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戏言成语

戏言成语

2016-03-20 09:26:2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戏言成语(共4篇)成语千金一笑近来将多年的旧书又翻了出来,其中明人冯梦龙先生的《东周列国志》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自己本来就是很喜欢看些历代轶事的人,于是便捧起了这本《东周列国志》再次研读起来。还别说,这一看还真让我重温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闲暇之余书录于此,与君共勉。所谓东周列国志,其书名已开宗明义,就是讲的东周...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戏言成语》,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成语》

千金一笑

近来将多年的旧书又翻了出来,其中明人冯梦龙先生的《东周列国志》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自己本来就是很喜欢看些历代轶事的人,于是便捧起了这本《东周列国志》再次研读起来。还别说,这一看还真让我重温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闲暇之余书录于此,与君共勉。

所谓东周列国志,其书名已开宗明义,就是讲的东周时期的系列故事,当然就得从东周开始时说起了。任何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不会毫无缘由,大都因前朝君王有失民之事,失民心者当然会失国,周朝也不例外。

西周自武王立国至平王迁都洛邑算是划上了句号,自此历史进入了最动荡的东周时期。虽然史学家以历王迁都做为东周的开始,但实际上西周的灭亡还是缘于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烽火戏诸侯。

话说西周传至历王时便已不得民心,历王被杀。虽然宣王有短暂中兴之意,但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逆转的,宣王死后,周朝又迎来一位昏君——幽王。幽王虽即王位,但却不理朝政,他最大的爱好便是网罗天下的美女于后宫以供享乐。皇天不负有心人,幽王四年(公元前777年),幽王终于得到了令他可以付诸一切的女人——褒姒。这褒姒何许人也,能令幽王如此心动呢?

传说夏桀时期,一天早朝时突然飞来了两条巨龙盘于殿内,边流口水边说:“吾乃褒地二君也!”桀王非常害怕,便想杀了两条龙。但使人一算,杀之不吉利,便想赶走了之,再算仍是不吉利。于是一大臣出班奏报:据说龙之精华均在口水之中,不如收集起来加以收藏。又算一卦这回大吉。于是桀王命人取金盘收集龙之口水,放入金匣之中藏入金库。于是两条巨龙升空而去。斗转星移,转眼间来到周幽王的皇爷爷历王时代。一天历王忽见金库内一金匣光芒四射,忙命库官验看。库官取匣细看,其上记载详细,便向历王俱奏。历王好奇,命打开金匣。库官将金盘呈于历王时,历王却失手将金盘打碎,龙水立时化为一鼋跑了。此时洽有一十三岁的宫女路过,踩到鼋之足迹,顿觉腹中异动,便有了身孕。历王因宫女无夫而孕非常生气,将此宫女打入冷宫。时间转瞬又过了四十年,宣王时此怀孕四十年之宫女突然产下一女婴,王后认为怀胎四十年才产,必为妖人,于是命将其扔于河中。但女婴却三天不沉,后被一带罪之逃犯所救,逃至褒地抚养。十几年后,此女竟出落得如仙人一般。

幽王初期,因一褒姓大臣犯颜直谏而获罪于幽王,被囚三年多了。其子洪德听说幽王除美女外并无其他喜好,为救其父便遍访民间美女,终得褒地美女名姒献于幽王,幽王大喜,便赦免了洪德之父。

这幽王对褒姒真是一见倾心,也是这褒姒媚主功夫了得,没几年便让幽王废后而立已,且所生之子伯服也深得幽王喜爱,欲废太子宜臼而改立伯服。可见幽王还真是不爱江山爱美人之主。

虽然这褒姒深得幽王宠爱,但也许深藏胎中四十处之故,褒姒却从来不笑,用现代话讲就是一十足的冷美人!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可谓费尽心血,有一事可见一斑:幽王曾问褒姒最喜欢什么,褒姒想了半天也无所喜,只说好象喜欢听织锦撕裂之声。于是幽王便命库官每日取最好织锦,令力大之宫女在褒姒面前撕扯。可那褒姒虽然心有愉悦,却仍无一笑。幽王无奈,遍令全国:有能令爱妃褒姒一笑者,赏金千斤!众赏之下必有能人,国中有一奸臣虢石父献上一计:“先王时国都常受到犬戎等胡人袭击,为了能快速集结部队保卫国都,先王在骊山之上修建了二十座烽火台,如果敌人来犯,先王即命点燃烽火,附近各路诸侯会以最快的速度带兵来救。现在大王为博王后一笑,何不于夜间燃起烽火,各诸侯见到烽火必然领兵前来,可来却无敌,只能撤回。各路诸侯以实战之情驱兵前来,再因无敌情而退,此大场面王后从未见过,定会一笑!”幽王初时还有顾忌,转念一想,此时并无兵乱,

即召一回诸侯也无妨,即便诸侯相怪,为了博取美人一笑,便是付出再大也值!

