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与试有关的成语

与试有关的成语

2016-02-18 09:11: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与试有关的成语篇一《语文考试成语及运用》 ...

与试有关的成语篇一
《语文考试成语及运用》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运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点解读】

对成语运用的考核,是中考的一个典型考点,它体现了考生的积累和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④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⑤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在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于课外。

【题型分析】

题型主要有三种:①书写题:根据拼音写出成语中空缺的汉字,②选择题:从不同的选项中选出运用成语正确或错误的一个选项,③主观运用题:用指定的一个成语造句或用指定的几个成语围绕一个中心写语段。

【试题探究】

一、准确识记成语

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其词型固定,词义也相对稳定,每一个字不得任意换用和增减。所以,要求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准确牢记成语。

例1 (2009·娄底)先将成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更正错别字后的正确字写在括号内,再用正楷或行楷把成语抄写在田字格里。 忍俊不jīn( ) chà紫嫣红( ) 言简意该( ) 不屑置辨( )

二、根据解释写成语

成语也有意义相近的现象,但在一定的语境里,一个意义解释往往只对应一个成语。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对成语非常熟悉,即要记住成语又要理解其意思。

例2 (2009·恩施)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成语。

(1)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啊!( )

(2)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声震天地。( )

(3)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4)然而,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 )

三、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也有意义相近的现象,但在一定的语境里,一个意义解释往往只对应一个成语。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对成语非常熟悉,即要记住成语又要理解其意思。

例3 (2009·重庆)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四、给语段补写成语

一个语段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语意要连贯,前后词语要能搭配。这些,是给语段填写成语必须揣摩的因素。所以应该在读懂语段核心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填写。

五、正误判断

有两种形式:①选出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②选出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需根据语境和成语的意义、色彩作出判断。

例5 (2009·安顺)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猛洪涝,罕见冰雪,特大地震„ „ 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 .... B .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

C .现代社会信息量与时俱进,上网已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 D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从而增加酒店收入. .... 【技巧提炼】

成语误用的类型

1. 褒贬不分,感情色彩混淆。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

2. 张冠李戴,适用对象不明。有一些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

3. 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义。例如,“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一句,“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而命题者将其设计为“强人所难”之义,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故错误。

4. 逆情背理,语法逻辑不符。中会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等不符合语法或逻辑的现象。 例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使,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才赶到了大坝。”一句,“安步当车”表示心情闲适平和,不慌不忙地慢慢步行,与抗洪抢险的紧急状况很不协调。

5. 喧宾夺主,主客尊卑颠倒。一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它们特定的使用条件,尤其是它们适用的对象之间的种种关系,否则,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关系混乱的错误。 例如“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篷荜生辉”是一个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多用于自己这一方,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得不够得体。

除上述之外,像语义重复、轻重不适、范围不清、搭配不当等,也是成语误用题的常见类型,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认识成语误用试题的常见类型,才能对症下药,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求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模拟集训】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头晕目眩 玲珑剔透 心旷神怡 B. 张皇失错 仙露琼浆 一代天娇

C. 因地制宜 长途跋涉 销声匿迹 D. 怒不可遏 恪尽职守 根深蒂固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成语,错误的一项是( ) .. A. 彼此谅解,重新和好。——言归于好 B. 让人意外,十分震惊。——骇人听闻

C. 不再讲话,不再露面。——潜移默化 D. 文雅朴实,很有礼貌。——文质彬彬

3.(2008·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5月26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古城泰州传递,从省泰州中学到新区人民广场,沿途街道门庭若市。 ....B.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C.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面对藏独分子突如其来的袭击,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毫不畏惧,双手紧紧抱着火炬,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圆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 的民族魂。

A.风雨飘摇 百炼成钢 B.风雨飘摇 百折不挠

C.风雨同舟 百炼成钢 D.风雨同舟 百折不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 ....C.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了火箭队和湖人队精彩的比赛,几个NBA球迷正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现。 ....

B.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 C.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D.金融危机爆发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乘机横行,这对美国来说可真是祸不单行啊!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 B、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 D、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待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晚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C.人生就是因为无法随心所欲,所以才有意义。 ....D.发令枪响后,刘明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获得第一名。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B.广大球迷期盼的NBA季后赛终于拉开了帷幕,精彩的比赛让球迷们大饱眼福。 ....C.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D.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航行124个昼夜,圆满地完成了护航任务。 ....

