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屠什么两个字

屠什么两个字

2016-03-26 10:51:4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屠什么两个字(共5篇)“勤子屠母”解 - 北京大学中文系“勤子屠母”解──对于《楚辞的文化破译》的一点批评陈连山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一个微宏观互渗的研究》(以下简称《破译》)主要依靠微观的训诂和宏观的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眼光来破译楚辞。其原则并无不妥。但是,其具体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结论的偏差。该书厚达1218...

篇一:《“勤子屠母”解 - 北京大学中文系》

“勤子屠母”解

──对于《楚辞的文化破译》的一点批评

陈连山

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一个微宏观互渗的研究》(以下简称《破译》)主

要依靠微观的训诂和宏观的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眼光来破译楚辞。其原则并无不妥。但是,其具体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结论的偏差。该书厚达1218页,洋洋90万言,所涉甚广。全面评论它,非一篇短文所能胜任。我选择《破译》对于《九歌》中“勤子屠母”所做的解释,展开评论。《破译》论定《九歌》原始面目是“求雨和祈丰”1的根据是《天问》中“勤子屠母”四个字,所以我的批评也由此开始。

《破译》认为:《天问》中“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何勤(堇)子屠母,而死(尸)分竟地?”一段的意思是:“旱情危重,夏启急(亟)需杀死三嫔而‘宾商(帝)’,换取祈雨巫术乐舞《九辩》《九歌》,以解燃眉之急。”2所谓“旱情”,所谓“祈雨巫术”云云,并没有任何直接根据,都是作者从“勤”字、“启”两个字推演出来的。而这些文字训诂工作并不细致,可靠。

《破译》云:勤、堇相通,堇即是 ,训为旱馑。“勤子”就是“堇子”、“旱

子”。我觉得,勤、堇是可以相通的。堇、 古代实为一字,后来分化为二。其中 的字形、字音都有旱的意思。所以,单纯地从字意来说,把“勤”释为“旱”是可以的。至于“旱馑”则有些引申过远,不过关系不大。问题是,任何一个单字在句子里都不是孤立的。“勤”可以有多种含义,但是并不是每一种含义都适用于一切场合的。在“勤子”这一场合,是否可以解释为“旱”呢?换句话来说,“旱子”一词是大有问题的。常见古籍未见有“旱子”一词(倒是有旱母,即旱魃)。假如萧兵推测正确,夏启当真号称“旱子”,有司晴的职能,那么“旱子”一词似乎不该被历史淹没这么久。因为夏启实在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其基本身份当不至于被人遗忘。

萧兵推定夏启是旱子的另一个证据是:启即晴,夏启的名字本身含有“晴”的

意思。他试图推翻历史上尽人皆知的事实:夏启的“启”字面意思是“开”。萧兵认为几个带有日旁的甲骨文字是“旱子”启。如下: 《粹》(646), 《粹》(647), 1 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一个微宏观互渗的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98页。

《甲》(547), 《甲》(1447)。查原文,这几个字并不是“旱子”,更不是夏启;而是“晵”,晴也。郭沫若《殷契粹编》(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646片释文“不 ”,第647片释文“今日 ”。屈万里《殷虚文字甲编考释》(联经出版公司民国73年版)第547片有两段文字“中日至 兮, ?吉,兹用。”,“不 ?”。第1447片释文“其田, ?”毫无疑问,这些例子都是有关天气是否晴朗,即“晵”。以上几个古字形是太阳之下用手推开门,意思是晴天,与夏启的“启”、“啟”或“啓”都没有直接关系。萧兵误引《说文》卷七日部:“启,雨而昼夝(晴)也。从日,省声”3。其中“启”字在《说文》中原作“晵”,既不是启,也不是啟,也不是啓。《说文》的“晵”与夏启根本无关。《说文》的“启”才和夏启有关,“启,开也。”萧兵的证据仅仅说明夏启的“启”字在发音上与晴天的“晵”相同,不能说明夏启的“启”就是晴天的“晵”。