于是择吉日,于夜间在骊山脚下大摆宴席,命人点燃烽火后,便与褒姒饮酒相候。不多时,果然数路诸侯驱兵前来,到得骊山脚下勤王。及至幽王之前,幽王却说其实并无匪患,诸公可以回去了。各路诸侯虽然生气,但在天子面前却不敢发作,只好带兵各自返回。 那褒姒在台上见得千军万马急速而来,却因无敌煌煌而退,前队转后队,自家兵勇前后相拥,车马转头,相互间磕磕碰碰,其景甚是狼狈,不觉哈哈哈大笑。幽王自褒姒进宫以来,数年不见其笑,如今因虢石父烽火戏诸侯之计果然博得爱妃一笑,于是大喜,话复前言,重赏虢石父黄金千斤!于是千金一笑之语至此开始流传。

从赏赐虢石父这件事情上看,幽王的确做到了一言九鼎,但对勤王之诸侯却戏言以待,作为君王,这种本末倒置的作法必然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果然,数年后因幽王废后并另立太子,引起废申后之父申侯之怨,请犬戎之兵进犯镐京。幽王虽然燃烽火,但诸侯因前被戏耍而无一前来,幽王最终被杀,可谓自食其果!

后人多因褒姒邀宠令幽王误国而大贬其人,但谁又从褒姒个人的角度想想呢?作为女人,能赢得君王的宠幸是其最大的成功,幽王国破身亡皆因其咎由自取,又与一弱女子何干?想必所谓的史学家都是男人,才如此记述历史

大义灭亲

说东周是个历史上最动荡的朝代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政权林立、政出多门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另外还有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不稳定,导致杀兄弑父、血亲乱伦之事时有发生。本来骨肉相残的事情历来是被人所不齿的,但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发生在东周时期的一桩父子相残的故事却被历代史学家所赞誉,被称为大义灭亲!这就是石碏(音却)杀子的故事。戏言成语

人言虎毒还不食其子,这石碏何许人也,忍心杀子还能留名青史呢?

石碏是东周初期一个诸侯小国卫国的的大夫。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庄公,庄公的王后是齐国的公主叫庄姜,据史料记载,这庄姜生得貌美如花,但却无子嗣,便收养了庄公另一位妃子戴妫的儿子姬完为子,被庄公立为太子。这庄姜不但长相完美,还是个善解人意的王后,不时给庄公献上宫女供其享乐,这其中一宫女便又为庄公生了个公子叫州吁。也许这州吁生得勇武,其深得庄公喜爱,庄公对州吁无论何事几乎有求必应,可谓溺爱至极。于是这石碏便加以劝谏:“大王有几位公子,对谁喜爱自是您的事情。但您终会将国事委于一人,如果大王喜欢州吁,尽可以立其为太子,否则应该对其严加约束,使其知人臣礼数。不然大王千秋之后定会给后世之君留下祸患无穷。”也许这庄公心中有数,并没有听从石碏的建议,虽然溺爱州吁如故,却仍立完为太子。

由于父皇的溺爱,这州吁行事便非常嚣张。其时石碏之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甚密,往往助纣为虐,鱼肉百姓。石碏严厉管教甚至鞭刑加之均无济于事,后来石厚干脆住到了州吁的家里从此不归。

庄公死后太子完即位,是为桓公。桓公即位不久,在石厚的帮助下,州吁果然发动叛乱,杀死桓公自立为王,封石厚为上大夫主政卫国。其时石碏早已归隐。毕竟国家得来有些不合法,虽然州吁采取了一些诸如发动战争以转移国内视线的办法,但其政权仍不稳固,于是想起了石碏老先生,便想请其出山辅政,可石碏并不应允,于是石厚自以为是其子而回家问计于石碏。谁知这石老先生却与自己的儿子耍起了阴谋。

