,他们是你第二亲近的人,子女不能割去,其他人都可以舍去,但你还不能舍去你的父母,你会追随他们,直至他们天年。第三亲近的人是你的兄弟姊妹,他们是你的同胞骨肉,除了子女的亲、父母的疼,剩下的可靠的人就是他们了。第四亲近的人是你的妻子或丈夫。我这样分远近,可能有些人不满,什么天性?完全是狗屁!要知道我谈的是家庭生活,而不是婚姻生活。前者是以家庭结构为着眼点,谈家庭关系和活力问题;后者则侧重于婚姻的缔结,婚姻发展变化,婚姻双方的行为和冲突现象、矛盾的产生与化解等等,它主要围绕着婚姻双方,把当事者两人同时放到重心来讨论。对后者来说,我是不愿意去做的,说一个还不清楚,何况两个同时说呢。

现实上,婚姻只是后天家庭的一种生成方式而已,除了婚姻,后天家庭的组成还有很多方式。

我这里说的家庭成员的远近亲疏关系只是以普通的家庭结构来讨论,并且是一种基于纯自然态的讨论。假若把婚姻关系加进去,那就要看婚姻双方关系的融恰程度而作一些小小的变动,如果作为婚姻双方,夫妻的关系非常好,那么在家庭中作为自己第三亲近的人就应该是妻子或丈夫,并且还要把对方第一家庭的亲人加进来而重又做一些排序。但是第一亲近、第二亲近的人的位置是不容改变也是无法改变的,这是我们在家庭生活中绝对应该看清的事实。

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能比较从容而坦然地面对家庭的种种问题。亲谁,爱谁,谁最需要安慰,这些我们心里自然清楚。认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角色做到尽好,那么一个稳定、快乐而又充满活力的家庭就在长成与进步中。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篇三
《网路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黄厚铭》

网路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

黄厚铭

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 摘要

本文主张网路人际关系的特色在於它们是以网路的媒介特性为基础,而建立起虚拟社区中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接触。本文的目的就在於研究虚拟社区中网友们如何利用网路既连结又隔离的功能 ,共同参与网路上各种探索自我认同的游戏,并与其他的陌生人建立起一种似近实远又似远实近的特殊人际关系。

关键字:距离、自我认同、人格、陌生人、社交、Simmel

------------------------------------------------------------- 壹、研究问题

那天正准备从南部老家回到台北,我一如往常地匆匆走进月台的剪票口,突然有个面貌黝黑的中年男人迎向前来,我下意识地後退闪避,不知他的意图为何。一边加快脚步,一边听著他说话,问我是不是要南下,我摇头回答不是,才发现他旁边跟著一位瘦弱的老妇人,原来他因为要工作无法陪母亲南下,却又担心母亲沿途乏人照顾,甚至会因为担忧可能坐过站而坐立难安。嗯,其实是一位孝顺的儿子。频频回头看他继续询问其他的旅客,我还是走下月台间的地下道。直到我到达对面的月台候车时,似乎他还没有找到可以和他母亲一起同行南下的人。

我一方面开始帮他心急,希望他可以很快找到愿意帮忙的人,另一方面有了思考的空间後,也不禁为自己刚才那种防卫性的反应感到惭愧。想起了自己的论文主题,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越来越不信任他人,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时,总是会立刻想要保护自己,当然,这也与自己曾经被人利用自己的恻隐之心,骗去几乎身上所有钱的经验有关。无论这些与陌生人的不愉快接触是自己的亲身经验,还是他人的经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确实是为此越来越不信任陌生人,甚至因而会尽量避免与陌生人接触。街头上人来人往,身体上摩肩擦踵、拥挤的都市空间,反而衬托出都市人的冷漠与内心的寂寞,反映出人与人之间遥不可及的心理距离。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转向网路上的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看看网路人际关系所呈现出来的样貌。在日剧《网路情人》("with love")里,女主角接到一封误寄的电子邮件,信里附了一段音乐,是男主角的广告配乐作品。由於深受那段音乐的感动,女主角虽不知对方是男是女,也不清楚对方的身分,仍开始向对方倾诉生活的感受,即使没有收到回信,这样的片面倾诉却慢慢变成女主角规律的生活的一部份。後来虽然他们也交换了有关自己的基本资料,但两人都

有所隐瞒。剧中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是:「为了写下真正的感受,那些谎话是必须的。」藉著隐瞒来切断两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牵连,反而可以让双方畅所欲言,更放得开地谈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启齿之事,而能够分享最私密的心情。当他们谈到性爱时,有过多位亲密女友的男主角曾经提到,即使身体之间毫无距离,甚至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也不见得能够在心灵上相互了解。这与男女主角两人隔著网路交换自己最深刻的生活感受的情况,形成了多么明显的对比啊。这虽然只是戏剧,实际上却反映了几乎无时无刻正在网路上发生的许多故事。即使我们常常听说网路上有许多骗子,并且也确实有许多人受骗,而网路人际关系,更是不折不扣的陌生人与陌生人的接触,但不仅是网路交友,还有网路恋情、乃至於网路性爱、一夜情等却都仍然时有所闻。

在真实世界中,我们总是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从小就教育学童不要随意和陌生人谈话。然而,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随著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都市的形成,我们几乎已经生活在一个被陌生人围绕的世界,因而也逐渐发展出许多处理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来往的实作方法,藉著给予对方一个定位,来决定要如何与对方应对进退,以便顺利地跟其他人互动(Lofland,1973)。在网路上,我们更是生活在一个充满陌生人的世界中,相对於在真实世界之中我们对陌生人的不信任,网路促成了许多陌生人之间的接触,这些关系有的非常短暂,有的却还有进一步的发展,无论结果如何,在网路上确实有更多的人不再对陌生人抱著怀疑或排拒的态度,而有比较大的意愿去了解其他人,或是跟对方聊聊,甚至还更为坦白,愿意主动对他人表达善意。同样地,为了让互动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网友们也发展出许多与他人应对,以及判断对方诚意的方法,这些方法或许是有意识地被运用,也有可能是不言自明、理所当然地发生著。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这个词的中文翻译经常使我们很自然地连想到虚幻、虚空、乃至於虚假的人际关系,但有关网路恋情、网路色情,乃至网路一夜情等种种轶事的流传,却也使得网路总是带有一点诱人的神秘色彩。我们可以在深夜独自待在自己私密的房间里,却正在跟异国的陌生人交换著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或感受;同时心底却也不免觉得这样的人际关系是虚幻的、容易破灭的。毕竟切线、关掉电脑之後,谁也不知道对方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即使见了面,也可能发现对方根本和自己想像的模样完全不同。因此虽有许多人为这样的神秘色彩所吸引,但也有人厌恶地排拒著这种轻易地就会幻灭的人际关系。

