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2016-04-18 08:45: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共5篇)名人文化的传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作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历史名人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脉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供大家学习参考。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篇一:《名人文化的传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作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历史名人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脉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他们可以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个性进而确立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可以打造独特文化名片,进而形成特质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发掘、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掘地域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加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名人文化在地方历史人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特点是具有地缘性,进而很自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虽然有的名人史实时代久远,但由于与我们同居一地,容易被人感化,近现代的名人,甚至还沾亲带故,更容易被人接受。开展名人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本地历史名人有意识的大力宣传和弘扬,形成并显示出一种强大而持久的渗透、浸润和普及的教化作用,有效地将传统的伦理道德精髓植入到市民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之中,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熏陶,尤其是要教育、激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人,延续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使本地的历史文脉传承有序,长盛不衰。但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名人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仍存在很多问题:1、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在可持续利用的多种资源中,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高层次的、永久性的资源,是悠久厚重历史最直接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具有很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应积极开发、宣传并利用,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主流中。如表现为在图书馆、广场、公园、出入城路口等地方很难看到历史名人雕像和对应的古文物;历史名人文化的相关知识没有纳入全市、全省宣传教育范畴,丰富的、具有特质的人文资源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被作为支柱产业去做大做强等。2、从事历史名人文化研究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却很少。3、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不深不广

一些历史名人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浅表”、“单一”问题。如景点单薄,规模较小,许多相关的遗址尚未得到开发;很多纪念馆规模小、藏品少且均为一般常见文物资料、展板设计简单,且一室多用,不能凸显纪念意义等。

4、对历史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缺乏有效资源整合。缺乏与其他历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旅游大环境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强势文化旅游资源合力。 为此,为了充分发掘历史名人文化的意义,各地区应努力做到:(一)有计划地修建名人场馆和遗迹,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平台与基地,为构筑社会价值体系营造精神家园。名人场馆是开展名人文化的首要条件,是名人文化的

灵魂所在和精神寄托。

(二)筹建名人研究会,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组织保障,为传播传统社会价值观培育人才。开展名人文化研究最终还得依靠人,所以建一支队伍是关键。只有把对地方名人、地方文史感兴趣并学有专长的人组织起来,提供交流和

活动平台,调动其研究地方名人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推出研究成果,持久地开展名人文化。

(三)创办研究会刊,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载体,为灌输社会价值观提供养料。出研究成果是名人文化持久开展下去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名人文化的目的之一,而研究成果必须要用载体来承载。

(四)举办名人学术研讨会,为开展名人文化和传播社会价值观营造声势和氛围。对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扩大本地知名度而言,举办名人学术研讨会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一是与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社科机构建立联系渠道,及时了解相关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二是加强了与名人后代的联系,增进乡谊,为他们回家乡探亲以及提供包括手稿在内的资料提供便利;三是营造了开展名人文化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声势。这些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提升了名人文化的品位与影响,让人们感受到历史名人“寒风仪范在,千古照常新”,不知不觉之间,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想法。

(五)联办名人特色学校,为开展名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传播社会价值观寻找新生代。开展名人文化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形成一种持久的渗透、浸润和普及的教化作用,教育、激励、影响后人,让积极的传统价值观传承有序。与学校联姻,改变了名人文化活动比较陈旧、单调的局面,增添了新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名人文化建设景点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原则,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一批名人文化重点设施项目,兴建一批名人文化重点设施工程,建设一批名人纪念馆、图书馆和名人文化纪念园区,加强馆藏名人文物保护,丰富馆藏,提升展陈,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文化旅游景点。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开发、加强管理的原则,高度重视名人文化的研究、发掘与保护,通过规划建设名人城市广场、名人文化标识、名人文化地标、名人雕塑群、名人文化长廊、名人诗词碑林等途径,建设一批名人文化集中展示园区,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加大对涉及名人文化的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在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中,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积极申报和命名一批涉及名人文化遗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七)名人文化发展产业化。依靠资本求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名人文化产业开发建设,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推动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实行扶优扶强战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龙头文化企业集团,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规模和效益。推动名人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教育的融合互动,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打造能消费、能带走、可持续的文化产业链。着力发展有名人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大名人文化产业开发、品牌创建和配套服务业力度。加快名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一批有名人文化效应的文化产品、地标性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名人文化创作精品化。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为文艺精品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努力创作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精品力作。科学制订和实施“十二五”名人文艺精