当石厚归家求教如何才能使政权稳固时,石碏说:“虽然现在周室衰落,但毕竟还是天子,如果能让周天子册封州吁为卫公,天下谁还能不服呢?”石厚有些为难:“现在王室多事之秋,若冒然前往必会引起天子猜疑,怎么还会加封我们呢?”石碏笑了笑:“孩儿你还是有些嫩哪,你不知道现在陈侯深得天子宠幸吗?如果你与卫君亲入陈国求陈侯相通,天子会不应承?”石厚果然上当,认为此计甚好。于是与州吁一起趋车向陈而去。

却说那石碏,眼见自己计谋得逞,立即血书于陈侯,尽述州吁杀兄夺国之丑事,且言子石厚亦狼狈为奸之徒,恳求陈侯看在共事周王的面子上,务必诛杀此二贼以为冤死之卫桓公报仇!石碏怕陈侯不应,于是行贿自己的好友陈大夫子针,使其美言于陈侯。

果然待州吁石厚至陈,陈侯立即将二人拿下,分别羁押于两处,并使人告于石碏,请其自行处置。石碏一听二人被执,立即出山。一面迎归公子晋归国为君,一面与群臣商议如何处置州、石二贼。群臣皆言州吁杀兄篡位,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石厚必竟只是个帮凶,与情与理均可从轻处罚。石碏一听火了:“诸公如此说法岂不是想陷我于不义?州吁虽坏,可如果没有石厚前窜后跳,州吁也断不敢发动政变。石厚罪该万死,如何可以轻判呢?诸公如果怀疑我的真心,我请求亲自到卫国处斩逆子石厚!”听到这里众大臣才知道石碏心意已决,于是不再劝说,使一大臣及石碏家奴分赴两处将二人斩首。

对于这件史实,后人多有褒扬,认为石碏不徇私枉法,亲手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断头台,此乃大义灭亲之举!经多世弘扬,石碏之名愈响。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石碏虽因法杀子,谁知道他当时就没有任何私心?一个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爱的人还能真心爱别人吗?子不教乃父之过也,何忍儿子因已而亡却毫不动情?历代盗墓需二人合伙者均为父子,其中有一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逢需要进入墓室者皆为子,而父在外。为什么呢?就因为天下只有子不孝而无父不仁之说。可石碏的作法却让国人的世界观有了改变,尽管正面意义稍多,但也为很多后世无耻之徒找到了谋逆的借口,如世民杀兄而有大唐、则天诛子而君天下、雍正死弟而固权威,哪一个不是打着大义灭亲之大旗? 一个不起眼的卫国之不起眼的大夫办了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事情(当时杀亲夺权之事比比皆是),竟然能在古老的中国一再相传,并将这件事传得近乎于神话,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光荣呢还是中国人的悲哀!

戏言成语

瓜期不代

诚信乃立身之本,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关于诚信的例子举不胜举,很多志士均是宁失其身也不失其信。然而也有一些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因为失信于人而被病诟者,甚至有人因为言而无信而召至杀身之祸!春秋前期的诸侯王齐襄公便是因此命丧黄泉。

历史上的齐襄公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说别的可能诸君印象不深,但说一事便可知此君为人实不能简单以昏君之一词概括之。这襄公原是齐僖公之太子名曰诸儿,本事不知如何,但长得却是非常英俊。可能也是将门出虎子,侯门凤凰多吧,僖公不但生得英俊的太子,而且还有一双美若天仙的公主,长曰宣姜,次曰文姜。这二女虽然貌美,但品行却差多了,宣姜嫁于卫宣公,最后弄得卫国君子死亡;文姜嫁于鲁桓公,最终也致桓公客死他乡。宣姜之事暂且不说,单说这文姜。话说诸儿只长文姜二岁,从小在宫中一起长大,免不了相互玩耍嘻闹,也是彼时礼教不严,加之这二人天性淫邪,二人又都是俊男美女,便想互均有苟且之意,只因宫内人多嘴杂而恨不能成双配对。尽管不是一母所生,毕竟也是同父兄妹,故直至文姜出嫁,也未有机会行苟且之事,二人不免各自叹息。文姜出嫁之时,诸儿执意代父送嫁,但僖公没有同意,因僖公对此早有察觉。一次僖公至文姜处见诸儿也在此,便痛斥诸儿:“你们虽然是兄妹,但男女毕竟有别,现在都已长大成人,应该注意些影响,以后再要问候妹妹,让宫女代替便是,你不要再亲自来了!”随后为诸儿相继娶了鲁、莒之女为妻,这诸儿从此规矩了一些。听说文姜要远嫁鲁国,诸儿淫心又动,便私信给文姜,恰文姜亦有此意,二人便有了日后苟且之默契。

