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包的成语

包的成语

2016-02-21 09:51: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包的成语篇一《包含-"包"-字的成语》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包的成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包的成语篇一
《包含-"包"-字的成语》

序号成语

1包藏祸心

2包举宇内

3包罗万象

4包羞忍耻

5大度包容

6胆大包天

7兼容并包

8无所不包

9一手包办拼音bāocánghuòxīnbāojǔyǔnèibāoluówànxiàngbāoxiūrěnchǐdàdùbāoróngdǎndàbāotiānjiānróngbìngbāowúsuǒbùbāoyīshǒubāobàn成语典故成语出处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一切。意。”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黄帝宅经》卷上:“所以包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罗万象,举一千从。”包:包容,藏;忍:容忍,忍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耐。容忍羞愧与耻辱。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形容胆子极大。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的东西非常多。一:“„荡胸‟句,言其量之无所不包。”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举例子

初与我为客侣,不意~,隐我血赀,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氏子》)

你怎言~,迟早飞升。(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这个~的盗贼终于落入了法网。

写总结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包的成语篇二
《包含-”带”-字的成语》

1▲安眉带眼 △ānmãidàiyǎn △典故: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例子:你也是~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八回) 2▲褒衣博带 △bāoyībïdài △典故: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例子:~进贤冠,礼乐东方万国看。(清·黄遵宪《续怀人》诗) 3▲被山带河 △pīshāndàihã △典故: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例子:秦地最胜,无如咸阳,~,金城千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4▲布衣韦带 △bùyīwãidài △典故: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例子:相府开筵,常聚些~。(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5▲带金佩紫 △dàijīnpâizǐ △典故: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6▲带砺山河 △dàilìshānhã △典故: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

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

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7▲带牛佩犊 △dàiniúpâidú △典故: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

喻改业归农。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

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8▲带着铃铛去做贼 △dàizhelíngdāngqùzuîzãi △典故: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 △例子:既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却天天在那里叫嚣狂掷,岂不是俗语说的“~”吗?(《晚

清文学丛钞·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

9▲峨冠博带 △ãguānbïdài △典故: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例子: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道貌非常,特来相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三十七回)

10▲分钗断带 △fēnchāiduàndài △典故: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11▲夫人裙带 △fūrãnqúndài △典故:指因妻子方面的关系使丈夫得到官职或其他好处。 △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三卷:“蔡拜右相,家宴张乐。伶人扬言曰:‘右丞今日大

拜,都是夫人裙带。’” 12▲高冠博带 △gāoguānbïdài △典故: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

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墨子·公孟》:“昔者齐

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13▲革带移孔 △gãdàiyíkǒng △典故: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出处:《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14▲冠袍带履 △guānpáodàilǚ △典故: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15▲河山带砺 △hãshāndàilì △典故: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

及苗裔。’” 16▲夹枪带棍 △jiāqiāngdàigùn △典故: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例子:姑爷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象是恼我,又不象是恼二爷,~,终究是个什么主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17▲襟江带湖 △jīnjiāngdàihú △典故: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18▲局骗拐带 △júpiànguǎidài △典故:诈骗财物,诱拐孩子。 19▲拉家带口 △lājiādàikǒu △典故: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 20▲梨花带雨 △lí huā dài yǔ △典故: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例子: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回)

21▲砺山带河 △lìshāndàihã △典故: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

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

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例子:乃者袁逆世凯,谋叛民国,复兴帝制,黄屋大纛,遽兴非分之思,~,无复未寒之

约。(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八回)

22▲轻裘缓带 △qīngqiúhuǎndài △典故: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出处:《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 △例子:乐和选十个彪形大汉,各带弓刀,自己~,骑着白马;到城门边,果然大开,昂然

而入。(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23▲裙带关系 △qúndàiguānxì △典故:裙带:比喻妻女、姊妹的亲属。指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 △出处:宋·赵昇《朝野类要》卷三:“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宫,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

头官。” 24▲拖泥带水 △tuōnídàishuǐ △典故: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出处:宋《碧岩录》卷一:“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宋·释道元《五

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 △例子:这篇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 25▲一衣带水 △yīyīdàishuǐ △典故: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

碍。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

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例子: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26▲衣不解带 △yībùjiědài △典故:解带:解开衣带,指脱衣。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

分辛劳(多指对长辈)。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

语·排调》刘孝标注引《中兴书》:“仲堪父尝疾患经时,仲堪衣不解带数年。” △例子:看见父亲病重,他~,伏伺十余日,眼见得是不济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

