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

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

2016-04-05 10:25: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共5篇)文言文揠苗助长文言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1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文言文揠苗助长》

文言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篇二:《揠苗助长(文言文)》

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6)其人——他家里的人。(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10)往——去,到..去。(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14)耘苗:给苗锄草。(15)非徒——非但。徒,只是。(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然而,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 ②谓其人曰:谓——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趋—— ④非徒无益:徒——

2、说说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含义: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之—— 。之—— 。

B、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之——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②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宋人的禾苗都枯萎了?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篇三:《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

《揠苗助长》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其中的寓意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只会把事情弄糟。”

作为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三位老师打破了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老师跳出了逐字逐句翻译的困境,成为了课堂真正的指导者。不同的教学个性,成就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但相同的教学思想让小古文的教学又寻找到了新的出路。

沈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活泼有趣,非常符合低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沈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朗读。学习小古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多朗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她首先通过朗读童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揠苗助长这一教学主题后,学生从读词再到读文,环环相扣。通过指名读、范读、齐读、师生对读等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古文的内容,沈老师没有一字一句的解释,而是通过读古今文对比读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降低了难度,教学下来,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好。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

樊老师的课比较简洁紧实,对《揠苗助长》的教学更侧重方法的指导,将重点放在“读懂”上。老师没有从头到尾地解释、翻译,而是将《揠苗助长》古文中的词语分成“古今相通”和“古今相异”两类,各个击破,攻克了词语关,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难度就降低了不少。

周老师的课比较大气沉稳。从故事图片入手,让学生猜故事名字,先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学生通过注释自己读通小古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懂小古文,紧接着在读懂的基础上读深小古文,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最后,结合自身经验,引出浩然之气,告诉学生,寓言的正面是故事,背面是哲理。

篇四:《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_揠苗助长阅读答案》

文言文<揠苗助长>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_揠苗助长阅读答案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鉴赏]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篇五:《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_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_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鉴赏]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_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揠苗助长小古文 小古文揠苗助长解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揠苗助长小古文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3368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