没几天僖公去世,诸儿继位,是为襄公。恰逢鲁桓公要到齐国出访,文姜便要求桓公带上自己一同省亲,鲁侯惧内,便答应了。这时一大臣谏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女子出嫁即归夫家,父母在可以省亲,但现在王后父母俱亡,再带之省亲于礼不合”也是这桓公当死,因惧内已答应了文姜,便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

襄公一听说文姜要来,真是喜出望外,多年的盼望总算要有了结果!于是推掉所有政

事,大宴桓公夫妇,宴后文姜以进宫看望多年的宫中姐妹为名随襄公入宫而去。襄公、文姜兄妹早谋私通,皆因有人管教无从下手,这下没了约束,相见之后似干柴烈火一触即燃,多年淫思一朝得逞怎能轻易息火?二人体肤相融甚是快意,不知觉日上三杆,文姜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桓公的公馆。鲁侯不是傻子,自然知晓了二人的丑事,严辞责问文姜,文姜虽然嘴硬,但毕竟做贼心虚,对桓公之问只能虚言搪塞。桓公虽怒,但这毕竟是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不敢发作,只好想着回国再收拾文姜。

可襄公也不是傻子,自己知道作出了有悖人伦的淫猥之事,自然要看看鲁侯的反应。当听人说桓公与文姜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时,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心想如果鲁侯返国定会报复此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鲁侯在自己这里便给他做了得了,也乐得以后可以与文姜毫无顾忌,于是第二天便强留鲁侯游览牛山并与之饯行。鲁侯一来觉得被戴了绿帽子脸上无光,二来也懒得与仇人共话,便以酒解愁,不觉间酩酊大醉。襄公暗使公子彭生扶桓公上车解决之。这公子彭生生得力大无穷,与桓公又有一箭之仇,正思相报,得襄公令抚鲁侯上车,只一下,桓公便筋骨俱断气绝升天!

君主不明不白客死他乡,鲁国当然不让,且当时两国力量相差并不是很悬殊,鲁太子即位后便要齐国给个说法,同时要求迎归母亲文姜。襄公迫于无奈,以没有保护好桓公为名将公子彭生斩首以谢鲁国;文姜一来无脸回鲁,二来淫恋襄公,便在齐鲁边境筑宫而居,从此与襄公来往相会再无障碍。

襄公为人可见一斑!

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7年),齐襄公因周王出兵助卫而大败天子之兵,便有些害怕,于是派大将连称、管至父戍守边关。这边关蔡邱乃荒漠之地,二将便请求襄公:“虽然戍边辛苦,但作为将军,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保家卫国。但大王总得给我们个期限,而不能让我们守一辈子吧?”问这话时,襄公正在吃西瓜,想都没想便说:“现在正是瓜熟之时,当再到瓜熟之日,我一定派人替代你们!”二将领命,整兵戍边自不必说。 时间转眼过去了一年,连称、管至父二将戍守边关丝毫不敢马虎。一日兵士将新熟之西瓜献给二位将军品尝,二将才想起襄公瓜期以代的承诺,于是派人回国都临淄打探,却不想襄公根本没把换防之事当回事,已到文姜处鬼混三个多月未归了。二将非常生气,便将几个熟透的西瓜送于襄公以提醒他瓜期之约。谁知襄公看到西瓜后却气愤异常:“我是君王我为尊,换不换防我说了算,还用你们提醒我?既然你们不愿意守卫边疆,那就表示你们不忠,罚你们再守一年,到西瓜再熟时再给你们换防!”