参考答案

题型探究

例1 禁 姹 赅 辩 例2 细致入微 气冲霄汉 孜孜不倦 众目睽睽

例3 B 例4 ⑴D⑵C⑶A⑷B 例5 A 例6 【答案】B

模拟集训:1.B 2.C 3. D 4. D 5.D 6. B 7. D 8. B 9. D 10. C

与试有关的成语篇二
《试论_成语文化_莫彭龄》

与试有关的成语篇三
《试论成语中的中国文化》

摘要:成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中国语言的精华。成语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关键词:成语 中国文化  1.成语与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数著名的教育家,流传下来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成为优秀的教育遗产,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中国古代教育家意识到教育对于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个人自身道德修养的教育。古代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在教授知识技能之外,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提升,比如从以下这几个成语中,我们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对气节、操守、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立身行道”(谓修养自身,奉行道义。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醇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改过迁善”(认识并改正过错,诚心向善。)……这些成语在漫长的中国历代教育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教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出现了一系列独特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些优秀的教育理论,好多都浓缩为成语,脍炙人口:  公认的最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之一就是“因材施教”(依照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程遗书》卷一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将中国诸经列传训诫女子之书,别类分门,因材施教。”)不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循循善诱”的教学思想得到广泛认可,教育家孔子还总结出了一些教学规律,比如“温故知新”就指出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循序渐渐”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能“一曝十寒”。这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蕴藏着深刻的教育辩证法,成为教育宝库中的珍品。.  2.成语与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以“善”为核心,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德,有自我的约束和完善。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至今为人们继承和发扬,在成语中我们能充分体会这一点。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仁”,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核心,仁的核心就是爱人,“仁

者爱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家族内部把这种爱延伸到社会,就成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国家也要有担当,甚至危机时刻可以“为民请命”,“杀身成仁”。  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诚信原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待人做事都要“诚心诚意”,“言而有信”,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的美德。如果是“背信弃义”必然会到严厉的道德谴责。  勤劳节俭,清正廉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三国的诸葛亮提出要“俭以养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人需自我约束,不贪求太多,才能表现出“刚正不阿”,才能正己,正心。此外,“厚德载物”“荣辱不惊“天下为公”“不屈不挠”等成语也能让我们领略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中华美德的精髓。  结语社会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成语中所蕴含的宝贵文化遗产就像是古董,虽然不是最时尚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我们要继承这份悠久的文化遗产,在对外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让世界都领略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试有关的成语篇四
《包含-”试”-字的成语》

包含-”试”-字的成语.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

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 1▲发硎新试 △fāxíngxīnshì △典故:硎:磨刀石。

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膏唇试舌 △gāochúnshìshé △典故: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出处:《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3▲及锋而试 △jífēngérshì △典故: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

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吏

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例子:此后自当避免些无须必践的荆棘,养精蓄锐,以待~。(鲁迅《两地书·五》) 4▲屡试不爽 △lǚshìbùshuǎng △典故:屡次试验都不错。 5▲牛刀小试 △niúdāoxiǎoshì △典故: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

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出处:宋·苏轼《送欧阳主簿

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6▲日省月试 △rìxǐngyuèshì △典故: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 △出处:《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7▲试金石 △shìjīnshí △典故: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

可靠的检验方法。 8▲小试锋芒 △xiǎoshìfēngmáng △典故: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9▲新硎初试 △xīnxíngchūshì △典故: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

出出色的才干。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以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例子:这五百和尚,都是侠禅亲自教出来的,操练了几年,今日~,勇气百倍。(清·吴趼

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

10▲以身试法 △yǐshēnshìfǎ △典故: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处:《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例子: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奉公守法,不要~。 11▲跃跃欲试 △yuèyuèyùshì △典故: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例子: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

与试有关的成语篇五
《试论成语的变异与规范》

与试有关的成语篇六
《试论成语典故文化与网络游戏》

试论成语典故文化与网络游戏

侯艳娜1何石妹2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摘要】成语典故文化与网络游戏的融合,重在将成语典故文化渗透在网络游戏的各要素之中。两者的融合方式为:将成语典故中蕴合的中华民族精神渗透在网络游戏中;成语典故中蕴舍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在网络游戏中的直接再现、模仿或改编;成语典故化身为网络游戏

