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一副写景的对联

一副写景的对联

2016-02-22 10:57: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一副写景的对联篇一《名胜与对联》 名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一副写景的对联》,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副写景的对联篇一
《名胜与对联》

名胜与对联

一、 复习引入

(出示对联)熟悉吗?对,这是语文园地一中我们积累的对联。一起来读一读。 你最喜欢哪一副啊?(回文联、叠字联)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浩瀚的中国文学长河中一朵最美的浪花。 自宋以后,人们开始将对联句子题于建筑物的楹柱上,又称楹联。像刚才几句对联就是分别出自鼓浪屿、西湖等地的。今天,我们又要来欣赏几副楹联。请大家把课本翻到98页。

二、 学习“日积月累”中的楹联

1、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这句对联出自北京颐和园月波楼,谁来读一下。

(1)学对联我们首先要把它读懂,你轻轻地把这副对联读几遍,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又有哪里不理解的。

(2)反馈 “云满地”,云怎么会在地上呢?

(3)你觉得这副对联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读着这副对联,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副对联写景的角度很特别,它是从虚景入手的,给景色平添一份朦胧之美。比如它写花,写的就是花影,月光下映在窗帘上的花木的影子。你来找一找,对联中还有哪种景物是虚写的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淡淡浓浓的水墨图画。

(6)你能通过朗读来把这份水墨情韵表现出来吗?

2、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1)这副对联也很特别,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发现?(反义词)

(2)找找,有几组反义词啊?用不同的符号标一下。

(3)这么多反义词出现在同一副对联中,读起来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滋味,要不要来试试?

有什么感觉?(天地之间,或红或绿,或淡或浓,或高或低,或远或近,都是一片醉人的秋色啊。再来读一读。 登高远眺,看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心中真是格外舒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1) 这副对联是一副数字联,找找对联中的数字,把它们圈出来。(四、三、

一、半)

(2) “四、三、一、半”这几个数字不大啊,表示的意思一定也很小,你同意

吗?

(3) 立于大明湖畔,放眼望去,四面荷花映日,碧叶田田,湖边三面环绕,垂

柳依依。一城的山色倒有半城映照在湖中,这景色,怎一个“美”字了得。让我们放声来读一读。

4、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1)这幅对联是一副集句联,还见证了两位历史名人的友谊呢。因为这对联的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句,而下联则出自苏舜钦的诗句,合在一起却对仗工整,浑若天成,真是太巧妙了。

(2)我要找一对好朋友一起来读这副对联。

山水有情,人更有情。再来读一读。

三、 拓展

(一)猜一猜,给对联找出处

1、行于山水之间,处处可见楹联的身影,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楹联。

2、老师也找了几句楹联,不过我要考考你,请你来猜一猜,这几副对联分别是出自哪里呢?记住,要说出理由。

3、这几副对联你最喜欢哪一副?用朗读来表现出你对它的欣赏。

4、刚才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备选答案,现在这副对联可没有备选答案了,谁能猜出来?

提示:就在我们的家乡上虞

5、小结:同学们都猜得很好,可见,好的楹联往往描绘出了风景的特点,让人一见就联想到了那山,那水,那楼,又或者是那人。优美的风景浓缩于这短短的对联,而游玩的人们一路走来,时不时停下脚步,品读着对联,对联,又为这风景增色不少。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几副对联。

(二)连一连

1、读着这么美的对联,你想不想看看对联中所写到的那些景色?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看大屏幕,下面是四副有关杭州的对联,请你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连线,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先想一想,再和身边的伙伴讨论一下。 友情提示:那些流传千古的对联往往对仗工整。

2、反馈交流。

3、欣赏图片

四、 尾声

1、欣赏着美景,美联,一节课下来,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其实,我们的家乡的许多景点,就有许多对联,你见到过吗?