四十回)

27▲沾亲带故 △zhānqīndàigù △典故:故:故人,老友。有亲戚朋友的关系。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因此上装一个送饭的沾亲带友,那一个管牢的便不

乱扯胡揪。” △例子:于是~,平日受过赈济,平粜过米粮,城里城外的士民百姓,十分中倒来了九分九

厘。(《醒世姻缘》第九十回)

28▲粘皮带骨 △zhānpídàigǔ △典故:形容言行不干脆,不爽快。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我是一刀两断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

包的成语篇三
《包含-"种"-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旦种暮成dànzhòngmù比喻收效极快c汉·焦延寿《易林》卷九:“旦树椒豆,暮成藿羹。心之所愿,志快意惬。”刀耕火种dāogēnghuǒz古时一种耕种《旧唐书·严震传》: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梁汉之间,刀耕火耨。”颠毛种种diānmáozhǒn指衰老。《左传·昭公三年》:“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读书种子dúshūzhǒngz指在文化上能宋·周密《齐东野语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断根绝种duàngēnjuézh断绝后代,即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广种薄收guǎngzhòngb薄:少。种植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谬种流传miùzhǒngliúc泛指荒谬的东《宋史·选举志二》:然有可解者,~已数十年。(清“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愈·恽敬《与饶陶南》)闲愁万种xiánchóuwàn闲愁:说不出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真乃是消磨了闲愁万种。”种瓜得瓜,种zhòngguādég种什么,收什,zhòngdò《涅槃经》:udédòu~,对于已往的检讨,足为将来的借鉴。(邹韬“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开场

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渐消失了。

。杀孝孺,天下~绝矣。(《明史·方孝孺传》)·恽敬《与饶陶南》)

的借鉴。(邹韬奋《抗战以来·开场白》)

包的成语篇四
《包含-"内"-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安内攘外ān nèirǎngwài原就药的疗效汉·张仲景《伤寒论~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孙中山《上李鸿·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包举宇内bāojǔyǔnèi包举:统括;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分内之事fènnèizhīshì分内:自己,《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海内存知己,hǎinèicúnzhīj四海之内有知,tiānyáruòbǐlín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海内无双hǎinèiwúshuā海内:四海之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论富贵京都为上,数繁华~,风流人物貌堂堂。“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胡用和《粉蝶六合之内liùhézhīnèi六合:天地及《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眉睫之内méijiézhīnèi形容近在眼前《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铭感五内mínggǎnwǔnè比喻内心非常内顾之忧nèigùzhīyōu旧时形容没有晋·左思《咏史》诗:今南方已平,可无~。(明“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内省不疚nèixǐngbùjiù指自我反省,《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圣外王nèishèngwàiz指一方面具有《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内视反听nèishìfǎntīng内视:向内看《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内外夹攻nèiwàijiāgōng从里、外两方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这件事情,须得我同你两个~。(郭沫若《屈原“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内外交困nèiwàijiāokùn交:同时;困休再罗索!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不得内忧外患nèiyōuwàihuà多指国内不安《管子·戒》: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的天下“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色厉内荏sèlìnèirěn色:神色,样《论语·阳货》: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的“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四海之内皆兄sìhǎizhīnèijiē世界各国的人《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外圆内方wàiyuánnèifā比喻人表面随五内俱崩wǔnèijùbēng伤心得连内脏五内如焚wǔnèirúfén五内:五脏;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据弟打听,非备款百万,不能了事。眼内无珠yǎnnèiwúzhū比喻不识货或饮冰内热yǐnbīng nè形容十分惶恐irè《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直内方外zhínèifāngwà形容内心正直《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上李鸿章书》)

流人物貌堂堂。(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

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日急,~,不得不百计筹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撑这个~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主义爪牙的~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

