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

2016-02-25 08:27: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第一篇《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论语中的成语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第一篇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论语中的成语

一:《学而》篇 (16个)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不亦乐乎: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犯上作乱 :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巧言令色 :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行有余力: 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言而有信: 说 话靠得住,有信用。

知过必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过化存神: 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温良谦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贫而乐道: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切磋琢磨: 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告往知来: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二:《为政》篇 (15个)

北辰星拱: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众星拱北: 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一言以蔽之: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而立之年: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周而不比: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比而不周: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异端邪说: 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举直错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三:《八佾》篇 (9个)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力不同科: 科:等第。力量的大小不一样。

告朔饩羊: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乐而不淫 : 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成事不说: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既往不咎 : 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尽善尽美: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四:《里仁》篇 (13个)

颠沛流离: 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观过知仁 :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朝闻夕死 :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见贤思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反躬自省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劳而不怨: 劳:劳苦,劳累。虽然很辛苦、很劳累,却没有怨言。形容孝子精心侍奉父母。也指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

游必有方: 要是出游,必须要告辞去处。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五:《公治长》篇 (8个)

朽木不雕 :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不耻下问 :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善与人交 :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三思而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掠美市恩 掠美:夺取别人的美名或功绩以为己有。市恩:买好,讨好。 指用别人的东西来买好。

六:《雍也》篇 (16个)

迁怒与人: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裘马轻肥: 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一箪一瓢: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泰然处之: 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中道而废: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文质彬彬 :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敬而远之 : 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先难后获 :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乐山乐水: 爱好山水风光。

从井救人: 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能近取譬 :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七:《述而》篇 (19个)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信而好古: 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诲人不倦 :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举一反三 :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一偶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死而无悔 :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戒惧。遇事谨慎戒惧。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富贵浮云: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发愤忘食 :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生而知之: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善而从 :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八:《泰伯》篇 (12个)

战战兢兢: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临深履薄: 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犯而不校: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六尺之孤: 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死去父亲的小孩。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大节不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任重道远 :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身体力行: 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死而后已 :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家喻户晓: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守死善道 : 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九:《子罕》篇 (17个)

斯文扫地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空空如也 :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欲罢不能 :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善贾(价)而沽: 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待价而沽 : 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逝者如斯 :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川流不息 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不舍昼夜 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积少成多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苗而不秀 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年富力强 :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勇者不惧 :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十:《乡党》篇 (4个)

待人接物: 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十一:《先进》篇 (9个)

一仍旧贯 :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升堂入室 : 升:登上;堂:厅堂;室:内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有过之而无不及 :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过犹不及 :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理屈词穷 :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一日之长: 长:长处。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稍强于他人的能力。 舍己为人 :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十二:《颜渊》篇 (16个)

克己复礼 :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 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内省不疚 : 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死生有命 : 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四海:指全国。全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必不得已 :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驷不及舌: 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通力合作 :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成人之美 : 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第二篇
《论语中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 〖解释〗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过能改 〖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反迟 〖解释〗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欲速不达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隐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以自

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兴灭继绝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兴观群怨 〖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难后获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不至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 〖解释〗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司马牛之

叹 〖解释〗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生荣死衰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

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匏瓜空悬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放荡 老而不死是为贼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第三篇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第四篇
《论语中的成语》

解释 成语 字斟句酌 众星环极 中庸之道 志士仁人 直道而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 知命之年 知过能改 择善而从 造次颠沛 允执其中 悦近来远 怨天尤人 怨天忧人 欲速则不达 欲速反迟 欲速不达 欲罢不能 玉毁椟中 愚不可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勇知方 有头有尾 有始有终 有教无类 有过之无不及 用行舍藏 用舍行藏 勇者不惧 隐居求志 饮水曲肱 因材施教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解释〗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 的人。 比喻办事公正。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 责怪别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 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解释〗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 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 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乱朱 以直报怨 以文会友 以身作则 以德报怨 衣马轻肥 一隅三反 一以贯之 一言以蔽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息尚存 一日三省 一仍旧贯 仰之弥高 洋洋盈耳 言而有信 言不及义 言必有中 言必信,行必果 循循善诱 循序

渐进 血气方刚 学而不厌 秀而不实 朽木粪土 朽木粪墙 朽木不雕 行不由径 兴灭继绝 兴观群怨 心有余而力不足 小德出入 小大由之 小不忍则乱大谋 贤贤易色 先难后获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 回,一定要算数。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 改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 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 无成就。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 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下学上达 五谷不分 无所用

心 无所措手足 无所不至 无可无不可 无可非议 无动于中 闻一知十 闻一知二 文质彬彬 文武之道 温良恭俭让 温故知新 危言危行 望而生畏 通力合作 听其言而观其行 天理昭昭 岁寒知松柏 岁寒松柏 岁不我与 松柏后凋 驷不及舌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 四海之内皆兄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死而后已 司马牛之叹 顺理成章 述而不作 手足无措 逝者如斯 适可而止〖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 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 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 人文雅有礼貌。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 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 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解释〗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解释〗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

就能做好。也比 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诗礼之训 生荣死衰 生荣死哀 升堂入室 慎终追远 舍己为人 杀身成仁 杀鸡焉用牛刀 色仁行违 色厉内荏 三思而行 三十而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纲五常 任重道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群起而攻之 犬马之养 求仁得仁 轻裘肥马 千方百计 杞宋无征 片言折狱 披发左衽 匏瓜空悬 涅而不缁 念念不忘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 绝不能容忍。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 精制细做。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 很高的成就。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 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 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 别人学习。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 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 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 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