2、我相信,以后,当我们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一定会偶尔停下脚步,关注一下点缀其中的那一副副楹联。最后,让我们用一副对联来结束吧,不过,这副对联可要靠你们来完成哦。

赏山水之美

( )楹联( )

一副写景的对联篇二
《对联》

编写意图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四、尝试对对子。

教学建议

一、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本单元内容教活的基础。

三、本单元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兰亭集序》相关的名联。

四、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五、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研究对联。

有关资料

一、关于各部分的练习及“课外延伸”参考内容

(一)关于“对联常识”

1能够简单说出对对子的方法即可,如对仗、平仄等方面的要求。

2(1)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工整。考生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2)名词对得工整,以祖对孙,有合“祖孙”之妙。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3)动词对得工整,以“退”对“行”。退之,是唐代韩愈的字。苏轼诗云:“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4)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3子夜、春蚕

(二)关于“对联欣赏”

1(1)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2)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

(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张百熙题京师大学堂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

(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

(6)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桂山书院)

2(1)眉山县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2)韩城司马迁祠,司马迁。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文章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

(4)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白居易)

3(1)郭沫若题成都市武侯祠联,诸葛亮;(2)杭州岳王庙联,岳飞。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山西霍县韩信祠联,韩信)

(2)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云樵题汤阴县岳飞墓,岳飞)

4(1)赵蕃题成都武侯祠联;(2)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贺捷题武昌黄鹤楼联)

(2)铁板铜琶,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黄州赤壁联)

(3)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曾昭寅题桃花源联)

(4)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苏州寒山寺联)

(三)关于“对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绝对也必须存在着对应的逻辑事物,才能对出。纪昀曾煞费苦心也没能对出其妻所出的绝对“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后来有人为增加此联的难度和情趣,又在句首添一“明”字,遂使之成为历经二百余年而未获佳偶的名副其实的绝对。1984年两位澳门楹联学会会员联合悬奖六千港元,为绝对求偶,尽管应征踊跃,但未发现匹配的妙对。获“鼓励奖”的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绹”“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今世进士,尽是近视”中“今世”“进士”“尽是”“近视”都为同音。沈善增对下联:“往时王室,枉使忘食。”意思是说过去时代的王室,白白地让他们耗费民脂民膏。

2“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是清代诗人宋湘所作,据说他在路过一个小镇时,在十字街的墙上题出上联:“一条大路通南北”。走后数日,仍无人能对,他便自己又对出了下联。作对联时,要注意对仗、平仄,书写与张贴时要按照传统和习惯去做。

(四)关于“课外延伸”

古诗文妙联选: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联出《论语·公冶长》)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联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联出王之涣《登鹳雀楼》)

先生抱才终大用;男儿立身须自强。(上联出韩愈《寄卢仝》,下联出李颀《缓歌行》)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第29回)

二、关于对联的具体分类

《中国对联大辞典》把对联分为:白话联、文言联、短联、一字联、长联、名胜联、胜迹联、山水联、庙联、祠联、寺观联、庭宇联、廨宇联、衙署联、试院联、会馆联、学校联、戏台联、居室联、喜联、贺联、节日联、春联、婚联、寿联、祝联、自寿联、挽联、他挽联、自挽联、墓联、岁时联、干支联、元旦联、元宵联、端午联、七夕联、中秋联、重阳联、故事联、本事联、谐趣联、题赠联、格言联、行业联、商业联、杂题联、一般联、御题联、御联、应制联、时事联、文艺联、谜联、节气联、迎春联、述事联、抒情联、状景联、哲理联、评论联、装饰联、交际联、宣传联、会场联、广告联、游戏联、巧妙联、通用联、专用联等。

三、关于对联常识

楹联

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人们会在各种殿堂庙宇和亭台楼阁的楹柱上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由于这些楹联写景状物生动帖切,抒情叙事寓意深远,往往给游客增添许多兴味。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繁荣发达的唐诗之后,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到了宋代,楹联已经盛行起来,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比如南宋学者朱熹不仅在自己的住所和读书处,而且在许多地方的府学、县学甚至个人住宅题联。他赠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一副对联:

东墙倒,西墙倒,唯见家室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代还有个叫叶洪俞的文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升他,为此他自题对联一副: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间。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舞文弄墨,常常自作春联。一年除夕,他突然下令南京城家家户户门前必须挂一副春联,并且微服察访,看看有哪一户不挂。在他的带动下,明代题联之风更加盛行。清康熙、乾隆年间,这种风习达于极盛。凡遇大典,楹联如林。如康熙皇帝六十寿辰,从大内(今故宫)经西直门至西苑路,搭起许多牌楼坛宇,每座都挂着为他歌功颂德的楹联。

楹联内容大体分写景、言志、记事三类。一般来说,山水名胜之地,写景楹联居多;住宅书房之处,以言志楹联为主,目的是表达主人的某种志向或愿望;宫殿祠庙和牌楼坛宇之所,则以记事楹联为多,其中又多歌功颂德之词。焦山自然庵风光秀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为之题联云: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明代东林党人曾在他们讲学的东林书院用一副对联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至于记事楹联,或歌颂主人品格,或赞扬他的功绩,杭州岳飞庙前有一联云: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