连称、管至父看到襄公如此不讲信用,顿起叛乱之心,于是勾结当时不得志的公孙无知以及襄公失宠之连称的妹妹连妃,趁襄公外出打猎时谋朝篡位,以公孙无知代替襄公,并趁襄公不备将其杀死在狩猎之所。连称、管至父擒杀襄公时列举了其四大罪状:连年用兵,黩武殃民,是为不仁;背父之命,疏远公孙,是为不孝;兄妹相淫,公行不忌,是为不礼;不念远戍,瓜期不代,是为不信。仁孝礼信皆失,何以为人! 襄公自即位至被杀仅仅五年,虽然连称、管至父政变有失人臣之道,且后来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所宣四罪除兄妹相淫不为人耻外,其他还是有些牵强的。但仅从襄公言而无信这点上看,他也真是死余辜!

二子乘舟

话说这齐僖公生得两女,均生得如花似玉。次女文姜的淫行导致自己的兄长齐襄公中年被杀,落得千古骂名,那这长女宣姜又会给谁带来杀身之祸呢?

次女文姜淫兄致死,其娣宣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其丧命者岂止一人!本来卫国是东周时期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但事儿可不少,我们这次还得从卫国说起。

历代君王基本都是好色之徒,东周时期的诸侯王更是如此,即便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也不例外,但只要不影响国事,好色治国两不误,则亦不失为一代圣君,因为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不是说好色不乱乃英豪吗!但若因色误国,则不单单徒留昏君之名,往往还会因之身死国丧。卫宣公晋便是这样一个荒淫之君。

还是卫国太子时,晋便从不安分守己,自己东宫佳丽无数,却还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一般人也就罢了,因为你是太子,天下早晚都是你的,何况国内女子?但这宣公看上谁不好,他偏偏看上了自己父亲卫庄公的妃子夷姜,不但违伦私通,还生了孩子。为了防范父王,只好将私生子寄养在民间。好在这庄王不久于人世,未几晋便即位曰宣公。这宣公也算有点人情吧,即位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庶母嫌情人夷姜,立即废除自己的原配而立夷姜为后,并使人接回公子伋(音急),宣谕大臣欲立伋为世子。

转眼公子伋已十六岁了,到了大婚的年龄,宣公听说齐国公主尚未完婚,且是大国,若能联姻齐国,一来可以解决世子大婚,二来又有了强援,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遣使入齐求聘齐女。齐僖公正有长女宣姜待嫁,便应承了这门亲事。宣公闻报大喜,再问齐女长得如何?使者不敢隐瞒,言齐女貌美如仙。宣公一听淫心顿起:我乃一国之主,如此尤物岂能他适?但毕竟是给自己儿子求的老婆,自己公然纳之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一面派公子泄至齐迎娶新娘,一面将公子伋派往他帮出使。这期间在湛河之上筑起高台,当宣姜迎至时先到高台见宣公,果然绝色!于是自己纳之。宣公本以为公子伋出使回来定会对此心有怨恨,因为毕竟此事有违人伦,但出乎宣公意料,公子伋出访回来听说后,并无一点怨言。自此宣公便无忌惮,与宣姜日日斯磨,将夷姜忘于脑后了。

这宣姜也长脸,三年便给宣公生了两个儿子,长曰寿、次曰朔。爱屋及乌,宣公便有意百年之后传位于寿或朔,但因公子伋天生恭顺,连夺妻之事都不为恨,宣公立即废之也有些不忍,加之寿也常在自己面前为伋美言,宣公便暂时将杀伋之心收了。可即便宣公无杀子之心,奈何子朔有杀兄之意!

寿、朔二公子虽皆出于宣姜,但性格却截然相反。寿待人宽厚,为人善良,而朔却阴险狡诈,素怀不轨之心。年纪渐长便有夺权之心,无奈前有公子伋、寿碍眼,便视二人为眼中钉,私养死士欲杀二子。毕竟寿是自己的亲哥哥,朔便想先从公子伋下手。