中的虚拟道具。成语典故文化与网络游戏的融合,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成语典故文化;网络游戏;融合

成语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而别具特色的载体。成语典民所占比重增大,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报告故多则几个字,少则两个字,高度概括地浓缩了一段历史故事和

称,该群体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互联网的娱乐特性加大一个深刻道理,特别是那些经典的成语典故,它所承载的内涵和

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信息,往往是历史文化的精髓,蕴含着那个时代文化的精神和灵等服务均对互联网在该年龄段人群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与此结魂。需要关注的是,成语典故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当代果相呼应的足,中国瓦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8年4月25语境中.怎样才能适应现代文化的观念认同,才能融入现代的生日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卜网行为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上:网活之中?成语典故与网络游戏两者的融合,就是让传统文化融入行为研究报告》的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底,半年内我国末成现代生活的一种尝试。两者融合的目的就在于让玩家在游戏娱乐年网民中(年龄在18周岁以F的网民)高达73.7%的人都玩过网的同时,浸泡在传统文化构成的娱乐语境中,去体味、领悟成语络游戏,这成为我国的特有现象。这些数据与结果均显示出,网典故的含义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络游戏成为未成年嗍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活动和目的之一。一、成语典故与网络游戏融合的时代语境

鉴丁二网络游戏的广泛普及、网络游戏的娱乐特性,以及未成目前,网络游戏lI渐走热,越来越受到r大众的欢迎。在年网民正处于学习受教育阶段,这就为网络游戏的发展和创新提2009年1月13日,中国瓦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3供了新的思路。有研究者提出了教育网络游戏的概念,提出通过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游戏的教育目标的确立,以游戏为外在表现形式,教育目的、内底,2008年网络游戏用广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的惫势,用户规模从容为内在核心的主要设计思路。选择与教育目的相适应游戏各要2007年的12500万人升至2008年的18700万人,用户的使用比例从素等。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融入游戏设计开发中。…也就是说,2007年的59.3%升至2008年的62.8%。这些数据表明,网络游戏受教育网络游戏重在以教育目的选择网络游戏的各要素。

到了大众的喜爱,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语典故文化与网络游戏的融合,也意在将成语典故文化融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也显示出,与2007年相比,lO到19岁网

入游戏设计开发之中,但与教育网络游戏不同的是,重在将成语

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现代著名作家

传记.由于虚构性成分太大,与事实严重脱节,它们已经不属于鲁迅先生也是大力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传记范畴了,对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蕈视。

(‘汉文学史纲》)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虚构手法的运用,也是很有讲究的。(二)细节的虚构。细节描写就是对作品中细小的环节或情如果运用不当的话就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例如美国当代著名传节进行描写,它足作者精心设置和安排的,是不能随意取代的。记作家莫里斯写的《荷芝人・罩根传》,由于虚构手法的处理不一篇作品,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当,该传记的出版,在美圉曾经引起众多的批评,其中最显著的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批评就是该{5“技术性虚构已经远远多于历史事实。”莫肇斯为而传记文学作为一种带自J文学性与史学性双重属性的文学了更好地再现里根的牛平往事,虚构了一个“我”,采用全知视体裁,就应该允许有~些合理虚构的成分,这也ur以说是一种再角的叙述模式,来展示里根的生平往事,“他与里根在一起在足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达到更高的真球场玩耍,在大学校园。起学习玩乐,一起参加电影的拍摄,一实,例如在欧文・斯通的《梵高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起参加聚会……”以上描写对全方位刻画人物形象是有很大帮助描写,来刻画梵高的性格。“他心中突然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沉的,但是这种虚构手法的运用违背了传记文学中的真实性原则,重,他的作品全都这样不完整,虽然布拉邦特乡村的每一一方面在从而起广泛批评,严格的说这本人物传记不是一部好的传记。

这些作品都有所表现,然而它们是零零碎碎的,没有一件作品是最后,我想说的足传记文学中的虚构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对对农民生活的概括,没有一件作品抓住了农民住茅屋和煮大豆的事实的歪曲,而是一。种合理的“虚构”,这种虚构只是“暂时”那种精神,哪一幅足他为布拉邦特农民画的《晚钟》呢?在没有的,它的最终目是“真实”。它表面一卜和事实相背离,其实不画出这样作品之前.他怎能就此离去呢?他瞟了~眼日历。到下然,它是由表面的“虚构”到达“内在的真实”,是一种抽象化月一号还有十二天。他收好画架,颜料,画布和画笔,然后扛着的真实,作者在运用虚构的手法来进行传记写作,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东西.迈着沉重的步子朝德格鲁特家的小屋走去……。”由可以更好的让广大读者理解这个传主的真实意义和精神价值。以上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梵高性格的果断,对绘画的执着追求,在作品没有令他满意之前,决不放弃,为了艺术的尽善尽美,他参考文献