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

楹联的写法,格式繁多,主要有叠字、集句、问答、变音等。叠字格如苏州网师园一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集句格是集前人诗词文赋之句成联,如扬州平山堂楹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前二句,为范仲淹《岳阳楼记》句,后一句为欧阳修《醉翁亭记》句;下联前二句,为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句,后一句为苏轼《放鹤亭记》句。问答格或上联问下联答,或上下两联皆问,或上下两联中各有问答,湖南岳阳楼有一联甚妙: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变音格是利用汉字多音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一联中的音调变化,如秦皇岛市姜女庙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

五、七、九字读cháng。

楹联的字数,向无一定,从两个字到几百字的都有。但以七字至十五字的居多。清代以来兴长联之风,最长的当数四川江津县城楼现存的一副长联,多达1612字。现存著名长联是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写的,共182字。

(选自《祖国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

四、参考书目

谷向阳主编《中国楹联大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苍舒《中国对联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荣斌主编《中国名联辞典》,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梁羽生著《名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严昌选编《名胜楹联集锦》,岳麓书社2003年版

梁申威主编《中国书院对联》,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孙保龙编《古今对联丛谈》,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杨光治、李经纶编著《过目难忘对联》,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甘桁编著《奇联妙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张器友、许厚今编著《千古名联》,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张鲁光编《中国名联选》,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廖福招、柳景瑞编著《名趣联欣赏与评点》,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尹贤著《对联写作指导》,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一副写景的对联篇三
《对联》

对联的由来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补充知识:最早的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据说,他们就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与郁垒的化身。二神肖像张贴于门上,用桃木雕刻二神像,挂于门上,用朱砂笔在桃木板上写上二神尊名,挂在门上,并画上道符,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人们都认为可以用来驱鬼辟耶。至唐太宗时,命画工画秦叔宝、尉迟恭二形象于宫掖左右,永为门神,而民间取为镇邪之用。哼哈二将门神: 左边门的门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张,像是在大声喝道:哈!右门的门神则是翘起两指,彷佛发出哼!的声音。他们就是著名的守护神"哼哈二将"。 蒋门神,本名蒋忠,作为走狗和帮凶,自己并无什么特殊的背景,但因身长九尺,一身好本领,使得好枪棒,曾自吹自擂是“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所以有了作为走狗和帮凶的资格和本钱,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下级官吏之间为私利而相互倾轧中充当了一方的打手。快活林之争。

那厮姓蒋,名忠,有九尺来长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个诨名,叫做蒋门神。那厮不特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自夸大言道:‘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吃那厮一顿拳脚打了,两个月起不得床。前日兄长来时,兀自包着头,兜着手,直到如今,疮痕未消。本待要起人去和他厮打,他却有张团练那一班儿正军,若是闹将起来,和营中先自折理。有这一点无穷之恨不能报得,久闻兄长是个大丈夫,怎地得兄长与小弟出得这口无穷之怨气,死而瞑目;只恐兄长远路辛苦,气未完,力未足,因此教养息半年三月,等贵体气完力足方请商议。不期村仆脱口先言说了,小弟当以实告。” 武松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蒋门神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施恩道:“也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如何有多!”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春节时门户悬挂“桃符”的习俗继续沿袭到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里便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便是新题的“桃符诗句”。宋元时期,宫庭、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又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为“楹联”。据有关资料,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在当时产生了。

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在年三十那天传了一道圣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一夜之间,由宫庭豪门到普通百姓家都有了春联。自此春节贴春联成了习俗。一个除夕,当朱元璋带领随从来到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对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

个杀猪兼阉猪的屠户,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略一沉吟,大笔一挥而就交给了屠户: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到了清代的乾康盛世,对联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皆是,而且是名流云集,高手众多。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新年的对联:

淳于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被赞誉为“诗中之诗”。 它作为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文学形式,不仅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对联有着很高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历来被世人所喜爱。在福清,历代不少名人都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他们与对联之间的逸闻趣事颇多,今收集几则以飨读者。 一