其实virtual虚拟这个字在字源上与实际的使用上是指有力量的、有效的,原意并没有虚幻的意思。扣紧虚拟社群这个词来说,这个词所要描述的是一种不直接面对面,经由媒体的中介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事实上,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一直不断地体验某些经过媒介的沟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话与书信。再仔细地想一下,我们还会发现由於阅读著相似的报纸、观赏著类似的电视节目,我们和这块土地上,乃至於全世界的其他人,也构成了一种人际关系,甚至有了一体感。几个世代以前的人们也许很难想像要是在遥远的南极上空臭氧层有个破洞跟他们会有什么关系,既不可能是他们造成的,也不会影响他们,更极端地说,是根本不会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吧。所以,早在数十年前,加拿大学者McLuhan(1964)就已经用「外爆炸」这个概念来描绘电子媒体将全世界整合为地球村的情况。我们可以这么说,媒体(media),尤其是电子媒体的发展,促成了全球化的趋势,

换言之,媒体几乎架构了现代社会的主要人际关系(Giddens,1991)。

然而,电脑网路做为一种架构人际关系的媒介,与电话或是电视仍有著极大的不同。通常我们总是利用电话与原来就熟识的亲友联络,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是在有特殊目的之下,才与陌生人交谈。此外,在大部分的情形下,电话只是个人之间一对一的沟通媒体,而不是大众传播媒体。相对地,电视或是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则只有在少数的特殊情况中,才会被个人用来与另外一个人传递讯息;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大众传播媒体都只有单向传播的功能。从近几年来扣应(call-in)节目的盛行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察觉到一种向大众发声的强烈欲望,以及这种新奇经验的魅力。於是我们会发现,电脑网路恰好就是私人沟通媒体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结合,而这个媒介不仅是双向的,还是多媒体的。电脑网路不只可以当作私人间通讯的工具,也使得个人得以获取与传散有关公众事务的各种讯息。

因此,网路人际关系的特色就不在於它们是经过媒介的(mediated),而在於它们是以网路的媒介特性为基础,而建立起虚拟社区中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接触。本文的目的就在於研究虚拟社区中网友们如何利用网路既连结又隔离的功能 ,共同参与网路上各种探索自我认同的游戏,并与其他的陌生人建立起一种似近实远又似远实近的特殊人际关系。

------------------------------------------------------------- 贰、网路的连结与隔离功能

有关电脑网路的论述,往往著重於其无远弗届的连结功能,认为电脑网路拓展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足不出户地与世界上的其他人或是众多的资料库相连结。就其扩展人际关系的特点而言,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来是电脑网路延伸了人际关系所及的范围,使得我们的人际关系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二来是电脑网路增加了我们认识各式各样的人之可能性。换言之,电脑网路的沟通、联系功能,确实让许多原本没有机会相识、或是无法保持联络的人们,得以通讯、交谈,进而得到相互了解,甚至能够维系感情,因此,我们说网路可以拓展个人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网路不仅使得原来就已经熟识的朋友能够保持联系,还使得陌生人之间有了互相接触与建立关系的机会,甚至让他们有机会由陌生人变成好朋友或是恋人。

但在另一方面,学者们也经常以匿名性的概念做为探讨网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这种观点的差异也反映出网路同时发挥著隔离与连结的功能,匿名性掌握到的即是网路的隔离功能所产生的效果,因而指出网路使得个人能够隐匿真实世界的身分。当然,我们也知道,尽管网路沟通有其便利性,但也可能会让我们逐渐与那些没有使用网路的朋友们疏於联络,若是沈迷於网路还可能使人忽略了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变得孤立与封闭。但事实上,网路的隔离效果并不只是消极地隐匿身分,或是负面地造成真实世界人际关系的疏离而已,网路的隔离功能还促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人际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有一大部份网路对人际关系的

连结作用,是建立在隔离的前提上。

例如,在电影《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中,男女主角每天经常在同一个城市里擦身而过,即使走过同一段路、到同一家咖啡店购买早餐,仍旧毫不相识。但却可以经由网路的连结而相遇,并藉著电子邮件交换每日的心情与感触,这种开放、深入的倾诉与情感交流,还变成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期待。但在另一方面,若非网路的隔离功能,这两位在真实世界的事业上有严重冲突的主角之间,也根本不可能建立这种诚恳且具支持性的关系。

由此可见,网路的效果并不仅仅是连结而已,它还有隔离的作用。使用者可以隐匿其真实世界的身分,拉开与真实世界的距离;在藉著网路的隔离功能抹去真实世界的身份,卸下真实世界人际关系的牵绊之後,还反而能够促成一些在真实世界中并没有条件发生的人际关系。

------------------------------------------------------------- 参、隔离与连结下探索自我认同的游戏

试想,为什么在网路上我们会比较勇於邀请别人聊天呢?又为何比较可能接受陌生人的搭讪?除了媒介的隔离使得我们不必担心身体的安危以外,更大的原因其实是在於没有面子问题。那么,为什么网路上的人际互动会比较没有面子问题呢?这得回到网路人际关系的基本单元来予以解答。简单地说,网路上惯常使用的化名,以及这种经过媒介(media)中介(mediate)过的沟通,使得个人可以不必以主要的身分认同(identity)与他人接触,因而在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愉快或令人尴尬的情境,不会全面地触动个人的自我,在此情形下,个人也就会比较勇於尝试各种平常不敢尝试的举动与经验。这并不意味著个人一定会假造身分,事实上,单单使用化名就已经具有隐匿真实身分的效果。利用化名个人可以决定要透露哪些基本资料,亦即要把哪些自我的面向暴露出来,甚至也可以藉著操控自我呈现的方式,乃至於重新塑造一个自我。换言之,经过电脑中介而非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也像防护罩一般,不只确保个人的身体不会受到侵犯,也使得尴尬的情形不会难以「面对」,大不了切线就是了,反正「人家也不认识你是谁」。这个存在於经过中介的沟通与面对面沟通两者之间的差别,其关键在於我们的外貌、长相、乃至於年龄、职业等都是一张长期带著的面具(persona)终究会变成身分认同与人格(personality)的一部份,故而,露脸就等於曝露身分,也就是触及身分认同;相反地,经由媒介的沟通,不必曝露我们的外貌、长相,也就让这样的人际关系既然难以触动自我的主要身分认同,不露脸自然就不容易丢脸了。 曾有一幅关於网路的漫画,画著一只正在上网路的狗,它很高兴地说著:「在网际网路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经由网路媒介的沟通,其实是极为特殊的。一方面,你可以舒适地待在自己的家里;另一方面,却彷佛进入一个公共场所,能够跟许多人聊天、或是对群众发表意见。在此,使用者隐匿了部份或全部真实世界的身分,并决定自己打算呈现的面貌,个人可以藉此塑造一个或多或少跟真实世界身分不同的自我。同时,网路上人际互动的公共性,也使个人可以轻易地把自己呈现在公众的面前,这就类似与舞台表演一样,表演者在後台隐