司晴的“旱子”身份也与启的活动根本不符和。萧兵似乎不了解晴神的功能。古代神话和民间信仰中的旱魃、旱母、扫晴娘,都是人们在暴雨成灾时祭祀的对象。引发旱灾当然是人人厌恶的,但是这些旱神在水灾时却是神圣无比的。旱魃克服了蚩尤的大风雨,终于帮助黄帝战胜;女娲(扫晴娘之一)炼石补天,止住淫雨,拯救了人类。启的任何一项活动都与止雨无关,如何担当晴神?

而且从根本上说,萧兵考证启字的方向本身就存在问题。且不说他的上述考证

站不住,即使他真的考出一个启字是“晴”的意思,但是这个结论完全违背人人皆知的启母石神话(见《淮南子》、《随巢子》)中启是因为石头开裂得名的这个事实。我无法理解萧兵为什么要这样考证。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结论与启母石神话存在冲突,就解释说“勤子屠母”是现实的仪式行为,而启母石神话只是对这段历史的象征性表达。石头开裂而启生,就象征涂山氏被启杀死。但是,屈原为何能见到来自夏代的仪式活动,并写入《天问》;而《随巢子》、《淮南子》所写就只是一个仪式的解说──神话?而且“勤子屠母”和启母石神话本身距离甚远,难以构成象征关系。在这方面,许多旧注也有不当之处。

萧兵有关启是“旱子”的文字考证是失败的。他自己另外一个单纯的文字考证2

3 同上,第229页。 同上,第199页。

使他陷入自我矛盾境地──夏启还是一个祈雨仪式的主持人4,和“旱子”全然相反!!他辩解说,夏启虽然是“旱子”、“晴神”,但在特定形势要求下也可以转化为“祈雨大巫”。这句话荒谬到极点!它有两点不通。第一,神与巫完全不同。神是主宰者,至少也是某一方面的主宰者。而巫只是求得神的许可,请诸神发挥超自然能力。所以,一个神不能又是一个巫。第二,一个掌管终止淫雨的“晴神”请求降雨,那是自毁法力!其可能性是很低的。例如,作为晴神的旱魃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大风雨以后,根本无法改变自我,处处引发旱灾,处处被驱逐。从未有旱魃祈雨之说。这说明,萧兵对于宗教学的了解并不充分。萧兵的自我矛盾的文字考证结果证明:单纯的文字考证是十分危险的。

现有资料无法证明夏启与旱灾、祈雨有什么关联。

萧兵之所以选择这个自我矛盾的论调,主要是为了从“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解释出一个旱情危重,需要杀人牲祈雨求丰的情景。这种情景是作者从外国人类学资料中得来,并在中国商汤祷雨、后稷葬所百谷自生中得到了一些暗示。人祭求雨仪式是比较常见的人类学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并不能说明一切杀人分尸行为都是人祭求雨仪式。杀人分尸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常见的泄愤行为。我们总不能把那些被五马分尸的人都当作人祭吧。反过来,由于人类文化种类繁多,文化现象极端丰富,人祭仪式也常用在其他祭祀活动中,人祭也不一定就是为了祈雨。其他文化体系具有某种文化现象,我们不一定有;即使我们也有类似现象,但它们各自的含义也未必一样。所以,人类学的外在资料如果得不到作品内证的直接支持,那对于解释文学作品是毫无用处的。前文已经说明所谓“旱子”“祈雨”不是夏启的活动,那么单凭人类学的人祭资料来说明“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当然是不行的。

萧兵利用对于“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的这样一个推测,联系到“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上,从而得出《九歌》原始面目是祈雨歌舞仪式。这是很不可靠的。

我自己对于“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的解释如下:

因为只有一个问句,所以这四句应该是一段,主语只有一个,即夏启。个别旧4 同上,第201页。

注以为“勤子”是大禹当然不对。多数旧注以为“勤子”二字是名词,也是夏启。我以为也不妥。第一,前句已经有主语,此句无须再重复主语。第二,前句用启,后句用“勤子”称呼他,也不自然。第三,如果“勤子”是夏启,那么他“屠母”,且“死分竟地”完全无法解释──因为《淮南子》等书说明启母早在启出生之前已经化为石。夏启如何再屠杀母亲一次?

