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闲居翻译

闲居翻译

2016-05-09 11:27: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闲居翻译(共4篇)侍坐翻译子路、曾皙(zēng xī)、冉(rǎn)有、公西华(huá)侍(shì)坐。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zhǎng)乎【比】尔【你们】,毋....(wú)【不要】吾以【认为】也。居【闲居,平时在家的时候】则曰:..‘不吾知【了解】也。’如【假如】或【有人】知【了解】尔【你们】,.....则...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闲居翻译》,供大家学习参考。

侍坐翻译
闲居翻译(一)

子路、曾皙(zēng xī)、冉(rǎn)有、公西华(huá)侍(shì)坐。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zhǎng)乎【比】尔【你们】,毋....(wú)【不要】吾以【认为】也。居【闲居,平时在家的时候】则曰:..

‘不吾知【了解】也。’如【假如】或【有人】知【了解】尔【你们】,.....则何以【用,做】哉?” .

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表修饰关系】对曰:“千乘(sh.....â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

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摄(sh.â)【夹,迫近】乎【在】大国之间,加【加到„..上】之以【用】师....旅【侵略的军队】,因【接着】之以饥【五谷不熟】馑(jǐn)【蔬菜....

不熟。这里泛指荒年】;由也为【治理】之,比(bì)及【等到】三...

年,可使有勇【形容词做名词,勇气】,且知方【道,指是非准则】..

也。”

夫子哂【笑】(shěn)之。 .

“求,尔何如?”

对曰:“方【纵横】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治理】...

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或者】会同,端【名..

词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帽子】,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名作动,弹奏】瑟希【通“稀”,稀疏】,铿(kēng)尔【拟...声词后缀】,舍(shě)【放下】瑟而作【起】,对曰:“异乎【和】三...子者之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zhuàn)。” .子曰:“何伤【何妨】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暮”,阴历三月】(mù)春者,春服既【已经】成,冠...(guàn)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20岁行冠礼,就是成.

人了。】五六人,童子【少年,不到20岁的人】六七人,浴乎【于,...

在】沂(yí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乎舞雩(yú),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kuì)然【长叹息的样子】叹曰:"吾与【赞同】点也。" ........

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曾皙曰:“夫三子.

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 ..

曰:“夫子何哂【笑】由也?” .

曰:“为【治理】国以【用】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因.....此】哂之。唯【句首语气词,无义】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而非邦【国家,这里指国...【闲居翻译】

家政治】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大事,指治国为政】?”

文言文翻译
闲居翻译(二)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主备人:孙建平 审核人:孙强 时间:2013.3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2、强调采点得分意识,避免常见错误。

课前预习

一、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文言翻译重点和难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译准关键词语。文言翻译题中必定会有几个关键字词是得分点。考生答题时可以画出句中的关键字词,看这几个字词与课文中所学过的意思有何异同,注意根据语境辨析关键词的一词多义,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译准关键词语。二是要译出文言句式。要特别注意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如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包括固定句式。三是要注意译准语气。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

原则一:直译为主

直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即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也即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还要做到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原则二:意译为辅

意译则是按原文大意来翻译。文言文中常带修辞手法的地方,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的来翻译。如: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用直译好。

三、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

错译 :主要表现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运用方面。

1.译错词义。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都会导致错译实词,例如有的同学把“沛公军霸上”(《鸿门宴》)这一句,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

2.混淆虚实。不了解或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导致错译虚词。例如把“特与婴儿戏耳”,错译为“特地同小孩玩耳朵”。这里 “特”、“耳”连用,构成固定句式“特……耳”,可译为“不过是……罢了”。因此,“特与婴儿戏耳”,应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3. 古义当今义。

漏译:1.省略成分不增补。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却没有补译出来。例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承前省略了。如果只补出“触草木”的主语“蛇”,而漏补“尽死”的主语“草木”,就会漏译成“蛇触及草木,全死了”。如果把

原文的省略成分补全,那么译为“蛇触及草木,草木全枯死了”,这才对。

2.该译词语被“遗忘”。原文中本该译出的词语,保留未译。例如有同学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这一句,译成“假如我不干这捕蛇的差事,那么早就病了”。这里就漏译了“病”字。如果把这个“病”字译出,原文后一分句译成“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这样处理,译文就完整、准确了。

硬译:1.照搬注释不变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因为其注释是“指猪、牛、羊等”,有的同学就把这一句译成“猪牛羊、珠玉、丝绸,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2.倒装句式不调整。有同学把“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句,译成“寻找一个人可以派他去回复秦国的”。忽视了原句定语后置的特点,未调整原句的语序就硬译。

赘译:翻译游离原文,任意发挥,译而无据。有同学把“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译成“秦国人大摆空城计,打开关门想引诱敌军进城”。这里的所谓“大摆空城计”等,就游离原文太远了。翻译一定要紧贴原文。

课堂学习案

【文言文翻译方法】

(1)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换――替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今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明”翻译为“阐明”。“大”翻译为“重大意义”。“重”翻译为“重要作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筑”翻译为“修筑”。“守”翻译为“把守 ”。【闲居翻译】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系”翻译为“捆绑”。“组”翻译为“绳索”。“首”翻译为“头颅”。

(3)补――补充。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郑穆公使(人)视(于)客馆,则(其)束载、厉兵、秣马矣。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作用),偏义复词中起陪衬作用的词,翻译时应删除。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不知道它的深度。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5)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豫州今欲何至? 调整为“豫州今欲至何?”

甚矣汝之不惠! 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翻译为“你不聪明太严重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调整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6)贯――贯通。对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进行推测,将运用修辞、典故的地方灵活贯通地翻译。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可翻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翻译为“做官的人”。

二、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文:

2、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记》

译文 :

4、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闲居翻译】

②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三、归纳总结文言翻译注意事项。

【闲居翻译】

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强化“译准关键词语”和“译出文言句式”两个意识;注意古今词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现象;注意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注意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一)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

1、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考试说明》中规定了120个)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复词等,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员的升降、地理知识等)。

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但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3、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积累时,要记例句,决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记忆。只要你能记住例句,能准确翻译例句,无论是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固定结构,都能准确翻译。

(二)整体把握句子是关键。

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如果断章取义,可能顾此失彼,使翻译不完全符合文意,语意的得分就丢掉了。另外,在文言文翻译中,应首先把握简单的语句,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

(三)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如安徽卷:(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这里面的“特”是理解句子的关键。结合上文的“不是真能爱好古物”,“特”就不能理解为“特殊”等义项,而应该理解为“只不过”,下句可以翻译为“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

(四)遵照原文的语境、语气(标点符号)。

在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辞不达意,要么损害文章。这就要求在操作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不要改动原文的标点符号。

如重庆卷:(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该句中的“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应当翻译成“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况”不能译成“况且”,虽然二者都表递进关系,但“况且”语气较轻,“何况”语气较重,有时还带有反问语气。从上文的“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可以看出,这里的“况”应翻译为“何况”。

(五)避免常见的一些错误。

课后练习

1.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①。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三国志》) [注]①太祖:曹操。②从妹:堂妹。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2分)译:

(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3分)译:

(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3分)译:

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南史·列传第五十九》)

(1)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3分)译:

(2)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3分)译:

(3)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3分)译:

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战国策·燕一》)[注释]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3分)译:

(2)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3分)译:

大学》原文和译文
闲居翻译(三)

闲居翻译赏析_作者姚合
闲居翻译(四)

<闲居>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姚合。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闲居翻译赏析_作者姚合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鉴赏]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相关热词搜索:孔子闲居翻译 余闲居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闲居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闲居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004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