可以什么都不考虑,心中只有未完工的作品.为此他将在艺术的f1】赵白生《传记里的故事——试论传记的虚构性’Ⅱ】,

国外文学

道路一直孤独走下去。

1997(2)

【2】张北根《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传记文学研究【M1.长沙:湖南

虽然传记文学具有文学的属性,可以有一些虚构运用于传记文艺出版社1997:128

写作中,但是这种虚构是有限度的,切忌违背基本史实的随意性虚构,如果作品虚构成分太多,基本史实很少,也就不能称之为作者简介

传记了。我们把它称之为传记小说更为妥当,例如前些年一些地豢赳,男,汉族。安徽天长市人。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2007级文方电视台热播的象《少年英雄方世长》,《少年包青天》.《少

艺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记文学.文体学。

年张三丰》,

‘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所谓的影视

—◆1己9

文史哲

典故文化渗透在I勾4络游戏的组成要素之中,渗透在网络游戏的娱乐特性中。如何能够在网络游戏的娱乐特性之中,渗透成语典故文化,从而使青少年在轻松的玩乐之余有所收获?

具的方式来实现。

成语典故可以以虚拟道具中的设计元素存在于网络游戏中。成语典故的书写可以以中国的传统字体篆文、隶书、草书等各种书写方式存在。在这些古老字体的书写中,成语典故既具有表意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具有装饰性。因此,以古老字体书写的成语典故可以成为虚拟金币的图案、服装的装饰物等等。除了成语典故的装饰作用之外,成语典故在游戏世界中还能够起到激励、激发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补全网络游戏世界中设置的残缺成语典故的方式,或者通过用成语典故为一段剧情命名的游戏,使玩家参与其中,最终使游戏玩家获得一定的奖励,或者是经验值的增加,或者是获得虚拟金币,等等。这种方式使玩家在获得的愉悦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成语典故的认识和使用。

总之,成语典故文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网络游戏之中,成为网络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进而成为网络游戏的突出特色。

二、成语典故与网络游戏融合的方式

成语典故与网络游戏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成语典故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网络游戏中的渗透。如上所述,成语典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承载的内涵往往是历史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时代文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例如成语典故“胡服骑射”、“田亩改制”、“选贤任能”、“奖善罚过”等体现出来的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精神,“负荆请罪”、“将相和”等体现出来的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完壁归赵”、“赤膊上阵”、“狭路相逢勇者胜”等所体现出来的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等等。拉・诚然,在成语典故中,还有“笑里藏刀”、“两面三刀”、“为虎作伥”等词语,它们折射出真实社会阴暗的一面。但是,中国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在意义清楚的同时,还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这之中就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前者,是褒义的,是被弘扬的。后者,是贬义,是为人们所不耻的,是人们所要拒绝的。因此,成语典故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渗透就可以以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价值取向来展开。

成语典故巾蕴含的时代、民族精神渗透在在网络游戏的游戏模式中。例如,可以通过游戏中多人合作共同攻关的模式,培养玩家的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可以通过游戏中攻关难度的逐渐增强,培养玩家的顽强拼搏精神;可以通过游戏中团队的建立与扩大,培养玩家的开放包容精神;等等。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游戏中奖励与惩罚措施,来培养玩家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符合中华民族精神的行为,如帮助新玩家适应游戏环境等,给予一定的经验值、积分等奖励:对在游戏中产生的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的行为,如盗取他人的武器等,实施经验值的降低、等级的降级等相应惩罚。这样,就使玩家在游戏中趋向、认同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念。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就在这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娱乐模式中得到传播。

第二,成语典故中蕴含的历史事件、故事在网络游戏中的直接再现、模仿或改编。一款网络游戏,首先被注意到的就是其主题以及其剧情的设定。只有适用于不同年龄、地域、文化背景的主题才能引起游戏者的共识,例如战争主题、爱情主题等等。成语典故中蕴含r丰富的文化资源,战争、爱情、建筑、服饰等等。其中,成语典故中的历史事件、故事就可以成为网络游戏中剧情设计的素材。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实现成语典故在网络游戏中的渗透。