所以,我觉得“勤子”二字是谓语。应该是夏启爱惜儿子武观(容忍了他的造反),但是却杀死了武观的母亲,即夏启自己的某个妃嫔。这是高亨在《文史述林天问琐记》中发表的意见。高先生承认杀武观之母于史无征,但是这种不违背现有历史资料的假设总比不顾已有历史资料的假设好一些,后者徒增混淆。

——载《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

篇二:《屠呦呦阅读练习》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 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 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8分)

12.(1)答A给 3分,答C给 2分,答E给1分;答B 、D不给分。(B项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D项“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错误;E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

(2)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辍研究。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答出其中3点即可)

(3)①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家学渊源以及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系统学习使屠呦呦在中医药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能力。②勤于思考。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她把目光投向历代医药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取得了关键性突破。③锲而不舍。在“抗疟”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④团队力量。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⑤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答出其中3点即可)

(4)屠呦呦应该维护自己的个人权利,我不认为这是“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2分)①屠呦呦带领团队长期辛苦工作,还因为研究影响了个人身体健康,最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维护权利是对她自己付出的承认,是对自己的尊重。②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屠呦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

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以科学发现的思维带领课题研究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她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拉斯克医学奖和诺贝尔奖的认可。(结合文本分析,4分)③在科学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④当下学术造假问题严重,我们更应该还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得的承认,鼓励更多的人才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联系现实分析,2分;若认同屠呦呦“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结合文本和现实,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

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6分)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案:

(1)AB(答A2分,答B3分,答D1分)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实用类文本的能力。C项张冠李戴,文中倒数第二段说“屠呦呦……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起的作用和意义立竿见影,而不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看见显著的价值和效益”。D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故1分。E强加因果)。

(2)改进提取药物的方法(2分)。①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2分);②改用乙醇冷浸法(1分);又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1分)。

(3)①源于兴趣理想的动力: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②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③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

信,进行大量实验;④临危受命领导团队的才干: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每点2分必须先概括再联系原文分析,答出三点即可)

(4)①“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敬意”意味着85岁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③这种“敬意”源于:疟疾这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像屠呦呦一样为理想克服困难、执着奋斗的坚强毅力,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获奖依然不忘团队的合作精神;难能可贵的是屠呦呦查阅中国古老的医药典籍,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更为中华文化添彩,她激励着国人、华人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屠什么两个字

材料一:

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的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呦呦,是鹿鸣的声音,典出《诗经》。打开屠呦呦所著的《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第一页就是那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来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安排,屠呦呦的人生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个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影响严重。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参与。

1969年初,39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项目”课题组组长。她一方面查阅中国中医药经典著作,从中挑选出2000多个候选配方;一方面深入民间,打听治疗疟疾的秘方和验方。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耗时3个月,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选出的胡椒“虽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的抑杀作用并不理想”;而“曾经出现过68%抑制疟原虫效果”的青蒿,在复筛中因为结果并不好而被放弃。它虽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但疗效却不持续。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头扎进文献堆。

青蒿,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是在我国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别看它的外表朴实无华,却有治病救人的“魔力”。青蒿的抗疟功能,首见于公元340年东晋葛洪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篇三:《会考说明词语表两个字》