藏了部份的真实身分,在前台则尽力地扮演著观众期待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看,经由电脑网路媒介的人际关系,也类似於隔著面具的互动。藉著创造一个代号(id),使用者可以暂时隐匿部份或全部在真实世界中的性别、学历、职业、乃至於地位等身分,甚至跨越地域的限制与远方的其他代号形成互动或资讯交流。这也是许多人以匿名性(anonymity)来描述网路人际关系的原因,更人们把电脑网路上人际关系排斥为虚假或虚幻的理由。

严格地说,所谓的匿名性应该是每个代号背後随时更换著使用者,同时,每个人也随时更换著代号。然而,我们发现使用者却经常会在代号以外帮自己取个昵称,甚至在自己的招贴里加上精心设计过的签名档,乃至於经营自己的名片档等,并且,固定且长期地在与其他代号的互动或资讯交流中,塑造这个代号的特性。换言之,每个代号渐渐地有了自己的身分认同与人格特质。因此,事实上网路人际关系并不是如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地因匿名而导致任意与不确定。

由此可见,匿名性还无法透析出网友们在网路上探索自我认同的实际情形;大多数的网路使用者会逐渐在虚拟社区中形成新的自我认同,而这个新的身分,其人格特质经常或多或少与真实世界的自我认同有差异。并且,在网路上探索自我认同的可能性,恰是在於以网路的隔离功能为基础,同时又经由网路的连结功能,个人藉此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进而从这些关系中,形塑自己的身分认同。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将这种隐匿部份身分,重新经营另一个身分的使用方式,称为化名(pseudonymity),而网路的人际关系便是一种基於化名的人际关系,而非建立在匿名性之上(Dyson,1997)。由於每一个自我认同都必须经由与他人的互动过程,逐渐形成一个自圆其说的叙事,当我们在网路上长期使用同一个代号以後,环绕著这个代号也会凝聚出一个人际关系的网络,慢慢地这个代号就像是我们在真实世界的外貌长相一样,长期带著这张面具,也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网路上的化身产生认同,这个面具就因此成为我们自我认同的一部份(Turkle,1998:259)。从他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化身也具有其人格特质(personality)。於是在这种情形下,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即使有面具的隔离,也仍然可能对个人产生伤害,虽然那并不是肉体上的创伤。这样的分析和Goffman(1959)对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呈现自我的分析相当一致,也就是说,个人的人格与身分认同其实与我们惯常在他人面前所呈现的面貌是分不开的。人格(personality)这个字的字源就是面具(persona),我们就是透过面具来对外发声(per-sona),面具不只是表皮,面具就是内在(Goffman,1959;Turkle,1998:248)。

总之,电脑网路的隔离功能使得个人可以暂时地抹除真实世界的身分,卸除既有身分与关系的束缚,再藉著其连结功能以一个新的自我与他人进行互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可以避免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乃至於社会地位的影响,甚至只要他愿意,也可以除去原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完全地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尽管经由媒介所传达的讯息远不及面对面互动那么丰富,但相对地也提供个人更多的弹性,他可以在自己选择的时间,重新决定自己呈现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志同道合的群体或是个人进行交往;甚至当互动的情况变得令人感到不安时,他还可以随时抽身出来(Wellman and Gulia 1995)。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篇四
《论_古诗十九首_中的人生哲理和抒情技巧》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2010年第5期(第12卷 总第53期)

No.5 2010(Vol.12 SumNo.53)

*

论5古诗十九首6中的人生哲理和抒情技巧

p 魏芳芳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古诗十九首多写人生短促,人生如寄的感受,充满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与悲叹,是一首深沉的生命之歌;又是一首充满着惊心动魄的真情美,浑厚朴实的自然美,意境混融的整体美的抒情绝唱。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古诗十九首的名称、作者产生年代和思想内容,重点论述了其人生哲理和抒情技巧。人生哲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宇宙永恒人生有限的感慨;生命虽短,仍求功名的奋斗追求;来去亲疏关系的感悟;年华易逝,及时享乐的思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论述了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人生哲理;抒情技巧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0.05.074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0)05-0196-04

一、概述

8首确定为枚乘所作,这样,在大体肯定/古诗0为汉代作品的同时,对于其中是否有西汉枚乘、东汉傅毅、汉末魏初曹植、王粲的作品,究竟是西汉产物或者都是东汉作品等词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现代学者大多摆脱了前人成见的纠缠,主要根据5古诗十九首6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点,指出它们/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是一个时代)))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0,并论证它们应是东汉后期安、顺、桓、灵年间,约公元2世纪的作品(梁启超5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6),取得了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尽管对/古诗十九首0的创作年代至今仍然争论不休,但根据种种历史文献、诗中题材及其他旁证情况来看,/古诗十九首0的创作年代当属东汉末期。这时期可说是汉朝最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宦官、外戚轮流把持朝政,致使政局腐败、动乱,地方势力相互倾轧斗争,更使百姓民不聊生,甚至背井离乡、家破人亡,而当时官员选任制度即察举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失控而难以发挥作用。尽管如此,当时还是有相当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和一些寒族竞相到东都洛阳去角逐功名利禄,以至/冠盖填门,儒服塞道,饥不暇餐,倦不获已0,就是很说明问题的。也正因如此/古诗十九首0尽管篇幅不太多,但其反映的内容却是相当复杂的,有表现对功名不就仍报有希望的;有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而产生慨叹地;有悲叹难遇知音的;有的是揭露世态炎凉的;还有更多的是/游子0念/思妇0的相思情和/思妇0思/游子0的离别苦等等。

/古诗十九首0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其名称是梁代萧统5文选/杂诗0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古诗0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古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清代沈德潜5说诗6云:/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0晋、宋时注批/古诗0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模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0手法、风格的5拟古诗6。到了粱代刘勰5文心雕龙6,钟嵘5诗品6更从理论上总结了/古诗0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5文选6,以及陈代徐陵5玉台新咏6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0,无名氏者为/古诗0。因此,梁陈以后,/古诗0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0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5古诗十九首6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0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古诗0作品在梁代尚存59首(5诗品#古诗6),但今存仅30多首,包括5古诗十九首6在内。

对于/古诗0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在梁陈时,已引起疑义。刘勰说/5古诗6佳丽,或称枚叔(即枚乘);其-孤竹.(指/冉冉孤生竹0)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0[1]钟嵘说:/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指曹植、王粲)所制。0(5诗品6)大约由于/疑莫能明0,萧统5文选6把所选19首都归之无名氏,然而徐陵5玉台新咏6却把其中的

二、人生哲理

5古诗十九首6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它最具永恒价值和震撼力的则是其对人生哲理的发现和洞见。这组无主名抒情短诗,尽管非一人之作,一时之作,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内容虽/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0[2]但所歌所哭,所诉所叹,却无不充满

*收稿日期:2010-05-15

作者简介:魏芳芳(1983-),女,山东滨州市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p 魏芳芳 论5古诗十九首6中的人生哲理和抒情技巧 文 化

了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哀。其中所揭示的永恒与无限,忧郁与欢乐,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来去亲疏等之间的关系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人生有限,及时行乐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0(5青青陵上柏6)/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0(5明月皎夜光6)/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0(5驱车上东门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0(5迢迢牵牛星6)。

青色的古墓可以永久地屹立,山间的溪流绵延不息;而人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匆匆过客,瞬间消失;磐石坚固不可改移,金石更是不可摧毁;牛郎织女也成了宇宙中的永恒,而人生是什么?生命又是什么?或许生命在类的概念上,是一条绵延不绝的溪流;但对个体的人来讲,它只是一条线段。/人人得一生,不得再生0,每一条线段或长或短都终将为死亡这只黑手掐断。因而所有的山、水、星、月对古人而言都是永恒浩大的,而人的生命却如朝露、浮尘般卑微。在这种永恒与短促有限的生命对照中,在这种大反差中,在那失意的人生中,他们不得不发出宇宙永恒无限,个体生存飘然一瞬的感叹!