首先,成语典故中蕴含的历史事件、故事在网络游戏中直接再现。例如在历史演义类的网络游戏中,历史事件可以直接再现。历史事件的直接再现,既能增强网络游戏的真实感,使玩家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又能让玩家在酣畅淋漓的游乐里,身l临其境,对成语典故的深意有进一步的理解。其次,嘲络游戏中的剧情设计对成语典故中蕴含的历史事件、故事的模仿。例如在现代战争丰题的网络游戏中,对过去历史事件的模仿.不仅能够使玩家有一种亲切感,而且因为古老的历史事件演绎在现代战争之中,更使得玩家有一种新鲜感,更能吸引玩家的注意。再次,在网络游戏的设计中,改编成语典故中蕴含的历史事件、故事.使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件、故事焕发新意。在网络游戏的设计中。可以用现代的视角重新讲述、演绎、阐释历史故事,在已有的故事情节中注入现代人的价值观、现代人的精神理念。这样,网络游戏在满足玩家的精神需求的同时,又能够使成语典故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深入人心。

第三,成语典故可以化身为网络游戏之中的道具。网络游戏的世界里,存在着很多虚拟道具。虚拟道具,也叫虚拟物品,是指在网络游戏运营商预设的网络游戏环境下,存在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中可能受到法律保护的客体。它包括武器、服饰、消耗品、虚拟货币、特殊物品等等。口3虚拟道具是网络游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游戏中,成语典故文化的渗入还可以通过虚拟道

三、成语典故与网络游戏融合的意义

成语典放与网络游戏的融合,不仅意味着将成语典故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之中,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对成语典故文化的创新与弘扬,也为成语典故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当代的科技内涵和价值内涵。

网络游戏,作为现代生活娱乐方式之一,对成语典故文化的创造性运用,使得网络游戏在娱乐、放松的表层特征之中,又具有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而也更具民族特色,为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成语典故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渗透,不仅创新了成语典故文化的传承方式,在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支持下,成语典故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也得以注入当代内涵,富有当代的价值趋向,进而实现以成语典故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1高淮微,教育网络游戏的设计厦实践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伽口年焉

士论文

【2】陈斌、赵传湘,成语典故中的赵文化精神以及历史意义,邯邦职业技术学院学报Ⅱl,2007(3)

13】邦欣,基于玩家需求的网络游戏虚拟道具设计研完.上海交通大学

20憾年项士论文

本文为河北省邯郸市科技局基金项目论文,项目名称:邯郸市建立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的成语典故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项

目编号:0824201∞4—2

1加..一

与试有关的成语篇七
《试谈成语的结构》

试谈成语的结构、功能及其入句后的关涉作用

试谈成语的结构、功能及其入句后的关涉作用

作者:姚鹏慈

2005-07-05

0 引 言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由于广大语言工作者的努力,汉语成语的研究已经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不过,人们在论述成语的结构与运用时,不免失之偏颇,往往并不重视这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文试图在承继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揭示成语的语法结构入手,对成语的语法结构同它的句法功能及其入句后的关涉作用之间的内在规律,作一个综合性的描写与探索。

1 成语的语法结构

1.1.成语内部语素的组合是有一定的语序,也是有一定的层次的。汉语语法的各种结构格局,几乎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成语的结构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九种:

①主谓式:风云变幻 木已成舟 青出于蓝

②述宾式:蹉跎岁月 饱经风霜 扣人心弦

③述补式:运筹帷幄 狼狈不堪 问道于盲

④状中式:傲然屹立 豁然开朗 半途而废

⑤定中式:百年大计 锦绣前程 赤子之心

⑥连动式:见异思迁 胶柱鼓瑟 剜肉补疮

⑦兼语式:发人深省 调虎离山 请君入瓮

⑧紧缩式:脍炙人口 落井下石 人云亦云

⑨联合式:家喻户晓 跋山涉水 千真万确

1.2.联合式成语数量相当可观,而且绝大多数前后两截存在着对应的陈述、支配、补充、修饰等关系。仅从第一层次把它切划分归为联合式,未免失之笼统,而且也不能显示其句法功能,因此我们还有必要对联合式成语进行下一层次的语法分析。联合式成语大致又有这样六种格式:

a 单一型联合式:

由名词性语素组成 海市蜃楼 风花雪月

由动词性语素组成 敲诈勒索 起承转合

由形容词性语素组成 缠绵悱恻 彰明较著

b 主谓型联合式:手舞足蹈 瓜熟蒂落 貌合神离

c 述宾型联合式:捕风捉影 好逸恶劳 拔苗助长

d 述补型联合式:赶尽杀绝 得心应手 出尔反尔

e 状中型联合式:兼收并蓄 先斩后奏 阳奉阴违

f 定中型联合式:百孔千疮 来龙去脉 圆凿方枘

2 成语的句法功能

2.1.从成语内部语素之间组合关系来考察,大体上可分为上述九种结构类型(联合式这一大类又有六种格式),揭示的是成语内在的语法关系。我们还可以根据成语入句后能够充当何种句子成分,来归纳成语的性质类别,这就是成语的功能分类。而结构与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换言之,成语内部的固有结构规定着该成语的句法功能,同时,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促进结构的变更。我们在探索成语结构的基础上,进而探求成语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2.2.成语的句法功能可分为谓词性与体词性两大类。所谓的谓词性功能,指的是该类成语的句法功能相当于谓词;体词性功能,指的是该类成语的句法功能相当于体词。谓词性成语包括动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它们在句子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状语;体词性成语在句子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主语、宾语。

2.3.成语的内部语法结构和它的外部句法功能的内在对应关系是显豁的,我们列表如下: 结构类型 功 能 类别

① 主谓式 谓词性

② 述宾式 谓词性

③ 述补式 谓词性

④ 状中式 谓词性

⑤ 定中式 或体词性 或兼有谓词性和体词性

⑥ 连动式 谓词性

⑦ 兼语式 谓词性

⑧ 紧缩式 谓词性

⑨ 联合式

a 单一型

由名词性语素组成 体词性

由动词性语素组成 谓词性

由形容词性语素组成 谓词性

b 主谓型 谓词性

c 述宾型 谓词性

d 述补型 谓词性

e 状中型 谓词性

f 定中型 或谓词性 或体词性 或兼有谓词性和体词性

从上面的对照可以得知,成语内部结构和它的外部功能大体上存在着对应规律。而某些成语论著认为,重要的不是给成语确定“词性”,而是考察它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因而只强调“在句子中,不论成语本身结构如何,都可以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这种见解,笔者不敢苟同。既然成语的句法功能(即“词性”)同它的语法结构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我们就应当把这些规律揭示出来。

2.4.关于谓词性成语和体词性成语的惯常用法,都跟一般的谓词与体词的用法相当,不再赘述。下面就成语在句法功能上较为特异之处及有关问题,逐一作些探讨。

2.4.1.以名词性语素为主体成分的定中型联合式成语的句法功能比较特殊,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剖析。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指出:“主体成分为名词的四字语常常不当名词

用:你们不要七嘴八舌,等他一个人说(像动词)∣这个人长得粗眉大眼(像形容词)。” 这个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定中型联合式成语的句法功能,有下列三种情况。

第一,和它自身的语法结构形式相吻合,只具有体词性功能。例如:

例1. 可是此时的情况相反,两座楼几十扇窗子后边都有一双双眼睛,直勾勾盯这“岗楼”有何异样,有何变化和供猜测的蛛丝马迹。(冯骥才《走进暴风雨》)

例1 “蛛丝马迹”用作宾语,它只具有体词性功能。再如“铜墙铁壁、金科玉律、明枪暗箭、灵丹妙药、残编断简、明效大验、民脂民膏、冗词赘句”等,都是只具有体词性功能的。

第二,和它自身的语法结构形式相背离,只具有谓词性功能。例如:

例2. 对重要的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秦牧《学习牛和鲸的吃法》)

例2“浮光掠影”第一层用作渭语,它只具有谓词性功能。再如“落花流水、大模大样、紧锣密鼓、盘根错节、奴颜婢膝、七手八脚、虎头蛇尾、人面兽心”等,也都是只具有谓词性功能的。

第三,在语言实践中,兼有谓词性与体词性两种功能,而谓词性功能的用例往往更为常见。例如:

例3. 我觉得这地方好。陈设既古色古香,而窗外一丛半绿半黄的修竹,和窗外隐约可听的响潭之水,越衬托得舒适恬静。(吴组缃《菉竹山房》)

例4. 以步代车了,他才惊讶地发现,在他的周围,还典雅地保存着小城的古色古香。(谷洪《春夏之交》)

“古色古香”在例3中用作谓语,谓词性的,形容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而在例4中用作宾语,体词性的,指古雅的色彩和情调。这条成语兼有谓词性和体词性两种功能。再如“天经地义、千方百计、生龙活虎、粗枝大叶、真心实意、乌烟瘴气、花天酒地、赤胆忠心”等,也都是兼有谓词性和体词性两种功能的。

2.4.2. 有少许以名词性语素为主体成分的定中式成语,除了具有体词性功能外,还兼有谓词性功能。例如:

例5.他自以为这信措词凄婉,打得动铁石心肠。(钱钟书《围城》)

例6. 女人都富有怜悯和同情心,但是这种同情是有条件的,一旦威胁到她的爱情的时候,她会比男人们还要铁石心肠。(张锐《盗马贼的故事》)

“铁石心肠”,定中式,在例5中作宾语,是体词性的,指像铁石一样的、不为感情所动的心地;而在例6中作谓语,是谓词性的,形容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这类兼有体词性与谓词性两种句法功能的定中式成语,还如“一衣带水、家常便饭、奄奄一息、一马平川、怒目金刚、恒河沙数、一盘散沙、鼎鼎大名”等。

2.4.3. 汉语中还有少数成语的核心语素本身兼属于谓词和体词,因而决定了这类成语具有和其结构类型相对应的两种句法功能。这类成语我们称之为双形结构成语。这从另一侧面证明成语语法结构类型和它的句法功能的一致关系。例如:

例7. 我告诉你,不管你多厚颜无耻,也不管你会花言巧语,在我这儿没有你站的地方。(司马文森《风雨桐江》)

例8. 然而他每次在外面耽搁的时间并不长,好像还用花言巧语骗得五婶在家中一声不响。(巴金《谈《〈憩园〉》)

“花言巧语”的核心语素“言”和“语”都含有“说”和“话”两个意思。当它们以“说”这一义项出现时,“花言巧语”是状中型联合式,谓词性的,如在例7中用作谓语;而以“话”这一义项出现时,“花言巧

语”是定中型联合式,体词性的,如在例8中用作宾语。

例9. 我猜他的儿子和女儿也未必肯听他的。我猜他也未必会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老生常谈……。(梁晓声《又是中秋》)

例10. 我懒得应酬,说来说去,全是听腻了的老生常谈。(夏衍《心防》)

“老生常谈”的核心语素“谈”,一是谓词,“说话或讨论”;二是体词,“所说的话”。显然,它是谓词时,“老生常谈”是主谓式,谓词性的,如在例9中第一层用作谓语;它是体词时,“老生常谈”是定中式,体词性的,如在例10中用作宾语。

常见的双形结构成语,还如“甜言蜜语、街谈巷议、高谈阔论、深谋远虑、长篇大论、痴心妄想、窃窃私语、谆谆教导”等。

2.4.4. 有些成语是出于同一个语源(如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作品名句)的。由于成语的结构直接规定着它的句法功能,为适应语言交际的需要,不少来源相同的成语具有句法功能不同的两种结构类型:一种结构类型是谓词性的,一种结构类型是体词性的。例如: 例11. 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阿比西尼亚的覆辙,前车可鉴。(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例12. 蒋介石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依赖外援,这是“前车之鉴”。(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均源自《 荀子·成相》。而“前车可鉴”是主谓式,谓词性的,在例11中用作谓语;“前车之鉴”是定中式,体词性的,在例12中用作宾语,二者结构类型不同,句法功能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当然语义也有差异,从略,下同)。

例13. 不过,他们今天并不是伏枥的老骥,而是正在奔走的老骥。老马识途,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已经或正在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的。(张锲《热流》)

例14. 蔡画师原是识途老马,正很热情地在帮助他的画友,共求精进。(周瘦鹃《苏州游踪》) “老马识途”、“识途老马”都源自《韩非子·说林》。而“老马识途”是主谓式,谓词性的,在例13中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定中式,体词性的,在例14中用作宾语。