品创作生产规划,围绕重大题材、重大节庆、重大活动,发掘黄冈名人文化资源,建立名人文化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库。大力推进名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通过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曲艺和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艺术门类进行名人文化题材创作,形成一批具有一流水准、反映时代精神、体现黄冈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精品。(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九)名人文化普及大众化。加强文艺精品力作的策划、推广、传播和营销,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将名人文化建设与繁荣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紧密结合,促进名人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让名人文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总结提炼和广泛宣传地域名人文化精神及其核心品格,使之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内在驱动力。结合名人文化推介传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整体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汇集民智,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举凡文化名人,不管其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宝贵的人文资源,都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在人类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里,在其奔腾不息的进程中所积淀的举世惊骇的文化瑰宝,无愧为永恒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而与之相伴随的,每一历史时期必将会产生一批文化名人,他们委实是这些宝贵文化遗存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者。这些文化名人,从不同角度见证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进程,很有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对于启迪后人,开拓未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他们既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当今文化事业的积极推进者。这些名人虽已相继离我们远去,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们不能对民族的文化历史失忆,不能淡忘这些文化名人创造的非凡业绩,他们是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坐标,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篇二:《传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礼仪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着中华美德——礼仪。

今天,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应该注重礼仪。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点头微笑,不小心伤害别人要道歉,这都是我们基本需要做到的。可是就仅仅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认为是很少很少。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不仅应该做到懂礼仪、做礼仪,还应该向社会呼吁,弘扬礼仪这个中华美德。

尊老爱幼,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礼仪之道,可是这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曾看看到这样一段公益广告:在公交车上,一站到了,上来一位拿着重物的花甲老奶奶,可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老奶奶环顾四周,只见车上的年轻人们都熟视无睹,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窗外,权当没看见。这是,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竟然站起身为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只得唉声一叹,车上的人们脸都红了。最后,广告上出现一排字:礼仪,尊老,在哪? 这个广告,令我感慨万千。

21世纪,科技越来越先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素质却退步了。那流传下来的礼仪之道渐渐的在社会上消失不见,人们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只是冷血嘲笑;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都大打出手;人与人之间再也没了心平气和的沟通,只有互相难听的谩骂。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带到生活中,带到社会上,把礼仪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 崇尚礼仪,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篇三:《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小学组训练题》(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小学组试题训练

一、填空题

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是(汉民族)同兄弟民族在不断融合中共同创造的财富。中华文化崛起于东亚大陆(黄河流域)。

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4、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问答题:中华文化有哪些辉煌的成果?)

5、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名人(孔子、老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

6、铸就中华民族精神丰碑的是(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改革创新)„„(中华文化有哪些精神财富?)

7、(人格修养、尊师爱亲、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高尚道德品德,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问答题:中华文化有哪些传统美德?)

8、(春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泼水节、古尔邦节、那达慕)„„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记忆)。(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9、丝绸之路架起了联结(中国与西亚、欧洲)的桥梁,(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 ,(郑和下西洋)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打开了世界通道,(孔子学院)的创立为(中外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内涵。(问答题:中华文化是如何走向世界,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彼此交融的吗?)

10、无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无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根植于(中华文化)的血脉,又都赋予了(时代精神)的灵魂。(所填24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问答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在哪里?)

11、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弘扬(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问答题:当今的儿童应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

家园?)

12、中华文化也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中华民族有“30万年的民族根系、1万年的文明史、5000年的国家史”。

13、(滔滔黄河)孕育了中华文化,(滚滚长江)养育着华夏子孙,(巍巍长城)记录着历史的沧桑,(雄壮的兵马俑)展现了民族力量,(悠扬的编钟)奏出了神州的乐意。从(灿烂的夏商周青铜时代)到(近代的悲欢荣辱),从(远古的部落)到(今天的泱泱大国),5000年悠悠而逝,其间(强盛辉煌)令人赞叹,(阴霾衰落)使人扼腕叹息。无数的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创造出璀璨的(华夏文化),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上书写了光辉的诗篇。

14、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

15、(尊师孝亲、修身自律、务实奋进、勤劳节俭)等高尚伦理,铸造了中国人的(灵魂),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有(“血浓于水”)的共同情感,都有(“同根共祖”)的民族观念。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炽热的(民族情感),又是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都把自己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把(前途和命运)看成是自己的崇高责任,并为此努力奋斗,无私奉献。(问答题: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凝聚力?)

16、中华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是祖先创造出了独特的(汉字和语言),并用它独创了(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和哲学),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礼仪典章、风俗习惯和民族精神),表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主体性。中华化文主动吸收改造(外来文化),使(外来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如(佛教)由印度传统中国,经过与中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整合发展,形成中国的佛教文化。(问答题: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强大的整合力?)

17、中华文化充满(活力),激发着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人们为(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家富强)而奋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灵魂,代表着(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激励人民建立(和谐统一)的社会。治国安邦强调(“和睦兴帮”“和平共处”),治理国家讲究(“家和万事兴”),

为人处世信守(“和为贵”)。中华文化讲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整个民族不断(弃旧图新),不断(革新创新),文化传统在不同时代 (延续、变化和发展)。中华文化在与时俱进的(变革与创新)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精神家园)。(问答题: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强大的整合力?)

