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中国古话

中国古话

2016-02-18 09:14: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中国古话篇一《中国古话大全》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中国古话篇一
《中国古话大全》

中国老话大全(一)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一觉都香。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早睡早起,怡神爽气, 贪房贪睡, 添病减岁。夜里磨牙, 肚里虫爬。 一天吃一头猪,不如床上打呼噜。 三天吃一只羊, 不如洗脚再上床。 枕头不选对, 越睡人越累。 先睡心,后睡人,睡觉睡出大美人。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睡觉莫睡巷,最毒穿堂风。 睡觉不点灯,早起头不晕。 要想睡得人轻松,切莫脚朝西来头朝东。 中国老话大全 (二)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

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中国古话篇二
《中国有句古话》

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

得一位哲人也说过:“忘记耻辱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今

天,我们就是要牢记中华民族曾经受到的欺压、屈辱,树立

振兴中华的决心。

我们骄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们自豪,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

的贡献。

然而,到了近代,她落后了,她衰弱了。我们的祖国母

亲病了,这一病,就是一百年。

这一百年,中国人流了多少悲愤的泪啊!

这一百年,中国人流了多少抗争的血啊!

这一百年,中国人又是牺牲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啊!

英国人来了。无耻啊!他们不是带着友谊,而是带着毒

品鸦片来的。仗着他们的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华的国门!

英法联军来了。野蛮啊!强盗们不是带着和平,而是带着抢劫之心来的。仗着他们手中的洋枪洋炮,烧毁了文明世界的瑰宝、万园之园──圆明园!

美国人来了。无赖呀!他们提出了什么“利益均沾”,别的强盗用枪炮夺得的利益,他也要拿一份!

他们还组织了八国联军,合伙打我们。他们根本就不把中国当国,不把中国人当人啊!

最残暴、最无耻的日本人来了。他不光是要我们的财物,他还要我们的土地,他甚至要我们亡国灭种!在所有的欺负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中,日本人侵略我们最久,给我们的伤害最重,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最大──

他毁灭了清朝的北洋海军!

他和俄国在我国东北交战!

他抢走我国宝岛台湾五十年!

他强占我国东三省,建立什么满洲国,妄图让中国分裂!

他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横行霸道八年!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万人坑、灭村灭寨„„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他们哪里是人,是两条腿的野兽啊!

中国古话篇三
《中国古语说》

中国古语说:百善孝为先,母的恩情视为比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长大成人天高、比海深的事面对父母无私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父母感恩戴德呢?为了达成自己的心愿,有意无意地做出令父母伤心的事,并为之寻找种种不堪一击的借口或理由。你可以把自己的许诺、借口置之度外,感觉心安理得,可你又怎能无情的淡忘父母殷切的目光,谆谆的教诲,你生病时父母那焦急的眼神和忙碌的身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懂得生活的艰辛。特别是每当过年的时候,看到在外地没有好好照顾自己起早贪黑辛苦了一年的爸爸更觉得有愧每个人都要怀有感恩之心,不要以为父母把自己抚育成人是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不要漠视父母辛劳的背影,不要充耳不闻父母的絮絮唠叨,不要为自己的“吝啬”让父母不能满足自己需求而心生怨恨。其实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他们的辛酸与苦楚,他们的汗水与心血,都在任劳任怨的为了子女。 如果你知道有些事情需要做的话,千万不要等。抓紧时间去干你需要干的事情,现在就行动!出门上学的你不要头也不回的离去,记住转身向父母挥挥手,那是一种对父母的致敬;父母牵挂的你要常常与他们聊天,向他们倾诉学习、生活的感受,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那是给父母的欣慰;父母生病时,你为他们端的一杯水,说的一句话,那是对父母的最大的感恩。 父母的爱像一座山,博大而宽厚,父母的爱像那树根,坚定而深沉,父母的爱像那百花酿成的蜜,馨香而甘甜。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是父母的爱

让我们不断成熟。

中国古话篇四
《中国有句古话叫》

中国有句古话叫:相逢一笑泯恩仇。说的就是微笑的作用,在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微笑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无法比拟的魅力,往往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当你早上出门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人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或亲切的问候,不管这个人是熟悉的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那么,你一定会马上就感觉到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而且一整天都会生活在快乐之中。而当你给别人一个微笑的时候,对方会马上回报你一个更加灿烂的微笑,那么,你的心情也是一片阳光,你会觉得如沐春风般的舒畅。这就是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情感表露的载体,真正的微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它不仅仅是嘴在动,而且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传递着热情和真诚,让人感动和舒服。微笑可以改善心态,抑制愤怒。微笑更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当你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微笑会让人认为你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而真诚的,这样你的赞美会更加有力量;当你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微笑可以传达给对方你的诚恳和希冀,让对方无法拒绝你;当你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微笑会将你的谢意加倍表达出来,让对方身心愉悦;当你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时候,适时的微笑会具有一种魔力,它可以传达你的歉意,寻求对方的谅解,从而减轻对方的痛苦。