既然已经体认到了人生的有限,那么该如何安置个体存在?怎样把自己从这种生命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呢?在5古诗十九首6中,作者们的反应是直接而简捷的,那就是及时行乐,极力追求物质享受和情感欲望的满足。既然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人生是多苦痛的,那就尽可能的追求生命的欢乐和充盈。既然人生不再生,生命的消费是一次性的,那就把握今生今世,积极主动的生活,不但要生活的更多还要生活得更好。在5驱车上东门6和5生年不满百6中,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体现的最真切。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墓。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窹。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0诗人驾车出东门,首先便对远山坟墓产生了反应,春风得意之人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接着把松柏的强大生命力和人生的脆弱做出对比,进一步看出人的生命在浩浩宇宙中的渺小,自然人生如寄涌上心头。既然如此,生命的价值在何处呢,求功名,成圣贤?但都逃不过一死;又提出/服食求神仙0,但又立刻断言,此路不通,/多为药所误0,想求得名如金石固是不可能的。生命苦短,奋途淹蹇,如何对待生命呢?于是诗人选择了/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不如0二字,又显得万般无奈。虽是及时行乐,但对生命理性的思考却难以摆脱深沉忧郁的感伤情调。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与可等期。0(5生年不满百6)此诗对于及时行乐的生命态度是肯定与认同的。诗人很理智的看到人生不满百的现实,对此唯一的解决方法是/为乐当及时0,因为在当时,士子们忧国忧民之心无处施展,千岁又遥不可及,生命无常,来世又无法把握,他们在天命的无奈与任可中把目光投向现实,投诸自身。何况钱乃是身外之物,为钱而活,必当为后世所嗤,求仙长生更是可笑。种种的可能,只能使诗人把握住生命的今朝,及时行乐。

2.生命短暂,仍求功名

这些失意文人,仕途不畅,虽有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但在社会黑暗,政治腐化,豪强地主把握仕途的社会现实下,他们无缘于政治,一腔热情只能付诸东流,但他们深受儒家出仕思想的影响,内心涌动着强烈的追求功名的情绪。在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受挫的情况下,士人们虽然曾想游戏人生,看淡功名,但是对于功名的渴望仍然是不能放弃的,何况万物皆去故而就新,人何得不速老?只有建功立业,扬名于后世才是不朽的,但现实却将这一切击得粉碎,人生价值的实现便也成了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于是在这种矛盾中,他们内心

深深地陷入了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虽然始终都有着对功名的向往,但是都渗透出一种牢骚不平的抑郁与悲凉。

在5古诗十九首6中体现这种生命态度的便是5青青陵上柏6,5今日良宵会6,5回车驾言迈6。5青青陵上柏6中这位失意之士用松柏,涧中石的永恒长久来衬托人生如寄,生命的不能久长,如过客匆匆,如此之下便萌生及时行乐的游戏心理,本应以淡泊的心去游宛与洛。可是洛阳之盛,府第之繁华,宏伟,不能不使其与自己的不遇,宏图的难展,功名的无望相比,虽仍然强作颜笑于此生,但/戚戚何所迫0的忧惧感追随着他,毕竟作为士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仍然是以功名为目的的。于是诗中透出悲凉,忧郁之感,丝毫没有游戏人生,放纵自我的快感。5今日良宵会6描述的是一群失意之士的欢宴,他们本是要抓住今日的欢欣,因往者不可返,来者不可邀,所据行乐者,唯今日耳。但在宴会昂扬之时,他们却看到生命的短促与无常,飙尘喻人生,飙风旋起旋止,言其短促,被飙风卷起来的尘土,旋聚旋散,言其空虚。面对人生的漂泊与不定,他们发出了/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0的人生愿望。虽然失意,但仍表现出要及时努力,获取名位富贵的进取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5回车驾言迈6中,/回车0二字应取自5离骚6,/回车以复路兮及行述之未远0之句,一开始就透露出客游失意之感,接着/悠悠涉长道0更具体的抒写了前途茫茫,无所归宿的悲哀。虽在大好春光之中,悲凉仍然是贯穿于明媚的春日中,凄凉的看到草木一岁一枯荣,生命的短暂,人不能如金石般的摆脱自然的力量;但这毕竟是在春天,春天蓬勃的生机,使得诗人发出要把握住有限生命,奋起追求,建功立业,以求名垂千古的豪情。本是悲凉的气氛,为之一转,奋发昂扬,激励人心。

这三首诗,都在生命有限,功名难成的现实中,仍不忘功名,追求积极的人生。虽然这与儒家的用仕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但却是他们对儒者表面重德行轻荣利的虚伪矫饰士风的一种叛离与揭露,展示出士人对生命价值追求的真实状态与他们的心声。

3.逝者已逝,亲情最真

东汉时期,统治者仍然实行养士政策,在洛阳建立太学,吸收了众多的太学生,并且不局限于官僚贵族子弟。于是寒门士人很多也游学于洛阳。然而官僚机构容纳的有限以及政治的黑暗,使得寒门之士仕进之路不畅,这就形成了得机进幸者少,而向隅者多的现象。但很多太学生仍继续留在洛阳,追求仕进的机会。他们的生命在现实社会中是卑微的,经受不住太多的等待,而常年宦游于外,理想抱负难成,何况官场的虚伪奉迎也让他们心乏力竭。于是在他们脆弱的心灵中产生了要把握现有真情,珍视已有亲情的愿望,因为此时此刻只能从至亲那里才可能得到最大的安慰,才能把郁积于内心的痛苦倾诉一番,得到心灵上的宽慰,渴望与至亲之人度完一生,便成了他们生命价值的追求。在5古诗十九首6中与之相适应的便是5去者日以疏6。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0,诗的开头便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去与来,二者更替中完成的,诗人的生命同样有/去者0与/来者0组成,生命短暂,古墓与古柏,总可以长存吧?但现实确实它们仍被犁为田,摧为薪,这能不让诗人更添一层悲哀吗?故/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0,既然如此,那么现在就应该珍视还未去的。于是只有故乡,亲人才可以抚慰游子心灵的忧伤了。可是/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0,确是雪上加霜,负载着游子无情的愁思与痛苦。功名无望,生计无着,惟可以回归的生命归宿,确是可望不可及的,实是人生之最悲也。