一日因公子伋生日宴会时与公子寿话语多些,有些冷落了公子朔,朔便回宫与宣姜诬陷公子伋:“我好意与伋祝寿,但这恶人也太无礼,非要让我管他叫爹,我与他理论,他却傲慢异常„宣姜本是我的老婆,看在父亲是君王的份上先让于他,这就好比借贷一样,早晚父王得连本带利还给我!以后国家都是我的,你母也是我的,让你叫声爹还委屈了你不成?‟”宣姜本来也觉得子媳父娶有些脸上无光,早有除去公子伋之意,于是便向宣公将此事添油加醋地哭诉了一遍,并声言公子伋一直想非礼于已。宣公有些不信,便召寿来询问,寿说根本没有那个事情,宣公更加半信半疑,无奈宣姜不依,只好传谕夷姜,责其教子不利。夷姜遭宣公冷遇多年本就心气,这一说更是觉得今生永无出头之日,便上吊身亡了。 宣姜据此更是与朔在宣公面前极力诽谤公子伋,言说公子伋怨恨母死无辜,发誓为母报仇,必欲至齐姜母子及宣公于死地而后快,若不早除公子伋,卫国必乱。宣公禁不住妖言,便也想杀掉公子伋以答宣姜。但苦于公子伋毫无失礼之处,杀之无由。朔此时的坏主意便出来了:“何不让公子伋出使齐国,授予白旄(音毛,一种旗帜),我派人在其必经之地预先埋伏杀手,一见白旄便杀之,人不知鬼不觉就将其除掉了。”宣公觉得可以,让朔安排好杀手后,让公子伋出使齐国。

公子寿无意中从宣姜处知道了这个计划,知道劝谏没有任何作用,于是来劝公子伋,将宣公的阴谋一一相告,让公子伋逃往他国避难。公子伋知道后并无一点惧色:“自古君让臣死臣必死,父让子亡子应亡!父王若真要杀我,我也毫无逃避之理。况且无国之家又怎么会好呢?我又能逃到哪里呢?”说罢毅然举着白旄上路了。

寿看到公子伋如此大义凛然,心想:“公子伋真乃孝子也,若公子伋身死,父王可能立我为君,可明知道君位得来不义,百年之后定留骂名,不如先替伋死,这样如果能换回父

篇二:《成语典故:苏轼简介,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戏言成语

成语典故:苏轼简介,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戏言成语

作文素材:苏轼简介,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入选中小学课本的苏东坡作品有:

高中:《石钟山记》《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兰亭集序》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和子由渑池怀旧》《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小学:《惠崇春江晚景》《题金山寺》《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1.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2.夜雨对床

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读后感触良深,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但一直未实现。“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本不单指兄弟之间,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3.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他在《九日 ( 按即重阳 ) 次

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4.不合时宜

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

5.琴操参宗

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一日戏曰:“我作长老,尔试参禅。”琴操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究竟如何?”“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大悟,即日削发为尼。

6.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 1057 年),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

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便想评为第一,点为状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评为第一,点为状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为第二名。等开了卷,才知是苏轼的试卷,很是后悔。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筹。

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

8.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戏言成语

9. 胸有成竹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10.坚忍不拔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11.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 ( 迩 ) 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12.芳留玉带

篇三:《项羽成语》戏言成语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拔山扛鼎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妇人之仁《史记 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沐猴而冠 衣锦夜行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指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四面楚歌 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霸王别姬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江东父老 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无颜见江东父老

卷土重来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楚河汉界 项羽和刘邦定约,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付之一炬 《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最有气魄的一句话-----取而代之

最果断的战略------先发制人

最能体现视死如归决心的一次战斗-----破釜沉舟

最有名的一把火-----付之一炬 注:楚霸王火烧阿房宫.

最想显"阔"的典故------衣锦还乡 衣锦夜行

最不能忍受的一次挨骂----沐猴而冠

最显刀光剑影的一次宴会-----鸿门宴

最难逾越的界限-----鸿沟 即现在的贾鲁河,在河南中牟县。楚、汉曾划鸿沟为界. 最悲怆的歌声-----四面楚歌

最有性格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霸王别姬

最要面子的最后选择----无颜见江东父老.

最著名的凭悼-----东山再起 后人在项羽自刎处建一亭,名乌江亭。唐诗人杜牧游此地凭吊感慨。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丈夫不应以失败为耻。如果项羽回江东集结人才俊杰,也许能够再返中原逐鹿。于是题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最有见解的总结-----"刘项原来不读书"."没文化"戏言.引"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意也.

篇四:《知足常乐的诗句》

1、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2、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3、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

4、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知足常乐的诗句

5、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

6、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训次儿>

8、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9、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10、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11、举动适时,12、寻常衣食随时度,分外资财莫妄求。

13、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14、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张英曾<聪训斋语>

15、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口乐意莫生嗔。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戏言成语》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戏言 成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戏言成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戏言成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3100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