我曾经被这样一个故事震撼:尼尔森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在参加西班牙内战打击法西斯的战争中,他不幸被俘入狱。有一次,当他想抽烟时,没有找到火柴,于是他壮着胆向看守借火。看守气势汹汹地打量他一眼,冷漠地拿出了火柴,当看守帮他点火时,两个人的目光无意中接触了,尼尔森下意识地冲看守微笑了一下。就是这个鬼使神差的微笑,打破了两人心灵之间的隔阂,看守脸上也露出了一抹不易觉察的微笑。

点完火后,看守并没有离开牢房,而是眼睛和善地看着尼尔森,眼神也少了凶气,脸上仍带着微笑,尼尔森也微笑地回应着,两人进一步拉近了心的距离,仿佛好朋友一样拉开了家常。当说到家人时,尼尔森拿出了全家福照片,动情地向看守介绍着家人及家的故事,眼里竟然溢满了泪水,他说怕自己再也见不到家人,怕自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了……看守听了后,也流下了两行眼泪。突然,他打开牢门,悄悄带尼尔森从后面的小路逃离监狱,示意尼尔森尽快离去,之后便转身走了,不曾留下一句话。

就这样,一个微笑竟然救了尼尔森一命,如果说人的生命无法度量的话,那么这个微笑的力量在此时更是无法用任何尺度来衡量的!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场面,一位顾客从商店买了一袋食品,打开一看,却发现变质了,他非常生气,怒气冲冲地找到营业员,大声责问为什么卖变质的食品。当时有几个顾客正在买东西,看到这种情况也开始助阵声讨,场面一下子乱了起来。这时,营业员面带微笑,一连声地说着对不起,承认自己工作的失误,感谢大家的批评指正,然后诚恳地征求顾客对此事的处理意见,不论退钱还是换物都行。面对如此诚恳的微笑和道歉,顾客心中的怒气一下子全消了,最后圆满解决了问题,也赢得了其他顾客的信任。这又是一个典型的用微笑化解矛盾冲突的例子。

所以说,微笑是一种法宝,生活中我们试着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抱怨,相信你的心情和和活会有质的飞跃。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四方。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师父酷爱兰花,因此,十分殷勤地侍弄它。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外。第二天,弟子们望着眼前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然而慧宗禅师却神态自若,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令在场的弟子们大彻大悟,如醍醐灌顶……

现实生活中,有人时常心为物役,患得患失,让过多的欲望占据心灵。正因为如此,本来可以很快乐很幸福的我们,在心态浮躁之中,错过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所以以后,大可用兰花的启示来为自己宽心: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往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读书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从此,我们将那棵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就会盈满快乐。

中国古话篇五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1上善若水 处下不争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2大智若愚 勿恃聪明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3淡泊恬适 明心立志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4滴水穿石 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5厚积薄发 以柔克刚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6海纳百川 包容涵藏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

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7戒骄祛躁 平等待人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8涵养心性 静定归真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9心诚则灵 唯德感天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10大道至简 淳朴自然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中国古话篇六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

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2、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4、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5、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6、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7、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8、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9、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10、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基本情况】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

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展壮大,迅速崛起。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开发大西北”、“建立战略后方”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肩负起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使学校的学科更加齐全,综合优势更加突出,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强、办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学校所在地兰州居大陆腹地、处黄河上游、为西北重镇、乃山水美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是兴学育才上选之地。校园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学校现有本科生20,081人,研究生10,821人。在职教职工4,296人,有专任教师2,057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47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31人,研究生导师1,283人,两院院士9人,千人计划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29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2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4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学校现有91个本科专业,2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2位校友当选为院士。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近年来,学校坚持贴近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大力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000余部,2012年

当年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据SCI统计,兰州大学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较高的大学之一。近年来,学校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高校前24位,科技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数居全国高校前16位。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国际及对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39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近五年来(2009年至2013年),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7,300余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300余人次,派出近2,500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1,7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

【发展定位和目标】

学校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内涵提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增强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队”意识,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依托,把学科建设作为战略举措,把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国际合作作为有效途径,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进入质量提高、创新主导、结构优化、总体协调的新阶段,使学校成为国家特别是西部高层次人才汇聚中更加重要的人才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大学将以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弘扬兰大精神,强化开放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海华 青州市副市长 13455663108 诸城相州 高崇臻 诸城技校校长 13721988278

林飞 诸城市桃林镇党委书记 15763682266 孙海森

齐延伟

高维义

诸城市舜王街办主任 13780883333 潍坊人社局副局长 13906365366

中国古话篇七
《中国有句古话》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言知其贤愚”。口才是一个人的思想、智慧、知识、见识、性格、气质等的综合素质的反映。人们常常免不了“以貌取人”,但更多时候是“以言取人”。所以,学生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勤练口才,不但要学会“说话”。还要学会“如何说话”。

(文思)

1、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2、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②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这个工作你可以请老师或爸爸、妈妈帮你做。

③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①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古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古话大全 谚语 中国古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国古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国古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4221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