4.年华易逝,活出自我

经历过困顿、落魄的精神折磨之后,功名利禄无望,如此煎熬下去,失去的只有青春年华,何况生命苦短?要弥补心中那份现实的失落,除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第12卷 总第53期)

亲情、及时行乐外还有爱情。5古诗十九首6中的5东城高且长6便体现了这一生命态度。陆时庸释此诗云:/景驶年摧,牢落莫偶,所以挂念家人,衔泥巢屋,是则荡请放志之所为矣。踞足不伸,诋以自苦,百年有尽,无畏也。0(5诗镜6所释颇得此诗之意志。由城外秋天肃杀的景色,感悟到春夏秋冬无情地更替,这种对四季递变的惊叹,实际上包含了对年华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叹。)

/陈风怀苦心,蟋蟀双局促05秦风#晨风6和5唐风#蟋蟀6为5诗经6中的诗篇。5晨风6中有/未见君子,忧心钦钦0之句,/君子0指的是秦穆公那样贤明的君主,如此背景下的/晨风怀昔心0,自有一种对国家政治的感慨,社会黑暗,所以诗人忧心忡忡。5蟋蟀6诗中云/今我不乐,日月其除0,不免有了及时行乐的意思在内。由此二句可见,诗人对生命反思后,政治上无望,生命易逝,于是何不放纵性情,尽可能游乐自娱,才不辜负短暂的年华,故有/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0之句。在放纵自己之时,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寄托呢?诗人并不是无目的的,在此他发现了爱情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真谛,他对佳人的爱慕及时对佳人示爱前的惶恐,一扫前面生命无偿的氤氲,而转入了生活之中,最后/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吾屋0二句充满了爱情的热烈。既然在外功名无望,士人失落的心只能转向并将之寄托到生活的琐事之中,爱情自然是他们一个心灵的支点,给他们一个充实的生命。

世人阶层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于是他们自然要因有限的生命成就他们不朽的生命价值。可是事与愿违,现实并不能为他们提供儒家/立德0、/立功0、/立言0之不朽的成功之路,他们看穿了社会的黑暗,以及当时儒家所提出的修身为首要目的的人生的虚伪。他们不安于以/君子固穷,安贫乐道0的方式来消耗宝贵的生命,士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要真实地活着,为自己而活。于是他们敢于大胆地追求功名利禄,敢于放荡性情,及时行乐,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这个世间真情之所在,那便是亲情与爱情。

5古诗十九首6的作家们可以说是社会的精神群体,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豪迈的政治激情。但在大一统专制的国家中,在汉朝政治日趋腐败之时,政治,亲情,爱情的无望使他们所固有的儒家价值体系坍塌,促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反思,或是坚持追求功名,锲而不舍,或是在世俗生活中寻找生命存在的寄托点,或是看破一切,无奈地游戏人生,及时行乐。他们处在上不可平步青云,下不可安贫乐道的两难境地,对于易逝的生命也只能如此了。士阶层这种无回天之力的无可奈何,正是盛事将衰的一个标志。

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5古诗十九首6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5涉江采芙蓉6,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5去者日已疏6,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思乡情感。

5古诗十九首6在艺术上的成就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其对5诗经6/赋比兴0表现手法的继承,更为后人称道。但它并不是对5诗经6中赋比兴手法的简单模拟,而是有了更大的开拓和创新,它更加重视艺术表现手法为抒情服务;在/体物0上亦有新的开拓,出现了一些为后世诗人一而再,再而三运用的意象;/兴0也摆脱了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味道,更注重为歌者设身处地的去寻找物象。这在5古诗十九首6中是如何表现的呢?

1.赋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赋比兴的含义。其实,关于赋比兴的解释历来层出不穷,其中宋朱熹之说流传最广,他认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0/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0/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0[7]据朱熹的解释,我认为/十九首0中的5涉江采芙蓉6是以/赋0为主要表现手法。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和妻子的诗。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异,忧伤以终老。0首句采/芙蓉0、/芳草0只表明要以美好的东西赠人,其是物象非意象。以自叙的口吻述写了可谓/言事欲尽,不尽则哀不深。0[8]而这种/言事0直抵/尽0就是铺陈。

5庭中有奇树6与5涉江采芙蓉6主题和表现手法是大同小异的。5生年不满百6同样是以自叙的口吻提出了财富、长寿并不是生命最重要的东西,生命的质量在于其过程的快乐这一生命观。/不满百0、/千岁忧0、/苦夜长0、/秉烛游0、/为乐当及时0这都是很坦率的表述了/自己0的生活态度。从/愚者0句以下,则坦率地批评了那些对财富、长寿心存贪念的人。这种坦率既体现在叙述得直白又体现在情感的率真。这就是赋的特色。

5客从远方来6是一首歌咏爱情的诗,虽然其中有以/鸳鸯0、/胶漆0象征爱情,但这种象征既直白而且又是为铺陈服务的。诗歌先叙述了故人托客赠/我0绣有鸳鸯的花绸,/我0用它做成了合欢被,接着表达了缘分不解,永不分离的愿望。你看,/故人心尚尔0,/裁为合欢被0,/著以长相思0,/谁能别离此0表述的是多么的大胆直率啊!

综合以上四首诗,我们可看出,/赋0在5古诗十九首6中主要表现为,0赋0在古诗十九首中主要表现为,用叙事的语言把歌者内心的情感

[9]

坦率但不失深刻的表达出来,做到/直而不野0。它造成的艺术效果是

三、抒情技巧

5古诗十九首6的作者为中下层文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实际生活的深切感受,艺术上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又在表现方法上接受了5诗经6、5离骚6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作品中形成了平易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5文心雕龙6作者刘勰称它是:/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0[3]5诗品6作者钟嵘称它:/温文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带冥灭,而清高独远,悲夫!0[4]梁启超在谈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时说:/十九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于5三百篇6、5离骚6相比0[5]隋树森言:/5古诗十九首6一方面继承了诗三百篇,一方面又开了建安魏晋的五言诗的风气。0/它既有完美的外形,复有充实丰富的内容,而表现的方法,特具的风味,更是妙得难以用语言形容出来。0[6]陆时庸/5古诗十九首6深衷浅貌,短语长情0,我想这足以概括其艺术造诣了。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四方面:言有尽而意无穷,是5古诗十九首6最鲜明的特点。如5行行重行行6,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