。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 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 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 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能近取譬 讷言敏行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鸣鼓而攻 明鼓而攻之 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 敏于事,慎于言 苗而不秀 门墙桃李 陋巷箪瓢 六尺之孤 临危致命 临危授命 临事而惧 了如指掌 立人达人 理屈词穷 乐在其中 乐以忘忧 乐而不淫 老而不死是为贼 来者可追 空空如也 克己复礼 侃侃而言 侃侃谔谔 开柙出虎 举直措枉 举一反三 举枉措直 鞠躬屏气 居下讪上 敬而远之 精益求精 浸润之谮 近悦远来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 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快乐而不放荡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举:选拔,任用;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第五篇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

《学而篇第一》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9、【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论语·为政》(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3、【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论语·为政》(2·12):“君子不器。”

2-14、【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论语·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3

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论语·为政》(2·1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为政》(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论语·为政》(2·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19、【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论语·为政》(2·18):“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20、【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论语·为政》(2·19):“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论语·为政》(2·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2、【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2·24):“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

3-1、【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论语·八佾》(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论语·八佾》(3·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论语·八佾》(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4

3-4、【告(gù)朔饩(xì)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3-5、【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6、【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7、【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8、【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10、【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论语·八佾》(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里仁篇第四》

4-1、【里仁为美】——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论语·里仁》(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论语·里仁》(4·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3、【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论语·里仁》(4·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论语·里仁》(4·8 ):“朝闻道,夕死可矣。”

5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第六篇
《论语中的成语》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 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 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 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 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 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过犹不及:《论语·》:“。”凡事做过了头,就象做得不够一样。谓行事须恰如其分。

29.既往不咎:《八佾yi4(古代乐舞的行列)》:“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咎:责备。对已成过去的错误,不加责备追究。

30.巧言令色:《论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讨好于人。

31.文质彬彬:《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形容配合协调。孔子提出做人的标准:礼乐是文,仁义是质,二者兼备,可谓君子。后多形容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2.述而不作:《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后泛指只阐述前人的成说,自己不创新。

33.色厉内荏:《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荏,怯弱。外表严厉内心怯弱。

34.杀身成仁:《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35.当仁不让:《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当仁,面临仁义之事。对于应做之事应勇于承当而不推让。

3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厌,通“餍”,满足。脍,切细的鱼、肉。粮食舂得越细越好,鱼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极其讲究。

37.善贾而沽 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38、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40、 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41、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42、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3、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44、 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45、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 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46、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48、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9、 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0、 仁人志士 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10

回答者: 13503484339 - 十二级 2009-12-26 11:23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2010-1-21 • 《论语》中的成语

6 2009-10-18 • 用《论语》中的成语或句子写话

14 2009-4-21 •

12 2009-4-5 •

<<论语>>中的成语 2008-10-19 • 初一课文

更多关于《论语》中的成语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论语》 成语

等待您来回答

 6年级下册的小学语文第4课的第5题怎么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什么社会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其他回答 共 3 条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回答者: 拾忽 - 一级 2009-12-26 11:24

巧言令色 尽善尽美 后生可畏 手足无措 文质彬彬 名正言顺

回答者: 218.63.94.* 2009-12-26 11:30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第七篇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成语大全

《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虽被历朝历代奉为中国人之“圣经”,名列“四书五经”之首,但其语言却非常浅显直率,精炼简约,全无想象中的高深莫测和晦涩难懂,也没有《老子》开篇那种一上来就让人犯迷糊的“道可道,非常道”之玄机,这使得千百年来《论语》中的语言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并流传至今,其中的某些词汇便逐渐演变成约定俗成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究竟有多少个?有说200多的,有说400多的,不管是哪个吧,这个数量都是够惊人的。要知道《论语》本身不过15836字,却为后世贡献了如此众多的成语,不能不说是一部丰富的思想宝库。

总的来说,《论语》中的成语大致有以下四类:

1、来自于引用,但经过《论语》才广为流传。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源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一部分占少数。

2、来自《论语》本身的固定词组,未经删、补、改、移,保持原貌。但意思在演变中可能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占大多数(未经统计,感觉如此)。如“不亦乐乎”即为原文中的一个词组。

3、来自《论语》本身,经过后人的提炼和加工,成为新词。这一部分也不算少。如“犯上作乱”,由前后两句话各取两字组成。原文《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4、后人注释论语,取义成之。如“理屈词穷”为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原文为《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

—————————————————————————————————— 《论语》九大成语之最:

1、出成语最多的篇:述而篇第七,共30个。

2、出成语最少的篇:尧曰篇第二十,为4个。

3、出成语最多的章:季士篇第十六第一章,即16·1,为10个。这一章的字数本来就等于别的好几章。

4、出成语最少的章:1个,如果不算那些不出成语的零蛋章。

5、出成语最多的一句话:6个,《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从心所欲】。

6、最短的成语:几个字算最短?

7、最长的成语:这个有,12个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5)。还有一个【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4),16个字,尚未找到确证。

8、用得最多的字:“一”。声明:我可没数过,信不信由你。

9、最有名的一句成语:……等调查后再说。

—————————————————————————————————— 好了,下面开始数数。看看你知道几个?

《学而篇第一》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9、【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论语·为政》(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3、【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论语·为政》(2·12):“君子不器。”

2-14、【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论语·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论语·为政》(2·1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为政》(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论语·为政》(2·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19、【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论语·为政》(2·18):“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20、【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论语·为政》(2·19):“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论语·为政》(2·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2、【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2·24):“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

3-1、【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语中的成语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语中的成语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618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