包的成语篇五
《包含-"可"-字的成语》

1▲蔼然可亲 △ǎiránkěqīn △典故: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小江的性子,在家里虽然倔强,见了外面的朋友也还蔼然可亲。” △例子: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风度,~,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2▲傲不可长 △àobùkězhǎng △典故: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例子:~,像他那样傲慢的孩子,家长应加强教育。 3▲比屋可封 △bǐwūkěfēng △典故: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彼屋而封。” △例子:夫古之所谓至治极盛者,曰家给人足,曰~。(清·严复《原强》) 4▲不法常可 △bùfǎchángkě △典故: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出处:《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5▲不可动摇 △bùkědòngyáo △典故: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例子: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了,……。(鲁迅《而已集·革“首领”》) 6▲不可端倪 △bùkěduānní △典故: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例子:日向午,犹不肯成一字,同人来相敦迫,方始振笔直书,涛怒云舒,~。(清·王晫《今世说·文学》) 7▲不可多得 △bùkěduōdé △典故: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例子:这颗钻石真可以说是~的稀世珍宝。 8▲不可告人 △bùkěgàorén △典故: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例子:著诸书者,其人皆深极哀苦,有~之隐,乃以委曲譬喻出之。(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变社会之关系》) 9▲不可教训 △bùkějiàoxùn △典故: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例子:最下之人,野蛮如虎儿,~。(清·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10

▲不可究诘 △bùkějiūjié △典故: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例子: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的四分五裂,~,共和在那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 11▲不可救药 △bùkějiùyào △典故: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例子: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12▲不可开交 △bùkěkāijiāo △典故: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出处: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四回:“两口子正在吵得不可开交。” △例子:他这几天正忙得~,以后再找他吧。 13▲不可揆度 △bùkěkuíduó △典故: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14▲不可理喻 △bùkělǐyù △典故: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例子: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巴金《家》八) 15▲不可名状 △bùkěmíngzhuàng △典故: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例子:拜住不敢十分抬头,已自看得较切,不比前日墙外影响,心中喜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16▲不可磨灭 △bùkěmómiè △典故: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出处: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例子:周总理以他崇高的品格,卓越的才华,给人留下了~的印象。 17▲不可偏废 △bùkěpiānfèi △典故: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例子: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清·汇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18▲不可企及 △bùkěqǐjí △典故: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出处:唐·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例子:他的成绩并非~,我们只要奋

发努力,一定能赶上他。 19▲不可胜数 △bùkěshèngshǔ △典故: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例子:我国历史悠久,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 20▲不可胜言 △bùkěshèngyán △典故: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出处:《史记·大宛列传》:“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例子:姚君一到衙门,快活~,即唤本衙门书吏,把察院的说话,一一对他说了。(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21▲不可收拾 △bùkěshōushí △典故: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例子:蒲殿俊辈登台之后,因为纵容兵士的结果,弄到了一个~的地步。(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22▲不可思议 △bùkěsīyì △典故: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处:《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例子: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23▲不可同日而语 △bùkětóngrìéryǔ △典故: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

包的成语篇六
《包含-”同”-字的成语》

1▲本同末异 △bþntïngmîyì △典故: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出处:魏·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 2▲标同伐异 △biüotïngfáyì △典故: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抵》:“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 3▲冰炭不同器 △bÿngtànbùtïngqì △典故: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出处:《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例子:岂不闻~,也似咱愚不并居。(《元曲选·渔樵记》一折) 4▲不敢苟同 △bùgǎngǒutïng △典故: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5▲不可同日而语 △bùkþtïngrìãryǔ △典故: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例子: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 6▲不同凡响 △bùtïngfánxiǎng △典故: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例子: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7▲不同流俗 △bùtïngliúsú △典故: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例子: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

回)

8▲不约而同 △bùyuýãrtïng △典故: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例子: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

五十九回)

9▲大同小异 △dàtïngxiǎoyì △典故: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处:《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10▲党同伐异 △dǎngtïngfáyì △典故: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

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例子: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清·梁

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11▲道不同不相为谋 △dàobùtïngbùxiüngwãimïu △典故: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例子: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其如“~”何。(鲁迅《两地书·六六》) 12▲敌忾同仇 △díkàitïngchïu △典故: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而献其功”。 13▲恩同父母 △ýntïngfùmǔ △典故: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

心,实有馨竭。” △例子: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

奏,~。(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14▲恩同再造 △ýntïngzàizào △典故: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例子:求大贤细细诊视。可有几希之望?倘能救其一命,真是~。(清·李汝珍《镜花缘》△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第三十回)

1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ârrãntïngxÿn,qílìduànjÿn △典故: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6▲非同儿戏 △fýitïngãrxì △典故: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例子: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

回)

17▲非同小可 △fýitïngxiǎokþ △典故: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例子:进了郑家门,这一惊~,只见郑老爹两眼哭得通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

十回)