用语浅却不失悠长于淡淡的悠长中渗透着无限的情感。

2.比

朱熹对比的解释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0十九首中出现/比0这一表现手法的诗歌共九首。其中,七首只是诗中一二句含有比喻法,另二首则是全诗运用比体。首先,我们看第一类。/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0(5行行重行行6)以胡马、越鸟为喻体,感叹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而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浮云蔽白日0(5行行重行行6)以/浮云0比喻迷惑游子的世俗名利,/白日0指代的当是游子。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0(5今日良宴会6)以狂风里的一阵尘土喻人生之短暂。/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0(5西北有高楼6)借双鸟共飞为喻,表示对于楼中歌者的深切同情。/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0(5明月皎夜光6)以鸟的高飞比人的腾达。/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0

p 魏芳芳 论5古诗十九首6中的人生哲理和抒情技巧 文 化

(5东城高且长6)/晨风0是一种鹞鹰类的猛禽,出自5秦风#晨风6的/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0。它说的是晨风张开它的大翅膀,一下子就飞到北边的一片树林中去了,这是由鸟起兴,由此而想到了心中所思念的那个/君子0。/蟋蟀0出于5唐风?蟋蟀6的/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0。其意思是:蟋蟀已经躲进屋子里来叫了,说明时间已经到了九月暮秋,一年很快就要结束了,如果你还不及时行乐,你的一辈子很快也就要结束了。依此,抒发了徒然的自苦,

[10]

徒然的自缚,不如扫除烦劳,摆脱羁绊,放情自娱。/燕赵多佳人,美者

清寒,促织、秋蝉之悲鸣拟写秋的伤感氛围,从而表达歌者对世态炎凉的悲愤。/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0(5回车驾言迈6)以东风摇百草烘托下文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0(5东城高且长6)以高阔逶迤的城墙、摧伤大地的旋风、萋且绿的秋草烘托歌者感叹年华易逝的情感。/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0(5驱车上东门6)以白杨、松柏来烘托外在环境阴冷的氛围。/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0(5去者日以疏6)借白杨来引起悲愁的情绪。通过以上句子,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是明月、浮云等象征意义极强的事物,还是草、郁柳、白杨等植物,乃或蝼蛄、促织、秋蝉等动物,这些都是卑微之物,都是日常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物象,它们在诗中的出现,诚如钱钟书所说,/似无心凑合,信手拈来0,仿佛是作者在歌咏时无意闯进作者眼帘,偶入其脑海的,成为作者即将抒情的过渡音符。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在这十首诗中,没有一个物象贯穿全诗,更不用说成为全诗的精神象征。这也正是/兴0的重要特点。当然在艺术效果上由于有了这样的音符,诗歌的/宛曲0自然是水到渠成。

以上我们对5古诗十九首6的赋比兴问题做了稍加具体的分析。我们注意到5古诗十九首6在5诗经6的基础上对赋比兴是有开拓和创新的。这主要表现在,它更加重视艺术表现手法为抒情服务;在/彼物0上亦有新的开拓,出现了一些为后世诗人一而再再而三运用的意象;/兴0也摆脱了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味道,更加注重为歌者设身处地的去找寻物象。从此以后,中国诗人们对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显示出更加精致而丰富多彩的特点。赋比兴也成了中国古典诗歌贡献给修辞艺术的一件珍品。

颜如玉0(5燕赵多佳人6)以玉喻女性的美貌;/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0(5燕赵多佳人6)以双飞燕比喻恋人的和谐。/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0(5驱车上车门6)以朝露比人寿命之短暂。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胡马、越鸟,还是晨风、蟋蟀,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诚如钱钟书所说的/物象着意经营,理路顺而词脉贯0。我们再看第二类。鲁迅在5汉文学史纲要6指出:/比者,借物言志。0鲁迅所谓/志0当指诗章(或篇)的主旨。日人青木正儿认为:/例如5鸱号鸟6之诗,,像这样只叙述比喻,而真意隐藏着的,便是比了。朱子之说,在传统方面也许有非难的,但是在5诗经6之中,,这一点指出来,不能不算是诗学上的一种进步。如孔颖达等作为比者,乃指被用于诗中一二句的比喻法,那没有什么重要性,不值得那样特意来说的;所以,清之魏源已痛诋其非了。0[11]青木正儿的解释,同鲁迅基本一致。他们是从诗歌的通篇来看/比0。从这个角度我认为5冉冉孤生竹6、5迢迢牵牛星6二首就是这样的作品。

5冉冉孤生竹6通篇用了四个物象做比。/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0以孤生之竹喻/自己0无兄弟姐妹之孤苦伶仃。而/泰山0喻己之父母,言己未嫁依靠父母,有如孤竹托根于泰山;/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0言嫁后得不到依靠,好象柔弱的菟丝依附柔弱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0以菟丝及时而生比喻夫妇应及时相聚;/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柔,将随秋草萎0以蕙兰自比。蕙兰有沁人的芳香和美丽的颜色,但过时不采,蔫后亦如秋草,/我0的青春随着时光同样将凋萎,而远宦之人却迟迟不归。正是通过上面这些比喻,表达了一位新婚不久即与丈夫分别的少妇的闺怨情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0(5迢迢牵牛星6)全诗是以牵牛织女的传说故事为喻,来表现现实中夫妇无法相逢的伤感。可见诗歌比的内涵是牵牛织女的传说故事的主旨。无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作者寻找到的这些物象,都具有一些与人的情意天然存在有某些可沟通之处,如朝露与生命之短暂,玉与女性之貌美等。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营造,后来这些物象许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有的意象。可见,在5古诗十九首6中,作者为了做到情深意宛语浅,在运用/比0时是很刻意的寻找既常见于日常生活然又不失可见人之精神之物。从而达到了眼中之物皆有情,语言浅浅意长长的艺术效果。

3.兴

朱熹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0十九首中含有/起兴0表现手法的作品共有十首。/凛凛岁月暮,蝼蛄夕鸣悲0(5凛凛岁月暮6)是以冬日蝼蛄之鸣来烘托下文思妇之伤感。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0(5明月何皎皎6)以天空月之明亮来烘托下文思妇(游子)的忧愁孤独。/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0(5青青河畔草6)以青青之草照应下文人之青春。柳,留也,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是以园中柳烘托下文的思念之情。/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0(5青青陵上柏6)用陵上柏树青青,涧中众石磊磊照应全诗主题/人生短促,应及时行乐0。/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0(5西北有高楼6)/西北有高楼0,是用外在环境来烘托歌者的孤高寂寞之感慨。/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0、/秋蝉鸣树间,玄鸟逝瞰适0(5明月皎夜光6)以月光之

四、结语

5古诗十九首6真实地展示了汉末下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历程,揭示了他们生命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表现了儒家人生价值观被现实击碎后的价值虚无和精神空虚,在中国文学史上拓宽了文学的生命主题,是一曲深沉的生命之歌。在艺术手法上它是中国诗歌从5诗经6的四言体式5楚辞6的骚体和楚歌体过渡到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的一座桥梁,是中国诗歌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艺术方面,走上/文人化0的一面旗帜。可以说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

[12]

表现上,古诗十九首都对后面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t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明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2]沈德潜.说诗睟语[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56.

[3]刘勰.文心雕龙注释[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81:26.[4]钟嵘.诗品注[M].陈延年,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80.123.[5]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130.[6]费振刚.先秦两汉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421-422.[7]诗集传(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0(2):1-3.[8]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63.