会考说明词语表屠什么两个字

暧昧 安逸 黯然 翱翔 懊恼 拜谒 斑驳

斑斓 褒贬 悖谬 笨拙 迸发 鄙薄 鄙夷

庇佑 裨益 编纂 贬谪 便笺 便捷 辩解

濒危 摒弃

岑寂 诧异

颤动 忏悔

撑腰 诚恳

惆怅 踌躇

丛生 粗陋

大抵 胆怯

抵御 谛听

跌宕 喋血

对峙 婀娜

噩耗 发酵

放肆 菲薄

风雅 丰腴

俯瞰 粉饰

补给 步履 缠绵 孱弱 猖獗 沉痼 驰骋 尺牍 啜泣 雌雄 忖度 称誉 弹劾 祷告 颠簸 典雅 渎职 杜撰 讹谬 讹诈 发怔 砝码 诽谤 悱恻 风韵 敷衍 抚慰 斧正 1

沧桑 藏拙 蝉蜕 谗言 尘寰 沉疴 耻辱 彳亍 辞藻 葱翠 措辞 搭讪 捣乱 嫡亲 点缀 玷辱 端倪 端详 扼腕 遏制 繁芜 烦躁 斐然 愤懑 拂晓 辐射 负疚 付讫 恻隐 谄媚 沉吟 憧憬 聪慧 搭调 砥砺 凋敝 兑现 愕然 芳邻 风靡 福祉 赋予

付梓 概览 尴尬 甘霖 感喟 功勋 港埠

膏腴 膏粱 隔阂 隔膜 跟踪 哽咽 耿直

躬行 恭维 钩玄 诟病 孤僻 骨骼 股肱

蛊惑 痼疾 顾忌 顾怜 顾盼 痼习 关隘

瓜葛 乖戾 乖张 怪诞 广袤 耕耘 告慰

归咎 规矩 瑰丽 皈依 诡辩 诡秘 桂冠

聒噪 果腹 裹挟 过瘾 酣眠 鼾声 憨直

函电 寒暄 涵养 更迭 罕见 悍然 汗颜

浩瀚 和弦 和煦 恒心 弘扬 胡诌 花卉

寰宇 涣散 宦途 荒谬 荒芜 挥霍 诙谐

回溯 贿赂 混沌 讥诮 跻身 嫉妒 寂寥

交涉 桀骜 诘难 津贴 禁锢 羁押 惊骇

惊惶 精湛 颈项 痉挛 鞠躬 局促 咀嚼屠什么两个字

沮丧 镌刻 诀别 绝迹 诀窍 抉择 攫取

俊俏 隽永 堪称 亢奋 苛求 恪守 恳求 铿锵 旷达 窥探 匮乏 叩谢

倥偬 褴褛 懒惰 累及 棱角 理睬

滥觞 莅临 连累 联袂 涟漪 踉跄 潦草

寥廓 寥落 锒铛 临摹 领衔 鲁莽 逻辑 裸体

2

落寞 潋滟 履历 埋怨 蔓延 遴选 媒介

眉睫 懵懂 弥补 弥望 绵薄 勉励 梦呓

渺茫 泯灭 铭记 暮霭 木讷 难堪 溺爱

袅娜 涅槃

滂沱 彷徨

譬如 翩然屠什么两个字

聘礼 凭吊

奇葩 崎岖

迁怒 虔诚

憔悴 勤勉

曲折 趣闻

蹂躏 蠕动

嬗变 赡养

涉猎 深邃

疏朗 赎罪

伺候 肆虐

坍圮 逃匿

彤云 屠戮

凝碧 宁谧 庞杂 庖厨 偏袒 漂泊 平仄 婆娑 迄今 气馁 潜质 倩影 亲昵 请缨 逡巡 荏苒 睿智 偌大 商贾 赏鉴 笙箫 尸骸 束缚 吮吸 肆意 怂恿 陶冶 誊写 吞噬 脱销 3