18▲分形同气 △fýn xíng tïngqì △典故: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19▲风雨同舟 △fýngyǔtïngzhōu △典故: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子:他俩是患难与共,~的战友。 20▲凤枭同巢 △fângxiüotïngcháo △典故:凤:凤凰,吉祥的象征;枭:恶鸟的象征。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比喻好和坏

混在一起不分。 21▲感同身受 △gǎntïngshýnshîu △典故: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例子: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 22▲公诸同好 △gōngzhūtïnghào △典故: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

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出处:清·胡凤丹《〈龙川文集〉

辨伪考异跋》:“虽经同人研究再三,余心犹耿耿,未敢公诸同好。” 23▲攻守同盟 △gōngshǒutïngmãng △典故: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

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

十八回:“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我恐朝

鲜将来有事,中、日两国,必然难免争端吧。” △

例子:战国时期,六国订立~,联合抗秦。 24▲和而不同 △hããrbùtïng △典故: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5▲和光同尘 △hãguüngtïngchãn △典故: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

光,同其尘。” △例子: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26▲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jiüntïngguǐyù,xíngruîhúshǔ △典故: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27▲截然不同 △jiãránbùtïng △典故: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出处: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

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 △例子: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鲁迅《坟·我们

现在怎样做父亲》)

28▲迥然不同 △jiǒngránbùtïng △典故: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

建次之,此论诚然。” △例子: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29▲兰艾同焚 △lánàitïngfãn △典故: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出处:《晋书·孔怛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30▲六耳不同谋 △liùþrbùtïngmïu △典故: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31▲戮力同心 △lùlìtïngxÿn △典故: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子:以为足下当~,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三国志·魏志·袁

术传》)

32▲猫鼠同眠 △müoshǔtïngmián △典故: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出处:《新唐书·五行志》:“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

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例子:都是谗言佞言,一个个~。(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六出) 33▲牛骥同皂 △niújìtïngzào △典故: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羁之士与牛同皂,此鲍焦所以愤于世而不留富贵

之乐也。” △例子: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宋·文天祥《正气歌》) 34▲普天同庆 △pǔtiüntïngqìng △典故: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出处:《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例子: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据说这算是过年。(鲁迅《华盖集

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

35▲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qiünlǐbùtïngfýng,bǎilǐbùtïngsú △典故: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典故:比喻天下太平 36▲千里同风 △qiünlǐtïngfýng 。 △出处:汉·王充《论衡·雷虚》:“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 37▲巧同造化 △qiǎotïngzàohuà △典故:巧:技巧,技艺;同:一样;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

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出处:《列子·汤问》:“人之巧

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38▲情同骨肉 △qíngtïnggǔrîu △典故: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

书。” 39▲情同手足 △qíngtïngshǒuzú △典故: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例子:名虽各姓,~。(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 40▲求大同,存小异 △qiúdàtïng,cúnxiǎoyì △典故: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

见。 41▲求同存异 △qiútïngcúnyì △典故: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例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吧。 42▲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rãntïngcǐxÿn,xÿntïngcǐlǐ △典故: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43▲三马同槽 △sünmǎtïngcáo △典故: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出处:《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

‘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例子:孤向日曾梦~,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主何吉凶?(明·罗

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

44▲上下同门 △shàngxiàtïngmãn △典故: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

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

谓之上下同门。” 45▲笙磬同音 △shýngqìngtïngyÿn

△典故: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46▲十鼠同穴 △shíshǔtïngxuã △典故: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

鼠同穴。” 47▲视同儿戏 △shìtïngãrxì △典故: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例子: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可草菅人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典故: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 48▲视同路人 △shìtïnglùrãn

远。 49▲书同文,车同轨 △shū tïng wãn,chý tïng guǐ △典故: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50▲殊途同归 △shūtútïngguÿ △典故: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子: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答案只能有一个。 51▲通同一气 △tōngtïngyÿyì △典故:串通在一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

的。” 52▲同病相怜 △tïngbìngxiünglián △典故: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例子:~,缀河上之悲曲。(南朝梁·刘璠《广绝交论》) 53▲同仇敌忾 △tïngchïudíkài △典故: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而献其功。” △例子: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且介

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54▲同出一辙 △tïngchūyÿzhã △典故: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典故: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

算。 △出处:宋·陈亮《与朱元晦秘 55▲同床异梦 △tïngchuángyìmâng

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例子:但彼等乌合之众,~,一战即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56▲同恶相济 △tïngâxiüngjì △典故: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马超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包的成语》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包的成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包的成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508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