[9]沈德潜.古诗源(卷上)[O].上海:中华书局,156.[10]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8,65.

[11]隋树森,译.中国文学概说[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63.[1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接第159页)

[2][5]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设计原则[J].外语界,2009(4).

[3]黄敏,覃朝宪.全国大学英语网络考试考生情况调查)))以适应性为研究视角[J].外语界,2009(5).[4]李小进.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及启示[J].内江科技,2009(10).[6]葛福东.语言测试的信度、效度与题型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7]舒春玲.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篇五
《人生哲理》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篇六
《关系型话题 很多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阅读上面这些话,你产生了哪些感想?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宿构,不得脱离材料的中心和含意的范围。

关闭你的苦涩

萧伯纳曾说,人生的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之物,二是得到了心爱之物。无独有偶,作家周国平则提出了与之相左的看法:没有得到,便去追求创造;得到了,就可以去品味与体验。周先生将萧伯纳的“悲剧”说演绎成了“快乐”说,喜剧总比悲剧好。如果还没有理解人生的滋味,那么请先关闭你的人生苦涩。

众说纷云,而见解本身并无谁对谁错,区别在于看待问题的心态。

弗兰克林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幸福的,另一种人却得不到幸福。“得不到幸福”就表明,不是生活强之于不幸,二是他自己放弃了幸福的权利。人生在不同的心态引领下度过,所以说心态导航人生。在西非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朱红色的果实,有较大的种子和少量稍带甜味的果肉。可是,你吃了它以后,无论是吃很酸的柠檬还是苦涩的草药,你品尝到的都是甜味。这源于果实中名为糖元的活性物质,可关闭舌部主要管酸苦涩的味蕾,开放主管甜的味觉,因此说,不管多么酸楚苦涩的东西,也有甜蜜的成分,信乎?

生活也如此,不管多痛苦无奈,也有一丝甜味,请关闭悲观味蕾。

中国著名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一次有人慕名买了一幅牡丹画,回家后高兴地挂在客厅。岂料,一位朋友看见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牡丹图没有画全,缺了边,这样不就成了富贵不全吗?此人听了十分茫然,便找到俞先生一问究竟。俞先生笑答:“牡丹代表富贵,这不就是富贵无边吗!”可见,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完全不同,那为何不向好处想呢?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少生烦恼,多得喜乐,何乐而不为? 心态若改变,态度就改变,习惯就改变,性格就改变,人生就改变。

十年浩劫之初,国画大师黄永玉栖息于一间颓败陈旧、四面无窗的小房子。他环顾四壁,大笔一挥,信手于墙壁上画了一扇窗,栩栩如生,令人眼前一亮。从此,他的生活有了希望。

闲暇时间,挥毫泼墨,纵情方寸中的山山水水,欢鸟鱼虫,心情完全被大自然的美妙占据,哪里还有什么苦不堪言的愁闷,抑郁心头呢?所以说,当你苦闷的时候,天下只有你一个人在苦闷,当年快乐喜悦的时候,你眼睛里看到的景物都快乐,为何要让自己的悲情给世界染上苦闷的色彩呢?请不要跟自己过不去,珍惜当下,快乐自己,好不好?

当我们陷入逆境,或遭遇挫折时,一定要学会用信念与智慧调整好心态,拯救自己的灵魂,莫自艾自怨,轻言放弃。关闭你的苦涩,让生活充满甜蜜;打开心灵之窗,让梦想翩然起飞!(郭晓蓉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

1.题目《关闭你的苦涩》,能够准确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拟题优美,恰到好处。

2.开篇引述材料,简述后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语言简洁。中间部分,运用了并列式的结构安排,列举事例,阐述中心,得出结论,长于说理。

3.结尾设置情境,再论述中心,再扣中心,憧憬关闭“苦涩”味蕾后的美好前景,给人以美好的希望,积极乐观向上,充满了正能量。

4.全文语言流畅优美,论点鲜明,层次清晰,结构谨言,首尾呼应,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冠华作文网) 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预测2016年作文题:愿贴地行走,亦想云端起舞导入:认识关系型话题作文 2003年全国高考用“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命制了一道关系型话题作文,从此,关系型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2004年有“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Ⅰ)、“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Ⅱ)、人文素养

与发展(浙江卷)等,2005年有“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Ⅰ)、“位置与价值”(全国卷Ⅱ)、“铭记与忘记”(全国卷Ⅲ)等,2006年有“走与停”(重庆卷)、 “人与路”(江苏卷)等,2007年有 “一生与一步”(四川卷),2010年有“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卷)。

还有的尽管没有明确是关系型话题作文,但它要体现的也是事物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它当成关系型话题作文来看待,如“跑的体验”(2005湖南卷),就可把它作为“跑与体验”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来看待;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 其实就是写 “小与大”的关系;湖北卷就是弄清“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哲学辩证意识,弄清内与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难度超过单向型话题作文,那末,在考场上如何写好关系型话题作文呢?其实,只要我们弄清楚此类话题作文的特点,掌握其写作技巧,就能应对自如。

一、要揣摩文题中材料(引言)与话题内涵之间的关系

话题材料(引言)与写作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话题材料(引言)与立意关系不大,它只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那么你在立意时可抛开材料(引言),把它当作没有材料(引言)的关系话题看待;如果话题材料(引言)与立意关系紧密,材料(引言)对话题关系起到诠释、限制和暗示的作用,那么就要好好注意了。

如2005年全国卷Ⅲ作文题: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

这是一道富含哲理的关系型话题作文。 此题的材料对话题“铭记与忘记”做了阐释,它提示你:生活中我们应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什么(我们要忘记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宽以待人;而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则要铭记在心,时刻不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因此,对于这样的材料(引言),你得好好揣摩,从而对话题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以便你深刻理解话题内涵,领悟命题意图,更好的作文。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写作关系型话题作文时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1)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a. 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辩证关系、依存关系等。

练习:指出下列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仰与动力》:条件关系 (立意:崇高的信仰才能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动力)

《激动与行动》:递进关系 (立意:激动诚可贵,关键在行动。)

《学与问》:依存关系 (立意:善学方能发现问题,善问可使学习深入)

b.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相容并存关系等。

练习:指出下列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由与纪律》: 对立统一关系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自信•自满•自负》: 是非取舍关系 (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名师与高徒》: .并非绝对关系(或条件关系 ) (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谦虚与表现》: 相容并存关系 (对“谦虚与表现”,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2)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 学历与能力 ;“名师与高徒”谈的是 条件与结果 ;“痛苦与成功”谈的是 过程和结果 ;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 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练习: 根据指定的关系给话题《个人和集体》立意:

A、 条件关系:只有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展示个人才能

B、 褒贬关系:投身集体如鱼得水,脱离集体寸步难行

C、 依存关系:个人能影响集体,集体能教育个人

又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 是非取舍 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 相容并存 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 对立统一 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3)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成文。

三、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一定要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而一定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

四、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学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五、课堂训练:

1、给话题《自尊与虚荣》立意,并指出立意的侧重点:

A、关系:取舍 B、 立意:提倡自尊自爱,反对追求虚荣

C、 侧重点 :虚荣的危害

2、 为下列立意指出关系:

话题:《读书与做人》

立意A、多读有益之书才能成为高尚之人。条件关系

立意B、要读书,更要学会做人。递进关系

立意C、读书为做人,做人要读书。依存关系

3、总结归纳

“关系类”话题一般涉及哪些关系?各种关系的重点各应落在哪里?