这类同源成语,常见的还有“杞人忧天/杞天之忧、不平则鸣/不平之鸣、祸起萧墙/萧墙之祸、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忠言逆耳/逆耳忠言、砥柱中流/中流砥柱、江郎才尽/失笔江郎、笔下生花/ 生花妙笔”等。

这些语源相同,而因结构关系不同而具有不同功能的同源成语,不仅进一步说明了成语内部结构制约着它的外部功能,而且也说明了句法功能的需求还可促进内部结构的变更(关于这一点,还可从下文 3.3.4. “功能性易位”中得到证实)。

2.5. 综上所述,成语的内部结构与它的句法功能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成语的全局看,语法结构制约着句法功能;而从一部分定中型联合式及少许定中式成语看,句法功能有时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汉语中绝大多数成语与自由词组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结构类型规定了它的功能类别,只不过是成语这种词组是定型的(尤其是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 罢了;而成语中的一部分定中型联合式及少许定中式更接近于汉语中的合成词,因为汉语中的合成词的结构类型与它的功能类别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它们的句法功能更带有约定俗成的色彩。

3 成语入句后的关涉作用

3.1.成语内部的语法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它的句法功能,而且当它入句之后,对其前后的组合成分也常常起着一定的关涉作用。对此,本节将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一是成语的常规用法,一是成语的变通用法。

3.2.成语在常规用法中的关涉作用

成语的常规用法,指的是成语入句后保持其意义和结构的稳定。这里,成语入句后的关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一个成语倘若本身已经带有宾语,那么作句子的谓语时,一般就不能再带宾语了。如果遇到意念上的宾语,要用介词提前。例如:

例1.我请先生给我三天的期限,……一网打尽她!(茅盾《子夜》)

例2.……各大村镇虽都办有自卫团,但是并不能真的把些土匪斩草除根。(吴组缃《官官的补品》)

“一网打尽”、“斩草除根”是同义成语。但“一网打尽”是状中式,可以带宾语,如在例1中用作谓语,后边带有宾语“她”;而“斩草除根”是述宾型联合式,本身带有宾语,后边不能再带宾语,如在例2中用作谓语,意念上的宾语“(些)土匪”,由介词“把”提前。

类似这种情况的同义成语,还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一语道破/一语破的、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恶语中伤/恶语伤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苦心经营/煞费苦心”等。

还有些成语本身带有潜在的宾语,那么作谓语时,也同样不能再带宾语了。如“自暴自弃”是主谓型联合式,但两个“自”兼受动者,整个成语是“自己损害自己,自己鄙弃自己”的意思,已带有潜在的宾语,所以不能再带宾语了。而其同义成语“妄自菲薄”,状中式,后边可以带有宾语。

3.2.2.谓词性成语带趋向补语的情况与一般谓词不同。一般谓词可以带有多种多样的趋向动词,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而谓词性成语一般只带趋向动词“起来”,表示行为的开始。例如:

例3.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唐诗,自己在小院子里浇花种竹,率性连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起来。(冰心《斯人独憔悴》)

例3“不闻不问”带趋向补语“起来”。不过,偶尔也用“下来”、“下去”作趋向补语,表示行为的完成或继续。例如:

例4.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孙犁《山地回忆》)

例5.如果你一意孤行下去,恐怕轮不着你动政工机构的念头,自己倒又想靠边了吧! (江流《进退》)

例4“心平气和”和例5 “一意孤行”,分别带有趋向补语“下来”和“下去”。

谓词性成语所带的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除外),一般必须由介词结构来充当。例如: 例6.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例7.孔子是一个热心的政治活动家,……只要三个月找不到赏识他的主子,就会失魂落魄到好像丧家之犬一样。(王西彦《肢节和全人》)

例6“津津有味”带有介词结构充当的补语“于……方法”;例7“失魂落魄”带有介词结构充当的补语“到……一样”。

3.2.3.成语作定语时,一般都得带助词“的”。例如:

例8.……总得听听郑永红的想法,就算她没有起死回生的仙丹妙药,也能给一口救急的水喝呀。(浩然《山水情》)

例8“起死回生”作定语,后边带有“的”。

成语作状语时,也以带助词 “地”(或“的”)为常。例如:

例9.从群众的队伍里,千百朵气球飞上天空,五光十色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顺风徐徐


与试有关的成语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与试有关的成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与试有关的成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421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