18、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工程语言之一,(读音铿锵有力,情文并茂,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使得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辉煌灿烂)。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汉语包含(书面语和口头语),古代书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指(现代标准汉语)。

19、从一棵大树的(年轮),可能看到大树的(生命历程);从历史的一个(横断面),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它的文学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它的规模(庞大而浩瀚),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它以(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21、中华文化的(科学技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华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2、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家,又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北方的农耕文化、江南吴越文化、西南的滇黔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3、中华民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以及海外华人的统称,起源于中国,包括56个民族。

24、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个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向心力)。

25、中华文化接纳包容,善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

就在是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川流不息,正是由于它吸纳百川。

2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和种学派千姿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这一时期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黑子等;形成的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医家等,诸子百家争鸣,为中华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27、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等,以春秋时(孔子)为先师,崇尚(“仁义”),提倡(“忠恕”和“孝悌”),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儒家重视教育,认为只有(重教化、轻刑罚)才能使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主张(“有教无类”),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认为这是治国的理想大道。

28、孔子,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撰写了《春秋》,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了儒家的观点。《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29、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主要作品有《道德经》《庄子》等,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斗争。主张(“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

30、老子是道家的奠基人,主要张“无为而治“。他写的《道德经》讲述了人生,解释了自然宇宙的起源,认为存活在大自然的人类应当学习处世的智慧。

31、墨家是战国时期的学派,创始人为墨子,代表作品《墨子》,核心思想是(“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伦理方面提出(“兼爱”),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尚贤”“尚同”“非攻”),发展经济方面提出(“节用”“节葬”“非乐”),认识宇宙方面提出(“非命”),墨家特别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

32、法家(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提出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韩非等,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还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就是提倡“与时俱进”。

33、兵家思想重点在于(指导战争),探讨在不得已动用武力的时,怎样去使用武力。代表人物有孙武、孙膑、

吴起等,兵家思想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兵家创始人孙武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

34、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5、汉代的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指南针是用来辨别方位的一种仪器,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指南针是(司南)。郑和能够远海航行是(指南针)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7、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明了火药的配方。黑色火药在唐代正式出现。火药的最初使用是在民间的(杂技演出和木偶戏)。到了元明时期,铸成“火铳”、“百虎齐奔箭”、“火龙出水”、“神火飞鸦”。

38、印刷术起源于(道家的雕版印刷),后经北宋时期的(毕昇)发展、完善。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马克思)曾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3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40、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深刻的思想树立了文学的高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

4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力到晋朝开国近100年的历史风云。有200个人物形象,主要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主要情节有桃园三结义、曹操献刀、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奖、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群英会、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

42、施耐庵的《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宋江、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情节有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篇四:《【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汉·韩婴)

4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4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4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4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4、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8、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4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50、-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51、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52、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5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5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5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6、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5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5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6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

6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6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6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

示康>) 6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66、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6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6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71、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7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游)

7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7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75、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

7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7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

7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7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80、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西厢记)

8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8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8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8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8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86、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87、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8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89、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9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9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炯)

93、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9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9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9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

9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9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

100、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西游记>)

101、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10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

10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04、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水浒传>)

105、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06、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107、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0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109、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1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1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13、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114、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115、酒香不怕巷子深。

116、死猪不怕开水烫。

117、磨刀不误砍柴工。

118、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11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1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1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123、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1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1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126、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1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2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129、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13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1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1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35、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136、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1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13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13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1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41、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14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4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14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145、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14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7、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1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4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15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篇五:《书法比赛策划书》

[篇一:书法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提高人文素养,建设和谐校园。

二、活动目的:

弘扬中华传统,展现社团风彩,绽放大学生光芒。

三、主办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兰亭书法协会

四、承办单位:

兰亭书法协会各部门

五、活动地点:

教室(待定)

六、活动时间:

10月27日——11月10日

七、活动指导思想:

为了让大学生对书法进一步认识了解,让同学们享受视觉盛会,弘扬国粹,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水平的舞台。

八、参赛人员: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全体学生

九、活动形式:

初赛: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各种书法作品

决赛:晋级选手在指定教室进行现场书法比赛

十、宣传工作:

1:主要由宣传部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

2:横幅一条(内容为此次活动名称,悬挂在活动周围)

3:宣传板一块(内容为此次活动的主题,摆放在活动地点)

4:海报三张(宣传此次活动,并说明举办方式、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

十一、活动流程说明:

1:首先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相关热词搜索:传承中华文化演讲稿 传承中华文化手抄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传承中华文化那些名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3595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