A、条件关系,重点:条件

B、递进关系,重点:后一项

C、依存关系,重点:缺一不可

D、因果关系,重点:因

六、作文演练:

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要走路,必须依靠腿脚的屈伸才能前行;人要写字,必须凭借胳臂的屈伸才能运笔;人要吃饭,必须通过手指的屈伸才能操作;就是讲话,也要仗着舌头的屈伸才能进行„„可以说,没有屈与伸动作的默契配合,就没有人的正常劳动和生活。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无处不体现着屈伸的辩证法。

请根据你的体验和感悟,以“屈与伸”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屈”与“伸”是一对反义词,基本义依次为“弯曲”和“伸直”,引申义可以是“隐忍”与“伸张”、“退避”与“进击”、“让步”与“抗争”等。

关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立意:

①身陷困境,以屈求伸,方能打造成功,获取更大的人生价值。

论据:正: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奋起自强,成就了统帅百万大军的辉煌。

反:项羽不堪兵败之耻,自暴自弃,酿出了血洒乌江之畔的悲剧。

②直面邪恶,伸而不屈,弘扬正义,才能谱写一曲高亢的生命之歌。

论据:唐睢奉命出使,受欺于虎狼之秦,便挺剑抗争,捍卫了国土;屈原秉忠为政,见疑于昏庸之主,便怀石沉江,赢得了芳名。他们的壮举更给人启示:正义当前,该手时就出手;伸而不屈,无论成败,都不失于伟大。 ③遭逢险情,审时度势,当屈则屈,当伸则伸,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的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平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标题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非绝对关系。

持赞同的观点:“平庸”就是以平常的心去看待生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持反对的观点:平庸不可能带来快乐,平庸意味着懒惰和放弃,放弃不会带来快乐。要是平庸即快乐,平庸即时尚,人人以平庸为荣,于国于家都不是好事!认同平庸快乐论,在生存压力这么大,工作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是对现实的逃避。一个国家,如果让“宁要快乐的傻子”变成大家的共同“追求”,其国民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一个民族,如果让“我平庸,我快乐”变成时尚,又如何自强自立于世界?

佳作示例:

平庸亦是一种快乐

大海的平庸,在于它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大山的平庸,在于它永远保持一种沉稳的姿态;大地的平庸,在于它只能拥有一种自己的色彩;我们的平庸,在于我们非常的平凡。面对浩瀚苍穹,你是否曾苦苦叹息:“为什么我很平庸?”以致使自己陷入一种庸人自扰的境地,亲爱的朋友,不必为了自己的平庸而烦恼叹息,换个角度想,其实平庸亦是一种快乐。

当有人问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你每天干这些琐碎的事情,非常快乐吗?”老清洁工微笑着回答:“我收拾克里姆林宫,就像总统收拾俄罗斯一样,虽然范围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我平庸,但我每天都在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感到很快乐。”是的,我们很多人都是平凡人,都很平庸,但我们都在工作,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实现着自己的快乐,亦是平庸者之快乐。

我们平庸,但我们可以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平庸,但我们可以与大自然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快乐;我们平庸,但我们可以手捧唐诗宋词,体味李白的狂放与易安的多愁善感,更为一种快乐„„只要你用心体会,快乐到处存在。

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很多人青睐,因为书中所阐明的观点便是平庸者应该寻找平庸者的快乐。是啊,自然的美就在于它的平凡,在于它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质朴。平庸者的快乐也在于我们都很平凡。我们没有沉鱼落雁一样的容颜,但我们同样有一张可以展现心情的脸。当我们高兴时,便可以放声大笑,不必有所遮掩;当我们失意时,便可以眉头紧锁,不必有所欺骗。因为我们平凡,我们拥有真我的踏实与快乐之感。 大海平庸,但它可以变幻出大大小小的海浪;大山平庸,但它可以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大地平庸,但它依然会在发怒之时,将滑坡、泥石流赠给我们„„

我们平庸,但我们依然快乐„„

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篇七
《中国外交亲疏关系等级划分》

中国外交亲疏关系等级划分中国按照外交关系亲疏,从1996年开始将与建交国家的关系分为单纯建交、睦邻友好、伙伴、传统友好合作以及血盟等5种关系。  其中,伙伴关系又被细分为:合作伙伴、建设性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战略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常用来修饰与发达国家或强国间外交关系的“战略”这一措辞,意味着共同讨论世界经济问题并在军事合作以及国际舞台上展开合作。  伙伴关系是指,互不对立,并遵守“求同存异”原则,不攻击某个特定的第三国。  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包括中国从战略上重视的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以及最近因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而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韩国。 目前朝中关系因韩中建交而从最高级别的“血盟”关系降至“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与中国建立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还包括越南、蒙古、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  中国将与美国的关系定为“战略伙伴”关系,但布什总统在就任后称中国为“战略竞争者”,因此美中关系被下调为“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此前中国与因歪曲历史和领土问题而一直保持对立的日本的关系为“睦邻友好”关系。但在本月初胡锦涛访日以后,两国引入“战略互惠关系”这一新的说法,重新调整了关系。  此外,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有法国、意大利等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包括英国、德国、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中国与外国发展的战略关系是分不同层级的,中俄、中欧(包括英、法、意、德等国)是最高级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巴基斯坦)、中韩亦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不太“全面”;与印度是“战略伙伴关系”,只是没有“合作”;而与非洲及拉美国家是稍逊些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却无“战略”;而与日本,则是“战略互惠关系”,既不算“伙伴”,也没有“合作”;而与美国,

则是只是“建设性合作关系”,既无“战略”,更不是“伙伴”。  虽然这种咬文嚼字有时未能准确反映国际政治的现实,但对于凡事讲究“定性”来说的中南海,却是兹事体大。中韩建交16年,也是李明博上台后,今年5月访华时两国才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中文辞典,所谓战略就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与指导。是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地理等因素确定的……或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因此,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是双方共同对敌的一种结盟关系。 上一篇:中国党政副部长分工奥秘下一篇:公安部36个局都是干什么的?钓鱼岛事件中美国的真实目的保持警惕,中国领导人已闻到战争气息世界十大特种部队中国若与日本一战,中国必败?四分钟了解主席、总理是如何诞生的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有哲理的话关于人生 有哲理的话关于爱情 关于爱情哲理的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亲疏关系哲理的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4075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