讴歌 徘徊 炮烙 癖好 剽窃 飘逸 漆黑 蹊跷 契约 牵掣 戕害 悄然 穹窿 祛除 融洽 冗长 弱冠 骚扰 奢侈 奢望 侍弄 嗜好 朔风 煽情 溯源 唆使 恬淡 眺望 妥贴 椭圆 盘桓 媲美 娉婷 阡陌 敲诈 趋势 冗赘 闪烁 社稷 狩猎 厮守 琐碎 通缉 跳槽

唾弃 纨绔 宛然 偎依 逶迤 帷幕 慰藉

紊乱 妩媚 希冀 犀利 洗涤 洗漱

下乘 纤尘 翔实 陷阱 戏谑 瑕疵 消遣

枭雄 校对

宿命 轩昂

徇私 湮灭

佯攻 仰慕

忧郁 游弋

玉笏 缘分

札记 辗转

珠玑 装帧

孝悌 亵渎 宣泄 旋律 俨然 演绎 窈窕 迤逦 诱惑 囿于 熨帖 糟蹋缜密 征募 拙劣 琢磨 4

邂逅 巡捕 厌倦 意蕴 淤积 造孽 峥嵘 灼热

欣幸 寻觅 艳羡 殷勤 愚昧 渣滓 诤言 羞涩 赝品 幽僻 羽翼 旨趣

篇四:《霸气2个字的网名 两个字的游戏名字》



嗜毒

偏执

弑魂

霸天

玉帝

基佬

坑爹

牛掰

基神

狙帝

屠獠

魔尊

灭队

刷屏

屠孽

百杀

狂神

唯秒

龙翼

残狼

冷瞳

亦难

风掠

萧兮

独醉

黎铁

黑魂

蔻丹

离癸

乱舞

血尊

夜枭

魍魉

藐视

狂野

般涅

轩辕

篇五:《水浒传读后感200字》

<水浒传>一书记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抚,再到大破辽兵,最终武力消灭叛党,却遭奸人谋杀的英雄故事。读绝对书,印在我脑际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个儿的祖国,对自个儿身边的亲人,朋友竭心悉力。宋江在种种威迫利益诱惑之下,还是对自个儿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儿女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在这以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后自杀寻短见,水浒传读后感200字(二)

<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着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点点,但完全不知其所云。这个假期我再次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水浒传读后感200字。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三)

刘备是宁天下人负我也不愿我负天下人,心胸宽广,处处为人们着想,不因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而且,他还很重兄弟义气,心怀天下,胸怀大志,武艺十分的高强,可惜年少的时候父亲死了,只好回家种田。

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好兄弟,关羽为人重兄弟情义,为人着想,武艺高超,一表人才,很多敌人都很怕他,不过有人也很希望他能到我这一边,但又知道关羽是重兄弟情义的,所以就不问了。

张飞脾气暴躁,也重兄弟情义,武艺高强。

曹操是宁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很有策略,很看中关羽,连最好的赤兔马都送给了关羽。


水浒传读后感100字(四)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着之一,真是精彩至极,()不过,一百零八将的下场却令人悲伤。

这悲剧是封建思想的三纲五常对劳动人民的毒害。什么臣为君纲、夫为了纲、妻为夫纲。什么仁义礼节,智信,都是一些骗人的玩意,阶级的不平等造成的这一切。这种腐朽的思想都是那些封建统治人民的工具。对于这就应像李逵那样“管它甚鸟”一釜打过去。

所以说反抗不行,但要有觉悟,思想觉悟才能成功。要不然就以悲剧收场,这也反映了人民的强大力量。


水浒传读后感100字(五)

文/刘铸辉

我很佩服武松的武道,因为他只用一根木棍就打死了一只吃过20多条人命的老虎,我觉得阮小二和阮小七很聪明,因为他们用火来烧官兵。

杨志的宝刀非常锋利,一刀能破掉40个铜板,而刀口不卷,能吹毛而过,而且杀人不沾血。

李遶也能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杀死20多只老虎。


屠什么两个字相关热词搜索:两个字 屠字五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屠什么两个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屠什么两个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3227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