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

2016-02-22 11:57:4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出自论语十则第2 5 6的成语篇一《论语十则其中的成语》 ...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篇一
《论语十则其中的成语》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成语】:敏而好学

【注音】:mǐnérhàoxué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成语】:温故知新

【注音】:wēngùzhīxīn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成语】:不耻下问

【注音】:bùchǐxià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注音】:sānrénxíng,bìyǒuwǒshī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成语】:任重道远

【注音】:rènzhòngdàoyuǎn

【释义】: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成语】:择善而从

【注音】:zéshànércóng

【释义】: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成语】:不亦乐乎

【注音】:bùyìlèhū

【释义】: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成语】:见贤思齐

【注音】:jiànxiánsīqí

【释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篇二
《论语十则试题答案》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

1.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

孔子的话: , , 。

(4)《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6)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话: , 。

(9)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 。 (10)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

种喜悦;“ , ?” (11)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 。

3.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写出《论语十则》中属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 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7、解释词语: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yuè) ( )乎?有朋自.

(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 )日.( )三省..

( )(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乎?”子曰:“温.( )故而知.( )新,可.( )以.( )为师矣.

(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子曰:“由,诲.( )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子曰:“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 )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 ),必.

( )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 )任,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子曰:“其.( )恕.( )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这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

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刚强,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篇三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论语>十则》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见贤思齐:见到品德和才能比自己高强的就想着向人家学习。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又长。比喻责任重大,并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 。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岁寒(知)松柏:严寒之时,才知道松柏寒而不凋。比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里才能够看出一个人坚持节操的品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桃花源记》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的样子。形容鲜花盛开的美好景色。

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一下子领悟了道理, 心情十分舒畅。

怡然自乐:形容安于悠闲自在而自得其乐。

不足为外人道:不值得对外人说。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十分冷落。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听到鸡鸣狗叫之声,形容一派祥和景象。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环境优美的地方。

《爱莲说》

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三峡》

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安居乐业出处《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背水一战 :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人面桃花: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成语出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围魏救赵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释义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自】:《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汉·陆贾《新语·辨惑》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风声鹤唳: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瓮中捉鳖: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出自】: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 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钟鼓之乐: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汉·贾谊《论时政疏》:“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

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胜、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出 处《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鱼腹丹书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狐鸣鱼书:《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揭竿为旗 斩木为兵(揭竿斩木)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约法三章: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现在指以语言或文字形式定出几条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条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马昭安的什么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阴谋显露无遗,尽人皆知。【出处】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处《汉晋春秋》。

乐不思蜀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投鞭断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篇四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

一 填空:

1、 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的一部书。

二、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

话, ,

5.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

为: , 。

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 。

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 。

四、解释加点的词:

....

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

省吾身

....

不信 传不习 温故 罔 ....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五、翻译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4 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

些风范呢?

10、 “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

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

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题一. 晋太原中„„怡然自乐。(03北京,04长春)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穷 ②舍 ③悉 ④属 ⑤俨然 ⑥缘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渔人甚异之。

② 林尽水源。

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霄达旦 D。博古通今

4. 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

答:

6. 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豁然开朗”一语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请你按这一语意造句:

8.课文从桃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

9.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节选自《 》,作者是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__(朝代)人。

11.第四段中“渔人甚或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12.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04长春)

13.《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04常德)

二.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交通 ②绝境

③无论 ④妻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

3.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用简要的话概括整个故事中“渔人”的行踪,并填入方框内:

5.找出写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6.文中“惊者”“问者”“叹者”“不知者”指______;而“答者”“辞者”指_____。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请选出省略同一个主语的一组( )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见渔人,乃大惊 ③具答之 ④皆叹惋 ⑤停数日,辞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8.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9.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10.渔人临走时,桃源人为什么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

11.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要的话来回答。

答:

12.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屋舍俨然 B。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寻向所志/寻病终 D。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14.文段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一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面写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答: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

(2005年青海)

1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馨: (4)何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7)可以调素琴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

(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4、(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家、 家

(填人名),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 。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篇五
《论语十则试题》

《论语》十则过关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1.填空:(43分)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4)《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

是: , ;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

是: , 。

(6)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9)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 。

(10)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11)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

说: , 。

(12)《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是: , , 。

(1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一句话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 ) ) 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 ) 于: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2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请写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任重而道远(

)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Lún yùn xǐnɡ 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 yuè 愉快。 ⑵无

⑶“女”通“汝”,rǔ 你 ⑷“知”通“智”,zhì 智慧

4.⑴生气、发怒 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⑷听从,采纳 ⑸年 ⑹大概 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篇六
《论语十则复习题》

《论语》十则复习题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也是很快

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复习所学的旧知识,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

聪明(的做法)."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不好的方面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

2.理解性默写

1)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 。

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5)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

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 , 。

8)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

_ , 。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9)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

为: ,

10)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 。

11)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 。

12)孔子所提倡的儒家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 ,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是知也( ) .....

4.解释加粗的词。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勿施于人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五个。

6.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10. 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11. “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2. “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3.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话包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16.“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第八则中曾子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17.你对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诲有没有不同意见?

18.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看待“学”与“习”的?

19.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结合你日常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请结合《论语十则》中的某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相关热词搜索: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 论语十则中的成语 论语十则的成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出自论语十则第2.5.6的成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569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