明万历内阁首辅叶向高与陈达公交情深厚。陈达公是闽县大义乡人,曾任山西巡抚和雁门三关提督等职。有一回,叶向高回福清省亲,途中顺便去拜访已告老还乡的陈达公。陈达公见好友来,忙备酒款待。席问,陈达公以招待不周,语带歉意地说了句:“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略为沉思,应了句:“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两句遂成一对绝联。此对联共用18个宝盖头部首的字,令人称奇,而且含意贴切,对仗工整,实为不易。后人曾将这副奇联刻在大义祠堂内。 该联另有一个故事。说是明天启元年的某一天,叶向高外出路过福州西门洪山桥,便去探望门生、新科状元翁正春。天色将晚,翁正春看老师兴趣正浓,遂有留宿之意,即兴出一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心想,这虽是一句客套话,但句中每字尽为宝盖头,不由暗吃一惊。他思索片刻,便对道:“客官寓官宦,富室宽容。”此联上下都是宝盖头字,构思巧妙,情趣俱佳。当晚,师生俩对坐吟诗作对,至深夜方才歇宿。

第二天吃过早饭,叶向高辞别,翁正春送行。他俩经过一个池塘时,见池中鸭泳鱼跃,叶向高便对翁正春说:“状元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他指着池塘说:“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正寻觅

对句,忽见池塘中跃起一尾鲜鱼,约有一尺来长,于是笑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说完,两人相视大笑。

此联之妙在于,“数数”是动词,迭字,“数”是名词,“数数数”即数数鸭的数目。“量量”是动词,迭字。“量”是名词。“量量量”即量一量鱼的身长。这副对联技巧性很强,读来饶有兴味。由于人们对这两位乡贤十分敬仰,此联便在民间口碑相传直到现在。

相传,叶向高在入仕之前曾到石竹山祈梦,结果得了一个梦。梦见一副对联,联曰:“富贵无心想,戊戍两似成”(一说“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叶向高心想坏了,这对联说自己今生富贵无望。但叶向高毕竟是读书人,并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后来他衣锦还乡,宴请家乡父老时才又想起这件事,因此笑着对大家说:“你们都说石竹山祈梦如何如何的真切,我看不然。”席间,一长老说何出此言?叶向高遂将年轻时上山祈梦的事说了。不料长老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梦祈得真,你真是枉读诗书了,连这梦也解不开。”

明代进士、龙田镇上薛村人薛廷宠,曾弹劾过权奸严嵩。薛廷宠童年时家境贫寒,整天耕天酝地。有一天,他挑着秧苗走在窄小的田梗,远远看见一个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正当薛廷宠左右为难之际,来人放下担子说:“假如我出一个上联,你能对得上,就给你让路。”薛廷宠一边答应,一边放下秧苗筐。只见来人若有所思,随即道出上联:“稻草捆秧娘揽子。”薛廷宠见来人挑的是笋担,就想起生母不幸早逝,自己随父艰难度日的情景,不禁触景生情,随口对出下联:“竹担挑笋父背儿。”

下联对得通俗而巧妙,足见薛廷宠思维敏捷。来人听后大喜过望,赶紧拨开竹笋,抱出一大堆书,对薛廷宠说:“果真名不虚传。我把这些书送给你,望你来年造福黎民百姓。”

原来挑笋者是长乐的一个读书人,只因屡试不第,遂对功名心灰意冷。有一次听说薛廷宠聪颖过人,特地从家乡赶来面试赠书。薛廷宠后来入朝为官,果然不负众望,勤政廉洁,造福百姓。

祖籍福清的民族英雄林则徐27岁中进士后,又选拔入翰林院攻读三年。他积累丰厚的学问,为诗为文为联皆金声玉振,文采斐然,且意境开阔,富感染力。 福州南后街林则徐纪念馆的大厅有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据说此联是他任钦差大臣、两广总督时,题写在总督府书堂的。上联讲团结众人,不要计较别人的小缺小失,下联讲坚持原则,排除私欲才能刚直不阿。这副有名的对联,就是林则徐人格的写照。“有容”的是大海;“无欲”的是峭壁,只有林则徐这样不凡的人物,才写得出这样别致独到的官衙联来。这副对联后被林则徐做为座右铭。

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因病回乡休养时,题写过一副对联:“郊原雨足云归岫,台阁风清月在天”。这副对联看似写景,实则抒发自己的襟怀。史料记载,林则徐晚年曾在故居题写几副对联堪称绝对,如:“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

一副写景的对联篇四
《对联》

一副写景的对联篇五
《对联》

一副写景的对联篇六
《对联》

相关热词搜索:写景的对联 写景对联大全 写景对联
  • 1、写景的对联有哪些(2016-02-23)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副写景的对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副写景的对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549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